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600000005

第5章 书答 (3)

偶攻江陵者,首吉安人。江陵遂怨吉安,日与吉安缙绅为仇。然亦未尝仇何公者,以何公不足仇也,特何公自为仇耳。何也,以何公“必为首相,必杀我”之语,已传播于吉安及四方久矣。至是欲承奉江陵者,憾无有缘,闻是,谁不甘心何公者乎?杀一布衣,本无难事,而可以取快江陵之胸腹,则又何惮而不敢为也!故巡抚缉访之于前,而继者踵其步。方其缉解至湖广也,湖广密进揭帖于江陵。江陵曰:“此事何须来问,轻则决罚,重则发遣而已矣。”及差人出阁门,应城李义河遂授以意曰:“此江陵本意也,特不欲自发之耳。”吁吁,江陵何人也,胆如天大,而肯姑息此哉?应城之情状可知矣。应城于何公,素有论学之忤,其杀人之心自有。又其时势焰薰灼,人之事应城者如事江陵,则何公虽欲不死,又安可得邪?

江陵此事甚错,其原起于憾吉安,而必欲杀吉安人尤错。今日俱为谈往事矣。然何公布衣之杰也,故有杀身之祸,江陵宰相之杰也,故有身后之辱。不论其败而论其成,不追其迹而原其心,不责其过而赏其功,则二老者皆吾师也。非与世之局琐取容,埋头顾影,窃取圣人之名以自盖其贪位固宠之私者比也。是以复并论之,以裁正于大方焉。所论甚见中蕴,可为何公出气,恐犹未察江陵初心,故尔赘及。

答耿中丞

昨承教言,深中狂愚之病。夫以率性之真,推而扩之,与天下为公,乃谓之道。既欲与斯世斯民共由之,则其范围曲成之功大矣。“学其可无术欤”,此公至言也,此公所得于孔子而深信之以为家法者也。仆又何言之哉?然此乃孔氏之言也,非我也。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憾其非夫,而公谓我愿之欤?

且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也。使孔子而教人以学孔子,何以颜渊问仁,而曰“为仁由己”而不由人也欤哉?何以曰“古之学者为己”,又曰“君子求诸己”也欤哉?惟其由己,故诸子自不必问仁于孔子,惟其为己,故孔子自无学术以授门人。是无人无己之学也。无己,故学莫先于克己,无人,故教惟在于因人。试举一二言之。如仲弓,居敬行简人也,而问仁焉,夫子直指之曰敬恕而已。雍也聪明,故悟焉而请事。司马牛遭兄弟之难,常怀忧惧,是谨言慎行人也,而问仁焉,夫子亦直指之曰“其言也言刃”而已。牛也不聪,故疑焉而反以为未足。由此观之,孔子亦何尝教人之学孔子也哉?夫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虽公亦必以为真可笑矣。

夫惟孔子未尝以孔子教人学,故其得志也,必不以身为教于天下。是故圣人在上,万物得所,有由然也。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夫天下之民物众矣,若必欲其皆如吾之条理,则天地亦且不能。是故寒能折胶,而不能折朝市之人,热能伏金,而不能伏竞奔之子。何也?富贵利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矣。是故贪财者与之以禄,趋势者与之以爵,强有力者与之以权,能者称事而官,者夹持而使。有德者隆之虚位,但取具瞻;高才者处以重任,不问出入。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无一人之不中用。何其事之易也!虽欲饰诈以投其好,我自无好之可投,虽欲掩丑以著其美,我自无丑之可掩。何其说之难也?是非真能明明德于天下,而坐致天下太平者欤?是非真能不见一丝作为之迹,而自享心逸日休之效者欤?然则孔氏之学术亦妙矣,则虽谓孔子有学有术以教人亦可也。然则无学无术者,其兹孔子之学术欤?

公既深信而笃行之,则虽谓公自己之学术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故凡公之所为自善,所用自广,所学自当。仆自敬公,不必仆之似公也。公自当爱仆,不必公之贤于仆也。则公此行,人人有弹冠之庆矣。否则,同者少而异者多,贤者少而愚不肖者多,天下果何时而太平乎哉?

又答耿中丞

心之所欲为者,耳更不必闻于人之言,非不欲闻,自不闻也。若欲不闻,孰若不为。此两者,从公决之而已。且世间好事甚多,又安能一一尽为之邪!

且夫吾身之所系于天下者,大也。古之君子平居暇日,非但不能过人,亦且无以及人,一旦有大故,平居暇日表表焉欲以自见者,举千亿莫敢当前,独此君子焉,稍出其绪余者以整顿之,功成而众不知,则其过于人也远矣。譬之龙泉、太阿,非斩蛟断犀,不轻试也。盖小试则无味,小用则无余,他日所就,皆可知矣。

阿世之语、市井之谈耳,何足复道之哉?然渠之所以知公者,其责望亦自颇厚。渠以人之相知,贵于知心,苟四海之内有知我者,则一钟子足矣,不在多也。以今观公,实未足为渠之知己。夫渠欲与公相从于形骸之外,而公乃索之于形骸之内,哓哓焉欲以口舌辩说渠之是非,以为足以厚相知,而答责望于我者之深意,则大谬矣。

夫世人之是非,其不足为渠之轻重也审矣。且渠初未尝以世人之是非为一己之是非也。若以是非为是非,渠之行事,断必不如此矣。此尤其至易明焉者也。盖渠之学主乎出世,故每每直行而无讳,今公之学既主于用世,则尤宜韬藏固闭而深居。迹相反而意相成,以此厚之,不亦可乎!因公言之,故尔及之,然是亦哓哓者,知其无益也。

与杨定见

此事大不可。世间是非纷然,人在是非场中安能免也。于是非上加起买好远怨等事,此亦细人常态,不足怪也。古人以真情与人,卒至自陷者,不知多少,癨有一笑为无事耳。

今彼讲是非,而我又与之讲是非,讲之不已,至于争辩。人之听者,反不以其初之讲是非者为可厌,而反厌彼争辩是非者矣。此事昭然,但迷在其中而不觉耳。既恶人讲是非矣,吾又自讲是非。讲之不已,至于争,争不已,至于失声,失声不已,至于为仇。失声则损气,多讲则损身,为仇则失亲,其不便宜甚矣。人生世间,一点便宜亦自不知求,岂得为智乎!

且我以信义与人交,已是不智矣,而又责人之背信背义,是不智上更加不智,愚上加愚。虽稍知爱身者不为,而我可为之乎?虽稍知便宜者必笑,而可坐令人笑我乎!此等去处,我素犯之,但能时时自反而克之,不肯让便宜以与人也。千万一笑,则当下安妥,精神复元,胸次复旧开爽,且不论读书作举业事,只一场安稳睡觉,便属自己受用矣。此大可叹事,大可耻事,彼所争与诬者,反不见可叹可耻也。

复京中友朋

来教云:“无求饱,无求安。此心无所系著,即便是学。”注云:“心有在而不暇及,若别有学在,非也。就有道则精神相感,此心自正,若谓别出所知见相正,浅矣。”又云:“‘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恶当作去声,即侯明挞记,第欲并生,谗说殄行,犹不愤疾于顽。可见自古圣贤,原无恶也。曰‘举直错诸枉’,错,非舍弃之,盖错置之错也。即诸枉者亦要错置之,使之得所,未忍终弃也。又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只此一亲字,便是孔门学脉。能亲便是生机。些子意思,人人俱有,但知体取,就是保任之扩充之耳。”来示如此,敢以实对。

夫曰安饱不求,非其性与人殊也。人生世间,惟有学问一事,故时敏以求之,自不知安饱耳,非有心于不求也。若无时敏之学,而徒用心于安饱之间,则伪矣。既时敏于学,则自不得不慎于言。何也?吾之学未尝到手,则何敢言?亦非有意慎密其间,而故谨言以要誉于人也。今之敢为大言,便偃然高坐其上,必欲为人之师者,皆不敏事之故耳。

夫惟真实敏事之人,岂但言不敢出,食不知饱,居不知安而已,自然奔走四方,求有道以就正。有道者,好学而自有得,大事到手之人也。此事虽大,而路径万千,有顿入者,有渐入者。渐者虽迂远费力,犹可望以深造。若北行而南其辙,入海而上太行,则何益矣?此事犹可,但无益耳,未有害也。苟一入邪途,岂非求益反损,所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者乎?是以不敢不就正也。如此就正,方谓好学,方能得道,方是大事到手,方谓不负时敏之勤矣。

如此,则我能明明德。既能明德,则自然亲民。如向日四方有道,为我所就正者。我既真切向道,彼决无有厌恶之理,决无不相亲爱之事,决无不吐肝露胆与我共证明之意。何者?明明德者,自然之用固如是也。非认此为题目,为学脉,而作意以为之也。今无明明德之功,而遽曰亲民,是未立而欲行,未走而欲飞,且使圣人“明明德”口契紧一言,全为虚设矣。故苟志于仁,则自无厌恶。何者?天下之人,本与仁者一般,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自不容有恶耳。所以有恶者,恶乡愿之乱德,恶久假之不归,名为好学而实不好学者耳。若世间之人,圣人与仁人胡为而恶之哉?盖已至于仁,则自然无厌恶,已能明德,则自能亲民。皆自然而然,不容思勉。此圣学之所以为妙也。故曰“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何等自然,何等不容已。今人把“不厌”“不倦”做题目,在手里做,安能做得成,安能真不厌不倦也?

圣人只教人为学耳,实能好学,则自然到此。若不肯学,而但言“不厌”“不倦”,则孔门诸子,当尽能学之矣,何以独称颜子为好学也邪!既称颜子为学不厌,而不曾说颜子为教不倦者,可知明德亲民,教立而道行,独有孔子能任之,虽颜子不敢当乎此矣。今人未明德而便亲民,未能不厌而先学不倦,未能慎言以敏于事,而自谓得道,肆口妄言之不耻,未能一日就有道以求正,而便以有道自居,欲以引正于人人。吾诚不知其何说也。

故未明德者,便不可说亲民,未能至仁者,便不可说无厌恶。故曰“毋友不如己者”。以此慎交,犹恐有便辟之友、善柔之友,故曰“赐也日损”,以其悦与不若己者友耳。如之何其可以妄亲而自处于不闻过之地也乎?故欲敏事而自明己德,须如颜子终身以孔子为依归,庶无失身之悔,而得好学之实。若其他弟子,则不免学夫子之不厌而已,学夫子之不倦而已,毕竟不知夫子之所学为何物,自己之所当有事者何事。虽同师圣人,而卒无得焉者,岂非以此之故欤?吁,当夫子时,而其及门之徒,已如此矣。何怪于今?吁,是亦余之过望也,深可恶也。

又答京友

善与恶对,犹阴与阳对,柔与刚对,男与女对。盖有两,则有对。既有两矣,其势不得不立虚假之名以分别之,如张三、李四之类是也。若谓张三是人,而李四非人,可欤?

不但是也,均此一人也,初生则有乳名,稍长则有正名,既冠而字,又有别号,是一人而三四名称之矣。然称其名,则以为犯讳,故长者咸讳其名而称字,同辈则以字为嫌而称号,是以号为非名也。若以为非名,则不特号为非名,字亦非名,讳亦非名。自此人初生,未尝有名字夹带将来矣,胡为乎而有许多名,又胡为乎而有可名与不可名之别也!若直曰名而已,则讳固名也,字亦名也,号亦名也,与此人原不相干也,又胡为而讳,胡为而不讳也乎!

甚矣,世人之迷也。然犹可委曰号之称美,而名或不美焉耳。然朱晦翁之号不美矣,朱熹之名美矣:熹者,光明之称,而晦者,晦昧不明之象,朱子自谦之号也。今者称晦庵则学者皆喜,若称之曰朱熹则必甚怒而按剑矣。是称其至美者则以为讳,而举其不美者反以为喜。是不欲朱子美而欲朱子不美也。岂不亦颠倒之甚欤?

近世又且以号为讳,而直称曰翁曰老矣。夫使翁而可以尊人,则曰爷曰爹,亦可以尊人也。若以为爷者奴隶之称,则今之子称爹、孙称爷者,非奴隶也。爷之极为翁,爹之极为老,称翁称老者,非奴隶事,独非儿孙事乎?又胡为而举世皆与我为儿孙也邪!近世称知反古者,至或同侪相与呼字,以为不俗。吁,若真不俗,称字固不俗,称号亦未尝俗也。盖直曰名之而已,又何为乎独不可同于俗也?吾以为称爹与爷亦无不可也。

同类推荐
  • 孟子

    孟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尊封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所著《孟子》七篇十四卷,为《四书》之一,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次出版以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所收焦循的《孟子正义》为底本,约请专家充分借鉴吸收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逐篇翻译;每章都作题解,概述该章主旨。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本书版本权威,注释简明,翻译晓畅,装帧精致,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必备书。
  • 四书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四书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五经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有白话文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 茶经续茶经

    茶经续茶经

    《续茶经》模仿《茶经》体例,亦分三卷,篇目分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等十个门类。本书介绍了茶的源、茶叶采制的用具、茶叶的采制、制茶工具,煮茶的用具,煮茶的方法、茶的饮用等十个门类。
  • 中信国学大典·黄帝内经

    中信国学大典·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存《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我的武魂是个神

    我的武魂是个神

    白川现在有点慌,不只主角要刚他,他还有个未婚妻千仞雪要刚他。白川表示,我太难了!
  • 金龙王庭

    金龙王庭

    怪物学院内,一位巨人老师慷慨激昂地讲解着:“巨龙是一种强大的种族,它们有着强壮的身体,聪颖的智慧,以及悠长的寿命......”一只鱼人学生举手道:“老师,那么我们的校长又是怎样的一条龙呢?”巨人老师面露感慨之色:“他啊,他是一条伟大的金龙......”——一只金龙带着怪物猎人在异世界搞事情的故事。
  • 妖王陛下是网红

    妖王陛下是网红

    大学刚毕业,东方紫收到老爸电话让她回老家继承王位。“陛下,今日起你便是新一任妖王!”本以为住宫殿吃山珍海味配美酒,不料却是深山老林啃萝卜条加凉水。新任女王强烈表示不能接受!来来来,发“国”致富干起来!“陛下!蘑菇精偷吃我的树皮!”“简单,野生蘑菇大降价,九块九包邮。”“陛下!河蚌精夹烂我的嘴!”“小意思,下午三点直播开河蚌。”初恋男友找上门,女王泪眼汪汪,“我是妖。”男友一把抱住她,冷哼:“好巧,我是抓妖的!”东方紫:“……”!!!
  • 革除遺事

    革除遺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本书介绍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生平,内容包括:少年励志、精忠报国,力拔头筹、考中状元,奏斩奸贼、安抚地方,国难当头、愤而起兵等。
  • 双鱼

    双鱼

    肖萌生命中仅有的幸福都记录在他珍藏的油画《双鱼》中,这幸福在他九岁那年戛然而止。九年后,肖萌与画中人不期而遇,随即被卷入一场惊人的案件。冥冥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细细密密地罗织出一张巨网,将彼此的命运诡异地联系在一起。吓坏200万读者的悬疑推理小说,发生在身边的中国版《白夜行》,媲美东野圭吾的青春推理之作。
  • 祭海

    祭海

    因父亲葬身火海,初云舟发现一个惊天阴谋。一群疯狂的人妄图改变人类基因,策划了一个二十年的阴谋,五十名孤儿成为试验品。久匿于黑暗的罪恶,终将伏于光明。
  • 我大哥是叛贼首领

    我大哥是叛贼首领

    诗酒剑侠为引,请君入彀。 【玄幻背景+武侠文风+正剧走向】人物有智商,不是傻白甜,不以谈恋爱为主线。又名《入彀》《大哥不停作死怎么办》《西北望,射凤凰》
  • 澳大利亚(第3版)(列国志(新版))

    澳大利亚(第3版)(列国志(新版))

    澳大利亚被称为“南半球的明珠”,它是一个由移民殖民地发展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个遍布牧场和具有丰富矿业资源的最大的岛国,一个在亚太地区、英联邦以至国际上都有较大影响的澳洲大国。它还是一个由澳洲土著、白人移民和亚裔民族共创多元文化的国度,也是一方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珍惜动植物的神奇国土。本书向读者全面展示了澳大利亚国情及其自然与人文特色。此次为修订后的第三版。
  • 竹马对门是偶像

    竹马对门是偶像

    楚苏靖一直认为自己能做成任何事,直到意外从天而降,摧毁了她的信仰,也封死了她的心。楚苏靖本准备就这样孤独终老,直到生活一声令下,扔给她一个热情无比的邻居。之前“请问你家有盐吗?”“给。”“请问你家有油吗?顺便借一下锅?”“...给。”“不好意思又是我,请问你家有多余的被子吗?”“...请不要得寸进尺好吗?”“老蹭你吃的我也不好意思。”“...”“这样吧,我看你缺个男朋友,你看我怎么样?”“...请自重。”之后“楚苏靖你给我站住!男的就算了,你给我说清楚,这个日本天海组老大的女儿是怎么回事?”看着眼前脸色铁青的男人,楚苏靖弱弱地回答“我对灯发誓,我真的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