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7700000006

第6章 何谓信仰(5)

由此看来,世界观是一个哲学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或更具体地说,是认识论的概念,而不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但定义归定义,当人们在使用世界观概念的时候,没有任何犹豫地就把它变成了价值观概念,变成了关于人生观、道德观方面的概念。当说到某个人的世界观的时候,说到某个阶级和政党的世界观的时候,指的往往不是上述关于宇宙的根本问题,而是更为具体的、关于社会生活和道德方面的看法。比方说,看到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就说他世界观错误。这似乎是一种概念的“误用”,但这种误用在某种意义上又恰好是“正用”。尽管理论家们没有把世界观定义为价值观和信仰论方面的概念,但人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却本能地把“世界观”当作“信仰”的替代概念了。这难道不正是正确的用法吗?世界观概念毕竟不只是一种纯粹中性的客观的对于世界的认识,而是包含有对这种认识的相信和执着,因而也就相应地包含着对于周围世界的感情的成分、价值的成分。

凡是信仰,其中都包含有一种世界观。关于宗教信仰,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说:“世界上的一切伟大的宗教都为那些接受它的论点和论断的人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它逻辑简明、庄严神圣。”

连注重感情体验的宗教信仰都包含有一定的世界观,那么非宗教的信仰就更是如此了。宗教信仰包含有一种神话的世界观,世俗信仰包含有现实的世界观,科学信仰包含有科学的世界观。任何信仰都必然要对人所处的世界作出一定的说明,对人与世界的关系作出解释,以此确定人在世界上的位置,帮助人建立起与世界的稳定的联系,从而使人有一种归宿感和方向感,感觉到人生的意义。世界观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任何一种世界观,都力图对人周围的世界作出尽可能完整的解释。尽管这种完整性可能不同,比如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往往还不够系统,也不够理论化;而哲学世界观则往往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等等。但不论怎样,对于当时当地的人们来说,对他们的世界观需要来说,已经提供了对世界的最完整的说明。

任何一种世界观都意味着一种信仰。因为世界观作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认识,不是细枝末节的认识,而是根本的认识;不是一些实证知识的堆积,而是一些与世界和人生的大本大源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假定。正如查尔斯·坎默所说:“在我们的世界观中有一个关于终极原则和终极力量的总的假设,这些原则和力量构成了自然和人类历史存在的基础。同样,在我们的世界观中也包括关于人的特性、我们生存的世界和人类社会特性的假设。”这种根本的认识不是与人的实际生活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而是生命攸关。它不仅为人生提供一种熟悉的背景,而且也提供直接的行动依据。这种对于世界的根本认识,往往不是以或然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的,不是人们可信可不信的东西,而是人们深信不疑。

对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关于世界的根本认识的相信和奉行,不是信仰又是什么呢?

世界观不仅是对世界的一种根本认识,也是一种根本的评价和一种根本的认同。人通过世界观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世界的联系,不只是一种纯粹的认识联系,而且还有一种感情上的联系。世界观使人找到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对这个位置有一个感情认同。无论如何,人总是要与世界达成一定的感情认同的联系,形成人与世界在感情上的一体化的,因为只有这样,人对于这个如此这般的世界才会产生家园感。

世界观作为对世界的根本认识,不是对一些大而无当的问题作出似是而非的说明,它不是一个又大又空的框子。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有很强的纵深感,包含着不同层次的内容。不能把世界观等同于自然观,即人对自然界的看法,否则就是把人降到动物的水平了。因为动物直接地生活于自然界中,自在的自然界是动物们直接的生活环境,也是它们的全部世界,即使是动物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自然界不同生物或相同生物之间的自然关系。而人不同,他是生活于社会中,自然界如果不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就难以成为人们的直接生活环境。人们直接生活的世界就是社会,很难想象,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根本看法不包括对社会的看法。因此,在世界观中,不仅包括自然观,而且包括社会历史观。再进一步,也包括人生观。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人生观都不仅是他的世界观的一部分,而且是他的世界观的落脚点。世界观可以说是以人为中心向周围世界画出的一个大圆圈。不管这个圆圈有多大,它的焦点和落脚点都是人生这个圆心。尽管人们可以出于强调的动机而把人生观、历史观从世界观中提出来,单独地加以利用,甚至有时为了表示一种层次上的递进关系,而把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相并列,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历史观和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当然,世界观是宏观的,人生观是微观的,但微观不是在宏观之外,而是在宏观之内。

世界观中不断地有内容分化出来,这样的结果不是使世界观越来越空,而是使之更加丰富。

接受一种世界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信仰行为,因为这意味着接受一种信仰。坎默说过:“接受一种世界观就是一种信仰行为,不论是有神论的还是无神论的世界观都是如此,它甚至是一种盲目信仰的行为。在审视我们的世界观时,我们必然会发现,在把我们自己托付给某种世界观时,我们使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承担了风险。”尽管坎默是在宗教信仰的意义上谈论这一问题的,不承认有科学的世界观,这当然是不正确的,但他的这一看法说明了世界观与信仰的联系的一个方面,是有合理性的。

9.道德信仰

人类的信仰不仅包括宗教信仰,而且包括道德信仰、政治信仰和哲学信仰等。

道德信仰也是一种古老的信仰,而且也可以说是一种更为古老的信仰。在没有阶级和政治以前,道德就调节着社会生活,作为一种内在的信仰和外在的规范起着作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道德信仰也随社会而不断发展变化,但道德信仰一直存在着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到了遥远的将来,道德信仰也将继续存在,并以更为纯粹的形式发挥着更为重要更为直接的作用。即使别的信仰形式如政治信仰不存在了,甚至宗教信仰也不存在了,但道德信仰还将继续存在下去。到那时人类信仰的自觉的性质将得到更完全的体现。

道德,就其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来说,天生就是一种信仰的活动或信仰的事情。道德的存在是一种信念的存在,调节人与人关系的规范如果仅仅是外在的东西,它就不能算作是道德,而只有为人们的内心所接受,内化为人的信念,才真正成为道德。道德作用的发挥,也是靠内在的道德信念,而主要地不是靠外在的约束。这是道德与法律的一种根本区别。人的道德实践活动就是在其道德信念的支配下做出来的,因此在道德评价问题上必须讲究动机,也就是说必须考察人的信念。具有好的信念的行为,具有好的动机的行为,从信仰的角度来说就是应该受到赞许的。从信仰的角度来看问题,把道德行为当作信仰行为来考察,就是伦理学中“动机论”

的深刻根源。当然,也不能仅仅从信仰的角度来考察人的道德行为,所以也不能仅仅讲动机,还要看效果。但这种看效果与法律的角度看效果不是一回事。

良心是道德之作为一种信念的集中体现。事实上,良心本身就是一种信念。良心一词在德文中具有信仰的意思。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到“信仰自由”,认为无产阶级的信仰自由应该是把信仰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所说的“信仰自由”是良心自由,而不是通常的信仰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这是值得思考的。

可是,既然道德天然地是一种信仰,而且也许是产生得最早的信仰,那么为什么它往往没有自己独立的存在,而只是以宗教信仰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什么一说起信仰,指的就是宗教信仰而不是道德信仰?这里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道德信仰能不能单独立论?也就是说,道德作为一种信仰,或作为信仰的一种形式,能否不依赖其他的信仰形式如宗教信仰而独立存在?笔者认为,它是能够独立存在的,是能作为一种独立的信仰而存在的。但是由于道德信仰本身的特点,它却比较容易依赖于其他的信仰形式。

道德信仰的一个特点是,它主要地调节人与人的关系,而不对这种关系之外的世界作出解释,也就是说,它本身不构成一种完整的世界观。所以,道德信仰往往需要一种关于整个世界的理论作为自己立论的根基。在西方,这种立论的根基是从宗教神学中得到的。

道德被完全地包括在基督教之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宗教信仰的强大精神力量也对于人们的道德信念维系和强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长期的历史发展已经使二者高度融合,难以分开了。所以,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宗教与道德是一体的,如果否定了宗教信仰,道德就失去了自己的基础,不能存在下去。所以,他们往往有一种偏见,认为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就是不讲道德的人;想放弃宗教信仰的人,也就是想抛弃道德责任的人。那么,道德是否一定要从宗教神学中得到论证呢?其实不一定。中国的情形就说明了这一点。

道德信仰在中国得到了独立而长足的发展,它并没有为宗教信仰所吞并,它的存在也没有依赖神学的论证。当道德信仰缺乏完整世界观的缺点日益暴露出来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不是为它找来一个神学世界观,而是力图把道德本身变成一种世界观。后来的情况是,中国人有了一种日益完善的高度伦理道德化的世界观乃至宇宙观。比如《中庸》讲“诚”,说它既是天之道,又是人之道。这是我们祖先的高明之处。

但道德信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靠自觉,不诉诸强制。这本来是一个优点,也是符合信仰本身特点的特点,但在现实社会中,任何一种信仰要想长期维持下去并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就不能缺乏外在约束乃至惩罚的方面。道德虽然可以靠舆论,但舆论也是软的东西。相比之下,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都有强制力,这种强制力往往来自信仰者团体。这种由信仰者在共同信仰下组成的团体,对于人们信仰的巩固,对于信仰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种团体内部,往往有严厉的处罚措施,以便惩罚那些信仰不坚定或背叛信仰的人。宗教信仰有自己的信仰者团体(教团),政治信仰也有自己的信仰者团体(政党),这些组织都通过一定的强制和处罚措施来强化人们的信仰。而道德信仰则没有自己的信仰者团体。这种情况也造成道德信仰依赖于宗教信仰(在西方),依赖于政治信仰(在中国)。如果说西方社会中道德的维系依靠教权的力量,那么在中国则是依靠政权的力量。

10.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也是一种古老的信仰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中出现政治以来,就有对于政治观念、政治理想的信仰。这一种政治领域中的信仰,对于人类社会尤其是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不同。政治信仰是一种世俗的信仰,而宗教信仰则是反世俗的或超验的信仰。在西方历史上,曾有皇帝与教皇的长期冲突,这种冲突从实际利害的角度看,是两种权力(政权与教权)或利益(现实统治者的利益和精神统治者的利益)的较量,而从精神方面看,则是两种信仰(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世俗信仰与超验信仰)的较量。过去人们通常只是把这二者的较量看作是世俗利益与精神信仰的冲突,认为国王代表世俗的方面即非信仰的方面,而教皇则是信仰生活的代表。这样的看法有其理由,但不完全正确。就其有理由来说,当时的政治缺乏自己的理论基石,还需要宗教信仰的论证。所以,当政治或政权要摆脱宗教信仰的时候,就显得好像是与信仰无关了。这就与中国的情形不同,在中国历史上,治理国家,或“治国平天下”本身就是一种理想和信仰,对这种治国理想的追求以及对治国经验的总结,一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主题。

中国人对于统治者的信仰,对于王政和王道的政治理念的信仰,对于天下大同的社会政治理想的信仰等,都是政治的信仰。政治确实是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利害关系,但是政治也有理想和理念的方面,也有坚定的信仰和为政治信仰而牺牲的方面。尽管这种政治理想和信仰并没有超出世俗生活或现实生活的范围,但它并不因此而丧失理想信仰的资格,而是因此而独树一帜,成为一种与宗教信仰不同的现实性的或世俗性的信仰。那种仅仅把政治看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否认其具有精神价值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从历史上看,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是复杂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长的一段人类信仰的历史,不过是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相互纠缠的历史。二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时而冲突,时而结合。比较常见的情形是政治信仰需要从宗教信仰中获得精神力量。

封建社会的君权神授说,就是用宗教信仰来为君主专制作论证。东方和西方都有这种情形。但相对说来,东西方不同:在西方是政治信仰依赖于宗教信仰,而在东方则往往是宗教信仰依赖于政治信仰。

同类推荐
  •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这是一本有痛感又饱含温情的书。作者厉佳旭,从青春勃发的大学生,变成双鬓染霜的老教师,一晃二十年。他在多所学校工作过,一直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自我批判的习惯。本书记录的,是他最真诚的教育反思。如何理解教师这份职业?如何认识学生?好学校长什么样?如何看待生命和自我?如何理解今天的中国教育?如果对一切熟视无睹,便不会进步。作为校长,更作为一名教师,作者用自己的思考呼吁教育良心,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教育良心。本书献给所有热爱教育的人。
  • 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概论

    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概论

    本书是在2006年12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引入了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并依据我党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以及各个时期的突出特点以及民族教育理论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内在联系,将新中国民族教育理论划分为创立期、完善期、发展期、创新期四个主要发展阶段,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是国家民委社会科学项目“我党第三代集体领导对民族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的最终研究成果。
  •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阐述了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类型与特点、功能与作用,分析了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媒体开展体育报道的模式与特征,并总结了奥运会、世界杯、田径世锦赛、F1、NBA、四大网球公开赛、环法自行车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报道的规律,从而使《体育新闻学》成为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体育新闻理论、指导体育新闻实践的专业必备教科书。
  • 鄂温克人与电视

    鄂温克人与电视

    本书以态度与行为的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电视对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以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并且就电视影响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改变的因素作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

    佳航同志的专著《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研究》即将付梓面市。作者经过悉心淬炼,对其毕业时获得好评的同名博士论文加以梳理、充实和提高,以更具科学性、系统性的论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和书稿第一读者,我深为自己所带的第一个学生的刻苦精进和可喜收获而感到欣慰。记得初次与佳航见面时,她刚从媒体调入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踌躇满志地要从记者、编辑转型做新闻学学者。三个春秋过去,她虔敬地捧出这本十几万字的著述,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人生角色的转换,其间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热门推荐
  • 花开的幸福

    花开的幸福

    读者群:58748419梦嫣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身边从不缺少男人,缺少的只是让我心动的男人。可是,当她遇到寻找已久,那个心动的男人时。可是她却不能爱。要努力的压抑着自己内心那火热的情感。爱却不能说。明明爱到痴迷却要说不爱。那种感觉真的是生不如死。梦嫣:因为你是静宜的男朋友,所以我不能爱。天航:爱就要不顾一切。花开了,春天来了,爱情降临了,那么,我们都幸福了。花开的幸福……
  • 雪寒惊梦:不堪帝王宠

    雪寒惊梦:不堪帝王宠

    【文慢热,须耐心】所谓圣宠入宫,是求的;所谓日日侍寝,是编的;所谓一朝怀孕,是骗的;所谓贵妃之尊,是挂名的。“我有三个名字:白晓琳、上官云梦、顾雪寒。我也不确定哪个才是真的我……”她一脸凝重,看着眼前这个如同谪仙般俊美却又对自己一往情深的男人。“你想清楚了,守护我的结果,可能是一场空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百世药语

    百世药语

    “你想活吗?“想!”“那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她是天才制药师,制的不是普通草药,而是以执念为引的神药。求药之人,须以欲望为药引,付出相应的代价。一碗药,一个故事,各有爱、恨、嗔、痴,每个人,每场戏,唱尽悲、欢、离、合。她听过许多的故事:牺牲百人性命,也要救爱人的女子;耗尽半身修为,也要复活人类的精灵……她是一个看客,失去了自己的天生药心,为了重修药心,她再次踏上征途,与那些需要之人做交易,背负着使命,不停的走下去。
  • 萝莉小农女

    萝莉小农女

    李岚穿越到未知时空的偏僻小村落,由二十四岁变成八岁可爱小萝莉金桃花,不由得她不感叹世事变化无常,却也无可奈何。却发现自己是家徒四壁,衣食无着,且老实父母一对,勤劳寡言大哥一枚,懂事美丽姐姐一朵,乖巧听话弟弟一粒。真是一个大家庭呀,李岚不由感叹,这还不算吝啬大娘,碎嘴二娘,外加明理却妻管严的爷爷,慈祥却独对他们一家凶恶的奶奶。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想过好日子,自己又无特长无技能,李岚瞬间觉得前途一片惨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李岚突然觉得乡下生活也不错,挖挖野菜,烤烤鱼,抓抓野味,骂骂人,矮油,生活也是很不错的嘛。只是,暖男,猛男,泼皮男能不能不要这么凶猛呀……
  • 杜拉斯的小说政治

    杜拉斯的小说政治

    随便哪个女人都比男人神秘,任何女人,我知道这个!——杜拉斯《话多的女人》。一切简单化都是法西斯主义的……任何革命者都有自己的左派主张……如果中国人对此不理解不接受,如果他们相信人身上的一切是可以缩减的,那么一切革命就完蛋了。——杜拉斯《话多的女人》。全世界的作家,无论什么人,都在用马克思主义写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争霸古尔加斯

    争霸古尔加斯

    在这个类似艾泽拉斯的古尔加斯世界,在这个种族林立,天才辈出的年代,且看一个失去记忆的男子和一位不受大公待见的公主会在这个时代的巨轮掀起怎样的浪花!
  • 情定法意瑞

    情定法意瑞

    本书是一部电影文学作品集,收入作者近年创作发表的文学剧本4篇。内容包括《情定法意瑞》、《寻找世界密码》、《节振国》、《青山绿水进小区》。4篇文学剧本故事生动,可读性强,对广大文学爱好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山神养成计划

    山神养成计划

    传闻入得神庙,便能求得诸事如愿。这里收录万千神怪鬼妖,倾诉百件奇闻怪谈。山中有庙,住着神仙两位,一位如玉般清润,一位如风般萧瑟。一日,两名少年误闯神林,见到了传闻中的山神,水官……片段一山神立于窗前,似是自言自语,话语和软清淡:“百鬼夜行,千妖伏聚,看来出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片段二两眼相对,夏亭轻声问:“为什么是我?”“第一眼就认出是你,所以只能是你,”周秦伸长手臂搂着夏亭:“似乎是前世注定。”这周先生现在非人非鬼,已然不再五行中六界内,这是代价,唯死不能。”山神手掌轻轻一挥,那青烟就此消散。“返生香的确可以生白骨活死人,但若使用不当,只会要他无尽岁月里饱尝孤独,唯死难求。”片段三见那只小鬼就要攻击许,第五上前一步将许护于身后:“大胆!”小鬼瞬时惊得一时间化为零星一点,消散了……其他小鬼见状都不敢在上前一步了,第五自己都没想到那小鬼竟然魂飞魄散,有些慌张,我杀鬼了?许在身后扯扯第五袖子:“第五哥哥不必介怀,所谓鬼,始于阳,逝于阴,心不甘便化怨,聚者成形,散则为零,这是他的命数。”第五微微侧身牵起许的小手,这孩子今天真的虚弱到不行,不该让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