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600000001

第1章 散文篇(1)

前言

“云烟往事”中所描述的可能是近几百年来祖国苦难最为深重的几十年。当我写的过程中有几次泪水模糊了视线,有几次泪水滴到稿纸上。

多少往事似在眼前,又有多少往事有隔世之感。

本文由日本侵华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开始写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人民已看到民族复兴的曙光。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祖国已是旭日东升。但我们不应当忘记过去。

在文革初期一位老难友曾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说:“小潘,你善于表达,将来如果你能坚持到祖国复兴之日,记住把这一切一切都写下来”,最后他又坚定地说:“这一切都会过去,祖国会复兴的。”我承诺了。我不会辜负那位老地下党员的期盼,也不会失信于自己的承诺。

有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几个年青人,当谈到“文革”时,他们几乎一无所知,有的还说:“可惜没赶上那时候,听说那时学生全国跑不要车票,还管饭!”

我听了很痛心。

我决定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写这篇“回忆”。我不仅不能辜负老人的委托,听这些年青人谈话以后也感到这是我们这一代过来人的历史责任。

今天虽然祖国蒸蒸日上,但离理想的境界还很远。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彻底清除其不良影响转向政治上更民主,经济上更富裕的境界谈何容易啊!

仅以本文敬献给在抗日战争做出牺牲的中华儿女,敬献给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无辜受难的同胞们和他(她)们的亲属。

但愿我奉献给你的这篇文字能把你飘零的心片片相连,多少带给你一些安慰。

但愿我奉献给你的这篇文字像一盆炭火把你潮湿的日子烘干,让你多少感到些许温暖!

云烟往事

他的父亲潘承孝早年留学美国,曾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维斯康辛州立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东北大学任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内燃机专家。

他生于1930年农历三月初二。他上面是三个姐姐,得了儿子,全家都高兴。听母亲说他满月时学校的老师们还为他们庆贺了一番。

可惜好景不长,他刚过了周岁,日本鬼子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张学良的部队,以致师生还没来得及转移,鬼子兵就进了沈阳,进驻了学校。

不幸的他由一周岁就开始了在国耻笼罩下的生活。

生活告诉他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祖国重于一切。

他由两三岁开始就会唱“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和“没齿难忘仇和恨,一心要回故乡……”和“打回老家去”的歌。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前,他每次唱都含着泪水。

1931年9月18日,日本鬼子入侵东北三省。当时他父亲在东北大学任教。他们全家与东北大学师生一道扶老携幼逃出了东北。当时他才一岁,是在母亲的怀抱中,几次死里逃生,有幸活着出来的。在他两、三岁时,母亲含着泪给他讲述当时惊险的场面。还告诉他,鬼子杀人如麻,血流成河。

他们全家,与东北大学许多师生一道逃亡至北平后,他父亲在北平大学任教,并担任机械系系主任,住在北京西城中廊下胡同的一个小四合院里。在他印象当中,那条胡同是一条很安静的深深的小巷。四合院有正房和东、西厢房,他与父母住在正房,姐姐住在西厢房,东厢房是父亲的书房。那时教授的待遇很高,据知许多国外的知名教授也来中国任教。他在那里由一岁半到七岁半度过了六年幸福而安宁的童年。

他记得他常常躺在庭院的藤椅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天上有时飘着白云、雁群一会儿飞成人字,一会儿飞成一字。他在唱着由幼儿园学的歌“青天高、远树稀、西风起、雁群飞,飞成一字一行齐,飞来飞去不分离,好像我们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心相携”,可能他唱得不错。母亲常常让他在客人面前表演。

他记得常常在晚上数星星,姐姐告诉他,哪是北斗七星,哪是太白金星,哪是金星。他最爱明亮的月亮。月亮里的黑影据说是小白兔,他问姐姐,如果飞机上再带一只飞机,再带一只飞机,能不能飞到月亮上去。

庭院里有两窝小燕子。他真爱那些小燕子。每当阴天的时候,燕子飞得很低,他站在院子中央和燕子玩耍,燕子对着他飞来,他拿小手去抓他们时,燕子一侧身就飞走了。有时燕子冲着他的头冲过来,他忙闭上眼睛,燕子一阵风似地擦着他的头顶飞过去了。秋天到了,有一天,突然燕子都走了。他好伤心,燕子为什么没有说一声再见就这样走了。他叫保姆王妈拿个梯子,他爬上去看,燕子在窝里只留下几根羽毛给他。他把羽毛拿下来,吻了又吻,夹在“儿童画报”里。第二年春天,他突然听到熟悉的啾啾声,他连忙跑出去了,他高兴地跳起来,伸开两只小手欢迎他的小朋友。他跟王妈说“燕子没忘我”。

六岁时(1936年),母亲送他去报考位于北京的师范大学第二附小,这是一所在全国名列榜首的小学。他还记得考场在一个大厅里,十几位老师各自前面一张书桌,对面是一个小板凳,是报考的学生坐的。只记得走到一个老师面前,老师叫他随便画一个什么东西,他随手画了一个猫咪,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还画了几根胡子,老师说你画得很好,他说我还会画燕子呢,随手又画了几只飞着的小燕子,老师拍拍他的头,笑了笑。还记得最后一张桌子老师说了个谜语叫他猜,他很快猜出来了。老师说你很聪明。他说:“我给老师说一个你猜猜。”他说:“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一个白胖子。”老师说是花生。他说你也很聪明。老师走出来,抱起他亲了一下,把他送到门口等他的母亲处,说你儿子真可爱,他考上了。母亲高兴极了,拉着他的手回家了,还买了好多他爱吃的东西。

好日子没有过多久。

有几个晚上,他看到父亲和同事们非常悲愤、激动地议论着什么事。

日本鬼子步步向华北紧逼,“七七事变”发生了。1937年7月7日19时30分,日本鬼子动手了。中国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老师给我们讲中国二十九军的大刀队杀鬼子兵的故事:一个大刀队士兵连杀了几个日本鬼子兵,但已被日本兵用刺刀刺成重伤,他用最后的力气,举起大刀,从头部斜劈下去,把日本鬼子由中间劈成两半,自己也倒下了,还紧紧握住刀柄。一个中学生被日本鬼子刺穿,他用最后的力气抓住鬼子的喉部,把鬼子兵的气管拔了出来。埋葬时手中还抓着日本鬼子的气管。老师还给我们看报上的照片,同学们都激动得哭了。

有一天晚上,吃饭时听到外面放鞭炮的声音,他问父亲,这是过什么节?他父亲说这不是过节,但比什么节都重要,全国人民联合起来抗日了,不打内战了。他后来才知道那是“西安事变”。

中国政府发表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老师号召学生给抗日战士写慰问信,送慰问袋。那天他回家以后和姐姐一样,把平时省下来放零用钱的泥罐打碎,姐姐帮助缝了慰问袋,他歪歪扭扭地含着泪写了一封短信,把省下来的铜板放到袋里。他怕铜板掉出来,他叫王妈把口缝上,慰问的慰字他总写不好,最后他只写了“我爱中华”几个字。

平时,每到九时妈妈准时叫他上床睡觉,可是那天,很晚很晚他们才睡,做好慰问袋已到深夜了。父母亲还在讨论什么事,也没有顾上孩子,后来他才知道,学校的师生准备全部迁到后方,因为他家孩子小,决定父亲单身前往后方,母亲带着孩子留下。母亲对父亲说,再苦我能顶住,你就放心的去吧!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分别就是八年。

日本鬼子兵于7月26日攻占廊坊,割断了京津之间的联系,然后分别进攻津、京。日本鬼子兵先采取炮轰,然后坦克开道,最后全副武装的步兵前进。当时中国军队只有步枪和大刀,以血肉之躯与日军奋战。7月30日日军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

在鬼子兵进京之前,学校提前放暑假了。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北京市民已听到远处隆隆的炮声。最后一堂课老师讲的是一个法国作家写的“最后一课”的故事。这个作品他以后在一本英文著作上看到过,文章名称是“Thelastlesson”,讲的是法国被迫把阿尔萨斯-罗兰割给德国,老师给学生们上最后的一堂课的故事。故事写得很动人,是一篇名著。同学们都静静的听着,最后老师含着泪说:“同学们,等到开学也许你们见不到我了,也许永远不会开学了。日本鬼子估计很快就要进北京了。”又说:“亡国奴的滋味不好受,但同学们请记住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我们一定会把日本鬼子赶出去的”。临下课的时候,老师一个个亲了我们的小脸。孩子们的脸上都是泪,就连平日最调皮的孩子也泣不成声了。

鬼子兵进京不到一个月左右,他们全家迁至天津。住在天津市保定道树德里七号。树德里位于天津的英租界,在珍珠港事变以前,鬼子兵是不进租界区的。当时英租界由英军驻守。

租界区在上海、天津等地均有。是在许多不平等条约中划给列强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租界在日本侵华的一个时期内竟成了许多爱国的中国人的避难所,也是许多爱国志士的秘密活动点。父亲选择了位于英租界的树德里也是为了暂避日军的骚扰和欺凌。

父亲带着母亲走访了天津的诸多亲友,请他们多加关照。在一个深秋的凌晨,父亲离开了妻子儿女,一个人随着学校的师生走了。

父亲走后的那几天,母亲眼睛总是红肿的。父亲以自己的行动教育了他,在任何情况下,祖国永远是第一位。

他的父亲潘承孝抗日战争期间任西北工学院院长,抗战胜利后任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教务长及河北工学院院长。父亲给他的印象是一个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外柔而内刚的人。

在他成长期间其父在抗日后方,父亲回来以后,他不久又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分配到外地,谈心的时候很少,只是过年过节回家看看,一般小住一两日就又走了,但有几件事却给他印象很深。

1957年他被划成右派。划成右派后第一次回家,他感到很难启口,又怕父母伤心,可谓忧心忡忡。回家后父亲主动问他:“你都鸣放了些什么?”他把经过简要地叙述了一遍,并说了自己的观点。父亲听了,向他伸过手来,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逆境也能锻炼人”,就没有再说任何话,就像往常一样过了个春节。

1958年夏日,父亲带着母亲在北京参加会议,请他务必去见面。见面后,父亲告诉他,他所在学院的一位党委知情人专程来找父亲,说他“认错态度”不好可能要“升级”,如送煤矿劳改之类,请他父亲赶快做工作,不然要吃亏。来的人肯定是他的一位同情者。父亲对他说:“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还说:“这种现状是暂时的,中国会变的,你还要留得青山在,将来还得报效祖国”,还说:“好钢材不仅要有强度,还要有韧性,你是学力学的,你应该明白。”父亲走后,他找了位知心朋友,帮他写了一份“认罪悔过的思想汇报”,把自己臭骂一顿,送了上去,总算蒙混过了关,免去一场劫难。遗憾的是至今不知那位冒着“通风报信”的风险的同志是谁。他未能报恩,至今于心不安。

文革开始以后他父亲被打成“反动技术权威”,坐牛棚、被批斗。1972年春天,他母亲经受了70年的艰辛,尝尽了人世间的苦难之后,带着太多的迷茫、太多的遗憾走了。父亲失去了生死相依的伴侣万分悲痛,几天时间躺在床上默默地看着天花板。他那时还在农场劳动,假期已经超了,看了父亲那个样子,不忍心走。有一天凌晨,发现父亲房间的灯亮着,他推门进去了,看见父亲披着衣服在看书,父亲看他进来,拉着他的手说了很多很多。他从“九一八事变”谈到抗战胜利,从解放初期谈到“文革”,从他与母亲的夫妻之情谈到多少朋友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遇害身亡,他静静地听着,他想老人家将心中的郁闷说出来心里会痛快些。具体说些什么他记不清了,那天在他笔记本上写了下面几段话:

在父亲心灵的天平上祖国的一寸土远比头颅更重在父亲心灵的天平上患难中的友谊远比黄金更贵没听到过父亲慷慨的演讲但他却善于默默地为祖国做出慷慨的奉献父亲的身体已经很孱弱了,但相信当祖国发出呼唤时他还会挺身而出,这是由于他内在的气质。

父亲百岁华诞时,由几个高校主编,由天津出版社出版了名为“一代师表”的书,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及天津、河北电视台及各大报纸都做了报道。他的学生由国内外来了数百人。

父亲百岁不久,有一次他在火车的软卧车厢里遇到一位老人。互相自我介绍了姓名后,老人说:“你长得像我的一位老师,你认得潘承孝教授么?”他说:“正是家父”那位老人立即站起来与他握手。老人看上去约七十岁左右,是抗日战争期间西北工学院的学生。一路上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当时学校的情况以及经过敌占区流亡到后方求学的情况,其中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情。他再次见到父亲后说,写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将士的故事很多,但还没有看到一本写抗日知识分子的故事,并建议父亲动笔写。父亲听了眼睛一亮,但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已经没有力气写了,他建议采取口述历史的方式,并说一定有许多作家愿意写,还说也可以请当时的师生各写一个片段。第二天他走的时候,父亲给他看了一下当晚写的一张纸上面有许多名字,其中有的在台湾、有的在美国,多数在大陆,并写了建议谁写那个片段。

可惜没有几天,父亲摔了一跤,造成脑出血,逝世前一直卧病在床。他很怨自己,没有早点想到,以致中国少了这一段历史的描述。

他母亲恽宝彩,又名恽琼,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常州恽家也是一个大家族。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就是这个家族的,还是她的近亲。母亲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伯父家中。有一首老歌:“人皆有父翳我独无,人皆有母翳我独无,……”,他记得母亲每唱这首歌时总是含着眼泪。听说他母亲年轻时是一个美人,可惜红颜薄命。她出嫁后一、两个月父亲就去国外读书了,回来时女儿已经六、七岁了,她与婆母(寡妇)带着女儿相依为命苦度岁月。他常听母亲说婆母如何慈爱。可怜这位寡母在儿子归国前心脏病突发病逝了。丈夫回国后,好日子没过多久就赶上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在抗战八年当中,父亲去了后方,母亲带着七个孩子在饥寒交迫中度日,得了一身病,有些病在生命的尽头也没有治好。母亲是在文革中去世的。在还没有病倒之前,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她给丈夫做了好几套棉衣、单衣。母亲用她瘦弱的手拉着他的手说:“我嫁给你父亲没过上几年安宁日子,吃过不少苦,但我不后悔。你父亲是个好人,他老了,我走后,你们多来看看,常写信,不要让他太寂寞了。”

同类推荐
  • 胡适散文

    胡适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 狱中书简

    狱中书简

    这是一本从敌人的监狱中寄给友人的信的结集。由于监狱严格的通信检查,作者只能写一些平淡的、零碎的感想和小事。但是,即使是这样,这一束信札还是闪着耀眼的光芒;即使谈的是小事和片感,还是反映出了作者的人格的光辉。作者在信中谈读书的感想,谈一些往事,谈一些生活中的印象,也谈小鸟,谈动物,谈花草,谈自然的景色。
  • 来自第三世界的痛苦报道:爱德华·萨义德文化随笔集

    来自第三世界的痛苦报道:爱德华·萨义德文化随笔集

    本书是美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萨义德的随笔精选集的第一部,收录了其35年来在各学刊和媒体发表的近50篇文化批评散文,内容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等各个方面,其中评介了海明威、奥威尔、卢卡奇、福柯、威廉斯等文学、哲学大师和他们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西方人文学科近30年来一系列的核心话题和讨论,都可以在萨义德的这本随笔集中找到。爱尔兰著名文艺批评家谢默斯·迪恩称赞此书为“现代世界知识生命中的里程碑”。
  • 小巷弯弯

    小巷弯弯

    小巷弯弯,作者魏惠玲。认识魏惠玲有几年了。第一次见她,好像是去郏县参加一个活动,她是以《时代报告》驻平顶山记者的身份参与其间的,让人惊讶于一个弱女子在一地的坚守。后来知道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奔流》杂志社的副主编。虽然属于圈内人,但是不常见,也就不能说很了解。她曾将自己的作品拿给我看,这才知晓她工作之余还有文学爱好。再后来她带来一部书稿,说看看能否写个序言。我不好拒绝,也不好答应,就此拖了下来。差不多两年过去,以为她的书早已出版,她却又把重新整理的书稿送来了,可见她的慎重。书稿显然有了增减,与先前那版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普希金诗选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普希金诗选

    《金色俄罗斯丛书(11):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普希金诗选》精选300余首普希金诗选。普希金在俄罗斯有“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等美誉,而他生活的年代也被后世看作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许多研究者认为,正是普希金的出现,不仅使纯正的俄罗斯民族文学得到了确立,而且使俄罗斯语言也获得了标准,如果说此前的罗蒙诺索夫在理论上为俄语阐明了方向的话,那么可以说,普希金的文学实践使这一理论得到了真正的贯彻和完善,他“一个人完成了两项在其他国家需要一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以上才能做到的工作”。
热门推荐
  • 我得丹田有手机

    我得丹田有手机

    (新书《我得到了地府礼包》已发)手机异变,坐镇丹田。可聚先天真力,可查世间天道,可探机缘功德。可录无敌道法。这里有高超的修行之法,有强横的神魔纵横,有妖物为祸天下。别人修炼的是法宝飞剑,苏动修炼的,是一部智能手机。Ps.作者快被喷的顶不住了,别喷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愿卿不负天下

    愿卿不负天下

    目前笔力不足以描绘出一个宏大的故事,不想毁掉这本书,所以暂停练笔,感谢收藏和投推荐票的大家,我会尽快更文的。当朝长公主死了,出殡之日男宠大鱼大肉,丈夫休妻离府,婢女背主求荣,而这一切,竟然被和她同一战线的皇弟允了。她善于算计人心,可她死后,身边的人一个个皆变了心,转了性,颜卿怀疑老天让她活着,就时为了让她看到自己的谋划一步步落空
  • 青马湖

    青马湖

    这是一部描写关东从清末到光复年间为年代跨度的小说,以三肇地域青马湖边一个县境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国、伪滿州国、光复时期这片黑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有闯关东的流民、驿站站丁、胡子、民间艺人喇叭匠、东北军抗日军官及民间抗日志士,既有国难当头为民族抗战牺牲东北军将士,也有光复时,由于国共争权县长蓬世隆叛变时我党牺牲的从关内派来的六名地方干部。小说以乔家和邹家两大家族为主要线条,描写了两大家族三代人在各个不同历史年代命运的兴衰,展示极具个性性格鲜明和鲜活的人物形象。乔家以大地主乔焕章为主要人物,突出了其勤劳操家,为民族大义守德守义的关东人豪迈的民族气节。乔守谦是乔家的大儿子,也是东北军的一名少校营长,当东北抗战爆发时,不惜舍身取义。邹家以地主邹守田为主要人物,描写随同其父流落到关东积攒的家产,一心想要在家产地产上与乔家争斗,不惜做了伪保长。其大老婆生的儿子邹新华,却忤逆父道,走了革命道路,成了县民运部长。此外,还描写了当地蒙古人包八万爷以及随同乔焕章闯关东路途结拜的义弟高满堂等人的人物命运。小说语言极具关东风情、风味特色。
  • 中层领导必读书

    中层领导必读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可以说中层管理者这一特殊阶层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他们各自在企业管理和机关单位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机关,中层领导可以说都是一个组织的中流砥柱,一般情况下,他们是组织运营和日常管理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在上司面前,他们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下级,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整个企业或机关员工的直接领导者,他们是团队或者部门的一个具体事务的直接参与者、执行者,同时他们又不是一般的工作人员,而是团队或项目小组的负责人,整个团队项目的完成需要在他们的领导下实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西游之绝世人皇

    西游之绝世人皇

    洪荒世界经历龙凤麒麟三族之乱,巫妖量劫后,又经历三皇五帝,人族逐渐崛起,确定天地主角。然而即为天地主角,洪荒大地之上为何还有就哪妖魔鬼怪肆意奴役人族,将人族充当血食?又有哪满天神佛高高在上,视人族为棋子,盗取蚕食人族气运?天道发展畸形,需要需要重新塑造。于是魂穿西游世界傲来国,成为傲来国国王的主角,依靠系统外扫妖魔,内清吏治……。且看他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绝世人皇的故事。陈放说:“人族当自强!所有阻挡人族崛起脚步,触犯人族利益的,无论是妖魔鬼怪还是诸天神佛,亦或者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我自以力镇之!”
  •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人生在世,没有人一辈子交好运,也没有人一辈子走背运。失败、委屈、痛苦、无奈、寂寞等都是成功前必须要经历和承受的。一个沉不住气的人,心智肯定是不成熟的;一个沉住气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面对世间百态,我们压住自己内心的不平、愤怒和躁动,只有在小处忍让,才能在大处获胜。
  • 原始部落大冒险

    原始部落大冒险

    一个人穿越到了史前原始部落,他该怎么办?风云的答案是:活着,好好地活着,利用自己的知识活得更好,顺便调教一下原始人。可能的话,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探一探险。
  • 莫泊桑(走近世界文豪)

    莫泊桑(走近世界文豪)

    “走近世界文豪”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随着这套丛书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地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