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0600000002

第2章 扑朔迷离的身世(2)

稳婆心直口快,说着就抹起了眼泪。理氏显得异常平静,还反倒安慰起稳婆来:“妫嫂子,你不要为难,我已经想好了,孩子……孩子一定要保住。还有,孩子以后就随我理氏吧……不,不,还是让他姓李吧,对,就是李子的李。”理氏的眼神是那么的空灵而笃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她悄悄摸出藏于枕下的一把匕首,轻轻地划破了自己的小腹。

“妹子,你这是,这是何苦哩……”稳婆接生无数,面对淋漓的鲜血连眼都没眨过一下,可是这一次她却不知如何是好,双手颤抖着愣在那里。

“妫……妫嫂子,你……孩子……就拜托你了……快……”望着理氏渐渐失去血色的脸颊,稳婆狠了狠心,颤颤巍巍地将理氏腹中的孩子取了出来……

“咦?这孩子的相貌好生奇怪。”稳婆拭净孩子身上的血污,仔细地端详了起来,只见初生的小家伙生得耳长过腮,白发虬髯,乍一看,竟宛如一位童颜老翁。稳婆用一条布单盖住了理氏的身体——这位可怜的母亲甚至没有来得及看上孩子一眼,便永远地睡去了。

“把孩子交给我吧。”商先生主动提出要收养这个孩子。站在他身后的大傩并没有离去,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稳婆怀里的孩子,沉默不语。

“这,这事俺可做不了主,要不,要不俺去把比长(与邻长相似,只不过比长设于国都地区,邻长设于国都以外的地区。春秋战国时,一里分五邻,每邻分为五家,每邻都设有负责治安纠举与收容安置之事的邻长)请来,咱们听听他的意见咋样?”稳婆见商先生没有反对,便匆匆忙忙地请来了比长。

比长在了解了商先生的心意之后,不好意思地搓手道:“这位先生,你看,俺们都是乡下人,这娃生得可怜,俺们作为乡亲父老的也不好将他托付给外人不是?况且将来叶落归根,他总还是要回到这里不是?外边这兵荒马乱的……”

“不!他本来就不属于这里,将来也不应回到这里。”商先生面无表情,不怒自威。

“先生咋这么说呢?娃的亲娘就是俺们村的,这娃咋就不属于这里咧?”比长似乎有些不高兴。

“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孩子的母亲也并非本地人士。”

比长心中暗惊,因为他很清楚,这理氏是被一伙楚军逼得走投无路,投河自尽,结果大难不死,被村里人给救起来的。

“而且我还知道,她在这里定居也不过就是两年前的事情。”

“你究竟是什么人?”比长那两只冒着精光的小眼睛警惕地盯着商先生,他担心面前的这个老家伙是来向理氏寻仇的仇家。

“这不重要。你只需要知道,孩子的父亲是宋国人就可以了。现在,你还坚持说这孩子是本地人吗?”

“啥?你说他爹是宋国人?你凭啥在这瞎咧咧?俺们四邻五舍这么多口子都没见过他爹,咋的,难不成你认识那个野汉子?”

“不错。”

村民们大吃一惊,比长压抑着心中的不快继续问道:“那你倒是给俺说说,那野汉子究竟是谁?”

“不可说。老夫只能告诉你,这个孩子姓老。”

“放屁!娃他娘生前说了,娃姓李,李子的李,知道不?”

商先生微微一笑,并没有因为比长的无礼而有所愠怒,他幽幽地说道:“老夫对这孩子的身世了如指掌,如有妄言愿遭天谴。只不过老夫受人所托,要永远保守这个秘密,所以只能向各位有所隐瞒了。”

比长暗想:“看来这老家伙没有骗人。”于是他又转阴为晴,强堆起笑脸对商先生说道:“这位先生,你看,俺是个粗人,说话可能不太中听,不过俺也是个讲理的人。这样吧,孩子呢还是由我们来抚养,您是读书人,有文化,就给这孩子起个名字吧。”

“髭发皆白,耳长而坠……不如就叫他老聃如何?”

“好,好,老聃好。”

商先生似乎忽然想到了什么,于是又继续说道:“既然理氏执意要孩子姓李,那就两姓并存,姓李名耳号老聃好了。”

“这个好,这个好,李耳,这个好,嘿嘿。”比长憨憨地笑了,比起那个拗口的“老聃”,他显然更喜欢这个通俗易懂的“李耳”,至于号不号的那些文绉绉的东西他向来是漠不关心的。

比长将村里人召集起来,在他的主持下,孩子最终过继给当地的一户富农。商先生虽然有些不舍,但见苦县清幽宁静,民风淳朴,便尊重了当地百姓的意愿。

“好吧,那就劳烦各位好生照顾这个孩子了,商某就此别过。”商先生起身告辞,最后又望了一眼襁褓中的婴儿,“以后若是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让他来找我,在下宋人商容。”

正午的日光炽热而刺眼,屋子里却伸手不见五指。一阵轻轻的叹息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死寂,黑暗中忽然亮起了一丝微弱的烛光,精致的漆木案几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案几之上端放着一张诡异的面具,一个英俊而疲惫的身影投射在北面的墙壁上。

“老渊啊老渊,白日点灯,你意欲何为?”

“白即是黑,日即是夜,白日即为黑夜,我于黑夜点灯,有何不可?”

“老渊啊老渊,抛弃妻子,你该下地狱!”

“我已在地狱,何有再下之理?”

“老渊啊老渊,你是要苦了那孩子!”

“与其让他跟着我东躲西藏,不如还他正常人的天地。”

……

这时,门敲得“咚咚”直响,蜡烛熄灭,一张藏于面具之后的脸庞出现在热辣辣的骄阳之下。

“找我何事?”

“快点吧,村东理氏快要生了,可能是难产。”

面具心中一紧,却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跟在稳婆那飞快的碎步之后。一路上,他的思绪飞转,父亲战死的那一幕又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

事情还要从五年前的夏天说起,那一年宋共公不幸离世,宋国大政旁落于右师华元的手中。共公健在的时候,以左师鱼石为首的桓氏宗亲便一直对宋国的国政大权虎视眈眈,如今共公离世,他们立刻变得蠢蠢欲动,预谋乘机夺权。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鱼石僚属的一名小妾偏偏和华元手下的一员将官有染,起事之前风声便走漏了出去。华元怒不可遏,决定联合整个戴氏宗族一举将桓氏宗族这根肉中刺连根拔除。可鱼石这个家伙比狐狸还狡猾,他早就留有后手,宋都的守门官是他安插的亲信。一看形势不好,鱼石便立刻率众逃亡楚国。

由于自己的百密一疏,竟让鱼石这老小子从容地逃走了,华元气得暴跳如雷,将守门将官一家老小悉数诛杀。新君宋平公初立之后,又命向戌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百官封赏完毕,宋国的局面才暂时稳定下来。

俗语有云: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话一点不假,鱼石在楚国藏匿了三年,这三年里他上下打点,四处联结,处心积虑,伺机报仇。公元前573年六月,在鱼石的挑唆与煽动下,楚国兴兵伐宋,一举攻克宋国的彭城(今江苏徐州)。楚军得胜撤退后,留下三百乘兵车帮助鱼石和鱼府坐镇戍守。

消息传到宋平王的耳朵里,身为一国之君的平王气得脸都绿了:“这群该死的叛徒!寡人定要将他们食肉寝皮,挫骨扬灰!”

“请主君息怒,彭城乃我宋国要邑,如今沦于敌手,自然不可轻言放弃。但我军新败,士气低迷,不宜马上出兵啊。”华元对宋国形势的急转直下感到忧心忡忡,对当初放走鱼石党徒更是悔恨不已。

“寡人还就不信了,先君襄公不是就曾击败过强齐吗?楚蛮欺人太甚,占我大邑,是可忍?孰不可忍!”

“主君莫忘泓水之辱!当年先君不听公子目夷之策,结果一战而使我宋军精锐损失殆尽。泓水之畔,血流成河,哀声遍野,想我全盛之时,尚不可与楚军一争高下,如今楚军方退,我岂可再轻言挑衅?”

“怎么?相国这是以目夷自比,讥刺寡人无道吗?”

“臣不敢,臣只是……”

“你不要再说了,寡人不想听。想你也是只身深入过楚营的人,当年的勇气哪去了?寡人现在只想知道,你们谁能击破楚军,收复彭城,替寡人分忧?”

华元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如今又为平王右师,可谓“四朝元老”。饱经世事的他知道平王这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当下也不好再说什么。

“愚臣愿为君上分忧!”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将众人的耳膜都震得嗡嗡作响。只见此人目光炯炯,腮阔肩宽,眉宇之间自带一分令人不寒而栗的肃杀之气,他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走马上任不久的左司马——老佐。

“好!好!老将军英勇善战,定能得胜。寡人封你为上将军,领兵两万,星夜出击,务必要为寡人拿下彭城啊!”

“请君上放心,愚臣定不辱使命!”

“咚!——咚!咚!”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咚!——咚!咚!”

一个赤脚的老人一边击柝一边吆喝,街上早已空无一人,唯有一处深宅中仍隐隐约约地闪烁着一丝灯火。不远的地方是一处空旷的教兵场,此刻,除了更夫渐行渐远的柝声之外,夜出奇的静。

一盏银首人形灯的灯盘中,微微燃起的蜂蜡正冒着淡淡的黑烟。两位深衣弁冠,气度非凡的长者相视而坐,却沉默不语。

“已经是三更天了吗?再过一个时辰……”

“司马这又是何苦呢?”

“相国不必多言了,今日在君上面前,老夫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心志。老夫一生戎马倥偬,早已将个人的安危看得很淡了。”

“唉,如今楚军盘踞彭城,车三百乘,精卒三千,不好对付呀!”

“君上拨给我两万人马,就算是车轮滚肉,老夫也定要将彭城给夺回来。”

“司马的心情我能理解,司马的能力自然也不必多言,奈何那鱼石生性狡猾,鱼府又阴险凶残。他们尚在国中的时候,我曾布下天罗地网,可还是被他们给逃脱了。如今他们蓄势三年,又有楚国的虎狼之师相助,实在是不容小觑啊。”

“相国为何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在老夫看来,那鱼石,不过是蛀书之虫;鱼府,亦不过一缚鸡之犬,有什么好怕的?丑时一到,老夫便带上一家老小围攻彭城,彭城不破,老夫誓死不还!”

“司马既然去意已决,我也不好再说什么。”

“时候不早了,相国还是早点休息吧,老夫也要准备一下,去教兵场点兵了,恕不远送。”

“司马……请听我一言。”

“相国,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就快点说吧。”

“明日围城,切忌急攻猛进!虽然我军在人数上略占优势,可彭城城防坚固,一时强攻必不能下。城中方经大战,我军溃退之时,已将粮仓尽毁。城中的粮草必然不多,我军可围而佯攻,日夜袭扰,待敌军粮尽疲惫之时,定会求援于楚国,我军可趁此时攻入城内。”

“围而不攻?若楚军来援,岂不腹背受敌?”

“司马此言差矣。君上已驰书晋君,请晋国出兵相助,牵制楚军。即便楚军兵临彭城,我军也可以从容不迫地围城打援,只要一战挫败楚军锐气,攻下彭城定不在话下。”

“相国果然足智多谋,老夫自愧不如。”这位自称老夫的司马正是老佐,他虽然口头上如此应承,实际上却并没有把右师华元的话放在心上。

华元走出老府正门的时候,丑时已近,不远处的教兵场被星星点点的火把映得通红。华元心绪沉重,他知道,宋军将士的鲜血又要在彭城脚下汇流成河了。

“唉……”一声叹息,却出自二人之口。华元那凝重的目光恰好也浮现于面具之下的那双瞳仁里。

“大师,快点啊,你发什么愣呢!”稳婆的催促让大傩回过神来。面前这个即将生产的女人,他再熟悉不过,却又希望将这种熟悉淡漠为一种陌生。他察看了女人的眼睛,女人的眼睛也始终注视着那面具之下的双瞳。

“难道她发现了吗?”大傩的心里隐隐不安。

“不可能,不可能……”大傩强作镇定地从褡裢里抽出他的象牙短剑,剑端像往常一样涂好了白磷。白磷引燃了画符与案上的香篆,黑烟与白烟袅娜盘旋,迷离了女人和大傩的双眸。

香篆中微量的莨菪子(可致人癫狂、昏迷甚至死亡)本是为了镇定病人的情绪而掺入的,此刻,却令大傩自己也陷入到一组逼真的幻境之中:黑暗里出现了一双混浊的眼睛,赤脉穿瞳而过,如一摊污秽的死水般定格在那个残阳如血的午后……

“鱼石老儿,给我滚出来!怎么?害怕了吧?别像个缩头乌龟一样,赶紧出来与爷爷决一死战!”

“哈哈,原来楚军都是一群脓包!回家抱孩子去吧!”

“怎么怂了啊?认怂就赶紧献城出降,爷爷还可以考虑给你留条活路。”

“出来啊,怎么像大姑娘出嫁扭扭捏捏的啊,哈哈!”

……

同类推荐
  • 传习录

    传习录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集中而系统地阐释了阳明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内涵,是一部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古典哲学著作。它所阐述的修身、养心、处世之道对于现代生活依然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可以说,这是一本充满实践性的生活哲学读本。
  • 中国传统道德概论(修订本)

    中国传统道德概论(修订本)

    本书以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目的,以最能概括和反映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内容与丰富实践的理论和规范为展示主体,系统而又有选择地介绍了中国传统道德精华。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整合梳理,将传统道德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派、人物、思想观点及行为准则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的原则,结合当下我国道德发展的热点和问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第一次在太湖大学堂的演讲辑录。本书对如何修证佛法,尽快在修证之路上取得成就,有诸多独到的个人观点,更有诸多具体实证修行的办法,是南先生很重要的著作。南先生还站在现代生命科学的角度,考察了西藏密宗、禅宗、净土等修行法门,其中有些内容,南先生更以密宗上师身份,亲述自己修证之路上的传奇,和诸多实证感受,澄清了修证者在前进之路上的歧途,可谓“掏心”之作,是志于佛学、修身的读者的福音。
  •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聆听东方智慧,启迪当下生活。天与人,古与今;阴与阳,生与克;是与非,真与假;知与行,善与恶;义与利,德与才;和与同,治与乱;民本与任贤,礼与法;小康与大同……听周桂钿教授为你,答疑解惑,点亮人生。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热门推荐
  • 小鹿斑比

    小鹿斑比

    本书的主角是一只本来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小鹿,在人类入侵森林后他失去了母亲,得到老鹿王的指导,学会了独立生存,最终成长为鹿王。小鹿斑比的故事表现了生活的现实和残酷,谴责了人类的杀戮,同时不乏爱与温情。这本书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极广,收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追捧。以此书为基础的影视剧也被人们所喜爱。
  • 异世封魔师

    异世封魔师

    身为剑圣的柳如风,名震江湖,但却没能保护好自己最心爱的人。悲愤交加,同时被江湖中人追杀,却不想穿越到了异界,在这个魔鬼般的世界里这位曾经的剑圣如何应对?如何能够到达曾经的高度?
  • 三世情缘之流恋雪月殇

    三世情缘之流恋雪月殇

    流月:灵儿,我这一生只为修行,不想有任何男女私情,请你此生另寻他人托付终生吧……洛灵儿:师兄,我喜欢你。灵儿会保护好自己的,你放心好了……流月:灵儿,我终于明白了此生没有你,我该如何痛苦,如何内疚了?洛灵儿:流月,我爱你。但我不愿成为你的累赘……帝雪恋:你是谁?我们认识吗?流月:雪恋你不记得我是谁没有关系,我记得你就好了。流月:你忘了所有,没有关系我会等,就算放弃这一生的修行我也愿意爱你。帝雪恋:流月我终于想起来了,我记得所有的事情了。你为何不等等我,你放心我一定会找到你的。无论此生你在哪里,天涯海角我一定生死相随!枫铭:姑娘,你认错人了,我今天就要成亲了,无论你是何人,谢谢你的到来。帝雪恋:好,我成全你,再见!流月:我回来了,恋儿你生我气吗?帝雪恋:你说呢?该怎么罚你好呢?流月:不如就罚我在你身边一辈子吧,不,永远吧……
  •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从戏剧与影视的异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出发,分析、梳理阐述二者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式样所决定的不同表演掌控等,并详细介绍影视表演须熟悉掌握的镜头语言、景别、光与表演、画面运动及影视表演的案头准备等。以给学生一个较准确、系统且容易明白的表演方法。
  • 实用人生

    实用人生

    《使用人生》是胡适的一部作品集,本书收录了胡适创作的有关人生的理性散文。
  • 摄政王,属下慌恐

    摄政王,属下慌恐

    母亲斗不过姨娘,怒极放火,全家葬身火海?——不怕,不怕,她福大命大,逃过一劫。夫家要以正妻之礼娶平妻?——有什么了不起,她和离下堂腾位置。师父被追债躲进茅厕?——不怕,她倒卖消息,给冷酷摄政王当侍卫,赚银子还债。太后、郡主合谋整她?——不怕,你有张良计,我有摄政王这个过墙梯。晋太子劫走她,圈禁在太子府?——不怕,本姑娘嫁过人下过堂,又不是没见过男人!神马?摄政王要娶她?——怕什么怕,本姑娘嫁过人下过堂…既然诚心可见,还是考虑考虑吧…*片段一一曲终了,何清君如释重负,令狐薄意犹未尽。“再吹一曲。”“…啊?”令狐薄闪着寒光的眸子睨着她,不说话。何清君顿觉不寒而栗,心里将他车裂一百次,面上却是低眉顺目:“是。”樱唇轻启,笛曲响起,是一首《月下会》。令狐薄皱眉,这曲子欢快是欢快,只是吹曲者太过生涩,把欢快畅然的曲子吹得很是晦涩难忍,让他有种想起身捂住她嘴的冲动。“换一首。”“啊?换…噢。”换成《乐淘淘》。令狐薄眉毛一挑,“本王说换一首。”何清君汗滴滴地又换成《月下会》。令狐薄嘴角连抽数下,有点抓狂,“何姑娘,请问你会几首曲子?!”何清君讪笑,施礼,“其实…只会两首。”令狐薄顿觉一群乌鸦在头顶飞过,两首?!这也敢大言不惭叫做会吹笛?还附庸风雅地别一支玉笛在腰间唬人?*片段二令狐薄淡淡却又坚定地道:“本王要娶你。”“砰——”某人晕倒。…令狐薄坚定地站着,何清君坚定的晕着。“何清君,你是本王的护卫,我们天天相伴,你能逃避到几时?”“…”能逃到几时算几时。“何清君,本王既非断袖,亦无隐疾,是个正常的男人。”“…”她又没验过,谁知道正不正常?“本王至今未娶的原因,是个隐秘,只能告诉本王的嫡王妃。”“…”那就去告诉你的嫡王妃,不要打扰她继续晕。
  • 福尔摩斯探险记(英文版)

    福尔摩斯探险记(英文版)

    这部小说是由20世纪初著名小说家柯南道尔所撰写的系列侦探小说中的一部。第一次出版于1894年。现在已是公版图书。柯南道尔的小说总是以悬疑取胜,当代很多西方小说家也深深受其影响。本版本将之前在中国出版过的版本中的删除部分及错误部分,都进行了添加与修改。
  • 半月长鱼

    半月长鱼

    一弯半月斩,因形似新月而得名,由意念控制,其生只认一主,食其肉饮其血而成,而它的出现让天下人惊慌,不论人、魔还是仙,皆无人可挡,它嗜血成性,杀人如麻,被封印的数千年后破印而出,故事的开始承载的便是人族、魔族与仙族的生死存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只能穿越一半

    我只能穿越一半

    穿越是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儿?不好说。但若是能够反复穿越到过往的世界中去呢?嗯?那不就是位面重生吗?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儿吧!可是……若只能穿越一半呢?嗯……这就是个严肃的问题了。这是一本温馨的重生日常,弥补过去遗憾,改变现实未来的清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