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3700000014

第14章 虚与实(1)

1.有钱没钱,先炒起来

当一个人没有成功的时候,装也装出成功的样子。因为装的时候,它已经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

——翟鸿燊(国学应用专家,经济与文化学者,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据说,民国时有个没落旗人,特别好面子。有一天,旗人得了几个铜钱,立即跑到附近的茶馆去祭奠自己的五脏庙。他买了一个烧饼,慢慢地撕着吃,细细咀嚼,吃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吃完。吃完后旗人便跟熟识的街坊聊天,话里话外仍然透露着自己身为八旗子弟的骄傲。就在这时,旗人的女儿忽然跑进来对他大喊:“爸,我妈让你回家呢,你穿着她的裤子,她没法儿出门!”街坊们顿时顿时大笑,心说你穷得连裤子都穿不起了,还在这儿吹牛!旗人倒没怎么放在心上,他的眼盯着桌子,那上面有几粒刚才掉下的芝麻。“那可是好东西,不能浪费!”旗人这么想着,心生一计,只见他就势把桌子一拍,嘴里喊着:“你这个臭丫头,胡说什么?”手上便把芝麻抓了起来,然后便一手攥着芝麻,一手拉着女儿离开了茶馆。

上面的故事是否真有其事,这值得商榷,但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好面子的民族,却是无须多费笔墨的。中国人也是财富观念最为复杂的一个民族。越是有钱的人,越是爱哭穷,越是没钱的人,越是要装富。至于原因也是众所周知:之所以要哭穷,是因为中国人不患寡只患不均,装富的原因则是因为中国人太势利。所以,我们必须理解故事中的旗人,同时理解现实生活中与之类似的一些人。他们装腔作势、自欺欺人、饿着肚子也要穿名牌,无非是为了自己仅有的那点自尊心。

没钱需要装腔作势,赚钱同样需要。不过在商业领域,有才的商业人士们称“装腔作势”为“炒作”。当然二者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穷人注重怎么“自欺”,而商人更注重怎么“欺人”。

按照某学者的说法,中国自古就不乏炒作大师,其鼻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治水的大禹,证据则是其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样的观点我们不敢苟同,但说中国炒作自古有之,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就说刘备吧。他一个卖草鞋的,要资金没资金,要人脉没人脉,但最后却收了张飞、关羽,这两人一个比他有钱,一个比他武艺高,他惟一比人多的就是岁数。但他却最终做了三人小组的组长,原因在于他毕竟是个没落皇族,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那个传说:刘备家门前有棵大桑树,有看风水的人说,此处必出贵人!可别小看封建迷信,即使是在现在,它的威力也不容小觑。不过俗话说的好: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刘备家的风水明显违反了迷信规律嘛!怎么搞的?

事实上,历史上那些帝王们,尤其是那些谋朝篡位或者靠着起义打江山的帝王们最热衷的事情就是炒作自己的基因。《二十四史》中,到处都是有关帝王异象的记载:刘邦是其母在野外与神人交合的产物,陈胜起义前曾让吴广在树林里扮狐仙喊“大楚兴、陈胜王”,王莽篡位前全国的祥瑞事件此起彼伏,达到井喷状态,赵匡胤生下来满室生香、遍体金黄……

不光是中国人,外国人也炒作。毕加索刚到巴黎时,遇到了陈子昂当年同样的问题。要命的是,他身上的钱越来越少。关键时刻,他想起了前辈梵高,他可不想穷死。为了改变现状,毕加索拿出最后仅有的一些钱,从学校请了几个学生,让他们没事就围着各大画廊转,时不时地问问:“毕加索的画有吗?毕加索怎么还不来巴黎?”没几天,巴黎的画廊店老板们就四处打听毕加索的住处了。

不知娃哈哈老总宗庆后是否看过这个故事,但他当年推销娃哈哈营养液时的策略几乎就是“毕加索第二”:“当时我们(宗庆后)打全国市场,跑到一个城市,先是跟当地的报社、电视台见面,签下广告投放合同,然后就拿着这个合同去拜访当地的糖酒食品公司,请他们吃货、铺货、卖货,再然后就是昏天黑地地广告轰炸,不出一个月,一个城市就打下来了。如果糖酒公司对产品没有兴趣,我们就躲在一个小旅馆里,翻开当地的黄页电话簿,给当地的商场、百货店、区经销公司一家一家地打电话,就问一个问题:你们这里有娃哈哈营养液卖吗?有的话先给我们送100箱……第二天,糖酒公司的人就开始满世界找娃哈哈了。

说到炒作,有些人比较敏感,甚至直接将其与欺骗划等号。其实不必,炒作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如果有人炒来炒去最终把自己炒得惨不忍睹,进监狱做了反面教材,那绝对是他自己的事情,与炒作无关。

炒作有时候也是一种无奈。直钩钓鱼的姜子牙,都七老八十了,未来还没个着落,不让人在渭水边炒作一下,还让人等到什么时候?还有弹着宝剑要鱼、要车、要工资的冯谖,若是不炒作,恐怕等到花儿都谢了也等不来孟尝君的重视。我们就是要炒作给那些有眼不识金镶玉的人看看,就是要让这个善于埋没人才的世界看看。虽说炒作并不等于成功,但总比从来就没有试过的好。不管怎么说,先炒起来再说。

2.做人·做事·做秀

作秀没什么不好,至少证明营销做得到位。CEO有一部分责任是面对公众,把公司的理念告诉公众。如果作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使人们的眼前一亮,就可以做。频繁曝光、被炒作是公司的市场策略,是为公司作贡献,这为我们节约了大笔广告开支。

——张朝阳(搜狐网创始人,毕业于清华物理系,博士)

“做秀”和“炒作”相类似,也是个不太地道的词。

“做秀”的“秀”,并不是指中文中的普遍意义上的“秀”字,而是英文show的译音,通俗来说,做秀就是演戏。演戏不仅是不真实的,而且大多是演给很多人看的。也就是说,做秀往往是以欺骗、忽悠、诱导一大群人为衡量指标的。换言之,做秀的杀伤力极大。

这是一个做秀的时代。打开电视看看,哪个广告不做秀?比如千篇一律的化妆品广告,大多都是找个皮肤先天白皙或者后天加工成的白皮肤美女代言,在观众面前扭一扭,抹一抹,然后说上一句“你值得拥有”,便完事大吉。拥有当然值得拥有,但谁都知道,拥有一款化妆品和拥有诸如“白里透红、与众不同”皮肤完全是两回事。

但这不能全怪商家,谁让大家那么注重外表美呢?谁让大家那么迷信外表美呢?

有很多人不喜欢追星族。其实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大家基本上都是追星族。不仅现代人追,古代人也追。

明朝开国重臣刘基有诗云:“东山导骑出岩阿,能使枯蒲贵绮罗。却恨卞和无禄位,中宵抱玉泪成河。”大意是说,东晋时有个制造蒲扇的乡下小作坊主,不知怎么的就跟当时的名士谢安拉上了关系,他让谢安做自己制造的蒲扇的形象代言人,在全国范围内做秀,尽管这不过是一些蒲草编成的扇子而已,但借助谢安的名气、地位,这么个小生意三做两做竟做得异常火爆,他的蒲扇价格一涨再涨,最后竟跟别的商贩用丝绸做的高级扇子相差无几。而另一位历史著名人物的命运就显得太悲催了。战国时楚国人卞和,有一天意外地发现了一块璞玉。他想把它献给楚王,但楚王不识货,反倒认为卞和是骗子,当即斩断其双脚,轰出宫门。后来卞和抱着那块璞玉在宫外哭了数日,感动了一位识货的老玉匠,老玉匠将璞玉琢磨成了一件价值连城的名器,也就是后来的和氏璧。很明显,刘基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个卞和真是傻,他怎么就不会拉上个著名人物当他的代理人,炒作一番,做做秀,或者至少帮他说两句好话呢?

现代人常说,“做人如水,做事如山”,但上述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懂做秀,即使如山如水,也是穷山恶水。

现实生活中从来都不乏做人很好做事也很棒的人,但你让他们做形象代言人,还不如请个胸大无脑的花瓶呢!市场如此媚俗,世人如此庸俗,你只能秀给他们看。虽说“拉大旗作虎皮”从来都不是什么光彩事,但只要不违法,也无可厚非。

搜狐公司的创始人张朝阳曾经说过:“作秀没什么不好,至少证明营销做得到位。CEO有一部分责任是面对公众,把公司的理念告诉公众。如果作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使人们的眼前一亮,就可以做。频繁曝光、被炒作是公司的市场策略,是为公司作贡献,这为我们节约了大笔广告开支。”

这话说的极是。做秀也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更不是想做就能做好的。

张朝阳做秀那些事儿早就秀得天下人尽知了,我们来看看另一位早期富豪罗忠福的“秀经历”。

1968年,17岁的罗忠福受上山下乡运动的影响,被分配到贵州一个极为偏远的大山中。当地条件非常艰苦,挑一担水要走几十里山路,有时一个月都吃不上一口粮食,只能靠瓜菜充饥。罗忠福不甘心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埋没在大山里,时刻寻找着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年后,命运给了他一个机会。他听说省城有位记者要来山里采访知青生活,立即用自己身上仅有的10元钱买来一桶红漆,在记者到来的日子,他用粗绳子把自己从记者必经的一处悬崖上坠下,趁记者刚好通过时,在峭壁上写下了五个鲜红的大字:毛主席万岁!记者立即将这勇敢的一幕拍下,不久,罗忠福就成了先进典型,从400多名知青中脱颖而出。

有一次,罗忠福回城探亲时,无意中看到城里有人在以9角钱1斤的价格收购槐树籽,他不禁想起自己插队的大山里到处都是槐树,回去后他便劝农民们收集槐树籽,以3角钱1斤的价格卖给自己,满一麻袋后便想办法运回城里卖掉。时间一长,罗忠福便积累起了一笔不菲的资金。

后来,罗忠福又发现,当地农民不会使用化肥,因此化肥在当地根本没有市场。罗忠福便从城里买回化肥,施用在自己的自留地上,然后有时间就拉农民们去看他的成果:看这南瓜,怎么样?个儿大吧;看这萝卜……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农民们不信服,不羡慕。羡慕之余,农民们便向他要化肥,罗忠福乘机做起了化肥生意。到返城时,他手里已经有了1000多元的“巨款”了。

当然,做人、做事与做秀三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做人,它是做事与做秀的永恒底线。罗忠福或许正是不懂得这个原因,或者说是不屑于此,才会因非法占用林地、滥伐林木罪获刑10年,成为又一个身陷囹圄的前首富。

3.要面子,更要里子

中国人就是要面子不要里子。我相信奥巴马会像克林顿总统时代一样,手段非常圆滑,非常有技巧地跟中国周旋。由于我们中国就是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民族,所以我认为奥巴马表面上会给足我们面子,而他们则尽量取得里子的实惠。

——郎咸平(著名经济学家,曾于清华在学演讲)

对中国人来说,面子是一道很难逾越的心理障碍。对某些人来说,让他没面子,甚至比杀了他还要难受,毕竟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而没面子地活着的痛苦却是实实在在的,因此,人们才有“死要面子活受罪”一说。

死要面子不仅使人受罪,也往往使人受穷。因为面子说白了就是表面的东西,不切实际的东西。一个人过于看重表面的东西,势必会忽略了里子,也就是实质和银子。

聊聊《三国演义》。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而曹操无疑是英雄中的英雄。但他直到死也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始终只敢以丞相自居,未敢称帝。说白了还是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怕被人视为“乱臣贼子”。然而他的名声也没好哪儿去,时至今日,“曹操”二字简直就是“奸臣”的代名词。相对来说,哪方面都不如他的曹丕,接手没几天就直接废掉了汉献帝,虽说足够简单粗暴,也走了必要的自欺欺人欺天下的过场,但至少称得上干净利落。单从这一点儿来说,曹操这接班人就没选错。

曹操曾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其实曹操的另一主要对手孙策也是个英雄。而且,孙策还是个懂得里子比面子更重要的英雄。众所周知,孙策的父亲孙坚死时,什么都没给他留下,只有几个残兵败将和一块有价无市的玉玺。如果孙策是个胸无大志的人,那么他完全可以把这玺献给别人,多少也能混个富翁。但他心比天高,估计也曾具体地想过当皇帝,毕竟按照理论上的说法,谁得了玉玺谁就是皇帝。但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明白单是一块石头是决定不了什么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武力,别说当皇帝,恐怕连小命都得搭上。事实上,他的父亲孙坚就是死在了这上面。所以孙策做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举动:他把玉玺当给了袁术,换了3000兵马。此后,孙策就靠着这3000兵马,东征西讨,短短几年时间就夺取了江东六郡。

我们不应该看到孙策成功了,就觉得他当玉玺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事实上,单从他敢当玉玺这一点,他就了不起。所谓“莫以成败论英雄”,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能想人所不敢想,为人所不敢为。

孙策敢想,并且想通了人不能指着一块石头过活;孙策敢为,于是他把玉玺换成自己有所作为所必需的实实在在的资本。反观袁术,就明显不是一个重量级了。此人也是名门望族出身,但从一出场,他始终没有大家主的风度。惟一能让人记住点儿的,就是他一天到晚做皇帝梦,虽说他也真正当过几天皇帝,可他这皇帝终究是个冒牌皇帝,是个没人承认的皇帝。不仅如此,还引起了天下的公愤,招来了曹操的讨伐大军,并终因此而死。

这就是历史,它以最残酷的口吻告诉我们:凡是跨不过面子关的人,出息不仅大不了,寿命也往往长不了。

退一步讲,即便能长寿,如果没出息,也未必就是福。我老家就有一位长寿老人,去年去世时97岁,老人死后,四个儿子不仅从村里请来乐队,还花了5000大洋专门从邻县请来了道士,为老人超渡,纸人纸马纸车纸电脑更是一应俱全。表面上看来,这老人值了。但村里人都知道,这老人死了真是享福去了。老人活着的时候真可以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形容:四个儿子都住在新房子里,惟有老人住着两间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土房,漏风漏雨不说,而且还是危房。为此,村里搞宣传工作的干部还专门在宣传栏里写了一首诗讽刺他们、劝化大家——新房好几处,老人住土屋。咱村有这事,是谁谁清楚。老人吃得也不好,据说每个月四个儿子每人只出五斤细粮、五斤粗粮……

所以,我们做人千万不要一味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惟独忘了自己长本事。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全家老小都有面子。只有自己里子强大,别人才会不断地给面子。

同类推荐
  • 北大口才课

    北大口才课

    百年北大的智慧积淀,通过北大名师、名家睿智的思维,告诉你如何说话才有底气,如何说话才有气场,如何才能说出笼络人心的话,如何才能巧妙地说出切中要害的话,如何说服他人,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如何拿捏好分寸、得体表意……《北大口才课》以全新的观点,多方面、多角度阐述拥有好口才的技巧,同时结合具体个案,深入浅出地与读者共同探讨锻炼口才、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 如何掌控你的生活

    如何掌控你的生活

    掌控自己财富的最好方法,就是向在财富上已经取得成功的人学习。本书概括了数十位亿万富翁的财富理念,他们是:比尔·盖茨、洛克菲勒、萨姆·沃尔顿、李嘉诚;犹太人、美国人……这些精彩实用的财富理念,将使你真正掌握获得金钱,保存金钱以及用金钱赚取更多金钱的全部秘密。
  • 最受欢迎的卡耐基口才课

    最受欢迎的卡耐基口才课

    本书以卡耐基的经典口才著作《语言的艺术》《演讲与口才》为蓝本,同时综合了卡耐基历年在演讲活动和口才培训课中的内容,体系明晰,完整、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卡耐基口才课的精髓。书中倾囊相授卡耐基口才训练与当众讲话的秘籍,帮助你突破语言与心理的双重障碍,克服封闭式的人性弱点,练就更为出色的口才,改善与外界的沟通能力, 在人际关系中脱颖而出,在爱情婚姻中如鱼得水,在事业工作中游刃有余。
  • 帕斯卡尔思想录赏析

    帕斯卡尔思想录赏析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这一超越时空的经典哲理散文,它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此,我们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思想录》就像一叶智慧的扁舟,带你驶向远离浮华虚空的彼岸。读《思想录》,更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能帮助我们从精神的噩梦中苏醒。
  • 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点燃头脑火把(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创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语里,创新(innov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里的“innovare”,意思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1796年的告别演讲中,告诫美国人民要“保持创新精神”。《汉语·叙传下》中也有“礼仪是创”;颜师古注为“创,始造之也。”
热门推荐
  • 首先我很强

    首先我很强

    一场大梦,恍如隔世。醒过来的时候居然有了一身只存在小说里的内力。眨巴眨巴眼,王雨感觉这内力越练越不对劲啊。“所谓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一动无有不动,动当动若江河,所谓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这尼玛是九阳吧!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星际争霸入侵无限

    星际争霸入侵无限

    冷酷法学生韩宇,成为了预备主神,在无限世界得到一席之地。在无限者和其他预备主神的双重威胁下,只有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才能一击制敌。韩宇的王牌只有一张,就是自己掌控的星际争霸力量!
  • 魔改进化战争

    魔改进化战争

    死亡游戏,黑暗法则!被支配不可怕,不知道被支配才可怕!我并非讲高维生命的恐怖,而是讲三维生命的无知!——作者:鸽子精小仙
  • 傲遍诸天龙傲天

    傲遍诸天龙傲天

    我叫龙傲天,我穿越了,我牛X了,我牛叉大发了,我死了,我活过来了,我又穿越了…… 我叫龙傲天,我不是龙傲天!
  • 湿润的尘世

    湿润的尘世

    林川在睡梦中吃下那碗面条后,立即被压在死亡威胁中。近十年来,凡在梦中吃下面条之人,没有谁活出来。本是在劫难逃的林川却成功活出,并顺利逃去南方打工。打工之路艰辛曲折,但也丰富多彩,他成为成百上千万的民工中的一员,见证着广东奇迹!生存之路曲折,爱情更是沧桑——他和远房表妹本爱得甜蜜,但表妹却走向相反的方向;他和空巢女人一夜温暖,却在十年之后才知道爱的力量;他和湖南女孩深情相爱,最后却生死两茫茫;他救人负伤生命垂危却想摸一个妹儿而活出来书写出传奇篇章,但后来,美好的爱情在金钱化之下的严酷生存中仍成泡影……命运多舛的林川回到家乡,城镇化之下的故乡本就荒芜,更在养殖企业的污染下彻底颓废。立志改变家乡的林川收获意外爱情,并在与养殖企业斗争的生死攸关时,再次活出,最终把家乡发展成美丽的生态农园……
  • 霸住不放,前夫求休战

    霸住不放,前夫求休战

    遇见莫倾珩,陆忱才明白什么叫一见钟情。就如同莫倾珩遇见陆忱,才明白什么叫她不在,他不娶!她出现,他非她不娶!可是他们开始于一见钟情的恋爱,莫名其妙的结婚,最后却是稀里糊涂的离婚……多年后,他再次出现在她面前,他所拥有的权威和金钱,在这个城市,几乎无人能敌!他想尽一切办法,只为让她再跟他去民政局领一次红本本。陆忱:“莫先生,所有人知道我们已经离婚了!”他只是淡淡的应一声,漫不经心的回一句:“嗯,明天我开个记者招待会,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们马上就要复婚了!”陆忱:“……”
  • 超能猫战记

    超能猫战记

    超凡力量复苏的时代,一只白猫觉醒成为世界上第一只超能猫。作为超能猫始祖的他,挥爪之间,拉开了新的序幕,代表着猫之时代的到来。彩钻身躯、意念动力、粒子加速、汹涌烈焰、异次空间、光质操纵、黑洞引擎、科技身躯、绝对领域………无数的超能力,在他那双雪白的爪子之间流转。于是,这个时代,被一群猫所改变。人类,尝试一下………被猫族统治的恐惧吧!
  • 平行时空穿梭者

    平行时空穿梭者

    一道诡异的声音,打破了钟凡平凡而无趣的生活。钟凡碰上了因为实验爆炸流落时空间隙的自己,一番神奇的操作后,他决定前往其他平行时空寻找自己的分身。一段肆无忌惮的平行时空之旅,从此拉开序幕。(原创世界无限流,第一个时空为武侠世界)【新人新作,求收藏,求投资,求推荐票】
  • 母亲去世之后(小说)

    母亲去世之后(小说)

    我总在想,张彬偷麦子的事,母亲她当真没有一点感觉?如果有感觉她替张彬说话岂不成了一种交易?如果没感觉就能排除不是一种交易么?她那么肯定是李福干的,是不是像我查找口袋一样更多地是出自希望和想象?她逼迫哥哥考大学,除了对知识的信赖,是不是知道哥哥发现了那件事情?她为什么要做那种事情,是由于女人的本能还是由于对一个有知识的工作组长的真心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