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600000002

第2章 散文篇(2)

1972年春天,母亲经受了70年的艰辛,尝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之后,带着太多的遗憾,太多的惆怅离开了人世。母亲走的时候丈夫还没有“解放”,他还在农村没上来,母亲几次闭上眼睛又睁开,她实在挂牵她的亲人不忍离去。

1942年暑假,他小学毕业了,几年的小学生活还算平静。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当时天津最著名的中学——工商中学。工商中学是一所国外办的天主教教会学校,校里的管事多半是法国人。这是一个男中,旁边还有一个女中名为圣功中学,也是这个教会办的。这个学校与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是多了一门课程,这门课讲的是圣经的故事,并宣传平等、自由、博爱等等观点。记得一个法国教师讲,人是生而平等的,都是上帝的孩子,没有天生的高贵,更没有真龙天子。还说自由主要指表达的自由,每个人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等。许多观点深深地植入他幼小的心灵中。

1941年11月7日“珍珠港事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了。就在那一天日本鬼子兵开进了租界。他还记得那一天学校没有上课,满街都是日本鬼子兵,打人、抓人。以前他们极少离开租界区,鬼子进来以后,使他更进一步感到做一个亡国奴的屈辱。

初中一结束,暑假刚开始,学校贴了一张布告,说是接日本方面通知全体师生暑假期间必须至少参加一次“勤劳奉事”,不参加者一律开除。好像旁边还有一张“大日本帝国天津司令部”之类的通知。

他不敢不去,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去了,他们那一批有上百人,大家排着队去了码头。分配大家拉大车,每十个人拉一辆车,由码头拉到日本仓库。抗日战争期间,尤其是“珍珠港事件”以后,日本油料极缺,靠畜力还拉中国人做苦力。

当时他在初中一年级才十二岁,年纪最小,大班同学让他坐在车顶上,健壮的同学争着架辕,大家互助友爱,还有一位老师,又瘦又长,也分配在他们这个车,同学们对老师说:“日本人来了你就推一推车,不在时就扶着车走吧,我们来拉车。”就这样,上了路不幸的是走在半路,一个日本鬼子恶狠狠地走过来打了老师一个耳光,骂道:“八咕鸭鲁,你是什么的干活?”,接着又一顿拳脚,老师倒下又站起来没有哼一声,同学们开始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后来明白鬼子在打老师,同学们都气得涨红了脸,有几个学生想冲上去,老师用嘶哑的声音喊:“同学们都别动!都别动!”。

鬼子打完人气呼呼地走了。老师一瘸一拐地扶着车向前走,眼角还流着血,老师哭着说:“同学们,这就是亡国奴啊!同学们记住今天,将来要算这笔账”,还说:“同学们要发奋啊!祖国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同学们都在流泪,他坐在车上已经泣不成声了。

开学以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一个要好的同学,这个同学说:“咱们现在就要给老师报仇”,并说那位老师开学后没有再来。

初中二年级上化学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磷必须放在酒精里,在空气中会“自燃”。他忽然脑子一动,下课后去找那个同学,两个人策划把酒精加磷放在瓶子里,再倒在日本人的马车上,这样货物运到日本仓库,酒精挥发了,磷就会起火,烧鬼子仓库。当时由他家到学校的路上经常有一队队的马车,插着日本的小旗子,车上估计是运的军服。当时决定由他去化验室“偷”磷和酒精,由那位同学侦察“地形”,决定在哪个地段下手最好。一切进行得很顺利,那天他俩骑着车,赶车的没有注意后面,只有一个鬼子兵在车队的最前面,那个同学把瓶口打开,把酒精和磷块都倒在紧靠着的货物之间的缝隙里,两个人完成了任务后,又兴奋,又开心。而且商定绝对“保密”,这就更感到刺激。没过几天,那位同学又来找他,说在他们住的胡同有一家住的是汉奸,经常打麻将牌到深夜,还有日本人在里面,还说那个汉奸在鬼子面前“活像个孙子”。每天晚上在汉奸家门口停一排人力车(洋车),咱们得想办法治治他们。他们俩晚上观察了一下“地形”,果然听到打麻将牌的声音,还有女人在陪唱。门口至少有七八辆洋车,都是崭新的,铜灯还擦得锃亮。两人商定许多方案,最后决定用稀硫酸倒在车垫上。夏天,裤子单薄,硫酸会透过来烧汉奸和鬼子的屁股。商定后立即行动,还是由他去偷硫酸,稀释后放在玻璃瓶子里,存放在那个同学家中。一天晚上十点多钟同学来喊他,他们飞快到了地点,果然胡同静悄悄的。他们顺利完成计划。经几天观察洋车果然不见了,他们想象那些混蛋脱裤子也不好,穿着又烧得难受,两人想象那副样子,真想做一副“动画片”,两人足足高兴了一两个月。

抗日战争最后一两年家境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前几年靠变卖度日,后来实在也没有什么可卖了。

他的大姐潘家美,很有绘画天才,当时在“艺专”即现在的中央美院读书。她只好中途退学在一个中学教美术课。他那时十三、四岁,正是能吃的年龄,但那两年他是在饥饿中活过来的。中午的时候带一个饭盒,里面通常是两块白薯、一个混合面窝头和一块咸鱼。有时他在课间操时(大约上午10点钟)就忍不住把午饭吃下去了,然后要支持到下午五点钟下学。记得有一次他午休时坐在台阶上晒太阳。同学招呼他去打乒乓球,他站起来,又坐下了,觉得眼前发黑,实在没有力气了。

他家养一只小狗。狗妈妈是演马戏“出身”的,所以非常聪明。那两年狗也饿得很瘦。他骑车上学时小狗总喜欢跟着他跑到学校。他把车锁上,小狗就在车旁边守着车。吃饭时,他吃白薯狗吃皮。最后他伸开手,狗把手上粘的食物都舔了。

全家八口人,在死亡线上挣扎着苦度人生。但大家很乐观,都坚信,日本鬼子一定会灭亡,中国一定会胜利。就靠着这种信念他们全家支持下来了,妈妈说我们要和日本人比赛看谁活得长。

大姐有一天不知从那里弄来一台收音机。那时鬼子规定只许有一个电子管的收音机,这种收音机只可收当地的汉奸日本台。大姐拿来的是四个电子管的,可收听到后方的消息。每天晚上收听“敌台”是个最大的享受,尤其听到***节节败退的消息。

1945年夏末的一个晚上,全家和往常一样围在小收音机旁听抗日后方的广播,第一条新闻就是美军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的消息,几天后又在长崎投下原子弹,同时苏军出兵东北,没有几天日本鬼子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全国人民,举国上下沸腾了。

那天他由学校骑自行车回家,看到满街都是人,大家对着天空欢呼,天上盟军的飞机,飞得很低,能清楚的看到驾驶员向大家招手致意,并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咱们胜利了”。

当时通讯很不方便,电话不通,一封信由后方到天津要走一个多月。电台开展了沦陷区与后方通话的节目。父亲呼唤母亲和子女,说他如何想念家人,并说把工作安顿好就先回家看看。母亲也呼唤父亲,说全家人每日想念远方的亲人。

先期到达的是美军,他们从海路由天津登岸,接受日本鬼子投降、缴械。美军到达那天,老百姓夹道欢迎,气氛十分热烈。第二批是国军到达,更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鬼子投降后,日伪政府垮台了。当时是真正的“无政府状态”,群众的欢迎都是自发去的。

最后一批到达的是“接收大员”,从市政府的官员到鬼子统治下的“国企”均在接收之列。沦陷区的老百姓开始对他们的“企望值”很高,那是中国自己的官员嘛。来了以后豪华汽车迎来送往,穿的是西装革履,对老百姓讲起话来有点“俯视下望”的样子。几天以后,当时的教育部第一道“命令”是要对沦陷区的学生进行甄审,说是沦陷区的学生受了毒化教育,要甄审后才能决定是否升学或“清毒”。这一下伤了学生的心。学生立刻组织起来到市政府门前“请愿”、“抗议”。听说学生代表问接见的官员:“你们是怎样对待在日寇统治下日夜在煎熬中度日的自己同胞的?你们是怎么对待日夜企盼祖国光复的受难的兄弟姐妹的?”一连串的问话,那位大员哑口无言,低着头进去了。教育部的第二道命令是取消第一道命令,但心上的伤痕是很难很快弥合的。从此以后学生运动不断。他也是这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他的父亲几个月以后才回来。当时他父亲是西北工学院的院长。抗日战争期间国立大学大多数迁往后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迁往昆明,北洋大学、北平工学院、唐山交大等迁往西安,称“西北联大”。因西北联大以理工学院为主,故又称“西北工学院”。当时他父亲是西北工学院的院长,他必须把一切安顿好以后才能回家。他父亲先乘船往上海,看望他的老父亲,然后再转乘船由上海至天津。

父亲来的那天全家都到码头去迎接了。父亲离开时他才七岁,对父亲的印象实在是很淡了。那天父亲身着蓝布长衫、布鞋,带了几件天津看不到的陕西汉中一带土产的棕编制的箱子。下了船立即有记者围上。回到家中父亲和母亲谈了一夜的话,第二天逐个看自己的儿女。看到他时,说这孩子头很大,肩膀怎么这么窄?母亲说,已经十五岁了,饿的,还没有发育呢。父亲半天没说出话。有了经济来源,家庭状况很快改善了。他很快健壮了,但是由于发育时严重营养不良,他和两个姐姐分别比两个妹妹及弟弟矮半个头,这也算是日本鬼子留下的纪念罢!

遗憾的是人民盼望已久的和平未能实现,带来的是内战。

共产党在农村实行了土改,大得人心。他记得孙中山先生在创建同盟会及国民党之初就提出“耕者有其田”,“平均地权,实行土地改革”,而在国内战争时,由于共产党实行土改,国民党由反对共产党进而反对土改,广大贫苦农民几辈子没有土地,土改后欣喜万分,于是积极参军,保护胜利果实,正如傅作义将军起义宣言中说“我们成了地主的看家狗”。国民党首先失去了占人口80%的农民。

在城市接收大员来后没有多久就被老百姓称之为“劫搜大员”了,官员们贪污腐化,接收工厂的,接收一处停产一处,大卡车、小卡车向家里拉东西。物价飞涨,后来发行新币,谓之“金元券”,并下命令自某月某日起“限价”,一律不许涨价,世界上哪有这么管理经济的?如果一条命令可以“限价”,经济学专家就没有饭吃了。国民党上层居然无知、无能到此程度,怎能不失败?

1948年冬,京、津相继解放了。他于1949年暑假毕业,他这班同学共同经历了由日本鬼子统治到解放三个阶段,在共同的苦难与欣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别时,大家依依不舍,并互相赠送临别“赠言”,还出了校刊。

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贫苦农民几辈子没有自己的土地,分了地怎么能不感谢共产党?七十年代初他以“五七干部”的名义下放农村,和一位老贫农睡在一个炕上,那位老贫农说:才分得土地,大家“顶星星戴月亮”的干,地里连一根杂草都没有,说起那时的情景真是喜形于色。不过很快的又叹了一口气,说:“好日子没过够啊!五八年实行公社,地又都收回去了。那么肥的地都撂荒了。”

解放前天津黑社会很厉害,有东南西北四个“霸天”,鱼肉乡里,为非作歹。但市长上任后第一件事,先要请霸天们吃上一顿,向他们拱手,请他们多加关照。

天津的四个霸天还等着市长请客呢,何曾想到解放军给他们来了一个“一网打尽”,还组织老百姓在台上控诉。台上的受害人声泪俱下,台下的人也陪着流出同情的泪水。枪毙这些恶霸时老百姓看着这些恶霸押送至刑场,大家拍手称快,说:“你们也有这一天!”

他还清楚记得北京有几处无人售书处。在广场上设几个台子,上面摆满了书,还放着钱盒子,自己拿书,自己付钱和找零钱。每晚用卡车把书拉回去,第二天再送来。一年下来,钱不但没少还多了几毛钱。估计是有人找零钱找不开,多交了钱。可惜几年以后,无人售书处不再出现了。因为不仅丢了书,钱盒子也不见了。

那是一个多么令人怀念的年代啊!那时真正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许多和他的同龄人回忆起那个年代都称赞不已,不仅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更难得可贵的是社会风气好。

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苦难之后,又经历了一个闪光的年代。

他就是在那个闪光的年代上了大学,他当时选择了北洋大学机械系是因为北洋大学一贯以治学严谨著称,而且他喜欢他父亲从事的专业——机械工程。

他入学后勤奋刻苦读书,三年内读完了大学的全部课程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于1952年暑假进入清华大学任助教。

走进了清华大学的讲台,他心中充满自信和喜悦,对未来充满憧憬,并下定决心报效祖国。

五十年代初期一大批有成就的海外游子回国参加建设。他进入清华大学后,第一年没有教学任务。有幸在一位原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的指导下进一步深造。那一年他学习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板与壳、空气动力学、振动学等课程。导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指定一大批论文布置他阅读,阅读后导师还要提问。这位导师说中文有点“结巴”但讲起英文却非常流畅,导师发现他也能讲流畅的英语时,非常高兴,每次“答辩”都很愉快。他与导师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导师不仅对他学术上进行了指导,而且在治学严谨、淳厚待人为他树立了榜样。在教学改革学习苏联一边倒的高潮中,他们又都“调整”到北京石油学院任教,并在一个系里,不幸的是他们又同时在五七年落难。

导师解放初期加入了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并任石油学院九三学社的负责人。大鸣大放时校党委按中央指示,叫他动员学校“九三学社”的成员“鸣放”,可是在五七年时又以“煽风点火”罪被划为“极右分子”,每月只拿二三十元的生活费。他被打成右派,导师是极右,在十八层地狱中比他还深几层,所以受难期间并未在一起。

1979年彻底平反以后,他急切地去看望自己的难友和导师。老师本来就是个瘦长的人,见面时看到他又更瘦了,也苍老了很多。见面时导师没有谈起太多他自己的苦难,只是讲了一段动人的经历。有一次导师值班看守柴油机,发现柴油机振动得很厉害,在值夜班时,居然冒险把备用的那一台柴油机拆了,并找出振动的原因。后来导师给该柴油机制造厂家写了一封信,提出了改进意见,那个柴油机制造厂迅速派人来。此时因为导师是留美的,还被怀疑为“特嫌”,导师所在的单位不肯放,并晓之以厉害。但那个柴油机厂保证“妥善”地把他“保管”好,并保证“原物归还”。导师被借走以后,几天内解决了这个多少年未曾解决的技术难关。该厂很是感谢,把他送回来,还写了感谢信。并说这位“特嫌”改造得很有进步,希望他这次立的功能为他赎一部分罪。谁能想到就在当天夜晚,管教人员把导师从梦中叫醒,审问,并在审问中打断了他的几根“肋条骨”。导师拉开衣服给他看,胸部很深地凹下一块。他紧紧地拉着导师的手:“咱们在清华时,何曾想到这一段岁月呀!”

同类推荐
  • 信仰之海

    信仰之海

    马休 阿诺德在维多利亚的盛世,听到了代表基督精神的“信仰之海”落潮的哀声,于是呼吁用真诚的爱来拯救那表面上光明的世界。如果说,《信仰之海》作者也有自己的“信仰之海”,那一定是诗歌,毕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的大部分文字,都与诗歌有关,涵咏经典诗文,足见作者滋养性情之用心。还有小部分文字是关于翻译和读书的随笔,是现实生活的点滴侧影。《信仰之海》可以说是作者对“诗性人生”的诠释与见证。
  • 不捞衣衫只捞人

    不捞衣衫只捞人

    宁波市中心的甬江上有座有名的桥,桥身吊在铁架上面,样子很别致,叫灵桥。从前的灵桥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大铁桥,而是一座普通的木桥,桥头还有座小庙,叫“三圣经”。庙里的菩萨非常特别当中是个县官,左边是个手里捧着一只箱子的商人,右边是个补鞋匠。为什么会有这样奇特的布局?
  • 草木:古老的民谣

    草木:古老的民谣

    本书是关于乡野草木主题的散文集。每一种草木在作者的生命体验中都如同一首古老的民谣,歌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 你听懂了没有

    你听懂了没有

    国民网红教授戴建业随笔精选集。陈引驰、骆玉明、六神磊磊推荐!火辣辣的文字写人生百态,有才有识,有情有趣!“妙境只在自己意念的一转换间,人生的陷阱转眼就成为人生的福地。”——戴建业。这本随笔集精选戴教授的八十篇随笔,所谈内容五彩纷呈:从爱情婚姻到前尘旧梦,从品味生活到人物剪影,从社会关怀到旅游见闻……戴教授既书写个人经历,又书写时代记忆,将自己对人生、婚姻、爱情、世道、时事等的看法和感悟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着戴教授的才识和情趣。
  • 出走十五年

    出走十五年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考察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十五年间写下的小部分文章。作者的考察,路虽不少,但主要还是在寻找各大文明的“经络系统”和相关“穴位”,因此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是双重的:行旅的艰难和思考的艰难。读者看到的这些文章,不管表面上如何轻松洒脱,字字句句都伴随着生命的全方位煎熬。考察中国文化的篇什被选编和转载得较多,这次选择主要偏向于作者考察世界文化的部分。
热门推荐
  • 红妆之女皇天下

    红妆之女皇天下

    这是个动荡的时代,这是个混乱的时代,这是个埋葬了无数红妆白骨的时代。但它,也是最辉煌的时代,在这儿,女子可以干政,女子可以追求权力,女子可以包养面首,女子的封号之中,也可以有“镇国”二字。这是个可以改变女子命运的时代,也是个如昙花般转眼即逝的时代。——红妆时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选书名

    天选书名

    无敌的气运加身是什么感觉?寻宝九死一生?美女?不缺不缺。功法?不好选不好选。成为强者,太麻烦了。拯救世界什么的!溜湾时顺便就搞定了!
  • 冥府恋爱纪事

    冥府恋爱纪事

    阴阳使蒋晟竑:“没事塞个女娃娃过来,这不添乱嘛?”孟婆:“你那不是一直很乱嘛。”蒋晟竑:“那我随便折腾了你别心疼。”孟婆:“随意。”蒋晟竑:“那不是你选定之人吗?!”(抓狂)“你可不可以不要这么随便!”孟婆:“随便一点好。”…………蒋晟竑:“你好好好学,叫一声苦就把你赶出去!”水黛:“是……”各种课业,各种刁难……这个女娃娃好像还不错,糟了,是心动的感觉……蒋晟竑:“吃荔枝吗?很甜。”水黛:“……不吃。”一般有毒。蒋晟竑:“今天要去城郊走走吗?”水黛:“不了,课业还没做完。”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往日造的孽,这下子怎么挽回小美人的心?五殿主阎罗王之侄蒋晟竑漫漫追妻路……不怕,咱时间长得很……
  • 被天道追求的我每天都在怀疑人生

    被天道追求的我每天都在怀疑人生

    本书原名《谁要和天道谈恋爱啊》 片片樱落,翩跹误入轩窗,跌在静默诗卷处,染了浅浅墨香。女子掂起花瓣,置于指尖,漫不经心地应和着屏幕那端的女声。——“风姐姐,精卫怎的怒气冲冲地回了山海秘境?”女子轻笑,说道:“大概是与河神吵架了吧,最近降雨的确不少。”——“哦,原来如此。对了,托特前两天和我抱怨说你不肯卖给他东西呢,为什么啊?”抚了抚泪痣,女子笑言,“亲爱的,告诉他,什么时候把智商税交了,我这‘琳琅’就什么时候扫榻相迎。”——“哈哈,好的,若是这样,那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那原本一派安闲的女子神色一变,来不及向对方解释,她挂断了视讯,转身欲走,但……“风近蕖。”女子回首,摸了摸鼻梁,干巴巴说道:“那个,你回来了啊……”来人嗓音低沉,语气平淡,素来冷峻的容颜却柔和了下来,“嗯,回来了,我的归处。”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随花瓣飘荡在风里,女子弯了眉眼,“欢迎回来,还有……”“我的荣幸。”
  • 出走

    出走

    这个叫陈皮的男人面对十年如一日的灰色岁月,心怀不息不安的梦,设一场可能的冒险——离开自己的旧生活,却如苍蝇一样,飞了一个小圈子,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
  • 金鳞沉浮

    金鳞沉浮

    五大家族的尔虞我诈,骄傲的白家太子走出大山,来到了都市,开始了无敌的人生。“我要创造一个第六大家族。‘’白硕说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恭迎太子白硕回归……
  • 前路繁星

    前路繁星

    一个山村里的孩子,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当有一天不得不从她伪装的壳里爬出来,她如何去面对这个现实且残酷的世界。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21(纵横三国卷5):天子之争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21(纵横三国卷5):天子之争

    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关键人物赵云、诸葛亮登场。同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带着大军扫荡中原,而袁绍已经雄踞北方,一场大战在这对共同长大的朋友之间一触即发……
  • 戴明贤集(第三卷):物之物语

    戴明贤集(第三卷):物之物语

    本书为《戴明贤集》第三卷,系戴老贵州系列作品之一。戴老着眼于生活小物件,集中选取了父辈友朋之间流传赠送的部分书画拓印、照片书稿、居家物什等,从“物之历史”的视角切入,将物之故事娓娓道来,同时亦默默写下数十位亲人师友的人生故事。书中主要述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人事,并借由相关物件追忆更早年月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地域变换多,所述人物众多。这些物件带着历史和旧日子的气息,是百样人生的无言见证。戴老以生活中的物件为支点撬动记忆,由物及人,展现了各种人物及其背后的时代风景,构成了“人与岁月”的深刻内涵。
  • 凤女的傲娇冷皇

    凤女的傲娇冷皇

    他是天生的王者,尊贵之身,却因手足的陷害,亲眼目睹父皇惨死,更成为被追杀的对象。她是山中不问世事的单纯少女,因为一次意外碰撞,救起濒死的他,注定从此以后的纠缠不清。在漫长的复国之路上,她舍身舍命陪伴始终,用才华和能力注他成就大业。然而,待他终于登临帝位之时,却对她弃如敝履。“秦程言,这辈子爱上你,是我最大的错误!”悬崖之上,她迎风而立,话落之时,纵身一跃,断情绝爱。那之后,他六宫无妃。多年之后,王者归来,她已是至尊之身,复仇,利用,不择手段,他只是挂着宠溺微笑,一步步走入她的圈套之中。最后的最后,她才明白,那个天大的误会,是他无情的开始,也是她爱情的终结……莫玉慈,你要这天下我都可以给,只是能不能,再把你交给我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