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8000000010

第10章 《胤征》——枪杆子与刀把子

“胤征”,意为胤侯出征讨伐他人。胤侯,夏王朝的诸侯,也是夏王朝天子仲康的大司马,是主管军事的重臣。

原来,夏启的长子太康死去之后,夏启的次子、太康的兄弟仲康继位成了夏朝的天子,是为夏朝的第三任君主。其间,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员羲氏与和氏,在自己家里嗜酒成性,长期不履行责任,仲康震怒,命令胤侯率兵讨伐。这就是《胤征》的背景和由来。这篇《胤征》所记载的,就是胤侯出征之时面向军队发表的一篇讲话。

概而言之,胤侯的讲话精神主要包含两点:一方面,他宣扬了一套抽象的政治原理:古代圣王的教训,已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安邦治国的准则,因此,务必要遵循圣王的教训。君主要谨慎对待上天的警诫,大臣要遵守基本的政治规则。百官尽职尽责辅佐君主,君臣都会因此而贤明起来。每年孟春时节,都有负责文教的官员重申相关的教令。百官也要相互提醒、规劝。如果发现了渎职的官员,应当按照国家的刑法给予惩罚,等等。另一方面,是指控羲氏与和氏的罪行:他们作为主管历法的官员,却沉溺于酒中,放弃了法定的责任。九月,日食突然出现,情急之下,乐官忙于击鼓,财政官员取出货币礼敬天神,众人奔跑以救日食,上下忙乱不堪,羲氏与和氏居然还不知道。这就严重地触犯了先王的《政典》,应杀无赦。讲完这两点之后,胤侯以“天罚”的名义,要求将士齐心协力,消灭那两个罪大恶极的罪魁祸首。

透过胤侯的这篇讲话,我们可以发现,胤侯是一个军事统帅,但对政治和法律都有深刻的理解,既有政治家的理论素养,还有法律家的理性与严谨。一方面,他认同古代圣王的教导,主张君臣应当各司其职,他知道政治教化的价值与意义,更看重刑法的威慑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是一个有政治素养的军事领袖。另一方面,他把自己的讨伐行动称为“天罚”,意思是,奉上天之命而实施的惩罚,这就为自己的军事行动找到了正当性的依据,达到了“师出有名”或“名正言顺”的效果。此外,他还强调,对羲氏与和氏的讨伐,目的在于打击罪魁祸首;对于胁从的人,则免于处罚。这种缩小打击面的刑事政策与军事策略,有助于争取多数,有助于孤立少数,不至于树敌过多,不至于陷于被动。

胤侯的行动,是一次纯粹的军事行动;胤侯的身份,也是纯粹的军人。但是,胤侯却把自己的军事行为转化成为一个法律行为。他引用《政典》中的话:“天象早于历法,当杀无赦;天象晚于历法,当杀无赦”,再宣称羲氏与和氏的渎职行为直接违反了先王的《政典》,因此,羲氏与和氏都属于“杀无赦”的犯罪分子。借助于这样的法律推理,胤侯对羲氏与和氏作出了一个刑事判决。这就意味着,他以一个军人的身份,行使着一个法官的角色。他在军人身份与法官角色之间随心所欲地穿梭,毫无隔阂之感。这种现象,即为“兵刑同源”或“兵刑同义”。《汉书·刑法志》所记载的一句流传广泛的名言:“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凿”,可以视为关于《胤征》之精义的提炼和概括。换言之,兵刑不分的传统,其源头至迟可以追溯至胤侯的这次法律实践与军事实践。因此,胤侯的这次行动,可以视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个原型,一颗内核——这颗内核是如此的坚硬,以至于直至当代中国,还习惯于把军队称为枪杆子,把法律机关称为刀把子或专政工具。在这种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的背后,其实可以发现已经游荡了数千年之久的《胤征》之精魂。

针对“胤侯征羲和”这起特殊的个案,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在中国文明的早期,历法之事,乃国之大事,历法绝不能等同于一本技术性、装饰性的日历。

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历法的法律意义、政治意义很少为人所深究。在随处可见的手机上、电脑上、电视上、公共场所的电子显示屏上,都可以看到精准的日历与时间,也没有听说有人因为日历之类的行为而触犯法律,也没有人因为这方面的行为而受到严厉的惩罚。原因在于,在现代社会,日历已经变成了一个最具公共性、基础性的产品,以至于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个产品。但是,在中华文明的初始时期,时间的奥秘还没有为普通公众所知晓。在相当程度上,谁掌握了时间,谁掌握了日历,谁就控制了公共生活的节律。因此,在中华文明的童年,特别重视对于时间的管理。在《尚书》的第一篇《尧典》中,作为文明的第一个先知的尧,首要的工作就是任命主管四时的官员,编制日历,把时间“管”起来。其后,雄心勃勃、大智大勇的禹,君临天下之始,也是修订日历,修订时间制度,试图在人类的公共生活中打下自己的烙印。除此之外,日历还与生产、祭祀、灾异之类的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譬如,天子仲康命令胤侯征伐羲氏与和氏的导火线,就是后者没有及时地预告那一次日食。那一次突然降临的日食,作为灾异或天神警告的象征,既表征社会生活出现了危机,也表征政治生活出现了危机。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乐官们慌乱不堪,主管货币的官员们慌乱不堪,被抽调的大量庶众慌乱不堪。可想而知,以天子为核心的权力中枢一定是如临大敌,充满了恐慌的气氛。即使是在《胤征》这种惜墨如金的古老典籍中,也借胤侯之口,记载了当时的主政者对于这次危机的盛怒:羲和昏乱太甚,杀无赦!杀无赦!

平心而论,漏报了一次日食,还只是羲氏与和氏的主要罪状之一。其实,天子仲康对羲氏、和氏的不满由来已久。稍作追溯,即可发现,从尧的时代开始,羲氏、和氏两大家族,就开始掌管天地四时,充任历法之官,代代相继,一直延续下来。但是,到了仲康的兄长太康当政时期,由于太康耽于享乐,大臣们也就随之松弛下来。这种颓废奢靡的政风,惯性实在太大,即使是在太康去世之后,依然没有好转。因此,直至仲康当政,羲氏、和氏依然沉溺于酒、懈怠于政,依然不能尽职尽责地看管四时历数,经常“废天时,乱甲乙”,以至于不知日食之将至。由此可知,天子仲康对于羲氏、和氏的征伐,并不是偶然发生的个案,乃是仲康整顿政风的一个比较严厉的措施。

天子仲康打击渎职的羲氏、和氏,实际上还体现了对于太康时期盛行的享乐主义政风的拨乱反正。仲康对于太康的怨恨,已见于仲康参与创作的《五子之歌》。由《五子之歌》来看,仲康似乎还可列入“明君”之列。这就是说,相对于兄长太康,仲康的政治品格与政治智慧都更胜一筹。那么,仲康又是怎么当上君主的呢?这个疑问,单看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夏本纪》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太康崩,其弟仲康立。仲康崩,子相立。相崩,子少康立。”其实,仲康继太康为夏朝天子,并非如此轻松。根据《左传·襄公四年》所记载的魏绛的一番话,再结合《五子之歌》,大致可以推断出此事的经过:后羿把外出打猎的太康驱逐之后,还乘机把太康的天子之位也废除了。在这种情况下,后羿执掌了夏王朝的大权。仲康又无力对抗。换言之,仲康成为天子,其实是后羿操纵的结果。后羿即使不是天子,也一定居于太上皇的地位。后来,后羿自己又被新崛起的权臣寒浞所杀。直至少康时代,才彻底扑灭了寒浞的势力,重新恢复了夏政。可见,从太康被逐以后的百年时间里,夏朝政权其实都被后羿、寒浞两家先后把持。仲康虽贤,然而,可以供其施展抱负的政治空间其实相当有限。这样的政治处境,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羲氏、和氏的失职,尤其是对一次日食的漏报,会引发仲康如此强烈的反弹。他这个君主,当得实在太不顺心了。

有关《胤征》的主题,按理说,至此应当划一句号了。但是,在《胤征》文本的末尾,还节外生枝地叙述了另一个故事:商朝的老祖宗,叫契,后来被称为玄王。从契到汤,先后经历了十四世,国都曾八次迁徙。汤最初居住在亳都,他在那里写下了《帝告》、《矨沃》两书。其时,比邻的葛国之君拒不祭祀土地、山川及宗庙的神位,作为地方诸侯首领的汤实在不能容忍,于是挥师伐葛,并写下了《汤征》。为了帮助夏桀振兴夏朝政治——当然,也是为了查明夏朝高层的内部情况,汤派出自己的贤臣伊尹离开亳都,前去辅佐夏桀。遗憾的是,夏桀并不能用贤,伊尹只好又退回来。当他刚刚走入亳都的北门,就碰上了汤的另外两个大臣,汝鸠和汝方。跟他们略作交谈之后,伊尹就看出两人都是贤德之士。于是,伊尹专门写下了《汝鸠》、《汝方》两篇文章,借以记载夏政之丑陋,不堪辅佐,因而重返亳都的思想历程。

初读这段故事,觉得很突兀。本来一直在“讲胤侯征羲和”之事,怎么一下子又说到商汤与伊尹之事?看了相关注疏才明白,原来,这段故事本是《商书》某一篇文献的序言,只因该篇文献的正文已经不复存在,经文已亡而序文独存,此独存之序文无所寄托,只好附在《胤征》之后。这样说来,这篇《胤征》,实乃《夏书》与《商书》的交汇处。在《夏书》的末尾,确实也该为《商书》的展开打下一个伏笔。想到这里,不觉感到释然。

§§第三章 商书

同类推荐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 微观天下事,不负案头书

    微观天下事,不负案头书

    《家·国·天下:微观天下事,不负案头书》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家·国·天下”系列三部曲之天下卷。本书主要收录了梁晓声对当今社会的一些时评、政论类文章,他心怀天下,以一介平民之躯,用笔下的文字为中国社会把脉,呼唤国人觉醒。本书作为梁晓声解读当代世界热点问题的杂文集,着重讲述了在这喧闹浮躁的世界里,作者甘做一个平凡的人,心怀天下。真正有力量的善良,必定包含着对世态人心的深刻理解,而又不染世俗的浊气,梁晓声恰是这样的人。
  • 中国时代·卷二

    中国时代·卷二

    西方如何认识中国?他们如何发现中国,发现同样的一件事的背后与我们认知不同的部分。本书试图探究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如何围观中国的方法。了解他国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进而引发多层面更深入的思考。为此,我们需要一本原始的,没有任何修饰的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不管这是一种偏见还是洞见,不管是一种真知还是误读。这本美国人撰写的参考消息式的中国现代史,对我们认识正在快速前进的中国有着积极意义!100万字,25位学者,历时八年,六本美国主流报刊编就的一部美国观的中国现代史,中国人了解美国主流媒体刻录中国的方式与观察。师永刚,曾从军十五载,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社执行主编,作家,图书策划人,媒体研究人。内地画传热潮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宋美龄画传》、《蒋介石图传》、《邓丽君画传》、《切格瓦拉画传》等二十多本。另有研究凤凰卫视的专著《解密凤凰》、研究《读者》杂志的《解密读者》、研究美国花花公子杂志的《兔子先生》与美国《时代》周刊的传记《中国时代》等。
  • 痴爱:萧红情书集

    痴爱:萧红情书集

    本书收入萧红写给萧军的42封书信。其中,35封是萧红于1936至1937年间,由日本东京寄回上海和青岛给萧军的,7封是她回国后又去北京,由北京寄到上海给萧军的。记录了女作家萧红与萧军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段过往心态和对历史往事的追忆。另外还收录了萧红致黄源、高原、胡风、许广平、白朗、华岗的11封书信。
热门推荐
  • 红粉女贼

    红粉女贼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骑士战魂

    骑士战魂

    1000年前,魔族霸者冥王祸乱世间,而为了阻止魔族,圣光骑士亚瑟王和骑士与魔族展开了一场殊死战斗最终将冥王封印。圣光骑士亚瑟也为此牺牲了性命。在亚瑟和冥王的战斗中一部分的魔兽活了下来。魔兽们并没有放弃,直到今天魔兽们还在收集人类的恶念并设法让冥王复活……直到现在
  • 六十种曲龙膏记

    六十种曲龙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湖青衫行

    江湖青衫行

    江湖纵横,剑影刀光;悲欢离合,泪湿青衫……北宋末年,风云动荡,政局难测,宋金联军灭了辽国,金国却又反戈一击,侵攻大宋。大宋军民奋起抵抗,奈何朝政腐败,终不敌北国虎狼之兵,节节败退。大宋武林人士正欲携手共同北上抗金,在这民族危亡之际,突然腥风血雨,江湖上同时出现了重天教、鬼门关两大邪派组织,却无人知道这两大邪派的来历与目的,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青衫少年谢恩因师门巨变,便在此时携师妹温红狐懵懵懂懂地踏入了这个波诡云谲的江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活学妙用心理学

    活学妙用心理学

    《活学妙用心理学:最神奇的30个心理法则》介绍了最神奇的30个心理法则。作为普通的社会人,也许我们并不熟悉那些被冠以各种名称的心理法则,但是我们却经常在不自觉、无意识中接受来自他人或环境的心理影响,同时我们也在不自觉、无意识之中运用心理法则对他人施加影响。
  • 漫威世界里的生化危机

    漫威世界里的生化危机

    依琳在穿越到DNF的世界之后,又穿越到了漫威的世界里。在这里,无限战争刚刚结束,不过跟剧情中不一样的是,灭霸他并没有成功的消减宇宙中的一半生命,反而是将无限宝石给打爆了。而好不容易在地狱厨房里安居的依琳,突然发现,这个地球好危险啊!先是发现吸血鬼的存在,然后是鼠祸、蝗灾、狂暴巨兽、鲨卷风等等危机,最后,这个世界居然还爆发了丧尸危机!依琳;嘤嘤嘤,地球好危险,我想回阿拉德大陆!其他人众;最危险的是你好吧!
  • 中和论道·第一辑

    中和论道·第一辑

    “道”曾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揭示终极的本体存在。《礼记·中庸》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者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贵和尚中形成了中国儒释道文化“有容乃大”的和谐包容性格及其源远流长。在现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今天,更需研究中西文化深层交流以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更新与转化的问题。本书便是此项探索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分专题探讨了笛卡尔、海德格尔、阿伦特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探讨了《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儒家道德形而上学;并对希伯来文明中的《约伯记》、希腊文明中的《俄狄浦斯王》、屈原《天问》、《离骚》中的苦难、悲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本书是多位专家学者针对上述问题的演讲及师生互动问答的汇集,形式新颖,语言生动,深入浅出,是有兴趣探索中西文化、哲学、宗教比较及会通问题的读者喜闻乐见的入门书。
  • 木心诗选

    木心诗选

    姗姗来迟,《从前慢》作者诗选第一定本。《木心诗选》的诗歌,从最早期的《阿里山之夜》,到最为读者所知的《从前慢》,以及最最“天书”的《同袍》四言诗等,各个时期的,均精选于木心生前自订的全部六种诗集——《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伪所罗门书》《巴珑》《诗经演》《云雀叫了一整天》。木心的诗,例外与常态,跳出惯性思维的思维,是空话套话的死敌。诗的品质,嫉俗如仇,不炫耀不喧闹,以“故实”抒情,形成“遐想中低声吟咏的力量”,和现实生活、历史时空、古典文学、西方文化文学都形成互文。
  • 我的青春幻想记

    我的青春幻想记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年一年的长大,从当年幼稚的孩童逐渐长大。曾经的我身边总是有一群嬉闹的朋友,有着无话不说的好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了,一切都变了,变得陌生了。可怕了。曾经的欢声笑语,不会再在耳边出现,只有寂寞的人在大路中寻找人生的方向,去学会面对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