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0000000036

第36章 同窗留影(2)

第二天,在校门口聚集着许多同学,分配到西北的同学即将远行,其他同学都来送行。那天大家一改往日朴素的衣着,王京和女同学们一个个穿得花花绿绿,在朝阳的映照下显得非常漂亮。我突然感到,真美,真美!这不就是一簇簇美丽的太阳花吗!

啊!让太阳花在大西北的原野上尽情绽放,开得鲜艳,开得灿烂!

(匡乐卿,1956年入中文系。曾任湖北省医药局副局长)

“笑”的珍藏

【程善邦】

有位和我相当要好的学友,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他曾再三叮嘱我,最好不要讲出去,即或要讲也不要说出真名实姓。否则不但把有趣的事变得索然寡味,而且有可能伤害到他最不愿伤害的人。他说他很受了林语堂先生的《读书的艺术》的影响,不愿把连贯的流动的光阴裁剪成短暂的一截一截的,跟随着铃声按部就班地去上课下课。他除了有选择性地去听对他颇有教益的一二位先生的课外,几乎把所有时间用于自学。他每天都沉醉在图书阅览室里,阅读那些他深感兴味的书籍和杂志。读书对他来说是一件至乐的事,确实有一种“灵魂的壮游”的感觉。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他说他平静的心境被一个“眼神”给彻底粉碎了。

事情原是这样的:那天他在阅览室里像往常一样,正要展开另一次“灵魂的壮游”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在阅览室查找资料的女同学的目光相遇,她还向他送来了莞尔的一笑。这一笑在他看来是那样地甜美,又是那么地灿然!更何况是他心仪已久的那位女同学,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遇呀!可是他一来因为太突然而毫无思想准备以至措手不及;二来因为“心仪”反觉得心存“非份”而不敢有所冒昧,便赶紧收回了羞怯的目光。然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事后,他看书满篇都是“美目”;他睡觉满脑都是“巧笑”。他问我怎么办?我说到底是何方神仙让你如此地颠倒乾坤?在食堂排队买饭时,他悄悄地指给我看了。哎哟,原来是同学们暗地称之为“校花”的美女啊!她不但人长得极其标致漂亮,而且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尤其是她进校的那年的“九一八”扮演《放下你的鞭子》中的小歌女一下轟动了全校。此后,凡男生见了她都希望和她答上话,至少也想和她点上个头,其追慕者之多那就可想而知了。她比他高两届,是他的学姐。据说她父亲是某科研机构高级研究员。因为我那位学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此一无所知。当我将这些告诉他后,他一下子像个泄了气的皮球,说他一个平民的儿子,又长相平平,是不是有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呵?我说,那也不一定!你忘了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就把美女兼才女的卓文君彻底俘虏了吗?他突然眼睛一亮,倏忽信心十足地说,是的!只要有两性相悦的爱,它就能跨越千难万阻,填平所有的人间鸿沟呵!

后来我那位学友的心慢慢平静下来了,他又开始了新的“灵魂的壮游”。他说他要用理性的堤坝节制住感情的洪波激流,把他对她的那份情愫和她对他的那莞尔的一笑,永远珍藏在心底作为审美愉悦的回忆,他认为这份美感是足夠他一辈子享用的。可是有一天他又告诉我,他的心又被搅起了涟漪。一天晚上,他偶然看见她在月光沐浴的古樟树下徜徉,不知是在背书还是在吟诗,口里念念有词。她的倩影是那样的柔美,她的声音是那样的娇甜,又让他乾坤颠倒了好些时日。最让他心神不宁的是她毕业离校那几天,他想找机会和她打个招呼,说几句送别或祝福的话,但总觉得理不足气不壮,又怕太唐突而闹成笑话。他又想哪怕为她搬搬行李也好哇,但他又想帮她忙的人肯定很多,他不但插不上手,而且众目睽睽会弄得他手足无措甚至下不了台。几天来他只好在校门口转悠,希望能最后见她一面。可是毕业班的同学一批批地离校了,就是不见她的身影。直到最后一天的下午,好几位男女同学簇拥着她说说笑笑地向校门口走来了,当她快走近他时,他身边恰好站着好几个同学,他们几乎和他同时举起了惜别的手。此时她也向他们摇了摇手表示谢意,并报以莞尔的一笑。她笑得还是那样甜美,那么灿然。可惜他不知道她这一笑是专对他的呢?还是对他身边所有人的?但不管怎样,他说他毕竟又看到了那甜美的灿然的一笑,那是值得永远珍藏的一笑呵!

两年后,我那位学友毕业鉴定上写的是“只专不红”的评语,被分配到边远的山区工作。直到他退休后,有一天突然打来电话,邀我和他一起去看看那阔别数十载的让他魂牵梦绕的昙华林。他带着相机,要我在原校门口和古老的樟树下替他照了相。他对那幢曾经作过图书阅览室的小礼拜堂,更是情有独钟。他绕行三周照了三张相还觉得意犹未尽,硬是颇费周折地找到并说服管理员开了门,尽管里面已是物非人去,他还是在与她第一次“目遇”的地方拍了一张“还原”照。

分手时我问他:“那次在校门口作别后,你再见到过她吗?”他说:“没有。”我又问:“你想不想再见她一面呢?”他说:“不!”“为什么?”我不解地问。他说:“我要让她美丽的青春永驻我的心间!”

(程善邦,1960年入中文系。湖北省教育学院教授)

今又桂花飘香时

【李汉元】

除了“史无前例”的岁月,我几乎每年都要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虽然明知人去楼非,但总还是希翼从那古槐老樟下寻回几缕当年醉人的气息。这就是我那魂牵梦绕的昙华林!在那里,我沐浴四年师恩,得到了四十年赖以安身立命的学识和素养;在那里,我结识几位挚友,享受了半个世纪风雨同舟的友谊和温馨;在那里,我有幸遇见伊人,收获了终生的幸福和亲情!师恩、友谊、爱情,是谓“昙华林三情记”。今年是我与妻结婚四十五周年,也是我的古稀之年,正想弄个自娱自乐的”浮生六记”,恰逢一民君命我写昙华林记忆的稿子,推托不得,便撷取准备写“学堂记爱”之一鳞半爪,拼凑缀合成文,聊以充数耳。

初进昙华林,正是桂花飘香时。散落的建筑有点中西混搭,但却不失庄重典雅;大多楼阁畧感破旧,却更显古朴肃穆。高低起伏的地势,交相掩映的古木,曲折蜿蜒的小路,错落有致的楼宇,和谐地交织成一种静谧、庄严、深邃、圣洁的意境。加之这里有许多大师先贤、前辈学长,真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不禁激起我勤攀书山、苦游学海的满腔豪情!

可是,我认认真真地读书不久,竟同样认认真真地谈起了恋爱。是耶?非耶?无人评说,无从评说,也无须评说。不过,这是我的初恋,也是我的终身恋!

我最先注意的不是她的人而是她的名,那少见的姓,那男性的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我寻找这个人时,那双又黑又亮的眼睛直楔我心底,我的灵魂仿佛微微震颤了一下。那清澈而又深邃的双眸呵,给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了解,是在班里做自我介绍的座谈会上。她讲她七岁在镇江入学,九岁转南京念书,十岁到武昌,再云梦而随县而孝感,后至汉川读中学。父亲退休举家回江苏,她只身留在湖北,最后考入华师。天啦,这样丰富复杂的经历,不禁使当年几乎尚未走出武汉的我大为惊讶、大为赞叹、大为羡慕!尤其令我震撼的是,她十四岁时居然一个人把六岁小侄从汉川辗转送回合肥(当时到合肥既没有通公路,也没有通铁路)。简直匪夷所思,这次给我留下的是极其深刻的印象!

三个深刻印象让我产生了接近她的强烈愿望。

上课了,一到教室门口,我总要扫视一遍——看她来了没有?来了,便装作漫不经心地踱到旁边坐下,她也照例朝我微微一笑。这在她也许毫不经意,对我却意味着一次奖赏!

然后是课间交谈,从对老师讲授的赞赏,到对学习问题的探讨,渐渐扩大到社会见闻、人生百态,乃至生活琐事、个人遭遇,慢慢地几乎无话不谈。

有时她也习惯性地坐到我的旁边,让我激动兴奋不已。后来我又借口某段话没记下来,要她的笔记看。一来二去,核对课堂笔记也成了我们学习交往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夸她记得快记得准确,她说我的字写得特别好,苍劲、沉稳,象个老先生写的。是应付,还是赞赏?我琢磨了好久好久……有次上完课,我收拾讲义笔记回到寝室,突然发现跟她拿错了笔,我立即站起身,但,很快又坐下了,何必那么急呢?下午走进教室,她朝我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没发现?还是……夜晚躺在床上,手握那支仿佛还留有她的余温的笔,眼望帐顶发呆。这本来就是极偶然的一件小事,但我当时竟执拗地认为这是天意;我还想到,我们在各自寝室的座位都是东南角——同位角;我们的家乡是我住长江中,君住长江尾——同饮一江水;就连我们的名字也正好是一对——两个朝代对两个国家,此一对不正是彼一对儿么?这种种难道不都是上天的安排么?

过去头一挨枕就能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我,居然失眠了!我这是怎么了?难道,难道是,恋爱了?进校不久就坠入情网,简直太窝囊太没出息了!我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可是,可是,真错了么?不正常么?该压抑么?

否定,否定之否定,再否定……快乐,痛苦,快乐并痛苦着,痛苦并快乐着……忽然,《少年维特之烦恼》里的一句话蹦了出来:

“青年男子谁个不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怀春!”

是啊,这不是罪过呀!我们的老祖宗不也在五经之首之开篇,就唱出了动人的关雎之声么?

于是我下决心写了我的第一封情书。不知是太傻还是太幼稚,抑或是太激动,我竟当着其他女同学的面把信送到了她手上,这下可捅了大漏子。据说有位女生抢过信大声朗读,引来阵阵哄笑,场面极为尴尬。我也成了一大笑柄。(呜呼!我至今仍未想通自己当时何以那么冲动,有人又何以那么乐于窥探别人的隐私?)接下来是长达两周的躲闪、回避,不仅没有交谈,面对面碰上也是低头擦肩而过。啊,多么难熬的半个月,多么伤痛的十五天哟!

1962年元旦来临了。年级从每班选两三名代表组成拜年队,到住在昙华林内的老师家拜年。也许真是皇天不负有情人,她以组织委员身份代表团支部,我以学习委员身份代表班委会,一同入选了拜年队。一行人三三两两缓缓前行,虽是自由组合,但基本以班为单位。我便自然与她走到了一起。挨家挨户拜年,一直到很晚。队伍散了,我们还在交谈。先是为信的事互致歉意(一个说自己傻,一个说自己呆),后又不约而同地唖然失笑。

接着她很严肃地告诉我,我们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

“因为我比你大。”

“这不是理由!”

“这是我心里不可逾越的障碍!”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这样的美满姻缘、神仙伴侣:英国著名诗人勃朗宁夫人比她丈夫罗伯特?勃朗宁大十岁,却是英国最受人尊敬、最受人羡慕的有情人!”

“那是西方。”

“马克思和燕妮该是革命伴侣的典范吧!”

“那,那也是外国……”

“中国就更多了,五四后著名女作家卢隐、丁玲都比她们的爱人大好多,还有蒋光慈,比他的伴侣小多了,从他们留下的情书看,那都是多么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热恋哟!何况我们的差距就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

“……”她沉默了。

我又从古代说到现代、天上扯到人间,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不知怎么一下子记起那么多典故,说不定有不少还是杜撰的呢。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爱情的力量吧。

后来,再后来,我们的交谈从文华楼天井移到了外边大树下,时间也从白天移到了晚上。有时,从树下拾级而上,往西至红楼,南折下坡到校门,折返穿过电影场,再经系办公室至水塔;有时,从文华楼直接朝东,经食堂到大操场,再到体育馆。足迹几乎印满了整个校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漫步的轨迹也推移出了昙华林,辐射到花园山、沙湖,蛇山、长江边。有一个周末,她送我回家,我们一直走到江边,又在那里徘徊复徘徊,一直到最后一班轮渡,才依依不舍地挥手而别。谁知上岸后竟没有公交车了(当年车少,仅有30路通江岸下段,且收班较早),我只好打起精神,长驱二十余里,至凌晨三点才回到中山大道尽头的家。身体十分疲惫,精神依然亢奋。躺在床上仍不能入睡:她安全回校了吗?大概也睡了吧?也许正与我想着同样的问题哩!

我们沉浸在幸福中:同窗共读风雅颂,并肩互解离骚经。看到一本好书,“奇文共欣赏”;遇到一个难题,“疑义相与析”。虽非形影不离,却也息息相关。没有卿卿我我,倒是心心相印。

放假了,我送她回江苏老家。一直看着大轮远去,远去,犹自不忍离开。我这才体会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深情与伤感!

在家里,摸摸这,翻翻那,手足不知所措。确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感觉,虽不凄惨,却很失落,真个“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古人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对于热恋中的我来说,这并不夸张啊!

好不容易熬到她要返校的日子,我忙赶到大轮码头迎接。从早晨等到中午,从中午等到晚上,“过尽千帆皆不是”,只好无精打采地回来。第二天依然失望,这回可真尝够了“望眼欲穿”的滋味,那个急哟,还真不是语言笔墨所能形容的!第三天,我终于在向码头上涌来的熙熙攘攘的人潮里,发现了伊人的倩影,真是心有灵犀,她也看到了我,空着的一只手不停地在人群中挥动,红扑扑的脸上绽满了笑容,我连忙奋力从压过来的人流中朝她挤了过去……那情景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又是桂花飘香时,我带她回到了我那汉口的小木屋。

低声唤罢爷娘后,两片红云颊上来。

……

1962年夏,北京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令,学校的气氛也渐渐紧张起来。班里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改组了团支部、班委会,由调干生的党员直接领导抓阶级斗争。她出身不好,团支委不能当了;好友冷君出身好,但有小资情调,从班长降为学习委员;我当然是削职为民啰!秋后,中苏关系公开破裂,党中央发表九评苏共二十大的公开信,一场反修防修的战斗打响了。系里的文学社团都解散了,当然也包括我和王君、陈君、冷君等创办的《树人社》,还有同学挨批了……再后来,北京又发来紧急指示,系里连夜组织传达:一、大学生一律不准谈恋爱,已经谈了的要停止发展。二、大学生一律不准结婚(已经结婚的——有没有规定我记不得了)。这规定与反修防修联系起来,与思想斗争、路线斗争、阶级斗争挂上了钩,就非同寻常了。

我感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果然,后来的“自我解剖、灵魂革命”,简直就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哟……再后来呢,再后来,没有了!

雪莱说: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么?

辛稼轩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老子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生长在昙华林文华楼一角的一朵小花,后来终于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地绽放了!

再到桂花飘香时,灿烂的花朵终于结果了!

啊,昙华林,我魂牵梦绕的昙华林!我刻骨铭心的昙华林!

同类推荐
  • 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化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更为重要的,它是一部写满沧桑的心灵史。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晚明时期江南地区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如在眼前。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和反思,作者不自觉地会进行过滤,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作者极力描绘改朝换代前个人生活的闲适和富足,但绝不是为了炫耀,只要看一看作者那篇写得极为沉痛的自序,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层沧桑和寄托,全书带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难以释怀的痛苦和忧伤。
  • 黑骑集·仁战集:汉译与欣赏

    黑骑集·仁战集:汉译与欣赏

    斯蒂芬·克兰的诗,写法自由,无韵,诗无行数、音节数限制,文笔精练,用词精当,构思殊妙,视角独到,洞察入微,刻画深,意象奇,似寓言,启深思,抒幽情。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斯蒂芬·克兰的诗歌原文,第二部分是译文,第三部分是欣赏。译作基本按原作诗行数意译,诗行齐整字数相当,有形式之美、语言之美、音韵之美,从中可窥见译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
  • 跟范宏大告别

    跟范宏大告别

    过了八十岁的人都能隐隐约约地预知到自己行将来临的死期。这种说法不知对不对,反正阙天津老人相信了。这一天,他说他听到了死神渐渐逼近的脚步声,像广播里天气预报的声音一样清晰、从容和真实可信。那天他醒得比狗还早,他嫌村子太安静了,便在院子里大声嚷起来,这一次我真的要死了。他的四个儿子分别住在院子的四个方向,天气冷,他们还在捂被窝,先是他们的媳妇听到了老人的吵闹,摇醒了各自的男人。儿子们迟迟不答理,老人觉得被怠慢了,很生气,用拐杖使劲地敲打儿子们的房门。
  • 大家小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大家小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萨孟武先生以研究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引领读者深入贾府的家庭生活,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家庭,剖示传统社会的文化与伦理格局,演绎社会风气的流转,见解精微,启人心智,是一部别开生面、言近旨远的大家小书。
  • 爱是最美的修行

    爱是最美的修行

    据说,勤修功德可以往生净土。净土在哪里?路远吗?净土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有酒吗?红的或白的?或者只有白菜粉条?有帅哥美女吗?可以相爱吗?有春夏秋冬吗?或者只有常开不败的琪花瑶草?那会有审美疲劳吗?有生老病死吗?或者是长生?那会有一天厌倦生命吗?《爱是最美的修行》是作者在人生旅途中的随手采撷,在世界中看滴水,在滴水中看世界,滴水世界两相映,平凡摇曳是此生!
热门推荐
  • 大宋江山(第七卷):大地裂痕

    大宋江山(第七卷):大地裂痕

    “新旧党争,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使大宋王朝内部争执不断,江山不稳。宋徽宗听信蔡京之言铸九鼎,鼎裂又误信为“辽国死亡之兆”,萌生灭辽想法。徽宗联金灭辽,收复幽云十六州,但紧接而来的是更大的危机,宋辽金三国鼎立变成了宋金对峙。金兵第二次伐宋,徽钦二帝被俘,金人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并占据东京汴梁,北宋亡国,地分南北,江山崩裂。
  • 修禅要诀

    修禅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庶女狂后毒医三小姐

    庶女狂后毒医三小姐

    她是权臣之女,大婚之时却是和一把椅子拜堂;她是初嫁娇娘,洞房花烛之夜就独守空房;她是当朝皇后,夫君在大婚当日便纳了十几个妃嫔……他剧毒发作险些身死,她不顾一切将他救活,只为他是她的皇,是她一生的依靠!从此,以皇后之身常伴君侧,为他出谋划策,为他出生入死,为他夺得天下!哪知千般算计终难逃红颜命薄,烽火满城江山血染之时,又是谁人执我之手?
  • 民富论:创造企业的基本规律(修订版)

    民富论:创造企业的基本规律(修订版)

    《民富论:创造企业的基本规律(修订版)》主要内容包括:用法律来保护私人财产的权利,会在中国成为现实、对民营企业投资的资金壁垒,将在金融改革中打破、外资本土化过程,给中国中小企业产生提供了机遇、投资领域的开放,使平等的创业投资环境开始形成、证券投资引力的减弱,将把民间资金引向产业方向、巨大的中国市场,给创业投资提供了无限发展空间等。
  • 礼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礼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礼记》初时据说有一百多篇,后为汉朝学者戴德简化为85篇,世人称之为《大戴礼记》。后来,戴德之侄戴圣在《大戴礼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简化,终为49篇(原本应该为46篇,但因《典礼》《檀弓》《杂记》三篇过长,市面上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49篇之说),称之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现已佚失多数,而市面上常见的《礼记》版本一般为《小戴礼记》。在编撰过程中,考虑到现实的阅读需求,我们从权威版本中筛选出极为经典、实用,且具有文学价值的28个篇章,将其编辑成册。同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我们将每篇分为诸多小节,每个小节分为三部分:原文、注释与译文。整本书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蕴深远。
  • 仙门有徒初长成

    仙门有徒初长成

    这年头,乞丐也能翻身把仙做。拾掇拾掇,照样有春天桃花烂漫。魔尊这朵桃花太强大,惹不起。上仙这朵桃花也强大,怎么办?还是近水楼台先得师父要紧。仙门有徒初长成,某日,某女面红耳赤眼带桃花:“师父,我……我想犯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一路看着女儿泪尽夭亡,直到贾家覆灭,林如海方得以解脱重生。保住老婆孩子,一家五口幸福美满。咦,为什么是五口?林如海重生,林妹妹还会悲剧么?
  • 逆袭

    逆袭

    本书摒弃华而不实的大道理,运用了大量实例来佐证心态、意志、人气等的重要,名人的事例可以给我们带来决心与向往,普通人的成功可以使我们借鉴和复制。本书将告诉你最现实的做人哲学,最实用的避险之道,最直接的成功心法,最有效的处世良方。
  • 奥普拉魅力养成日记

    奥普拉魅力养成日记

    奥普拉·温弗瑞,一位美国尽人皆知的人物,一位打动人心的“脱口秀女王”,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传奇人生的美国黑人女性。她出身平凡却凭借着非凡的个人魅力,在访谈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了美国和世界亿万电视观众的心。人们崇拜她,不仅因为她的身价高达24亿美元,更因为她的努力,她的不屈,她独一无二的个性魅力!《奥普拉魅力养成日记》结合奥普拉的传奇经历,将她的智慧呈现给广大女性朋友,帮助大家找回失去的信心,重塑完整的自我,活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人生。
  • 自由搏击——我的漫漫踢拳路

    自由搏击——我的漫漫踢拳路

    这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如果不是因为父辈的荒唐,徐天铭应该是一个潇洒的跆拳道少年。殷实的家境,光明的前途,在18岁那年戛然而止。命运把他带入了四角围绳,聚光灯打在他的身上,他紧握双拳:认命是不可能的,梦想,家人,朋友,我统统用双拳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