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4800000024

第24章 潜隐与超越(3)

在《十四行集》的艺术表现上,我们能体会到它的宁静和谐之美所表现出的传统情趣。中国文化与诗学向来以“和”为美,新文学虽然以反对平和中庸为务,张扬个性解放与强力意志,但是和谐之美依然是现代作家为之心仪的审美情趣。周作人的冲淡平和,徐志摩的温和明丽,废名的宁静淡远,沈从文的自然清新,卞之琳的圆润精致等,都可以看作中国传统追求和谐审美倾向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体现。冯至虽然以歌德、里尔克为典范,但其诗歌的内在意蕴既不是歌德式的在不断蜕变中寻求无限的探索意志,也不是里尔克那样在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与晦涩中向着上帝与天国乞灵,他的诗,有沉思,有追问,也有疑惑,但更多的是经过理性沉淀过的澄明、清朗,如《原野的小路》:

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一条条充满生命的小路,是多少无名行人的步履踏出来这些活泼的道路。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也有几条婉转的小路,但曾经在路上走过的行人多半已不知去处:寂寞的儿童、白发的夫妇,还有些年纪青青的男女,还有死去的朋友,他们都给我们踏出来这些道路;我们纪念着他们的步履不要荒芜了这几条小路。

诗人的诗思由原野的小路,引向心灵的小路,再引起对一切与自己有过关涉的人事的怀念,深情以平淡出之,没有张扬,没有神秘,甚至也没有伤感,显现出澹定自如的风度。

在《十四行集》中,诗歌内部有着对生与死、形与神、瞬间与永恒、空虚与实在、有限与无限等等因素对立与冲突的表现,但创作主体并未将诗歌张力简单地建立在两者的冲突与矛盾之上,而是将两两对立的诸多因素融化在生命的“气象”中;不是以一种拒斥、敌对、征服的方式去面对,而是以一种生命的宽容与博大去承接与拥抱。情因事生、理由事发,智慧因此也就油然而生,却没有任何生硬之处。在《看这一队队驮马》中,诗人探究的是“虚无”与“实在”的矛盾,但作者却在一种通达中领悟到生命是在“随时占有”与“随时又放弃”的统一中拥有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没有消极和绝望,也没有焦灼与困惑,澄明与旷达的生命感悟让整首诗歌有着一种雍容的朗照。也正因如此,他的《十四行集》不奇肆、不怪诞、不抑郁沉重、不幽茫伤感,在中正淳朴中有一种通达宁静、明了朗悟的智慧。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情调让他在芜杂浮躁的现代语境中造就了一种极为难得的“平淡和谐”之美。

诗歌主情,但中国现代新诗尤其是早期白话诗,往往在表现情感时陷入两极而不能自律。要么情绪奔迸而缺乏应有的含蓄与蕴藉,要么是简单直白而缺乏形象与情感的丰富。要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自然不能将心理情绪等同于审美情绪,更不能将诗歌简化为说教。冯至性情平和、气质内敛,早期创作的《我是一条小河》、《蛇》、《在郊原》等都呈现出含蓄幽婉的风格。《十四行集》中虽多了智性的沉思,但是整个诗集在情感的把握上依然是含而不露、隐而不显,情理相融,相辅相成。在第一首诗中,面临“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诗歌仅用“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不峻急亦不森严,坚强的生命态度与沉着的生命意志在沉静平和中得到了形象的再现。面对文化先驱、历代伟人,诗人心怀崇敬与爱戴,但诗人并未让这种情感漫流与放纵,而是将这种情感建立在一种内在相通的生命体验的基础上,在“不卑不亢”中将自己的情感有节制地予以传达,形成了一种平和冲淡而又意味隽永之美。在《我们常常度过一个亲密的夜》中,虽是写诗人与自己的爱人“在一间生疏的房里”所拥有的一个“亲密的夜”,但是作者却是将这样的一种境遇具像化为原野、黄昏、道路所拥有的“同在”与“关联”,让激情以浸润的方式予以弥漫式的扩散,但情感并未因此而稀薄,而是在一种体验式的传达中获得悠长的表现。这种情形在其他作品中也有着同样的表现,其情感把握的法度则显然是深合中国文学传统的蕴藉之致。显然,在这里诗人并不是一般的“以理节情”或“情理相融”,而是把其情感对象化以后,再在冷处理的情形下将其纳入到先前的存在状态与诗歌主体的生命历程中进行审视与圆融。可以说,整个诗歌是在感性基础上生发,但在其凝定过程中又是理性向感性的靠拢与融合,这其中或许也有着里尔克、艾略特等人所谓“诗是经验”的观念的影响,但又与中国传统哲思的那种注重整体体认和直观把握的趋向有着内在关联,它为冯至接受上述诗歌理念提供了广阔的生发土壤,是一种“外启内发”、“兴来如答”的双向生成过程。

从具体的对中国古代诗人的艺术传承来看,《十四行集》与杜诗关系是相当明显而深厚的。在写《十四行集》的前一两年,冯至正致力于杜甫诗和陆游诗研究,深有心得,xii他后来总结杜甫的诗歌经验也即艺术上的三个特点,都适合于描述《十四行集》,这也足以证明《十四行集》对杜诗的继承。冯至总结杜诗的经验,第一是“稳”,杜甫所谓“赋诗新句稳”;第二是要求生动活泼,出语惊人。杜甫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第三是讲究诗律,所谓“晚节渐于诗律细”。xiii冯至的十四行诗,都有稳重的特点,没有险句和奇特的意象,但是又往往能够自出新意,于平常事物中见出作者的新感悟,新哲思。《十四行集》中,诗人所用的语言都是平实自然的。这里没有输入的外来时髦语词,也没有源自传统诗歌中的典雅华美语汇,一切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来,自然朴实,明了单纯,但在诗人允持厥中、澹定自如的审美风度下,生发出一种“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评陶诗语]的美,在最后一首《从一片泛滥无形的水里》中,诗人旨在表现自己的艺术原则与美学追求,是在思考如何借助有限的诗歌,去把握和表现世界的无限和思想的丰富,是在探讨抽象的意义与具体实在的矛盾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诗人并没有用抽象的词语,也不造生涩的句子,而是平平道来,“我们空空听过一夜风声,空看了一天的草黄叶红,向何处安排我们的思,想?但愿这些诗象一面风旗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用语都从日常生活中得来,自然平淡,有如与人拉家常,但其内在的诗意却是隽永悠长,令人回味无穷,所蕴含的哲思又非中国传统所有。这种在平淡处见神奇、在单纯中见深邃的风格,深得杜诗神韵。

而冯至在选择诗歌体裁时,由于时代的原因,虽然并没有直接选择中国古代诗体,却也没有采用“文学革命”以来成为主流的自由诗体,而是在西方的十四行诗这种与中国近体律诗最相近的诗体上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表现“形式”。冯至在《我和十四行诗的因缘》中说:“我渐渐感觉到十四行与一般的抒情诗不同,它自成一格,具有其他诗体不能代替的特点,它的结构大都是有起有落,有张有弛,有期待有回答,有前提有后果,有穿梭般的韵脚,有一定数目的音步,它便于作者把主观的生活体验升华为客观的理性,而理性里蕴蓄着深厚的感情。”xiv可以说十四行这种诗体形式上的起承转合和融化经验的思维方式,颇像杜甫最为擅长的七律的结构规则和理性态度,冯至在对十四行起承转合的运用中,也恰恰学习了杜甫七律的经验。当然,这种选择不仅仅是所谓诗体的问题,同时也是诗人的审美经验和心理的问题。可以说,正是特定的审美经验和心理让他在表现情感时有一种貌似平和含蓄实则阔远闳深的生命气象。也正因此种气象,让诗人在表现形式上突破了闻一多、孙大雨在写作十四行诗时刻意追求整齐的诗形之似,也摆脱了新诗在诗体大解放后的毫无节制的做法,而是“尽量不让十四行传统的格律约束我的思想,而让我的思想能在十四行的结构里运转自如”xv,并且进行了调适。面对十四行诗内在结构上“起承转合”的要求与诗行排列上的固定程式,《十四行集》都进行了自我的创化。第2首,第3首、第5首、第9首、第19首、第27首等诗歌中都对其进行了调整与改造,如第5首《威尼斯》中,第1行到第4行是“起”,第5行至第11行为“承”,而“转”与“合”则融化在第12行至14行中了。诗人并没有“削足适履”,而是将其给予了灵活的转化。在冯至创化的十四行诗中,可以见到诗人在“起承转合”的内在安排上又特别喜欢将“转”与“合”紧黏,这与杜甫七律如《登高》、《登楼》、《秋兴八首》等名作在“转”时的强调顺势突变、另起境界,在“合”时蓄势敛合、余味悠长等方面都有着诸多相似性。如在第23首中,写小狗将“领受光和暖”时写道:“……你们没有记忆,但这一幕经验会融入将来的吠声你们在深夜吠出光明”,由“承”而“转”,紧接着“合”,但“合”中又自然圆融全诗,回味悠长,其安排更多的是一种内合传统律诗的结构法度。

纵观《十四行集》的27首诗,我们可以说因诗人的诗歌思维中智性与感性的融合,哲思与情感的互渗,形成了既澄明清朗而又沉着深婉的整体风格,这种风格确实得益于歌德、里尔克等人,但又似乎是盛唐气象和宋诗风骨的融会,是杜甫诗歌精神的现代创化——这种描述或许最符合于唐宋诗歌风格尤其于杜诗有所领悟的读者对冯至十四行诗的感受——因此,从纯粹审美风韵的角度来看,《十四行集》与传统也血脉相通。

此文刊于《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

i冯至在《我与十四行诗的因缘》一文中说:“受里尔克这种‘特殊的实验’[引者按:即《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的启示,我才放胆写我的十四行”。见《冯至全集》,第5卷,第97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ii冯至《传统与“颓毁的宫殿”》,《冯至全集》,第4卷,第27页。

iii冯至《认真》,《冯至全集》,第4卷,第6页。

iv冯至《决断》,《冯至全集》,第4卷,第76页。

v徐崇温主编《存在主义哲学》,第2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vi原出里查德·福尔曼查尔斯·费德森合编《现代传统》,转引自解志熙《生的执着》,第2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vii葛瑞汉《论道者——中国古代哲学论辩》,第4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viii冯至《十四行集·序》,《冯至全集》,第1卷,第213页。

ix李泽厚《试谈中国的智慧》,《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第307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x冯至《里尔克》,《冯至全集》,第4卷,第86页。

xi李泽厚《庄玄禅宗漫述》,《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第214页。

xii见冯至《自传》,《冯至全集》第12卷,第608-609页xiii冯至《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冯至全集》,第6卷,第169页。

xiv冯至《我与十四行诗的因缘》,《冯至全集》,第5卷,第94页。

xv冯至《我与十四行诗的因缘》,《冯至全集》,第5卷,第97页。

同类推荐
  • 远去的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远去的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陪父亲度过的日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回忆。作品为纪实文学,记录父亲老年痴呆症之后的两年时光。从一个老人最初的失忆,一日日走向完全失智;从一个健全的老人,直至成为一个不认识任何亲人,不记得任何往事的“痴呆者”,讲述了老龄化社会中的生存与生活的关系,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以及一代人的命运与价值观走向。
  • 秦氏三兄弟

    秦氏三兄弟

    《秦氏三兄弟》讲述的是秦伯仁、秦仲义、秦叔礼三兄弟历经戊戌政变、辛亥革命、北伐、国共内战几个关键时期的不同命运。
  • 精神自治(修订版)

    精神自治(修订版)

    透过《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作为读者,我游历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风光吸引。那风光在日常的旅游地图上是见不到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地理绝无仅有,但我确定的是,这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身兼多种文质的作家和作品。《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 拥有“自由”和“幸福”的必然性

    拥有“自由”和“幸福”的必然性

    我步入社会之时,正是国家改革开放之初。“革命必然混有污秽和血”,改革开放就是“和平革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现假、恶、丑或更甚者,也在所难免,历史要前进,社会要发展,就需要有人奋起与之搏击。在搏击之余,我把自己的一些观点、感想、体会,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希望能与来者共勉。呐喊创业殒身处处有,横飞碧血垂千秋。人生应向笑丈夫,切莫留作来日羞!风波亭上忠魂舞,汨罗江中水尚忧。口诛笔伐如操戈,无沙殉国共传流!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拥有“自由”和“幸福”,而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只属于那些追求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完美的品格者。
  • 神州轶闻录系列:文坛忆往

    神州轶闻录系列:文坛忆往

    文坛大腕的悲喜人生盖世奇才的千秋文章内容介绍:本书作者是著名文史作家、专栏作家。早年生活在北京数十年,交游广阔,熟读前贤文章,博物强记,广泛涉猎北京的文史掌故、艺苑趣闻、名人轶事和文物珍宝,对风土民情了如指掌。1976年定居香港后,来往于香港和北京之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周续端、周彬、司马庵等笔名,在香港《华侨日报》《大公报》、台湾《世界论坛报》等多家报纸开设“京华感旧录”“九州逸趣”“神州拾趣”等专栏,琐谈社会轶闻和文史掌故,深受读者欢迎;之后谈及内容遍及全国各地,专栏易名为“神州轶闻录”。本书是神州轶闻录中的一本,生动披露鲜为人知的文豪文坛史事。
热门推荐
  • The Standard Household-Effect Company

    The Standard Household-Effect Compan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告密者札记

    告密者札记

    我向你声明,我所记下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来自于德国、法国的解密档案,君特·格拉斯、让·热内、托马斯·曼、卡尔·格式塔夫·荣格等人的著作,以及当时的有关报纸和某些学者的文字。我希望能和你之间建立某种关于“真实”的契约。建立起对真实的起码信任。当然,出于我的游戏天性或者其他,这篇文字里多多少少会带有点儿臆想、虚构的成分。我向你保证它会很少很少,会掌握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 谋划九州

    谋划九州

    他出身皇族,排行第九,生母只是一个小小宫女,为了谋夺帝位,机关算尽。有人说他弑兄杀弟,残忍之至;有人说他平叛乱,灭六国,一统天下,其丰功伟绩千年未有。(主角是原住民,女主以及主角的几个手下是来自不同时空的)
  • 风筝

    风筝

    本丛书以统一的体例、创新的形式,讲解各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运动保健、基本技术、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等,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运动健身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学到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 奥特时空传奇

    奥特时空传奇

    穿梭不同的时空,领悟海洋的意志。在各种战斗中不断成长,在各个时空缔下牵绊。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请你不要放弃。只要还有一丝希望,那种名为光的力量就会绽放。书友群:391639945订阅VIP群:897951764
  • 宅之崛起

    宅之崛起

    新书《宅之方舟》飘荡在茫茫大海之中的宅之小舟,游离在权力纷争之外的逍遥人。永不消逝的电波,传递着永不消失的2次元。宅系列成年人的童话,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幻想。
  • 能源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能源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本套丛书的编辑对知识的尊重还主要表现在不断追随科学和人类发展的步伐以及青少年对知识的新的渴求。希望广大青少年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激发学科学的热情,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
  • 天令神篇

    天令神篇

    人生如浮云,白云苍狗,变幻莫测,一切如镜花水月般……周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桑鹊本应该像林间的鸟儿一般无忧无虑,但是却卷进了周朝,犬戎国漩涡之中。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过是经历凡间的种种,却落得满身伤痕。事情的发展又该何去何从……
  • 溺宠毒医王妃

    溺宠毒医王妃

    没想到她艾金也有穿越的一天,人家都是穿越到什么小姐身上。为毛她就是整个人穿越了过来,还好遇到了个怪老头捡了个便宜师傅习得一身本事。什么?两年前被自己救下的那名男子命不久矣。师傅让她出谷为其看病很好,她到要看看是谁敢动她要救下的人管你是权势滔天的丞相大人,还是武功高强的绝世高手。一枚毒药,毒不死你天尘,天岚国最受宠的王爷。一袭白衣,一双紫眸俊美如谪仙惊艳了多少人的眼。但因体弱多病,没有女子愿意嫁一个随时会死之人。性情淡漠的他却不在意,只因他的眼中心中早以被人占据。他永远忘不掉两年前,那一袭红衣,笑的邪魅肆意的女子。谁都不会想到这体弱多病的传言,只为引她出来而已。本文男强女强1v1嫉妒宠爱精彩片段一“呦,这不是我们体弱多病的尘王殿下吗。”一名穿着华服的男子说道。“相公,我可以揍人吗?”某女抬起星眸满脸期待的望向身边的紫眸男子。“可以,你高兴就好。”某男满眼宠溺的说道。啊!凄厉惨叫从某华服男子口中传出。只见某女一脚将人踢倒,然后的狠狠的踹在对方的脸上,嘴里还不停的嘀咕着。“呦你妹呦,看见你这张脸就想上去踹两脚。”“娘子可踹爽了?”“恩,爽了。相公,他欺负我。用他的脸打我的脚,好疼啊。”某女回到某男身边,一脸委屈的说道。“不哭,为夫给你做主。来人,将这殴打王妃之人拉出去杖刑五十大板。”精彩片段二“王爷,王妃打了靖王的侧妃。”“哦,靖王侧妃而已打了就打了。”“王爷,王妃把皇后娘娘最喜爱的玉如意给砸了。”“砸了就砸了,金儿没有伤到手吧。”某面无表情的黑衣男子,嘴角可疑的抽搐了下。“王爷,王妃问暗星楼的势力有多大。”“王妃喜欢?明天拍人将暗星楼的资料送去给王妃。”“王爷,王妃她.”“什么都随她,告诉她。即使她把这天反过来了,也有本王给她撑着。”某男终于从一堆奏折中抬起头,对着某黑衣男子说道。某黑衣男子石化,王爷宠妻不是这么宠的有木有。
  • 重生之封神演义

    重生之封神演义

    定海神针任他千江万流,岿然不动;混沌钟一声轻吟,万籁俱寂;翻天印能把天砸出一个窟窿;谁能想到世上还有背生双翅的可爱铜钱,竟是落尽天下法宝的凶残煞星?这是封神的世界!且看重生而来的李燕北,如何在封神榜之中啸傲神州!***********************书友群:285527046,欢迎喜欢本书的朋友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