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9000000007

第7章 中国禅学的特点及影响(1)

(一)禅宗的“悟”

“禅”经过禅宗的洗礼,实现了一种革命性变革,原始面貌全非。其显著的变化大致有二:

禅修的方式,由静坐扩大到坐卧住行一切方面,举手投足,瞬目转睛,无不是禅,从而将日常生活全部禅化。近自待人接物,一草一木,大到国家天下世界,都被赋予了禅的意义。

在中国佛教学者中,最早提出“顿悟成佛”说的是鸠摩罗什高足之一的东晋佛学家竺道生。他因倡导涅槃佛性论,而有“涅槃圣”的美称。竺道生为“顿悟”定义说:“夫称顿者,明理不可分,悟语极照。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理智兼释,谓之顿悟。”

竺道生由理的遍在不可分性提出悟必为顿悟,又以众生本具佛性作为可以顿悟的依据。在《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众多灯录、僧传中所记述的众多禅师,无不有开悟证道的经历。

对于悟的特征,禅学中人曾有过不少描述,其强调的共同点莫过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之说,这似乎与大乘佛教所追求的无分别智是一致的,禅学中人的诸多言论也更强化了这一看法。《坛经》曾指出,“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知佛也,……若识本心,即是解脱,既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

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的,而是具有借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

据《五灯会元》记载,德山宣鉴曾“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人谓之周金刚”。一日,德山遇一卖点心老妇,欲买充饥,老妇问他:“《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德山一时语塞,后投到龙潭崇信禅师门下。某夜,德山参毕辞师出门,刚出门,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烛度与师,师拟接,潭复吹灭,师于此大悟。”

大珠慧海指出,禅修无非“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是自然而然的。但此举并非等同世俗,“禅悟”要达到“终日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不曾挂着一缕丝”的地步。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视水为水。

(二)“德山棒”与“临济喝”——禅门的开示与印证

在禅宗祖师看来,佛性本是遍满世间万物,然而又是超越世间的诸法。故而我们用一般世间法的言语是无法理解、表达这种佛性的。日常的言语只是用来指月的手指,用来登岸的舟筏,但绝对不是月与彼岸本身。为了防止某些人误以指、筏为月、岸,故而很多禅宗的大德,要求“夫参学者,须参活句,莫参死句”。也即是在参悟过程之中,不能将言语这种工具性的有为法绝对化,这样就会成为“文字障”。一切工具性的手段也包括禅师之间的对答法语,都只不过是实现解脱和悟道的手段,推而广之,“棒喝讥呵,戏笑怒骂,以至风声雨滴,朝明夕昏”都是活句。

慧能以后形成禅学五宗分化时,行脚参禅、云游四方成为流行的风尚,为了适应交流禅法的普遍要求,各家都对应机接物中语言运用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虽然在禅学理论方面并无重大的发展,但都继承了《坛经》随机施教的教学传统,并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接引门风,根据学人的不同根机和修行程度,采取不同的开示方法。

德山宣鉴与临济义玄在接引弟子时,便常用“棒喝”的方法,世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这就是成语“当头棒喝”的出处。

德山宣鉴在青原系中,尤以棒打最为著名,他的名言是“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充分显示出禅风的峻烈。

临济宗的禅风同样峻烈辛辣,自古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说。在禅史上,“临济喝”最为著名。《人天眼目》中说:“临济宗者,……虎骤龙奔,星驰电激……卷舒纵擒,杀活自在。”“要识临济宗么?青天轰霹雳,陆地起波涛”。

临济有所谓“四喝”——“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临济宗在勘验学人根机、随机开导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从而使此宗得以长期延续。

由于当时禅法交往中机语的大量使用,勘验学人水平颇为不易。如临济应机多用喝,“会下参徒亦学师喝”。针对此种情况,义玄明确强调学人要有辨识机语的能力。他说:“汝等总学我喝,我今问汝:有一人从东堂出,一人从西堂出,两人齐喝一声,这里分得宾主么?汝且作么生分,若分不得,以后不得学老僧喝!”

除棒喝外,禅宗常用的身体语言还包括擎拳、竖指、扬眉、瞬目、执拂、脚踏、手斫等等。动作语的使用实际上非常普遍,并不限于临济一家。如沩山灵佑在百丈怀海门下参学时,一日,百丈指一净瓶问:“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什么?”沩山灵佑不答一言,一脚踢倒净瓶,从而得到了百丈的认可。动作语显然是禅学很有特点的交流方式。

据《五灯会元》的记载,云门文偃曾上堂道:“涵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世缘,作么生承当?”众无对,文偃代众曰:“一镞破三关。”此后,文偃的弟子德山缘密将此析为三句,他曾上堂道:“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涵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作么生辨?若辨得出,有参学分;若辨不出,长安路上辊辊地。”“云门三句”由此定型。

在勘验学人方面,临济宗提出了“四宾主”说,按照义玄的论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四种情况:一是“客看主”,即学人的见识超过老师,老师有所执著还不懂装懂。二是“主看客”,指老师的见识超过学人,学人对其执著难以放弃。三是“主看主”,老师和学人都是行家,两相投机。四是“客看客”,即老师和学人都是外行却自以为是,互相卖弄。

在临济宗人看来,参学者的执迷不外人、法二执,而其深浅又有不同,因此有“四料简”“四照用”等方法分别加以对治。“四照用”是针对“四料简”所提出的四种教学目的采用的具体方法,其中“照”指禅机问答,“用”指棒喝等动作语言。

针对我执严重的人,要先破除其对“我”的执著,即“夺人不夺境”;对法执严重的人,要“夺境不夺人”,即先破除对法的执著;对人执、法执都很严重的人,即具有一定基础的修行者,不仅是人、法二执,而是一切执见都要消除,包括求得解脱的念头在内,要做到一丝不挂,对修行者要悬崖撒手,使其彻底消除执见,要“人境俱夺”;对于法、我均不执著的人,即“人境俱不夺”。这就是临济宗的“四料简”说。

为了破除学人的人、法二执,具体要采用“四照用”法。义玄说,“我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先照后用有人在;先用后照有法在;照用同时,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敲骨吸髓,痛下针锥;照用不同时,有问有答,立宾立主,合水和泥,应机接物”。

可见,在勘验、施教等教学环节中,始终离不开禅机的应用。禅机的普遍使用,使得禅学的教学活动具有随机施教的特点,这对于禅学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文字禅——“公案禅”与“看话禅”

随着时间的推移,禅师们在参禅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法缘机语,这些言行经过辗转流传而被记录下来,到宋代已积累很多,有人专门将其汇集整理而形成了语录、灯录等著作。其中一些著名禅师的言行还被专门提出来,作为判定参禅者言行是非的标准,这就是公案。相应也出现了对公案中机语进行分析评判的著作,圆悟克勤所撰《碧岩录》就是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这部著作的形成,标志着禅学已由不立文字转向了大肆制作文字的阶段,标志着文字禅的形成。

按照禅学的说法,佛陀在将禅法传予迦叶尊者时曾宣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由此,“不立文字”成了禅学在语言观方面的基本主张。但是,在禅法传授的实践中,语言文字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使得禅学不得不为语言文字的使用略开方便之门。机语的含义都不能根据其字面意义来把握。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09)

    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1949-2009)

    本书旨在总结、梳理当代中国学人在宗教研究上的所思所想,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便抓住当代中国宗教学这六十年历程的研究重点和特点,借此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宗教学这一学科在未来更加繁荣,更有作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由宗教学各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在相关研究上也有专攻的专业人员来撰写,由于角度不同,问题意识有别,体现出鲜明的百花齐放之特色,附带造就出了思想交流之效应,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
  • 道德经诗译

    道德经诗译

    本书内容包括:导言,缘情成体,步韵生文,《道德经》诗译,《〈道德经〉诗译》助读资料。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热门推荐
  • 从电台主持走进娱乐圈

    从电台主持走进娱乐圈

    现在是《你的月亮我的心》播出时间:某人:我要吐槽我的同学,她把答案给我抄,然后我们一个倒数第一,一个倒数第二。电台主持赵守时:你这样...这样...裴幼清:我要吐槽我的同学……赵守时:这样的朋友你不赶紧拉黑,是准备留着过年吗?我不是曾小贤,这里也不是《爱情公寓》;但这里真的是《你的月亮我的心》;吊打作者群:645011123
  • 当李晓峰成为SKY

    当李晓峰成为SKY

    直到有一天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款名为星际争霸的电脑游戏。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改变,人生瞬间有了目标。他不希望成为科学家或医生,只希望能打一辈子的游戏,用游戏来实现自己的“大侠梦”。他开始为了这个“几乎不可能”的目标而努力着,一条艰辛而又传奇的追梦之旅就此开始……
  • 三十八周零四天

    三十八周零四天

    记录了叶倾城怀孕到生产的历时38周零四天每一周所思所想,保留了叶倾城一贯的犀利“惊人”,同时又带着体察与温柔。生产是一个女人无论身边围绕着多少人,都只能独自上路的征途。而这本书,起码可以在这场一个人的战役里,让你不那么孤独。
  • 我不是来拯救人类的

    我不是来拯救人类的

    末世来了,携着滚滚丧尸。这其中,有我。都是丧尸,怎么我就有脑子呢?犬类集合。吃饭睡觉打虫虫虎摸忠犬。
  • 相思长梦河

    相思长梦河

    内地版“窗外”,讲述高中学生与长他七岁的历史老师之间忧伤的爱情故事。一个高中学生与长他七岁的历史“小老师”之间忧伤的爱情故事。调皮的高一学生对他的历史老师,始为捣乱,继而喜欢,死缠烂打,终如愿以偿。随着学生一点点地长大,“小老师”的态度一点点地改变,他们的爱情生活随着展开的校园生活也逐渐两相情愿。但囿于校园及社会伦理,这个故事不可能有一个浪漫而美好的结局。“小老师”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自动”辞职。当若干年后男学生回到曾经带给他无数温馨与情爱的学校及江边,唯余一阵怅然。小说叙事娓娓道来,惊世骇俗之外也散着几分人性的光辉。是一曲无惧但苦涩青春的忧伤离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盛嫁逃妻:冷少别来无恙

    盛嫁逃妻:冷少别来无恙

    一年前柏逸庭惨遭弟弟暗算,车祸昏迷。作为柏逸庭的小情人,夏婉柔也受到了弟弟的威胁。为了柏逸庭的安全,夏婉柔自愿毁了右手离开了柏逸庭。然而一年后修养归来的柏逸庭误以为夏婉柔背叛了她,对她百般刁难,害她丢了工作。甚至将她囚禁起来……在她逃离后,误以为她和设计师高铭在一起,更是对她百般折磨,还令她怀了孕……
  • 灿若繁星

    灿若繁星

    职场小白顾伊繁误打误撞进入顶级创意公司,在和客户的合作中渐渐得到市场总监徐星骋的喜爱。事业步步高升的她遇到了一个劲敌温颜,二人多次较量后顾伊繁不小心被温颜陷害,她将如何自证清白而随着多次接触,徐星骋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也暴露在顾伊繁面前,事业与爱情双重打击,她将何去何从……
  • 来自地球的旅人

    来自地球的旅人

    古老的承载之海孕育了万千文明。以打熬自身,成就伟力的行者文明、集众人之力,成全己身的诸神文明、以凡人为根基,打造科技神话的机械文明…………而也就是在这么一个文明崛起,超凡对抗的时代里,一名传统的修道者带着5000年的文明底蕴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介此又将引发什么样的风暴呢?
  •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正在步入城市社会。城市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焦,是文明的核心标志,发展的核心场域,是人之社会性、创造性的对象化实现与呈现。城市社会的生成与转换、成就与问题具有高复杂性、高综合性,亟须进行哲学沉思、人文关照。本书对空间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正义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化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反思。本书是作者“人文城市学”研究系列的第一卷,提倡一种综合性、具有人文底蕴的城市观、城市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