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0600000004

第4章 通讯员应具备的新闻采访知识(1)

(第一节)新闻采访基本知识

一、新闻采访的含义及重要性

1.新闻采访的含义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的社会活动,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采访跟其他的一般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区别有:

(1)新闻性;(2)突击性;(3)广泛性;(4)灵活性;(5)公开性;(6)连续性。

新闻采访是整个报道工作的起点,是全部新闻活动的基础。

2.新闻采访的重要性

采访是新闻的基础、报道的依据,新闻则是采访的结果。没有采访,新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闻采访是通讯员认识事物的方法,了解事物的手段,表达事物的途径,是通讯员写好稿子的基本功。新闻写得好不好,反映得深不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不会采访。采访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

(1)采访是报道的依据。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离开事实就没有新闻。因此,发现、探求、挖掘事实,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新闻价值的精华,即通常所说的采访,就成为新闻的基础、报道的依据。采访是通讯员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实践过程,是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

(2)采访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自身的属性。新闻报道所要做的就是力求对新闻事件进行尽可能客观、准确的报道。通讯员只有深入实际,耳闻目睹,才能辨别事情的真伪,掂出事实的分量。闭门造车,道听途说,是新闻工作的大忌。

(3)采访有助于深化报道。任何新闻都只能反映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事物事件、人物等,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也不可能是静止的,采访有助于了解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联系,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从中掌握事物的本质,并发现新的线索,以便报道深入。有的通讯员习惯于从文件、报表中找新闻,这固然是获取新闻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仅此还远远不够。如果能根据文件、报表提供的线索进行实地采访,那么,报道的深度有可能大大增强。

(4)采访有助于新闻的生动活泼。新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只有通过采访,才能如实地反映多彩的现实生活。现在,新闻界提倡目击式新闻,增强报道的立体感,这样,采访就显得更为重要。有的通讯员满足于死材料,但死材料出不了活新闻。对于广播新闻来说,由于它经常采用一段音响作为素材,因此其新闻材料非采访不可得。

二、采访的种类及基本方法

1.采访的种类

采访的种类很多,有直接采访、间接采访、谈话采访、观察采访、书信采访等。

直接采访、间接采访是根据采访者与报道对象的关系来划分的。要报道某一事物,直接找当事人采访,这是直接采访。直接采访是采访的主要形式。有时候报道对象太忙,或是外出,或是去世了,不能直接找他本人采访,就找他的领导、同事、亲戚朋友、知情者进行采访,间接地了解有关情况,这是间接采访。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采访与间接采访结合起来使用。

根据采访方式,通常将采访分为“谈话采访(口头采访)”、“观察采访(目击采访)”和“书面采访”。

“口头采访”是通过交谈方式进行的采访。口头采访是一种重要的采访方式。它是采访者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是取得主动性的关键,是打开采访对象心灵的钥匙。绝大多数采访是通过口头采访或主要通过口头采访完成的。“目击采访”主要是现场观察。它可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生动的“独家细节”,可以丰富“口头采访”的内容,可以避免采访对象的限制。

“目击采访”通常用来补充和丰富“口头采访”,加强报道的现场实感。“目击采访”要注意观察的重点,要注意捕捉现场实感,要善于分辨假象。“书面采访”是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一种采访方式,它主要通过书信的方式向采访对象了解某些情况。“书面采访”要精练,同时还要注意时效性,不要因信件的辗转而耽误了时间。“书面采访”还可以与电话采访结合起来。

2.采访的基本方法

从通讯员获取信息的方式上分为访问、观察。从通讯员身份是否公开上分为显性采访、隐性采访、体验采访。

(1)访问。访问是以交谈或问答的方式获得新闻事实的采访的基本方法。访问的特点是双向交流与合作。

(2)观察。观察是通讯员现场采访时通过察看了解事件的进程和结果,获取第一手材料的方法。

(3)显性采访。显性采访就是一种常规的采访。通讯员在采访中公开自己的身份、表明采访目的。

(4)隐性采访。隐性采访是一种非常规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通讯员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不表明目的的采访。

(5)体验采访。体验采访就是通讯员以采访者和当事人的身份,直接进入新闻现场或事件过程,通过对事件的亲身参与和感受进行的采访活动。从电视媒体特性来看,体验式采访更能发挥电视媒介的“过程感”。

三、通常使用的采访方式

一般来说,常见的采访方式有如下几种:

1.等候采访

就是通讯员预知或预测即将有新闻发生,提前到特定场所等待进行采访。

2.跟踪采访

就是顺着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穷追不舍的采访。一般是新闻事件正在进行中。跟踪采访一般在以下四种情况下使用:(1)延续一定时间的新闻事件;(2)动性的群体活动;(3)新闻人物多地点活动;(4)范围大、头绪多的复杂事件。

3.即席采访

即席采访一般是在新闻发布会、通讯员招待会上进行的一种现场采访。

4.同步采访

指通讯员始终处于新闻事件的现场,摄像机、采访机与通讯员视线同步,报道以通讯员在现场录音、出镜为主线。同步采访要求同步采访通讯员要有出众的口才,要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报道风格。

5.调查采访

是指披露事件真相和内幕的采访。在西方被称为“侦探式采访”。特点是题材相当广泛,涉及人类活动的许多方面。一般适用于复杂事件或处于发展阶段争议较大的事件。常采用从外围入手的办法,然后集中到关键点上进行突破性调查,最后得出结论。

6.书面采访

通讯员以书信形式把问题写下来,寄给或面交采访对象,然后根据对方的回信进行报道。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讯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采访。

7.预约采访

这种采访方法就是设法找到与新闻事件有联系的,并适合在电视上发表意见的人物进行采访的方法。

8.联合采访

是两个以上的新闻机构进行的合作采访。一般是对重头报道或特别题材的采访。联合采访是当前电视采访的一大特色,其他媒体很少进行联合采访。

四、进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一位外国记者曾经出过这样的洋相。电影《飘》上映之际,影星费雯丽抵达纽约机场后走进记者室。这位记者第一句话就问:“请问您在电影《飘》中扮演什么角色?”费雯丽生气地回答:“我无法同你这样无知的人交谈。”

这位记者丝毫不知晓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怎能采访成功?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能否取得成功。作为一名通讯员,要想高质量地完成采访任务,采访前一定要做足功课。

1.要查找、阅读相关资料

在确定采访任务和采访对象后,通讯员必须认真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工作。比如采访人物前,可以收集采访对象的回忆录、着作、论文等。如果要采访某个单位,就必须对该单位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有时甚至要对该单位所在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民俗民风等有所了解。这样,采访时才会少走弯路,更好地找到采访的切入点。

2.要确立写作主题和角度,写好采访提纲

正式采访之前,我们可设想几个可以报道的主题或大概的写作方向,然后将其依次写到纸上,避免采访时遭遇冷场的尴尬。如果心中没有“底”,面对采访对象时或许会陷入不知道问什么好的尴尬场面,或者问的问题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也是枯燥无味的。

其实,在采访过程中,通讯员很少能按照提纲按部就班地提问,但是写采访提纲会使我们对课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理清思路的过程。同时,采访行程可能会随时发生变化,比如不能如期进行采访等。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除了依靠经验和自身能力随机应变之外,这时采访提纲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正所谓“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3.要善于捕捉采访时机

采访时机的选择要根据采访内容、采访对象的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很多被采访者工作都很忙,记者贸然进行采访可能会影响被采访者的工作,所以,为尊重被采访者,我们要等被采访者停止工作或有空闲时再开始采访。有时,除了事前预约的采访对象之外,现场可能还会遇到其他人,这些人也有可能成为你的采访对象。

4.要选择恰当的采访环境

新闻采访并不是随便选个地点就行了,要想更好地进行采访,就得精心安排采访时间,注意选择恰当的采访场合和采访地点,即寻求最便于观察新闻事件发展过程、有利于弄清新闻事实真相、最便于与被采访者交谈的地点。比如,采访党政领导、专家、知名人士等,最好选择在办公室;采访农民或基层工作者,则可以在田间地头或他们所熟悉的工作环境中进行。采访环境选择恰当,写作时就便于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有利于增强新闻稿件的现场感。

(第二节)采访过程中的应用技巧

一、通讯员进行采访提问时应注意的事项

提问是通讯员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通讯员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通讯员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那么通讯员在采访提问时应做到哪几点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的交流呢?

1.提问要作好准备

古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能在采访问题上做好了解和沟通工作,整个采访活动就能顺利进行。例如,出租车司机反映情况说“套牌车”十分猖獗,如果通讯员在事先不做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带着这个问题问有关部门什么是套牌车,这样浪费时间不说,通讯员的职业素养恐怕也会被别人拿去当做笑话。另外在非突发事件采访前,要把采访的目的、要求告诉采访对象,请他们作好准备。必要时,把采访提纲交给采访对象。

2.提问要简洁通俗

通讯员对每个要提问的问题,事先在其用语的长短上应当精心设计、推敲,宜短勿长,易通俗勿艰涩。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提问不当,采访对象难以理解,容易前记后忘,以致常常出现这种局面:当通讯员提问一通后,采访对象只能对通讯员说“对不起,请您把刚才的问题再重复一遍”、“没听明白,您是问?”

3.提问要具体

任何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且有个形成、发展、结束的过程,通讯员如果笼统、抽象地提问题,采访对象就难以回答。某着名主持人在签名售书活动完毕接受通讯员采访,一通讯员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您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主持人听后回应说:“您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结果好不容易获得的提问机会就此溜走。再例如:

“您有什么感想?——我感想很多。”“您是不是很激动?——是的,我很激动。”泛泛而谈,泛泛回答。结果是,被访者谈多少,报道人员就记多少,仿佛采集到不少素材,但回来写稿时,常常感到这个材料不足,那个材料欠缺,不得不重新采访。

4.提问要把握主线

一般的采访目的性很强,由于时间和环境的限制,采访者和采访对象之间不可能像拍摄记录片和写人物通讯那样可以长时间地共同生活、工作,所以要抓住关键问题,一旦采访对象的谈话偏离了主题,一定要及时将它拉回到主线上来,切勿跑题。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鼓励触类旁通,关键在于掌握好分寸。

5.提问要“口”、“眼”并用

一位着名摄影家说过:“人物内在的思想、精神和灵魂,有时会在一瞬之间通过他们的眼睛、双手和体态表现出来,这就需要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最重要的瞬间。”这就要注重非语言的交流。两位通讯员同时到一个现场去采访,写出来的报道大不一样,除了基本水平以外,主要就在于会不会或善不善于用眼睛采访。当然,用眼睛采访是配合用“口”提问的,不然,如果只用眼睛就能窥探到采访对象的全部,采访艺术也就不存在了。“口”、“眼”并用意在强调观察得深、观察得细,力求生动、逼真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来。

6.提问结束要回顾

采访进入收尾阶段,常常容易松懈,匆忙了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其实在结束提问时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能忽视:(1)向采访对象复核材料,力保准确无误;(2)回头看看,是否有遗漏的问题;(3)征求采访对象的意见,特别是比较重要的报道,双方议论或讨论一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通讯员事先准备得再充分,毕竟不是内行,有些东西需要采访对象补充、解释。

二、采访时如何掌握提问这门艺术

提问是新闻采访成功的关键。新闻采访中的提问绝不仅仅是你说我记、我问你答,要掌握必要的方法,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运用必要的提问艺术,会使采访别开生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提问的技巧和艺术多种多样,通讯员一方面可以借鉴前人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提问技巧,另一方面也可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提问艺术。

1.学会尊重

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是一种同志式的协作关系。在采访提问中,采访者不能有高人一等或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如果端着一副架子,人家只能客客气气,敬而远之。有经验的采访者,都会做到谦虚谨慎、礼貌待人,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赢得采访对象的理解和支持。

采访活动中,采访对象对采访者的第一印象如何,往往会直接影响其对采访活动的态度。当采访对象是一位有修养、有成就、为人谨慎、认真的学者或专家时,采访者过于随便,过于夸夸其谈或者指手画脚,会给人留下浅薄、轻浮、缺乏修养的感觉,从而产生不信任感,出现不愿意交谈的情况。

同类推荐
  • 哈佛经典讲座

    哈佛经典讲座

    学习的最大成本,是时间。如何在最短时间里了解更多的知识,尽可能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的高尚品位?哈佛大学校长邀集30位世界顶级教授,就人类社会的9大核心知识领域,进行了42堂深入浅出的讲座,最终集结成这部《哈佛经典讲座》。此书一经问世,便风靡世界,不仅美国大学人手一册,也几乎成为美国家庭的必备藏书。本书包括历史、哲学、宗教、诗歌、小说与传记、评论与随笔、戏剧、教育、旅行等9个门类,囊括了3000年来的人类知识精华,涉及的原典达百部之多。读者通过这一本书,能轻松踏入人类知识的殿堂,尽情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使自己拥有广博的视野、深度的思维和不凡的品位。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班主任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班主任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本书所提及的每一条建议,都结合了家庭教育的实际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分析全面、论证合理、思想深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此外,在列举的故事中,吸取了大量的外国事例,令读者耳目一新,其教育方法巧妙,易于操作。不论是观念上还是方法上,对我国的家庭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日常生活,并成为广大民众人人奉行、时时奉行但其自身并不自知的日用常行,才能称得上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作为“兴国之魂”的立国价值,此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的要旨。本书以日常生活为研究视域和思维框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分析,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尝试性探究。
  • 黄克剑论教育·学术·人生

    黄克剑论教育·学术·人生

    作者自九十年代初开始关注教育,首创“生命化教育”理论,其“成全”、“范本”等诸多独到的教育概念已被教育界广泛应用。本书收入了作者诸多谈教育的精彩文章,其鲜活的思想一定可以走进教育者的生命,进而改变他们看待教育、实践教育的方式。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是我右边的心跳

    你是我右边的心跳

    一起长大的死对头林右右早就想甩掉这个魔鬼林西了“林西你放过我好不好,我很饿诶”“不行这个理由已经无效了如果你再解不出来这道题我们今天就都留在教室。”“你敢!”“你看我敢不敢。”他挑挑眉天啊一定是她林右右上辈子做了十恶不赦的坏事才会让她今生遇见了林西这个王八蛋!!!
  • 接棒美医重生大逆袭

    接棒美医重生大逆袭

    幽深的地下车库中,他血红着眼睛,歇里底里地咆哮道:“为什么你就是不肯放过我?为什么?!”她凄楚一笑:“怎么,难道你打算再杀我一次?”以为终于尘埃落定,她流着泪倔强发问:“你爱的是我,还是这具并不属于我的美好躯体?”一把钥匙,牵出一段惊心往事;两场暗恋,通向天堂和地狱两个结局;三座城市,三个不堪回首伤心地;四个男人,谁是真心,谁是假意,谁不离不弃,谁暗藏杀机……
  • 非正常末世

    非正常末世

    星空下的我们并不孤单,人类一直以来都希望与地外文明接触,一艘逃亡的海盗船带来了地外文明的讯息,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恐怖与灾难。
  • 美漫之道门修士

    美漫之道门修士

    这是一个玄门修士在漫威的世界里面混的风生水起的故事,命运,金钱,英雄,尽在掌握之中。
  • 莲华尽染墨生香

    莲华尽染墨生香

    “人绝望了还可以去求神,神绝望了该去求谁?”“小墨舒,对不起,我这次可能真的要走了,如果我能有来生的话,我一定许你相伴一生。”她无不惋惜,因为她知道人死了还可以去轮回,神要是死了就什么都不剩了。只剩几缕相思,几许情牵。
  • 旧命新生

    旧命新生

    看被迫卷入生命洪流的许九,如何挣扎求生?如何在生命洪流之中笑看两岸的壮阔?如何守护自己心底的一片星尘天地?
  • 奈何听风玉

    奈何听风玉

    生亦何欢,死亦何哀。大道之行终在脚下走,万里之路只在步下游。终于她一剑挥向他,他黯然接受,“玉儿,这里交给你了,我等的太累了,还能见到你,我已经很开心了。”神女疯癫,坠入魔道,她像他千年前执掌三界一样,独裁,专政。“哼,他走了,你们满意了?”她看着这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 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潘石屹、张朝阳、龙永图、任志强、王潮歌、张维迎、周其仁、高西庆、阎焱、陈浩武……这是一群在商界、学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拥有独特的经历,体会过艰难困苦的岁月,极具远见卓识。他们曾在迷茫中忐忑徘徊而最终顿悟,曾在痛苦中执着奋斗而迎来希望,也曾在欲望中摸索前行而获得成长。他们聚首于此,追忆往事,回首他们的青春岁月,分享经历风风雨雨之后所彻悟的生命真谛。如果人生只是一连串的偶然,我们又该如何选择道路、追逐梦想、实现价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