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200000039

第39章 面对杜甫

鱼禾

我曾经不大喜欢杜甫的诗。我喜欢的是那种意气风发的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十月底,我随同参加甘山笔会的朋友们,来到函谷关之东的石壕村,看了崤函故道。故道上是深深浅浅的车辙。不知道从哪一年起,这段路不再有人走,于是那些车辙化石般地凝固,一直保留到今天。故道尽头生长着大片的荻花,雪白莹亮,在阳光下恍若一片雪湖。杜甫曾从这里匆匆经过。在落魄的行旅中,他遇到了苛吏抓丁,于是写下《石壕吏》。我看着那些充满沧桑感的车辙,心头生出些微的苍凉。

从崤函故道回来,我开始通读杜甫,并向往着把杜甫所到之处都走一遍。

与朋友们来到杜甫陵园的时候,正值夕阳如酒。我面对微微晗身的杜甫雕像,心情着实有些复杂。

这个陵园,是巩义的文化人自筹资金修建的。那是在二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陪同参观,使作家张鑫琦为杜甫故里的残破深感赦颜。此后的五年时间里,他与巩义文化界的同道,从酝酿筹划到落实资金,从请人题碑到协商征地,呕心沥血,几经周折,在财政没有丝毫投入的情况下,完成了杜甫陵园修建的全部工作。其间的辛苦自是难以尽述。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他们自带干粮,深入嵩山,找到了用以装饰陵园的火山冲刷石;他们连续多日白水就冷饭,为杜甫陵园义务栽植数百棵松树。瘦弱的画家徐小龙曾为栽树把自己累病过。读着张鑫琦写于十年后的《杜甫陵园修建记》,我想我明白,是什么支持着这些人自发自愿地来做这些,历经磨难也决不放弃。想起在气温突降的陕县地坑院大门外,一帮子参加散文笔会的人,在冷风里吟诵杜甫《石壕吏》的情景。

杜甫被热爱的理由,是诗歌,却又不仅仅是诗歌。

一个人的文字与他的生存方式是息息相关的。有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字。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初识李白,曾有飘篷之叹;处身贫病,昧尽世态炎凉;终老之际,犹自艰难苦恨。国破民困之忧,流离颠沛之痛,经由充满悲悯的表达,使他赢得了“诗圣”的美誉。不过在我看来,李白称诗仙或可是对的,杜甫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诗“人”。我深信杜甫之悲悯,不是居高临下或旁观的立场选择,而是天涯沦落的同命感。这使他的诗似铅,凝重,收敛,有一种看不到伤痕的痛楚。同为游历,别人看到的是仙道游侠、光风霁月,杜甫看到的则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是“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他不是以韵律和辞藻打动了我们,而是以血泪。

至少,我原来不够懂得这种可贵。当我汲汲于文字里那种光洁雅致的美感时,一位朋友曾批评我,你的文字缺少痛感。我未明白,犹自辩解:每个写字的人心中都有疼痛,我即或不触及,读者似乎也能体会。他于是发给我一个层叠的笑脸。

他笑的,必是我的轻狂。疼痛两个字,不似我理解的这样狭隘。它基于人道,连结着许多人的生存状态。只要同类在疼痛,我们就不可能不疼痛,设若不是,则我们的心已经麻木、痛感已经枯萎。闭目塞听的文字,无论有多么雅致,都至多不过是花边罢了。我也无数次的思考过文字的价值,只是我没有把自己放入他们之中。我眼中的自己太强势,遮掩了外部的世界和内心的真相。我看到了枝叶的葳蕤,而不解根的深埋。

看过许多故事,只有极少的能使我流泪。使我流泪的当然不是作者的优雅,而是人物含辛茹苦的命运。帕慕克说:“小说家的政治观点来自他的想象,来自他将自己想象为他人的能力。这种力量使他能够替那些不能为自己说话的人代言,那些人的愤怒从未被倾听,他们的话语曾被压抑。”这一点,也及于所有的作家。

选自《郑州日报》

同类推荐
  • 小说法

    小说法

    《小说法》与当下国内许多优秀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发现了小说家在创作时的思考路径和秘密,所以《小说法》不是一本小说评论集,也不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小说创作的教材,33篇文章深度解构当代国内优秀小说,告诉阅读者如何深刻理解小说家们的描述语言,告诉创作者如何巧妙设置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小说法》对所有志向、喜爱小说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小说法》由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作序、推荐。
  •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那些感情的实话你敢听吗

    那些感情的实话你敢听吗

    很多人的困惑在于不明白:生活怎么是这样的?爱我的人怎么突然不爱我了?为什么等不到价值观一致的那个人?为什么婆婆不帮我,为什么话这么难听?为什么十年感情敌不过胸脯四两?竞争这么激烈他为什么这么不上进?……而我首先想提醒的是一些真相,类似于爱情并不一定会降临到每一个适龄青年的头上,或者你恨着的对方也许并不只有胸脯四两,贬低对手不会带来任何胜算。如果以提问者为圆心,周围的世界都是错的,而错着的那些人也觉得自己对别人倾尽了全力,却并没有得到对方的善待。那些感情的实话你敢听吗?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否真的需要一个倾听者?
  • 红尘相遇,一念一生

    红尘相遇,一念一生

    本书以唯美清丽的文字,写尽古典诗词中的温柔与缠绵、深情与哀愁,并解读爱情与婚姻的各个侧面,给今天的我们以感动,以启示。
  •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主要内容分为话本小说概述、宋代话本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章节。“话”在古代有一层含义是“故事”,这种释意在隋代就已经通行了,唐、宋、元、明都沿用这一意义。
热门推荐
  • 我只是从此路过

    我只是从此路过

    全息游戏“元素大陆”是一款玩家用克隆人身份穿越异世大陆,拯救大陆生机的游戏。俏寻梦:游戏里居然有图书馆,好耶!咦,转职吟游诗人?俏寻梦:咱能直接穿过五行封印的副本结界,赞耶!额,串进别人的团队副本了?‘阎王’暗卫:这小妞不怕我?俏寻梦心想大魔王什么的还是离远点好。俏寻梦:手拿元器能与圣兽沟通,棒呆!啥?又是你们,不要杀白猿前辈啊啊啊。秦卫佣兵团:俏寻梦,你又串进我们副本啦?这次有什么好玩的任务吗?呵呵....我只是从此地路过啦。暗卫:再见你,不想放手!
  • 满树繁华止于你

    满树繁华止于你

    两人家境困难,境遇相同,偶然间开启了一段情感纠葛。当她被所有人诬陷的时候,他不管不顾,为了她挺身而出,哪怕之后被所有人看不起。他可以为了她,喝酒喝到胃出血,干活干到手臂骨裂,事后却只字不提。有人问过他,为什么会为了这么一个所有人都不看好的女孩子,这么拼。他听后轻轻一笑。因为她值得。
  • 侠道仙

    侠道仙

    一个在公园里练八卦掌的年轻人,穿越到了异界,开始了用八卦掌修仙的道路。
  • 在美漫做反派

    在美漫做反派

    对于成为反派这种事,Z在一开始就是拒绝的。他经常这样为自己辩驳:你说我好好一个五讲四美好青年,怎么就成了非要被打倒不可的大反派?某局长:你曾给九头蛇打过工。某教授:你跟万磁王有过合作。某队长:你杀害我灯塔国公民。某铁块:你践踏我灯塔国法律。Z:emmmmm,哎哎哎,那位路过的紫薯先生,我听说你对于计划生育有着一个大胆的想法,对于你的想法我有几个不太成熟的建议,一起去喝一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勤劳百姓的故事

    勤劳百姓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
  • 疯狂格斗家

    疯狂格斗家

    网游类小说,主要是幻想创造类型,小说里有网游主流职业的战术和强大也有各种创新战术打法,主题就是这个希望大家喜欢。
  • 末日朋克

    末日朋克

    当星空中的神域融合,神与强者们岌岌可危。脆弱的人类将面临末日审判。他们挺过了自作自受的万年,唯独对诸神的黄昏束手无策。一个人的力量如何用来打破桎梏和枷锁?是静静沉睡默认死亡,还是奋起反抗与命运抗争?科技与机械不过是能量的载体,爱与正义才是对抗浩劫的终极武器!(这是一部奇幻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巴山夜雨(下)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巴山夜雨(下)

    本书以抗战时期重庆郊区为背景,通过作家去南泉为轴心,展现了一幅川东风俗图,小公务员、教员、卖文为生的知识分子生活清贫,巨贾达官则是奢华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