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200000008

第8章 发现历史的价值 (5)

第二章 发现历史的价值 (5)

“在我们学术界,中日抗战那年每不称民国二十六年,定要说西历一九三七。我们到台湾来,也不说民国三十八年,定要说西历一九四九,好像中国够不上自己有一个自己的年代,这真是亡国现象,为何我们定要讲西历多少年呢?岂不是中国人好像不承认中国自己有这个中华民国之存在。”或许是爱国之心的作用,让钱穆对新生的很多现象都看不惯,像年号消失的问题,在他当时还只是一个苗头,到今天已经被默认了。

为什么钱穆对年号如此看重?追根溯源,还得说到年号的来历。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日本、越南、朝鲜、高丽也曾受到中国影响,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直到现在,日本仍然使用天皇的年号。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钱穆还举例说,鲁昭公被三家驱逐出国,但此下《春秋》记年称“公在乾侯”。唐代唐中宗年号“嗣圣”,历史上应该写“嗣圣几年皇帝在房州”,但实际上这个“嗣圣”年号已废不用,那时候只称“垂拱几年”、“天授几年”,都是武则天的年号,《通鉴》温公只是就实书写,但同时范祖禹为温公编著《通鉴》之唐代部分,他又自写一书名《唐纪》,就用了“嗣圣”的年号,不写“垂拱”、“天授”。如何使用年号,已经上升到政治取向的问题了。

中国历史上,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一个小小的年号,其中有很多的学问和讲究。在《资治通鉴》中,一个皇帝在一年中间改年号的很多,不是一定要到明年开始改,而《通鉴》所记年号,都以最后一个做决定,钱穆认为这样的做法有违史实,不可取。

不仅年号这样的传统被取消,我们从殷商开始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也渐渐被西历取代了,这时候钱穆说:“我们本不是一个西历国家,为什么要用西历纪元?现在又不称之曰‘西历’,而改称曰‘公历’,这也是一问题。将来若要为世界人类历史做一个公历,怎么定法,现在还不知。而且此可用西历,也有麻烦。”

西历是以《圣经》中耶稣诞生的那天为基准,开始记录日期。是西方人的日历,西历的第一世纪在汉代。汉武帝前用西元,需要前一年前两年地倒推回去。中国史要从春秋战国一路推上去,这样推算非常麻烦。而且钱穆认为,用阳历是一件事,要历史用西历,又是另外一件事。“这事有关教育,政府应该有个抉择,不能进让人自由。”

朱子在《通鉴纲目》中说:“表岁以首年,因年以著统”,这两句话,我们骤然一看似乎不像是历史上的问题,其实是历史上一个大问题。现在不写历史不要紧,“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不能不写历史,总有人会出来写,到那时如何写法?这是个大问题。”

在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未起以前,很多人主张用黄帝纪元,孔子纪元。黄帝纪元就是以皇帝的生日为元年,孔子纪元就是以孔子的生日为元年。很明显,这种思想都是呼应的西方以基督生日为元年的做法,彰显黄帝、孔子这些人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作用的。但是这种倡导并没有普遍推广开来。

其实,不论是年号,还是农历、节气,它们都是一个国家的仪式。钱穆所珍视的,也就是在这种仪式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民族认同感。古代人非常注重仪式,因此在身份、穿着、用语上都有一套礼仪,在这种礼仪之中,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份安全感和归宿感。

陈独秀是一个最顽固的反对传统的人,然而他最苦闷的时候永远在写固体诗;胡适是一个曾在美国受教育的哲学博士,是西化的代表,然而他平时穿着长袍马褂。他们寻找内心安慰的时候,最终仍然会回到传统的世界。

这就是传统形式的意义。只可惜到了今天,连考虑年号和农历的人也没有了。不知道一生提倡强国自立的钱穆如今会作何感想。

历史注脚:

年号的学问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年号与正统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如袁世凯称帝时曾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史认同。

祭孔

2004年9月28日,孔子的故里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庆典——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行官方祭祀孔子大典。曲阜市市长江成在大典上宣读了孔子诞辰2555年的祭文,300多名身穿汉代文士服装的学生按照汉朝礼仪祭拜孔子。之后,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班率孔氏后裔在大成殿前举行了家祭,海内外孟子、颜子、曾子后裔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祭孔参礼团、曲阜市民等近万人,先后在大成殿前祭拜孔子,盛况空前。

先名正,后言顺

梁启超曾在《饮冰室文集》中说:“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他认为历史上最荒谬的事情,莫过于史家争论正统的问题了。这样的观点一出,中国传统史学者,皆以为正统不足论。其实,作为传统史学中的一种深层的历史观念,正统观一直影响着史家的史学思想以及史著的内容与形式,决非不足论之事。钱穆就认为,正统是必须要争论的一个问题。

譬如历史上常说魏、蜀、吴三国,其实历史上不应称“蜀”,应称“汉”。当时蜀国人自称“汉”,以示自己是继承前两汉,为三国正统,诸葛亮《出师表》上的:“汉贼不两立”。吴蜀联盟,吴国人说:“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可见当时的吴国人也称四川是“汉”。而陈寿《三国志》把这个“汉”字改成了“蜀”字,钱穆说“由写历史人来改历史,那真是要不得。”这个问题听似很无聊,钱穆也说,“近代有人说我们历史上所争的正统问题是不该再提了,认为此只是一种陈腐的,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才知道此等历史问题,同时还即是现实问题,不可不争。”

姓氏有正统论,刘汉,李唐,赵宋,朱明……在同一姓氏的传代系列中所出现的继承人,哪怕是婴孩病患,都是合法而合理的;而外姓人氏若有觊觎,如汉代之王充,即便有足够的道理,也难以树立真正的天子威仪。《桃花扇》中李香君在为抗清扶明赴汤蹈火之时,大明的官僚却强迫她成婚而使她血溅纸扇,染成“桃花”。这种以血统为正统的观点,长年来占据着世人的心。

到了宋代,欧阳修和司马光都对这种只论血统不论功业的“正统”提出批判,他们注重从道德、功业两方面去考察王朝历史地位,把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结合起来,言人事而弃神学,重理性而摒迷信,并指出正统有续有绝,中国历史上存在着“王道”无所归的历史时期。

正统与非正统,其实代表着一种道德判断,也代表着公众舆论的取向。试看历史上的典故,就能知道为什么正统之名需要人、尤其是史家来定夺。

南宋高宗迁都临安,国势日衰。至恭宗赵显在位,元兵侵占临安,帝后王臣都成为元兵的俘虏,只有度宗的淑妃带着赵昰、赵昺两个皇子出逃,并得到南宋旧臣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的保护。随后,赵昰在福州被尊为皇帝。为了将赵宋的残余消灭,以绝后患,元兵对宋室继续追杀,宋室继续南逃,端宗赵昰在11岁时病死,群臣继立8岁的赵昺为卫王,以陆秀夫为左丞相,文天样为右丞相,张世杰为太傅。宋卫王最后迁至崖门,召集20多万军队,建营驻扎。

文天样被俘后,崖门被围,张世杰等丢弃岸上营地,率兵将全部下海,与元兵决一死战。元兵久攻不下,便切断宋兵的粮草和取水的后路,前后夹攻,张世杰见大势已去,便突围出海,后来死在现今阳江市海陵岛附近的海面。陆秀夫保护卫王,无法逃走,便先叫妻子投海,然后抱着幼主投海以免受辱。后来,杨太后和后宫、大臣相继投海而死,以全忠节。据史书上记载,当时浮尸在海上有十多万,宋室就此灭亡。

到明朝时,崖海兴建大忠祠,在祠堂内立“死难义士神位”以资纪念。嘉靖二十二年,又奉“故宋忠义同死国事诸臣”和“故宋同死王事于广诸臣”之神位。

崖海的战争中,南宋官军士兵能够视死如归,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保护宋室的正统血脉,以求日后反击元兵。殉国的死难者中有跟随二王从临安出走的官兵,有张世杰的江淮水师,有南下沿途结集的勤王志士,有福建、潮汕等地的畲族队伍,当时新会各地的义勇乡兵,崖海一带的“乌蜒船”民,还有后宫伺宦与军官眷属。

他们千里奔随,出生入死,慷慨赴难。这其中的悲壮和决绝,岂是“正统”二字可以解释清楚的,但是若否定了“正统”,这千万人的死,便如同落花流水一般再无意义。

政权之中有正统,学术流派也有正统,其实中国人穿衣打扮都要讲究正统不正统,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性格。《论语》中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名正之后,每个人才有自己的位置和一份应尽的责任。因此,如钱穆所说,正统的问题过去在争论,现在和将来,还会是中国人探讨的一个问题。

历史注脚:

大师说正统

梁启超说:“正统之辨,昉于晋而盛于宋”,但是历史上一直重视正统观点,宋代史学领域争论正统,其中欧阳修的正统论影响最深。在他的《正统论下》中有云:“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随后,苏轼承袭欧阳修对正统的理解,说:“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他们都认为正统是保障统一的基础。

正统与编史

正统论一旦确定,历史中谁对谁错也就有了一个评判标准。自晋以后,人们对魏的正统地位一直争论不休,欧阳修指出,东汉自和帝、安帝开始衰败,到桓帝、灵帝时国力大坏,在这种情况下,“豪杰并起而争”,在道德上并无高下之别,这样就要“较其迹”,看其功业了。欧阳修在撰写《新五代史》时,为后梁在内的五代之君列《本纪》,给五代历史以应有的地位。欧阳修的正统论注重从道德、功业两方面去考察王朝历史地位,这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王道”无所归的历史时期,是有价值的,反映了欧阳修史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同类推荐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秦朝小庸医

    秦朝小庸医

    “大哥,你看,这都呼吸困难了,先做气管插管吧!这个我见过,但不知道做不做的来。“”唉,死马当活马医吧,我相信先生。“。。。。。。公元前209年,陈胜卒。大哥就,这么挂了?。。。。。。这还怎么起义啊?上哪里再找一个陈胜啊!老赢家的江山就这么坐稳了?。。。。。。
  • 红楼之开国篇

    红楼之开国篇

    早穿了五十年,乱世已现,国朝将立,红楼开国四王八公十二侯,站个什么位呢?我将登基,加冕为皇!
  • 大宋第一极品小少爷

    大宋第一极品小少爷

    谨以此作,怀念周星驰电影!力求星爷风格,机智、诙谐、调皮,带点无厘头。*小健哥出世啦,这个世界从此不再安宁。看我顽皮小少爷七十二变,极尽搞怪之能事。且看极品小少爷如何一步步成长,走向辉煌,创造历史,书写传奇~
  • 三国极品贴身家丁

    三国极品贴身家丁

    穿越东汉,成为乔公府中一名小家丁。他吟诗作曲,收了周瑜当徒弟。有大乔为他抚琴,小乔为其曼舞,甄宓为其轻歌……他训练家丁,点化猛兽为护卫,收服猛将作小弟,拐骗名士当随从。拥兵江东,傲视四海,江山美人我都要!
热门推荐
  • 国民校草:电竞大神撩教练

    国民校草:电竞大神撩教练

    如果说Emperor的教练是人间理想,那队长就是人间妄想。女粉:“老公!我喜欢你!”左瑾辰:“对不起,我不是,打扰了!女粉:“……”男粉:“少壮不努力!长大娶九月!”洛九:“努力才能娶我呀~”男粉:“好的呢!”左瑾辰:“?!!!”我的刀呢?Emperor众队友:“莫名觉得……背后一凉!”骚话连篇的天才型教练VS腹黑心机的撩妻大神。
  • 西点凌晨两点半(白金珍藏版)

    西点凌晨两点半(白金珍藏版)

    在西点,优秀是一种习惯。两百多年来,西点军校培养了两届美国总统、4位五星上将、3700多位将军、数千世界500强CEO及高管……它就是一座打造优秀男人的“魔鬼训练工厂”!无论多么懦弱、胆小、懒散的男孩,只要能从这个“工厂”走出来,他就会变得独立、坚强、勇敢,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社会精英。
  • 你走后,满夜星辰落

    你走后,满夜星辰落

    追着你跑的那几年,我的眼里只容得下一个你。他们说,从前提及你,我的眼睛里是溢出来的欢喜,怎么也藏不住;后来再提及你,我眼里的失落也是藏不住。你看,温言,只要是关于你,我所有伪装好的情绪都会土崩瓦解。
  • 药神

    药神

    药师慕闲表示压力山大,年纪轻轻本来前途无量,却倒霉的穿越到了万年之前。好吧,在这武道荒芜的时代,还好自己可以用前世的渊博知识和技能去开拓未来。不过却发现自己这一生更苦逼,没钱,没实力,没地位,更坑爹的还是自己天生绝脉,不能修炼。慕闲中指竖天,既然老天这么对待他,那他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钱不够,炼成圣丹无尽财富收入囊中!没实力,极品圣药锻骨塑脉逆天改命碎虚空!没地位,那就踏着万千尸骨登上属于自己的至尊宝座!
  • 古玩迷局

    古玩迷局

    赵文博是红都市文物研究所的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这天他正与老丈人梁振国下围棋,妻子梁丽丽突然拿着手机跑来了。“爸爸,你的电话,你们公司的人说有重要的事找你!”梁丽丽焦急地说。唉,到底摆脱不了生意场上的俗事啊,本来想和女婿好好下一盘棋,所以特意将手机交给女儿保管,没想到还是被手下找到了。梁振国叹了一口气,接过了手机。可梁振国一接听,他才知道此事非同一般:H市一家贸易公司曾欠梁振国300万元债务,最近,他们公司资金紧张,打算用自己收藏的一件汉代陶俑,来抵掉这300万元!
  • 花朵的故事

    花朵的故事

    美国著名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著作,是作者十六岁写出的第一本书,专为女孩写的童话,描写了一个属于花朵和精灵的美妙世界,故事借鉴了《十日谈》与《乌托邦》等古典文化名篇的写作手法,清新雅丽的文笔,深受当时美国的文学前辈,如爱默生和梭罗等大师的赞赏。
  • 快穿有毒:病娇男神,坏透了!

    快穿有毒:病娇男神,坏透了!

    穿越组团了解一下?本着为宿主谋福利,特赐软萌系统一枚,团队群友,升职加心!白琴觉得自己从此走上人身巅峰,跨次元恋爱了解一下?还不用负责的那种!结果,不想入了土匪窝!“恭喜您,抢到了恶毒女配的任务!”“恭喜您,抢到青楼花魁任务!”“恭喜您…额,抢到了成为萌萌哒的小狐狸的任务…”白琴扶额,抽出了自己的十米大刀:“系统,我劝你善良!”
  •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是一本关于经济学思维的经典著作。作者巴斯夏以破窗的寓言为引子,指出了我们在政治经济决策中往往存在思维谬误,只看到“看得见的”部分,忽略了“看不见”的部分,进而导致决策失败,并且造成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书中的主题包括赋税、政府补助(产业、艺文活动、教育)、公共建设、贸易保护主义、就业问题等。就像哈耶克所说的:从来没有人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就清楚地揭示了理性经济政策的关键难题所在。而建立“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思维模式,对个人也很有启示:决策始于远见,在做决策时,既能看到可见的后果,又学会看到当下看不到的后果以及可能给其他方面带来的影响,这也会助我们更好地做决策以及评估决策。
  • 孟子

    孟子

    《孟子》以对话体散文的体裁,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活动和言论,讲述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他的哲学体系和伦理教育思想。全书行文大气磅礴,极具感染力,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是历代儒家学子必读必考的经典著作。
  • 藤花与草莓

    藤花与草莓

    川端康成掌小说精装收藏版。余华倾情推荐!每一则精致故事,都是一次川端康成式唯美的重现。《藤花与草莓》是川端康成“掌小说集”,收录《五角银币》《月下美人》等共55则掌小说。春末夏初的傍晚,妻子和丈夫在窗边谈论一件奇妙的事情,故友的妹妹因为姐姐与这位太太的友谊,莫名地对她生出了依恋。这让妻子想起了遗失在奈良藤花树下的少女时光……静谧的湖边,藤花摇曳之姿,恍如朦胧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