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9400000026

第26章 收支平衡的人生(2)

──净空法师《净空法师开示》

香港有一位大企业家叫余彭年,是亿万富翁。他是从内地到香港去的。香港没有回归以前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使用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民间语言是粤语。余彭年到了香港以后,一不懂英语,二不会说广 东话,要想找工作,不但语言无法沟通,连要表达自己的意思都非常困难。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一份工作。做什么呢?扫地。这位余先生得到这份工作,欢喜得不得了,每天就把他负责的工作,认真地 做,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看了都欢喜。这位余先生的工作本来是一周工作五天就可以了,但是他看到周六、周日还有人上班,他觉得卫生工作也很重要,有人上班就要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尽管 老板没有说,你周六、周日也要来打扫卫生,但他自己主动在周六、周日不计报酬,不知劳累地在那里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扫地。在一般的人来看,一个年轻小伙子,扫地有什么出息呢?他不这样认 为。扫地,也是社会需要的一份工作,如果整个社会没有人扫地,城市的面貌将是垃圾成堆,我们生活的环境将是污染满地。工作没有高贵与卑微之分,高贵与卑微是我们的心在分别。心有高贵与卑微 的分别,所以看到工作有高贵与卑微的差别。心里的分别是什么呢?是妄想,是杂念,是错误。劳动都是光荣的,劳动都是神圣的,因为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一切,创造了人类无尽的宝藏。劳动是 一个大概念。在劳动当中分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简单的劳动、复杂的劳动。每一个人,各尽所能,都勤勤恳恳地劳动,勤勤恳恳地为社会作贡献,这是平等的,这是无差别的。这位余先生,就这样默 默无闻地扫地,天天扫地,三年做下来,公司的总经理,看到这个小伙子,这么诚实,这么卖力,这么认真地做这样平凡的劳动。这位总经理觉得他是一个有毅力的人,将来一定会大有成就。马上就调 换他的工作,把他安排到办公室。工作改变了,工资增加了,人的地位也变了,但是他的心没变,还是勤勤恳恳地做他的本职工作。没有过多长时间,公司把他提为副总。在副总的位子上,他勤勤恳恳 、不骄不躁,默默地奉献。等他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就向公司提出来,想自己去发展,自己去做生意。公司非常乐意地成就他,并给予支持,给予合作,让他自己去发展。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件事 ,公司对于自己的职员要去发展,也要有一种雍容大度,有一种相互成就的心态。这位先生到了晚年,成了一位大富翁,光他捐献给社会的财富,就高达三十多个亿的港币。

──净慧法师《禅堂讲话》

欢喜接受别人的批评

许多人坐在一间屋子里,谈论某人的品行,内有一个人说道:“这个人别的都好,只有两件事不好:第一是他常常动火发怒,第二是他做起事来很鲁莽。”不料所说的这个人刚从门外经过,这些话被他 听到了,立刻怒气冲冲,走进屋内,用手打谈论他的人,并说:“我在什么时候曾经动火发怒,什么时候曾经做事鲁莽?”当时许多的人都对他说道:“你现在的举动,不是足以证明你的恼怒和鲁莽了 吗?”

──《百喻经》

世出世间法,我们要想做得有成就、做得很圆满,要不断地改进。我们是凡夫,过失缺点一定很多,如果能欢喜接受别人的批评,把过失缺点改正过来,我们就往上提升了。老实话,世间只有两种人没 有过失。第一种是诸佛如来,他没有过失,他是真正功德圆满。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何况我们凡夫?

第二种是自以为是的人。这种人刚强难化,他以为自己没有过失,绝不接受别人的批评。他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个没法子了!除这两种人之外,哪个人没有过失?所以我们自己要承认,自己的过失 无量无边。如果你没有过失,你今天怎么还做生死凡夫?既然当生死凡夫,那过失就不能够避免。有过不怕,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大善人的最可贵处,就是懂得 改过。

中国的历代帝王之中,我们不能不佩服唐太宗。唐太宗为什么把国家治理得那么好,为当代与后世人所景仰、所赞叹?没有别的,就是他知过能改,欢喜听别人说他的过失。这是帝王当中非常难得的! 欢喜接受批评,认真反省检点改过,所以他成功一代的帝业。

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唐太宗身边的这些大臣,听到有人对皇帝作出错误的批评,就向他报告:“那个人的指责是错的,应当要受惩罚。”唐太宗不许可。大臣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我惩罚这个人 ,以后没有人敢在我面前说我的过失。”你就想想,“贞观之治”是怎么来的?

他真有过失,你指责他,他感谢你;他没有过失,你偏说他的过失,他也能包容你,他不责备你,他让天下人都敢在他面前说他的过失。他借鉴别人的意见来改过自新,所以一代伟人的成就不是偶然的 !在古圣先王之中,没有人能跟他相比,这一点实实在在是非常难得!

我们要学习接受别人的批评,勇于改过。别人纵然误会我们,也不必去计较,更不必去争论,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对于别人的批评,要统统欢喜接受。特别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一定要有 这样的胸怀,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得圆圆满满!

──净空法师《净空法语》

从讥谤中庄严福慧

警世诗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

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事痴呆半作聋

——唐寅

一个伟大的人物所以成其伟大,一定要能忍受很多的讥嘲毁谤。因为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处在人群中,也难免会遭遇到讥讽诋毁。那么,处此情形,一个人如何给予自己力量?如何使自己不消极 ?那就要从讥谤中学习庄严福慧。

经上说:一个修道者,如果不能忍受恶骂毁谤,则不能名之为修道的人。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听到别人对他的讥讽毁谤,不但不会觉得气愤,反而觉得如饮甘露。布袋和尚曾经说过:“有人骂老拙,老 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由他自干了;你也省力气,我也少烦恼。”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布袋和尚对于别人的毁谤打骂,他处理得多么洒脱自在。

昔时有位宰相,气度宽宏,行忍工夫到家。有一天,弟弟要到外地去做官,来向哥哥告辞,哥哥说:“你脾气不好,此行我担心你的事业不能顺利。”弟弟说:“不会啦!这次我听哥哥的教导,别人给 我的讥讽毁谤我都不会计较。”“真的吗?假使有一个人在你脸上吐一口口水,那你怎么办?”“我一定照哥哥的指示去做,不和他计较,把口水擦干就算了。”哥哥听了以后,顿了一下,又说:“如 果是我的话,我就不是这样做。别人所以对你唾面,就是因为不高兴你,你把它擦了,那么他会更不高兴。这种情形之下该怎么办呢?让它自己干了,不必用手去擦,这才算是到达忍耐的上乘功夫。”

一个人,从他懂得人事开始,所遭遇的讥讽毁谤,不知凡几。譬如倍受社会大众所崇拜的胡适博士,也是“誉之所至,谤亦随之”。有人赞美他,也有人毁谤他。试观世界上伟大的圣贤,哪一个不是从 讥讽毁谤中成就出来的?讥讽毁谤会打倒一个人,但是,它只能打倒一个庸懦无能的人;讥讽毁谤打不倒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的人。对于讥毁,我们要把它看做庄严我们福德智慧的逆增上缘, 千万不要让它激起你的嗔恨心。《成实论》曾记载几句有意义的话:“恶口辱骂小人,不堪如石雨鸟;恶口骂詈大人,如华雨象。”小人物与大人物的区别,从应付外来讥毁的态度中,也可以明显地看 出来。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讲演录》

羼堤波罗蜜:羼提译忍辱。是一种能够忍受一切苦乐,不为外境所动的精神。一个慈悲的菩萨,除了要忍受他人无故毁谤辱骂外,还要忍受逆境的逼害,与顺境的诱惑。不因众生毁谤辱骂而生嗔恨心, 不因众生恭敬供养而生欢喜心;对于顺境或逆境,都能忍受,安然不动,名生忍。

对于自然界的风雨寒暑,以及生理上的老病等苦,能忍而不怨,对内心的烦恼忧愁,能忍而不弃;一心办道,不为境转,名法忍。

进而了解诸法自性,原无生灭去来,何来能忍所忍?而能安住于无生理,不为境所动,名无生法忍。

发菩提心经论:教初发心修的人,不止身要忍,口与意都要忍。

能够忍受他人恶意的侵犯与伤害;见诸众生,危急恐惧,以身代之而无疲怠,是身忍。

对他人的讥诮怒骂,默然不语;被人非理呵斥,或横加毁谤,皆能忍受,不与人争论辩护,是口忍。

遇见曾经逼害自己的人,心不怀恨;对于他人的讥毁怒骂,心亦无怨,是意忍。如果我们想成就身口意三业忍辱的功夫,非练习以下六种修养不可:

一力忍:是对逆境之来,能够极力忍受,不思报复。明白“忍一时之气,可免百日之忧”,然则,退一步,让三分又何妨?

二反忍:面对逆境,应该反躬自问,自己是否有错?若然自己没有过错,一定是宿世恶业所追,理应忍而无怨。

三忘忍:要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何必斤斤计较,自寻烦恼?故于逆境,不止忍让,还能不记恨在心,处之泰然。

四观忍:提高理智,观察世间事物,皆幻妄不真,不生执着。

五喜忍:当被人侮辱逼害时,内心应生欢喜;因为逆境能助长自己忍辱的德行,所谓“吃亏是福”,既然有利于自己,为什么不喜欢接受呢?

六慈忍:基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理念,不仅要原谅侮辱自己的人,还要慈悲爱怜,誓必度之。

初发心菩萨,在逆境当前,能产生以上六种心理反应,自然可以止息心中愤怒,而得清凉自在,成就忍辱功德,令身口意三业都清净。

──文珠法师《心灵的世界》

从谦卑中长养自尊

可怜的众生,由于愚痴,由于业障,由于执着,由于我慢,由于不知惭愧,由于不懂羞耻,即使遇到了难得的善知识为我们开示指正过失,仍复刚愎自用,目空一切,任由功德一切有漏,咎由自取,实 在是十分可惜。我们应当赶快放下,放下一切我执我慢,学习惭愧,学习虚心,学习谦卑,学习自省,如此才能真正在学佛道路上日起有功,真正获得佛法的实益。

──圆音法师《莲池警策》

从前有位孚上座,在扬州光孝寺讲《涅槃经》。讲到法身常住,于是广谈妙理,穷深极微。不料座下听众之中有一禅师忽然失笑。孚上座讲了以后,请这位失笑的禅师到自己的寮房里,奉茶顶礼,并且 谦虚地说:“某甲学识浅薄,讲经只是依文解义,刚才适蒙见笑,现请不吝教诲。”是时禅师见孚上座礼貌周到,于是也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刚才我不是笑座主所说的不是,不过你所说的只是法身量 边事而已,实在未曾识得法身究竟义。”孚座主曰:“既然如是,即请我师开示。”禅师曰:“座主还信否?”曰:“如蒙所教,焉敢不信。”禅师道:“请座主暂为辍讲旬日,端然静坐,收心摄念, 喜恶诸缘,一时放却。”孚座主听了以后,即如法炮制,昼夜无间。一日,天刚发白的晨光,闻有角声,忽然大悟。从此以后,讲起经来,四辩无碍,圆融不滞了。

又有位良遂座主,有一天去参麻谷禅师。谷见良座主来,即荷锄入园去工作,连看都不看一眼。次日,良座主复去求见。谷即闭却了门,拒而不见。良乃敲门,谷问是谁?良方称名,忽然大悟。

──守成法师《法音集——佛教典故》

我们要随时观照自己,检视是否有贡高、我慢的习气,如果有,就一定要修正。想改掉骄傲的毛病,首先要懂得谦虚的哲学,因为谦虚是保护自己的方法。

曾经有一位老和尚,受到了他人的毁谤,但态度仍然非常从容,内心丝毫不为所动;一天,他拿着锄头在庭院里锄草,突然有一个人莽撞地跑来谩骂他、诅咒他:

“你这骗财骗色的老和尚。”

老和尚听了没有生气也没有解释,只回答说:

“你自己没有就好了。”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饥来吃饭困来觉:中观大师讲禅

    饥来吃饭困来觉:中观大师讲禅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热门推荐
  • 佛说布施经

    佛说布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本愿药师经古迹

    本愿药师经古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明星的宅女老婆

    大明星的宅女老婆

    因为一场戏,叶熙祺来到了世外桃源的祥云村,在这里,他遇到了她的娃娃亲对象,柏青柠,因此,在双方的父母的做主下,他们结婚了。由于柏青柠嫌麻烦,他们隐婚了。婚后“我们出去旅游吧。”“不要,太多人,很累的。”“陪我去上一个节目吧。”“不要,我只想做一个小透明。”“那你想去哪里?”叶熙祺无奈的看着她问。“待在家里。”“你真是无药可救了,宅死你算了。”……在叶熙祺的一步步诱导下,柏青柠终于不那么宅了,可最后,叶熙祺倒希望她继续宅着吧,因为她,不宅了,却去做很多危险的动作,看得他真是心惊胆战的。
  • 真圣武尊

    真圣武尊

    重启的人生,就如开了挂似的,再续年少时的辉煌,开启热血人生。
  • 芜笙传

    芜笙传

    剩女顾芜笙,顾家继承人。本应一生顺遂,奈何世事难料,于车祸中丧生。再睁眼,已成了诏月国的风流王爷——南风芜笙。被长姐打压,被心爱之人背叛,最后落得个不得好死的结局,而这一切悲惨的命运都将由顾芜笙改写……
  • 纨绔小娇妃

    纨绔小娇妃

    六年来她来到王都,入住沈府成为沈家二小姐。六年后,她长大成人,与身边的亲人开始窝里反。渣姐欺负,姨娘虐她。就连爹爹也不疼她。一次机遇,她成了王妃。在屡次的险恶斗争化险为夷。智慧与聪颖令她锋芒毕露。一次次与暗势力迎面交锋。成亲后,小丫头有点花心。“要不是和皇上做了交易,我可能就跟别人跑了。我觉得隔壁家的那个小哥哥比他好。”某他:她休想,人都是我的了,注定哪哪都是本王的,大不了我把隔壁家那个小哥哥腿打断。
  • 无情一剑

    无情一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曾是个奴隶,后来却成为一个杀手。但无论奴隶还是杀手,我都还算是个人。所以我也有我的江湖。一个杀手。他的每一次伏击就是他的江湖。事实上,我并不喜欢杀人。可为了生存,我又必须杀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治期篇

    治期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镆铘连珠

    镆铘连珠

    姐妹四人冷漠无奈的社会遭遇,爱情,悲欢,离合,是以理解的姿态看清社会炎凉,寻找属于自己立场的位置,面对这充满混浊且冰冷自私执着的世界,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和痛苦,从抑郁中解救自己,从生活中释放自己。传统思想与现代思维的碰撞,责任与爱的真理方式对待,灯红酒绿,正义之家,隐忍背负之爱,婚姻的“坟墓”,不同的立场和身份,思想和命运指引行走的坎坷道路直至看到光芒的未来。好似人飘零的孤魂,茫茫人世追寻着属于自己的光明道路,迷失中所要追寻的答案,绝望中的真理,以及缺失的奇妙感知,就是连接灵魂肉体的“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