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2300000011

第11章 我只有很乖爸妈才高兴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

情景一:

有一位妈妈要出门,于是对两个孩子说:你们在家一定要听话,老老实实看电视,玩玩具,等妈妈回来谁听话我给谁糖吃。其中一个孩子在妈妈走后就一直坐在电视机前把玩着玩具,而另一个孩子却有些坐不住了。她想做点什么,于是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重新布置房内的摆设。而就在大功即将告成之际,她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妈妈回来了,由于打碎了花瓶,糖自然是给了一直端坐在电视机前的那个孩子。

情景二:

六岁的嘉嘉鬼主意总是很多。她家里总是堆满“废物”,所谓的“废物”就是一些汽水罐。妈妈多次告诫嘉嘉把这些扔到垃圾桶里,做个爱干净的好孩子。但嘉嘉总是不依。后来,妈妈才发现原来嘉嘉把那些汽水罐全部剪去一半,做成了小花篮,摆放在自己的小房间里。

情景三:

初二女生小文是个安静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空闲时间总是在写作业,或者复习功课。老师夸她学习踏实;父母夸她让人省心;但在同学们眼里,小文是个很不合群的同学。

父母必知

在我们许多家长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这种听话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孩子听话,往往懂事早,学习认真,做事踏实,这自然是好事。然而,家长如果对孩子一味进行“听话教育”,把“听不听话”作为衡量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就失之偏颇了。孩子只知道“听话”,就会淹没个性,阻碍其创造能力的发展,因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当孩子去拆除一件东西,我们第一反映几乎都是大喊一声——住手!留给孩子的极可能是委屈和恐惧。渐渐的,孩子变成了我们眼中的“小乖乖”。这是好事吗?肯定不是。小明曾经因为把透明胶带撕得到处都是而受过妈妈的训斥,曾经因为把一个纸盒子撕得乱七八糟而遭受妈妈的批评。可是有一天,他拿出用胶带和纸壳做的手链和项链,拿出用纸壳做的手枪。妈妈终于明白,不要遏制孩子去搞“破坏”,不要强制孩子按照我们大人的思维去活动,多给他们一些自己的空间,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世界,多听一听他们自己“创造”的故事。

而事实上我们所谓的“乖孩子”与“问题孩子”一样不让人松心,甚至有更多“问题”:

(1)依赖性强

他们习惯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依赖于父母,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意和赞美,最终导致自己日常行为能力退化,在问题面前往往会手足无措,甚至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勇气。

(2)脆弱敏感

乖孩子往往更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但是却常常因过分依赖他人的感受而无法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尤其是关系亲密或者比较重要的人,生怕引起对方不快,拂袖而去,因此只能压抑自我。所以一旦面对哪怕是很微小的错误,乖孩子也会无可避免地感到极大的挫败感。严重者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甚至走上自杀之路。

(3)缺乏自信

乖孩子习惯于听话,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却不懂得表达不同的意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敢向他人提出不同意见,经常的情况是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从来不敢发表自己真正的想法。久而久之,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正常发展。

(4)缺乏创造力

调皮、玩耍是孩子自由成长的过程,也是孩子自由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过早地被剥夺这些自由会扼杀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孩子习惯于听从现有的规则。创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而“听话”的孩子们则由于成人的粗暴干涉,而使自己的世界变得单调,失去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父母锦囊

(1)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当给孩子提出要求时,可以设想出若干种情况,让孩子进行选择。从对简单、细小事情的选择开始,培养孩子比较、判断能力。

(2)允许孩子说“不”

“乖孩子”习惯于被动服从,如果哪一天突然说出了“不”,一定要及时肯定孩子的想法,鼓励他把想法说出来,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接受他的拒绝。

(3)尽可能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拿主意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意识。但不同于放任自流,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可让孩子现提出一个行动计划,并向家长解说计划的可能性、可行性,家长可以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领。

(4)欣赏孩子的独出心裁

孩子们的点子,在大人眼里往往充满了幼稚。但正是这些看似毫无价值的创意,却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孩子们的创造力正是从这里开始培养的。

(5)运用恰当的句式,强化孩子表达自己的主见

家长在和孩子交谈时,要引导孩子多用“我想”、“我认为”、“我决定”等表达个人观点的句式,而家长却要避免“闭嘴”、“听我说”等禁止孩子表达的句式。

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早就对“听话教育”有过评说:“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属‘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又说:“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下去,对一切事情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到是没出息。”鲁迅先生认为把“听话”“驯良”作为对孩子的首要要求,只能造成孩子的奴才性格,对此他深感忧虑。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孩子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父母要真心热爱创造型孩子,就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孩子训成“小老头”。

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你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你没有成功,人们就说你固执、顽固不化。”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固执”,因为那里面可能有执著,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创造。

同类推荐
  • 爸爸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

    爸爸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

    本书选取了父亲教育的成功法则,告诉你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好父亲。全书从多个方面入手,为父亲教育孩子提供了诊断、指导,帮助父亲认识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掌握教育的方法,打破以往错误的教育观念。
  • 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

    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

    《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内容简介:我们经常能碰到所谓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大多数“问题孩子”的成因应该归结到成年人身上,是成年人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的“问题”。《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着眼于青少年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探讨了“‘问题孩子’问题何在”、“父母需要持证上岗”、“别戴‘有色眼镜’看顽童”、“警惕成功标签制造‘童年恐慌’”、“独生子女的孤独世界”、“孩子成长中的压力与困惑”等十余个热辣话题。针对每一话题,列举众多典型鲜活事例,从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多个视角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当代父母矫正家庭教育思路,塑造全新的家庭教育观念。
  •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小学的时代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从幼儿园到小学,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作息时间、自理能力的要求等,都截然不同。面对环境的诸多变化,孩子们能否适应,可能会决定他接下来小学生涯能否顺利展开。
  • 家有青春期女孩:母女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家有青春期女孩:母女共战青春期必读书

    本书从青春期的女孩的生理变化、情感需要、逆反心理、母女间的沟通、富养、批评教育以及引导其自立自强七个方面入手,围绕母女关系这一核心,阐述了青春期教育的关键要领,翔实地讲解了构建和谐母女关系的方式方法。母女共战青春期,女儿的青春才会多姿多彩,母亲也会青春起来。
  • 成才主道是家庭

    成才主道是家庭

    《成才主道是家庭》从家长爱子有方、赏识教育、好的习惯培养、多管齐下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六大方面,展示作者将女儿培养成北京大学学生的过程和做法。在给家长以观念的冲击、触动的同时,给出了许多具体的现身说法与方法指导。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本书是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甜心追击,抱抱恶魔男神

    甜心追击,抱抱恶魔男神

    如果在外面,有人问她的男神是谁,某只白兔一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韩以熙。”如果是在家里,唔……“我要吃水果。”某笙坐在沙发上对着一旁刚刚坐下来的某位大少爷使唤道。大少爷毫不犹豫,“来了宝贝。”“我要喝酸奶。”“来,慢点喝,别噎着。”“我要去看男神走秀!”某笙丝毫没有注意到一旁的大少爷猛然黑下的脸。咦?她不是在房间里么?天怎么黑了?某笙抬头,一张放大的俊脸猛然压下,“笙宝,乖,你的男神只能是我,要看秀,也只能看我。”感受唇上的啃咬,楚笙笙欲哭无泪,自从认识这个专制蛮横的大少爷以后,自己怎么就天天被欺负?她要退货,要反抗,要去找男神!大少爷表示,晚了!
  • 爱妃我想谋个反

    爱妃我想谋个反

    重活一世顾烟手掌万界交易空间,身怀十八般武艺。想想怎么逆袭就怎么逆袭。护想护之人,攀人生高峰。逆袭路上,那人一路相帮,处处纵容,一切都好极了……
  • 平阳奇冤

    平阳奇冤

    清嘉庆年间平阳知县徐映台私加田赋,中饱私囊,生员庄以莅上书举报,知县徐映台闻讯前去捉拿,遭当地武师许鸿志救走。于是,诬陷庄、许“煽动民变”。闽浙总督未经核查即下令镇压并将“民变”谎报朝廷。结果庄、许遭捕,后虽觉察平阳并无“民变”,但为维护嘉庆皇帝御旨“尊严”,屈杀庄、许二人。期间,庄以莅的表弟林钟英清白无辜,被疑私藏案犯,遭抄家毁产,林母及幼女惨遭严刑逼供。官场腐败、官官相护,即使个别贪官污吏遭到整肃,但为了维护其体制利益与皇权威严,真正冤案终不得平,庄、许一直含冤九泉,酿成真正的“平阳奇冤”。
  • 强宠霸爱:老婆,让我

    强宠霸爱:老婆,让我

    一夜间,她成了他的禁脔。洛大总裁撂下狠话:女人,这辈子你只能让着我。让我宠,让我爱,让我保护,让我跟你生孩子,让我跟你生孩子,让我跟你生孩子。。。
  • 大海贼莫利亚

    大海贼莫利亚

    巨大的岛船恐怖三桅帆船上,黑楼,怪树。莫里亚乐呵呵的看着眼前的海洋。警告!前方有一大波僵尸正向您前进,准备吃掉你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