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7700000031

第31章 信仰何用(1)

1.信仰深刻影响人生

信仰是人生的需要。心理学家荣格说:“尽管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身体需要盐,但每个人都出于一种本能的要求而摄取着盐分。心理事件正同此理。大部分的人从记忆难及的洪荒时代起就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需要,需要信仰一种生命的延续性。”

信仰具有重要的人生价值,在人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简单地说,信仰的人生价值或在人生中的作用,就是赋予人生以意义。

一个有坚定的真诚的人生信仰的人,会感到人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而没有人生信仰或失去了人生信仰的人,会感到人生空虚,从而对人生有无意义发生疑问。当然,没有理想和信仰的人也照样吃饭睡觉,照样挣钱,并不会立即死去。甚至一些刚刚失去人生理想和信仰的人可能还觉得有一种解放和自由的感觉。但是人之为人毕竟是应该并需要有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长期地在没有理想和信仰、没有目标和追求的情况下生活,生活本身就会变成苦役。所以一些曾经为失去信仰而欢呼的人也会逐渐地感到对信仰的渴望。

除非人愿意堕落为动物,像动物一样只知吃喝,否则还是应自觉地树立理想和信仰。

具体地说,信仰的作用主要是对于人生诸要素起着一种“统摄”

或“统一”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信仰为人生提供一种世界观,即提供一个对于世界及人自身的尽可能完备的说明,从而将一定个体对周围各种事物的认识统一起来,使其思想认识具有最大的明确性和稳定性。信仰不仅是一种世界观,但它首先必须是一种世界观,或必然包含有一种世界观。接受一种信仰,首先意味着对世界的完备的说明。尽管每种世界观的完备程度可能不同,但每一种世界观相对于它产生的条件来说,相对于特定情形下的人们的需要来说,它已经为自己的信奉者提供了最大可能和最大限度的完整性和完备性。

信仰为人生提供一个最高的价值观念,提供一个关于人生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从而将人的各种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价值观念的系统,成为规范一个人全部活动和行为的基本框架。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往往形成和接受一些自发的信念和价值观念,它们大都是零散的,往往并不一致,甚至互相冲突,使人无所适从。信仰作为一个最高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核心,其作用就在于把这些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念在不同层次上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有序的价值系统。这一价值观念系统不仅有利于人对外来的大量杂乱信息进行选择接收,减轻人的精神压力,节省判断的精力,而且能使人更明确地和不受干扰地去行动,提高人生活动的自觉性和一贯性。

信仰为人提供一种现实的生活目标和生活秩序,从而把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统一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保持个体心理健康,避免精神分裂,而且可以向人提供生活内容本身,使生活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从而使生活充实。在现实生活中,一种信仰,总是体现着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秩序,接受一种信仰,就意味着接受一种对生活内容的安排。美国学者托夫勒认为,人对生活秩序的需要是人生“三种基本需要”之一。他说:“生活缺乏一个完整的秩序就如同行尸走肉。丧失生活秩序,就会导致精神崩溃。”这话是正确的。在美国,之所以有许多有教养的人纷纷投入迷信团体,去自觉地信奉和遵守团体的粗陋野蛮的信条,就是因为这些团体以武断的方式向人们强制推行一种固定的生活秩序。投入这种生活秩序的怀抱,是人们对美国生活变动过快、行为无所适从的一种反抗,是种逃避空虚和自由的表现。

信念深刻影响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一个人信念发生变化,就同时意味着他的行为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发生变化。巴伯从被催眠者的信念和行为改变的角度谈到了这一问题:“我们发现,只要相信催眠者的话是真的,就能做出惊人的事情,……催眠者只要设法使受催眠的人相信自己说的是真话,受催眠的人的举止就会改变,因为他的思想和信念已经改变。”信念的改变也就意味着他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和评价的改变。维特根斯坦说,尽管这是信仰,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是一种评价生活的方式,而信仰就是热烈地奉行这种评价。

此外,信仰向人提供一条与他人进行精神和心灵沟通的渠道,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条社会联系的纽带,将具有共同精神倾向的人统一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在一个由共同信仰组成的社会群体中,个体更容易感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信仰的定力作用

张学良将军一生坎坷,当他晚年回顾人生的时候说:一个人应该有所信仰,不能活得飘飘荡荡。他这里所说的其实就是信仰的定力。信仰能给人生一种定力,一种坚定的精神和执着的态度。

人生不能没有一种定力,一种自我认定的执着的力量。因为生活像大海,人生像一叶小舟,在颠波动荡的生活海洋中,人如果缺少一份定力,就像船没有锚一样,随处漂泊而找不到自己的港湾。

古人云:泛舟无定所,入山唯一径。意思是说,到山里去可能有多条道路,但要真正到达目的地,就必须守住一条道走到底,如果像海上的舟一样,随处漂泊,就不可能达到彼岸。这句古话对今天也是适用的,甚至可以说更为适用。因为,现代生活的多样化容易使人心浮躁,在各种各样的诱惑中,缺乏坚定执着的力量,造成对人生浅尝辄止,到头来一事无成。人生信仰的一种作用就在于使人在认定自己的事业和目标之后有一份坚定执着的定力,因为信仰本身,不论是对世界观的相信还是对崇高理想的追求,都是坚定而执着的。

任何积极的信仰,都是劝人执着于人生的准则,执着于生活的大本大原,如果没有这份执着的精神,信仰也成为多余的了。

信仰应该是执着的,还是应该是超脱(也就是说不执着)的?

这样的问题不好回答。通常我们说信仰是执着的,是人生的一种执着精神。这当然是正确的,关键是对执着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一方面,信仰的执着是人生的一种根本态度,不是一种一时一事的态度,不是人的小脾气。这种执着是具有人生深度的,是人生的使命感和使命意识的体现。它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或者说是一种“认”的态度。所谓“认”真,就是执着于真,追求真理。

从此意义上说,人生不但要“认”真,还要“认”善,“认”美,“认”

圣。这些都是信仰的执着精神的体现。这种执着态度表现人生不是随意的,不是随便的,不像一根羽毛那样随意飘荡,不是没有重量的,而是有自己的质感,有自己重量。这种执着的态度与人生的核心直接相关,绝不是无所谓的东西。另一方面,这种执着所指向的对象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物,而是事关人生的大本大原。过于执着于小事,是一个人心胸狭隘、境界不高的表现。尤其是执着于物质生活方面的属于低级需要的小事,更是缺乏精神生活的表现。这当然不能说是信仰。真正的信仰总是在人生面前标出更高的目的,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更高的目标,引向更大的从而更值得执着的事物。

因此,这种执着同时也是一种超脱。它使人超脱于日常琐事的烦恼,使人不执着于小事。

信仰的执着不是执迷不悟,而是包含着对于生活的某种觉悟在内。任何信仰都带给人一种悟,一种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解释和说明,而这种解释和说明总是对于日常经验或习以为常的认识的超越和扬弃,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凡是新树立起某种信仰的人,总是有一种获得了觉悟的感觉,似乎是生命和精神的一种觉醒。因此,“觉悟”一词也是一个信仰论范畴,它表示人的思想信仰的一种状态或境界。这个概念大约是来自佛教。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语言中一个重要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其实指的就是使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更为自觉。

信仰的执着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的重负,但它又是必要的。这种重负使人生具有质感和质量,使人生具有沉甸甸的分量,使人生具有充实而饱满的意义。没有执着,没有追求的人生是飘忽的,这种没有重量的人生正是昆德拉所说的那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3.信仰的动力作用

理想和信仰能给人生一种动力,一种推进的力量。罗曼·罗兰说过:“整个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生命顿时就毁灭了。

坚强的灵魂在驱使时间的大地上前进,就像石头在湖上漂流一样。

没有信仰的人就会下沉。”

信仰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动力才能不断推进。一方面,任何人都会在人生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必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才能前进,这就必须有动力和毅力,有人生的勇气。另一方面,任何人都有一定的惰性,都需要不断地战胜自己,超越自我,为此也需要有动力的促动。一个人有了自觉的理想和信仰,就会立场坚定,方向明确,意志坚强,热情高涨,精力旺盛,满面春风。

虽然推动人生自觉活动的力量可能来自外部或内部许多方面,但其中最根本最持久的是来自于人生的理想和信仰,这是人生内部的恒久的动力系统,而人生应该被比喻为一种“内燃机”。

信仰者之所以能从信仰中取得动力,是由于信仰能为他的行为提供双重动力。一方面,信仰能为信仰者提供自己行为的道义的合理性。这是来自信仰者的正义感,即他们认为自己是为正义的事业而奋斗,是合理的,而他们所反对的东西则是非正义的,不合理的。

因而,他们就理直气壮,无所畏惧,从而产生出巨大的动力。如革命者,他们从“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中取得自己道义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信仰能为信仰者的行为提供历史的合法性。这是一种来自对历史必然性的深信的力量,即信仰者相信自己的努力代表了历史的必然性。不论这种必然性是纯粹自然的,还是来自神学的,都会使信仰者从中得到一种历史力量的支持。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认为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是反抗剥削和压迫的事业,从而具有道义的合理性,而且认为自己的追求符合历史的规律,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并有历史的责任来用自己的行为加速实现不可避免的事情。如果说空想的社会主义信仰者们更多地从道义的合理性中吸取力量的话,那么科学共产主义的信仰者们则更多地从历史合法性或历史必然性中取得力量。

4.信仰的指向作用

信仰能为人生指出奋斗的方向。人的生活需要引导,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寻找精神导师的需要,这种需要存在于人类潜意识中,往往在暗中起作用。荣格说过:“自从文明的曙光出现以后,智者、救世主的原型形象就潜藏蛰伏于人类的无意识中;每逢乱世,或者每当人类社会遭遇危难时,它就苏醒过来。误失迷途的人们感到他们需要一位向导或一位导师,甚至需要一名医生。”

人生力量的施展,人生的奋斗,必须有确定的方向。否则就会分散自己的努力和力量,不易取得人生的成果,而且甚至会使自己的各种追求的力量相互抵销,一事无成。更严重的情况是,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一个人可能走上人生的歧途。这样的话,他的能力和毅力都不能救他,甚至会毁掉他的一生,使他成为社会的祸害。理想和信仰是人生的定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

信仰向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目的,它是一个远远超出个体在自己范围内所能意识到的目的的目的。信仰不仅是向人指出一个达到人所追求的目的的方向,而且首先是指出一个目标本身。

在社会生活中,虽然并不是一举一动都有明确的目的,但人的一生不能都是漫无目的的。从根本上讲,人生需要有目的。费尔巴哈写道:“正因为有了一个目标,故而也就有了一个牢固的根据和基础。并不是作为意志的意志,并不是游移不定的知识,而是那作为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之统一的目的活动,才给人以道德根据和道德支柱,……每一个人都必须给自己设定……一个最终目标。……

谁有一个最终目标,谁就有一个支配自己的律法……最大的不幸就是漫无目的。”

有无目的是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有意义的人生与无意义的人生的一个重要区别。费尔巴哈把目的活动作为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统一,是有道理的。目的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目的的设定既与人的需要有关,又与人的理智对于这种需要及其对象的认识有关。目的的确定也就为人的实践提供了自觉的动机。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没有目的或失去了目的的活动,就只能是本能的活动,而不是自觉的实践活动了。

信仰活动与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是有天然联系的。可以说,信仰活动就是产生于实践活动的,是从有目的的活动中引发出来的。人如果没有目的和目的意识,恐怕也就不会有所信仰。凡信仰都是向人们提供一种目的,人们所深信并执着追求的理想,其实就是一个目的或目的的具体化。

从人生的角度看,目的问题有一定复杂性。一方面,虽然人生应该是有目的的,但又并不是一个人的任何一个动作或一举一动都受某种明确目的的支配。如果是这样的话,人就成了机器。事实上,人有精神的自由,他的一些活动有时也并没有明确目的,或者是按习惯行事,或者是从事娱乐性活动。娱乐活动从根本上说,是无目的的活动。这当然不是从作为职业的娱乐圈的人来说的,而是就人们在工作间隙时通过娱乐得到休息而言的。娱乐活动跟人的事业活动是不同的,工作和事业的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在休息的时候从事娱乐活动则应该是无目的的。娱乐的妙处就在于此。它之所以能使人得到完全的放松,得到精神上和心灵上的休息,就在于它是无目的的,是超功利的,从而能使人从繁重的目的性活动中暂时解脱出来。如果娱乐活动失去了它的这一特点,也就是说变成了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则它就失去了娱乐性质,而成为功利的了。某种娱乐活动如打牌变成赌博,那它就不是娱乐了,而是成为高度紧张的竞争。很显然,从这样的活动中是得不到休息和放松的。因此,娱乐就应该是无目的的。但是娱乐不能成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它只能起一种调节作用,在人的目的性活动间隙发挥它的作用。如果把娱乐变成人生的根本性活动,把人生变成一场无目的的游戏,则人生的意义也就消失了。

5.信仰的支撑作用

信仰的支撑作用主要是指它是人生的一种精神支柱。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大厦,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大厦就会倒塌。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新民”思想研究

    中国近代“新民”思想研究

    “新民”一词,自其出现之日起,就有明确的伦理内涵,它奠定了新民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伦理基调。近代思想家们把新民作为拯救国家的出路,他们以进化论与功利主义为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以批判国民性为其现实选择,开始了着眼于人的重塑的近代伦理精神的重建过程。新民思想经历了由国家之新民到个体之新民的发展,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终于具有了终极价值。研究新民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我们都是食人族

    我们都是食人族

    《我们都是食人族》为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于1989年至2000年间,在意大利《共和报》所发表的16篇专栏集结,以及发表于1952年的《被处决的圣诞老人》一文。在这些文章里,列维—斯特劳斯立足当时社会热点,探讨了如圣诞为何“习俗”风靡全球、疯牛病蔓延广泛、女性割礼是否侵害人权、亲子关系应基于血缘还是亲缘等议题,用结构主义和人类学的眼光审视自己身处的时代和社会,反思科学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所谓复杂或先进的社会,与被误称为原始或古代的社会,两者之间的距离远较人们认知的小上许多。”就像出版于1955年的《忧郁的热带》一样,列维—斯特劳斯文章的写作时间并不标示它过期的时间。相反,他在这些文章中对当代社会的文化反思放到现在依然成立,且无比犀利,几近预言。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写作的指导理念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指引。在写作中,加强从整体上学习、研究、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并运用其研究成果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成人成才发展为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服务。
  •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详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通过对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问题的讨论,试图以这本书满怀诚意地探讨现代人的母题之一——生育。全书分为“上篇:人生神圣”、“中篇:内心惶惑”和“下篇:外在恐慌”三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作者对于生命创造的敬畏,“被生者”的权利和个人生活的转变。从中篇起,作者开始向繁育子女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批评生养关系中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孝道的荒诞、经验主义对自由的限制和家庭角色的错乱。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谈父母的职责、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人。在下篇里,挑战延伸到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教育体制、环保现状进行批判。
热门推荐
  • 妃常淡定:逆天小书女

    妃常淡定:逆天小书女

    师傅曾言:任何世界都凭实力说话;任何时候都不能吃亏!千好万好不如自己好,天塌下来有师傅替她撑腰!只要记住这些,遇上什么都不惧!她只要活得自在,玩得肆意就好。身为术者,算天算地不能算自己,好在她有一支笔,可以改天逆命!穿越异世,谱写辉煌人生。(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道德经与无为管理

    道德经与无为管理

    《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国学巨著,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提出了“道”和“德”的思想,体现了深邃的管理哲学,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无为管理和人尽其才的战略,促进人性和谐,提高个人修养,促使人发挥潜能和自主精神。从而获得非凡的团队协作效益。
  • 剑霸九州

    剑霸九州

    一场天地不容的爱,一段刻骨铭心的恨,一场风花雪月的情,一段不共戴天的仇……我身如剑,心亦如剑,不管前方敌人是谁,我自一剑破之……
  • 控虫师

    控虫师

    一场雨夜的车祸,少女宿雾彻底失去了自己的恋人雅原。与厄运一并到来的是层出不穷的怪事——孕妇梅溪被杀害后神秘复活,腹中的胎儿却成了虫胎。为了让虫胎汲取营养,她把风景如画的山庄变成了人间地狱。一列消失的地铁,把众人卷入了虚数空间。死去的雅原也出现在空间里,他的身体意外和王虫官神完美融合。官神承诺雅原,会好好守护宿雾。逃出虚数空间的众人失去了在空间内的记忆,但恐慌并未就此结束。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异变,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让人无从追查的血腥杀人事件。被卷入其中的宿雾决定追查背后的秘密。就在这时,传来了死去的恋人复活的消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许你晚风凉2

    许你晚风凉2

    旅游杂志新晋编辑骆欢喜在出国拍专题的航班上偶遇青梅竹马的背包客纪朗廷,他初心依旧,穷追不舍,而她步步逃窜,失魂落魄。年少的她生来带着残缺,被父亲恶意丢弃,被同龄人孤立,被幸福遗忘。而他是她记忆里唯一的暖光,为她跳火车摔得一身伤,为她淋雨熬夜失眠……但不知为何她就是不愿接受他。许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她为了怀念他而开了一家酒馆,处于人生低谷的陌生男子孙江宁成为酒馆的常客,他为何而来,又将改变些什么?经年之后,命运用热带海岛上的一场龙卷风将他们的生死重新拴在一起,她当年逼他离开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他又能否真的抓紧她,再也不松开?
  • 侠之大者之大侠成长系统

    侠之大者之大侠成长系统

    现代少年吴桐,穿越到武侠世界,在大侠成长系统的辅佐下,学降龙十八等绝世武功,用行动诠释大侠的本质,侠之本质在于武功高低,更在于为国为民
  • 救赎(上)

    救赎(上)

    九年前,一场校园连环凶杀案,让十八岁的楚西辞名声大噪,也让十七岁的卿清身负重伤险些丧命。分别九年后,他们因为一起命案再度重逢,彼时,楚西辞是最年轻的解剖学教授,而卿清成了落魄的私家侦探。他为了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朝她伸出援手;她也为了寻找杀父真凶,做了他的助理。两人一同携手探寻惊心动魄的局中局、案中案,当他们一步步靠近真相时,才发现原来当年卿清父亲之死另有隐情……
  • 假装心理学

    假装心理学

    在现实世界里,谁敢说自己从未装过假?每个人都有一种趋利避害的心理倾向,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人们会用谎言或装假的形式来保护自己。这类心理会一直潜藏在一个人的生活和交往中,没有人能够逃脱。本书是一本深刻解读自己和世人的书籍,教你如何一眼看穿对方的心理,并将假装心理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取最大的成功!掌握好假装心理,就等于拿到了交往中的金钥匙,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对你,对你的人脉,无疑是最大的助力。
  • 古风斋

    古风斋

    古风小说合集————《琴师》那天,我穿了一身红嫁衣,身前放着一把桐木琴,手中抱着阿九的骨灰……“我这一生,十年清苦度日,十年行尸走肉,三年相依为伴,三年四处漂泊,后又遗恨而终。”《且试天下》昔闻周小史,今歌月下人。玉尘手不别,羊车市若空。谁愁两雄并,金貂应让侬。“人言吾有帝王相,审尔,当册汝为后。“——子华“你我共过患难,也同过富贵,亦当生同衾,死同穴,魂相随!“——阿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