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3200000019

第19章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读陈平学术文集《燕秦文化研究》

王辉

《燕秦文化研究——陈平学术文集》2003年底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全书收文55篇,约80万字。蒙作者赐寄,我得以先睹为快。陈平先生小我两岁,我们的人生经历、学术道路极为相似:大学本科都读中文系,且都当过古汉语课代表,为任课老师所赏识;大学毕业后都在山区中学教过十年语文;文革结束后同读古文字、先秦史硕士生;毕业后都分到考古研究单位;都曾集中精力研究秦文字、秦文化。由于这些机缘,我们交往已二十余年。我1982年以来一直在《考古与文物》编辑部工作,所以陈先生最早的几篇研究秦文化的论文,如《说釜》等,我都是作为责任编辑最先读到的;他研究燕文化的《再论克罍》,我也是最早的读者。近年,他的很多论文,仍不时送我读。此次重读,文集中的论文,既感亲切,又深为惊叹。他的论文涉及到秦文化、燕文化、商周古文字与西汉简牍、史前文化与古史传说、北京史地与文物古建等,领域宽广,而又钻研极深,自树一帜。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说他上衡山时,适逢“秋雨节”“阴气晦昧”,于是“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动?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陈先生也是潜心学术,感动上苍,在几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众峰突兀,令人仰视。

研究先秦历史、文化,需要考古、古文字、古文献紧密结合,这几乎是当代学者的共识。在这一方面,陈先生是作得极好的。他早年的论文《试论江汉地区战国秦汉墓的分期和秦墓的识别问题》、《试论关中秦墓青铜容器的分期问题》、《试论春秋型秦兵的年代及有关问题》,运用考古类型学及器物组合研究秦文化,是成功的范例。作者将秦青铜容器春秋型分作三期七组,战国型分作三期三组,并讨论了鼎、鬳、簋、敦、壶、盂、盘、匜的器形及纹饰发展演变,成为秦墓分期的代表性意见之一,在学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今仍时见引用。1995年,作者在《略论“山戎文化的族属及相关问题》、《试论宝鸡益门二号墓短剑及有关问题》中,对北京延庆与冀北山地以外地区出土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作比较研究,判断延庆所出者非山戎族系所独有;又指出益门二号墓出土金柄铁剑与内蒙宁城南山根M101:35剑、河北怀来安营堡墓剑、山东长岛大竹山岛出土剑类同,不是“秦式短剑”,极可能是秦穆公“霸西戎”时的戎王之物。这些说法都极有道理。

作者对先秦文献,特别是有关燕、秦的传世文献功力极深。1995年出版煌煌巨著《燕史纪事编年会按》花费十年时间将纷杂错综的燕文献理出头绪,其艰辛可想而知。也正因为如此,他就能驾轻就熟,利用古文献解决很多历史难题。文集中《古阪泉·涿鹿地望考》、《略论阪泉、涿鹿大战前后黄帝族的来龙去脉》、《略论涿鹿大战前后论蚩尤族的来龙去脉》几篇论文,洋洋洒洒数万字,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燕史编年会按·先秦纪事—》的扩充与发挥,是多年思考的结晶。秦上郡始置年,前人多引《水经注·河水》“秦昭王三年,置上郡治”的说法。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王五年上郡守疾”戈,传世有“王六年上郡守疾戈”,陈先生说疾即秦惠文王异母弟里疾。《史记·秦本纪》:“(惠文王后元)七年,乐池相秦。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可见里疾在惠文王五年、六年时可能为上郡守;而“自秦武王二年到秦昭王七年他去世前,只要在秦为官,便位居丞相之要职……决不会再去任区区一个上郡守”。《史记·张仪列传》:“仪相秦四岁,立惠文王为王。居一岁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陈先生据此认为上郡始置,不晚于惠文王后元元年,昭王三年只是把上郡治由别处移到了肤施(今延安),不是其始置年。此说已为学界所接受。京北太行山脉以北军都山、燕山地区考古遗存与文化时人多称“山戎文化”。关于山戎,《史记·匈奴列传》索隐引服虔云:“山戎盖今鲜卑。”又《春秋经·庄公三十年》:“齐人伐山戎。”杜预注:“山戎,北戎。”陈先生《论历史上的“山戎”及其有关问题》说传本杜注有误脱,而据中华书局影印宋本《太平御览》卷一六二,杜注原应为:“山戎、北狄、无终三名,其实一也。”他复引唐宋明清古籍山戎事迹九事及八家有关看法,否定山戎为鲜卑之先,说山戎、北狄、无终同属北狄系统,卓然为一家言。

古文字是作者的专攻,其发明亦甚多。朝鲜平壤近出土秦二十五年上郡守戈,守名原简报隶作,读为庙,陈先生改隶作厝,说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二十七年上守戈之,二戈为昭王时物,厝、皆昔声,读如错,即历仕惠文、武、昭三王的名将司马错,遂成定论。《小校》著录的四年邘令戈铭原隶作:“四年邘令辂,庶长工币(师),冶奠。”前人或据铭有“庶长”定此戈为秦器。陈先生据《奇觚室吉金文述》拓本,分析“長”为“上库”二字合文,说戈,无“庶长”,有令有冶,应断为魏器,将它从秦器中排除出去。辽阳出土四十年上郡守戈,守名简报疑为都,陈先生考为起,说即白起,颇可采信。原四川涪陵(今属重庆)小田溪出土二十六年蜀守武戈“蜀守”二字,简报释“蜀月”,亦有先生释“皋月”即《尔雅·释天》五月别名。于豪亮、童恩正二位先生释为“蜀守”,但未引起重视。陈先生《“蜀月”、“蜀守”与“皋月”小议》重发照片、摹本,仔细辨析字形、文例,并将这一问题放到整个战国中晚期至秦代秦国戈铭的总体系中去考察,重证于、童之说。此文发表后,相关争论即告平息。《殷周金文集成》4·2482收有燕器四年昌国庖鼎,陈先生经过考释,说鼎作于燕惠王四年(前275年),是乐毅之子乐闲所作,“证实了史籍所记载的乐毅封昌国君后因与燕惠王有隙而奔赵及其子乐闲在燕仍被封为昌国君的史事的真实性”,也颇有理致。

文集各篇侧重文字,或侧重考古,而将三者结合得最好的当属《试论战国型秦兵的年代及其有关问题》。该文对50余件战国秦兵器的形制、铭文及其反映的秦兵器铸造制度作了详尽的分析与归纳,新见迭出,是陈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读陈先生的文集,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他对学术研究的执著。对学术问题,他往往穷追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比如对北京硫璃河出土的周初燕器克罍、克禾皿铭文,从1991年到1997年,他连续写了《克罍、克禾皿及其有关问题》、《再论克罍、克禾皿及其有关问题》、《克器事燕六族会释考证》、《初燕克器铭文》“心”“鬯”辨》4篇文章,就文字、器主、年代、历史地理诸多问题反复探讨,并与殷玮璋、张亚初等先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三代》19·53·2著录的秦子戈、《三代》20·40·3著录的秦子矛,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秦子戈,历来鲜有人考释。1986年陈先生作《秦子戈·矛考》,多有独到见解。同年我作《关于秦子戈·矛的儿个问题》,与陈先生商榷。1990年,针对拙文,陈先生又作《〈秦子戈、矛考〉补议》,重申已见,围绕器主及铭文释读,我们争得面红耳赤。1997年,我作《秦兵三戈考》,2003年,我作《新见铜器铭文考跋二则》,仍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江苏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出土《先令券书》,对研究西汉法律及经济史有重大意义。1987年陈先生作《初考》,1992年作《续考》及《再谈胥浦〈先令券书〉中的几个问题》,又与陈奇猷、陈雍二位先生的看法有所交锋。在这些互相辨难的文章中,陈先生也吸收对方的合理意见。比如他原以为秦子是秦文公太子静公,读了拙文后便放弃了这一看法,而同意拙见秦子是宪公、(前)出子、宣公中一位的说法;《先令券书》中有一字陈先生原释“亥”,后来采纳陈雍先生意见,改释“令”。但在与同行争论的文章中,他更多时侯是多方申论自己的见解,据理力争,笔锋凌厉,即使对前辈、师长,也是直抒己见,不同意就是不同意,有时让人直感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拗相公”。因为这个原因,他可能也得罪了个别人,我倒是觉得,作学问就是要有这么一种精神。“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钱玄同)前人早为我们作出了榜样。陈先生虽好与人争辩,但都是学术之争,君子之争,从不攻击对方的人身。学术争鸣是学术民主的体现,真理愈辩愈明,只有这样,学术才能进步。比如秦子是谁,我原来倾向于是前出子,陈先生先说是静公,后倾向于是宣公,黄盛璋先生怀疑是春秋晚期某位秦国公子,最近李学勤先生又认为秦襄公称公前称子,这个问题短期内恐难有定论。不过通过我与陈先生的争辩,总是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促进了问题的解决。陈先生在文集《自序》中说,我俩未因当年的争论而心存芥蒂,至今仍是知心好友,这是让人感动的。人生苦短,能为共同热爱的事业而争论,也是一种缘分,为什么非要伤及个人感情呢?王安石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但不妨碍他们“游处相好之日久”,今人怎么就做不到呢?与陈先生激烈争论过的张亚初先生已经作古。不久前出版了他的巨著《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在《序言》和《后记》中他谈了很多考释金文的方法,对此我有同意有不同意,但他献身古文字研究的悲壮精神却极其感人。记得1994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东莞年会上,我写了《卣之定名及其它》,张先生写了《商周卣壶考述》,二文本不相谋,见解亦有出入。张先生当年曾开玩笑:“我们弟兄们又打到一起了!”而今言犹在耳,而人天睽隔,“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曷胜怅怅!

当然,时代在发展,学术在进步,陈先生的某些看法仍有待讨论或进一步完善。比如克罍“住乃明乃”,末字陈释鬯,他家多释心,目前仍无定论。“克燕”,第二字,陈先生隶作,张亚初先生隶作,还有先生隶作宅,恐怕最后一说才较有道理。《“燕昭王好神仙”与邹衍的“大九州学说”》说:“若从思想史和对地球认识论角度看,邹衍应当具有与哥伦布、麦哲伦相同甚至更为崇高的地位。”我却觉得这过于抬高邹衍,古人评论衍“宏大不经”,是恰如其分的。再比如,陈先生曾提出,凡秦昭王以前(最晚不晚于庄襄王四年)秦戈均中长胡三穿,而秦始皇以下秦戈均长胡四穿,以此作为战国型秦戈的断代标准之一。这一说法,曾被学术界普遍接受,我和台湾的林清源博土也是认同的。最近北京大学董珊博士对此提出质疑,因为他发现已知的所有上郡戈一律为中长胡三穿,不存在四穿的类型。“如果依照陈氏所定的形制断代标准,那么上郡戈的时代全部偏早,属于秦王政时代的上郡戈连一件也没有,这种情况是不好解释的。”1957年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十八年漆工”戈为中长胡三穿,李学勤、郑绍宗二位先生定为昭王时物,黄盛璋先生认为此戈不具备上郡守名的题铭制度,应属秦始皇时代。董先生同意黄说,认为这是陈说的“一个反证”。他进一步指出:“陈氏的断代标准目前比较适用于秦中央政府所属的铸造机构的产品,但并不适用于上郡兵器的断代。”看来这个问题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又陈先生曾考定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王五年上郡守疾”戈及传世的两件“王六年”、“王七年”上郡戈都是秦惠文王更元称王时的器物。惠文称王得到“周天子、战国列强及秦国本身”的高度重视,“秦国就此便规定,在今后记年的刻辞之前要加书一个‘王字’,也就是情理中事了。然而,在秦惠文王称王前后的不几年中,战国七雄之君全部称王,‘王’号也就失去了它的尊隆地位而流于一般了。所以,在惠文王去世后,称王之事已经淡漠,而在记年文辞前要再冠以王字的规定或习惯也就自行废止了。”最近,我看到澳门萧春源先生收藏的一件中长胡三穿秦戈,刻铭“王二十三年家丞……”此戈可能是昭王二十三年魏冉封邑陶家丞监造的。看来,记年文辞前“冠以王字的规定或习惯”在惠文王去世后也并末完全“自行废止”。另外,关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主人及其铜器,是近年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陈先生和我都曾作文。随着资料的逐步公布(现仍有很多资料未公布),随着讨论的深入,陈先生和我的一些看法肯定也会有所补充订正。

陈先生几年前已写了《关陇文化与嬴秦文明》一书,据闻现正撰写《燕国史稿》。希望早一点读到这两部大著,也祝愿陈先生在学术上能有更大的成就。

(王辉,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同类推荐
  • 日本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日本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人认识日本第一书。被日本国人称作:“迄今为止,介绍日本的书中写得最好最深刻的。”了解为人不知的日本,必读本。
  • 说说家乡齐梁文化

    说说家乡齐梁文化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充满齐梁文化魅力,孟河历史古镇欢迎您、开发齐梁历史文化,建设全国重点城镇——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文化新孟河等。
  • 海南岛文化根性研究

    海南岛文化根性研究

    海南文化与英国、日本文化一样,也是一种被大陆文化持续同化的岛屿文化。但作为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海南文化,历史上从未出现反大陆化或去大陆化的现象。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陆移民长期源源不断地落籍海南,大陆封建制度、统治政策及其主流文化逐渐深入海南,使黎族本土文化、村落家族文化、贬官仕官文化、异域宗教等张力元素之间,从冲突到妥协,从对抗到合作,逐渐形成一种根性模式,即由祖先崇拜、宗法社会、实用理性、边疆心态诸多根性所组成的蓝色的农业文化。这些来源于又不同于大陆文化的根性模式,不仅规范着海南社会的发展,而且还规范着海南女性角色的塑造,并在其现代化的历程中与时俱进,发生了重要转捩。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热门推荐
  • 神控诸天

    神控诸天

    修行之路,遍地荆棘。一饮一啄,福兮祸兮。大道茫茫,危机重重,纵是苍穹之下人皆蝼蚁,这一路上,又何曾见我后退一步?且叫我将这一片天,先捅个大窟窿!
  • 锁琴卷(情锁之人篇)

    锁琴卷(情锁之人篇)

    秦倦人称七公子,千凰楼掌权之主。以倾国倾城之貌,聪慧绝伦之智闻名江湖。可又有谁知道他的一切,都是牺牲了亲生大哥的尊严和幸福换来的。当他倾心相恋的之人正是大哥的唯一光明时,他又能怎么办?他又该怎么办?当大哥的幸福与她的幸福不能两全时,纵是机智绝伦的七公子也难下决断了。秦筝,天生是朵带刺的蔷薇,在愤怒的时候分外地艳丽,在快乐的时候分外地妩媚:失去神采的时候,就像蔷薇被折去了所有的尖刺——遍体鳞伤,令人心痛。她不该属于懦弱的秦遥,她应该像炸雷一般怒放,像烈日一般火红,如刀剑一般犀利!
  • 股往金来:轻松玩转股票的17堂公开课

    股往金来:轻松玩转股票的17堂公开课

    如果你初入股市,还没赚到任何利润——那么,不要急,只有通过实践和研究,你才能学会如何交易。不要持续交易低价股票,高价股票快速获利的几率更大。补仓之前,先清理你手头的股票。如果你在股市上一直很“倒霉”,那么你最好先离开一阵,考虑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你的损失。不要用别人的钱进行交易。不要轻信任何看上去似乎“胜券在握”的交易。
  • 梧州记

    梧州记

    一座古墓的发掘将肖奈带入一个离奇的世界里,在这里肖奈不靠天,不靠地。他只靠他自己,来开启一片崭新的未来!
  •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情北往,爱来不迟

    南情北往,爱来不迟

    三年的婚姻,以她的净身出户做了终结,口口声声她婚前失贞,人生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你不知什么时候风暴会卷浪而来。慕正北,滨城如雷贯耳的阀门新贵,无数少女眼底心尖的最佳老公人选,偏偏与她纠缠不休。他会揽着她的腰身向全世界宣布,“她是我慕正北的女人,唯一的!”他用深情厚爱织就天罗地网,却在她落网成俘时揭开谜底——南情北往,爱来,从不觉迟!
  • 冥妃太猖狂

    冥妃太猖狂

    “我恨你,绝对不会原谅你”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北萧一全身一颤,随后笑道“能让你恨我,让你心中有我,就算伤害你我也在所不惜”
  • 向解放军学习: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

    向解放军学习: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

    解放军在创立之初,只有几个人、一面旗帜、一个信念,但在近90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个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并影响了世界。解放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及和平建设年代先进性的实践,对于今天所有类型组织在完成使命、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自主变革、资源配置等方面,仍然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 傲剑凌神

    傲剑凌神

    魔之道,吞噬,杀戮,基因进化,身体不灭!神之道,炼化,掌控,大脑升级,精神不朽!少年陈枫,偶得一颗神魔心脏,从此走上傲剑凌神之路。魔若逆我,我便屠魔。神若逆我,我便弑神。天若逆我,我便碾碎这片天道乾坤!(新书《噬剑诛天》已发创世,请继续支持爱之)
  • 凶案背后

    凶案背后

    世事无论好坏,总是先有因,而后才有果。每一起凶案的背后,都曾有罪恶的种子在发芽。作恶的是否十恶不赦?被害的是否白璧无瑕?究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是有些人生来就携带着罪恶的基因?种种疑问,不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无人可以解答。小莫的V群:200144356欢迎任意书中主配角名+读者ID+粉丝值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