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2000000010

第10章 乡村教育:人和事(1)

格非

学校

1971年9月,我开始上小学。那时我才七岁,还没到法定的上学年龄。奇怪的是,我们村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属兔子的,属龙的只有我一个。母亲担心我落了单,找到了大队革委会主任,好说歹说,总算让我当了一名插班生。

学校设在大队所在地的唐巷村,距我们村庄只有一箭之遥。校舍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祠堂,甚至连屋顶的瓦楞上都长着芦苇和蒿子。因要自己准备课桌和凳子,母亲就将家里的一张枣木的长几抬到学校,权作课桌。我们唯一的老师姓薛,名字已忘了,只记得他略微有点驼背,我们都叫他“薛驼子”。这个薛老师并不每天来学校,他家里的事情忙着呢!

祠堂里趴着一头巨大的“水龙”,那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灭火神器。据说附近的村庄一旦发生火灾,报警的敲锣人还没有抵达我们村庄,那水龙就会未卜先知,提前发出呜呜的叫声。长长的压水杆上绑着一条红绸布,大概是图个攘灾去祸的吉利吧。老师不在的时候,我们就围着这条水龙跳上跳下,心里暗暗盼望着由远而近的锣声。偶尔从这里路过的大队干部如果看见我们在嬉戏打闹,就会让我们派两个同学去老师家,“把那个懒虫从床上揪起来”。

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学去找薛老师。他家住在村子的最东边,他老婆正蹲在院子的碌碡上喝粥。我们问她薛老师在哪儿,她也懒得搭理我们,只是用手中的筷子朝外面开阔的庄稼地里胡乱一指。原来老师到地里拔黄豆去了。等到老师拔完黄豆,挽着裤腿,赤着脚来到教室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可我们老师十分严谨,一点都不含糊,一本正经地从屁股口袋里掏出一本翻得烂糟糟的小人书来,开始给我们讲《捕象记》。那是一本薄薄的连环画,故事讲的是动物园的驯兽师如何去西双版纳捕捉大象。用小人书作教材是薛老师的一大发明,等到我们差不多能够将这本小人书的故事都背下来了,老师就会弄来另一本小人书。比如《泥塑收租院》:妈妈拉着我的手,往泥塑收租院里走……比如《奇袭白虎团》:那是1953年,美、黎匪帮盘踞在安平山……

会讲小人书,已经让我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可他竟然还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篮球裁判。他有一枚亮晶晶的铁皮哨子,从不离身。有时,他正给我们讲小人书,大队里就有干部来请他去吹裁判,我们当然前呼后拥地跟着他前往观战。一般来说,只要薛老师在,我们大队的篮球队基本上就不会输球。人家刚得球,他就吹人家“走步”;人家明明是投进了两分,他把哨子一吹,说人家“犯规”在先;人家气急了,用篮球砸他,他手一挥,就将人家罚出场外。乐得我们这些围观的人拼命地鼓掌。在那个年代,会打篮球的人多的是,可要说裁判,除了他就没别人了。我们之所以会盲目地崇拜他,是因为他让我们很早就懂得了一个真理:真正重要的不是规则本身,而是对规则的解释权。

薛驼子无疑是我们小学时代最受爱戴的老师。他永远是笑嘻嘻的,从来不生气。因缺了颗门牙,嘴巴关不住风,我们即便当面模仿他说话,他也是笑嘻嘻的。可惜的是,不久之后,薛老师因为“误人子弟”这一莫须有的罪状,从学校里消失了。大队给我们一下派来了三位新教师,与此同时,学校也开始向所谓的“正规化”大踏步迈进了。

我们不仅有了课本和作业本,大队还为我们修建了新的校舍。新校舍不仅有走廊,有教师的办公室和宿舍,门外还修了一个大操场。不过,课桌却是泥砌起来的。桌面由麦秸秆、芦苇和泥巴之类的东西糊成,上面刷了一层白石灰。这样的课桌虽然经济,但却不怎么实用。我们的铅笔一不小心就会扎穿桌面。时间一长,几乎每一张课桌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洞。到了春天,这些洞里就会孵出蜜蜂来。当那些肥肥的蜜蜂的屁股从洞里转出来的时候,我们班上哪怕胆子最小的女生,遇到这样的场面都会显得镇定自若。蜜蜂刚刚爬出洞口,她们通常是用课本重重一拍,身体微微一侧,瞄准窗户,用指甲轻轻一弹,那可爱蜜蜂的尸体即刻就飞到了窗外。

在那个年代,钢笔是身份或权力的象征。通常,你看见一个干部朝你走过来,你只要数一数他中山装口袋里插着多少支钢笔,就可以大概判断出此人的官衔大小。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方说,我们村里有一个名叫张旭东的人,有事没事,口袋里总插着七八支钢笔。原来他是修钢笔的。这人原来是国民党部队里的一个副团长,虽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反革命,却没有什么人敢惹他。据说此人骑在飞驰的摩托车上都能双手打枪。这人不仅会修钢笔,还会自制钢笔墨水。那个年代的常识之一是,凡是反革命分子,一般来说都聪明过人。我们老师用来批改作业红墨水,就是张伪团副亲自勾兑出来的。

相对于钢笔的朱批,可以涂改的铅笔字迹的权威性必然大打折扣。老师在作业本上给我们的成绩,大抵是优、良、中、及格、差等几个等级。班上有几个捣蛋的同学,因为总也得不上“优”而对老师衔恨在心。有一天,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趁老师不在,悄悄地溜进办公室,将作业本上那些得优的同学(一般是女生)的名字用橡皮擦去,大大方方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将自己的脏兮兮的作业本上姓名擦去,写上对方的名字。等到第二天上课,作业本发下来,课堂里女生们“咦”声一片。有个女生带着哭腔向老师提问说:“老师呀,你说学校里会不会闹鬼呀?”

我们最喜欢体育课。可学校里没有什么体育设施,除了跑跑步,做做广播体操,就再没别的花样了。有个老师在操场边上挖了一个坑,填上沙子,再用两段方木支起一根竹竿,让我们练习跳高。据见多识广的老师介绍说,跳高有三种方式:背越式、俯越式(也称翻滚式)和跨越式。因没有海绵垫子的保护,要练背越式看来是不行了,我们只能采取俯越式或跨越式。俯越式的优点是容易取得好成绩,缺点是姿态不够优美。助跑以后,整个人跳将起来,脸部朝下,从竹竿上翻滚而过时,那样子仿佛不是在跳高,而是不慎从高空跌落,落在沙坑里还要连滚带爬,很不成体统。因此,尽管老师示范了多次而毫发无伤,这种姿势还是遭到了我们一致的拒绝。我就是采取了跨越式,在公社的运动会上荣夺小学组第二名。可是我们老师还是不满意。他说,若是采用他所擅长的翻滚式,说不定就能得冠军了。哎,谁知道呢?

即便是跳高,也常常无法练习。我们学校的操场不是被大队用来开群众大会,就是被附近的村民用来晒谷子。我们老师与大队交涉过好多次,总也没什么结果。若是晒谷子的人家刚好有小孩在学校念书,这个同学在上课之余,还得肩负驱赶麻雀的重任。有时,课上到一半,就会有同学猛不丁地站起来,朝窗外成群袭来的麻雀扔石头。老师也会终止上课,走到外面的走廊里,“哦嘘哦嘘”地哄鸟。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田间地头文艺宣传队的骨干,会唱歌,会说快板,还会说三句半。当然,他的课也上得很好,常让我们觉得他高深莫测。按照他的理论,写作文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要经常使用“突然”这个词。老师说,这个词具有魔法般的效果,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往往能让人吓一跳,至少也会让人眼前一亮。我们试了试,还真是这样。去年我在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听说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在教人写作时,竟然也是要求学生重视“突然”的妙用。这样一比较,我们老师在当年写作方面的造诣之深,是不难想见的。除了“突然”之外,我们老师还要求我们多用转折性的词汇。有一次,他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个句子:

今天生病了,但我还是坚持来上学了。

老师说,生病了,当然是不舒服的,但仍然坚持来上课,说明什么?说明精神可嘉。这样一转折,意思就往前进了一层,关键在于这个“但”,是不是?我们一琢磨,还真是这样。可问题也跟着来了,我们若把这个“但”字改成“却”,这句话应该怎么说呢?老师可没教。放学以后,班上的同学为此事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以彭荣林同学为代表,他觉得这句话应当改为:今天生病了,我却坚持来上学了。另一种意见以唐德顺同学为代表,他坚持认为“却”的使用应与“但”完全一致,即:今天生病了,却我坚持来上学了。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最后我们就簇拥着他们去办公室问老师。也许是为了保护我们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他的看法是两种意见都对。这样,我们就皆大欢喜地散学回家了。

老师在高兴的时候,也会教我们唱唱歌。我学会的第一首歌就是他教的,歌名叫作《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他让我们唱歌时用丁字步站立,其姿态和“稍息”差不多,简单易学。而且用了丁字步,确实有那么一点气度不凡的意思,我们很高兴地采纳了。可这位老师的另一个音乐理论,却被实践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他说,如果将“方”这个音,拆成“福”和“昂”两个音来唱,会好听得多。我们试了无数次,觉得“福昂”唱法和“方”字唱法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就对他的发明不予理睬。

不久之后,学校里来了一位神仙。

此人名叫解永复,体硕身长,仪表不凡,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只是脸相有点凶。他从不体罚学生,因为他根本用不着。他成天神情肃穆,眉头紧锁,其长相很像电影《铁道卫士》的国民党特务马小飞。同学们见了他就害怕。可他一旦笑起来(这样的时候极少),我们就更害怕了。

这个人的一切都是神秘的。我们都知道他是正规大学建筑系的毕业生,正欲鲲鹏展翅九万里,不料因言获罪,落入人间城郭,屡遭贬谪,最后被发配到我们这个荒凉的小村庄来了。他有些怀才不遇,因而自高自矜,不足为怪。我们当时并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犯了什么“罪”(多年之后,我们才知道,解老师所谓的政治问题,仅仅是因为说了一句“海参崴是中国领土”),只晓得他一来,我们学校的其他教师几乎立即全都变成了杂役。他像是变戏法似地变出一门门课来。我们终于知道,这世上的课除了念小人书之外,尚有语文、算术、音乐、美术诸多名堂。不用说,所有这些课都由他一人承担。

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室常常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他教过了一年级语文,再教二年级算术。教完了算术,三年级同学又在那里咿咿呀呀地唱起歌来了。我们学校最值钱的家当,就要算那架不知他从哪里弄来的破风琴了。解老师虽然用它来教音乐,但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在那儿自弹自唱。当然,他也教我们弹琴,教会一个,再教另一个。可差不多快轮到我的时候,那架风琴却突然发不出声了。我看见解老师用脚拼命地踩它的踏板,弄得满头大汗,风琴照例一声不响。从此之后,解老师的音乐课只能改教大合唱。那不是一般的大合唱,而是三声部轮唱。我被分在第一声部,歌曲快要结束时,我们要连唱三遍“干革命”,才能等到二、三声部同学的“靠的是”追上来,最后,三个声部合而为一: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声震瓦屋,响遏行云。我们第一次知道歌还能这样唱,感觉太奇妙了。比那个教我们用“福昂”代替“方”的老师不知高明多少。

我们都觉得他是魔法师。谁都不知道下一堂课,他会变出什么花样来。他什么都能教,甚至还教我们作诗和游泳。我曾写过一首题为《丰收》的诗,老师在课堂上对它赞不绝口,可说实在的,连我自己都不知道那首诗好在什么地方。我还记得诗中有这样一句:“拖拉机隆隆响”,本来极稀松平常。可我们老师认为,这个句子,即便是他本人来写,也不过如此。而我们班的另一位同学,在形容山之高峻时,写下“撕块白云擦擦汗,凑上太阳煮壶水”这样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情调的句子,可我们的解老师却将它怒斥为“陈辞滥调”。说实话,我当时心里虽然因为受到老师的表扬而沾沾自喜,可还是觉得老师对那位用白云擦汗的同学不够公平。毕竟,我做梦都想写出人家那样漂亮的句子啊,可老师为什么觉得它不好呢?解老师最反感抄袭。有一天上课,解老师让一个同学站起来,问他知不知道作文为啥得了零分,那同学说不知道。解老师说,你的作文是抄的。那个同学大叫冤枉,发誓赌咒般地否认。解老师就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他的证据:原来那位同学的作文开头,竟赫然写着“本报讯”三个字。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我们:会不会演讲。我们问他什么是演讲,他说,就是当着很多人说话。我们说,说话谁不会?就是不敢。于是他就一个一个地训练我们演讲。我们不知道他为何要这样做。终于有一天,我记得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我被解老师安排去全大队社员大会代表学校发言。我和大队书记并排坐在台上讲话时,我看见母亲一直在下面哭。回家后,我问母亲为什么哭。她先是不语,然后又流下泪来,她说,“你竟然和大队书记坐在一块儿,天哪,能当着上千人说话,要是换成我,早就吓死了。”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她是在为我骄傲。

同类推荐
  • 疯言乱语

    疯言乱语

    本书主要包括《老宣供词》、《跳加官》、《妄谈》、《疯话》等内容。作者宣永光(1886-1960)是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
  • 爱让我们更好了

    爱让我们更好了

    握一杯咖啡,在爱着/痛着/释然了/幸福着的当下读20个清清淡淡却内蕴深远的爱的故事重温初恋的温柔悸动/热恋的激情奔腾/失恋的伤痛领悟爱,终究是我们遇见过的,好的事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没有任何一段感情是浪费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被你真的爱错过。“我”经营着一家以“故事”为主题的咖啡馆,谁都可以走进去用一个故事跟“我”换一杯咖啡。因此,“我”听了很多很多故事后,精选出20个讲给你听。每一个故事,都让你更想热烈地去爱身边的人,爱这个并不完美却值得深爱的世界。
  •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上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上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将呈现一位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达人。作为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为我国读者所知的一位作家,海明威的公众形象、传奇人生早已通过其作品为人所知,但这批世人陌生的私人书信却让一个崭新的海明威浮现出来。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从海明威留给世人的卷帙浩繁的海量书信中精选了其从18岁至逝世这40多年间写就的近600封信件,书信中的海明威用作品外的“私人”语言坦诚地向各色人群——家人、朋友、敌手、编辑,以及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揭示了自我,记录了他生活与写作生涯的方方面面,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作家也不为过。作品所选的书信不仅记录了作家人生各个转折点,更展现了他的性格与智慧,及其对狩猎、垂钓、饮食等的特殊嗜好。其流露出的幽默与狂野大大超过了他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规的作家自传。而其中描画的众多国际性、社会性事件,以及一众名噪一时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与艺术影像。这些信不仅成为一般读者的指南和阅读享受,而且为认真研究文学的人提供了考证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巨人之一的生平与成就所需的原始文件。
  • 诗的时光书:当你老了

    诗的时光书:当你老了

    本书以被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的叶芝开篇,这本书为读者打开了西方诗歌经典之门。作者精选了西方近现代诗歌史上21位重要诗人:从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兰波,到意象派的代表诗人艾米·洛威尔;从恪守格律的桂冠诗人弗罗斯特,到创造“自由体”的惠特曼;从一生追逐自由的现代派诗人艾吕雅,到用十四行诗写尽纯真与爱的勃朗宁夫人……这娓娓道来的21篇诗歌故事,有关爱情与失去,有关理想和自由。诗人的命运与品评者的心绪交融,再现这些经过时光淘洗的诗歌之韵味。
  • 鲁迅经典

    鲁迅经典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来改名树人。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但是因为一部影片,深知仅仅作为一个医生是不能拯救中国人的,于是弃医从文,试图以文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矛头直指“吃人的礼教”,发出了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此后,他更是以极其深遂的思想和极其深刻的文字,挖掘分析了本民族人民的魂灵,并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了众多的具有国民劣根性的经典人物,对中国人的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热门推荐
  • 文穿之宅斗克星

    文穿之宅斗克星

    一朝穿越,全家极品,难道就要被束缚在这方寸天地宅斗一生?当然不!正风气,振女权,济困扶弱,于风云突变中一路向前……咔!穿越助手你给我回来!你对我的人生做了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佛说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陀罗尼经

    佛说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一朵奇葩

    网游之一朵奇葩

    刘磊是一个闷骚的宅男,当新纪元虚拟网游开放以后怀着要称霸新纪元为目的买了一个全息的头盔。但是当他是第8888个玩家进入游戏后以游戏智脑化身的指引精灵问他有什么愿望的时候刘磊说:“我要······”然后·········
  • 冷面皇上奇葩妃

    冷面皇上奇葩妃

    考古界白痴慕言小姐,一心想挖掘到未被发现的历史,终于身想事成,穿越到西陵王朝成为奔月族的公主。来没多久还没摸清这个王朝底戏的慕言就被他的便宜爹送去和亲!最倒霉的未来相公是个妻妾成群的西陵王,天啊!
  • 玄剑封苍

    玄剑封苍

    一念之间,天地崩裂。一念之间,诸神饮恨。可是都回不去了……回不去了,云策望眼玄苍大陆,天地无边无际。眼中流出泪水,落在尸骨成山的脚下。既然天地不公平,那么!他就向天地抢一个公平!
  • 老公,不可以

    老公,不可以

    他们本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因红尘孽难被迫分开,从此千山万水,繁花成劫。少女篡改记忆,倾心他人。少年却痴情不改,步步为营精心布局。只为等来佳人含笑回归。红尘孽,岁月碾。光影背后的葳蕤记忆,情窦是否依旧?流年不改,韶华胥梦是否能够破土而出?这些。我们说了都不算。“顾花回,你就这么贱……
  • 佛说本相倚致经

    佛说本相倚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醉流年之澜清

    醉流年之澜清

    澜清满手血腥,她倾心于方傅修,可是却只是她的一厢情愿,以为风光霁月的他会是她的救赎,可是最终她却因他低贱入尘埃。澜清不喜欢流年,因为他的占有欲太强,让人窒息,他的身份太贵,站在他身旁,越发感觉自己渺小如尘埃。喜欢的人望尘莫及,不喜欢的人赖着自己,澜清表示很头疼。其实,这是一本正经的玄幻文。
  • 诸天神话入侵

    诸天神话入侵

    系统降临,神话入侵。人类只有获得恩赐,才有资格与神话生物斗争。被广大游戏玩家誉为游戏攻略之神的林源,在获得恩赐后,却不这么想。望着蜂拥而至,将自己包围的神话生物,林源只能默默说道:“我不是天生要强,我这是八成要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