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9400000027

第27章 收支平衡的人生(3)

修行者心中光明磊落,不被环境所转,抱持着“如果我骗财骗色,我下地狱;但是别人没有这样就好了。”的态度来面对毁谤。不像一般人若听到他人的毁谤,会气得暴跳如雷,觉得受了伤害,大修行 者却可以洒脱自在地一笑置之。

“谦受益,满招损。”谦虚的人的路一定是愈宽广,也会受到他人的尊重;而骄傲的人,则不易为别人所接纳,并且容易为自己树立敌人。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文集》

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释尊说:“人生就是一种苦。”原因在于只要是人,任谁都无法逃避生、老、并死这四种苦难。在人的一生中,说到“爱别离苦”,意即不得不和心爱的人分离之苦。“怨憎会苦”,也就是每天都必须 和你所怨恨、憎恶的人碰面或生活在一起的苦。“求不得苦”,指的是费尽心力求取,依然得不到的苦。“五阴盛苦”,则是为了使身体健康而产生的苦恼。这些就是俗话所说的四苦、八苦。只要是生 而为人,在一生中都逃离不了这些注定要受的苦恼。随着四苦、八苦而来的苦痛,因为任谁都没有办法逃避,所以只能束手无策吗?如果真是这样,身为一个人走这一遭,又有什么意义呢?

释尊为解决“人的苦”、“人生苦”,毅然决然地舍弃王位,花了六年的时间,全心全意地致力于苦痛的解决,但是,当他发现这苦终究无法解决,最后,连生命都失去了。死后复苏,静坐菩提树下一 星期。第八天的黎明,当天际只剩下最后一颗晨星时,佛忽然大彻大悟,并且顿悟出“苦、集、灭、道”的教义,开始宣导众人。

“苦、集、灭、道”告诉我,“苦”的原因,在于“收集”了各式各样的东西——苦恼。若能不执着于苦恼,才能到达“灭”的境界。为了达到灭的境界,佛指示我们要依正“道”而行。八正道即:一 、正确的见解;二、正确的思考;三、正确的言语;四、正确的行为;五、正确的生活;六、正确的努力;七、正确的决定;八、正确的冥想。这八条实践的道路并不是要我们从苦恼中逃脱,但是,如 果想想为什么会有这许许多多苦恼时,希望大家都能透过实际生活仔细思考佛所教诲的——苦之来源,在于收集了各式各样的东西。

──梅原谛愚禅师《心的方向——活出真实人生》

困难其实只是教示的另一种形式,它给人最清晰的佛法介绍——即舍弃轮回,因为困难清楚地指出轮回的本质只是苦,因此人们较容易且很快地产生舍离心。

遇到困难时,如此思维:“只要在业与惑的控制下,不由自主的漂泊轮回生死中,我所受的这种种苦都并非不应该的。这是轮回的本质。”如是思维任何遭遇的困难——闭关失败、病痛,特别是人际关 系的问题——恐惧及忧虑就会立即消失,或至少减轻。会较不烦躁,且更轻松。困难不再看似那么难以忍受或那么严重。

有困难时,想想其他的人间苦。想想比自己有着更多更大痛苦的人们。有些人不只有病在,而且有着某种非常难治或者根本是不治之症,如癌症或爱滋玻想想失业的人、无人看护的孕妇、被遗弃的先生 或太太、与父母亲有问题的孩子、有人际关系问题的人、有酒瘾或毒瘾的人。就是一个家庭中也有许多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别的问题。

想想那些没遇着佛法,没有一点自由修持佛法以造乐因和断苦的人。

思维有着更大问题的其他众生时,自己的问题变得微小且可忍受——几乎是愉悦的了。把它们和恶趣中的问题相比,自己的问题则似乎是大乐趣了。如是思想,就不再厌恶逆境。那种感觉于焉遁形。

然后思维:“轮回是无边苦海。”这“轮回”指的不是地方,而是指被烦恼及所染污的五蕴。因为你在心中未生起对治之法、道谛及息苦的灭谛,所以未能断除无明及业在心相续上留下的种子。因为心 流中有了这些种子且由于没修持菩提道次第,遇上欲得之境时,就产生贪,遇上不理想之境时,就产生了嗔以及遇上平庸境时,就产生痴了。

这些无明会产生是因为,首先,尚未了悟无明的对治方法,所以无力断除它们的习气。其次,未能动用教法,未能观修菩提道次第来控制自己的心。当妄念生起时会激发业,使一连串的行为在心识上留 下习气,产生来世的轮回,业及妄念不仅产生五蕴,而且,因为无明,又会继续累积更多恶业,使得五蕴生生世世轮转不已,直到断除了跳脱轮回的业与惑为止。

因此无须向外求,只须观自己的五蕴:“轮回是一个无边苦海”,如是思维,对轮回产生厌离,使自己越向解脱。将自身所受的痛苦与成就菩提道的次第相糅合。经常思维苦是轮回的本质,有助于发展 舍离轮回的心。经由舍弃轮回,将心与善融合。遭遇问题时,如是思维会很好:“这没什么,这问题不过是儿戏。”不论遇到什么灾祸,即使是衣物、钱财等所有的财产被偷,心脏病发作,太太、先生 、或朋友背弃你都要如是思维:“这不算什么,只不过是儿戏。从前我积聚太多恶业,现在当然会遭遇问题。因为我造了因,这些问题必定要发生。我必须受此恶业的果,这不是我不该承受的,这是公 平的。既然这是轮回的本质,就没什么可沮丧的。我必然也会造了更重的恶业,相形之下,这对我犹如安乐了,还会有更严重的困难到来。”

──堪忍尊者《智慧的能量》

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

当怨敌或亲友无理伤害我的时候,我应立即想到“这些伤害都是从因缘聚合而生的”,于是欣然如遇安乐般去承受。

在日常中,每一个人总要遇到一些他人的损害。一些人或非人中的怨敌会无端给自己制造众多违缘,殴打、诽谤、侮辱、疾箔…还有一些亲友,以前也许相处得不错,但到了一定时候,他们也会翻脸不 认人,平白无故地闹许多是非,给我们带来身心伤害。类似事件,每个人都会有过亲身的体验,在这种时候,有些人以前也许不知该如何调伏自心,但现在闻思过《入行论》,学习过如何安忍的诀要, 此时应立即“思此乃缘生”,将心安住于这种境界后,也就能面对一切痛苦而“受之甘如饴”。

“思此乃缘生”的意义非常深邃,如果不能透彻地理解,我想要面对伤害而“受之甘如饴”,恐怕有点勉强,难度很大。我的上师曾经说:“诸法缘起生是佛法的关键,弄清了这个理论,方能真正地进 入佛法。”佛在说法过程中,对缘起生有详尽的阐述,如《造塔功德经》中说:“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等偈句,当时在佛弟子中,几乎是人人皆诵持的法句。现在的藏 传佛教中,对此也是非常的重视,乃至作为佛法的象征,用来装藏佛像。

说诸法是缘起生,首先是说诸法没有独立自主的主体,也非常有不变,“因缘所生法,即此无自性”,这是《十二门论》中主要的观点。浅层去说,嗔害等诸法,无有主体,也不是谁人可以自主地生起 ,前面我们对此作了分析;深一点去理解,嗔害等由缘起生,本体即是空性,只是观待凡夫众生的无明习气,在大空的本体上有这些幻象的显现。在遇到伤害时,内心真能契入缘起性空的甚深法义,即 能生起无可言喻的大安乐,这点需要你们真实地去修持,方可达到。不能达到这种层次,也可从另外的角度去考虑,既然嗔害等法是缘起生,那就找不到该嗔怨的主体,于是因无有可嗔之主体而息嗔恨 。息嗔之后,进一步去观察,他人对自己的伤害,是自己往昔恶业果报的成熟,现在以此能消宿业,何不乐而受之呢?或许可以去想,这是自己善业的感召而现的,以此能消除自己骄慢,增强自己的出 离心、悲悯心,能迅速成就安忍波罗蜜多等,这样难得的修法机缘,理应去“受之甘如饴”。

──索达吉堪布《索达吉堪布开示》

忍辱是成就道业必经的过程,所以六度中特别有一个忍辱。人生一切的成就就是靠忍辱,所以金刚经中特别提及“得成于忍”。经中告诉我们,世尊曾于过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修忍辱行,并且面对歌 利王割截其身体,四肢关节节节支解时,仍能忍辱,不生嗔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为燃灯佛授记成佛。所以,忍辱功德不可思议,学佛人当修忍辱行,以释迦牟尼佛为师,用忍 辱来成就我们的道业。

──圆音法师《莲池警策》

古时,有一个叫嚪婆罗的人,从母亲怀孕开始就散发出极其难闻的恶臭,并且从小喜欢污秽的东西,因此浑身散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人们见到他都躲得远远的,不肯接近他,因此嚪婆罗非常苦闷 。

这时世尊观察到嚪婆罗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于是走到嚪婆罗的身边,慈悲地为他开示。嚪婆罗看到世尊相好庄严,散发着如日月般和煦的光明,不禁心怀欢喜,五体投地的礼拜世尊。并恭敬地问世尊 :“像我如此卑贱的人,能够出家吗?”世尊答道:“在我法中,不论贫富贵贱,只要因缘俱足都得以出家。”于是嚪婆罗便哀求世尊应允他出家,此时世尊举金色臂,为他祝愿:“善来比丘,须发, 法服著身。”嚪婆罗便成为威仪详序的沙门。不可思议的是,当下嚪婆罗身上的恶臭也立刻消失。从此,嚪婆罗勤勉修持,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为人天所共敬重。佛弟子们深觉疑惑,于是请求世尊 ,慈悲为大众开示嚪婆罗乐处不净的因缘。

“过去,在迦罗迦孙陀佛的时代,有一位国王设斋供养佛陀及诸比丘达三个月,还盖了一座房舍,请一位比丘担任寺主,代为管理寺务。一天,有位罗汉比丘经过这里,威仪详序,令人见之心生欢喜, 于是大家便请他进来沐浴,并以香油涂身。但是寺主从外面回来见状,因心生嫉妒,口出恶言:‘你是个出家人,怎么可以接受世间如此奢华的供养,这就像用人粪涂在身上一样,臭秽不堪/当时罗汉 僧人见状,心怀怜悯,立刻踊身空中,现种种神通,寺主一看,知道自己错骂圣者,当下深怀惭愧,并向罗汉忏悔。寺主因为这样的业缘,五百世以来,始终常处于恶臭之中,没有人敢亲近。”

那位寺主,就是嚪婆罗的前世;但由于过去世曾出家的功德,及已经向圣者忏悔过罪,今生才能随我出家,成道证果啊!当佛陀说完嚪婆罗乐处不净的因缘后,大众都深感嫉妒心的祸害,惭愧忏悔过往 的不是,从今以后各各自护身口意三业清净,舍离嫉妒心,勤求出离生死轮回之苦。

──《撰集百缘经·卷五》

欣赏他人,即是庄严自己

我们要教化一切有情,必须先端正自己。众生刚强,他们的心态千差万别摸不透。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感化他们:那就是“诚”与“正”,诚正可以降伏无量刚强的众生。

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该是呵斥别人的鞭子。

做人要有踏实感,不要只有成就感。踏踏实实地做人,心中多舒服。

时,应分秒必争;路,应步步踏实,则此趟人生无愧憾矣!

无须抱怨世间种种人情淡雹功利主义、好心没好报等不公现象,这正是要我们有一番作为的良机。

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

佛陀设教在人间,就是要教育众生回归真如本性,做个真正的人。所以说人格若成,佛格就成了啊!人格如不成,又怎能成佛呢?

世间苦,做人亦苦,但做人是成圣成佛唯一的道路。

人际关系是最难写的一篇文章。事事要无我,无执,方能有所谓。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开示》

人人都想拥有庄严的相貌,虽然学佛了比较不在意外表,但还是希望自己能生得端正庄严。

佛陀说,如果希望端正庄严,待人一定要轻声柔语,不要发脾气,抱持一分善解、欢喜的心态去付出,你欢喜,接受的人也会快乐。

付出,不一定是给予物质,有时只是一个轻柔的微笑,一句温柔的细语,对方就能很心安,很快乐啊!

我们对人能用心地付出,让人看了起欢喜心,这就叫做庄严。否则,如果“没人缘”,人家不欢喜,长得再漂亮也没有用。

佛陀教导我们要自我端正庄严,以谦和的形态去付出,给人的观感就很亲切,因此,自然就有一分端正庄严的气质。

──证严法师《心灵之窗》

器虽粗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

驼负百钧,蚁负一粒,各尽其力尔,象饮数石,鼷饮一勺,各尽其量尔。故用人不必其效之同,各尽所长而已。

──《佛说孛经抄》

同类推荐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十善业道:洗心禅2

    十善业道:洗心禅2

    佛教中讲究十善业道,而何为十善业道,简单说来即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此观念对于我们平凡人修身养性,把握幸福人生有何启示?本书中,贤宗法师心怀慈悲,娓娓道来,用自身所悟为读者宽解心中疑惑,助其获得快乐人生。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 圣经的故事(精装插图本)

    圣经的故事(精装插图本)

    《圣经》是人类伟大的遗产。它并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却是众多文学书、哲学书和历史书的智慧之源。《圣经》原典的庄严神圣常使人望而生畏,而那些纷繁的人物、漫长的历史进程也令初学者难以理清头绪。但经过房龙通俗有趣的写作,这本《圣经的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也使更多人感受到了《圣经》的无穷魅力。
热门推荐
  • 这样恋着你,心里多欢喜

    这样恋着你,心里多欢喜

    二十三岁那一年,我爱上了十八岁的顾林。我以为这样的爱会是一辈子,一场宴席,一次流产,让我和他恩断义绝,我负气远走他乡。我又以为这样的恨,会持续一辈子。二十八岁这一年,我成了这座城市最臭名昭著的恶女。我在千百个男人中打转,游刃有余。我是城中最年轻的妈妈桑,黑白两道通吃,屹立不倒。人人都说我的背后是一群高官富商。谁都想不到,我大概是这世间,最清白的妈妈桑了……我的背后,只有一个甩不掉的男人而已,顾林,你把我当你的什么,到底怎么样才肯放过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武魂特别多

    我的武魂特别多

    一般来说,穿越者都是会有自己的金手指的。但是白羽没有想到,自己的金手指竟然是一本丸的刀剑......PS:本文是同人文,同了日本刀拟人游戏刀剑乱舞,国风游戏妙笔千山以及唐家三少的小说斗罗大陆,主线在斗罗进行。主角设定完全不合常理,文内bug多如牛毛,入坑请避雷!!!
  • 成仙转

    成仙转

    这一天陈果发现了一只白狐,拜月修行,三千世界,谁主沉浮。
  • 明朝浮生记

    明朝浮生记

    21世纪的大学毕业生陈浩穿越到了明朝一个少年秀才周小白身上,从此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阳光生活。
  • 西北第一盗案

    西北第一盗案

    一九三二年五月,宁夏军阀马鸿逵的府邸发生一起特大盗窃案窃案。该安检轰动西北五省,被当时新闻媒介称为“西北第一盗案。”早在一九三〇年“秦安盗宝事件”发生时就已形成。为使读者朋友对“西北第一盗案”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本章先对马鸿逵的一手制造的“秦安盗宝事件”作一个交代——一九三〇年春,桂系军阀李宗仁与蒋介石矛盾激化,发生大战。冯玉祥在河南积极响应反蒋,并和山西军阀净锡山正式结盟,组成反蒋战线。蒋介石针对新态势,立即作出相应的措施:组成“讨逆军”予以反击。
  • 杂烩素材之玛丽苏

    杂烩素材之玛丽苏

    【作为素材的杂烩玛丽苏,脑洞之大表介意】你看着办,反正是乱炖。沙雕护眼预警附:我们是阳光健康祖国希望,所以没有肉,汤可能有,遗憾的是狗血桥段不能加进去了……
  • 再见已非物

    再见已非物

    物欲繁杂的世界里,与他相遇没有对错,从始至终她也不过求得一人一心只爱一人!生活参差交错,或许别离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 我乃人型电脑白逆

    我乃人型电脑白逆

    这是末法时代,也是一个科技于魔法并存的时代,却只有拥有古老传承的世家和一小部分人能接触到魔法。但是人总是不甘于现状的,一些势力就在不择手段地培育最强的能力者。而我们的主角白逆,或许也只是…
  • 2013散文排行榜

    2013散文排行榜

    散文是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 终极修练系统

    终极修练系统

    林齐发现自己不过睡了一觉就穿越了,不过不是魂穿,然后就多了个这玩意“叮,终极修炼系统启动,绑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