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5900000007

第7章 明代中央司法审判机关(4)

关于直隶各省题本与各部院题本处理程序相异之处,兹分述如下:

1直隶各省题本须先送通政使司,各部院题本则系迳送司礼监(通政使司及司礼监均系代表皇帝收受题本)。

2直隶各省题本之票拟及批红极为简单,各部院题本之票拟及批红较为复杂。(通常,票拟简单,则批红亦简单,票拟冗长,则批红亦冗长)。

3直隶各省题本内阁票拟之处理意见多数仅具程序性,皇帝(或司礼监太监)批红后无需下达谕旨,指示处理方式。各部院题本内阁票拟之处理意见多数具实质性,皇帝(或司礼监太监)于批红后,常下达谕旨,指示处理方式。

4直隶各省题本之批红,多仅具程序性,故六科并无“封还执奏”之可能。各部院题本之批红,多具实质性,如有违失,六科得“封还执奏”。

明代题本制度与元代公文制度不同,司礼监、内阁与六科均系明代所创制,为元代所无,故明代题本制度实系明代所自创。明代题本制度缺点有二:

1直隶各省题本处理程序迂缓,须经两阶段处理程序,又容易泄密,行政效率低落。各部院题本虽仅有第二阶段处理程序,但其弊病亦同。

2直隶各省题本在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处理程序中,司礼监均有可能不发交内阁票拟,司礼监或“留中”不发,或以“中旨”迳行下达皇帝谕旨。各部院题本在第二阶段处理程序中,司礼监亦可能不发交内阁票拟。很明显的,司礼监太监处理题奏本章的权力大于内阁大学士。换言之,司礼监代表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含司法审判)的权力大于内阁。

又明代直隶各省题本及各部院题本,数量极为庞大。明太祖罢中书省、废宰相后,政归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题奏,皇帝大权独揽。明太祖及明成祖精力旺盛,尚可亲自批览题本,鲜少假手他人。宣德以后,历朝皇帝均需假手司礼监太监处理数量庞大之题本,皇帝大权遂有时旁落于司礼监太监,发生宦官干政的重大弊病。

四内阁大学士等司法审判上的职权

(一)复核京师、直隶及各省案件

明代内阁之主体系内阁大学士。严格言之,“内阁即系内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即系内阁。”内阁大学士人数自二三人至十余人,多寡不一,原则上均系个别行使职权。内阁票拟制度采“独票”时,内阁政务处理意见尚可一致。如采“分票”时,内阁大学士政务处理意见即难免有异有同。在有关司法审判题本之票拟上,也有这种情形。

内阁大学士对有关司法审判之题本,有票拟权。内阁大学士独票时,票拟之意见即系内阁之意见。内阁大学士分票时,票拟之意见仅系该内阁大学士之意见。惟无论独票或分票,内阁大学士对于有关司法审判之题本,得经由票拟,表示其处理意见。这些有关司法审判之题本包括直隶各省有关司法审判之题本,以及各部院有关司法审判之题本,换言之,内阁大学士经由票拟,得复核全国大多数司法案件。故冯元飙曰:“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有国初顾问之荣,而兼隆位号。地亲势峻,言听志行。”

内阁大学士对三法司(或各部院)有关司法审判之题本,内阁大学士得依实际情形定拟出不同处理意见,或拟准,或拟驳,或拟以其他方式处理。

就司法审判而言,内阁大学士之票拟权,亦系司法审判权,票拟权使内阁大学士有权审核三法司(或各部院)所定拟之判决是否妥当或合法。除依票拟方式参与司法审判外,内阁大学士亦常以其他方式参与司法审判。

(二)奉旨会审京师死罪案件(即天顺以后之朝审案件)

内阁大学士既有票拟权,原则上即不应亲自审判案件。《万历野获篇》

虽曰:“虑囚虽大事,然刑部、大理寺乃专责也。朝审主以冢宰(指吏部),热审主以中官(指司礼监太监),已属侵越,若宰相则不问决狱,自古已然。”但事实上,历代宰相均得奉旨会审大狱(重大案件),惟不多见而已,明代内阁大学士亦同。

永乐十七年(1419),“令在外死罪重囚,悉赴京师审录。”此所谓“在外死罪重囚”系指直隶各省死罪人犯,明初常令此类人犯赴京师审录。此类人犯赴京师后,其死罪案件并入京师死罪案件处理。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冬十月戊子,“行在刑部尚书金纯、大理寺卿虞谦等奏:‘真犯重囚,子殴父母,诈为制书,伪造印信,及谋人杀、造意等罪,请及时决之。’上命会公、侯、伯、五府、六部堂上官、大学士及给事中审复可疑者再谳问,勿令含冤。自今决重囚,悉准此例。”这是明代大学士第一次会审会决京师重囚(指死罪人犯)。

明仁宗又曾“召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至榻前,谕曰:‘比年法司之滥,朕岂不知?其所拟大逆不道,往往出于文致,先帝数切戒之。故死刑必四五复奏,而法司略不加意,甘为酷吏而不愧。自今审重囚,卿三人必往同谳。有冤抑者,虽细故必以闻。’洪熙元年以后,历宣德、正统、景泰及天顺等四朝四十年间,内阁大学士均依例奉旨会审京师死罪案件。至明宪宗“成化元年奏准,内阁不必会同审囚。”始罢此一制度。

上述会审京师重囚制度,天顺二年(1458)以后发展成为朝审制度。《大明会典》曰:“天顺二年,令每岁霜降后,该决重囚,三法司会多官审录,着为令。”《明史·刑法志》则曰:“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会审重囚,谓之朝审,历朝遂遵行之。”笔者认为,朝审制度应始于天顺二年。

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以后,历成化、弘治、正德及嘉靖等四朝一○二年间,内阁大学士不再会审京师死罪案件。惟嘉靖十六年(1537)四月辛酉,“武定侯郭勋、大学士李时、夏言,奉敕同三法司,会鞫重囚。”按此系特例,并非典章制度。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内阁大学士高拱复行会审京师死罪案件(此时会审京师重囚一事已称为朝审)。万历年间,内阁大学士亦曾多次参与朝审。

明代内阁大学士奉旨会审京师死罪案件(即朝审案件),并非典章制度所定,时有时无,全系出自皇帝特旨。宣德、正统、景泰及天顺等四朝四十年间,内阁大学士均依例奉旨会审,天顺二年开始,会审京师死罪案件一事,定制为朝审。七年之后,成化元年,内阁始不必会同审囚。按内阁大学士参与朝审,并无必要,因内阁大学士握有票拟权,本即有权审核内外衙门大多数司法案件,参与朝审本系多余。隆庆元年,内阁大学士复行参与朝审,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及崇祯五朝七十八年间,内阁大学士亦持续参与朝审。自宣德元年以后,内阁大学士会审京师死罪案件(即朝审案件)的时间长达一百一十八年。

(三)奉旨会审大狱(即重大案件)

历代均有丞相奉旨会审大狱之事,惟事例较少而已,明初未废丞相之前亦有此类事例。洪武九年(1376),空印案发,明太祖“览书大怒,下丞相、御史杂问,究使者。”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丞相后,内阁大学士奉旨会审大狱的情形并不多。这类大狱都是皇帝交议的重大政治案件,如宗藩谋反案、宦官谋逆案等。兹举例如下:

例一:正德十五年(1520)十二月己丑,“先是,有旨召皇亲、公、侯、驸马、伯、内阁、府部大臣、科道官,俱至通州议宸濠狱,于是列上其罪状,言宸濠大逆不道,宜正典刑。”

例二:崇祯二年(1629)三月,“时大治(魏)忠贤党,(韩)。。。 与李标、钱龙锡主之。列上二百六十二人,罪分六等,名曰:‘钦定逆案’,颁行天下。”

(韩、李、钱三人均系内阁大学士)当时明思宗特就本案下达上谕:“朕鉴察既审,特命内阁部院大臣,将发下祠颂红本,参以先后论劾奏章,胪列拥戴、谄附、建祠、称颂、赞导诸款,据律推情,再三订拟。”

上述第一例朱宸濠谋反案,系外省案件,内阁系奉旨会审大狱,仅系参与会审衙门之一而已,三法司仍系主要的司法审判机关。上述第二例魏忠贤谋逆案,系京师案件,内阁大学士三人共同主导会审,侵夺三法司的司法审判权,并非良好事例。上述二例均发生在正德以后,可见正德以后内阁大学士司法审判权大为扩张。

(四)皇帝最终裁决时提供有关司法审判之处理意见

有明一代,司法审判之最终裁决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直隶各省案件或京师案件具题后,三法司定拟判决,奏闻皇帝发交内阁者,由内阁票拟处理意见,再由皇帝(或司礼监太监)批红,此项批红即为皇帝的最终裁决。

皇帝为最终裁决时,常向内阁大学士咨询,内阁大学士则适时提供有关司法审判之处理意见。提供处理意见是内阁大学士参与司法审判的重要方式,通常内阁大学士系各自向皇帝提供有关司法审判的处理意见。《典故纪闻》

载,隆庆初,礼部尚书高仪等言:

伏望皇上每日罢朝,即御文华殿,除内阁辅臣日侍讲读,自宜随朝入供事,其六部、都察院大臣,仍乞皇上不时召见。即将览过题奏,干系大赏罚、大黜陟、大典礼、大刑狱、大军机、大会计,与凡一切大政令,当斟酌详议者,特降清问,许部院官陈述始末,内阁辅臣即拟可否,皇上加以睿断,亲赐裁答。

《典故纪闻》所述大刑狱一事即系有关司法审判之重大案件。高仪认为国家政务(含司法审判)应由“内阁辅臣拟可否,皇上加以睿断。”内阁大学士得就三法司所拟判决是否合法及妥当,或就其他有关司法审判事项,提供处理意见。兹举例说明如下:

例一:嘉靖六年(1527)九月壬午,明世为因李福达白莲教案疑巡按御史马录审拟不公,拟亲鞫于廷。“大学士杨一清曰:‘天子之体与臣下不同,有司之职非人君宜与。今案牍具明,词证咸在,若仍令诸司虚心研审,则真情自得,何至上劳黼扆之尊,下亲狱讼之事哉!’上乃己,仍下廷臣会讯。”例二:万历二十四年(1596)十月甲戌,“大学士赵自皋等奏:‘御史曹学程系狱日久,……伏望皇上扩天地之量,垂父母之慈,俯察臣等所言,赤心无他,将曹学程罪从未减,重加谴罚,庶刑法允当,人情咸安。’不报。”(先是监察御史曹学程因事上疏,帝大怒,命斩,系狱。)

上述第一例是内阁大学士劝阻皇帝亲鞫大臣,上述第二例是内阁大学士力劝皇帝减轻大臣刑罚,均系有关司法审判事项。上述内阁大学士提供处理意见即系“献替可否”。

(第三节)司礼监

一序言

中国历史上,宦官干政之事,历代俱有,惟以有明一代为祸最烈。明代宦官干预政事(含司法审判),有皇帝的授权,与汉唐宦官干政情形迥不相同。明代宦官组织二十四衙门中,以司礼监最为尊贵紧要。司礼监与内阁共同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司礼监主***阁主外,两者都是皇帝的秘书机关。

明太祖建国之初,即禁止宦官干政。洪武二年(1369)八月己巳,定内侍官制,谕吏部曰:

朕观周礼,阍寺不及百人。后世多至数十,卒为大患。今虽未能复古,亦当为防微之计。此辈所事,不过供洒扫、给使令而已。若求善良,百无一二,用为耳目即耳目蔽,用为心腹则心腹病。驭之之道,但当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自不为非也。洪武十年(1377)五月,有内侍以久侍内廷,言及政事。上即日斥遣归里,终身不齿。谕诸臣曰:“此辈曰在左右,其小忠小信,足以固结君心。及其久也,假窃威权,以干政事,遂至于不可抑。自古以此阶乱者多矣。今立法不许寺人干预朝政,决去之所以惩将来也。”旋令内臣不许读书识字。

洪武十七年(1384)铸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又敕诸司毋得与内官监文移往来。

明太祖崩殂后,“建文帝嗣位,御内臣益严,诏出外稍不法,许有司械闻。”“建文三年,燕王因兵屡败,不敢决意南下。无何,有以中官奉使侵暴为言者。帝诏所在有司系治。于是中官密遣人赴燕,具言京师空虚可取状,约为内应。”“及燕师逼江北,内臣多逃入其军,漏朝廷虚实。文皇以为忠于己,而狗儿辈复以军功得幸,即位后遂多所委任。”

明成祖虽云:“朕一遵太祖训,无御宝文书,即一军一民,中官不得擅调发。”惟永乐七年(1409)十一月,“令中官刺事。(此刺事之始)”永乐十八年(1420),“立东厂于东安门北,以内监掌之。(东厂始此)”《明史·宦官传》亦曰:“(永乐)十八年置东厂,令刺事。”“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明太祖所定“宦官不得干政”之祖制,已全然被明成祖所破坏。

明太祖为防止宦官干政,曾于洪武十年令内臣不许读书识字。惟此项祖制亦为明宣宗所废。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七月,“始立内书堂,改刑部主事刘翀为翰林修撰,专授小内使书。其后大学士陈山,修撰朱祚俱专是职。选内使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读书其中。后增至四、五百人,翰林官四人教习,以为常。(此通文墨之始)”瑏瑠宦官既通文墨,如果又受皇帝信任授权,为皇帝分忧解劳,处理章奏,代为批朱,明代宦官干政之势已成。

明代宦官干政的根本原因是明太祖“罢中书省,废宰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处理国家政务。但国家政务繁剧,各部院及各省每日具题之题本数量高达二三百本以上。在洪武及永乐时期,已开始进用翰林学士数人,票拟内外章奏,呈皇帝裁决。此即所谓“票拟”。宣德以后,历朝皇帝不如太祖及成祖之勤政。内阁票拟之后,亦鲜少亲批,大多委由司礼监代为批红,即委由司礼监太监以朱笔批于章奏之上。司礼监太监因取得代皇帝批红之权,遂成为皇帝以外最有权力之人。”

明代宣德年间,宦官即取得批朱权,其权力已大于内阁大学士,明宣宗颇信任宦官,司礼监太监大受亲信,“赐王瑾、金英印记,则与诸密勿大臣同。

赐金英、范弘等免死诏,则又无异勋臣之铁券也。”明宣宗朝之金英,明英宗朝之王振,明宪宗朝之怀恩,明武宗朝之刘瑾,明熹宗朝之魏忠贤,均为司礼监太监。

关于司礼监太监与内阁大学士之关系,黄宗羲论曰:

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盖大权不能无所寄,彼宫奴者,见宰相之政事坠地不收,从而设为科条,增其职掌,生杀予夺出自宰相者,次第而尽归焉。有明之阁下,贤者贷其残膏剩馥,不贤者假其喜笑怒骂。道路传之,国史书之,则以为其人之相业矣。故使宫奴有宰相之实,则罢丞相之过也。

又曰:

奄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而已,然未有若有明之烈也。汉唐宋有干与朝政之奄宦,无奉行奄宦之朝政。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传,后有票拟;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法司;其他无不皆然。则是宰相六部为奄宦奉行之1而已。

二司礼监的设置沿革与组织

明太祖建国之初,并未设置司礼监。《明史·职官志》曰:“初,吴元年置内史监,设监令(正四品),丞(正五品),奉御(从五品),内史(正七品),典簿(正八品)。皇门官设皇门使(正五品),副(从五品)。后改置内使监、御用监,各设令一人(正三品),丞二人(从三品),奉御(正六品),典簿(正七品)。”洪武十七年(1384)更定内官诸监、库、局品职,始设司礼监。“司礼监,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彼时司礼监之长官称为“令”,而非“太监”。

据《春明梦余录》载,司礼监之职掌为“掌宫廷礼仪,凡正旦、冬至等节,命妇朝等礼,则掌其班位、仪注,及纠察内官人1违犯礼法者。”又据《弇山堂别集》载:“掌冠婚丧祭礼仪制帛与御前勘合,赏赐笔墨书画并长随、当差、内使人等出门马牌等事,及督光禄司供应诸筵宴之事。”

同类推荐
  • 普法系列:劳动者权益保障问答

    普法系列:劳动者权益保障问答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公民的财产可以随便被偷、被抢、被骗,公民的人身和生命,可以随便被侵犯和剥夺,人们就无法生活,国家就会因为没有安宁而不会存在。至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更是不可能的。所以,维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法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说,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最紧密,也是应用最频繁,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经营最有用的一门学科。只有学法、懂法、守法,才会确保人生的平安幸福。因此说,法律是护身法宝。我们这套书,是人们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的入门向导,是打开法学大门的钥匙,是人们自我保护的锐利武器。人们通过对这套书的学习,会了解最常见的法律常识,从而会使生活更安宁、更幸福、更美满。
  •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历史上各种类型和各个阶段的法律制度的实质、特点、作用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法学体系中的独立学科,也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重要分支。
  • 劳动合同法:释义与实务操作

    劳动合同法:释义与实务操作

    劳动争议范围不断扩大,是出台《劳动合同法》的直接原因。在《劳动法》颁布的1994年,全国5000万国有企业职工均有固定的身份,“单位”一词依旧盛行。1998年,国企开始大量裁员,5000万名国企职工的绝大多数被推向市场,劳动关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不仅国企职工的劳动关系走向了市场,另有至少1.2亿农民工加入其中,个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空前壮大,这一系列的新劳动关系,都需要用新的《劳动合同法》来调节。根据测算,目前已有九成以上的劳动关系在按市场法则行事。而这些关系,需要新的法律调整和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这部法律,是在总结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施行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而制定的,对于进一步规范出境入境管理,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 律师刑事辩护典型案例评析

    律师刑事辩护典型案例评析

    对于刑事辩护典型案例的深入评析,无论是对于司法实务操作还是对于刑法理论研究,乃至对于推动立法改革而言,目前都具有重大意义。
热门推荐
  • 拖鞋曼巴

    拖鞋曼巴

    多年来的野球场上,流传着一个都市传说。有位名叫宋光的高中生,脚踩拖鞋吊打了大学校队,人称“拖鞋曼巴”。风光无两的他在高中篮球决赛中遭遇胫腓骨骨折(保罗·乔治式断腿),遗憾地结束篮球生涯。上大学后,宋光路过野球场,面对班花的提问:“你会打篮球吗?”“我不会。”他极力否认。“不会也得来。”宋光就这样被带入了三人篮球圈。且看“拖鞋曼巴”如何一步步崛起,称霸三人篮球赛场。没有穿越重生,没有系统。有的只是青春与汗水。
  • 钢铁蒸汽的瘟疫医生

    钢铁蒸汽的瘟疫医生

    不可明说的黑暗在工业革命辉煌之下的黑暗中苏醒,被人遗忘在历史中的邪恶开始重新蠢蠢欲动。传说中的古物在人性的贪婪中重现世间,伊甸苹果的光辉照耀在蒸汽浓雾之中。奥瑟·昆汀,不被时代所铭记的名字。面带鸟嘴面具,外披黑皮大衣。手上的锯骨刀诉说往日战场峥嵘,装填火药的栓动步枪咔嚓作响。亲吻驱疫手杖,礼帽安稳戴好。活人油灯点亮,圣水熏香燃烧。死前记得说声平安,死后期望来生更好。请高声欢呼,请虔诚赞颂。圣洁的污秽救世主,于慢慢蒸汽中悄然苏醒……如今,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QQ群(慈父纳垢的马戏团):705188958求评论求推荐求收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强的系统

    最强的系统

    有一种人,他一生便是传说。有一种人,眉宇间逼气纵横。有一种人,他的名字叫林凡。众生:“林凡,我要给你生猴子。”霸气狂拽吊的人生,不需解释。已有完本老书《我是神豪我怕谁》,《我是神豪我怕谁2》。每天四更,风雨不变,有节操的男淫。群号:345147644正版群。
  • 重生之最佳导演

    重生之最佳导演

    他写的剧本引领着全球娱乐潮流。他不是明星,却也掌控着无数明星的命运。他拍的电影掌控着全球所有票房。他捧起了谁,谁便是耀眼巨星。对影视界的所有人来说,他就是一个神一般的传奇,他一个人谱写了所有神话。对歌坛的所有歌手来说,他创作的每一首曲子都是经典。能打败他的只有他自己。他们都称之他为最伟大的导演。他们都称他是歌坛巨手。他们都奉他为新世纪电影之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间迷城

    时间迷城

    这是一个未知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冒险的世界!这是一处时间不受控制的世界!!这里千年只等于真实世界的七天!!!这里不能相信任何人,这里能相信的只有自己。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下一刻会不会再次的把对方给忘记了。这里可以特验各种生活,这里可以学习各种知识,但这里真的只有七天,七天后,一切还原。让张天乐带你领略这个奇特的世界。
  • 灵飞散传信录

    灵飞散传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怪医奇侠

    怪医奇侠

    心理医生韩珏,千门后人薛欣,两人在亡命天涯的途中,不但找出了幕后的元凶,也找回了韩珏失去的记忆,揭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下世界的真面目。
  • 仙尊天下

    仙尊天下

    她,是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特工。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也竟然狗血的穿越了!废材?我也可以逆天!某尊正在惬意的钓鱼··········
  • 白露凝,秋水老

    白露凝,秋水老

    北方的秋,天光会缩短距离,并不和人商量。若是睡眠还依着老时间到来,会凭空多出一些昏暗寥落的时光,要用力气去打发才行。街道上流传的林放映爱慕街角报亭老板金枝的故事,也因之增加了许多的想象空间。一日黄昏,我调制奶茶,小芬斜着身子靠在柜台上说,都说金枝姐不喜欢林放映是因为他的沉闷性格呢。我看着小芬姣好的面庞说,芬,我们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要下评判。林放映有丰富的内心,只是人们不知道罢了。说完我给小芬倒茶,一并燃亮电灯,叹道,今天好像天黑得格外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