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6200000031

第31章 早年的教育和环境(2)

我长大以后才明白母亲话里的意思。要是我藏了什么写的东西不给母亲看,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我收到一封男人写的情书,要么我自己写了一封情书。不管是哪种情况,一旦被发现,那一定会成为街坊四邻流传的丑事。他们会窃窃私语说:“某某人的女儿在跟一个男人通信!”一个体面人家绝对不能允许这种事发生。女大当嫁,这当然不用说,可是丈夫要由父母选择。女人绝对不能有情人,只有轻浮放荡的女人或者无知阶级的女人才会有情人!有教养的大家闺秀应该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她会为社会唾弃。圣人不是告诫我们“男女授受不亲”吗?

这就是旧中国中上层阶级的生活,但下层人的生活要自然活泼得多,因为圣人之言没有传播到那儿。男人女人常常见面:在集市上,田野里,蓝天白云下,河畔溪口边。他们彼此唱着情歌,谈笑风生,婚前就是好友。但这种情况却受读书人的鄙视,他们认为只有无知穷苦的下等人才那样做。既然如此,中国的青年男女漠视甚至厌恶婚姻又何足为奇呢?没有爱情甚至婚前相互完全不相识的婚姻能是什么样的婚姻?显然,一场鏖战在等待着那些想要在社会上和家庭里介绍对待两性关系的现代态度的人。我这个故事中将不乏这种斗争的具体事例。

我童年时代的道德环境十分传统。如同旧中国任何一个士大夫家庭,它的精神十分类似于安德鲁萨克逊国家中流行的对生活所抱的清教徒式的态度。从那些国家来的传教士顺理成章地完全赞同中国文化中的传统道德标准;虽然在宗教观念上他们可能和中国的儒家老先生们互相轻蔑敌视,但对于中国传统道德标准的消失他们同样悲叹伤怀。

在这种传统的氛围中,弥补我智力发展欠缺的唯一因素是我生来就有的强烈好奇心。即使在童年时代,我也凡事追根问底,直到好奇心满足才会罢休。比方,我常常问自己,父亲为什么那么专制,为什么我必须听从他不合理的命令?为什么我又必须背诵那些毫无意义的字句?为什么不准我去放风筝?当我不能从母亲那儿得到我所希望的慈爱,当我不能喝足我所渴望的牛奶(那时候我们已经像西方人那样喝牛奶了,尽管那仍旧是一种奢侈的生活习惯),我孩子气的逻辑就会把这些失望归咎于我的弟弟妹妹太多。因为我的这些问题始终没有答案,我暗暗对自己发誓:我一定不会不公平,我长大有权后,就是对佣人也不会不公平;我今后自己有了孩子一定对他们一视同仁;我绝对不要太多的孩子。

不过,我童年时代的有些经历超出了个人的斤斤计较,我所以对它们感到好奇不是因为它们让我不高兴,而是因为在我看来它们不合情理而父母亲的回答又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回顾往事,我过去的好奇心看来并非完全是出于孩子气。实际上,我记忆中的有些经历很值得现代社会学家的严肃思考,因为它们不仅为我们那一代人的道德生活提供了具体的例子,而且为西欧比较古老的文化和苏俄比较新的文化影响造成的现代中国的道德论争提供了很好的历史背景。

在我童年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个经历和“望门寡”有关。那次事件大约发生在我持续记忆形成以前,我三四岁的时候吧,因为除了这件事之外,当时发生的其它事我什么都不记得。关于这个经历,我现在记得的只有这些:母亲告诉我们有个新娘那天要来我们家吃中饭。在孩子的心中,新娘总是个年轻美貌的姑娘,虽然她可能怕羞,但一定打扮得很漂亮而且很高兴。她的轿子到了大门口时,我们全都心里嘭嘭地等待着。但我们看见那个新娘时都惊呆了。她身穿重孝,满脸泪水。她跟母亲说话时,俩人都哭了。我稍大后,问母亲那个新娘是谁,为什么她跟母亲都哭,为什么她身穿重孝,为什么她再没来过我们家。母亲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

我父亲的一个和母亲同年的侄子没结婚就死了。因为他家属于士大夫阶级,他的父母问他的未婚妻是愿意嫁过来守寡还是另嫁他人。(应该指出,虽然旧中国的一些社会习俗很残酷,但个人多半还是通情达理,愿意变通刻板的道德标准的。)虽然那个女子心里可能不愿意,因为她从来没见过她的未婚夫,但她也出身于士大夫家庭,所以没有勇气去冒犯亲戚朋友的流言蜚语,怕被他们贬低为“花蝴蝶”(相当于英语里的“阿飞派”,“the flapper”),所以她说她愿意嫁过去守寡。

崇拜中国文化中抽象观念的人也许会和中国的老先生一道拍手叫好,说这是自我牺牲的最高精神表现,理应在视频频离婚为家常便饭的这一代人中推广。但对于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健康、善感的女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请听下去。当我伯父伯母听见这个消息,他们为一个贞女嫁过来光耀门楣而狂喜,他们决定她的轿子进门时给予她至高无上的荣誉。当她的轿子在鼓乐喧天声中到达时,她的公公婆婆跪着迎接她。这种礼遇非同小可,对一个选择了未婚守寡而不是正常健康、虽然总会带着污点的婚姻生活的年轻女子来说,这大约是莫大的鼓舞。接着,新娘由她的一个代替她丈夫的小姑陪着参拜祖宗的神龛。整个仪式中新娘一直穿着华丽的礼服,强忍住悲号照常规拜见公婆和别的家庭成员。然后她换上重孝,一下子变成了寡妇,必须放声痛哭。当她来我们家时,她已经开始守寡,成了一个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少爷”的“少奶奶”。然而社会道德礼节规定她必须对“少爷”保持忠实,至死不渝。这点她做到了,因为一年不到,她就追随亡夫于地下,恐怕她在那儿的一群陌生人中也很难认出他来吧。

我还记得的童年时代另一个相关的经历。一个漂亮的女人来我们家,听别人都叫她“花蝴蝶”,我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这是因为她的未婚夫夭折后,她父母问她愿意守寡还是再嫁,她说:“随你们作主”,意思总是说话人想要什么但不好意思直说。因为中国人生活中存在的人情味,未婚守寡必须出于自愿,所以她又再订亲结婚了。但不管在外表上还是她的内心深处,她一直不能摆脱社会舆论强加给她的污点,这是我们西方的姐妹难以想象的沉重的十字架。可见,中国人的道德生活中虽然有人情的因素,但社会舆论的份量是如此沉重,那一点人情味很容易就被辗碎了。

未婚守寡虽然不那么普遍,因为女孩子的未婚夫死了还可能有机会再嫁,但士大夫家庭的已婚女子不管丈夫死时她们多么年轻,都会毫无例外地守寡。如果她有孩子,或者来自有钱有势的家庭,那么她受的苦可能只是感情方面的。可如果她没有孩子,或者来自无钱无势的家庭,那么等待她的将是终生地狱般的煎熬。幸运的是,这种情况下,她一定活不长久。对于她,早死是一种快乐的解脱。在此让我再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堂兄结婚才几年就去世了。他的太太来自一个著名的学者家庭,她自己也很有文化素养。她的婆婆是我的大姑,也是一个才情出众的女人,把她当女儿一样看待。可是她的小叔夫妇有鸦片瘾,对她也十分恶劣。不幸的是,她有个女儿,因此她不能设法谋求早死。我在这家度过几个夏天,看到这个高尚的女人默默忍受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我的心都要流血了。为了不让她慈爱的婆婆难过,她总是在自己房间的一角哭泣,希望有一天她的女儿找到好的归宿,她也好得到安息。她的女儿出嫁后,她果然很快去世了。但她的女儿因为慈母去世悲伤过度,竟也随即谢世!

这些和别的相似的经历让我成了一个惹人讨厌的好奇的孩子。父母和别的长辈都怕我的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都是无法回答的。再说,就算他们回答了,我也很少感到满意。我的好奇心不能满足时真难受啊!

至于本章中提到的医学书,我直到十三岁才读完。那一年,我“发现了自我”,踏上了一条自己选择的道路。以后我发现,这条路上充满了激流险峰和形形色色的其他危险。但这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不管晴雨,无论安危,我都心甘情愿、头脑清醒地迈步向前直到今天。

同类推荐
  • 岁月流金

    岁月流金

    本集收录文洁若先生随笔近三十篇。全书分为四辑,辑一《家与书》《我怕走过金鱼胡同》《我的初中生活》《我的起点》追忆在北平的出生地金鱼胡同,早年就读日本小学、圣心学校、辅仁附中女校,抗战时期因父亲失业家道中落辛酸往事,以及大学毕业后进入三联开始职业生涯等经历。辑二《忆萧乾》《文学姻缘》《温馨的回忆》等篇记述与夫君萧乾一同走过的四十五年坎坷历程。辑三追怀巴金、冰心、沈从文、聂绀弩等前辈师友;《苦雨斋主人的晚年》《周作人及其儿孙》《周作人与谷崎润一郎》记述五四时期曾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启明老人的凄凉晚景,有助于我们对这位“汉奸文人”另一侧面的认识。辑四收录两篇关于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的论述。
  • 相看居延海

    相看居延海

    数天中驻足居延海畔,望着湖波粼粼,抚着柔密的芦荡、与游人偶尔摩肩、有鸟雀时而飞过。海子边待久了,有些熟悉和认知,头脑里下意识地闪念出李白的一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感到与居延海在对视着,在相看着。我看到了此前许多未曾看过的景象,看到的是特殊的自然,回潮的是特殊的历史,品味的是特殊的人文。
  • 爱是一种好得不得了的“病毒”(蔡澜·致青春)

    爱是一种好得不得了的“病毒”(蔡澜·致青春)

    此书着力点在对“真爱”的讨论。从“小女孩 纯纯的爱”,到“爱要怎么说出口”,到“如何得到他的爱”以及“你好 初恋”等七个篇章,蔡澜以豁达的“过来人”的身份,帮年轻人解决在初恋之路上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大麻烦”。他在第一篇文章里说道:“在公交车上见到不敢开口表白的情人,这种感觉多么珍贵。”只一句话,就能轻易激发你的共鸣。
  • 古典女孩

    古典女孩

    宋辞的父亲是位教古典文学的教授,也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会背100多首唐诗宋词,父亲每次带她到朋友家去,朋友就逗她,给伯伯背一首诗。宋辞就说你随便点一首诗。朋友点了几首不常背的诗,宋辞出口成章,很流利地就背完了。朋友赞不绝口,这时父亲的脸上溢满了笑容和自豪。
  • 丁香,丁香

    丁香,丁香

    陈蔚文,女,1974年7月生,浙江兰溪人,供职媒体。在《小说月报》《天涯》《上海文学》《散文》《散文-海外版》等刊发表小说散文及随笔百万字。出版散文集《随纸航行》(2001,中国团结出版社)。随笔集《不止是吸引》(2004,上海东方出版中心)、《情感素材》(2005、1,上海文汇出版社)。段丁香在有三百多名女工的涤纶针织厂算起来,论五官她排不上漂亮,论身材也不算高挑,但她有种别的女人身上没有的东西。
热门推荐
  • 保德州志

    保德州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空寂旅

    星空寂旅

    莫一凡人过中年,灵魂穿越到异世界大陆,重生于同名少年身上。和修真与科技结合的产物,星灵相遇,自此改变了前世平庸劳碌的命运。他的崛起经历,平淡中也有惊险,紧张中不失诙谐。口号:人生若能回头过,世上再无懒惰人。
  • 维新侠盗1:时势英雄

    维新侠盗1:时势英雄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一场救国图强的“维新运动”悄然开启,为筹集经费,一个秘密组织由此应运而生。神秘的“药魔地宫”,到底蕴藏着什么重大阴谋?强大的“狮虎团”背后,究竟由谁来操纵?“穴蝇”滋生,“虫婴”再现,江湖谢幕,武林终结,动荡时代,谁是英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晚婚娇妻之璀璨明珠

    晚婚娇妻之璀璨明珠

    出身豪门的夏晓嫣的人生本该是璀璨夺目的,一场意外,年幼的她痛失了母亲,也没了父亲的疼爱,被亲生奶奶逼迫到海外成长,任由自生自灭,受尽人情冷暖。二十年后,吾家有女初长成,夏晓嫣重归故乡……
  • 权诈皇后之奴为卿疆

    权诈皇后之奴为卿疆

    那一夜,当裂帛的撕裂声响彻耳畔,她默然落泪,不是害怕,也不是绝望,只是心痛。他满面苍白的颓废让她难掩心底的浓浓的爱,哪怕他误解了自己,将所有的错都让她一人承担,她也毫无怨言.....朋友的背叛、爱人的误解、血腥的宫斗、国与国之间的无休止的争斗。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 跟FBI学阅人术

    跟FBI学阅人术

    《跟FBI学阅人术》由蒋巍巍编著。美国联邦调查局(简称FBI)的特工人员在对犯罪主体的研究中总结出这样一句话:“在国际安全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人们首先要做到识别一个人,在对这个人持续的观察中要真正分辨出这个人的内心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的读懂他”。《跟FBI学阅人术:美国联邦特工识人密码》就是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出发,从人的肢体语言、性格特征等多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
  • 养生导引法

    养生导引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贼之爆炸艺术

    海贼之爆炸艺术

    “什么?我是鼻屎男Mr.5?”------------PS:已完结《海贼之厌世之歌》《妖尾之金金果实》《海贼之银狐大将》请大家多多关照。新书:从海贼开始猎杀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