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0000000011

第11章 雨丝风片(3)

说到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之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离愁之美固然动我心弦,而俄罗斯音乐则更让我有一种别样的沉醉。因为这个民族的音乐“能够于浪漫中含有一种博大的悲凉,于厚重中含着一种浓郁的诗意,且能够把幸福和苦难融汇诉说,还能够把疼痛和抚摸一起呈现”,比如《三套车》,《山楂树》,比如《悲怆交响曲》,《暴风雨》……“孤芳自赏”可以说是一种境界,譬如昙华林的昙花,夜半时分,万籁俱寂,冰清玉洁的昙花才悠然开放,展颜一笑,欣然怡然,三两个小时以后,悄然谢幕,不就是不让尘世的喧嚣污染她的轻轻呼吸、打扰她的柔柔梦境么?不随波逐流更不同流合污,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样的孤芳自赏原本是应该赞颂的呀!未必美好只属于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却不能与无产阶级结缘?

说到写札记,写札记本是契科夫积累素材同时练笔的方法,我借用过来,不过是圆文学创作梦的一种练习;札记中呈现的,也不过是先生的一幅剪影,完全没有公开献映的意思。有意思的倒是,放在女生寝室抽屉里的札记本竟于神鬼不觉间被班委发现、检阅,而后成为“丑化欧阳德威先生”的白纸黑字的证据。

究竟是怎样一幅剪影呢?全文如下——“欧阳德威先生中等身材,淡黑面皮,宽额圆眼,长约一公分的络腮胡自在地奓着,很有点梁山好汉李逵的面相。先生教唐宋文学,对作品,他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再把作品的‘内美’与‘修能’传授予学生。每一节课,从第一分钟到第四十五分钟,先生声调抑扬顿挫,每一个音节都激情澎湃,回环于学生耳畔。先生脸上的表情犹如洞庭湖水变化多端,气象万千。他时而满面悲戚之色,双目微微含泪,声音哽哽咽咽,那是被苏东坡‘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对亡妻的悼念之情所击中;时而眉飞色舞,面绽笑颜,声如洪钟,那是在诵读李太白的诗篇:‘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到特别动情处,譬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先生激动得每一根髭须都闪着晶晶的亮光,圆瞪的眼珠宛若两枚煮熟的鸡蛋,令人提心吊胆,深怕它们夺眶而出跌碎在讲台上。”

既然有人定要指鹿为马,我便把“鹿”当作“马”,交出了札记本。从那而后,我再没有动过写札记的念头,但这一篇札记,却永驻心间。

两大问题,我作了详细说明,没写检查。班长显示了一脸的无奈,我脱胎换骨的序曲戛然而止。

这戛然而止,是为止而又行、断而又续蓄势。还未及转瞬,1963年11月14日,中文系61级全体同学就遵命奔赴黄陂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经历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阶级斗争实践。

岁月更迭,鼓角频催,1964年10月,中文系党组织传达文件,层层动员之后,开展“三查”(又称“洗手洗澡”),要求每一个同学查阶级斗争的立场观点,查工农的思想感情,查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为参加孝感“四清”提高觉悟,轻装上阵。

非常困惑,我查什么?班干部来了,帮助我分析问题,要求我“洗手洗澡”,自我批判,直至脱胎换骨。

来者口若悬河,我一头雾水。见我茫然,他终于直接提了四个问题:

留长辫子,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穿红衬衫黑裙子,“红与黑”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情调;从大学一年级到二年级,情书不断,传闻不断,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同情安娜?卡列尼娜,是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暴露。

几天反思反省,几夜辗转反侧,与上述四大问题相关的断片,悉数浮上心头。

断片一:辫子

一般女孩的辫子不容易留长。营养不良抑或其他因素,往往导致她们的辫子留到齐肩或稍长,发稍便分叉断裂;有的头发长及腰际,辫稍即细如鼠尾,再难向长处延伸。

也许是基因遗传的缘故,我有父母一般乌黑浓密的头发。我把长近膝盖的黑发编成辫子,邻居阿姨见一次夸一次;走在街上,进出商店,每每有路人叹,好长的辫子,又黑又亮……一次,下公交车,我挤过沙丁鱼式扁侧着身体拥挤着的乘客缝隙,一条辫子竟钩出了一个男乘客上衣袋口插挂着的钢笔。钢笔钩在辫子上被带下车,我全然不知,还是女售票员眼疾手快,一声惊呼,这才物归原主。众人惊奇的目光带出了一片善意的笑声。

有一次我去食堂,6102班章鹤林看见一个男生跟在后面用那种小公鸡似的斜睨着眼睛看辫子的举动,忍俊不禁,随手写了几句顺口溜:“昙华林中,才女如云;少女一民,亭亭玉立,三尺乌云,左摇右荡,不知摇走了多少痴男的心,不知荡走了多少学子的情,给昙华林留下了多少相思梦……”一时传为笑谈,谁知日后竟成了“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佐证。

女孩留辫子,本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平民髪式,乡村更常见,怎么我的辫子就“小资产阶级情调”了?

我没有剪辫子,没有。我的两条长辫子一直留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大幕訇然开启。

断片二:红衬衫黑裙子和“红与黑”

在不多的衣服中,我最喜欢一件红衬衫和专配这衬衫的黑裙子。红衬衫那种红色,是一种玫瑰的深红,红得深沉,红得彻底;黑裙子漆黑漆黑,虽是薄薄的绸料,却沉甸甸的,给人一种呢料的感觉。红与黑搭配一起,正是那种单色的各自挥洒却又相互映衬,有那么一点儿水墨画写意的潇洒,又有那么一点儿油画坐实色彩的凝重。“红与黑”,因为穿着频率之高,在一些同学视野里自然而然留下了痕迹。没有想到的是,这衣服颜色的搭配与司汤达长篇小说《红与黑》共同拥有了“红与黑”三个字,毫无过渡就变成了“资产阶级情调”。

断片三:情书与传闻

初到昙华林,一天三进食堂,总看见高年级的男女同学成双成对坐在仅有的几张餐桌旁边,边吃边说或不吃只说或不吃不说只四目相视。

我们年级的新闻发言人告知:谈恋爱的!

看来昙华林恋爱并不在禁止的范围之内,男生们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然后果真爆发了骑士的热情,用书信射出了丘比特之箭。

和某些女同学一样,我也收到了第一第二封所谓的情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读了一封两封三封信。男生们或抄了唐诗宋词表达赞美,或模仿拜伦雪莱的短歌传递爱慕,还有的借助但丁的《新生》,比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的商籁诉说心曲……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弹着别人的调子,兜售着自己的爱情。

这是爱情吗?

一次擦肩而过,一次偶然回眸,哪怕是信中的文字的奔放赶上了那位疯狂至死的超人尼采,说到底也不过是一次、仅仅是一次巧合,或者是一瞬的情感的涟漪、一时的贸然激动,当不得真。

而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和林黛玉、柔密欧与幽丽叶之间历经风风雨雨而积淀深厚的感情,才是爱情。因为他们以生死相许,以性命相托;爱得如春花般灿烂,死得如秋叶般静美,直把那不染一丝杂质的爱发挥为至真至美。

记得在中文系小礼堂看越剧电影《红楼梦》,当黛玉病逝、宝玉哭灵那裂帛一般的哀号把痛苦演绎到登峰的极致时,我的小手绢被泪水濡湿,拧干了又湿,心底漾出的痛感汩汩不止。电影散场后,昙华林的钟声响彻昙华林的上空,悠扬变为沉郁,有如禅语絮絮,竟让我又一次想到了涅槃、轮回和脱胎换骨……后来我不再读越来越多的信了。林林总总的信,已成为一种累赘,因为它们唠唠叨叨,喋喋不休,负载的其实是一片虚空。

由于始终得不到回应,片言只语的回应都没有,一些寄信人“悄悄的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也有几个堂?吉诃德式的同学坚忍执着,久等没有回音便常守在操场或校门外,偶有机会便自我介绍,相约谈心,结果可想而知地被拒绝了。

谁知“树欲静而风不止”,传闻慢慢出来,还有向沸沸扬扬发展的趋势。按中国民俗,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当事人往往被蒙在鼓里,两眼一抹黑,我也一样。还是毕业20多年后,6103班一位成为作家的同学,在给我的信里写了彼时的情形:

“关于你,当年有许多传闻,有褒有贬。有趣的是,不仅褒者出于爱心,而贬者亦深藏着爱心……”

这些传闻到1963年上半年本该消亡,因为学校发布了“大学生不准谈恋爱”的禁令。但高我一届的一位男同学(还是共青团员),赶在禁令下达前夕竟轰轰烈烈发表了公开恋爱的宣言,给我写信、诉说,再写信找人诉说,一点儿也不怕有损他自己的体面和尊严,直至滚了一身的泥浆,惊动了中文系领导层。相关部门几番调查又几番研究之后,该同学最终受到了团内处分。

这件事把关于我的传闻推向了顶峰,留下一个含义复杂的感叹号;同时,它又成为一个休止符,总算暂时中止了传闻。

断片四:我与安娜?卡列尼娜

当外国文学列入了课程表,外国文学圣殿里的一部部经典著作次第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扇面向新世界的窗户。当哈姆雷特、答尔丢夫、高老头一一从窗前经过,安娜?卡列尼娜翩然而至。

就是这位安娜,十九世纪俄国的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幸福的贵族女性,遭遇了上流社会和爱情的惨烈挫折后,看透了人世间的虚伪和冷酷,最后选择了卧轨自杀。

这一文学形象,正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十九世纪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杰作。

我对安娜?卡列尼娜的同情,是把她视作黑格尔的“这一个”、作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来揣摩赏析的一种广义的同情。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在文华楼在中文系在以汉语言文学为攻读专业的文华书院,这种文学评论式的“同情”不由分说就变异为“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暴露”。

这是不是意味着大学生脱胎换骨的祭坛开始“升帐”?

没错。对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批判,以各人自我检查、小组帮助分析开始,尔后,班会组织批判,通过查思想、挖根源、找危害步步深入。

会上,积极分子和班组干部一一发言。虽然措辞严厉但多是口号,“帽子”很大却没有实质内容。火力没有想象中的猛烈,气氛没有预料中的紧张,但那口号的凌厉和帽子的怪异却让人终生难忘。

会后,我写了检查,一而再再而三,努力往“深刻”的方向掘进,充分发挥想象力,尽量再戴各种各色帽子,越把自己说得不是个东西,才越能变自己是个东西。那感觉,现在回忆,就是杨绛小说《洗澡》所描述的——“洗螃蟹似的,捉过来,硬刷子刷,掰开肚脐挤屎”。

此后我的脱胎表现有二,一是红衬衫彻底消失,黑色成为我全身衣服的标志性颜色;二是更加沉默寡言,在所有的场合绝不再提外国文学艺术作品诸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乃至美术音乐。

以为可以去孝感那阶级斗争的前沿阵地继续脱胎换骨了,有意思的是,班上一位迫切要求进步、积极申请入党的干部,代表组织以命令的口吻,要求我剪掉辫子,以示彻底脱胎换骨的决心。是何方神圣有如此创意?是哪位领导突然心血来潮?当然,这只是我心里的嘀咕。我犯倔了,直视着这个干部的一张没有半点表情的脸,想读出点画外音。我失望了。这张脸似乎只要进入我的视野就铁青着,肌肉僵硬着;其实脸上的一双眼睛倒长得弯月亮一样,眼角微微上翘,笑模悠悠的。看来追求进步也很难啊,起码喜怒哀乐不可以随随便便形于色。

我便沉默。不论他讲什么,怎么讲,我坚持沉默。

命令终于无果而终,最后按我的意愿采取了折中办法:不剪辫子,把辫子弯折几折,再用橡皮筋扎住,一眼看去,就是两条粗粗的短短的髪辫。

我庆幸,庆幸辫子的性命得以保全的同时,也庆幸我的脱胎换骨竟然亦悲亦喜,某些阶段某些细节甚至有喜剧的色彩。

我终于以“四清”工作队队员的身份和同学一起投入了孝感“四清”运动,从1964年10月到1965年5月,历时半年多。

半年多时间的锻炼和改造,大家的总结是:皮肤晒黑了,心炼红了,无产阶级觉悟提高了。

倘若没有林璧梅事件,我在“四清”运动中的阶级斗争实践,该留下一段波澜不惊的记忆,尽管有“四不清”干部自杀的阴影——“那是阶级斗争不可避免的个别现象”,工作队长说。

林璧梅,6102班一个来自广东潮州的男生,眉清目秀,白白净净,戴着一副白边眼镜,特别文静而且内向。住在贫下中农家里,他被堂屋厨房的鸡屎和房前屋后的牛粪所困扰,忍无可忍之下,很不明智地竟教育贫下中农要讲卫生爱干净。这还了得!让他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他反过来改造贫下中农,这个问题是个严重的问题。此外,月光朗照之夜,他还孓然一人站在田埂上,望月而歌,而且用孝感人民听不懂的粤语!这不是小资产阶级情调是什么!

问题上报工作队,林璧梅始终不认错,很快被班干部送回学校,旋即被开除了学籍。

当时被开除学籍,无异于在人生的档案里留下了一个致命的污点,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前途已然断送。

我的心里涌起了狂波巨澜,常常整夜辗转无眠。

自此,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战战兢兢,唯恐走错一步路、说错一句话。我奋力挑塘泥,打赤脚,参加专案组内查外调,与贫下中农亲如家人……思想改造、脱胎换骨的那种效果人人可见。

待我们完成了任务,班师回校后紧锣密鼓地为“四清”成果汇报演出和大会报告作准备时,我怀着空前高涨的热情撰写歌词,参加《丰收舞》的排练,同时按校方对思想改造正面典型的要求,酝酿以“三查”时的检查稿为基础,汇报脱胎换骨的体会,对资产阶级人生观作更深刻的自我批判,写出更有教育意义的报告稿。

我很为难,不知从何处着手。“三查”时已经把自画像描得够奇特了,再进一步,向何方?

很快便有人轮番点拨,具体指教:把脱胎前各方面的问题如辫子、情书、传闻和安娜与人生观联系起来,深刻分析。“家庭出身可以改成地主,加一段与家庭划清界限的内容,更有说服力”……一位我至今不知姓名的辅导员说。

前有林璧梅的至“死”不认错为鉴,心有余悸的我虽然内心不无痛楚酸涩,也很快地把自己作为牺牲,奉上祭坛。

演出空前成功,“四清”成果汇报,思想改造的壮丽史诗啊!

报告会亦很成功。政教系一位根正苗红家庭出身很好的男生,报告他经受阶级斗争考验心更红志更坚的巨大收获,有如一曲高亢激越的革命赞歌;中文系一个地主家庭出身具有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女生,在革命熔炉里脱胎换骨,一展革命容颜,那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典型意义,也谱入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涤荡青年学生灵魂的革命凯歌。

某一天,校刊编辑部一位文质彬彬戴眼镜的年轻编辑把我邀到了编辑室,点着准备刊登的我在全院大会所作的报告的节录部分,说:“我们查了,你不是地主家庭出身,请改正……”热泪猝不及防,一下子模糊了我的视线。恍兮惚兮出了编辑室,走了许久,这才想到应该给这位可亲可敬的编辑以深深的一鞠躬。

至此,我的“脱胎记”已经演绎到尾声,毕业分配乃是尾声的全部内容。

分配方案将公布而未公布时,黄陂社教前谈心不止、谈话不休的壮观景象再次出现。

同类推荐
  • 大冰作品合集(共5册)

    大冰作品合集(共5册)

    本套书是百万级畅销作者大冰的作品合集,共包括《你坏》《我不》《好吗好的》《乖,摸摸头》以及《阿弥陀佛么么哒》共5册。
  • 轻声说再见

    轻声说再见

    《轻声说再见》是《100个基本》作者、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先生初次坦露私密情感的散文集。他以温润的笔触,书写那些在他生命中留下美好印记、给自己某项人生启示的人。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的内涵也会愈发美丽。那个教导年龄之美的她,珍藏于心底的她,在耳畔轻声说再见的她,想要拥抱背影的她,牵着手入睡的她,以及每个月都会见一面的她……深藏在心中的恋爱回忆,经时间沉淀,愈发纯净美丽。松浦弥太郎通过一篇篇宛如情书的散文,初次坦露自己的私密情感,让人读着读着有“写到心里而不禁落泪”的感觉。
  • 幺幺的地震

    幺幺的地震

    她就是汶川大地震中那位最有名的“总理让路女孩”。她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右腿,她是一个惹人怜爱的孩子。但是,在社会爱心的滋润下,她已经一步步地从灾难的恐惧中走了出来,她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她的梦里又开满了鲜花……作家巧妙地借用她的一双泪眼,生动再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汶川在地震……
  •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

    爱情是贯穿始终的主旨,而至始至终推动它的,是一种对与生俱来的美好事物的祈盼或告白,如同《小王子》一样,充满爱和同情心,它能让人慢下来静静地看,用眼睛看,让身体放松,或干脆站起来哭一场。
  • 要焚毁萨德吗

    要焚毁萨德吗

    《要焚毁萨德吗》最初在法国出版的时候,标题为《特权论》,其中收录了《要焚毁萨德吗》和《梅洛-庞蒂与伪萨特学说》,后来又以《要焚毁萨德吗》为标题重新出版。萨德是18世纪法国色情文学作家,Sadism即性虐待狂一词由他的名字而来。一些人认为他是性的邪恶,鼓吹本能的放纵,万恶不赦。另一些人把他看成鼓励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欲念的满足,终获彻底解放的战士。他的作品在法国被明令查禁,直到20世纪初才平反,是“被诅咒的作家”的先驱。波伏瓦切入的角度很特别,她的书名叫“特权论”,从特权阶级对自己处境的认识讲起,以旧时的贵族阶级为例:贵族们捍卫自己的权利,却不去考虑这权利的合理性。萨德出身贵族,却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特立独行,违背贵族遵循的道德标准,用最直白的方式,要求将自身的愉悦作为法则。虽然他最后失败了,可是他张扬的行为揭示了特权阶级身上的利己主义只可能是一厢情愿,无法在所有人眼中赋予自己合理性。第二篇《梅洛-庞蒂与伪萨特学说》也是从特权阶级的角度出发,在法国五六十年代的环境下,有些知识分子站在利益的一方,试图混淆普遍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与萨特发生论战,波伏瓦为萨特辩护,写下了这一篇文章。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美女总裁的贴身香医

    美女总裁的贴身香医

    我是绝命香医,能要人命,能救人命,谁也没有我牛逼!我叫凌枫,性别男,爱好女。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进化导师

    进化导师

    晨曦人类,行者为尊。噬能灵族,古之传承。黑魔四族,命系奎卡。异兽种群,数以亿计。……一个原本不属于这里的灵魂重生了。所有智者翘首期盼,无数强者阵前听令,他们尊重他、敬畏他、崇拜他。这个冷峻的少年带给他们希望,使他们强大,令他们更加了解这个宇宙。他是罗星,他是宇宙万族的进化导师。
  • 帝宸九天:爆萌仙妃很纨绔

    帝宸九天:爆萌仙妃很纨绔

    问:世界上最窝囊的死法是什么?答:大冬天看热闹,被人推下水之后才发现……靠之!自己不会游泳!夏流儿就是因为这么窝囊的死法……完美的穿越了?本以为在古代会过得风生水起,只是……以前一直厌恶她的未婚夫突然要娶她?以前一直冷冰冰的神话王爷赖上了她?而传说中的伏羲爷爷却说她是神女?咱们流儿眨了眨眼睛:我是神女?那天上的美男多吗?伏羲:……小剧场:某一年的某一天,某侍卫跑进某王爷的书房……某侍卫:王爷不好了!王妃要爬墙!某王爷:帮着王妃搬梯子。某侍卫:王爷不好了!王妃把万花楼给砸了!某王爷:帮着王妃拿锤子。某侍卫:王爷不好了!王妃把八王府的金库给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住在怪阿姨手机里的花美男

    住在怪阿姨手机里的花美男

    忘记是哪一天了,罗佐佐的手机开始变得不太对劲。也许是在她发布那条“长的丑还不许我颜控”的微博之后。
  • 今如许

    今如许

    三十年往事是一个神话,而神话,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这些故事可以激发一个人蕴藏已久的潜质,让他的心境散发得芳香泗溢,淋漓尽致。我不要在嬉笑于沙滩上拥挤的人群背后,去捡取夏日的欢笑与放荡,我不会因为大海有时会充满悲怆、灰暗、阴沉的颜色,而去做沙滩上反扣的小舢板。不同层次的拥有,就应该有不同层次的寻找。尽管你在远方,但我依然向往。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原谅这世上没童话

    面对无法容忍焦点被其夺去的莫小菲的挑衅,她也只是冷眼旁观,直到不堪的过去被人当成把柄攥在手中——她可以为了几枚硬币抛弃尊严,可以吃别人丢弃的食物,唯独碍于他的包容才不得不作出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