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8900000012

第12章 按喇叭无法驾驶汽车,怒吼也无法“驾驶”孩子(1)

31

K.I.C.K.原则:孩子哭闹时为什么不要大声训斥?

之所以强调心平气和,是要让孩子知道,他不是因为大人的愤怒而受罚,而是因为违反了规则。

生活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父母带着孩子外出,一言不合,父母马上大声训斥,有些孩子逆反心理强,干脆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哭闹。

接下来,妈妈情绪激动起来,用尖锐的声音厉斥大声哭闹的孩子。结果是,她愈是歇斯底里,孩子就以更大的哭闹作为回报。最后,父亲只能强拉硬拽地把孩子带走……

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不用细想就已经知道了。

其实,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低声的谈话方式比高声的谈话方式有更好的说服效果。

《圣经》上有这样一句话:“沉稳的回答能够平抑疯狂的愤怒。”在西方,有一套被称作K.I.C.K.管教原则,不妨在家庭教育中试一试,就是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务必要心平气和(Kind)、立即(Immediate)、一致(Consistent),然后又是心平气和(Kind)。

之所以强调心平气和,是要让孩子知道,他不是因为大人的愤怒而受罚,而是因为违反了规则。惩罚一旦变成了大人情绪的发泄和威严的展示,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另外,从教育效果上来看,在和孩子对话时,父母低声很容易使得孩子心情平静,而父母高声斥责,也容易导致孩子情绪波动,高声抗拒。中国有一句话说:不怕红脸关公,就怕抿嘴菩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美国某大学的语言研究班曾与美国海军合作,研究在军事行动中一项指令的下达应该以多大声音发出最合适。实验者通过电话、舰船上的传声管,向接收者发出各种分贝的声音,结果表明:发送者的声音越高,接收者回答的声音越高;发送者的声音越低,接收者回答的声音越低。

而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研究过“与谈话者讲述某一事项时的最佳谈话方式”,他的调查结果表明:沉稳型的讲课方式和雄辩型、演说型的讲课方式相比,前者能够让学生对讲义达到更大程度的理解。

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声音和语调一定要比平常说话声低。

首先,这种方式意味着父母能够突破孩子哭闹的感性围墙。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生活中常看到有的家长高声责骂孩子,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家长一肚子气,孩子也不服输。而使用低于平时的语调,可以让孩子感觉,这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严肃态度。

其次,低音调促使孩子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忘记自己的哭闹。父母低声讲话时,孩子必须集中精神才能听清,即使他在主观上并没打算认真听,但由于条件反射的听觉动作,他还是会不自觉地捕捉父母谈话的内容。

第三,使用较低的声音似乎在强调没有第三者介入,只是亲子之间的“私人声音”,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若大声训斥,会一下子让孩子处于尴尬处境,即使有的孩子想承认错误,想放弃不恰当的行为,也没台阶可下。所以家长越训斥,孩子越会坚持自己的要求。

如果面对孩子的行为实在怒不可遏,那么就应该马上离开问题现场,一边提醒自己一边调整呼吸。等冷静下来再慢慢考虑,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综上所述,“有理不在声高”,K.I.C.K.原则是家庭教育中一种艺术化的方式。家长要想使孩子接受你的意见,就要学会克制情绪,把沟通的音调降低。

32

欧弗斯托原则:孩子太固执怎么办?

父母的提议会被孩子拒绝,常是因为双方想法没有交集。

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太固执,戒备心太强,用什么方法也说服不了他!其实,他们可以试一试“欧弗斯托原则”。

这个原则是英国心理学家欧弗斯托提出的,意思是指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开头就让他不反对,非常关键。

首先,要想让孩子开头就不会反对,要多听少说,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不要急于发表看法。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和大人对着干,那么在说服他的时候,不妨先听孩子把他想说的话说完,然后再发表你自己的看法。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猜测一下孩子可能反对的动机。

如果你的猜测正确,孩子会觉得获得了你的认同和理解,他们会讲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如果你的猜测不正确,那么可以再运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顺着对方思路找答案。可以提出5W1H(即What、Where、When、Who、Why、How)的开放式问题,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再顺势提出封闭式问句的提议。

比如父亲问孩子:“最近你是不是经常上网?”那么孩子的回答很可能是“是”或“不是”。如果父母问孩子:“儿子,最近网上有什么新鲜事?”那么孩子很可能会滔滔不绝地讲起来。透过开放式问题扩展思考广度,再用封闭式问题引诱出赞同的决定:“以后你有什么好的网站告诉我们,我们也告诉你好的网站,互通有无,好不好?”

其次,只要有可能,就多给孩子一些选择。以选择题代替是非题的做法,是非常高明的沟通方式。因为它会减少正面的言语冲突,并通过把决定权交给对方的方式,让孩子觉得受到尊重,因而会愿意做出配合的决定。

不要问“你要不要做作业”,应该问“你是想现在做还是过五分钟做”或“你是先做语文还是先做数学”。不要问对方想不想做、有没有时间或者做不做,问孩子想不想做,你会得到两个答案:想或不想;要给他一个机会选择。

着有《说服的技术》《超强提问力》等书的日本律师谷源诚表示,一般人通常会以“要不要……?”的问法提出要求,让对方只有两种选择,被直接回绝的概率当然很高。

因此,要说服对方,必须懂得利用各种问题探询对方意愿、引导对方思路,或许就能让对方无法说不。我们可以借用谷源诚强力推荐的四种“问题说服法”,透过提问引导孩子,让说服力大大提升!

父母的提议会被孩子拒绝,常是因为双方想法没有交集,只要透过一些引导问题,激发孩子自行想象的空间,就能找出可能存在的交集,达成一致的共识。

母亲:“你最近在看什么课外书啊?”

儿子:“漫画和推理小说……”

母亲:“我给你买一本《西游记》,你要不要看?”

儿子:“不想看!”

母亲和儿子的想法没有交集,当然会说服失败。

如果学会了引导式提问,就完全可以马到成功。

母亲:“你还记周星驰演孙悟空的那个片子吗?”

儿子:“你是说《大话西游》吧?很有意思啊。”

母亲:“其实电影选的只是唐僧取经的一段,还有很多更有趣的经历,都在西游记里。”

儿子:“好啊。你给我买一本吧!”

这就是通过诱导对方的思路,让孩子自行引发联想,创造双方想法的交集与兴趣,不经意间达成说服的目的。

当然,这个办法必须有适当的使用的时间,要讲究运用的策略。孩子正在看电视看到热闹处,你突然问他你打算什么时候写作业,自然会碰一鼻子灰,所以使用二选一的法则是要讲究时机和顺序的。

33

热炉法则:怎样给任性的孩子定规矩?

制定规则的目的,是希望培育出一个快乐、适应性强和尊重规则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违了规,就应像碰触到了烧红的火炉,一定会受到惩罚。

任性,可以说是现代孩子的通病,主要表现为固执、抗拒、不服从管教,老是和大人对着干,特别倔,而且软硬不吃,就像一匹脱缰的小野马。

但另一方面,任性也是孩子个性发展的一个过程。对任何事情都说“不”,是许多二三岁的孩子的自然表现,我们应该理解。同样,有时孩子的任性只是因为理解问题,并没有与大人作对的意图,这时候要运用最大限度的判断力,来决定哪种行为是任性固执的有意伤害,哪种行为是自然行为。

但是如果到了上学的年龄还任性,就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龄儿童任性,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如果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

但孩子的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的放纵教育的结果。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知道用什么办法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这话很值得我们反思!

所以,纠正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承认我们的培养方法可能是使孩子任性的原因。只有改变它们,才能帮助孩子行为得体。

在一个故事中,儿子问父亲:“我长到什么时候才可以随心所欲呀?”

父亲的回答很巧妙:“我不知道。不过,孩子,世上还没有人能活那么长。”

没有人能够活到随心所欲的年龄,即使是圣人孔子到了七十岁,也要在“从心所欲”的后面加上“不逾矩”,也就是不违反规则。所以要建立适当的规则让他遵守。

有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能让孩子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是孩子未来行为模式的基础,所以要制定清楚的规则和惩罚细则,如果不守规矩必须接受惩罚。

一旦规则严格确立,大多数孩子会遵守。

制定规则的目的,是希望培育出一个快乐、适应性强和尊重规则的孩子。最初的规则应该是阻止孩子伤害他自己和别人,教孩子明白最基本的对错。

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期待,而且他的表现达不到期望时会有惩罚,是一件好事。根据专家观察,孩子们经常练习自律——换句话说,那些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的孩子-在学习上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孩子能识字后,可以把规则写在纸上并贴在家里,这是让孩子明白,规则不仅仅是一种制度,而且是体现公平合理的好方式。

父母应当考虑什么违反行为是惩罚底线,一旦违反规则就实施。在西方管理学中有一个“热炉法则”,可以应用到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在生活中违了规,就应像碰触到了烧红的火炉,一定会受到惩罚。

这种处罚的特点在于:(1)即刻性:当人一碰到火炉时,立即就会被烫。(2)预先示警性:火炉是烧红摆在那里的,每个人都知道如果碰触就会被烫。(3)火炉对人不分贵贱亲疏,一律平等。(4)彻底性:火炉烫人绝对“说到做到”,不是吓唬人的。

规则不是只面向孩子的,同时也是对大人的约束,而且惩罚应该是对事不对人的。当孩子向你发脾气或撒娇时,想始终如一坚持规则确实很难,但是只有坚持,孩子才会明白你对他的期待。

针对如何让孩子遵守规则,宋代大儒张载曾经有一个很幽默的比喻:“如果你养了一条狗,不想让狗进屋子,它一进屋子你就拿棍子打。可是你又经常在屋子里喂狗吃东西,狗又怎么能知道进屋对不对呢?即使天天打,恐怕也不能让狗懂得这个规矩。狗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

当孩子有做不到的时候,家长必须坚决,不许拖拉和讨价还价,孩子做到了就给予夸奖。这样才能促使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性得到发展。但是,要避免用做家务当作一种惩罚。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孩子做家务是应该做的,不能当作惩罚手段。

对孩子要少用威胁,但要自始至终贯彻规则。如果他没有及时清理自己的房间,你可能先是警告他不许吃晚饭,但是当你让步而让他吃饭时,就向他发出了一个信息,你说话不算数。如果你不准备真的惩罚他,那你最好不要威胁他,因为不可信的威胁会破坏规则的执行。

美国有一则公益广告,内容是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拒绝抽烟和接触毒品。广告中,一位母亲告诫儿子:“你现在该做作业了,不能看电视!”同时她拿走了遥控器;说“你现在不能玩电子游戏!”同时她关掉了游戏机,等等一连串的类似场景。

每一次,母亲都严格地维护了规则,最后,当这个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给他一根烟时,他坚决地摇头:不!

我不喜欢抽烟。这时画外音响起:说一不二,孩子会听从。

这则广告告诉家长,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规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让孩子遵守规则,你要采取行动,而不是冲着孩子吼叫或斥骂,也不是空洞的威胁。按喇叭无法驾驶汽车,怒吼也无法“驾驶”孩子。愤怒只会让你精疲力竭,对孩子产生的作用很小,甚至一点作用也没有。

在惩罚孩子时,其它家庭成员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不同的意见或做法,即使是对的意见也要事后说明。否则的话,不但会使对孩子的教育效果相互抵消,还会令父母丧失权威。

34

期望效应:“惩罚式教养”和“大拇指教养”哪种更有效?

如果父母的“大拇指”得到了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孩子一定会比你期望的更加优秀。

及时对孩子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动机。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比批评好,而批评比不予任何评价的好。

近一段时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自称“虎妈”的蔡美儿(AmyChua)的“惩罚式教养”受到不少中国家长的推崇。这种育儿方式包括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她还写了一本书,叫作《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

风头之下,“惩罚式教养”开始进入不少家庭,甚至被当成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更何况,还有“耶鲁”“哈佛”之类的光环罩着,更让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趋之若鹜,似乎不如此就对不起孩子似的。

研究证明,只有当孩子尊重其父母的权威时,他们的行为才会更好。而专制型父母虽然看似在孩子面前也有权威,但是这种权威却并不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的。请记住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的告诫:“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

“惩罚式”的教育,不仅不会得到孩子的尊重,更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影响他对自己的认识,很可能教出问题孩子。

古代的哲人荀子说: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的对象换成孩子,那么就几乎是一篇赏罚经典:如果不加以反馈和教育就进行惩罚,那么就会罚不胜罚,但是孩子的坏习惯仍然不能克服;只说服教育而不进行惩罚,那么孩子就不会受到警告而吸取教训;只进行惩罚而不实行奖赏,那么孩子的好习惯就不能受到鼓励;惩罚奖赏如果没有原则,那么孩子就会无所适从。

表扬激励和惩罚批评,都有其合理之处。表扬是正面激励,批评是负面激励。“惩罚式教养”认为,只有不断指出别人的缺点,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但这是一种消极的“强化”,使用过多会使孩子产生焦虑、自卑情绪,学习兴趣降低、逃避以至完全丧失信心。

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rlook)曾于1925年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为4个组,各组内的能力相当,在4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练习5天。

同类推荐
  • 乌龟见龙王

    乌龟见龙王

    本书是我国第一本寓言故事结,由当代寓言作家,吉林寓言协会王位著。
  • 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本书列举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易犯的约600个错误,既分析了错误产生的原因,又提出了解决错误的方案。一书在手,父母必能茅塞顿开。这是一本可以伴随父母一生的书,天下的父母们可能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实践着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心灵和行动;这也是一本影响孩子未来的书,它将伴随孩子一天天地成长。当孩子长大成人,我们不苛求获得丰厚的回报,只希望他在回忆儿时的经历时能发自内心地说:“假如有来生的话,我希望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孩子。”
  • 做善于给孩子减压的贴心父母

    做善于给孩子减压的贴心父母

    教育子女讲究技巧,也是父母的智慧的表现。李世强编著的这本《做善于给孩子减压的贴心父母》以众多经典故事为蓝本,从中提炼出有效的理论精华,利用这些理论帮助父母引导孩子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外,本书也结合了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详细阐述了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应该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理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 好妈妈用心学“婴语”:轻松养育0:2岁宝宝

    好妈妈用心学“婴语”:轻松养育0:2岁宝宝

    通过对0~2岁宝宝肢体语言、睡眠语言的解读,让妈妈轻松地读懂口不能言、手不能写的小宝宝的心思,在与宝宝的哭式交流和感知交流中,准确了解宝宝的情绪,给予宝宝更多的爱与安全感,更好地对宝宝进行护理,与宝宝从小就建立起良性、健康的亲子关系。
  • 父语子:爸爸说给瞻瞻的话

    父语子:爸爸说给瞻瞻的话

    在未来那些不能陪在孩子身边的日子里,至少会有这些沉默的文字作他的友伴。愿把本书献给普天之下的所有孩子。2014年底,作者有了自己的孩子。从2015年元旦起,他在上班和照顾孩子之余,力争每天都给孩子写上几段话。历时一年,乃有是书。与孩子结下一场父子缘,守护孩子在人世的每一天。这种“守护”,伊始时,即如当下烹制给他的一粥一饭;这种“守护”,也终会变成孩子成年后,目送他时的信任与依恋。在未来那些不能陪在孩子身边的日子里,至少会有这些沉默的文字作他的友伴。愿把本书献给普天之下的所有孩子。
热门推荐
  • 末世之星际系统

    末世之星际系统

    末世降临,大地裂变。魔兽肆虐,生灵涂炭。他意外获得了星际建造系统,从此化身末世大领主。一座座钢铁堡垒拔地而起,机械军团列队前进,星际舰队遮蔽天空。就在这残酷末世之中,他的科技帝国迅速崛起。“在这里,我即是秩序。”他看着这一切,如此说道。
  • 踏歌寻梦

    踏歌寻梦

    天下之事,江湖之事,人与人的事都逃不过命运石之门,踏歌寻找自己的梦想。
  • 网游之高级玩家

    网游之高级玩家

    且看自带皮肤背景的VIP玩家,如何用生命在游戏世界创出一片天地。
  • 白手起家:拥有自己的餐饮店

    白手起家:拥有自己的餐饮店

    本书从餐饮店前期申请注册、选择店址、布局装修、营销技巧、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开创一家属于自己的特色餐饮店。
  • 久等了陆先生

    久等了陆先生

    顾欣橘因为家庭变故转了学,从而错过了陆谨言的告白。缘分就是这么奇妙7年后她和他又见面了。一向高冷的陆谨言开始了霸气追妻的日常。在一次饭局上有人问:“顾欣橘陆谨言以前是什么样子的?”顾欣橘:“我跟他很少讲话,就是很受女生欢迎。”“陆谨言这狗男人那时竟然不理你?”陆谨言突然开口:“我还委屈呢,我长的也不丑,她当时都不看我,也不关注我。我又不好厚着脸皮去找她说话。”顾欣橘:“原来他以前就关注我了。”陆谨言:“还好我们又见面了。”陆谨言从此开启了宠妻无度的生活。儿子:爸爸我要跟妈妈睡。“不行,她是我的。”“那我怎么办?”“随便你,或者找你奶奶去。”“你不爱我了。”“我只爱你妈妈。”
  • 超越三维

    超越三维

    大学毕业5年,工资只有3000,被父母嫌弃,被亲朋嘲笑,相亲200回全部被拒绝的他,一天突然梦入二维修真世界,从此踏上逆袭之路。
  • 星星嘉园

    星星嘉园

    赵乙,1970年出生。曾从事十年司药工作。但始终心有旁骛,1998年正式弃医,目前在某国有企业做组织工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一邢嘉懿从局域网上下载了一份《关于下发八家子机场第一批投资计划的通知》。第一批投资计划一共九十多项。摩擦系数测试车230万、S3100B扫刷16.4万、客机坪道面灌缝工程40万、跑道道面除胶63.8万、北进近灯具更新15万、排爆服8.6万、廊桥地毯更新5.5万、航班车270万、新增行李手推车46万、安检X光检查机177万、12号候机区旅客座椅16万、行李打包机、机场班车GPS监控系统、锅炉房屋面防水、候机楼存车场扩建、进场路两侧排水沟综合改造、机场各楼号采暖总进户阀门更换、吸污车购置、场内路灯增设工程、家属区住宅楼一至六号楼屋面防水、货运仓库扩建、燃煤采购……
  • 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也在有意或无意间造成了偏离,也变得僵化。当我们今人剥开它在外面固化的硬壳后,却可以发现其核心的东西——孔子的思想,其实是富有多么鲜活的务实精神与人性表达的意义。比如在孔子那里,礼仪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的,不是人性的泯灭而是弘扬;孔子也不讳言自己求富贵的愿望,以及孔子对“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勇武血性的颂扬,等等。本书就是一部力图将历史与当代接轨,立足于当下社会的现实和中西文化参照对比来解读和还原孔子思想的哲思随笔著作,作者以清新隽永而又饱含理性情感与思辨精神的文字,对承载孔子的儒学思想的《论语》等著作进行探赜发微,对其所蕴含着的人生价值、生活哲理、社会伦理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从一般道理进入智慧层面,赋予孔子思想崭新的价值观照,是一部能够直抵孔子内心的作品。翻开书的当下,你会被作者创造性的解读所吸引,在书中遇见孔子,走近孔子。
  • 君安我心安

    君安我心安

    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一个人让我们刻苦铭心,总有那么一个人让我们念念不忘。你是我内心深处的那个秘密,犹如一道光照亮了我的心房,陪伴我成长。你说,不要爱上一个全天二十四小时陪伴我的那个人。你说,不要毫无顾忌的去相信一个人。但最后我才明白,你早已深入我心。如果时光能够重来,如果我没有先告白,如果我和你只是朋友,那我们是否还会像现在一样陌路不相识?多年以后,你是否还会记得我?
  • 妖孽纵横行天下

    妖孽纵横行天下

    “狂歌狂笑狂做神,虚无缥缈非贤人,喜风与竹傲天笑,涅槃重生冲登尊”是什么改变了她的命运,又是什么让他一再沉沦,是命理使然,还是让遭人算计,是陷阱还是魔域...是自己主宰一切还是命运由别人主宰,混沌世界不一样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