登陆注册
2910900000165

第165章 睿宗李旦复辟(2)

片刻后,大门打开了一条缝,王府的门人探出了半个脑袋。和尚一脸凝重地告诉门人,有要事求见临淄王。门人发现这个和尚很面生,就反复追问他有何来意。和尚始终不肯透露分毫,只坚持要见王爷,说此事非同小可,并且十万火急,无论如何必须亲自禀明王爷。下人无奈,只好进去通报。

听说有一个陌生和尚要找他,李隆基也颇感诧异,但他没说什么,只命下人马上把客人请进来。

落座之后,和尚即刻自报家门,说他来自宝昌寺,法名普润。

宝昌寺?普润?

李隆基极力在脑海中搜索,但记忆中一片空白。

很显然,此人与自己素昧平生。李隆基静静地端详着这个不速之客,忽然有种强烈的直觉——这个和尚肯定来头不小。

一番寒暄之后,李隆基问起他的来意。

普润和尚没有直说,而是轻轻吐出了一个人的名字。

李隆基悚然一惊。

普润报出的这个人是当朝的兵部侍郎崔日用。朝野上下谁都知道,崔日用是韦后与宗楚客的死党,如今他居然托一个和尚找上门来,他想干什么?

李隆基当即屏退了左右。他知道,普润和尚今夜的造访必定干系重大。果然,普润接下来的一席话让李隆基全身的神经立刻就绷紧了。

普润说,宗楚客、韦温和安乐公主等人,已经制订了一个诛杀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计划,不日即将发动。

李隆基紧紧盯着普润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崔大人为何要告诉我这一切?”

普润无声地一笑:“王爷,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崔大人认为太后与宰相的做法不得人心,料定其阴谋必然不会得逞,所以……”普润顿了一顿,接着说:“所以崔大人不想给他们当陪葬。”

李隆基沉默了。他知道,普润刚刚传递的这个情报肯定是真的。因为这几天后党频繁异动,其篡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接下来,他们肯定要对李唐宗室祭起屠刀,而首要目标必定是父亲李旦和姑母太平!李隆基其实对此早有警觉,眼下崔日用送来的这份情报只是确认了他的判断而已。

“请转告崔大人,他的话,本王都已记在心里了。”李隆基说。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情报收到了;二、人情也领了。

普润脸上露出了一个如释重负的表情:“王爷,贫僧来时,崔大人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

李隆基看着普润,忽然发现自己的呼吸变得急促而沉重。

冥冥之中,一个帝国的命运已经悄然落在了自己的肩头。

他知道,这是一种使命——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

李隆基开始行动了。

第一步,他联络了万骑营的那帮铁哥们。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李隆基相信,只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政治动员,加上升官发财的许诺,一定可以激发他们的勇气和血性。可是,让李隆基颇有些意外又有些欣喜的是,这些人根本用不着他动员——因为他们对后党的愤怒根本不亚于他。

自从韦后的侄子韦播等人接管禁军后,因为担心威信不够,怕镇不住军心,便经常借故杖打万骑将士,试图以此立威。没想到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收拾不了人心,反倒把所有万骑卫士都给惹毛了。所以,当葛福顺、陈玄礼等人来见李隆基的时候,一个个吹胡子瞪眼,把韦后一党的祖宗十八代都狠狠问候了一遍,而且恨不得把诸韦扒皮抽筋,大卸八块。李隆基一见他们革命热情如此高涨,便顺势怂恿他们诛杀韦后一党,既可以出这口窝囊气,又可以翦除逆党安定社稷,于公于私,都值得毫不犹豫地干它一票!

葛福顺等人一听,当即磨拳擦掌,纷纷表示愿意效死。个别人比较谨慎,建议说此事重大,或许应当先禀告相王再采取行动。李隆基一摆手,斩钉截铁地说:“我等举事是为了社稷大业,事成自当归功于相王,不成也只有以死殉国。如果现在禀报他,就等于增加了他的危险,没这个必要;要是他不同意,反而会坏了大事,何必多此一举?”

众人听完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李隆基很聪明,他之所以不想让相王知道此事,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父亲。他知道,以父亲那与世无争淡泊自处的秉性,十有八九不会同意他们搞政变。而且正是基于这样的秉性,也很难期望父亲能在这件事上给他提供什么助力。所以,与其让他担惊受怕并且出手阻挠,还不如不让他知道。

在李隆基看来,能够给自己提供助力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姑母太平公主。

放眼整个李唐宗室,甚至放眼整个天下,有资格,有能力,又有意愿挑战韦后的人,就只有太平公主了。首先,她是深得女皇武曌真传的人,无论是先天遗传的强势性格,还是后天养成的心机、谋略和智慧,她都继承了武曌的衣钵。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就算是满朝文武也无人能望其项背。其次,她经历了帝国高层这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而且亲身参与了神龙政变,从中得到了丰富的斗争经验,而且获取了极大的功勋和威望。因此,就连韦后和安乐公主也都惧她三分,“皆以为智谋不及公主,甚惮之”。(《旧唐书·太平公主传》)

总而言之,太平公主属于当今政坛上少数几个可以左右政局的大腕级人物。有这样一个姑母,李隆基当然没有理由不和她联手。

所以,李隆基采取的第二步行动,就是力邀太平公主加盟。

当侄子李隆基向她坦陈政变的想法时,太平公主既感到有些意外,又觉得在意料之中。之所以感到意外,是因为没想到这个侄子成长得这么快,不仅具备了一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而且勇气和魄力也非常人可比。之所以又在意料之中,是因为从小到大,这个侄子都是她最看好的后辈之一。当年这毛头小子一声怒斥就把武懿宗彻底震住的故事,几乎在朝野上下传为一时佳话。从那个时候起她就相信,这个小家伙将来肯定不会屈居人下。

如今看来,自己当初的判断完全正确。

看着眼前这个英气勃发的侄子李隆基,太平公主的心绪忽然有些微妙而复杂。

她心里忽然闪过这样一些念头——李唐皇族出了一个如此强悍的后起之秀,对自己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换言之,自己将来如何同这个侄子打交道?要采取什么办法才能有效地控制他?

尽管意识到了这些潜在的问题,可太平公主此刻还无暇去担忧将来。当务之急,应该是考虑如何团结起来,把不可一世的韦后集团彻底铲除,以确保自己和整个李唐皇族的安全。

为此,太平公主当即对李隆基的想法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和支持,同时她还表示,可以让自己的儿子、时任卫尉卿的薛崇简出面,和李隆基联手行动,而她本人则负责在幕后出谋划策,帮他们制订政变方案。

在太平公主的积极参与和全力策划下,一个完美的政变计划迅速出笼。该计划分成五个步骤:

第一步,李隆基率刘幽求等人,在钟绍京的接应下进入禁苑,以钟绍京的官舍作为行动指挥部。

第二步,由葛福顺、李仙凫率万骑卫士突入玄武门的羽林军营地,斩杀韦璿、韦播等人,夺取禁军指挥权。

第三步,李隆基进入玄武门坐镇,同时,由葛福顺和李仙凫分别率领左右万骑,兵分两路攻入内宫,在凌烟阁前会合。之所以从两个方向进攻,一来是相互策应,形成包围,防止韦后等人择路脱逃,二来是考虑到万一遭遇对手强烈反击,两路可以分头行动,避免全军覆没。

第四步,等葛福顺等人发出成功会合的信号,李隆基再率羽林军进入太极宫,全面控制宫中局势,捕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

第五步,关闭各道宫门及京师所有城门,分兵搜捕诸韦亲党,彻底肃清整个后党势力。

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强强联手之下,一场捍卫李唐的绝地反击战即将打响。

而此刻的韦后却依然沉浸在她的女皇梦中不可自拔。

不过,她很快就会从梦中醒来。

醒来的韦后将会发现——等待在她面前的并不是主宰天下,睥睨苍生的权力巅峰,而是身死族灭,人亡政息的万丈深渊。

血腥一夜:后党的覆灭(上)

唐隆元年(公元710年)六月二十日。长安。皇家禁苑。

时节虽然已近夏末,但是高悬中天的太阳还是把大地炙烤得一片灼热。御苑的花圃中开满了金黄的玉簪、洁白的芍药和紫色的蔷薇。波光潋滟的池塘里,袅袅婷婷地生长着一株株粉红的莲花,有的仍自含苞待放,有的已然灼灼盛开。明晃晃的阳光下,成群的红蜻蜓在花叶间款款飞舞,间或低低地掠过水面,点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间或立在宽大的荷叶上,用一双透明的复眼,滴溜溜地盯着从塘边甬道上不时走过的一两个园丁。

大约晡时(下午三时至五时)时分,日影逐渐西斜,灼人的热浪开始消褪,只见一队花匠模样的人迈着急促的步伐匆匆进入禁苑。当他们经过池塘边的时候,靠近甬道的三五只蜻蜓显然受到了惊吓,立刻扑扇着翅膀飞向池塘中央,久久不敢落下。

尽管这群“花匠”的装束和宫中仆役一模一样,可他们的神色、举止和气质,还是和那些神情慵懒,双目无神的宫役有很大不同。尤其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年轻人,纵然一身粗布便装,可身上还是隐隐透出了一种不言自威的凛凛霸气。

没错,这个人就是李隆基。

紧跟在他身后的,是刘幽求、薛崇简、麻嗣宗,以及贴身侍卫李守德等二十多人。

该来的似乎都来了。但是,好像还缺了一个。

那个原本一直跟随在李隆基左右的亲信王毛仲,此时并没有在列。

难道他另有任务?

不,王毛仲“失踪”了。就在行动的前一刻,这小子连一声招呼也没打就溜得无影无踪了。

大事尚未发动,就有一个亲信当了逃兵,李隆基心里不免也有几分懊恼,但他脸上并未流露丝毫。其他人虽然心里直犯嘀咕,担心这小子跑去跟后党告密,可是一看到临淄王若无其事的表情,也只好把心里的担忧和疑虑压了下去。

尽管王毛仲的脱逃还不足以扰乱军心,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李隆基和所有人都感到了强烈的困惑和沮丧。

当他们按照原定计划来到钟绍京的官舍时,只见四下无人,大门紧闭,根本不见钟绍京的身影。众人大为诧异,赶紧上前拍门。可拍了老半天,大门还是纹丝不动,院墙里也是悄然无声。

这下麻烦大了!

李隆基眉头紧蹙,不停地在门外来回踱步。众人面面相觑,心里七上八下,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莫非这姓钟的老小子也和那该死的王毛仲一样,脚底抹油,一走了之了?

不,钟绍京没跑,他还好端端地待在官舍里。之所以装聋作哑不开门,是因为他和王毛仲一样——怕了。

事到临头,钟绍京心里忽然打起了鼓。自己再怎么说也是堂堂的朝廷五品官,虽然没什么权力,没多少油水,可毕竟不愁吃不愁穿,犯得着去干这杀头诛族的事吗?眼下韦后一党牢牢掌控了军政大权,就凭一个小小的临淄王和他手下的几个兄弟,就能翻得了天吗?

钟绍京越想越怕,越想越悔,最后干脆一转身躲进了内堂,对外头的拍门声充耳不闻。

一轮红日渐渐西坠,眼看暮色马上就要降临,可李隆基等人依旧在屋外心急如焚,一筹莫展。

就在大伙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奇迹出现了。

苑总监官舍的大门突然吱呀一声打开,门开处,露出了钟绍京那张充满愧疚和不安的老脸。

李隆基和众人对视一眼,不禁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们真的搞不懂,在刚刚过去的那一个时辰里,在这扇紧闭的大门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隆基他们当然不会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是一个女人改变了一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挽救了这场即将流产的政变。

方才,正当钟绍京躲在内堂里当缩头乌龟的时候,他妻子许氏走到了他面前,直视着他的眼睛,说:“舍身救国,神灵一定会保佑。况且,你已经参与了密谋,就算你现在反悔,想退出行动,恐怕事后也是难逃一死!”

这真叫一语惊醒梦中人。

刚才,钟绍京光顾着害怕,却忘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自己早就在贼船上了,岂能轻易逃脱干系?

倘若现在撒手不干,无论政变成败,他都没有好果子吃——成了,他是一个可耻的逃兵;败了,他是参与谋逆的叛党。横竖都没有好下场!既然如此,那还不如舍命一搏,至少还有一半成功的机会。

想到这里,钟绍京惊出了一身冷汗。

还好老婆大人英明,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钟绍京忙不迭地打开大门,一个劲地向李隆基拱手作揖,并且毕恭毕敬地把众人请了进去。李隆基面带笑容,只字不提刚才发生的事情,而是握住钟绍京的手,和他一同来到正堂坐下,然后招呼众人落座。

钟绍京看见临淄王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心头的不安才渐渐消除。

夜色徐徐降临,像一袭黑色的绸缎覆盖着垂宇重檐的太极宫。

皇宫北面的禁苑一片漆黑,咫尺莫辨,只有苑总监的官舍中灯火通明。距离官舍不远处,就是禁军的屯驻地——玄武门。此时的玄武门,就像一只黑色的巨兽昏昏沉沉地蜷卧在黑暗中,对即将到来的这场血腥的政变浑然不觉。约摸一更时分,从玄武门驰出一队飞骑,径直朝苑总监的官舍飞奔而来。为首的人,正是葛福顺、李仙凫、陈玄礼等万骑军官。当这些人进入官舍之后,参加政变的人员就全部到齐了。

但是,李隆基却不急着发布行动指令。因为按照计划,他们的行动时间定在亥时,亦即敲二更鼓的时候(晚十时至十二时)。这个时辰,宫里的大多数人都已熟睡,最适合采取突然行动,足以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时间在缓慢地流逝,艰难地流逝,一点一滴地流逝……

同类推荐
  • 驸马转正指南

    驸马转正指南

    魂归大古,女子翻身成了探花郎,桃花劫撞上了堂堂公主,可扰乱师中泰种田心思不止是公主的情敌,还有数之不尽的美女...
  •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本书是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的经典作品。少年丧父的铁木真是怎么率领弱小的游牧民族,力克群雄,统一蒙古?他及他的继承者又是如何不断西征,从而创造历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民族兴替发展为线索,勾勒出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上南征北战的历史。除贯穿全书的蒙古族征战史以外,书中更有狡诈和无奈、残忍与冷酷、情谊与背叛相互交错的人性,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精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画卷。
  • 谋在三国

    谋在三国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泱泱华夏五千年,三国永远是令人惊心动魄的一章。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三国,同样的历史,不一样的三国。
  • 大明都督

    大明都督

    和魏忠贤称兄道弟,对天启指手画脚,对东林磨刀霍霍;保天启不死,建万世基业,斗东林,兴工商,扭转毛文龙的宿命开始,再经历一次他传奇而争议的一生。
  • 新中国往事:外事见闻

    新中国往事:外事见闻

    本书收录了《外交部初建阶段散记》、《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等20余篇文章,完善了关于中美建交、中苏风云、中日邦交等新中国重大外交事件的历史记忆。
热门推荐
  • 女配来临

    女配来临

    天道轮回,皆有命数。当她,重回这里,带着神兵,带着伙伴,杀出一番属于她的天地,“无论是天道,还是天道之子,我不会退缩,命运,虽是天生注定,可偏偏,我不信命,一步一步,定数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魔妃惹不得

    魔妃惹不得

    不就是盗个墓而已嘛,还穿越了?夜染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围观了,是被扒光衣服的那种围观!而更加悲催的是,自己手腕上一只黑色的手镯,里面居然封印着一只只有自己才看得见的暗魂!这只暗魂对她说:来,姑娘,我教你一门心法,你没事的时候练着玩!——夜染悲呜,这心法太特么邪门了!
  • 十年落幕遮彩霞

    十年落幕遮彩霞

    一道圣旨,她与他不得不捆绑在一起.本想互不干涉,可老天也在给他们制造机会。一次次的相遇,都让他们更了解彼此,让她心甘情愿卷入皇室纷争,助他东山再起,荣登大宝。-“我知道你不愿意娶我,我也不愿意,我不会管你,也请你也别干涉我的生活。过一两年我们就和离,以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本王怎么在哪都能遇见王妃?难道王妃是在跟踪本王?”-“王爷想多了”-“哦?难道这是本王与王妃的缘份?!”-“……”‘怕不是孽缘哦!’
  • 这个道士有点神

    这个道士有点神

    这是一个来自地球的小道士,穿越修真界的故事。画符驱鬼、施法念咒、开炉炼丹……这些骗人的把戏,在这个修士横行的世界里,还能吃得开吗?
  • 路过综漫的骑士

    路过综漫的骑士

    作为一个重生的少年,风间墨表示他很懵,但作为一个路过综漫的骑士,风间墨表示他是认真的。这是一场浪漫的旅程,也是一次疯狂的开始,善良的性格注定与破坏的本能相互冲突,或许他的路过,真的会成就他的破坏者之名吧……次元的尽头是轮回,未来的尽头是开端。(作者是学生,每周至少上五天学,所以只能周末更,基本每周或两周一更,如果可以,自然会加更,更新时间不定,QQ群号822958011,名永恒群。)
  • 李尔王(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李尔王(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是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8世纪左右。后在英国编成了许多戏剧,现存的戏剧除莎士比亚外,还有一个更早的无名氏作品,一般认为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是改编此剧而创作的。故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到荒郊野外,成为法兰西皇后的三女儿率军救父,却被杀死,李尔王伤心地死在她身旁。
  • 毛岸英与彭德怀生死情

    毛岸英与彭德怀生死情

    朝鲜半岛烽烟骤起,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一个风雪交加之夜,志司总部大榆洞遭到了南朝鲜军别动队的袭击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九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北部地区,迎头痛击了猖狂进攻的“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经十三个昼夜激战,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把不可一世的敌人从鸭绿江一直打退到清川江以南,初步稳定了朝鲜北部的局势。十一月五日,战役一结束志愿军部队佯装后撤,突然全部销声匿迹。美军从空中和地面侦察;在朝鲜境内竟没找到志愿军的踪影。十一月十二日,朝鲜大榆洞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
  • 武道小时代

    武道小时代

    江湖已经不是那个熟悉的江湖,大侠还会是原来的那个大侠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是我青春的例外

    你是我青春的例外

    她刚开始要他的联系方式,只是跟别人打赌输了。却没想到,自己越陷越深他知道她是喜欢他的,因为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她连看他的眼神里都在说着:“我喜欢你!”可他却不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