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5300000001

第1章 评论研讨(1)

1、一位“城管局长”的自白

——评《我是城管》

梁晓声

读罢《我是城管》,头脑中依次而迅速地产生两种联想:首先联想到的是电影《警察局长的自白》和《撞车》;随之联想到的是——《我是城管》如同一份起诉书。看过《撞车》的人都知道,那部美国电影获奖多多。在我印象中,《警察局长的自白》则是意大利拍的。

《警察局长的自白》塑造了一位依法办案的警察局长。但是在他任警察局长的那一座意大利城市,依法办案谈何容易?他所面对的,除了以正派公民甚至优秀公民的姿态招摇过世的黑恶团伙;还有与黑恶团伙相勾结的政府官员们,商业野心家们。他们所雇佣的打手、杀手们;俨然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实际上却是阴险的敌人的检察官。

而他是孤独的。

起初还有忠诚的属下可倚重,但他们后来不是被杀害了,就是被收买了,背叛了。最终,他成了孤家寡人。结局是,绝不放弃使命的警察局长被陷害入犾,并被预先以囚犯身份潜伏狱中的杀手杀死……

在这一部电影中,主要情节也与城市管理有关。具体而言,与日愈升值的有限的城市土地之交易有关。

如上所述,《警察局长的自白》是一部极具批判性的,悲剧现实主义电影。

我之所以立刻就联想到了这一部电影,乃因周亚鹰的《我是城管》字里行间也充满了现实批判性,对城市管理的忧思以及清醒,理性并且富有建设性的构想,因问题成堆而感到的焦虑,因有时陷于几无能为力而感到的孤独与愤懑,还有对于乏“城市意识”可言的形形色色之人的失望。

然而有一点却肯定是不同的,即电影中的警察局长的孤独是宿命般的不可逆转的孤独。而身为县级市城管局长的周亚鹰的孤独,却不过是一时的,是一心想要尽快解决问题而愿望与现实难以同步所产生的孤独感。从本质上说,并非真的孤独。因为县委书记、县长都支持他,当然也意味着县委、县政府是支持他的。有了这一种支持,县委、县政府的职能部门是尽量配合他、协助他的。他的属下们也是完全服从他的指示与调遣的,只不过,他们也有他们各自的难处。

故,也可以说,周亚鹰同时又是幸运的,简直还可以说是有力量的、强大的。而以更长远的眼光看,中央要求各级政府“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及提高对城市的管理能力,尤为重要,这一点不言而喻。那么,各级领导不重视“城管”部门的工作是要酿错误、犯错误的。也就是说,亚鹰同志这位“城管”局长的工作将来必会受到更多方面的重视,更大力度的支持。全中国各级城市,包括他所在的那一县级城市的城管局,也肯定会更受重视,获得更有力度的支持,绝不会相反。

故,我送他两句毛泽东当年赠柳亚子的诗,以解其闷,消其孤独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再谈《撞车》——这部电影的地点背景是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众所周知,美国是移民国家,纽约是世界上移民特征最显著的城市。《撞车》分单元呈现了在一些平常日子发生在纽约的各种各样的危险之事,那些事起初看似是形形色色的人们之间的一般摩擦,一方或双方带有这样或那样的个人之生计、生活问题所造成的不良情绪影响而遭遇在一起了,结果使双方的不良情绪互相刺激,于是强烈,于是升级,于是形成敌对心理。美国又是一个私人可以合法拥有枪支的国家,感觉被严重伤害的一方,每当情绪失控时,最终选择以枪来讨回公正。

我非常欣赏这一部电影的编创构思、深刻。最终一切危险矛盾,皆由人之情绪的调整而止于尸横两处、血溅数尺的悲剧发生之前。

我认为,在中国,类似《撞车》中的情节的事,几乎每天都上演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而在那类事中,尤以“城管”人员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冲突为最经常。也可以这么说,双方几乎每天都发生行为“撞车”。如果一方或双方那时都受不良情绪之困扰、影响,不良冲突往往呈现街头,甚至会演变为流血场面。

亚鹰在《我是城管》中,对此点多有描写,真实可信,此不赘述。

我建议亚鹰自己先看一看《撞车》,也让城管队员们看一看,讨论一番。

我觉得,中国城管队员与形形色色的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其实体现为一种中国之当下宿命。是中国之当下宿命,将城管队员与形形色色的被管理者以不可抗力似的压力挤压到了一起,想不被“矛盾化”是不可能的,想杜绝冲突也是不可能的。故我进一步认为,对于城管一方,同样是宿命性的角色。对于被管理者,尤其为了生计而心生对抗情绪的被管理者,境地也是宿命性的。既然矛盾冲突是宿命性的,也就只有尽一切可能不使矛盾升级,不使冲突激化了。

城管是执法一方,因而体现为强势一方。

哪怕强势一方有百种道理,一旦执法行为稍显过激,舆论也断不会倾向于城管一方。所以,忍,往往被视为城管人员素质的高标准。但不能指望每一名城管队员都是大肚弥陀,即使极善于忍的城管队员,也有一忍二忍三忍、终于忍无可忍的时候。《我是城管》中,对忍也是有保留看法的,并讲述到了一些以“智”实现管理目的之方案。

我认为“智”在城管队员的素质标准中,理应得到更充分的重视和培养。“智”加上“仁”、“诚”,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也许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作为城管局长的周亚鹰,事实上已在尽量发挥自己智性管理的能力了,比如他对广告牌问题的解决办法,就很智慧地作为了一番。但依我想来,何不在必要之处,留下几块城管可以对缺乏“城市意识”的人们进行温馨提示和教育的宣传栏?缺乏“城市意识”的人们是多么需要教育是毋须多论的,由城管部门担负起教育的义务也是责无旁贷的。周局长对环卫工人的关心值得赞许,但设想一下,若能与小摊小贩们也定期举行见面会,听听他们为生计所迫的苦楚,帮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生计困难,那效果会是怎样的呢?

我为什么对《我是城管》还有种起诉书般的印象呢?因为,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自我(也代表城管队员们)辩护和指控般的意味。

这不是否定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正是《我是城管》的与众不同之处,体现真情实感。我是认可并喜欢这一点的。该自我辩护时,为什么不呢?理直气壮有什么不对呢?

中国之发展太快了!尤其近20年,城镇化、城市化的速度突飞猛进:小镇恨不得一两年内就变成县城;县城恨不得一两年内就变成地级城市;而地级城市也各有扩大规模、增加人口的强冲动。但许许多多小镇、县城、地级城市并没有做好突飞猛进的种种准备。急迫地一心要脱胎换骨变为城里人的农民,其实也没有做好意识转变的准备。

于是两种冲动,即城市本身的发展冲动,与农民急迫地要变为城里人的冲动,将城管队员与农民推到了几乎只有互相“战斗”的“前线”。

对急于变为城里人的农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对为了生计而进城占道摆摊的农民,是无奈的。

对城管队员们,则是无辜且委屈,没辄的。

谁之过?

不能说是发展之过。

只能说是速度之过。

一言以蔽之,都是速度惹的祸!

但起诉“速度”没有用。它既不应诉,也不辩护,更不会现形于法庭,与“城管”部门对簿公堂。“城管”干部和队员与严重缺乏“城市意识”的形形色色的人们的“战斗”,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场“战斗”,也必将是一场“持久战”。

而我真心希望中国像周亚鹰这样的“城管”局长多起来,那么,“武斗”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由“文斗”而文明理论,互相理解、体恤的好现象就会多起来!

周局长,向前看!

明天风光无限好,你的家乡城市的人们会因你的努力而感激你的!

注:梁晓声,著名作家、教授、编剧,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文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曾创作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和影视作品,其名一直被载于美、英、澳等国的《世界名人录》。著有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知青》、《返城年代》等。本文原载于《散文选刊》、《中国作家网》等。

2、在周亚鹰散文研讨会上的发言

林非

亚鹰先生《我是城管》这部著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他细说了很多关于城市管理的情况,又分析了很多关于城市管理的问题。让我们了解这些情况,了解这些问题,对我们这些城市的居民来说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因为我本来对这个问题也是有点模模糊糊的。经过了亚鹰先生的启发以后,激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怎么样做好一个城市的居民?尽量做一个合格的居民、做一个善良的居民、做一个优秀的居民。

亚鹰先生上午在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起他创作的过程,他很谦虚,他说他这本书文字不是太优美。这里我提出一个问题,要提高自己作品美的程度、深刻的程度,应该多了解人生,同时多看一些好的散文,古今中外的散文都好好地看。这样对提高的自己的境界大有好处。我上午在和他聊天的时候讲到一个人,法国19世纪的一位散文家,法国的奈瓦尔,不是很有名气,但读过他散文的人都说他写得好。他有篇散文叫作《西尔维》,太美了。我推荐大家都来读读,不难找,在有关法国的散文全本里边都能找到这篇文章。

注:林非,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出版三十余部著作,主编《中国散文大词典》、《中国当代散文大系》等多部散文权威选本。本文为林非先生于2012年12月8日在“2012年度中国散文年会”期间召开的“周亚鹰散文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3、现实生活绽放的散文之花

——读《我是城管》有感

王宗仁

我对城管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产生一种深深的同情之心,真心话,还是读了周亚鹰的散文《我是城管》之后。同情之后就是对这些默默无闻、忍辱负重的城市管理人员的由衷尊敬了。

偏见发端于我住地万寿路邮局门前的那条街上。

此处设有地铁站,又有数路公交车穿过,所以来往人员多多。尤其是在早晚上下班时间,像个小集市。这时总有一些小商小贩来此凑热闹,有摊煎饼的、炒板栗的、卖瓜果的、卖盗版书和音像品的,还有出售藏地银饰的西藏人,等等。俨然像个小集市。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鬼子进城了!”于是,小摊小贩呼啦一下四处逃窜,丢盔撂甲,满地伤疤。终于有一个蹬着三轮车卖水果的女人被城管逮住了,香蕉、苹果、草莓……滚了一地,秤盘也散了架。两个城管队员将还没有散落的水果和三轮车拉走了。

这是我在万寿路看到的很真实的一幕,绝无虚构。

记得一次我实在看不惯一个执法队员对一个年轻人实施粗暴行为时,还上前数落了他一顿,大概意思是:这年轻人为了生计活得够不容易了,你们干吗要像国民党那样对平民百姓这么拳打脚踢!他如果是你的亲人,比如弟弟吧,你会这样对待他吗?

那个城管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

《我是城管》这篇散文纠正了我对城管的偏见,起码有两点。一是像万寿路那样对待小商小贩的城管毕竟是极少数,况且人家还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作风,现在基本上看不到那种粗野的现象了。二是城管绝不仅仅是管理小摊小贩,他们的工作范围与城市居民、工作人员实在是太密切了。涉及清理垃圾、绿化、用水、殡葬、娱乐、排涝、菜市场地、路灯、河沟护栏、广告牌、彩虹桥等等。可以说城市的每一个人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工作。

干的工作越重,涉及的人群越广,城管在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或者失误,受到人们的关注就越多,这是必然的。他们有难处,有委屈,有惧怕,有威胁,所以总是小心翼翼地走路,兢兢业业地做事。正如周亚鹰所说的那样:“我原以为我胆子大,什么都不怕,即使在县政府工作期间,先后给数任县长兼任过秘书。都说伴君如伴虎,可我没有那种惴惴之怕。或许是因为县长们的人品与胸怀吧,我居然还敢跟他们提反对意见,甚至与之辩理顶撞,县长们也没打击压制我,反而提拔重用了我。可是,到城市管理局任职后,我是越来越害怕……”

作为城管局局长周亚鹰详细地写下了自己害怕的内容,他怕风、怕雨、怕冷、怕热,因为这些都和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稍有疏忽处理得不好,就撞到了群众利益的神经末梢上,引发众怒众怨。作者列举了解决垃圾箱的前前后后,一波三折的事例,让我们看到了城管人员工作之艰难,心头的委屈有多少!创建卫生城,县里要求市民把垃圾袋装,进垃圾箱。可是各住宅小区、里弄小巷、单位庭院和工业园区的垃圾箱基本上废弃,仅有的为数不多的也属“残疾”一类。垃圾箱的不足必然引发乱倒垃圾,也极大地增加了环卫工人的清扫强度。周亚鹰就向县政府写报告,要求拨款购买1500个垃圾箱。报告呈上去后半个月无回音。他又起草报告,要求拨款购买1000个垃圾箱,一个月仍无回音。再起报告,要求只购买500个垃圾箱,应付一下上面的检查,可是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回音。周亚鹰憋屈之极,真想辞职不干,可是终于没那股勇气,只好牢骚满腹。

《我是城管》是一篇从现实生活中展放的散文之花,作者以亲历的身份,用真实、生动的描写,展示了城管人员不计报酬、勤勤恳恳、忍辱负重,为市民们办实事的可歌可泣的品质。他们的所作所为过去鲜为人知,但是他们的工作应该早一点让人们全面了解,从而使大家将敬佩的目光投向城管人员。从这一点说来,作者周亚鹰这篇作品具有开创性的贡献。它警示散文作家,不要无病呻吟,也要像报告文学作家那样,扎扎实实地走进现实生活,埋头于基层群众之中,了解他们,同情他们,学习他们,写出真正洋溢着生活气息的好散文。最基层是考验作家真功夫的熔炉,是让作家受感动的情场。

注:王宗仁,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散文集《藏地兵书》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本文原载于《散文选刊》、《中国作家网》等。

4、把写作深入到基层去

——在“周亚鹰散文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宗仁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现实生活绽放的散文之花——读<我是城管>有感》),在书(《我是城管》)的后面有,在此就不念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书还没看完(书还没出版)。

这本书定义它是笔记体散文、纪实散文等等,我觉得这些都不太重要。可以说是散文,可以说是报告文学,也可以说是工作笔记。题材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他这部书和以往很多作品不一样,不一样不在于他这个文章是怎么写的,而在于这部书敢讲真话、敢讲实话、直面现实、直面社会,并且在直面现实直面社会的时候这位城管局长所表现出来的对老百姓、对这座城市的担当和责任感。【讲述书中实例……】

同类推荐
  • 古寺钟鼓声

    古寺钟鼓声

    知名作家张记书的作品集《古寺钟鼓声》知识性、新闻性的因素较多,作家是靠一种机智的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进而启迪读者的。《古寺钟鼓声》所收录的小小说,尽管也有意蕴深厚,余味悠长的作品,但多数作品给人一种泾渭分明的感觉,要么直截了当,作家的态度在作品中一目了然;要么作家把无解的生活原生态地放到读者面前,交给读者由读者自己定夺。小说艺术本就是一种留白艺术,是由作者与读者来共同完成的一种艺术。
  • 中国传奇

    中国传奇

    《中国传奇》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力作,书中收录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杰作20篇,按照小说内容的属性分成神秘与冒险、爱情、鬼怪、讽刺、幻想与幽默、童话六大类。这些短篇小说的主旨在于描写人性,一针见血,或加深读者对人生的了解,或唤起恻隐之心,而给予读者愉快之感。
  • 朋友,我能给你什么

    朋友,我能给你什么

    如果说他贫穷,他确实贫穷,穷得几乎家徒四壁。如果说他富裕,他确实富裕,富成全天下少有的精神富翁。他没有权力,没有金钱,可他振臂一挥,有成千上万人跟他一起去献血捐钱献爱心,这是他几十年来营造的一种价值观,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郭明义的成长历程,让我深思,让我反省,让我品味。如果在30年前,郭明义做出的这一切,让人觉得很平常,因为那时学雷锋是种时尚,而郭明义能坚守到今天,卓然独立,唯我独清,并且还带出了上万人的队伍,确实是令人匪夷所思,这不仅仅是毅力,而是无法动摇的信仰。反过来,我们可以逆向思索,我们叙述了郭明义近半个世纪的人生,他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了吗?没有。他持之以恒的坚守,却让我们每一个人自叹弗如。孟子曰:“人人皆可成尧舜。”我觉得,潜下心来,脚踏实地地走下去,人人亦可以成为郭明义。
  • 生我之门

    生我之门

    大半生来我正直地活着,崇高地活着,淡泊地活着,卑微地活着,守着一个文化人的底线和本分。如果让我重新出生一次,我仍然愿意出生在关中农村的那个土炕上,由一位做过童养媳的、卑微的农妇带我出世;如果要让我重新选择一次职业,我仍然会选择一个写作者,活着的时候向这个世界发出响亮的声音,死后这声音仍会在空中回旋一阵子!
  • 清词中的传奇人生

    清词中的传奇人生

    本书选取了从清代顺治年间到道光年间的多位词人的传世佳作加以评析,部分篇章是以小说形式写成。“不辞冰雪为卿热”的纳兰性德,“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的张惠言,“花开不合阳春暮”的龚自珍,“青衫弹泪入琵琶”的蒋春霖,是本卷写作的重点。而其余作者亦皆大有性情,大有特色。他们当中,既有“白云还卧深谷”的隐逸高士厉鹗,也有“毁尽文章抹尽名”的另类画家郑板桥,既有抗言直谏、激怒龙颜的翰林编修洪亮吉,也有寿夭壮年、名重山丘的苦命诗人黄景仁。另外,晚清政坛上两位虎啸生风的人物,林则徐与邓廷桢也在本卷随笔中登台亮相,一展词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卷随笔勾勒了三位女词人的倩影,她们分别是农夫之妻贺双卿、商人之室吴藻,以及来自太平湖畔、有着神秘身世的王妃顾春。三位才女三台戏。虽说她们的身份境遇落差极大,而其清雅高隽的思致与文笔,则有着难分伯仲的魅力。
热门推荐
  • 明月清风如有待

    明月清风如有待

    一介孤女,背负着血海深仇,搅动起惊天巨浪。在乱世沉浮中,用自己的一身淡雅,洗涤一世浑浊。
  • 快穿殿下别自闭

    快穿殿下别自闭

    【1V1,身心双洁,甜宠撩~】系统:免费投胎,了解一下。飘荡千年的老鬼木棠去祸害人间了!系统:宿主,你当初的温柔体贴、善良大方呢?木棠:那你怕是找错鬼了。系统:宿主,求你不要再拉仇恨了,我们真不负责这个。木棠:可逗弄这些鱼唇的人类不是很好玩吗?系统:宿、宿主,你在做什么!Σ(????)?快、快住手,我们殿下真的不好玩!某殿下:只要是棠棠,想做什么都可以哦。
  • 我的网友是神仙

    我的网友是神仙

    手机有个群,群成员全部是神仙。财神爷:奇怪了,平时财神符都没人理,怎么现在瞬间就没了?太上老君:我也是,平时仙丹都没什么人要,现在也是转眼消失。月老:谁抢我的神仙酒,快发出来还我,我给你牵红线补偿……宋启明看着手机笑道:“抢红包这种技术活,嘿嘿,凭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怕是没我快~”
  • 水上的声音

    水上的声音

    艾伟,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文学的艺术力量:文字的、思想的、想象的、结构的、时间的、命运的、人性的、欲求的、时代的……各种各样杂糅起来的力量,变本加厉,抟捏扭曲,虚构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任你如何折腾,总是难以廓清,令人徒叹奈何。两性的隐秘、精神与肉体的撕裂、时代变迁与身心伤痛、光辉岁月的记忆与饱受冷落时的幻想等等,不仅仅道出了世态炎凉,更呈现了人性的病灶。他是“新活力”作家中最富现实精神勇气的一个。
  •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重生不是万能的!一个小心翼翼的重生者,静悄悄的存在,愿望是尽早实现财务自由,从此过上猪一样幸福的生活。生在那个大时代,却发现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别无选择。
  • 余生伴你尽风霜

    余生伴你尽风霜

    男友被绑架,纪薇薇带着赎金来救他,却发现这一切都是个骗局。一夜旖旎,他拨乱了她的心,也彻底将她拖入深渊。
  • 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人生在世,你不可能生活在一个真空里,都无可避免地要和人打交道、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因此,成为会说话的人,对于你的事业、工作、生活都是会有好处的,也将会受用一生。梁实秋总是以平和豁达的心境,饶有兴致地感受丰富有趣的生活,品尝着人生无穷的况味,做着愉快的文章,其幽默、文雅、犀利、宽容的语言,不仅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超凡脱俗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邻居男友莫傲慢

    邻居男友莫傲慢

    许暮歌从来不信缘分,偏偏陆昀深就是一个深受缘分驱使的人。他们在虚拟世界里相识,在现实世界里相遇,可却是相逢对面不相识。同在鹦鹉洲公寓18楼的两人,成了对门的邻居,从一开始的相互看不顺眼,经由台风做媒放下了彼此的芥蒂。某女吃饱喝足后倚在厨房门口调戏某男,“陆昀深,没想到你还是美男大厨,真是,人不可貌相,入得厨房、出得厅堂、带得出门、能挤地铁......你可愿意租借出售,我恰好缺一个男友,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能不能先摘了你?”某男低着头认真洗着碗,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句,“真巧,我也缺了一个女朋友,冰箱里的酸奶全归你了,消灭了再来谈条件。”
  • 东林十八高贤传

    东林十八高贤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