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7700000017

第17章 信仰什么(2)

这种区分主要看两条:第一,信仰对象是否体现了人类实践的能动本质和人的主体能动性;第二,信仰对象是否被神秘化了。在这方面,主要看它是否真实地反映和再现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目标。如果它真实而无扭曲地再现了这个目标,如果它是这个目标的毫无神秘性的理想图景,那么这个对象就不是神秘物象。而如果这个偶像扭曲颠倒地再现了人类实践的目标,或远远地游离于实践目标之外,而成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人格化象征,以至从此对象上根本辨认不出人类实践目标的痕迹,那么它显然就是神秘化了的对象。关于这个问题下面还要谈到。

5.“真善美圣”四大理念

“理念”一词现在很常用,如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人生理念等。这个概念来自哲学。柏拉图的哲学是“理念论”,黑格尔哲学中也有个“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这两个人都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们所说的理念都是一种先验的大道理,是现实事物的原型或根源。我们现在所讲的理念不再带有这种客观唯心主义色彩了,但他们关于理念的用法也与我们今天还有一定联系,特别是柏拉图的用法。柏拉图认为有许多不同等级的理念:关于具体事物的理念(如“桌子”),关于数学或科学方面的理念(如“方”、“圆”),关于艺术和道德方面的理念(如“美”、“正义”、“善”)。

在这里,柏拉图关于科学、艺术、道德领域的理念的用法对我们很有启发,有助于我们弄清楚现在用得很多而很乱的“理念”一词的意思。

理念与理想不同。尽管在我们过去用理想一词的地方现在代之以理念了,但理念并不等于理想。理想主要是人们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的想象或设想,理念则是对某种价值的抽象。某种理想可以体现某种理念,理念本身也可以通过某些理想体现出来,但二者并不相同。如人们追求一种充满着善或体现了善的社会生活,则这种社会生活就是人的理想,而这种理想所体现的“善”则是人们的理念。人们所追求的不同种类的价值,都可以抽象为某种理念。比如,“真”是一种理念,它不等同于真理,也不等同于知识。

真理是真的载体和体现,是具体的真。真情也是真的体现。同样,善也不等于善行。善行是善的体现和载体。同样,美不等于美貌,后者是前者的体现。

真善美是人类价值领域中三类基本的理念。真善美是相互联系的。真可以与善美结合,同样美也可以与善结合,比如美德。真是善美的基础。在善美中包含着真。比如在道德领域中,爱、情、善等都必须以真为基础。真实的爱才是爱,虚假的爱不是爱。真情才是情,假情假意无善可言。善本身是真实的,伪善不是善,而且是恶。历来的道德家都对伪善大加挞伐,认为它是一种更大的恶。美也要以真为基础,是建立在真之上的。当然,对此不能简单直观地理解。艺术的真实与现实中的真实并不等同。艺术当然可以虚构,但虚构也要遵守艺术真实的规律。真就像一种无色的存在,它能存在于善和美之中,并呈现出善和美的特点。

在“真善美”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就有人试图用不同的理念补充真善美。比如,有人用利益方面的价值来补充真善美,提出“真善益美”。日本佛教新兴团体创价学会提出“利善美”的价值观来取代“真善美”。

“圣”也是一种人类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基本理念。有人着重从信仰和神圣的角度提出“圣”这种精神价值,并主张将其与真善美并列,形成“真善美圣”四大理念。这在宗教界也是常见的。

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的校徽中就有此四字。校园石碑从上而下镌刻着“圣美善真”四字。在这种排列中,圣被放在真善美之上,是以真善美为基础的,在价值世界中处于更高的位置。此外,也有主张“真善美信”的,“信”指的是信仰。不论是“真善美圣”还是“真善美信”,都是突出强调了信仰的价值,把它看作一种人类基本的理念。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6.人为什么要追求真理

首先应该确定,在社会中是存在着人们对真理的追求的。这一方面表现在人们的言语中,表现在人们常常说的“追求真理”的话语中。***说过,人生最高理想,在于求进于真理。“追求真理”

甚至成了人们的一种口头语。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人们的实际追求上。

尽管也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牺牲,但确实有一部分人是为追求真理而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献出生命的。

人为什么要追求真理?这一点不太好理解。人们追求利益,这容易理解,因为利益代表了人的需要。对于人们追求理想,也容易理解,因为理想代表着人的利益和愿望。但是,真理呢?人为什么要追求?追求真理的动力来自哪里?有人断言,是来自真理的用途。

真理是有用的,这没错,但追求真理的人往往并不是带着功利的目的去追求的。于是有人断言,这种动机和动力来自人的好奇心,来自人天生对于奥秘的探索兴趣。换句话说,这种动机是一种纯粹的认识论动机。人们不是为了别的目的而寻求真理,而纯粹是因为他们想知道真理是什么样。

如果只是出于一种纯粹的认识论动机来追求真理,那么真理对人们来说就不只是一个目标,而且还是他们的目的本身。“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一睹真理面目,死也值了。这样的动机是否存在?

应该肯定是存在的。但不是全部。如果从民族差异上说,西方人更多地持这种动机,而中国人则并非如此。如果从职业差异上说,则知识分子尤其是科学家多持有这种观念,政治家等以及普通人则并非如此。

西方人偏重于把真理当作目的本身,这是由于他们重视认识论。

特别是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家们,他们认为作出科学的发现,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这本身就是目的,是极大的乐趣之所在。至于这种发现有什么用处,以及用于什么目的,他们认为那是另一回事,而并非他们所考虑的了。中国人对真理的了解则偏重真理的价值方面,把真理当作达到某种善的手段。比如中国人谈到追求真理的时候,往往说“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或追求“人生的真谛”。显然,中国人所说的真理不是与人和人的生活无关的,而是体现了改造社会和人生的真理。

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知识分子所说的追求真理,与普通人所说的追求真理有所不同。科学家和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是出于认识动机和科学兴趣,是追求事物本来之真,而不是考虑真理的用途。而不论是政治家从政治的角度讲的追求真理,还是某个人从人生角度说的追求真理,则较侧重于真理的用途。人们常谈到所谓人生的真谛,在这里“真谛”与“真理”并不完全等同。“谛”

是佛教用语,意思是道理。这样“真谛”虽然也可作为“真正的道理”或“真理”解,但佛教讲得更多的也许不是“真谛”而是“妙谛”,即神妙、奇妙或美妙的道理,那就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认识论上所说的真理了。因此,从信仰论角度讲的真理和从认识论角度讲的真理,侧重点有所不同。从信仰论角度讲的真理往往是跟人们的理想和追求相联系的真理,如“救国救民的真理”,侧重于真理的价值,侧重于体现真理的某种世界观或历史观。而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即本来意义的真理,指的是观念与外部对象的符合,是指观念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7.真理与真理感

要把真理与主体的真理感区别开来。一种观念,一种世界观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即是不是真理,这是一回事。而人们是否认为或感觉到它是真理,这是另一回事。对认识论来说,重要的不是把什么东西看作真理,而是它本身是否是真理的问题。所以才有真理本身的定义,以及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而在信仰论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信仰者对自己的世界观和信念的真理感。

信仰者由衷地相信自己的世界观是正确的,是真理。这种相信不只是一种认识论的态度,而且更是一种与人生意义结合在一起的深刻体验,是一种感受或情感。没有这种深刻和顽固的真理感,就不会有坚定而自觉的信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发生了怀疑,不再相信它的真理性,那么他也就陷入信仰危机了。真理感与真理不是一回事,真理感再强,也不能保证一定就是真理。因此,尽管所有的人都相信自己所信仰的东西是真理,但他们所相信的东西又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因而事实上不可能都是真理。

8.作为信仰对象的理想

理想和信念、信仰密切联系在一起。人们通常也是把他们放在一起使用的。比如在邓小平那里,就是理想和信念不分的。在我国由于信仰概念用得少,所以“理想”概念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信仰问题的一个代表。因此,在我国理论和思想界“理想”一词用得最多。

“理想”是一个信仰论范畴,而且是信仰论的一个核心范畴。

凡是一种信仰,只要它是比较成熟的,其中就必然有自己的理想。

因为信仰不只是一种知识和观念,而且还是一种实践的精神。它在提供给人们一种关于周围世界的解释的同时,也向人们提供一种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信仰之所以能为人们指明奋斗的方向,就是因为信仰中有一种理想目标。在这种理想上面,体现着这一信仰关于世界的说明,体现着这一信仰所注重的价值观念。凡是接受一种信仰的人,也总是接受这一信仰所提供的理想目标。同时,人们并不是把理想仅仅作为一种关于未来的想象而接受的,而更是作为人生的指南和奋斗目标来接受的。理想固然是一种想象,但理想的妙处不在于它的奇特想象能引起人们的瞩目,而在于它能给人一种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只要人们形成或接受了一种理想,就必然意味着他接受了一种信仰。他必须相信这种理想的美好和神圣,肯定自己的人生意义与这种理想的内在联系,并以实际行动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一种对于理想的态度,不是信仰又是什么呢?

理想在信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它究竟在信仰中处在什么位置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因信仰的不同而不同。在此,以基督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的不同为例,可以看到理想在信仰对象系统结构中的位置。在基督教信仰中,占主导地位的信仰对象是上帝,而不是人们所追求的宗教理想。固然,宗教理想——如进天堂、得永生、享永福等——在宗教信仰中也是很重要的,但这些理想是依赖于上帝的,如果没有上帝,这些理想也就不存在,更不能实现。

这些理想的实现主要地不是取决于人们主观的努力,而是取决于上帝的恩惠。因此,这些宗教理想所处的位置显然应该比上帝要低。

教徒们应该主要地信仰和崇拜上帝,而不能以对这些宗教理想的信仰代替或取代对上帝的敬仰。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有的神学家那里,有一种贬低理想的倾向。

有的神学家甚至认为信仰与理想是对立的,认为理想是下贱的,信仰是崇高的,理想是人自己想象出来的,来源于人的自私自利和喜新厌旧的欲望,它将人引向自私的歧途。而信仰则是神所赐予的,具有神圣崇高的来源(神的恩惠),并将人引向圣洁和得救。如英国的神学家修慈在其《信仰的基础》中说:“最使我们能看到将来的有两大能力。一是理想,二是信仰。但理想往往只是悬挂在前炫煌引诱人奔走,独信仰他有后方强迫的力量,令人有必奔走之势。”

而对共产主义信仰来说就不同了,在这种信仰的对象系统中,理想处于核心位置,甚至是与信仰对象直接同一的。共产主义社会即是人们的远大理想,又是人们的信仰对象。这一点正好与信仰产生于实践活动的本性相符合。实践目标是信仰对象的原型,这在共产主义信仰这一信仰形式中得到明了的表现。

理想是信仰对象的图景描绘,显然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在这种想象中,既有真实反映的内容,又有美化和理想化的成分。这种想象中的美化是理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理想涉及人的未来生活,是人的愿望、目的的完善化表达。正是未来的理想生活和光明的前景引导人们不停地追求。否则人没有了希望和期待,也就没有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因此,形成和抱有理想,是人的一种主体能力或本质力量。人总是不为现下的状况所局限,而具有超越现实状况、向往更高境界的要求。这是人脱离动物界后具有的一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求理想是一种文明的惯性,它作为人的一种天然的精神意向是人类文明进步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动物只是本能地适应自然,自然赐予它什么环境,就生存于怎样的环境中,适应这种环境,它的动物心理便不能越出这种环境而想象更好的生活。只有人才生活在现在和未来两个世界中。卡西尔说过:“思考着未来,生活在未来,这乃是人的本性的一个必要部分。”“我们更多的是生活在对未来的疑惑和恐惧、悬念和希望之中”。而“未来不仅是一个映象,它成了一个‘理想’”。即使在艰难困苦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在人的本性上也不会丧失希望和向往美好生活的能力。理想的存在是美好人生的魅力,没有理想便没有未来。

9.理想的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无论是信仰还是理想,都应该从实践活动上来理解。既然信仰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侧面或环节,既然信仰的主客体结构来源于实践主客体结构,那么信仰对象的原型必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目标。从而,理想的原型也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仰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目标的增大和实践活动周期的延长。具体地说,是产生于从确立目标到实现目标之间的时间距离的拉长。确立的目标越远大,实现它的时间就越长,追求过程中困难就会越大,而间隔越长,困难越大,人类就越需要有一种对于自己的理想目标的坚定信仰。坚定地相信自己理想目标的正当性、美好性以及实现的必然性等。否则,人就有可能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由于困难和曲折,由于缺乏长久等待的耐心,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目标。这样实践活动就不成其为实践活动。因此,人对于理想的坚信和执着,是出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的目标体现了人的目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本质活动。因而人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跟自己的目的打交道。首先是形成某种目的,并制定出相应的目标,此后便全力以赴去达到和实现这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就必须对目标全神贯注,把自己的精力、注意力、希望和期待都集中于这个目标,因而这个目标就成了他心目中的偶像和精神的寄托。

同类推荐
  •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technium)一词是凯文·凯利(KK)专门创造出来的词语。“技术元素不仅仅包括一些具象的技术(例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等),它还包括文化、法律、社会机构和所有的智能创造物。”简而言之,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的意识中涌现出来的一切。KK把这种科技的延伸面看成一个能产生自我动力的整体。KK把对这些疑惑的理解都写在了“技术元素”博客专栏里,他说:“我会将我不成熟的想法、笔记、内心论争、草稿以及对其他文章的回应上传到这儿,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技术元素》一书便是基于此专栏编撰而成。相比于KK之前的著作,本书将更通俗易懂,文章中涉及到的领域、所举的事例都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体验。
  •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记者招待会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个人邀请记者参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开特殊会议,是宣传与新闻结合的较好样式。记者招待会为举办方提供了在同一场合面对众多媒体发布信息、宣传自己的机会,也为记者提供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权威、全面信息的便捷途径。政府记者招待会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和新闻价值最大的记者招待会形式,它所传递的信息相对直接、权威和丰富,是新闻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
  • 不焦虑的青春

    不焦虑的青春

    这个时代给80、90后制造的落差有些大。他们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社会现实:资源被垄断,贫富差距被急剧地拉大;阶层固化,上升通道被堵塞。外面世界看上去选择很多,却无从选择;呐喊声很大,但却虚弱…… 这是一个致力于时代完善与自我完善的青春,在空虚、迷惘、焦虑中,找到内心充实的正能量。
  •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位于革命老区平山县西北,距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90公里。西柏坡背靠太行山、面对大平原,能攻能守、进退有路,具有独特的地利优势。更重要的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早在1931年,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到1937年,平山县的党员近2万人,同时,该县组建了2000人的“平山抗日团”,被毛主席誉为“王者之师”。此外,平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这正是党中央由延安迁往西柏坡的主要原因。
  • 民国时期西部边疆的政权建设与族群关系(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民国时期西部边疆的政权建设与族群关系(21世纪中国民族问题丛书)

    本书另辟蹊径,以民国历史为考察的入手点,重点关注宏观历史下的社会变迁与其中微观层面的群体或个人行动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索历史事件与历史趋势的社会学意义。因此可以说,本文集是有关民国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史研究的汇编,其中蕴含着社会学研究者以史为鉴的现实关怀。
热门推荐
  • 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三闲集: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柯南之我的世界只有你

    柯南之我的世界只有你

    呵,真没想到,竟然能遇到她,真好!我要好好活下去呢。
  • 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

    没有如果 只有结果

    提高员工责任感和执行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培训读本,三星、苹果、华为、海尔、联想、美的、阿里巴巴、三一重工等众多国内外企业推崇的工作理念。“没有如果”是不找借口、敢于担当的职业表现,“只有结果”是大胆创造、落实到位的工资内核。工作中,只有交出了成果,做出了效果,才能享用结果。请宣誓:2013年我一定做一名不找借口,为结果而战的员工。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体现的是一种诚实、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种“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工作态度,一种负责的执行能力,一种把工作做到位的落实精神。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游荡在美漫的灰烬

    游荡在美漫的灰烬

    我曾游荡于洛克里斯的高墙,不死人的村落数次的被我屠戮一空。法兰营地的英魂原本应该算我一个。绘画世界中芙莉德修女的镰刀让我至今难忘,无名王者的剑枪数次将我贯穿……或许我本应追逐太阳王葛温的脚步,让火的时代继续沿存下去。但作为灰烬活着实在是太痛苦了。合拢手掌,原初之火在我目光的注视下最终还是化作了一缕烟尘,静静的仰望着天空中的太阳变成了一个平面的黑洞,黑色的液体泊泊流出,最终吞没了整个世界。书友群:612053861看这本书之前,麻烦诸位把黑魂与漫威的主观认知抛弃。然后用本书的世界观去看待本书的故事。
  • 魔兽世界之魔帝传说

    魔兽世界之魔帝传说

    上古战争三部曲后,进入混乱之治,巫妖王联合死灵法师欲要控制整个魔兽世界从而施行暴政。为了世界的和平,先知法里奥联合各部落族长取得不朽之守卫复活上古魔帝,奈文摩尔。可,复活时限只有短短七天。为了近卫,为了和平……
  • 凤泪栖梧挽情弦

    凤泪栖梧挽情弦

    沐挽从来不相信什么日久生情,但自从遇到北弦后,发现自己越来越情不自禁。初相遇时,她说:“未识公子前,只觉得天下万物风光俱为一色,幸识公子后,眼里哪还有什么万物,眼中眸中,单单公子一人。”相处数日后,她跟他表白。北弦一脸傲娇的样子:“抱歉,我有婚约在身。”她风清云谈道:“那又何妨?如若她嫁你,我便屠她满门,如若你娶她,我便杀她一人!”……第一世,她是凡界郡主,他只是一个军师;第二世,她是凤域公主,他是妖界太子,未来的妖帝;第三世,她做回自己,那他又在何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笑一尘埃。【女主:沐挽,男主:北弦】
  • 靳少的第一爱妻

    靳少的第一爱妻

    (超级宠文,甜文,1对1,无虐,无小三,还有什么无的三无出品。川川出品,好看到爆,欢迎围观,调戏川川)俗语说,老虎得屁股摸不得!金城的靳冬晨就是一只摸不得屁股的老虎。在金城,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常识,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就是山林之王是老虎,金城老大是靳冬晨。可是有一天,这老大的屁股还是让人给摸了,哦,不,是被人给睡了,不止是屁股失守,整个人都阵亡了!金城老大靳冬晨被睡了,一时间,整个金城炸开了锅!*佐云溪说,她不过是想找一只鸭子破C而已,她又不想睡他。靳冬晨说,他以为要等她到二十岁,没想到,她十八岁这天就来了。*精彩片段一:靳冬晨被睡之后。“靳冬晨被谁睡了?”“据说是一个黄毛丫头,连毛都没长齐。”……佐云溪郁闷得听着别人对她的评价。她好想冲出去,挺着她胸前那一对三十六d朝这些人吼,特么你们是哪只眼睛看到她毛都没长齐?可她不敢。不是她敢做不敢当,而是,她真的不知道,被她睡的那只鸭子叫靳冬晨!精彩片段二:某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都是幼儿园小班的小盆友了,那老师考考你们,小盆友们有没有问过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们是怎么来的啊?”萌宝一号:“有,干芭比说,我们是妈妈摸了芭比的屁股来的。”一旁的萌宝二号,萌宝三号齐齐点头,“干芭比就是这么说的!”全场哄堂大笑!以及屏幕后的所有家长,除了佐云溪。三个萌娃不知道第一天开学是现场直播,佐云溪拿着手机,小脸发烫!她发四,要让靳冬晨跟那些损友绝交。还有,她一定要给这三个小呆萌转学,否则,她没脸见老师家长。下午放学后,父子四人兴冲冲回家。“妈妈(老婆),我们回来了!”四人齐声喊!佐云溪手持鸡毛掸子,“还敢回来,靠墙罚站,想想今天做错了什么?”三个萌娃不敢违逆母亲大人,乖乖罚站,同时可怜兮兮得看着他们的芭比!靳冬晨心都碎了,上前欲讨好老婆大人,还没靠近,佐云溪就发飙了,“你,三天不许上我床!”靳冬晨整个人懵了,三天不让上床?这么严重?顿时严厉得看向三个儿子。“说,你们犯什么错了。”靳冬晨发火起来,比佐云溪厉害多了。三萌娃直接被吓哭。这下,佐云溪心疼了,将那段令她羞得简直没脸见父老乡亲的视频直接丢给靳冬晨。靳冬晨明白了,直接上前各种讨乖,兄弟面子皆可抛,老婆大人的床不能不上啊。
  • 第五月的秘密

    第五月的秘密

    神秘的黑暗连接着恐惧连接着邪恶,当代表着黑暗的裂隙出现,便是人们暴动的时候,当黑暗存在第五月的时候,便会产生怪物。
  • 密道追踪

    密道追踪

    自杀前发誓,如果能拿到援兵虎符,就将复活。耶律乞努的坟冢被另外一个盗墓门派卸岭压制千年。但是卸岭的一个叛徒,正在试图将耶律乞努复活。随着老沙和大拿进入地下,发现,复活一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钢厂地下实际上是一个通往平时空间的途径。要复活的并非耶律乞努和他的阴兵,而是来自于另一个镜像空间的军队!而连接镜像世界两边的,竟然是一条活在地下几千年的大鲤鱼,这条鲤鱼的巨大,已经完全超出了人类的想象。鲤鱼一旦惊动,就会引起灾难。事态进一步复杂,现在不仅要把耶律乞努送回镜像世界,而且老沙的大拿,要也要跟随进入到镜像世界里,去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