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200000011

第11章 远近高低看历史 (3)

第三章 远近高低看历史 (3)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马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现在也可以参照日本文化来了解中国文化。

二 管中窥豹,于一斑中读历史

经济需要是有限的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开一个存款凭据,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的利息。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称作“交子”。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清至解放前,一种介于钱庄与银行之间的旧式金融组织开始出现,城北称为“山西票号”。南帮票号源丰润,曾在新加坡设分号。晋中富商榆次常家的“独慎玉”商号,曾在莫斯科设分号。

“若把中国经济史上种种出自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方法和制度等,一一罗举,亦足增长国人之自信。”钱穆在讲到中国的经济史时,提到一种国人常有的误解:认为中国历来鄙视经济,也不重视工商业发展,因而中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水平必然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消除这种误解,首先就要明白中国传统对经济问题的主要观点,即是物质经济在整个人生中所占地位如何。

生活需要经济的支撑,但我们对物质经济的需要是有一个限度的。钱穆称此限度是“经济之水准”。倘经济水准超出了必须限度,对人生属于不必需。这种不必需的经济,他称之谓是一种“超水准之经济”。低水准的必需经济,对人生是有其积极价值的,可是不必需的超水准经济,却对人生并无积极价值。不仅如此,甚至可产生一些反作用。因为它只提高了人的欲望,但并不是提高了人生。“领导人生向上者,应非经济,而实别有所在。”钱穆对中国经济观如是总结。

就像现代社会中,物质文明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所有的东西都极尽人能去做到精致、奢华。有人说“女人的衣柜中永远缺少一件适合自己的衣服”,而男人对车、房、权力的追求也不亚于女性对美丽的物化欲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提到优质的生活,已经变成一种奢侈生活的新说法,越是在追求物质的满足,人内心越容易失衡,所以现代就普遍出现了所谓的“都市症候”。

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关系到衣食住行,是人生所最必需的。西方的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将生理需求作为最基本。若一个社会脱离了农业,就无法生存,就要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是马克思注重在工商业方面的研究,在农业方面他没有很深的见解,也就不能“在他的理想社会中”为农业生产作一好好的安排。因为我国近代很多次土地革命,都是共产党人自己摸索出来的。

中国是个大陆农国,物资供应,大体上可以自给自足。也正因为我们在经济需要上易于满足,于是中国历史“很早就轻松地走上了一条人文主义的大道。”所谓人文主义,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各项经济政策,都根据全体人群的生活意义与真实需要来作决定。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生似乎转成追随在经济之后。经济为主,而人生为副,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正因为我们很容易就自给自足,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谈及经济问题时,特别注重于“制节谨度”这四个字。钱穆对此的解释是:中国人传统意见是,不能让经济脱离了人生必需而放任其无限发展,以免成为对人生一种无意义的累赘。

既然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将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而是在于追求人生的提高,艺术品和装饰也就相继发展起来。

“远的如古代商、周之钟鼎、彝器,乃至后代之陶瓷、器皿,丝织、刺绣,莫不精益求精,不在牟利上打算,只在美化上用心。文房四宝,笔精墨良,美纸佳砚,此类属于文人之日常用品,其品质之精美,制作之纤巧,无不远超乎普通一般实用水准之上,而臻于最高的艺术境界。又如中国人的家屋与园亭建筑,以及其屋内陈设,园中布置,乃及道路桥梁等,处处可见中国经济向上多消化在美育观点上,而不放纵牟利上。”

思想上的主张影响了经济制度,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政治史、社会史也可以作为研究经济史的角度;在中国历史的传统与其特殊性当中,中国的经济思想才能够渐渐浮出水面。

历史注脚:

预言资本主义不能幸福

常言“贫而乐,富而好礼”,中国社会的人生标准,主要在求平而乐上。《论语》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0世纪的世界并不穷,人口生育率也不弱,所患只是在不均和不安。钱穆说“若专从经济着眼,一切仍只以经济为主,则此后世界将永远无法得均得安。”由此可见,钱穆并不认为资本主义可以带给人幸福安定,而今天看来,也确实有很多人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感到急躁、不满足。

香港大学生批评香港

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发表了一篇告全港市民书《为我们社会的未来建言》,其中痛斥了现在香港社会的麻木和不公,文中说:“一场金融海啸,把这个神话(市场经济)拆穿了!我们社会的繁荣富裕,不过是一部分建筑在对落后国家及地区的剥削和压榨之上,一部分则依靠经济泡沫的财富效应来催谷和支撑。地产及金融界的金钱游戏便最明显。它鼓吹无节制的借贷,制造资产会不断增值的假象,诱使普罗市民押下老本,争相高价买入成本其实不高的砖头及随时一文不值的‘公仔纸’。一班房地产大亨、投资银行和基金经理、跨国企业总裁就乘机上下其手,愚民而自肥。但信贷泛滥所造成的经济泡沫,在爆破之后,对这批始作俑者来说影响甚微,受害的反而是社会上大多数踏实工作的人……”

政治,不过是学术的傀儡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理想,是由政治来领导社会,由学术来领导政治。而学术则产生于社会下层,不受政府控制,如此一上一下、循环贯通,中国历史才能稳步向前。学术的兴衰和健康与否,关系着社会的盛衰好坏。

追溯古代典籍,可以说中国史上第一个用学术来指导政治的人当属周公。西方哲人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曾对他心目中的政治领袖有一个素描,而周公正基本上符合了柏拉图的理想。他充满智慧,但不是“哲人王”,而是以丞相的身份来管理政治。钱穆说周公是“以一学者哲人身份,来建立了西周一代的政教礼制,奠定了中国此下数千年的优良基础。”

周公主张以礼乐来治理国家,颁布了《周礼》。“尊天、敬德、保民”为核心,是我国“以德治国”的思想之端。孔子称赞周公的主张,并以复兴周公之道为毕生的理想。《论语》中记载:“甚矣!吾衰矣!久矣,我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对周公的衷心和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在政治上,孔子虽不得意,但他在学术上的影响则是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可以说中国此后的全部学术史,均以孔子及儒家思想为主干。所以钱穆说,以学术来创立政教制度者,以周公为第一人,而孔子继之。

中国的学术发展很繁荣,但是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历史上少有卢梭、孟德斯鸠式的理论家。是中国的政治学术发展较晚吗?钱穆回答道,中国学术思想不尚空言。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坐而言,起而行,才能有真正的价值。若徒言不行,纵然著书立说,也只是纸上加纸,这样的人向为中国人所轻视。“古者言之不出,耻其恭之不逮也。”中国旧传统只言“学术”,或言“学问”,不言“思想”。西方纯思辨的哲学,由言辨逻辑可以无限引申而成一套完整的大系统大理论的人,在中国学术史上几乎绝无仅有。

《论语》开篇便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人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便是孔子对于全部人生的一项提纲挈领的叙述。孔子观察日常人生,然后将为人处世的亲身经验记录下来,这不是纯思想或纯理论的哲学。要领悟这句话的真谛,也需要投身于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一番,你必真做到“学而时习之”的功夫,才能体验出此心喜悦之情,这是第一步。继此以往,然后“有朋自远方来”,便觉无比快乐,此为第二步。更进而达到“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此为第三步。每一步都是层层递进,息息相关。中国人讲学问,无论说知难行易、知易行难还是知行合一,都是将知与行两项连在一起,“知行”两字并重。

有人说,自从周公定礼而孔子阐发之后,中国人的学术便无进步可言。的确,周礼之后,在没有超过它的新思想出现了,但这并不能说明学术没有进步。比如西方人讲宗教,永远是不变的上帝,岂不比中国人讲人文学,更为固步自封,顽固不前吗?中国传统学术所面对的,是一种瞬息万变、把握不定的人事。如舜为孝子,周公亦孝子,闵子骞也是孝子,他们都在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对象面前,各自实践孝道。但我们不能因舜行孝道在前,周公在后,便说周公孝得更进步些,也不能说闵子骞又比周公孝得更进步些。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大取向,也因此,钱穆认为,可以将中国的学术分为两大纲,一是心性之学,一是治平之学。心性之学也可说是德性之学,即正心、诚意之学,此属人生修养性情、陶冶人格方面的;治平之学,也可称为史学,这与心性之学同样是一种实践之学。但我们也可说心学是属于修养的,史学与治平之学则是属于实践的。弄清这两种分法,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学术的一个基础。

我们评价三国时代的曹操与诸葛亮,多不专注重在其事业上,也不专注重在其文章学问上,主要是自此两人之内心境界与德性学养作评判。这样的评判标准,也正是中国学术大传统的主要精神所在。

诸葛亮六出祁山,在功业上并无大成就,但是他对领袖的忠贞,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仁心诚意,备受后人崇拜。当他高卧陇中时,抱膝长吟,自比管、乐,然又只愿“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待刘备三顾草庐,他才决定出山辅佐刘氏。这种自矜与自重,也是后人非常仰慕的。至于曹操,他曾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别人评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尽管他能横槊赋诗,是建安文学之首,又在政治、军事各方面超出同辈中人,很多人说历史上真正的诗人政治家唯属曹孟德与毛润之两位,但是曹操还是备受后世之讥嘲与轻视。

中国人认为,心性修养是著书立说或建功立业的根本,人格德性才是区分高低贵贱的标准。学术绝不是离开了现实生活的清谈,而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人生态度。政治背后是学术的知道,学术背后是心性的锤炼,心性的背后是道德的约束。研究中国的政治,既要看到当时的主流学术,又要看到这种学术背后的道德观。

历史注脚:

以博学为荣

同类推荐
  • 胜利荣光:芷江受降

    胜利荣光:芷江受降

    本书以二百多幅照片为经,以美国军官约瑟夫·德和中国军民的口述为纬,全景观、多视角、细致化地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美盟军在湖南芷江的军事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包括日军在芷江投降的历史场景、美军在芷江的通讯工作、芷江的风土人情等等。既有重大历史事件的严肃性与庄重性,也有个人视角的趣味性和生活化,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展现了芷江抗战文化的各个层面。
  • 核战边缘

    核战边缘

    注意:这是一段短暂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最大的恐惧是核战争。从苏联的角度看,在距离美国边境如此近距离地安插共产主义堡垒即将梦想成真。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关系暗流涌动。除了猪湾的惨重伤亡和颜面扫地之外,其他事情也在发生。画沙为界,整个世界已经踩上了核战争的边缘。
  • 读史要略

    读史要略

    作者将历史上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历史人物,以串珠子的方法,重新组织语言,以现代视角讲述故事,再加上个人的评注。该书秉承中国传统史家治史精神,以“独辟历史的蹊径,还原历史的真相,探微历史的原力,把握历史的脉博”为终极目标,以现代军人的视角,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加以论述。作者在编著过程中,注重通过大量的史料挖掘还原历史的真相,大力赞美和倡导中华民族的正直、勇敢、血性、尚武的精神,传递正能量。
  • 南湖故事

    南湖故事

    龙脉绵延、凤凰振羽、唐王东征、士林传奇……不觉入梦。我梦见南湖变成了童话世界。美丽的凤凰仙羽飘飘、文彩斑斓,在南湖湛蓝的天空翱翔。碧绿的湖水里耸立着晶莹剔透的龙宫,龙王的夜明珠放射出灿烂光芒。威武的唐王身披战袍,携曹妃在南湖漫游。花径上跑着灰姑娘坐的南瓜车,游乐场里传来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喧闹……
  • 明未混子

    明未混子

    “吱”木板门打开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穿着不知什么年代的旧衣服,头上打了发髻插着木杈,一手拿着扫把,柔柔弱弱一副胆小怕事的样子。“何事?”大婶你好,我叫黎浩,请问这里是那里,到Z市有多远?”“猪市?不知”
热门推荐
  • 魔械师

    魔械师

    白痴获得魔法力,傻瓜也会变天才!谁想被附身的还是一个绝世大美女!为了解救心爱之人的诅咒必须要统一天下?好吧,为了你就算是逆天也再所不惜!轮回的力量有多强大?试试便知道!而他要跳出轮回重建天地!
  • 伍郎的台湾: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巡礼

    伍郎的台湾: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巡礼

    独自经营一家小杂货店,为了满足客人的需要,每天穿梭于城市间。他是伍郎,你可以叫他——孤独的美食家。售出客人需要的货物时,伍郎也旁观了一段段人间冷暖。就像间隙寻觅的美食,人生五味杂陈,故事千回百转,有跨越重洋带着焦糊味的爸爸炒饭,也有一辈子无法共享的珍珠奶茶,有祖孙三代打破坚冰的家庭味,也有等了一辈子的孤独情。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都浓缩在形形色色的美食,磨碎于齿间,重重地磨过身体,安放在胃中,变成人生的种种养分,滋润着每个人孤独的生命。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伍郎,演绎自己的故事,做他人的过客,这本书讲的,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你——伍郎,以及散落在各个角落里形形色色的你。
  • 精灵之澜枫

    精灵之澜枫

    精灵世界,百转千奇现世,阿尔宙斯忽然离去,遗留下十八块石板,不料引起世人的纷争世界分立,双向次元,两个完全不同的精灵世界,互相交错的时空轨道一切的一切背后,迷雾重重待,有朝一日,沧澜破天,枫云再起!
  • 丫鬟王妃

    丫鬟王妃

    为什么同样是被继母迫害,有的人成了王爷,有的人却成了丫鬟,还是个三等丫鬟!不等雀儿跺脚指天咒骂老天爷,这个王爷就拖着她出去玩耍了!你问玩什么?
  • 香草薄荷

    香草薄荷

    就算是很多年以后,我们还是会聚在一起,躲在街角的树荫下分吃一大杯香草薄荷的冰激凌,回忆青春的我们那些快乐的事。都说爱情是一种事业,友谊又未尝不是呢?这是关于三个女孩的故事。陆小优家境优越,却还总是想嫁给一个家境更优越的男人。陈妖娆天生的妖精,向往的是超越肉体的纯粹的爱情。常娟是一名舞者,为了爱情执着的付出。她们有着不同的爱情理想,但有着同样的一份友谊,三个人的友谊…
  • 重生之挽景留云

    重生之挽景留云

    【一对一,身心双洁,甜宠,结局HE】慕楚重生了,却是重生到楚妧的身上,看着她深爱的人踩着她的尸体登上了皇位,她满目恨意,即使她什么也没有她也定要他血债血偿,可是这仇怎么就简简单单的就报了还有,身边这扒住不动的美男怎么回事?某璟:仇有什么好报的,不如你抱抱我吧,本王能打能抗,还能上床(乖巧脸)!某妧:……说话就说话,动什么手!她没想到名乱天下的容王,表面上一副清冷禁欲,生人不近的样子,在她面前却是,听话乖巧,欲求不满?咳咳后来,万事尘埃落定她才知道,他是她两辈子命定的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缘不知何生,已然痴缠。这是个强强联手虐渣渣,顺带撒狗粮的甜宠故事。
  • 小户媳妇

    小户媳妇

    【没有惊天阴谋,没有腥风血雨,只有轻松简单的喜怒哀乐愁。】*她是御史之女,静静的只想陪着父母,看书终老,闲来伺弄花草,最怕之事就是嫁人为妻,然而怕什么来什么。父亲丢官回乡,阴差阳错,她就成了项家的小媳妇……*夫家鸡飞狗跳,烂糟糟事情不少。当家主母是婆婆,强悍粗野,最恨的就是读书人;夫君项宝贵,据说是个常年不在家、做跑船运输的商人,可怜她刚嫁过去就要开始守活寡;公公怕婆婆,小姑却怕嫂子抢心上人……*又谁知,这样的小户人家,顶着粗俗的外表,做着风雅浪漫的营生,背后又有怎样的秘密?*他是五湖四海为家的人,小气贪财,目不识丁,腹黑恶劣,他又是所谓“国相”,肩上的担子剥夺了他娶妻享乐的权利,原想一辈子孤身,偏偏老娘给他娶了个小媳妇,等在家里,让他百爪挠心……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千百年来,神话故事一直有着不朽的魅力,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在世界各国代代相传。他们不仅是全人类的一种绝不可多得的、也绝不可能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史无前例的杰作。不论翻译它的人文笔如何笨拙,都无法阻止它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在世界神话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它对西方文学、艺术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均是极为广泛和深远的。这启发我们:若想畅读任一民族之文学艺术作品,深刻理解其思维特性和文化特质,从该民族的神话故事入门,无疑是一条捷径和敲门砖。
  • 生之帝龙

    生之帝龙

    二级势力可执掌一州,三级可掌一峻,五级则可掌一国,国下三百域,域下三百峻,峻下三百州,各方势力错综而立,其中又以龙族为尊,那是苍玄大陆真正的掌舵者,统领麾下各国,但强如龙族,也被魔族所灭,龙君拼死将一颗龙蛋送出,那是这片大陆最后的希望,一但魔族侵入,这片大陆将永无宁日。
  • 九洲武帝

    九洲武帝

    【练笔之作,诸多问题。如有疏漏,纯属正常!!!】千古九洲三五帝,诗酒风流一传奇。逍遥半生山河壮,横刀立马温柔乡。儿女情长辛酸泪,英雄气短天地荒。我自仰天我自啸,听云名书武帝榜!这是本一介凡人拼搏奋斗,最后功成名就的武帝传记。武帝榜上记载:“有财有酒有女人,大忧大愁大烦闷。江湖侠义肝胆照,继往开来只一人!”【佛系写作,随缘更新。不必打赏,不喜则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