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0000000040

第40章 书斋内外(2)

我初来昙华林时,正院长是杨东莼,国务院的任命书下达不久,是从广西大学校长的任上刚调过来的。杨院长,著名的历史学家,资深的民主人士,民进中央副主席。1954年秋季开学不久,杨院长参加全国第一届人大从北京返校后,在昙华林大操扬作传达报告。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年过半百的老院长,聆听他的教诲。杨院长满口桂林官话,在我听来是格外亲切的。

“同学们,毛主席一贯提倡联系群众,可我这个人的名字呀,不太好念,有人叫我杨东纯,有人叫我杨东专,可见我这个名字就太不联系群众了!”

幽默的开场白,引来了满场笑声。杨东莼的“莼”字,念“纯”。“莼”的繁体字特别生僻,写成“草字头下面一个繁体的‘专’”,很容易错念成“杨东专”。杨院长把自己的名字调侃一番,巧妙地作自我介绍,告诉大家不要把自己院长的名字给念错了。

杨院长亲自抓新生工作,带着一个精干的专班,到各系开新生座谈会,倾听大家发言;还亲自听课,雷厉风行解决所发现的教学问题。

一天吃中饭时,杨院长突然来到我们食堂,陪同的只有一个秘书。他边看边闻边问,“四菜一汤,够吃么?味道怎么样?”走到我跟前,大概是觉得我个子小不太像大学生,使劲捏了捏我的胳臂,“小鬼,多大啦?”……体育系的同学向杨院长反映:“饭是吃得饱的,就是运动量太大,营养有点跟不上。”杨院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三天之后,体育系的伙食立马就大改善:早餐,每人加了一个鸡蛋、一个馒头;中晚餐,每席加一大盘荤菜。那时,其他系只有在过年过节时、在考试时,才能这样打牙祭,我们真要“垂涎三尺”了。

杨院长是个大忙人,在校外的参政议政活动非常频繁。在报上看到,毛主席在北京召开最高国务会议,我们的杨院长也是为数不多的与会者之一,此时,昙华林仿佛平添了几分光彩与自豪。1957年春天,杨院长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华师院刊发表了一篇访谈录《语重心长话别情》,有的细节太感人了:配给院长使用的所有公物,包括茶瓶、茶杯、痰盂之类,凡是损失了的,一一按价赔偿。“质本洁来还洁去”,于微细处见精神,我读着读着,不由得热泪盈眶。

昙华林没有大楼,但有饮誉海内外的大师

一位教育家讲得好,光有大楼不是大学,有大师才称得上大学。

当年的昙华林,确实没有豪华壮观的大楼,但已经拥有一批在各学术领域响当当的名师、大师。作为中南地区领军的师范大学,华师是实至名归的。

各系的同学、同乡、朋友聚在一起,最喜欢追捧自己系的名师、名人。历史系的夸他们的“国学大师钱基博”“历史文献专家张舜徽”,中文系的夸他们的“语言学家高庆赐”“文学家方步瀛”,政教系的夸他们的“哲学家詹剑峰”“华大老校长韦卓民”,化学系的夸他们的“高分子化学家张景林”,物理系的夸他们的“核物理专家韦宝锷”,音乐系的夸他们的“指挥家陆华伯”,美术系的夸他们的“著名导演汤麟”……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名师名人的成就地位、奇闻轶事,津津乐道,引为骄傲。

钱基博,国宝级教授,全国屈指可数。这位年逾古稀的国学大师,那时已经不教课了,专心做研究和指导青年教师。那时,他儿子钱钟书,还远没有其父有名,小说《围城》还没有流行开来呢。

韦卓民,在我们学生心目中,是一位“潜龙见首不见尾”的高深莫测的人物。他,是旧华中大学最后一任校长,学贯中西的哲学家,在海内外有深厚的人脉。解放前夕,他拒绝出国、拒绝赴台,毅然决然留在昙华林,把华中大学完好地交给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然后功成身退,还当他的教授。这位从旧社会过来的,有复杂海外关系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是在劫难逃的。

在昙华林,同学们看到韦卓民按时到政教系上班,穿着整洁的中山装,一脸饱经沧桑的皱纹,不卑不亢的神态,令人敬而远之。他继续潜心翻译、研究康德哲学著作,还开过康德哲学讲座。听说,韦老的海外旧交来华访问时,还特地来昙华林拜访他。

被称为“三好教师”的高庆赐教授,跟同学们的关系特别亲近。清晨,在轻纱般的薄雾里,高教授同我们一起长跑,你追我赶,谈笑风生,在400米的跑道上要跑上四五圈。高庆赐时任华师副教务长,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我听过他的汉语语音知识讲座,深受教益。

陶军、陈铁、高原,被称为昙华林时期华师讲坛上的“三剑客”,只要是他们作报告,大家闻风而动,抢占座位,会场绝对爆满。三位演讲家各具特色:陶军的演讲,观点独到,见识渊博,纵横捭阖,妙语连珠;陈铁的报告,纲举目张,条分缕析,逻辑性强,雄辩无比;高原的讲话,内涵丰富,有血有肉,激情四射,感召力强。听三位的报告,如沐春风,简直是艺术享受啊。

三剑客,各自走过了不平坦的人生道路,但归宿堪称圆满。据说,陶军,在文革后出任过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副代表;陈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颇有建树;而高原,最后当了华中师大的党委书记。

昙华林时期,章开沅还是个青年讲师,但学术上已经崭露锋芒,令人瞩目了。当时,万里长江第一桥开始修建,他在报刊上发表一篇署名文章,说古论今,畅谈太平天国时为了军事的需要,在长江上修了一座大浮桥,选址竟与百年后的武汉长大桥不谋而合,讴歌中国人民的大智大勇。我是从拜读这篇文章之后,知道章开沅的大名的。这位后起之秀,以后成了著作等身,蜚声海内外的近代史专家,曾任华中师大校长。

昙华林里,留下了章开沅那一代学者学术起步的脚印。

昙华林里,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昙华林的早晨是最美妙的。丛林里,小鸟们的啾啾鸣叫声;林阴道上,学子们的琅琅书声——抑扬顿挫的俄语朗读声,还有韵味十足的古典诗词唱读声;从校园各个角落琴房里传出来的钢琴声,从声乐教室里传来的练嗓声:汇成一曲独特的昙花林青春交响曲。

在这青春交响曲的旋律里,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快乐。我们埋头读书,但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世界风云、国家大事的敏感和关切,是华师人的一贯传统。同学们不仅抢着去听陶军、陈铁、高原的报告,而且对校外名人的演讲会,也是争先恐后,力争参加的。我就争取到几次难得的机会。

1955年秋,有一次团支部让我去武大听胡耀邦的报告,我真幸运,真高兴啊!胡耀邦,当时是共青团中央的第一书记,他到广东、海南检查指导工作后,来到武汉,同青年们见见面,谈谈心。胡书记个头不高,留着平头,劲头十足,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爱做大动作,有点像列宁演讲的风采。他从广东人敢吃蛇、爱吃蛇讲起,激励青年大胆创新,开拓进取。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我听得热血沸腾。

我听过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的报告。同胡耀邦慷慨激昂的讲话风格不同,王任重作报告却是娓娓道来,与听众促膝谈心。针对某些大学生对生活困难的抱怨,他说,“同学们,我只是个高中生,没有条件读大学。现在如果让我来上大学呀,睡地板我都干……”引发了全场的欢笑和议论。

1958年初的一天,得知当晚周扬要到武大作报告的消息,我们奔走相告,相约前往。周扬,时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长,是文艺界的最高领导,他的报告非听不可!我们火急赶到会场时,连过道都已经挤满了人。怎么办?冲!涌上舞台,坐在舞台地板上听,只给周扬留出讲台立足的一小块地方。那天,周扬穿着呢子大衣,为大家的高度热情感染,兴致勃勃地讲了一个多小时。报告结束,同学们围上去提问:“周扬同志,请问应该怎么看丁玲的作品?”

“丁玲的作品还是可以读的……”周扬只答了半句,就被保安人员保护出场。当时反右运动刚过去,丁玲被错打成右派,这个问题是非常敏感的,具有挑战性的。周扬的回答,并没有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极左”态度,是发人深思的。

在昙华林,除了抢着去听报告,还有一“抢”——到阅览室抢占座位。那时还没有空调,但阅览室夏天有电扇,冬天有煤炉,冬暖夏凉,室内特别安静,还有几百种报刊可供浏览,实在是读书的最好去处。

到阅览室抢座位这个细节,生动地反映了莘莘学子读书热情的高涨。没有频繁的考试,没有辅导教师、班主任的监督,更没有物质刺激的奖惩,大家却如饥似渴地读书,孜孜以求的是学业上的长进。读书是快乐,长进最光荣!

谁学业有成,比如,在报刊上发表了作品什么的,大家是最最羡慕的。1956年春,我写了一篇散文《临别的一课》,通过一位苏联女教师在撤离回国前给中国学生上最后一课的描述,反映了中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作品获得了全校征文赛一等奖,还发表在《长江文艺》《长江日报》上。应该说,这是我文学写作、语文教学的一个闪光起点。

许多学友的成就更令我艳羡。

邢福义,同我一样都是1954年进华师的,我是外文系,他是中文系,相互并不认识。邢福义还在上大一,就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语言研究的文章,有的文章居然发表在《中国语文》上,那是汉语科研期刊的最高权威,真不简单哪!据说,汉语学大师吕叔湘,就是从那些文章中发现邢福义的。如今,邢福义是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语言学家。在华师百年校庆的庆祝大会上,我听着邢老兄的讲话,感慨万千:他,应该是从昙华林走出来的,取得学术成就最辉煌的校友了。

李德复,我的学长,是外语系的。我进华师时,他已经读完大二了。看着他用流利的俄语跟同学对话,我真羡慕啊!我们都喜欢晨练,在昙华林的运动场上是常常相见的。1956年秋,他分配到襄阳工作,不久就不教外语,专心于文学创作了。1958年发表短篇小说《典型报告》,有幸获得了时任文化部长、作协主席的茅盾的赏识与推荐(同时被推荐的还有茹志娟的《百合花》)。李德复一鸣惊人,陆续创作出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了著名作家,我们还请他来学校作过报告呢。

昙华林里,走出了全国有名的相声艺术家夏雨田;走出了教育部副部长邹时炎;走出了数不胜数的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授、博导、专家、学者、各界精英。昙华林啊,你不愧为人才的摇篮!

婚礼,就在教室里举办

也许有人会问,当年昙华林里的大学生,会谈情说爱么?

回答是肯定的。爱情是大学生活的永恒主题,只不过有着不同的时代特色而已。比起意识超前的90后,那个时代的谈情说爱要含蓄一些,内敛一些,循规蹈矩一些,但心都是火热的。

讲一点似乎不可思议的趣事吧:当时有一批参加工作三年后再来上大学的“调干生”,他们年龄大一点,有的已婚,有的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学校对他们有非常人性化的安排。我们班有位调干生办好了结婚手续,可到哪里办婚礼呢?班长请示系里,系主任说:“婚礼,就在教室里办!”周末,我们向学较借用了一个稍大的教室,张灯结彩,在黑板上写上大红喜字,有司仪主持,有节目表演,只发喜糖,不摆酒席,婚礼办得既热热闹闹又简朴节俭。

我们班有一个叫汪洁的转业军人,妻子探亲来了,学校安排一间空房给他临时住宿,被褥自备,分文不收。

无微不至的体贴,浓浓的人情味,昙华林里情浓爱深啊!

昙华林里,文化氛围浓郁,精神生活丰富。露天电影场每周都放映新片,当然是免费的,座位可要自备。你不会跳交谊舞吗?不行!班上马上扫你的“舞盲”,把你拽到周末舞会上去“出洋相”。校、系的文艺社团百花齐放,任你展示。学校剧团群英荟萃,演出了不少名剧大戏。老舍的新作《西望长安》,由教师演员担纲,教务长陶军也粉墨登场。1956年,根据巴金同名小说由曹禺编剧的话剧《家》盛大演出,是华师戏剧活动的高潮。演出的精彩和成功,是可以跟专业剧团媲美的。《葛麻》等楚剧节目演得很地道,夏雨田演的葛麻,唱功做功都很到位,赢来了一阵阵喝采声。

当时,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一些,但基本生活条件是国家包干的。所有师范生,一律免交学杂费、书籍费、住宿费、伙食费、医药费,也就是讲上学不要钱、吃饭不要钱、看病不要钱(包括大病转院治疗),有困难还可以申请补助,调干生每月发十多元生活补贴。我在华师读了四年书,没给学校交过一分钱,还申请过两次冬装补助。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在艰苦创业时期,国家百废待兴,人民生活水平还较低,作为新中国早期的大学生,我们感到很幸运,很满足,更感到背负着人民的重托,肩头沉甸甸的!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华师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大气候、大环境。在华师的四年里,我觉得,前两年昙华林的气氛还比较正常、和谐,1957年以后就不太正常了、不够和谐了,原因是众所周知的。

昙华林里尽朝晖。作为华师的摇篮,昙华林是美丽的。但是,如果没有政治运动特别是“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失误,如果没有违反客观规律的“三面红旗”的挫折,昙华林里的朝晖一定会更加灿烂,百花齐放的春景一定会更加瑰丽。

(彭树楷,1954年入外语系。湖北文理学院教授)

难忘昙华林

【骆道书】

离开昙华林近半个世纪了,但对那里的一草一木、对在那里认识的老师、结识的同学,仍难以忘怀。

一、昙花、银杏、桂花

昙华林自然应该是有昙花的。

记得在入学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昙华林忽然喧闹起来,轰传植物园里昙花开了,于是大家蜂拥而去看“昙花一现”的这个昙花了。我随着人群挤进去看:白白的花朵,似乎有香味。并未看得仔细就被挤出来了。它的枝干,叶片,乃至花的具体形态都未看明白,但似乎却已满足,我已经看到昙花了,真切地看到昙花了,至于其他已不重要了。后来在有关的书上见到关于昙花的介绍:“昙花:仙人掌科,肉质植物。灌木状。老枝圆柱形;新枝扁平,绿色,呈叶状。花生于叶状枝的边沿,白色,大型,两侧对称。美丽,芳香。夜开,翌晨即萎,仅数小时,故有‘昙花一现’之说……”。也许,正因为“昙花一现”,所以弥足珍贵,所以才令人难于忘怀,连同那个难于忘怀的夜晚。

昙华林的银杏给我印象很深。

我并不认识银杏,一次我在银杏树下,拾起一片银杏的叶子,询问一位做卫生的老伯,他告诉我,这叫银杏,又叫白果树,是很珍贵的树种,我说:“这一排树,有十几年了吧?”他笑了笑说:“十几年?我解放前就在这里做事了,那时,它就是这个样子了,那棵大的树,少说也有五十年了。说不准已有百年了。”我再次仔细打量那挺拔的银杏树,很有些感触。后来,我查阅有关资料,证实环卫工人的说法:银杏落叶乔木,高达40米,叶,折扇状;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系孑遗植物,生长较慢,树龄长可达千年……我大为吃惊:“孑遗植物”!那是和熊猫并列的珍稀生物啊。我为它受到冷落而不平。可它傲然挺立,恬然生长,淡然面对世人。

凡是在昙华林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忘不了那两株桂花树。

同类推荐
  • 杨朔散文

    杨朔散文

    《杨朔散文》一书是杨朔散文珍藏版,主要收录了《平常的人》、《潼关之夜》、《春在朝鲜》、《百花山》、《黄河之水天上来》、《画山绣水》、《金字塔夜月》、《印度情思》、《野茫茫》、《生命泉》等51篇。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生活。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会使您回味无穷。
  •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叶君主编的《假设与求证(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井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晕大的指导意义。
  • 鲁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自从中华民国建国二十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自由谈》的编者刊出了“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的启事以来,很使老牌风月文豪摇头晃脑的高兴了一大阵,讲冷话的也有,说俏皮话的也有,连只会做“文探”的叭儿们也翘起了它尊贵的尾巴。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 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胡适谈哲学与人生

    胡适谈哲学与人生

    《胡适谈哲学与人生》精选了胡适关于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的文章,选录的均为胡适一生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并结合多个版本进行了校对,力求呈现最接近大师本人原意的文字。本书探讨了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从古代到现代,从过去到未来。包括中国古代哲学,现当代哲学,以及人生的观念。接受过新思想的胡适,其观念与当时的众多人迥然不同,一些人生观到现在读来仍让人觉得醍醐灌顶。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剑钟情

    一剑钟情

    那柄修卢剑牵扯了少女的一生,注定了一开始宿命的相逢,如涸辙之鲋,相濡以沫,却只落得生死两茫,惊天阴谋纷至沓来,一时间武林变色,腥风血雨。她踏遍山河追寻他的下落,却逢血刀令重现。她无端被武林通缉,途中巧遇神秘男子。他是谁?是敌是友?她将何去何从。曾经沧海,终不过心殇。缘深缘浅缘灭,不如相忘于江湖。
  • 卡耐基领导的艺术与管理的智慧

    卡耐基领导的艺术与管理的智慧

    《卡耐基领导的艺术与管理智慧》是一本关于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的经典之作。它对于发现我们的领导才能,提升领导群伦智慧,特别是融合了管理、演讲、为人处世、智能开发等于一体的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的教育方式,将有非常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西游之传奇大圣

    西游之传奇大圣

    这是一个光明的西游,这是一个干净的西游,这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这里崇尚的一切就是付出就有回报,人性本善
  • 宗师宝典

    宗师宝典

    不是每一个屌丝都能成为宗师,也不是每一个宗师都能发家致富。秦歌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一本宗师宝典,一步登天从凡人蜕变成高高在上的宗师。而且这个宗师涉猎的范围还不是一般的广。他是武道宗师,南拳北腿,无所不精。他是兵器宗师,小到沙漠之鹰,大到坦克飞机,样样精通。他是杏林宗师,肉白骨,活人命,轻而易举便能起死回生。他还是板砖宗师,一块板砖尽败无数豪杰。......据说他的房中术同样是宗师级,绰号无敌小狼君。
  • 血瞳杀神

    血瞳杀神

    绝世无双的武道资质,让人震颤的修炼速度,匪夷所思的炼丹手法,无人企及的武学境界,强大神秘的九天神龙,血瞳神脉的嫡系传人,血染苍穹的狂战杀神,造就了一个逆天而行的血瞳杀神!新一代的斗破苍穹即将诞生,神魔之战到底谁是赢家?血染神龙的极限到底会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无极妖兽能否破解神障?且看本书为您一一分解...
  • 跨越千山万水:世间只得一个你

    跨越千山万水:世间只得一个你

    重逢之前,她将其他旧爱变为男闺蜜。再次相遇,方知有些人值得她再次付出。这个世界,真的有一个人的吻,一个人的怀抱,可以令你忘掉世界的其他纷扰,只顾沉溺其中。实力派言情女神蓝白色深度演绎都市女白领可能会遭遇到的三类典型男人:男闺蜜、相亲男和前男友,以及他们和女人之间的各种爱情对决。全球首发独家绝密番外:分别讲述火星暖男周子廷从“敝履”到“蜜糖”的新恋情、男女主角后续幸福,以及女主“神经男闺蜜”晟峻的最新爱情故事。
  • 暗浮于光之前世今生

    暗浮于光之前世今生

    世界局势风起云涌,大多数国家都在进行超自然力量,暗物质的研究。清心的父母做为这个项目的研究人员,意外被困第三空间,而留下一个载有暗物质的玉坠。清心戴着玉坠偶然间打开了连接前世的通道,回到清朝,而且还能顺利回程。然而清心并不知道这一切,一直努力穿梭两边努力追寻真相。并也开始自己的追夫奇遇。
  • 故事会(2016年9月上)

    故事会(2016年9月上)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仅有114个页码、32开本的杂志,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
  • 执神之手,将神拖走

    执神之手,将神拖走

    此文已完结,亲们放心入坑!亲爱的们!点点新文已开《妃常汗颜,前夫好猖狂》感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看哦!觉得好的话可以收藏个哦!文址请戳上面!么么哒!囧穿越,男变女,爆笑人生从此点燃,某二货色女亲一面瘫小娃后自此便被赖住!各位!野蛮二货公主vs腹黑闷骚天神正火爆PK中!咬你篇:“老娘可是拿你当儿子······哇啊!好痛!魂淡你咬我!”某女怒吼!“你要是再说下去,我咬的就不光是这了!”某神黝黑的眼眸意有所指的看向某女的粉唇,把某女看的心里直发毛!“特么劳资······呜啊!”“女人,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下次要是再在我面前自称老子,老娘,姑奶奶这类的词!说一次我咬你一次,说两次我咬你三次!”某神说的粉是淡定!某女却听的满脸涨红!是被气的!“特么魂淡小子······哇啊!好疼!”某神勾唇邪魅的从某女锁骨处抬起头:“这个也不能说。”“你!你!老······”吃醋篇:“钥曦,小妖看见面瘫脸和荷香仙子在圣湖游船!”巨大的黑猫幻化成人身半跪绝色女子面前。“噗!”尹钥曦一口茶喷出。“水灵!”“属下在。”白衣翩翩公子落在钥曦身前。“去!和小妖一起给老娘喝光圣湖的水!”水灵小妖:。。。“属下们领命!”片刻后:“主人,属下见驸马爷和月神娘娘在游山。”蓝衫绝美男子凭空出现!“叫上二灵一起,把那座山给老娘搬去填圣湖!”“属下尊命”再片刻后:“您还有时间在这喝茶嗑瓜子!属下刚刚可是见驸马爷和素美人一起挑选首饰呢!”金光闪闪的绝色女子瞬间现身。“特么的魂淡小子,只不过是昨晚没让他**,特么有必要搞这么多事吗!告诉玉小子黑寡*,半个时辰后,老娘要整个神域界首饰全无!”“金儿得令!”终于,只剩钥曦一人之时!“会碍事的人都走了。”磁性浑厚的声音自背后响起!钥曦回头:“你,你不是?!”“我不是怎样!真得感谢荷香神月她们!女人,别忘了备份厚礼给她们送去!来!我们接着昨晚没做完······”“啊!差点忘了!妖尊地神和墨寻约了我今晚搓麻将”“喂!放老娘下来!”某神无视魔音穿耳的尖叫,扛起不停拍打挣扎的钥曦关门上锁顺便布上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