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5000000011

第11章 随风逍遥,快乐人生

逍遥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但逍遥绝对不是让你四处乱撞,无所事事,而是让你的心处于一种自由快乐的状态,忘掉那些世俗的烦恼,树立生活的信心。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忘却世事,与道共存

【原文】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大意】想要免除形体的操劳,不如忘却世事。忘却世事就没有劳苦和拘累,没有劳苦和拘累就是走上正确的道路,走上正确的道路就能跟随自然一起生存与变化,跟自然一起生存与变化也就接近于大道了。

在庄子看来,世俗中的人们,熙熙攘攘,皆为名来,又皆为利往,而且纵情于声色货利,所以使得自己疲惫不堪。而庄子则甘愿清贫,保持淡泊宁静的本色,显示出自己不同于世俗之人的高远境界。实际上,纵观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凡是能够在某一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有理想、有抱负,而且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比如,被后世称为“书圣”的东晋时期的书法大家王羲之,就是一位得“道”之人。

王羲之(公元321年—379年,或公元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由于他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世人又称他为“王右军”、“王会稽”,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当时,由于王氏宗族在朝廷中有着显赫的政治地位,因此王羲之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书学熏陶。从七岁起,他便跟随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卫夫人名叫卫砾)学习书法。成年以后,王羲之又开始离家远游,遍访中国北方的名山大川,瞻仰临摹名家名碑,博采众长,终自成一家。

虽然王氏家族在当时拥有着显赫的政治地位,但王羲之并不喜欢做官,据《晋书》记载:“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招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在很多人的眼里,吏部尚书这样的官位是很多人做梦都想得到的,而且朝廷还是“频招”,也就是说在留着官位等着王羲之去做,这样的诱惑在历朝历代,都是不能不让人动心的。可王羲之却“皆不就”。可见,王羲之的内心世界是何等的孤傲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魏晋时期,王羲之等名士的作为能够被后人称为“魏晋风度”或“魏晋风骨”,并为后世文人所崇仰和追求的原因了。

后来,由于扬州刺史殷浩非常看中王羲之,于是又多次劝他出仕为国家效力,报效朝廷。王羲之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出来担任右军将军,会稽内使。但是,王羲之并没有想到,他只是被当作一块招牌摆在那里而已,并没有发展自己才干的天地。王羲之不甘心自己只是被搁在一个闲职的位置上,于是他多次请求调到当时的军事重镇宣城,但他的这个请求并没有得到殷浩批准。

由于王羲之生性敏锐而高傲,而东晋时期又是政治十分黑暗的时期,深感官场污浊的王羲之便决然退出政治的舞台,并将满腔热情都投入到书法事业上。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在浙江绍兴城西南的兰渚山下)进行“修禊”。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放眼望去,“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大自然是那样的和谐、自由、活泼,而且生生不息。于是他们便围坐在曲水之畔,并开始玩起游戏,将酒杯置于水中,任其随水漂流,只要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将杯中的酒喝完并赋诗一首。这样的游戏,虽然没有音乐伴奏,但喝一杯酒,吟一首诗,对于他们来说,却“足以畅叙幽情”。于是大家一边饮酒赋诗,一边谈天说地,怡然自足。

正是在这样一个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王羲之抬头看到的是广阔的天空,低头看到的是万物的繁茂,大自然以其生生不息的广袤,使他感到在无拘无束的自然怀抱之中,心情才是最舒畅的,思想也是最为活跃的。同时又使他意识到,在这苍茫的宇宙中还包含着很多玄机,需要自己用心去领悟才能参透!

也正是在这一天,大家做完诗之后,便公推王羲之为这些诗集写一篇序文。当时王羲之已经喝得微醉,于是便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泼墨,写成《兰亭集序》,这就是后来名震千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王羲之在别人都争着去做官,而且朝廷又专门为他留出官位时,却坚持不出,后来被别人拉进官场后,他又迅速辞官。这样的人,其实正如庄子所说的“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这因为这样,才使得王羲之成就他的“书圣”地位,并影响此后中国书法审美的方向。

天地之正,以游无穷

【原文】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大意】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

庄子曾经是一名漆园小吏,由于他对当时的战乱感到不满,对人民长年生活在痛苦之中表示愤慨,但他又无法去反抗和改变这种状态。面对物欲横流而丧失本心的世人,以及争夺权柄的诸侯,庄子只好选择远离人群,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并终老山林,与鸟兽同群而独善其身。在自己所建构的价值世界中,没有受到任何的牵累,悠然自处,怡然自适。

晋朝时,曾写出传诵至今的名篇——《桃花源记》的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他的思想也是和庄子一脉相承的。

陶渊明(公元365年—公元427年),东晋浔阳柴桑人,字符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诗文充满田园气息,而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因此,他的名字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其诗今存125首,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曾做过晋朝的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和父亲也都做过太守。但到陶渊明的少年时代,家族的显赫已经成为历史,家庭衰微,生活也开始陷入困境。陶渊明八岁时便已丧父,十二岁时母亲又病逝,后与外祖父孟嘉在一起生活。由于孟嘉是当代的名士,家里藏有很多书,这样就给陶渊明提供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当时,很多学者以《老子》和《庄子》为宗,而罢黜《六经》,而陶渊明则既学《老子》和《庄子》,又学儒家的《六经》和其他一些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陶渊明接受道家和儒家两种不同的思想,既培养“性本爱丘山”的志趣,又有“猛志逸四海”的壮志。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然而,由于当时门阀制度森严,而陶渊明却出身庶族,因此经常受到排挤,只好辞官回家。后来,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又谢绝了。

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陶渊明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这时,桓玄正占据着长江中上游,并打算起兵篡夺东晋政权。陶渊明当然不愿意与桓玄同流,更不愿意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于是发出长长地叹息,又一次辞官回家。

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正月,桓玄举兵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并于次年称帝。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起兵征讨桓玄。于是,陶渊明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为平桓玄之乱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当陶渊明后来看到刘裕为剪除异己,杀害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本应该杀掉的桓玄的心腹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时,使陶渊明又感到深深的失望。于是他于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下。但刘敬宣离职后,陶渊明也跟着辞官了。同年秋,陶渊明又出任彭泽县令,但当他刚上任第八十一天时,正好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对陶渊明说:“当束带迎之。”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说罢,便挂印去职,从此与统治阶级彻底决裂。

陶渊明辞官后,便和夫人翟氏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过着虽然贫困却自由的田园生活。而当陶渊明真正抛弃那些所谓的“功名利禄”之后,一个无限舒展的世界才真正向他敞开,使他的精神境界迈向另一个更高的层次,并为后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九月中旬,深感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的陶渊明给自己写下三首《挽歌诗》,其中第三首的最后两句是这样写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由此可以,他将死亡看得是那样的平淡自然。

陶渊明十三年的宦海生涯,最后以彭泽县令告终。在这十三年中,他为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不断地尝试着,但在不断地失望,甚至绝望之后,他只能回归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的田园生活中。而他的诗文,也与日月同辉,一直照耀着中国文学的天空。

要有大智慧,不要小聪明

【原文】大知闲闲,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大意】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烈焰一样气焰凌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

庄子认为,才智超群的人,不会拘泥于细节,而且心胸开阔;而真正会说话的人,他虽然说的话不多,但却有一种威慑力。这样的人,即使生活在乱世,也能够活得逍遥自在。

齐桓公之所以能够在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天下,就是因为他豁达大度,不计前嫌,任用与自己有仇的管仲,并把治理国家的大权放心地交给管仲。

起先,齐桓公并不能完全听从管仲的计策。有一次,齐桓公决定伐鲁,管仲见时机不对,便立刻劝阻齐桓公不要发动这场战争,但齐桓公并没有听从管仲的劝阻,而是一意孤行,结果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大败。战败后,齐桓公感到很羞愧,同时深信管仲确实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忠臣,于是就将治国大权完全交给管仲,并尊他为“仲父”,让管仲放手治理齐国。自己则成天呆在宫中,和后妃们过着优哉乐哉的生活。

管仲得到齐桓公的授权后,立即对齐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当时,只要有其他的大臣要向齐桓公禀报国事,齐桓公就直接对他们说:“请找仲父去!”后来,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见管仲得到齐桓公的信任,十分嫉妒,就跑到齐桓公面前说管仲的坏话,但齐桓公对仲管却仍然深信不疑。一些宗亲们也因为管仲改革危害到他们的既得利益,经常跑到齐桓公面前告状,甚至诬陷管仲要谋反,齐桓公则安抚这些宗亲们,对他们说管仲的改革不是针对哪一个人,而是要让整个齐国变得强大起来。

另外,管仲当时的某些改革措施,并不为其他人所理解,使得很多人不满,齐桓公则力排众议,把这些不满都压服下去,坚定地支持管仲。

正是因为齐桓公对管仲十分信任,并对他的改革充满信心,使得管仲能够不受干扰,按照自己的计划实施一系列的变革,终于使齐国的国力日渐强大,齐桓公很快便成为第一位称霸天下的诸侯。

管仲的确拥有经天纬地的治国之才,但如果没有齐桓公的充分信任,并支持他全权处理国政,那么即使他有天大的才干也是无用武之地的。当然,如果这样的话,齐桓公也就不可能称霸中原了。因此,作为领导者,最应该做的事情不是发号施令,而是选择人才,用好人才,如此一来,不但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且在生活中也乐得逍遥自在,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还是有很多人,不知“大知”和“大言”为何,所以只好在“小知”和“小言”中自寻烦恼。

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

在跳下去之前,他嚎啕大哭,而且一边哭一边细数自己这一生所遭遇的种种失败和挫折。崖边的岩石上生有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种种经历,很是同情,所以也在不知不觉中流下眼泪。那个人看见树也流泪,就问道:“你为什么流泪?难道你也有和我相似的不幸吗?”

树回答说:“我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了。你看我,生在这岩石的缝隙之间,食无土壤,渴无水源,终年营养不足;环境恶劣,让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得丑陋;根基浅薄,又使我风来欲坠,寒来欲僵。别人看我好像是坚强无比,其实我是生不如死呀!”

那个人一听,觉得树也很可怜,就对树说:“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苟活于世呢?不如随我一同赴死吧!”

树说:“我要是想死倒是容易得很,但是这崖边已经没有其他的树了,所以我还不能死呀。”那个人听了很不解,树于是解释说:“你看到我头上的这个鸟巢了吗?这个巢是由两只喜鹊所筑的,一直以来,它们都在这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那两只喜鹊可怎么办呢?”

那个人一听,忽有所悟,于是赶紧从悬崖边退回来,默默地回家去了。

其实,每个人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即使你觉得自己渺小、卑贱,但对于有些人来说,你仍然是一棵伟岸的大树呀!所以,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我们都不妨用心去看待自己,那么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身上总有值得自己欣赏的地方。

珍惜拥有,自然快乐

【原文】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大意】不贪图财物,也不追求富贵;不把长寿看作快乐,不把夭折看作悲哀,不把通达看作荣耀,不把穷困看作羞耻。

庄子认为财物和富贵都是身外之物,长寿和夭折也是自然的法则,通达和穷困更是相辅相成,所以没有必要为这些而忽视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事实上,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拥有,就不可能懂得真正的快乐。

有一位年轻人,从小就立下远大的志向,长大后一定要出人头地,成为一个最富有的人。

然而,年轻人渐渐长大后,残酷地现实却把他小时候的梦想一个个地击碎了,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挫折之后,年轻人开始把自己内心的苦闷转变成了愤恨,他开始恨自己周围的人,恨那些富有的人,甚至恨这个世界。因为他实在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到头来却还是一无所有。

有一天,年轻人遇见了一位老者,那位老者从年轻人的眼神中,读出了他的忧郁与愤恨。

于是,老者便问他:“年轻人,你现在拥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不快乐,反倒如此忧郁呢?”

年轻人一听,以为老者是在挖苦自己,便没好气地回击:“丰厚的财富?它在哪里呢?是你要给我吗?”

老者微微一笑,说:“是呀!你有一双很明亮的眼睛。只要你愿意把你的那双眼睛给我,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财富都给你。”

“不行,我不能失去眼睛的,你给多大的财富我都不能换!”青年人回答。

“那好,既然你不愿意把眼睛给我,那就把你的双脚给我吧,我可以送给你一座金山!”

“那也不行,我不能失去双脚的!”年轻人仍然坚定地回答。

“好,那么,把你的双手给我吧,我会送给你一套豪华的别墅作为补偿!”

“不要再说了,我身上的这些东西都是不能失去的,所以不管你拿什么财富来跟我交换,我都不会同意的!”年轻人有些恼火地回答。

“对呀,年轻人,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眼界;既然你有一双脚,你就可以经常跋山涉水,去体验大自然之美;既然你有一双手,你就可以不断地探索未

来……现在,你自己看到了吧,在你身上拥有着多么丰厚的财富啊!你怎么会不快乐呢?”

听完老者的话,年轻人顿时恍然大悟,向老者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满怀高兴地走了!

我们之所以经常觉得不开心、不快乐,甚至是痛苦,其根源就在于我们很少想到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却总是想着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于是,我们开始轻视乃至忽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却开始抱怨自己所没有的。这样一来,当然就无法快乐起来了。这就好比不同的人同时看到桌子上的半杯水一样,心态不好的人,他只看到杯子的上半部是空的,却忽视了下半部还有水,于是便叹着气说:“唉,这个杯子已经空了一半了!”而心态好的人,却看到了杯子的下半部还有水,于是高兴地说:“哇,真是太好了,杯子里还有半杯水哦!”

看到了吗?听到了吗?其实杯子还是那个杯子,水也还是那些水,不多也不少,不增也不减,可以说它的本质并没有任何的变化,只是看待它的人变换一个角度而已。所以,什么叫幸福?幸福其实就是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曾经有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不小心掉到水里了,经过一番垂死的挣扎后,他终于被救上岸来,苏醒过来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能够呼吸到空气,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后来,这位被救上来的落水者成为一名哲学家,而且活了一百多岁。临终前,他一直微笑着重复那句话:“呼吸是一件幸福的事。”换句话说,就是活着是一件幸福的事。

是的,空气、阳光、雨露,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而且是免费拥有,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呢?直到失去了它们,我们才突然发现,我们不能没有它们。

正是由于我们习惯了忽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导致缺乏珍视之心,所以使我们感觉不到幸福,使我们认为人生越来越没有意义。而我们之所以觉得幸福离自己是那样的遥远,并不是因为幸福不存在,而是我们把幸福给踢走了。正如一位哲学家曾说过的那样:“幸福就像是被孩子追逐的足球一样,当你追上它时,却又把它踢得更远。”仔细想想,对待幸福,我们是否就是那个把足球追上之后,又把它得更远的孩子呢?

佛语说:“相由心生,境由心造,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确,真正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就在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只要我们认真地生活,就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快乐无处不在。

实际上,不管我们认为自己是多么的伟大,或者是多么不幸,在浩瀚的宇宙中,或许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退一万步来说,只要站在人类几千年历史的高度上进行审视,那么,所有的辉煌,还不都是过眼云烟吗?而那些所谓的不幸,不也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吗?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自己呢?

不飞翔也会快乐

【原文】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大意】我(寒蝉和小灰雀)从地面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就停下来了,有时候还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干吗要到飞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

庄子的这段话,其原意应该是贬低寒蝉和小灰雀的。庄子认为它们自己飞得不高,还要嘲笑别人,认为它们什么都不懂。但实际上,寒蝉和小灰雀虽然飞得不高,但它们也有自己的快乐,不是吗?

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到马德拉群岛的科格伦海岛上进行考察。在这次考察的过程中,达尔文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科格伦海岛上生活的所有昆虫当中,只有极少数的昆虫身上生有巨型的翅膀,能够在天上飞翔,而其他绝大多数的昆虫则完全没有翅膀,只能在地面上爬行。

为什么在岛上生活的这些昆虫,会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两极分化现象呢?那些长有中等翅膀的昆虫为什么一只也见不到呢?面对着这个奇怪的现象,这位进化论的奠基人开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后来,达尔文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才最终找到了答案,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科格伦海岛上的气候条件十分差,可以说是长年飓风不断。在这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只有极少数长有巨型翅膀的昆虫,才能够迎风飞翔,艰难地存活下来;而那些生有中等翅膀的昆虫,在飞行的过程中,则容易被大风吹落大海,被海水所淹没,最终全部灭绝。相反,那些因为没有翅膀而放弃了飞翔,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爬行的昆虫,反而得到了更大的生存机会和繁衍的空间。由于飓风奈何不了它们,所以使它们最终成为这个岛上进化的成功者、竞争的胜利者,以及海岛上的主宰者。

社会学者们曾经作过一项调查研究,其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这个社会上,有将近80%的人,并不喜欢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如果可以重来,让他们重新去选择,他们肯定会改行,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而且,在这些接受调查的人群当中,大多数人都坦白地承认,由于不喜欢自己所干的工作,所以他们不会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投入太多的精力,只是单纯地把工作视为谋生的一种手段。在改行无望的情况下,他们只好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了业余爱好上。这样一来,他们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心二用,结果导致自己的本职工作业绩平平,而业余爱好也始终处在业余水平。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他们最终往往都遭到了职场的无情淘汰。只有那些执著于本职工作的人,才干得比较出色,在职场的暴风雨中艰难地生存下来。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干脆放弃了职场上那些热门职业的竞争,而选择了一些冷门的事业,然后默默地经营,最终却取得巨大的成功。

科格伦海岛上的三种昆虫,实际上正好代表了职场上三种类型的人。那些身上生有巨型翅膀的昆虫,代表了在职场上执著于本职工作的人,由于他们生来就具有竞争的天赋,或者受到过某种特殊的栽培,所以他们干得很出色;那些生有中等翅膀的昆虫,则代表了职场上那些朝秦暮楚的人,他们不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却又不甘寂寞,盲目地参与竞争,最终被无情地淘汰出局;而那些身上没有翅膀的昆虫,则代表了职场上那些脚踏实地的人,他们知道自己既没有背景,又没有关系,所以便甘愿在最底层默默地努力,不断地找寻适合自己的位置,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科格伦海岛上那些身上没有翅膀,却又最繁盛的昆虫,实际上是在启示我们:如果你没有过人的天赋,老天爷也没有赠给你一双巨型的翅膀,那就果断地拒绝天空的诱惑吧!放弃翱翔于天空的梦想,理智地去做一只没有翅膀的爬虫,心甘情愿地匍匐于地面,心无旁骛地去干好自己应该干的事。这样,不但能够躲过那些无谓的风险,而且同样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

没有掌声也一样快乐

【原文】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轻视万物。

在现实的生活中,庄子是孤独的。可以说,庄子的一生,既不像老子那样,遇到关令尹喜这样的知音;也没有像孔子那样,门下有三千余名弟子。然而,也正是这份孤独,才成就了庄子本身。因为如果没有孤独,那么庄子就不可能与天地精神往来,与自然对话,与万物共处,与大道同在。

1963年,《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儿童版“你说我说”栏目的主持人西勒·库斯特先生收到一位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来的一封信。玛莉·班尼在信中告诉西勒·库斯特先生,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帮妈妈把烤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后,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夸奖,而那个什么都不干,整天只知道捣蛋的戴维(玛莉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只甜饼。在信的最后,她向西勒·库斯特先生问道:“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如果是上帝是公平的,为什么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像我这样的好孩子却经常被上帝所遗忘呢?”

其实,十多年来,西勒·库斯特已经收到一千多封类似于这样的信了,孩子最关注的问题基本上也和叫玛莉·班尼一样:“为什么上帝不奖赏好人,也不惩罚坏人呢?”而每次拆阅这样的信件,他的心里都非常沉重,但他却不知道该怎样来回答孩子们的这些问题。

就在西勒·库斯特对玛莉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是好,暗自着急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去参加一场婚礼。就是在这次婚礼上,西勒·库斯特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并且让他在一夜之间因为这个答案而名扬天下。

那么,西勒·库斯特是如何在这场婚礼上找到问题的答案的呢?西勒·库斯特先生后来是这样回忆那场婚礼的。牧师主持完订婚仪式后,新娘和新郎就开始互赠戒指,也许是这对新人当时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人过于激动和兴奋了。总之,他们在互赠戒指的时候,两个人都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站在一旁的牧师看到了这一情景,于是便幽默地对他们说:“喔!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正是牧师的这一句话,让西勒·库斯特终于茅塞顿开。

是的,右手本身就已经非常完美了,所以没有必要再把饰物戴在右手上。同样的道理,那些好人,之所以经常被人们所忽略,不正好说明了他们本身已经非常完美了吗?于是,西勒·库斯特先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的最高奖赏。同样的,上帝让好人成为好人,本身已经是对好人的最高奖赏了。

西勒·库斯特为自己发现了这个真理而兴奋不已。随后,他立即以“上帝让你成为一个好孩子,就是对你的最高奖赏”为题,给玛莉·班尼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在《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刊登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美国及欧洲的1000多家报刊进行转载,并且在每年的儿童节,他们都要将这封信重新刊载一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很多类似于玛莉小姑娘那样的事情,比如尽管我们为某件事付出了很多,却总是被人们所忽略,甚至是遗忘,而那些整天无所事事,坐享其成的人,却经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些事虽然算不上什么不幸,却不免让我们感到郁闷。于是,很多人的心中便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好人总是多难?为什么坏人总是逍遥?为什么付出努力的人却没有收获?为什么不曾付出的人却能坐享其成?难道生活真的就这么不公平吗?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然界创造的奇迹,而且只要活着,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利和自由。只是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寄望在某个人身上,或者寄托在某些事上,因为如果你的快乐是别人给予的,那么别人也可以随时拿走这份快乐;如果你是因为某些事而感到快乐,那么当有一天你不能再做这些事的时候,你的快乐也就消失了。但是,如果你的快乐是由内而发的,那么不管外在的环境怎么改变,你永远都是快乐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抓住了某种东西,就等于抓住了幸福和快乐。实际上,你本身就拥有的东西,根本就不需要抓住;而那些身外之物,你抓得越紧,对你就越是一种负担。

因此,对于自己的境遇,我们应该尽量抱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以感恩的心态去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这样,即使没有掌声,没有赞美,没有鲜花,我们也会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因为我们知道——生活本身就是最高的奖赏。

越简单越幸福

【原文】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大意】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

《庄子》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尧帝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他对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来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吧!”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图的是什么呢?难道是为了名声吗?要知道,‘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为什么放着实在的东西不要,而去追求这些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所以,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庄子最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且越简单越好。

而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着滚滚的红尘,横流的物欲,所以每个人都要面临着太多太多的压力。这些压力有的来自学业,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工作,有的来自家庭……而在这些压力面前,我们又该如何去应付呢?是消极的退避还是迎难而上?是疲于奔命还是举重若轻?这往往取决于我们自己。

她是一个孤儿,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是由外婆把她带大的。结婚后,她的丈夫对她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不久之后,她又生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渐渐的,她终于从童年那不幸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成为一位合格的贤妻良母,在家里专心相夫教子。

然而,就在她为自己拥有如此幸福的生活而感到庆幸时,命运又跟她开了一个玩笑——丈夫在一场车祸中永远地离开了她,一下子就使她成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单身母亲。她不想一辈子只靠救济金生活,于是她决定重返大学校园,因为她觉得,只有拿到了学位,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拥有更多的收入,才能顺利地将儿子抚养大。然而,她很快发现,这是一条异常艰辛的路。付账单、照顾儿子、兼职、上课、考试……这么多的事情需要去应付,可是她却只有一个人。

一天晚上,对着学校的催款信,她最后的那道防线终于崩溃了,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来。

儿子看见妈妈哭了,放下手中的玩具,跑过来抱着妈妈,脸上露出了关心与焦急的神色。

“没关系,可能是妈妈太孤单了。”她搂着儿子语无伦次地解释,“这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却没有帮手……做单亲妈妈真的好累。”

听了妈妈的话,儿子抬起头来,用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看着妈妈,说:“妈妈,你知道吗?当初上帝也是一个人造了亚当和夏娃,他跟你一样,也是一位单亲家长呀!”

儿子的话,像闪电一样击中了她的心,使她立即振奋起来。

“宝贝,你说得太好了。”她紧紧地抱着儿子,“妈妈要把你刚才说的这句话告诉所有人。”

第二天,她便借钱买了100只咖啡杯,然后在杯身上印上儿子的那句名言——上帝也是单亲家长。接下来,她又在网上打出广告,结果她的那些咖啡杯很快就被一抢而空。而且,让她预料不到的是,有个单亲家庭协会还给她打来电话,预定了1000只咖啡杯!

从此,不管在生活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人生的路上碰到多大的打击,只要一看到自己案头上的那只咖啡杯,她立即就会信心百倍,然后微笑着对自己说:“没什么可怕的,上帝也是单亲家长……”

是呀!很多事,不管在世俗的眼光看来是多么的复杂,但只要你把它看得简单一些,那么它也就真的简单了;不管它是多么的沉重,只要我们把它看得轻松一些,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做到举重若轻。难道不是吗?在世人看来,上帝是无所不能的,他甚至可以满足人们的祷告;他什么也不缺,因为他拥有了世间所有的一切,甚至这个世间所没有的东西,他也能够拥有。但是,在孩子眼里,上帝也只不过是一位单亲的家长。

既然无所不能的上帝都可以变得如此简单,这个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是真正复杂的呢?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活得简单一些,那么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实际上,真正能够让我们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事情,也往往都是一些最简单和最小的事情!

一位女白领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着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一天晚上,那个地区忽然停电了,那位女白领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她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以后被他们依赖了。于是,她硬邦邦地对孩子说了两个字:“没有!”

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个小孩却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让我带两根过来送给你。”那一刻,这位曾经在职场上摸爬滚打的女白领被深深地震撼了,自责、感动一齐涌上了心头,她眼含着热泪,将小孩紧紧地拥在怀里……

其实,在更多的时候,人是最容易满足的动物,一个微笑、一句关怀、一个眼神……都可以让人得到幸福,而这些小小的幸福是金钱所购买不到的,也不是你的爱人天天都能给予你的。所以,人与人之间,更多需要的是彼此之间细节的传递,而不是赴汤蹈火式的轰轰烈烈的表达。所以,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评判所有的事情,因为很多事情虽然看似很小,甚至微不足道,却包含着人世间最珍贵的幸福。

同类推荐
  • 哲学课套装

    哲学课套装

    哲学的发展本就是一部激动人心的浪漫传奇,对于幸福、美和自在生活,我们从不曾停止追求与思考,激发创造和想象力,给灵魂更清晰的认知和抒发。哲学的故事套装共收录4册真理与智慧的哲学之书:《哲学的故事》《行走,一堂哲学课》《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幸福,一次哲学之旅》。
  • 牛津通识读本:尼采(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尼采(中文版)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学几乎完全被世人忽视;此后,他逐渐成为各类人争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对尼采思想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尼采当年曾有预见:“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我和不属于我的思想混为一体!”本书通过对尼采生平与著作的探究,揭示了尼采思想中固有的模糊与歧义,并对百年来人们对尼采作品的诸多误读进行了梳理。
  • 释“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释“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你想不想知道中国古典哲学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碰巧可以告诉你一点这方面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道德经》中的理念,按你的要求,我会尽量按照符合你脑中那种叫做“欧陆哲学”的论证形式来进行阐释。没错,我会借用你的记忆来向你阐述一种思想,你可以把这当成是对你已知的概念的一次重新整理。
  •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

    "市民社会是一个关涉多学科的问题,其理论思潮之庞杂、历史内涵之丰富使得如何总体性地把握这一分析路径成为一个难题。本书稿以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垄断资产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核心的关节点,试图贯穿起马克思主义分析路径的中心逻辑。市民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基本社会理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对市民社会展开考察,对当代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基础。"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热门推荐
  • 佳佳视界

    佳佳视界

    世界充满了起伏的变化,执著的赶路人能真真切切聆听到自由的呼吸。大自然孕育了自由的孩子。飞瀑奔流,跌宕间与山川为伍;鹏程万里,游远方,直插云霄。即使青石板上款款走过的清泉,也同样舞蹈着自由的华尔兹。大自然给了万物自由的权利,它平等,简直,更不经雕琢。人也同样的,人是大自然最得意的作品,追求自由是种本能。自由不羁的翅膀,当我们在襁褓中时,就蠢蠢欲动,我们用力挥动拳头以求“自由之身”。曾在日记中最宝贵的一页夹上了根头发,以便隐私被偷窥时及时发现,让这片自由的天空不染一丝杂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北江流入芦苞

    北江流入芦苞

    黄明晖著的《北江流入芦苞》说的是在70年代的某一年,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三水区下辖的芦苞镇发生的故事,描述了百岁老妪鸦老太、鳏夫何松、青年何乐义、女青年尹惠莲等人在旧的性爱和婚姻理念下,对婚姻的理解与经历。那是一段芦苞人用传统的善良、仁爱、知理、大义熏陶过的历史。
  • 断莲书

    断莲书

    楚璎身为长明神女,曾经所求所念,不过只是一寸安宁。然而一夕之间,风云骤变。六千年前,她与一同长大的攸宁双双捏碎姻缘玉,毁去婚约。六千年后,她悄然归来,面对的,却是帝妃的步步算计。后来,于蓬莱仙岛之上,寒凉瀛水之中,她化身一条小灰蛇,前尘尽忘。而他一身白衣如雪,踏月而来,眼角一滴泪痣,殷红灼眼。他口口声声说恨了她三万年,却又数次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神神鬼鬼,真人假面,这浮华三千,谁又曾真的超脱于尘世之外?烟云拨散,沧海桑田,她欠了他的旧债,终究需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平等

    平等

    虽然平等主义在当代社会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具有支配性的正义观念,平等也被看作是最流行、最重要的分配正义原则,但是这些都不是没有争议的。关于平等的争议既存在于平等主义的内部,也存在于它的外面。内部争议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的平等”,即平等主义者所说的平等是指什么?外部争议的核心问题是平等的规范性,即平等主义如何能够得到证明?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 狂颜凌世

    狂颜凌世

    她,冷风,是个如风一样自由的存在,桀傲不驯,狂傲不羁。一次交火,遭遇背叛,魂穿异世,成为夜家的废物三小姐,大夫人的阴毒,大姐的嫉妒,父亲的不屑......麒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穿山脉,收神兽,一笑倾城,大陆为之疯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婚事告急,总裁大人请冷静

    婚事告急,总裁大人请冷静

    数年前的那一天——慕澜隆着小腹,身穿一袭婚纱去抢婚,没有抢到新郎,却等来了四年牢狱之灾。在这座城市的另一个地方,厉庭深迎娶了叶家的千金,风光无限,一时无两。婚宴上,有人有意提及慕澜的名字。厉庭深眉目温隽,微夹着烟味的手指抚在新娘的脸庞他说,“对不起,我不认识你说的慕澜。”数年之后——她做他最见不得光的情妇,她泄露他公司的绝密报价单,她处处刁难他的合法婚妻。最后,她提着沾满血迹的婚纱裙裾,挽住了另一个男人的臂弯。皓齿明眸,笑音点亮了四面风。有人说,她婚纱上的那些血迹,是她刚满七个月的骨血。
  • 欠我一个好老婆

    欠我一个好老婆

    江雪瑶的人生从巅峰落到谷底:一,年龄大了。二,和富二代老公离婚。三,还带了个不满三岁的拖油瓶。用这个不发达的小县城里一天到晚吃饱了没事就爱嚼舌根的大妈大婶的话来说:这辈子就这样啦!不,谁都不能让她认输!她,江雪瑶,要让所有人再次仰头看!她真的不记得有得罪过那个男人。名字叫明若城的男人,为什么总是一副债主的样子。……后来,他说:“你欠我一个好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