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800000002

第2章 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天文最开始是在古代祭祀里出现的。古代尤其是上古时期,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大自然没有足够的了解,绝大部分的人认为是有超自然的力量存在的,所以出现了神灵崇拜,天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天文学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和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都要经历物候授时过程。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情况来判断季节,这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备的知识。

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的变幻莫测,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或者10多天,比后来的观象授时要粗糙多了。

《尚书·尧典》描述:

远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太阳最高和初昏时大火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夏,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以太阳最低和初昏时昴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冬。

物候授时与观象授时都属于被动授时,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这些历法是当时各诸侯国借用颁布的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在春秋战国的500多年间,政权更迭频繁,星占家们各事其主,大行其道,引起了王侯对恒星观测的重视。我国古代天文学从而形成了历法和天文两条主线。

西汉至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从西汉时期的《太初历》至唐代的《符天历》,我国历法在编排日历以外,又增添了节气、朔望、置闰、交食和计时等多项专门内容,体系愈加完善,数据愈加精密,并不断发明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比如,十六国时期后秦学者姜岌,以月食位置准确地推算太阳位置;隋代天文学家刘焯在《皇极历》中,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我国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按内容分为7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

继西汉时期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研究成果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至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研究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

天文仪器是测定历法所需数据和检验历法优劣的工具,它的改良也促进了天文观测的进步。岁差和日月行星不均匀性等发现都先后引入历法计算。

除了不断提高恒星位置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发生的位置和时间,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这个传统成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一大特色。

我国古代三种主要的宇宙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代以后的1000多年中,在它们的基础上又派生出许多支系,后来浑天说以其解释天象的优势,取代了盖天说而上升为主导观念。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学仍有所发展。卓越的科学家祖冲之完成的《大明历》是一部精确度很高的历法,如它计算的每个交点月日数已经接近现代观测结果。

隋唐时期,又重新编订历法,并对恒星位置进行重新测定。天文学家僧一行、南宫说等天文学家进行了世界上最早对子午线长度的实测。人们根据天文观测结果,绘制了一幅幅星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在星象观测上的高超水平。

宋代和元代为我国天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期间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同时,大型仪器最多,对恒星观测也最勤。

宋元时期颁行的历法达25部。它们各有特色,其中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等人编制的《授时历》性能最优,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我国古代历法的巅峰。

这些历法的数据已经越来越趋于精准。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型天文仪器。宋代拥有水运仪象台和四座大型浑仪,元代郭守敬还创制了简仪和高表。其中宋代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

在恒星观测方面,这一时期的天文学家表现出高度热情,先后组织了5次大型恒星位置测量,平均不到20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恒星观测。

明清时期,在引进西方天文历法知识的基础上,我国古代传统天文历法得到了新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新的成就。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组织明代“历局”工作人员编制了完备的恒星图,并采用新的测算法,更精密地预测日食和月食;他主持编译的《崇祯历书》是我国天文历法中的宝贵遗产。

明末清初历算学家王锡阐著有《晓庵新法》等10多种天文学著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算学的发展。他精通中西历法,首创日月食的初亏和复圆方位角的计算方法;其计算昼夜长短和月亮、行星的视直径等方法,有许多和现在球面天文学中的方法完全相同;所创金星凌日的计算方法,达到十分精确的程度,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梅文鼎是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他的《古今历法通考》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学史。

这一时期,天文知识的发展在航海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是由明代前期郑和船队7次下西洋的伟大航行所促成的。

在《郑和航海图》中,从苏门答腊往西途中所经过的地点,共有64处当地所见北辰星和华盖星地平高度的记录,这是航海中利用了天文定位法的明证。

在《郑和航海图》中,还有四幅附图,称为“过洋牵星图”,它以图示的方法标出船位经印度洋某些地区时所见若干星辰的方位和高度角,这就更具体和形象地表明当时人们由测量星辰的地平坐标以确定船位的天文方法。

类似的记录,还见于清代初期的《顺风相送》一书,说明天文定位法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与利用指南针针经法相参照,是为这时航海定位的两大方法。

在《顺风相送》中,还有关于观测太阳出没以确定方向的方法,它是以歌诀的形式表达的,是民间的比较通用的一种天文导航法。

用来观测星辰方位角的仪器大约是指南针,而观测星辰的高度角的仪器叫“牵星板”。通过牵星板测量星体高度,可以找到船舶在海上的位置。

延伸阅读

郑和船队在航海中,使用了“过洋牵星”的航海术。

使用时,观测者左手执牵星板一端向前伸直,使牵星板与海平面垂直,让板的下缘与海平面重合,上缘对着所观测的星辰,这样便能量出星体离海平面的高度。

同类推荐
  • 化学:看不见的大变化

    化学:看不见的大变化

    陶制品是我国先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人类生活跨入新石器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陶器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利用化学手段而创造的人工制品。陶器的烧成是以自然物为原料,通过高温下的化学反应而创造出的新材料。在高温环境中,泥坯不但改变了它的自然物的形态,而且也改变了它的本质。
  • 中国地理全知道

    中国地理全知道

    我们抛开枯燥的说教,浓缩中国地理之精华,为读者营造了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良好氛围,相信定能使您在快速纵览华夏山川,了解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精神感受。说到中国地理,一定会想到中国的地大物博,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蕴藏了多少物宝天华:中华名山、自然保护区、河流湖泊、国家地质公园、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等无不囊括其中。内容丰富、语言简练、资料权威,使读者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国家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轻松阅读,从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 数学颂

    数学颂

    当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引领读者探寻数学之美。本书收录了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于2015年接受的一次关于“数学”的采访。
  • 生物知识知道点:动物的进化

    生物知识知道点:动物的进化

    简单地说,动物界的进化经历了一个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椎动物。随着海洋面积的逐渐缩小,部分海洋脊椎动物开始向陆地进军,演化到两栖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 。
  • 地理:与地球一起共舞

    地理:与地球一起共舞

    汉代时将甘肃至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新疆和葱岭以西地区称为“西域”。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通往西域的路线,成为了后来名扬世界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异常险恶,然而我们的先民并没有因为不利的地理条件而将之视为畏途,而是通过张骞的“凿空之旅”和后继者的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连接西域及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国际通道。
热门推荐
  • 菜刀成神传

    菜刀成神传

    隋末年间,小凡发现自己竟然异于常人,有着一双可以扭转乾坤的天目神眼,机缘巧合之际,获得一把无坚不摧的菜刀。仗着这把菜刀,小凡过关斩将,成为影响历史发展的关键人物。小凡的身边美女如云,其中有一位能够影响他和改变历史时空,她居然是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内科女医生。
  • 道德经全解

    道德经全解

    两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老子见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乘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而不知所终。在出关之时,他应关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 浮生三千,被他独宠

    浮生三千,被他独宠

    惨遭男友劈腿的顾涵,决定一心发展事业线,争取过得比渣男好一千倍。但在进公司第一天就悲催的发现大上司竟是被她误认为男友、狠狠得罪过的无辜路人,真是天要亡她,这下莫说点亮事业线,怕是开始都难。顾涵只能打定主意,以后在公司待着,一定要小心谨慎,少到大佬面前出现,力求让大佬早日忘记自己这个小人物。不过待着待着,她就发现,他工作上事无巨细都指导,领导面前为她背书,缠着她教导职场法则,这样的关心她承受不来:总监大人,您会不会太关心我了呢!
  • 锦瑟

    锦瑟

    护国将军的女儿凌念惜,中毒后相貌变得丑陋,被指婚嫁给太子。新婚之夜,太子慕容玦嫌弃离去,而凌念惜此时才知道,自己朝思暮想的七公子竟然是慕容玦……
  • 胭脂泪

    胭脂泪

    夜深了,暗光烛火在沉沉的静谧中幽幽晃动,一滴略沾胭脂的香泪,在绢纸上沿细密的纸纹蔓延开来,微微泛起点粉红,尝起来,有脂粉的甜味,还有——血的苦涩……
  • 召唤之极品太子爷

    召唤之极品太子爷

    开局太子爷,江山全靠抢,得三国召唤系统,召关公,唤诸葛,这天地,朕为至尊!
  • 嫡女策,王的阴毒医妃

    嫡女策,王的阴毒医妃

    他说,阿黎,待我荣登大宝,必十里红妆迎你入宫。但他朝权稳固之时,不但灭她满族,还将她送给他人做妾。赫连清绝,我若不死,必要你血债血偿!不堪受辱,濒临死亡前赌下血海誓言!***再次醒来,她竟成了将军府嫡女,千方百计入宫,争得荣宠,为的就是他的命!悬崖边,女子长发乱飞,红衣妖娆,魅惑众生的笑容下,是血肉入腹的滋滋声。“为什么?”他不可置信的看着尽没入腹的匕首,面色苍白如纸。“因为,我要你陪葬!”苏家一百多口的性命,还有他……身子不受控制的往后,她笑,风华绝代,入目里,却是他惊恐跌来的声音。“阿黎——”她身形一震,笑容在脸上碎裂开,震惊的看向他泣血的双眸。你早就知道我是苏黎,对不对?所以才容我,纵我,宠我,对不对?可是清绝,阿黎已经死了。人生没有第二次……***再次归来,她已成当朝清王疼爱的宠妃,再见,她眉眼温润,往昔不在。他声声唤她,“阿黎。”她回过头来,笑容灿漫,“皇上认错人了吧。”【简介无能,内容绝对精彩,大气磅礴的复仇重生文,喜欢的亲一定不要错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今我王者

    今我王者

    兰陵王的隐身,云中君的飞行,王昭君的冰冻,可爱妲己的小心心,你想要吗?------------------------我曾经以为王者荣耀只是一个游戏后来才发现,那是真真正正存在过的魔法与科技的世界------------------------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王者里面英雄的技能……
  • 迷因效应:谁在影响你,你在影响谁

    迷因效应:谁在影响你,你在影响谁

    作为生物圈的老大,人类已经习惯了主宰这个星球,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观点:在我们的头顶还有一个“信息圈”的存在,而且它就像幽灵一样,决定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对待信息和技术的态度上,我们一直超级自信,就像对待圈养动物一样对它们评头论足,用冷嘲热讽的语气定义不同信息的用途,好像我们无比熟知它们的本质。可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底气确信人类是自己的主人呢?在迷因面前,我们可能只是“渺小的细菌”,就好像终于发现了显微镜的存在,开始了对造物主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