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700000018

第18章 论高校本科比较(2)

二是将文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之常识性的介绍兑换成为具体个案性的研究,换一个角度来讲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比如,我们可以不一般性地讲述“文学和宗教”的关系,而讲“圣经文学中所体现的宗教观念”或者“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道教”;不一般性地讲述“文学和科学”的关系,而讲“19世纪以来英国小说中的科学思想”或“20世纪以来美国戏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一般性地讲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而讲“中国当代诗歌中的政治问题”、“西方文论中的政治情结”;不一般性地讲述“文学与绘画”的关系,而讲“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自然风景描写”、“古希腊悲剧中的歌队之功能”,如此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地讲述文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总会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流于一般知识性介绍。让学生了解一些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历史常识当然也很重要,但那些知识往往可以在百科全书或知识手册中得到,只要花上一点时间查一下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按上述的办法对比较文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转化,不仅能够使我们所讲述的内容更加历史化,比较文学研究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本科学生在这种具体的、到位的实地考察中,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最终将推动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实在化、操作化进一步发展。

三是将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相关内容材料化。学界对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相互没有任何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没有什么好比较的;即使生硬地比较了一番之后,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对此,我有一点不同的想法。美国学者当时提出“平行研究”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西方国家之间、东西方国家之间、东方各国文学之间真正发生影响关系,往往是到了比较晚近的时候才产生的;当然,各大洲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欧洲各国之间、亚洲各国的文学之间发生关系的历史要长远一点。而在更遥远的历史时空之中,各国文学之间是没有影响关系存在的,但是不是就不能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研究呢?他们认为,只要能够找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相似点,同时又具有差异性,就具有了可比性;只要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就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另一个是他们认为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正可以弥补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的不足;影响研究的目标是在寻求两种文学交流中所产生的继承与变异,而很难寻求到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与基本规则,即所谓的“共同诗学”;正是在这种“平行研究”式的比较中,才可以看清楚两种甚至多种民族文学的相同与相似,同时也能够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以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平行研究本身,而在于我们有一些初学比较文学的人,出于对比较文学的误解,认为比较文学就是在两种民族文学中寻找共同点;只要找到了共同点,就大功告成;于是,我们的学报上就充满了所谓的“X+Y”式的比较文学论文。其实,“平行研究”并不适合于初学者来做,而是适合于那些知识渊博、学养深厚、从事学术研究多年、具有很高鉴别能力与理论分析能力的人来做,这样的人来从事“平行研究”,才能够真正看出两者之间的相同、相似与差异,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X+Y”式的比较文学论文到处流行的情况呢?我认为可以以各种材料为基础,对“平行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各种历史材料的对比中,自动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比如,我们在讲“中西诗歌比较”的时候,可以将其缩小为“中英爱情诗的对比研究”;在讲“中西小说比较”的时候,可以将其缩小为“中俄长篇小说的对比研究”;在讲“中西戏剧比较”的时候,可以将其缩小为“中希古典戏剧对比研究”,如此等等。这样,既缩小了批评与研究的范围,又让题目容易集中和深入,同时也符合比较文学学科的学理性要求。如果动不动就“中国”、“西方”,可能在思路上就存在明显的漏洞;“中国”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不清楚;“西方”是英国、法国、德国还是俄国,或是北欧、南欧、希腊,不明确;概念都不明确、不清楚,“比较”就无从做起。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进行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时候,最好是将中西方的各种作品及其评价资料对照排列,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文本进行详细分析,给学生一种凡事要进行科学分析的观念与如何进行文本阐述的方法,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比较文学研究的确是一种科学,认识到这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我们所运用的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这也就是一种严格的训练。“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不一样,不能只讲一个印象,印象式的讲法往往只是一种主观性的表达,没有客观性与公正性,也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讲不清楚;更重要的是从比较文学的学理与方法上来说,是不能成立的,当然对于教学生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来说,那是很不恰当的。

材料是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对于“影响研究”来说是这样,对于“平行研究”来说也是这样,有的人就是认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平行研究”的论文好做,因为随意性很大,好像可以随便乱说,也不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实平行研究的题目是很难做的,它同样要以丰富而扎实的材料为前提。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上三点,那么本科比较文学课程内容的“文学史化”,就实现了初步的目的;比较文学课程的改造,就有了前期的基础。

三、本科比较文学教学内容“文学史化”的目标

本科比较文学教材与教学内容存在的“理论化”、“空洞化”倾向,到了不可不改的时候了,笔者在从事比较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也是逐渐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及其重要性的。开始的时候,按照现有教材内容进行讲述,倒也还比较简单,反正学生有教材作为读本,增加一些内容,讲解一些问题,也不是说不可以;到了后来,才发现一般的学生对于理论的兴趣并不很大,于是我按研究生比较文学教材的要求进行调整,集中讲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我感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当时还比较纳闷:是新时代的学生完全成了感性的动物,还是我们的教学本身存在问题?研究生的比较文学课堂教学和本科生的比较文学课堂教学,究竟存在着哪些不同的规律?本科比较文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和研究生比较文学的内容与方法应当是有较大区别的,但区别究竟体现哪些方面?可以说,我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从2004年开始,我就有意对教学内容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取得明显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常常喜欢提出一些问题与我讨论;有的学生还开始撰写比较文学论文,并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于是,我才真正认识到本科比较文学教学内容上的改革,不仅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

其实,本科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文学史化”,不仅是一个教学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之所以说它是一个理论问题,因为它有着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对比较文学的现状有理性的反思,并且有自己的目标。

它能够达成的主要目标:

一是可以使比较文学学科的综合性在本科教学内容上得到体现。比较文学学科的性质,讲明白了,其实它就是专门研究文学关系的一门学科;就本科阶段而言,它是学生从前学过的所有课程的一种综合: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重要对象之一;文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是比较文学研究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文学与语言学、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宗教等。如果我们将本科比较文学课程的内容尽量地“文学史化”,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西方各国文学史、东方各国文学史上的各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特别是作家作品,纳入到比较文学各种分支学科中,比较文学的教学内容就会更加丰富;并且这些具体的有关作家作品的比较评论与研究内容,也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高年级的本科学生对于中外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等各种文学现象,往往比较熟悉;在从前所学过的几门文学史课程和文学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比较文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从前,传统课程的教师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的时候,一般都不会集中讲到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他们所讲的重点是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分析,以期对作品的特点与作家的艺术追求有所认识。现在,如果能够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来讲这些内容,并且主要是就他们相互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就能对原有的知识与视域进行整合与重构,无论是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而言,还是就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而言,其意义是非常大的。

二是对中国比较文学研究队伍的培养有极大助力。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课程主要是理论的普及与基础知识的宣传,无论是作为基础课还是专题选修课,都可以如此;本科生毕业后专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能性很小;要真正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也缺少雄厚的基础,因为他们缺少学术观念与研究方法的严格训练。但是,我们也不能小看本科阶段比较文学课程对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所起的作用,因为本科阶段的学生,无论从心理学还是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都处于成长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其可塑性特别大,课堂教学对其产生的影响,往往在要大于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阶段无论就知识结构还是就理论修养来说,都有一点定型化的萌芽了;他们要真正得到改造,还有一定难度。一个学科的发展与繁荣,往往需要强大的基本群众作后盾,就像任何一个作品要产生影响,必须要有比较宏大的读者群体。

因此,本科阶段比较文学课程内容的“文学史化”就显得非常重要,真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中国比较文学队伍建设的关键,还是在本科阶段的课程开设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所以,教育部曾经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接受系统的比较文学教育,并专门组织力量编写了“比较文学”教材,(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曾经组织专家编写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比较文学》,由陈、刘象愚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只可惜其内容还是以比较文学的理论为本、以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为先而形成自己的叙述框架。

三是可以为高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整合作出贡献。自1992年开始,教育部在新的一轮学科调整中,将原来的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合并为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新的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当时,有一批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人,极力强调外国文学史与比较文学存在的密切关系,如有的学者就提出“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的论点;(参见聂珍钊:《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在经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教育部决定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进行合并。

由于历史原因,以前主要从事外国文学史教学的教师,往往感到无法适应这样的调整;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特别需要中、外与东、西两个方面的知识积累,这对于单一从事外国文学教学的人来说,实在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是他们反对将“比较文学”列入“外国文学”,主张“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分离,不愿意看到两者的联合与共同发展。于是,“比较文学”这门课程在许多高校的外国文学教研室无法开出,只好由文学理论教研室来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虽然在学科体制上得到了联合,但在教学与课程体系上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合并。其实这正是造成比较文学教材与教学“理论化”和“空洞化”倾向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文学史化”,正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也可实现原来教育部合并“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为一个二级学科的初衷,让更多的文学史内容进入比较文学教材与比较文学课堂教学,也让更多的外国文学史课堂克服缺少比较文学观念与视野的毛病。从事外国文学教学的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是梳理一些历史发展线索,或者只是讲一点具体的作家与作品,甚至只是复述一点故事情节,那高校的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局限性太大,最终会使学生放弃外国文学史,所学的东西也没有体系性与整一性。因此,比较文学教材的“文学史化”,正可以体现新的文学史观念和一种新的比较文学观念,并真正建立起这种观念。

中国比较文学教学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确取得长足的进展,正如乐黛云先生所指出的那样:

“至于在教学方面,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大学都已开设了比较文学课程,设有博士点或硕士点的大学已达50余所,比较文学在许多师范大学特别受到关注,全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已在首都师范大学创立,他们的毕业生逐年把比较文学所贯穿的人文精神和国际精神带到了中学。全国中外文的比较文学刊物已达8种,北京大学和上海师大还建立了大型国际性比较文学网站和数据库。”(参见乐黛云:《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在17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上的发言》,《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1期,第12页。)但这并不是说中国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就不存在问题,本科比较文学教材与比较文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文学史化”,就是目前比较文学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希望能够得到高校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同行的重视,并一起合作,进一步地共同探讨其学理基础与可行性。

同类推荐
  • 永远的旅人

    永远的旅人

    本书为第七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申瑞瑾的散文集,是作者多年写作历程的记录,包括且歌且行、且听风吟两部分,从蝴蝶泉边的苍山洱海到额尔古纳河边的垂钓,西行回望长安东至印象西湖,行走中记忆美好感悟生活。作者为全国公安文联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怀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出版散文集《尘世间的旅行》、《半池荷香》。
  • 普拉斯书信集

    普拉斯书信集

    本书所译书信,主要源自1975年出版的《普拉斯家书》。在普拉斯的书信中,一方面读者会看到满篇孝顺淑女对母亲的赞美,发表作品和作品获奖的佳讯连连;另一方面,普拉斯的心理非常脆弱,时刻在走钢丝,内心压力像高压锅一样逐年累积,直至最后总爆发。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普拉斯的具体情感和生活,对进一步理解其诗歌和小说,都会有所助益。
  • 明媚正当时

    明媚正当时

    青春已跌跌撞撞地走过,但人生还有很多迷惑,随时等待着选择。过去已逝,未来未知,看得见的此时此刻总像置身于十字路口,不知明媚在何方。这是一本献给那些在成长过程中陷入迷茫和彷徨的年轻人的文集,关于生活、关于失去、关于拥有、关于青春、关于梦想……重新拾起勇气,把过去清零,把想要的未来试图过成每一天的日子,活在当下,相信明媚正当时。
  •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关于我们,关于这本书:13岁,相识,同一所初中,隔着一道墙,分在两个班。16岁,读了同一所高中。17岁,相恋。那一年,有我无限的勇气进行无数次的表白。在无数次地被拒绝后,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平凡男终于成功和小班花在一起了。18岁,我们上了同一所大学。有了一群共同的可靠又可爱的小伙伴。19岁,我们第一次一起旅行。22岁,我们毕业,在各自的领域里奋斗。25岁,我们结婚。然后,我们去度一个很长的蜜月,在世界的风景里,你负责笑,我负责拍,偶尔会用上三脚架自拍我们的招牌动作。以后老了,即使我不在了,也有满满的回忆可以陪着你。这辈子已经拥有了很多,此时我最想要的,是你可以幸福一辈子。
  •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包括上下两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下册收录了自然灵异、万物灵性、英雄传奇、民风民俗等内容,如年的来历、春节由来、除夕传说、贴画鸡、元宵节传说、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传说、七夕的传说、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月饼的来历、重阳登高节的来历、腊八节传说等故事。
热门推荐
  • 盛宠无双,傲娇王爷无良妃

    盛宠无双,傲娇王爷无良妃

    她是一个从小被软禁的公主,还是一个为了阴谋塔上的陪葬品,又或是上一辈用来控制那人的棋子。她的故事远远不止别人为她安排的这些,而在她生命中该来的一个也少不了,躲不掉的,她伸手迎上。他是坐拥天下的正主,只因有她放弃江山,眼看见得幸福是他下的毒药,缥缈无形的深爱是他暗藏的蜜糖,一生只求在她身旁。他是武林盟主,盛世娇儿,本可以仗剑天涯云游四海,却甘愿为她散尽武功,绝情断恨,哪怕此生不能相守。他是一国摄政王,齐国史上最年轻的皇叔,天下人眼里的魔鬼,可他却将一生堵在她身上,不求相伴,只求目光片刻留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田园之妃不好惹

    穿越田园之妃不好惹

    简介:平凡的吴婉娇一不小心溺在旅游的海边,穿越了!平民的吴婉娇只在书本里、电视中知道权门贵渭这个四个字,不想穿越后这么不远不近的体味了一把,你问什么叫“不远不近”,这么说吧,爷爷的爷爷叫皇帝,你说近不近,可现在孙子的孙子只能是出了五服的旁门旁支;至于“权门”连边角的边角都靠不上,离权力中心早十万八千里了,你说远不远。再看,身旁有一个无赖爹,软弱娘,这叫什么事?但好歹无赖爹管吃饱、穿暖还没家爆;软弱娘虽无主见但好歹爱子、爱女。作为皇家宗室的后裔,吴婉娇觉得,只要知足常乐,小日子也蛮不错的。可天不遂人愿啊,快要及笄的吴婉娇,被宗室、家族“牺牲”了。平镛的吴婉娇天长叹,老天啊,我不就是长得清秀一点吗,可皇家出品能有孬种吗,不就是肤白一点吗,可这不是遗传老娘的吗,要不当年英俊潇洒的老爹能取这么一个软弱的庶女吗?无奈的吴婉娇,本着在那不是混日子的思想,嫁吧,不就是极北之地吗,别人能过,我也能过。咦!北地之王,给我10顷地,自生自灭,这好啊,吴婉娇捂嘴偷乐。什么?不毛之地,气得胸起脑疼的吴婉娇,大吼一声,不就是盐碱地吗,小意思。引水冲田,养畜堆肥,植树防风沙,虽说难了点,可不是有句老话嘛“人定胜天”好歹不愁吃喝了,窝在这10顷地上,不要太适意哟,可那谁谁谁,谁让你动我粮仓的大米、白面,拿起菜刀,果断下手。天,这是什么情况?美男计,哼,这计对我没用,不如坐下来谈谈,有银子一切好说,什么,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想得美,直接给你闭门羹!看平凡女孩在古代自力更生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深圳经济特区年谱(1978~2018)(全集)

    深圳经济特区年谱(1978~2018)(全集)

    本书记录的是一座年轻而充满创造力的城市——深圳的不同寻常的令世人瞩目的成长历程。在中国历史上,恐怕还没有哪座城市能像她那样,以其自身的诞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没有哪座城市能像她那样,以其自身的发展体现、引领着整个国家制度变迁的方向,并创造着一种崭新的富有绩效的社会发展模式;更没有哪座城市能像她那样,以其自身的不断变革书写着社会转型的奇迹,并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创造着创新的观念、精神和理念。
  • 烛火染蝶苏医仙

    烛火染蝶苏医仙

    “主子,小姐又跑了!”“姓牧的!你觉得你的人拦得住本小姐么!”“小蝶他们拦不住还有我啊。”一世毒人无数却败在了一个杀手手里,这让她怎么面对师父。他的仇得报,而得罪了她的人下场又好到过哪里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横扫天下

    横扫天下

    生而为男,当顶天立地,身处乱世,当横扫天下。昔年武道盟主林天,机缘巧合转世重生,十二岁即突破到先天境成就还在前世之上,虽修为超强但隐世埋名隐居山林。恰逢时局动荡,仙门现世,妖魔丛生。乱世将至,虽隐居山林也被波及,一代千古奇才,就此走出山林迎接一波波腥风血雨。
  • 一生的财富运算:获得财富的方法与步骤

    一生的财富运算:获得财富的方法与步骤

    本书首先介绍了比黄金更有价值的东西,接着介绍了成功者的第一课、富裕意识、想要黄金的人、经济学家这样看待金钱、情绪与金钱、财富是隐形的、改变你一生的金钱格言等。上篇:积累你的创富资本。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差不多的,可是世界上为什么有穷人和富人呢?原因恐怕在于富人善于利用和积累他自身的创富资本。而穷人则忽视了这一点。从现在开始,积累你的创富资本!这对你的一生都会起到莫大的帮助。下篇:实施你的财富计划。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财富,你一定要制定你的财富目标与计划,并且要全力以赴地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