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1100000016

第16章 丹麦作家(2)

回到京城以后,他在一幢旧房子的小阁楼里住了下来。虽然室内破烂不堪,陈设简陋,但是桌子上却放着一件无价之宝,这就是5年来在苏洛书院图书馆里日日夜夜攻读时写下的读书笔记。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习作,使他探索出文学创作上的一些规律。现在,他要投身到创作实践中去,开始他的文学生涯了。这一时期他经常拜访名人吴尔芙、皇家剧院经理古林和喜剧作家海堡。海堡对安徒生的诗作很感兴趣。他从中挑选了两首,即《傍晚》和《垂死的孩子》,在他主编的刊物上发表了,结果竟获得好评。1828年,安徒生考取了哥本哈根大学。但是他仍然藏身于小阁楼上专心致志地写作。1829年,他发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诗人茫然地走着,突然有一位天真活泼、面颊红润的美丽姑娘和一位夫人拉住了他,并把他带到了另一个方向。这部作品与当时流行的所谓崇高的悲剧的题材恰恰相反.表明安徒生要开创一个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部游记语言幽默,情调活泼,充满了新奇的幻想,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新作品第一版发行后,立即获得成功,有个出版商见有利可图,就不辞劳苦地爬到安徒生的小阁楼上来,主动要求为安徒生出第二版。几个月后他又写出了喜剧《尼古拉耶夫塔的爱情》。这次皇家剧院把安徒生接受下来,并于1829年4月25日首次公演。安徒生亲眼看见自己笔下的人物都出现在舞台上,感到无比欣慰。

1830年夏天,安徒生为了积累素材,开始外出旅游。他看到了碧绿的柳树林,还有开着洁白的、芬芳的花朵的小树,以及一丛丛盛开的红玫瑰和白玫瑰。他还到铺着白沙的海滨去散步,眺望海面的点点白帆,听着盘旋在天空中成群海鸟的欢乐叫声,这一切都令他陶醉。

特别令他难忘的是,在这次旅游中,他见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并且对她产生了炽热的感情。

在大学好友沃依特家的客厅里,一位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少女出来迎接安徒生。她容貌秀丽,红润的脸上有一对迷人的酒窝,她那双亮晶晶的褐色眼睛,像深夜天空中两颗灿烂的星星。看到安徒生,她的面颊泛起了红晕,慌乱中将胸前插着的玫瑰花弄掉在地上。安徒生急忙把它拾起来,交还给少女。少女望着安徒生,感激地嫣然一笑,这一笑使安徒生终生难忘。

这位少女就是他好友沃依特的妹妹莉葆。她特别喜欢安徒生给她朗诵他写的诗,尤其是到她家做客后新写的诗,这些诗中都明显的有莉葆的身影存在。

沃依特看到自己的朋友和妹妹谈得十分投机,也很高兴,并没有多想什么。然而,莉葆已经燃起了年轻的诗人心中炽热的爱情火焰,他越来越离不开莉葆了。

“可我妹妹已经订婚了,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呀!可怜的安徒生啊!”当沃依特发觉情况不对时,心里暗暗叫苦:

“妹妹的玩笑开得太大了,她根本没考虑事情的严重性。安徒生对她如此地迷恋,到时候如何收场?”

安徒生知道自己是个穷诗人,没有资格来娶这位富家小姐。但这次他是动了真感情,甚至还想放弃做诗人的理想,去当律师或教师,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可以使莉葆的家人接受他做他们女儿的丈夫。

莉葆接到安徒生向她求婚的信,感到非常为难了。她没想到安徒生爱她爱得那么深。说实话,她也喜欢安徒生,她欣赏他的才华,但是她不可以嫁给他,莉葆流着泪给安徒生回了一封信:

“我很对不起你。虽然我们彼此爱慕,但我们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我的父母是坚决不会同意我俩的亲事的。请不要使我成为罪人,因为我深爱着我的父母,不想让他们伤心!我可以做你的好朋友,好妹妹,尽我所能为你服务……

安徒生一再读着这封拒绝他的信,两眼看着低矮的天花板,长长地叹了口气,他把这封信小心翼翼地装进了那个精美的信封。要把它放进行李箱时,安徒生看到了在一旁的一本同样精美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安徒生所有自认为精彩的诗句。他将笔记本拿到手中,一页页翻看起来,不觉回想起自己创作它们时的激情和对诗的热爱。

“这些诗句多优美啊!它们忠实地表达出了我的情感,真诚地想分担我的忧愁。而我不久前,竟还在想着要抛弃它们,去做律师!”

安徒生慢慢地不再伤心,反而觉得愧对了他的这些创作,愧对了那些在他身上寄予厚望的人们。

国内旅行得到的助益,对安徒生的精神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仿佛预感到他的一生将是漂泊的。观察大自然和人群,不断拓展想像与认识的空间,成了他生活的第一需要。1831年他第一次到德国,尔后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大陆、英伦三岛。他的重要作品差不多都是在远离祖国的情况下创作的。

那次,安徒生经过3天3夜的艰苦历程,从德国来到号称“城市之冠”的法国首都巴黎。

他准备去拜访居住在巴黎的艺术界的大师们,他应该首先去拜访他崇拜的亨利希·海涅。他是德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诗人。可是,安徒生在哥本哈根受尽了挖苦与讽刺,他怕在这位说话尖刻的诗人面前受窘。因此,迟迟没有去拜访他。

一次,安徒生出席一个文学协会举办的晚会,没想到,在那儿,他结识了海涅。

一位个子不高、表情生动的男子来到安徒生跟前。

“我听说你是丹麦人,”他说,“我是德国人,丹麦与德国是近邻,让我们握握手吧!”

“请问尊姓大名?”安徒生说。

“亨利希·海涅。”他说。

“啊!您就是海涅!我十分敬佩您!您的诗歌表达出了我心底的思想和感情!”

“是吗?”海涅笑着摇摇头,“如果真是这样,你早就会来找我了。”

“不是我不想去,”安徒生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是因为像我这样一个没什么名气的丹麦诗人贸然求见,您会觉得很奇怪的。正因为我这样深深地尊重您,要是您见到我时,嘲笑我或奇怪地看着我,我的感情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所以我宁肯完全失去见您的机会。”

安徒生的一席话令海涅深为感动,通过一番融洽的谈话,他发现他与这个年轻人非常投缘。此后,他们便经常在一起聊天。

安徒生在游览了巴黎、米兰、热那亚、佛罗伦萨之后,来到了罗马。

有一个白天,安德生在罗马的街道上迷了路,无意中,他来到一个不大却很平坦的广场上,那里有一所古老的宫殿,宫殿前的喷泉汩汩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安徒生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到过这里,也曾站在这儿,凝望这喷泉里涌出的灰白色的水柱。

他仿佛亲眼看到有一个道士教自己读书识字,然后把自己带到唱诗班。后来,自己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最后在禅房中了此一生。猛地,他从幻想中惊醒:那真的是自己吗?自己的才华志向和希望就这样被埋没掉了吗?……不!我绝对不会那么做的!

……身旁闪过一群赤着脚板、穿着破烂衣服、面孔晒得黑红的孩子,他们嘟嘟嚷嚷地说着安徒生听不懂的语言。安徒生久久地望着他们的背影:也许,在他们之中就有那么一个男孩,有一颗像诗人一样不平静的心灵,有着非凡的才华,而他不得不在生活的重压下,埋没一生。

这种情形一定有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生活,但胸怀大志,充满才华的穷人的命运,却无论在哪儿都是同样悲苦的。安徒生忽然觉得有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充斥他的胸膛,他要以一个穷苦而有才华的孩子一生的命运为主题,写出一本真实生动、催人泪下的书!

就是在这一天,1833年10月18日,安徒生在这个古老的广场上,萌发了要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就是这个想法促成了安徒生后来第一部小说《即兴诗人》的诞生。也就是因为这部小说,到后来促使丹麦文学界改变了对安徒生作品的看法,因此,后来安徒生称这一天是他的“第二次生日”。

在抵达罗马之后的几天里,安徒生拜访了自己的同胞,一位著名的雕刻家,他侨居意大利已经多年了。他十分亲切地接见了这位青年诗人。安徒生的真诚坦率,对艺术的爱以及坎坷的创作道路使老雕刻家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头发花白的老人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

“那时候,父亲在造船厂工作,每天中午都不回家,家里很穷,父亲早晨天不亮便出门,家里根本没有早饭可吃,直到中午,妈妈才将米缸里仅有的一点儿米做成米饭,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包进一块洗得干干净净的旧手帕里,让我给父亲送去。我穿着大我半只脚的木头鞋走在路上特别地小心,生怕被鞋绊一脚,我手中小小的米饭包会飞出去。那可是我父亲一天的伙食啊!而我回家后,只能跟妈妈一起喝稀得不能再稀的米汤!……”

“父亲在那儿是做木雕的,我常常坐在他旁边看他雕刻。一块木头到了他手里,他拿小雕刻刀左一下,右一下,不一会儿,一个奇妙的雕像便出来了……那时,觉得父亲可了不起了,就是市长也没父亲有能耐!自己也不知不觉迷上了雕刻这门艺术。正因为对它的痴迷,才使我历经这么多风风雨雨,还没有败下阵来……”

他环顾了一下自己的工作室,接着又说:

“你看,这不是吗?我在这里也有了一间像样的工作室,运进来的也许只是普普通通的大理石块,可它被运出去时,就已成了全欧洲公认的艺术珍品!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功夫啊!所以,重要的是不要灰心,更不能半途而废!”

1835年春,安徒生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终于出现在书店的橱窗里了。小说以它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很快就蜚声文坛,引起了普遍的重视,人们争相阅读,议论纷纷。在报纸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评论文章,当然,里面偶尔有些挖苦之词,但却没有一篇文章否认作者的才华。

安徒生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着这些充满友好的文字。批评家们终于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

丹麦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豪克,过去认为安徒生是一个给宠坏了的任性的幸运儿,读了《即兴诗人》以后,他给安徒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过去使你受了委屈,现在我向你伸出和解的手。”这句话使安徒生特别感动,人们都记得,不久前,豪克在他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中,把安徒生描绘成一个在精神错乱中才得以满足虚荣心的诗人。为了弥补这次过失,豪克专门写了一篇对诗人安徒生较为公正的评论,并且把他称为丹麦真正的诗人。

30岁~50岁,是安徒生文学创造力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宝贵时期。这时,他已3次游历过意大利,多次到过德国、法国和瑞典,还到过希腊、土耳其,越过海峡漫游了英国和苏格兰。旅行已经成为他生活不可或缺的需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他结识同时代的朋友,有小说家、诗人、画家、雕塑家、作曲家、歌唱家、著名演员、导演,还有学者名流。在瑞典、荷兰、普鲁士、奥地利,他受到国王和王室的接待。对他发生重要影响的,当然是同行的文学大师们。1843年安徒生再游巴黎时,已经是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结识了驰名海内外的大仲马、小仲马父子,受到了维克多·雨果的诚恳接待。雨果赠他戏票,请他去观看刚上演的戏剧新作《城堡司令》。他惊异地发现剧场里嘘声不断,原来大名鼎鼎的雨果的作品,也一样地挨“嘘”。大仲马把他带到剧院后台,向他介绍著名的法国演员雷切尔等人。雷切尔同他谈了许多话,非常亲切,最后她在安徒生的题词簿上写道:

“艺术就是真实!我希望安徒生这样闻名的作家不要戏弄这句格言。”

特别叫安徒生感兴趣的,是在一位上了年纪的伯爵夫人的沙龙,他认识了文学大师巴尔扎克。他发现巴尔扎克衣着整齐,红唇皓齿,有很高的兴致,可是在社交场合似乎不善言谈。当一位写诗的贵妇人把安徒生和巴尔扎克拉到一张长沙发上坐下,向他们喋喋不休的时候,安徒生从那夫人的背后瞥见巴尔扎克的脸,他正在递眼色、做鬼脸,一脸的无可奈何状。过了几天,安徒生在罗浮宫附近散步,遇见一个人,衣冠不整,一顶皱巴巴的破帽子遮住眉毛,眼睛却炯炯有神。他向安徒生凝视一下,又莞尔一笑,跟着转身消失在人群中了。安徒生后来从伯爵夫人那里得知,这是巴尔扎克的伎俩,他经常化装成各种人,尤其是流浪汉,为的是能够真切地体验那些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怪不得这位大师笔下的各色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啊!

这一年的秋天,安徒生回到哥本哈根。当时有一位23岁的瑞典女歌唱家正在那里逗留。她叫燕妮·林德,她的演唱在斯德哥尔摩算是第一流的。

1844年安徒生再游柏林,向那里的音乐界热情推荐燕妮·林德。结果这位年轻歌唱家以她的杰出表演获得了驰名欧洲的声望,她扮演的角色最富创造性,被认为显示了艺术的神圣。大音乐家门德尔松向安徒生说起燕妮:“在整整一个世纪,再不会出生一个像她一样的天才!”

安徒生和燕妮·林德成为能彼此谈心的朋友。安徒生更发现这个姑娘有严肃的个性,具有高洁而虔诚的气质。她为了给穷孩子募捐甘愿加场演出,当看到可以叫孩子们受益的时候,她容光焕发,热泪盈眶。

在那样的心境之下,安徒生觉得燕妮是可以把人从苦闷、孤独的深渊里拯救出来的白雪公主;而他是那样了解她的个性,欣赏她的才华,他们是能够心心相印的。有一段时候安徒生清醒地意识到:“我坠入情网了!”那样聪慧敏感的艺术家怎能不觉察这种感情呢?但是,爱情的电火是需要两极相碰才能迸出灿烂火花的。燕妮·林德尽管喜爱并尊重安徒生的作品和人品,但是在爱情线上却没有响应他的追求,所以这种爱也不能不是深挚却一厢情愿的。在哥本哈根的一次为她举行的饯行宴会上,燕妮举杯感谢丹麦人对她的盛情,同时又举起一杯香槟微笑着走到安徒生面前,真挚地说:

“我非常希望在这里,在哥本哈根有一个兄弟。安徒生,您愿意做我的兄弟吗?”

安徒生当然听得出这话的弦外之音。爱情的种子没有萌发,却长成一株共同追求艺术的友谊之树。这正像意大利大诗人但丁的故事,他热恋的贝雅特丽齐没有与他结成伉俪,却成为她写诗的灵感。燕妮·林德对安徒生的激励与鼓舞,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不朽的童话之王

安徒生的性格单纯而真诚,在他的眼里许多东西都浪漫、有趣,充满了诗意,无论大自然和人、事,都非常容易使他受到感动。这样的性格像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于是他也就跟孩子特别相近,非常容易相处。他喜欢孩子,每到熟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家的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小姑娘,总是欢天喜地叫喊起来:“安徒生来了!”立刻把他团团围住,一连声请求:“讲个故事吧,安徒生!”“安徒生,讲个故事,好听的……”

同类推荐
  • 中国近现代才女唯美三传(共3册)

    中国近现代才女唯美三传(共3册)

    本套书共三册,分别为《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回忆茅以升

    回忆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著名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外籍院士。早年赴美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归国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唐山交通大学教授、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同时在1933到1949年间,主持了钱塘江大桥的筹备、兴建、炸毁、修复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协副主席、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本书是纪念茅以升的文集,文章内容均为当事人与亲人的回忆。
  •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一切历史剧都是现代剧,一切历史人物都折射着当代人的影子。我们现代人应从古人的成败得失中学到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总结其失败的教训,让人生少一段弯路,让弱者强、强者勇;从成功中吸收有益的经验,让生命多一分精彩,让勇者智、智者成,做到明史达变,鉴往知来。要达到以上目的,阅读、学习和研究古代名人传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好的人物传记,能够系统全面再现传主的人生历程,是写的很细的历史,能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迪。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本书是茨威格最畅销的传记作品,展现的或是重大历史事件,或是杰出人物命运的波澜起伏,有格鲁希在滑铁卢之战中的一念之差;有音乐家亨德尔贫病交加中爆发出的惊人创造力;有南极探险家斯各特船长在冰天雪地中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有面对独裁者的屠刀,为了民主振臂一呼虽殒身不殆的思想家西塞罗……读来跌宕起伏,酣畅淋漓。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阿根廷现代文学大家,拿大现代文学大家普拉特大家,墨西哥现代文学,尼加拉瓜现代文学大家 智利现代文学大家等美洲地区国家的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热门推荐
  • 武神灭天

    武神灭天

    一个不屈少年,一块神秘龙印,一段不朽征途。逆境崛起,绝处逢生。踏天道,灭苍穹,战逆九天十地。
  • 下班后的异世界NPC生涯

    下班后的异世界NPC生涯

    现在是下班后的休息时间,您即将与全球各地的玩家一同进入的这款游戏,目前共有三种入场方式:1.作为被神选中的异世界勇者加入游戏盘,必须完成神交付的任务,信仰的神祗一旦确认,无法轻易变更。2.成为一名自由冒险者,自由自在地开展您的冒险之旅。3.化身成为一名您所选择的原住民(NPC),阵营、信仰、技能初始与所选NPC固定,拥有一定的基础设备使用权限,后期可以更改阵营及信仰。初始出生地村镇区域内所有NPC好感度提升500。这是一个在不同神祗信仰体系下,各方势力相互碰撞的世界。然而对于一个下班后仅为了休闲而游戏的玩家来说,王鹤自然是要选择成为……这是一个扮演NPC,运用头脑和技术在玩家,NPC,神祗三者间畅快游戏的故事。(一本稍微有点不一样NPC、伪DND以及灵气复苏小说,请放心食用)
  • 喑壬尔益

    喑壬尔益

    现在未知,他日必定再补。随心之作,希望满足自身所想。
  • 识人 用人 管人

    识人 用人 管人

    本书是借鉴和吸收了现代企业和职能部门中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学理论,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从不同方面对识人、用人、管人这三大方面的一般规律和知识,以及实际的操作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力图帮助现代领导者和管理者掌握切合实际的人力管理方法。
  • 阅史郄视

    阅史郄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轮回的九世重新遇见你

    轮回的九世重新遇见你

    每一卷内容都不一样。所以可以挑名字看想看的。大部分时候比较现实。人物因为生长环境不同,每一次在不同的名字里性格有变化。两个人就这样磨合着,把问题都解决了。就可以结束了。
  • 无双盗师

    无双盗师

    天地万物,无物不取,无物不盗。我要这天下盗徒皆以我为师。小心了!书友群:741960228(同个时间,同个梦想,盗师后续世界,尽在新书《诸天竞争》)
  • 日暮之初

    日暮之初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亡灵魔兽蚩魔,黑暗虚拟世界,热血王者之路。曾被称为传说的夜王,却因一次事件,导致账号被裁决。不甘的他在游戏上市第一天,从新手做起,重新踏上王者之路。从那一天开始,便注定了这片世界将因他叶白重新焕发光彩。虚拟与现实碰撞,两者结合,带来全新的时代。剑士,法师,枪客的摩擦,究竟谁能更胜一筹?虚拟,校园,生活,娱乐,每一面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来吧,让我们重新踏上王者巅峰,见证这非凡的逆袭之路。
  • 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

    多重情境下的西南民族研究:基于李绍明的民族学史考察

    书稿以李绍明为个案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研究,最主要的分析对象是李绍明的口述访谈材料以及他的学术作品。文章虽涉及人物的人生历程,但却不是人物传记研究,因而不涉及对人物的是非功过作价值判断。严格说来,这项研究毋宁是“对一位人类学家进行的人类学研究”(the anthropology of an anthropologist)。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这位新中国培养出来民族研究者的学术人生,去理解具有“人类学中国特色”的20世纪50、60年代中期的民族学或者民族研究形成的过程、特征、得失及其影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