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200000040

第40章 桃李春风一杯酒

施晓宇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19日到22日之间。古人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说的是“春分”的意义,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太阳在这一天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中国南方的春季,坦率地说,早期是一点春天的气息也没有的。从“立春”开始,气温是“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此话出自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本来说的是秋天的季节忽冷忽热的,令人防不胜防。可后人觉得以此来形容春天的气候更为贴切。因为春天是“孩儿脸”,说变就变。往往早晨还是阳光明媚,下午却寒风骤起。尤其在中国的南方,上午还气温升高,热得姑娘早早穿上迷你超短裙满大街招摇,下午转眼阴雨绵绵,气温突降,让人套上羽绒服还觉得阴冷刺骨。由此害得许多人在忽冷忽热的起伏中,感冒流涕甚至发烧挂瓶。因此有经验的老人总喜欢叮咛年轻人: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是梨花雪。

只有到了“春分”时节,“倒春寒”才算基本过去,气温开始真正的逐渐升高。所以,“春分”是一个让人喜欢的节气,看见“春分”,似乎看见了春姑娘,浑身上下透着喜气。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因为今天是“春分”,气温不冷不热,让人感觉舒适,就想到关于“春”的诗句。其实以上所引不算诗句,而是古人最常书写的一副春联。如果说中国南方的春天主要盛开桃花的话,北方的春天则主要是依靠杏花来打扮。所以古人强调的是“依然十里杏花红”。类似的诗句还有: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萍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对于杏花,不单单只开在北方,就好像北方也有桃花盛开一样。不过数量的多少而已。而一旦杏花开在南方,似乎满眼的诗意和春色也会更多一些。譬如陆游写过的关于杭州的著名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有人这么解释:听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小巷深处叫卖杏花的声音,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人想起江南湿漉漉、绿幽幽、亮晶晶、香喷喷的春色,浓而淡,淡而又深,深而且远。这种解释并不牵强,我是认同的。陆游的全诗是一首七律《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听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62岁的陆游在临安(杭州)所作。诗句写了江南的春夜,通过杏花春雨表现了临安的独特风光。此时的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去觐见皇帝,居住在临安城西湖边的一个客舍中。已过花甲之年的诗人回顾前半生,在京华客舍中难得静卧小楼,聆听一夜春雨有感,写下了这首后世传诵的名作。

借写春景抒怀,可与陆游比肩的,当属黄庭坚。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他的诗具有深厚的学养和浓郁的书卷气。有一首诗《寄黄几复》就集中体现了这种艺术特点。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当时,黄庭坚在德州为官(今属山东),他的朋友黄介(字几复)任四会知县(今属广东)。虽然他们都居住在滨海地区,但海天茫茫相距遥远。所以全诗首联写:“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后句是说通信颇为不易。古人有雁足传书之说,但传说鸿雁南飞只飞到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以,想托鸿雁捎信也会被谢绝。

颔联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诗人回忆昔日与黄介相聚宴游之乐。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强烈对比,从而加深了思念之情。

由是,诗人在颈联里夸奖黄介:“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接着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诗人想象友人如今已白发萧萧,伴随他的读书声的,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这里包含诗人的发挥想象,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偏居荒蛮之地不得重用鸣不平的意思。

从黄庭坚的《寄黄几复》开始,后人把“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引为名句,常加借用、借喻。把“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把“一杯酒”与“十年灯”进行人生比照,将相聚之乐与分别之苦表现得无微不至、纤毫毕现。

在如煦的“春分”里,任思絮飞翔,但愿节气天天是“春分”。

选自《三明日报》2010年4月2日

同类推荐
  • 重点所在(2018年版)

    重点所在(2018年版)

    《重点所在》延续了苏珊·桑塔格一贯的敏锐和视角的多元,在她《重点所在》这本最新的论文集中,她的目光投向了现当代的重要诗人、作家、戏剧家、舞蹈家,以及各种类型的艺术、文学形式,由于其独特的敏锐性,使得她的文章的意义不局限在某个领域,透过文章本身,我们看到永恒的人性,永恒的正义感,永恒的批判精神、永恒的激情以及永恒的冷静。
  • 中山客

    中山客

    通过本书,你将会看到从唐宋至今,历经千年年都拥有勃勃生机的——岭南文化,中山文化。如果你想寻找正在古老中国的样子,你不妨读读本书,很多在成长记忆中正在逝去的风俗在这里会搜索到它的印记,今天,行走在大大小小、相互交错的老城街巷中,你会遇见生动的传说、平淡的生活、古怪的街名,还有那些摇摆在“现代化”的凛冽寒风中的苍老背影,但历经千年,情怀未改,文化未变,这里依然保留着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化。
  • 紫箫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紫箫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本书取材于唐代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但割弃了小说中因李益负心而导致霍小玉死亡的情节。叙述李益与霍小玉结婚后,李益随军出征,霍小玉在家怀念不已,至李益七夕回京,两人团聚而止,仅为卷首“开宗”所预告的剧情之半。
  • 戴望舒诗文选

    戴望舒诗文选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魏尔伦的译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引起轰动,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本书为作者的代表作.
  • 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学生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散文集,涉及文艺理论、创作实践、美学、哲学以及日常生活和处世态度,记录了歌德晚年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
热门推荐
  • 快穿时空局:宝宝要辞职

    快穿时空局:宝宝要辞职

    【萌萌哒的软妹子VS腹黑高冷男上司】什么公司没有固定地点?没有固定时空?甚至连每个任务都是随机分配?什么工作需要精湛演技?需要全能才艺?甚至要求匹配DNA达到99%?什么岗位面对牛鬼蛇神?面对生命危险?甚至还搭档总是使绊子的上司?莫名其妙成为时空捕获者的顾兮音表示,不给亲亲抱抱举高高,宝宝要辞职,(╯‵□′)╯ノ┻━┻☆刚从时空仓苏醒的男人冷笑地看向小声抱怨的女孩儿,“过来。”顾兮音一个冷颤,“老大,我错了┭┮﹏┭┮”“给你个么么哒,嗯?”“不辞了。\( ̄︶ ̄)/”
  • 稀里糊涂修了个仙

    稀里糊涂修了个仙

    白宛和一个不小心出了车祸,喜的是,她穿了;悲的是,她好死不死穿成了孤儿。好容易被收养,白宛和一个不小心摔下山崖,喜的是,她没死;悲的是,她莫名其妙走上了修仙路。从此,拜了个师父,结果是鸡肋。拜了个师兄,大约也是鸡肋。收了个徒弟,终究还是鸡肋。后来,跟阎君攀上了交情,她白宛和却变成了鸡肋!白宛和:仙门不靠谱,远离鸡肋修仙日程。新坑《仙生漫漫》正在连载中,欢迎吐槽。新坑《桃花笺上录》开始连载了,欢迎吐槽。短篇小故事合集,无毒,可放心食用哦。
  • 前几年的那些人和事

    前几年的那些人和事

    李二和穿越了,这个穿越的故事中,李二和的前世妻子离他而去,他失去了前世相濡以沫的妻子,可爱的一双儿女。尽管他是世界首富,可是这样的穿越有个鸟用,结果醒来却是场春梦。穿越历程才刚刚开始
  • 网游之无商不尖

    网游之无商不尖

    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儿。因此无“尖”不商,指的是商人要尽一切努力给客人让利,才能留住客人,安身立命。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却以讹传讹,逐渐演变成了“无奸不商”,意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本书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网游职业商人的奋斗人生。
  • 零日传说2:地狱门咆哮

    零日传说2:地狱门咆哮

    生活已经被改变了,不是吗?虽然说不上是变好还是变坏,人也被改变了,但一定是变得更好吧!至少没有人再在绝境中哭泣,也没有人面对危险裹足不前,成长起来的少年将迎来更残酷的挑战,危机、阴谋、背叛,得知隐秘身世的你,是否背负得起这一切?你理应举刀挥舞,守护脆弱的信念,亦该收起眼泪,昭示不灭的决心,生死攸关之际,年轻的猎人们依然坚守着最坚定的誓言——纵星有坠,惟心不坠!
  • 木棉花开:任仲夷在广东

    木棉花开:任仲夷在广东

    多年来,报告文学已经很少有像《木棉花开》这样使人感到震撼和动情的作品了。因此,报告文学就不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屑眼光和言语攻击,甚至有人对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体裁存在的可能性也有了怀疑。出现这种现象,固然同某些人传统的文学观念有关,与他们对报告文学阅读了解的局限肤浅有关;但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报告文学在独特接触观察理解现实热点矛盾事件和文学艺术地表现这些对象上存在问题有关。尽管会有人对报告文学表现出固执的排斥,但是,只要是优秀的作品,总能够在社会和读者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本问题是我们报告文学作家是否为人们提供了热烈关注的阅读对象,给读者一种阅读的诱惑和感动。
  • 神秘的鳏夫

    神秘的鳏夫

    人们对我说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杀死了他的妻子,第二件事就是他还不到四十岁就捞到了一大笔家产,第三件事就是他要以一百万英镑的高价出卖克拉蒙德城堡,以便移居到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在那里驾驶着自己的私人喷气机与女秘书们、情妇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亲爱的,您千万不要听信这些鬼话。”乡村医生的妻子凯蒂·克莱德说:“查理不过是个32岁的鳏夫,一心想在佛罗里达买一块土地罢了。”“但他确实有很大的家业啊!”我反驳道,因为大家都把他说成是一个十足的资本家。
  • 特工在行动(下篇)

    特工在行动(下篇)

    “瞎子”沉迷于娇妻、玩乐。陆羽用密信向香港总站报告“昭庆已娶妻成家”的消息。信发出第九天,香港的挂号航空信就回来了。这是打气的嘉奖令,又汇款六千元,需去广州取,并通知接头时间、地点、暗号。信上说:因为六千元毕竟不是小数,“要被共产党瞄上就危险了”。“我没有别的能耐,给你跑个腿学个舌没问题。”陆羽显得很憨厚。“瞎子”一拍大腿:“好,以后去广州取钱,小弟全权拜托了。你先把这笔钱取回来,回来我给你接风。”1952年2月13日。
  • 母亲在左,我在右

    母亲在左,我在右

    实际上,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犹如“母亲”的成长,她也有她的痛苦,只因“她”很少向“我”描述,虽然在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她轻描淡写地向“我”诉说,但终究是时过境迁,物影渐淡,导致“我”不能彻底体会到“她”那个时代的痛,正如“她”不能体会“我”这个时代成长的痛一样。“小西施”只是想穿一条带口子的牛仔裤,却遭到母亲的责骂,她没有权利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更没任何办法去争取到那条牛仔裤,也许她索要的不是一条牛仔裤,只是一种“正常家庭”的温暖,一种“不被扭曲的童年”的渴望。而“母亲”呢,她只需要稍微发发慈悲,就可以满足“小西施”的愿望,可她偏偏没有“慈悲”的意识,造成了母女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抵触的局面。不是“偷窥”问题,即使没有“偷窥”问题的矛头,“小西施”也需要那条牛仔裤。不过还好,小说中并没有出现“冷漠”二字,因为最无可救药的不是恨,而是比恨更糟糕的一种东西,叫“冷漠”。
  • 诡夫难缠

    诡夫难缠

    我叫左冉,是一名滴滴女司机,中元节那晚,一个神秘的男人坐上了我的车,而他要去的竟然是土葬场!那一晚,我遭遇了有生以来最为可怕的经历,我原以为他就这样离开我的世界,可是他却一再而再的侵入我的生活。遇到他以后,我遭遇过高空抛物差点被杀,甚至卷入了一场无头尸案中,那个男人究竟是谁?他为何要这般算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