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8000000007

第7章

赣南人民有了京九铁路,近年来又有了赣粤高速公路。从定南到广州、深圳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这是当年人们通过“柱石桥”、“天成桥”下广东的路径无法比拟的。定南境内的交通也得到根本改善。据介绍,解放初期,定南县公路通车里程只有5公里,而且全是砂砾公路。到了“十五”末,定南公路总里程已达729公里,等级公路达277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使广大群众彻底告别了泥泞路,走上了水泥路。定南人民高兴地宣称,从此不再“行路难”。高效便捷的交通带动了定南工业、矿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商品销售、畜牧业、三产娱乐业等一大批新型经济产业的发展。以“生态”旅游品牌为主打的九曲度假村、神仙岭、布衣湖、云台山、遥溪观、客家围屋等一大批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异常火爆。

从“县立小学”到人才摇篮

我们采风团参观学校那天,定南中学像节日那样,教师们站在校门口热情迎候,学校乐队奏起了迎宾的乐曲,校园内外,成了欢乐的海洋。当我进入定南中学——我阔别五十多年的母校时,我的眼眶湿润了。我高兴,我激动,我沉浸在百感交集的回忆之中。

五十多年前,也就是共和国刚刚成立那时,我就读于定南唯一的中学——定南中学。那时还只是一个初级中学。我记得,1949年8月,家乡解放。解放军四野143师427团在定南招募兵员。我同天花乡的6位同学一起去参军。解放军那里的“大锅饭”很好吃,吃得很香。但没去几天,我就病了。解放军首长看我年纪小,个子矮,就对我说:“小同志,你还是留下吧,将来人民政府会发给助学金,让你读书,读书也是革命嘛!”我被“退”回来。当时的心情实在难受,我哭了。就这样,他们参军了,后来到了朝鲜前线,再后来,又回到家乡。而我就进了当时的定南中学,成了一个小小的“读书郎”。后来,再后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当我进到教室,同那些比我小五十多岁的“校友”见面时,他们鼓掌欢迎,脸上显出微笑。我也微笑,也对他们鼓掌!

定南的教育,经历了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据定南从事教育事业的老人回忆:民国之前,定南同全国一样,采用科举取士制度。清末民初,爱国人士纷纷向清政府建议,要求废除科举,创办学校。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定南知县张家驹采纳民意,在高砂老城开办了第一所官立小学堂。学校办在祠堂内,挑了两名廪生、拔贡来充任教员,还聘请了数学、自然方面的教员。民国成立后,改名为“定南县立小学校”,学校移入“莲塘书院”,聘请了在赣州中学和师范毕业的学生担任教员。教育经费由天花乡肖、安两姓租种官田的租谷内开支。学校内新老两派教员意见不合,互相排挤。那些被排挤出公办学校的新派教员,于民国三年(1914年)开办私立的“维新学校”。这样,私立维新学校和县立小学在争收生源上产生很大矛盾。新派学校有志革新,热心教育,受到家长信任。县立小学学生日见减少,虽几易校长,也无法挽救学校的衰落,只能停办。1928年县址迁到历市镇以后,县立小学随迁到历市镇复校。定南县政府当局,为整顿学校施行小学毕业会考制度,直到解放前夕。我记得,1947年,我小学毕业时,就到定南县城集中会考,取得了小学毕业文凭。

现在我把话题移到定南解放之后。这是我亲身的一段经历。1949年刚解放,人民政府重视教育,县长亲自兼任定南中学(初级中学)校长。学校建在一个山岗上,全校6栋平房,招6个班级。每栋平房分两间,一间住宿,一间上课,班主任住在教室与宿舍之间的小房子里。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学生可以看见老师。师生之间亲密无间。师生交流很方便。学生有了重病,老师是向校长(县长)汇报。我初一时得了一场病,颌下长了一个“包”,校医廖锡坤说:“这种病叫‘马铃’,要打盘尼西林才能治好。”当时全县只有两支盘尼西林,还有许多生病的解放军等着要用。请示校长(县长),立即批示:“先救学生”。校医为我注射了全县仅有的两支盘尼西林,才以得救。这件事,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要感谢我一直没有说过话的廖盛敬县长。后来,他调到湖北孝感当专员,我在武汉大学读书,很想去见他,而始终未获良机,未能见面。那时的县长关心教育,关心学生,如我这样的穷学生,受到县长关爱,一生感激不尽。后来,我离开了定南,一晃就是几十年,只是到1997年夏天,我重回母校,给母校送了一些书以及我自己的著作。在学校同师生们作了一次交流。再后来,我对母校的信息就知道得很少了。

客家人重视教育,定南人重视教育。我们这次到定南,同许多人谈起教育,他们都提到两个话题:教育震荡和教育崛起。

什么是“教育震荡”?2001年,定南县唯一的省重点中学——定南中学的转制,引发了一次定南教育的大震荡。干部们用规范语言说是“转制”,老百姓说“把学校卖了”。定南中学卖给了私人。定南民心惶惶,县里掀起了一股“转学大逃亡”的风潮。求亲戚,托朋友,定南学子纷纷转到南康、赣州、临川等地求学。仅2002年,全县中考前100名优秀生中就有72人转到外地求学。优秀教师纷纷外流。优秀生源和师资的外流,直接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滑。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收回定南中学。这就是人们说的“教育回归”。

回归带来了振兴。教育回归以后,县委、县政府在更高的起点上重新振兴教育。怎么振兴?定南分管教育的李副县长说:“我们县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加大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2003年起,贯彻‘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由财政直接将教师工资划拨到教师的帐户上,同时每年教育附加费足额用于教育,三年内,累计投资近亿元;二是推进收缩教学网点,优化教育环境。到2008年秋,调整合并了125所学校,使全县学校减少到58所。减少了学校,优化了资源,提高了效率,大家都满意,没有一个学生因此而辍学。三是吸纳民资办学,实现良性竞争。2004年,引进外商投资3000万元,创办民办定南二中,有效地缓解了定南在集中办学过程中政府的投资压力。四是做强做大职业中专,目前职业中专在校学生已达1558人。五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小学实行校长聘任制,建立了‘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机制。”人民看到,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定南教育的振兴。

客家人重视教育的传统得到了发扬。经过各类教育力量的聚合,凝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持着定南的教育,定南的教育进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下面这个数字,着实令人欣喜。单就人们最看重的“升学”这一点来说。2004年,定南一本上线人数97人,2005年189人,2006年246人,到了2008年达到342人,创定南历史记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定南中学一位学生,在2006年高考中以633分摘取赣州市文科状元桂冠,考取清华大学,园了定南“清华梦”。一批批学子从定南中学走出,一批批优秀人才,在定南找到他的“母校”。定南中学成为了人才的摇篮。

风水、荒山、百果园和旅游区

定南这块土地有时让人捉摸不透。它留下那么多令人欣喜的传说,也留下了那么多苦难的记忆。而今天展现的图景,又让人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定南人相信“风水”吗?过去相信过,后来不相信,现在又相信了。

有人说,定南有个好“风水”。传说,几百年前,定南被称为“南蛮”之地,山野百姓强悍,天子下诏,设理县治,派一班人勘查风水,走了许多地方都不如意,后来到了一个与广东交界的村庄,一看是藏龙卧虎之地,村庄南面有条从西向东蜿蜒流去的小河,四周群山环抱,村子里有几口大塘,开满嫣红似锦的红莲,莲叶青翠欲滴,这班官员便择定此地设立县署,四周筑起城墙,起名为“莲塘”。衙门设在正中的“生龙口”。人们认为,定南有了好“风水”。

曾几何时,定南的“风水”使定南富裕起来了吗?使定南人民安康了吗?没有。“莲塘风水”没有给定南带来多少值得高兴的地方。于是几百年来,便有了此起彼伏的战火烽烟。从明朝赖清规的率众起义,到清朝太平军的烽火,再到民国时期共产党率领的工农红军,“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历史一页一页的翻过来,只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定南其实有好“风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就是定南的好“风水”。定南县境内山峦绵亘,植被良好,水源涵养补给性能较强,涓涓细泉汇成河流,溪流密布,河流纵横。定南以天光山、云台山、神仙岭为分水岭,形成南北两个水系。岭北诸水包括月子河、龙头河、迳脑河,向北流入赣江贡水,属赣江水系;岭南诸水,包括九曲河、下历河、老城河,向南流入贝岭水,属东江水系。两个水系共有244条河,流域面积1316公里。其中九曲河是本县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安远三百山及寻乌的鸡笼嶂,进入本县龙塘镇,经天九镇的月光渡,流入东江贝岭水,俗称“江西九十九条河,只有一条通博罗”,指的就是九曲河。于是围绕着九曲河,有许多美好的传说。

传说归传说,真正使定南这块土地变成聚宝盆,变成百果园的“天机”,还要归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定南人聪明起来,他们利用定南所处地域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变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百果园”。

定南县有山林面积46万亩。为了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谐统一,果业发展与林业发展相得益彰。定南大力发展山区半山区果业和林业。为什么要大量种脐橙?听说,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胡耀邦,来赣南视察工作。他是老红军出身,走了赣南的许多老区县以后,提出了两点看法。他认为赣南要发展,一是要修路,二是要种果。那时,京九铁路还没有提上日程。他说的修路指的是修公路。他说,要把赣南的公路修起来,做到四通八达,要把广东的公路连接起来。他说要种果树,主要是种脐橙。当时农民没有钱买果树苗。胡耀邦提出一个办法:凡是种活了的不要钱,种死了的要交钱。这样一来,果农都有积极性,家家都力争把果树种活,种好。这办法果然奏效。

正是这样,多年来定南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用科学的方法,对全县宜果山场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目前已完成了10万亩宜果山场规划。根据定南的水土特点,脐橙成了全县发展果业种植的主导品种。目前,全县有脐橙种植面积3万多亩,其中挂果面积2万亩,拥有连片500亩以上的基地50多个,“阳林农场”、“京九农庄”、“定昌公司”、“玉南公司”、“华明万亩果园基地”等一批产业基地相继建成。形成了两条各具特色的“百里脐橙带”。2007年,全县脐橙产量8000多吨,产值8000多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4%。其中带动相关产业3600多万元。据种植户综合预计,2008年,脐橙产量可达12000多吨,脐橙产业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为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果业生产发展也带来销售难等新的问题。为了提高脐橙果品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县里引进了定南桔橙商品处理厂、华丰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华鹏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星农产品有限公司等果品贮藏加工龙头企业,贮藏加工能力达到14000多吨,解决了大部分果农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的问题,有力地促进果农参与开发的积极性。耀邦同志多年前的愿望实现了。安卧在共青城山头上的这位伟人,应该发出微笑!

有山有水就能做出好文章。赣南过去被称为“粤户闽庭”,后来又有了“粤港澳旅游休闲后花园”之说。这“后花园”三个字,引导定南人做了一篇旅游产业的好文章。近年来,定南人积极实施“对接珠三角,建设新定南”和“小县大作为”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县内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以建设“粤港澳旅游休闲后花园”为目标,积极开发了九曲旅游度假村等旅游配套产品,旅游市场逐渐繁荣。

九曲旅游度假村是定南旅游业的主打产品。九曲是我的故乡,那里的竹林一片片,形成了一片竹海;我小时候,每次去探外婆都要经过这里,我不知道经过多少次,但那时没有觉得这里有多美。只是到后来,定南人发现了这里的美,在这里开发旅游了,我再一次次地来到这里时,才有了对美的更多的体验。是啊,当我再次来到九曲度渡假村时,荡舟于九曲河上,只见沿河两岸青松翠竹,郁郁葱葱,青翠欲滴,那河水清澈见底,清晰地看见鱼儿翔游。竹篁森森,万籁无声,河水的飘逸灵动,青山的宁静无语,产生出一种特有的美的境界。当然,美出自然,也需点染。自从明骏公司在这里开发旅游产业以来,一个集旅游、娱乐、休闲、保健为一体的渡假村,把九曲河的山水打扮得更加美丽、更加多姿多彩。它的特殊的美,吸引着港粤澳的游客。现在从定南的九曲村、桃溪村到广东的龙川,沿九曲河的大小数座山峰与山涧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线,打响了“九曲东江源,定南客家情”的品牌。

故乡啊,我的故乡,你真美,我永远爱你!

同类推荐
  • 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人类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对未知的探索,而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完全有赖于这种探索。当科学家去研究一个定理时,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理论对未来会有什么用,就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所说的,我们能要求一个婴儿做什么呢?但事实证明,每项发现与发明都有它实际的用处。而对于宝藏的追求,实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更是热情无比。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对联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

    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

    本书所收论文运用历史、考古、民族等多种学科对炎帝故里、炎帝与中国文明、姜炎文化·周秦文化与和谐社会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探讨。
  • 宁夏岩画

    宁夏岩画

    主要介绍宁夏;吃住游、著名景点、历史文化、区市概览。
  • 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为蔡澜作品系列的一种。蔡澜作为“香江四大才子”之一,是优选知名的美食家。他在美食的品鉴方面往往有独特的见解,与饮食有关的男男女女也常常见诸他笔下。在这本书中,蔡澜将为你讲述关乎饮食男女的趣事妙事。
热门推荐
  • 妃常嚣张,王爷请纳妾

    妃常嚣张,王爷请纳妾

    言沐晚本是逍遥自在的盗圣,但因某个花好月圆夜,喝醉了酒对一个良家美男子下了药做了不可描述之事。之后,她本着愧疚之心,与他换了信物定终身。可没想到,这良家美男子竟是官家中人,还是当朝四王爷,更是小师妹的意中人……反正小师妹也不介意,那……就请王爷纳妾?怎么又出来个自称是王爷心上人的林相府的千金林依酒?嗯……那王爷再纳一个?天下第一花魁楼冷芯不依了?哦!言沐晚的心愿便是愿夫君今后妻妾成群,以后生了娃子也有各种姨娘,一定会像她谷中那般热闹的!但是,花情念是什么个意思,怎么拿着她与他的定情信物,质问她,“你此般处心积虑可是为了坐上皇后之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出生于90年代

    我们出生于90年代

    张博文,一个出生于90年代以后的农村男孩,将和他的朋友们有着怎样的现实人生?
  •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太上飞步南斗太微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侍卫七与明小刀

    侍卫七与明小刀

    明小刀穿越成了古代高门大院里的千金小姐,然而好日子是一天都没体验到,直接逃难到了鸟不生蛋的乡下。她两世可都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好在有个贴身侍卫,杀人放火,咳咳……,不对!是插秧种地,烧水做饭,样样精通!这样的好侍卫不牢牢守着,赶紧“娶”回家?等着让隔壁的村花,镇上的小姐给抢走了么?
  • 渡世白衣人

    渡世白衣人

    我一直在找回去的路,可来时的路已经消失在那纸醉金迷的~诱~惑~中!
  • 怪胎学院之超级大脑

    怪胎学院之超级大脑

    谁能想到,在网络世界纵横无敌,未尝败绩的不败神话“白水”居然是一个平凡城市一所平凡高中的一名“平凡”学生;在因缘巧合之下,程皓泉因为发达的大脑被录取进了一所全是“怪胎”的大学之中,且看他如何步步为营,击败各路强敌,成为未尝败绩的“怪胎”神话。
  • 弑天狂兵

    弑天狂兵

    “近日,我市将迎来一阵强暴雨天气,希望各位市民能够注意保暖!”
  • 仙道醉医

    仙道醉医

    这是一个修练仙法道术的世界,可是有的人却偏偏厌恶修道,只愿医人不愿伤人,面对世中的恶,只想守住心中的善,可是又能守的住吗?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而是人心。这是李青冲的爹最后的遗言。而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于一个叫莫影谷的地方,一个叫李青冲的少年。
  • 做个幕后大佬

    做个幕后大佬

    这是一个重生的仙帝疯狂自我开挂,一步一个脚印,暗掌修真界,做幕后大佬的故事!ps:挂:自动修炼智脑分身暴兵……ps:新人新书,跪求收藏,推荐......
  • 大明王朝1587

    大明王朝1587

    万历十五,海瑞已死,戚继光病退,张居正一党已被悉数逐斥,申时行正任内阁首辅,李成梁在辽东战战兢兢;努尔哈赤在建州老营上筑起了新城,丰臣秀吉已将要一统日本,英国和西班牙的海上战争一触即发,耶稣会的传教士带来了天主教和西方知识;乾清宫西暖阁,明史研究生朱翊钧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越成了二十四岁的万历皇帝。此书又名《我不是明神宗》、《我穿越成了我的研究对象》、《大明田野调查手册》、《拯救晚明技术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