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3700000013

第13章 创与借(3)

1985年,吕双辉的生活开始出现转机。由于他为人厚道,一个村民以8000元的总造价将一栋70平方米的私人建筑承包给了他。当时的吕双辉没有任何设备、人员和资金。为了将这个工程做好,他凭自己的信誉用100元一条的高价从一家小卖部赊出了一条“三五”牌香烟,然后找到另一家小卖部,问对方:“这烟原价80元,60元卖给你,要吗?”对方见有利可图,当即同意。于是吕双辉又用同样的办法去赊第二条烟,去赊酒、赊米、赊面……一句话,只要你敢赊给他,他就敢要,而且保证能还。就这样倒来倒去,他最终凑够了购买原材料、租设备、请工人的首笔启动资金。之后,经过数轮“倒腾”,吕双辉终于完成了平生接到的第一个大工程。“其实,当时我一分钱都没有赚到,还赔进了自己的工资,不过,我就是靠这个起家的。”吕双辉至今回忆起来仍很自豪。

吕双辉的做法,颇有些“空手套白狼”的感觉。试想一下,如果他当年彻底赔了呢?他或许仍会还钱,但至少也得等他挣到钱再还。万一他一直挣不到呢?万一他挣到钱后也不肯还呢?所以说,当年所有赊东西给他的人都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但他们也不傻,他们敢借给吕双辉,一方面在于他以往还算厚道,二一方面在于吕双辉给了他们足够的利润空间。至少也要给别人些潜在回报——这就是借钱的奥妙,也是借钱的前提。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借给你,就在于你若者是个不靠谱的人,或者借钱给你还不如放入银行收利息。

有必要深度解析一下“空手套白狼”。在现代人看来,这绝对是个贬义词。但在古代,白狼却是和龙凤龟麟相提并论的祥瑞,白狼的出现往往和圣人或改朝换代联系在一起。很多古籍中都说,白狼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吉祥动物,不是随随便便就出现在人间的。即使出现,也惟有有道德的人才能见到。见到都这么难,如果有人不仅见到了白狼,还套住了它,并且是空手套的,那岂不是和景阳岗上空手打死老虎的武松一样的牛人!

当然现代人都知道,所谓的白狼,或许只是一种基因变异而白化的狼而已,但“空手套白狼”至少也是一种本事,也是一种能力。

借钱跟品行有关,又跟品行无关。有时候,借钱根本就是一件需要厚脸皮的事业。我的老乡郭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能人。当年,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却第一个响应党的号召,搞起了副业,办起了我们县第一家养鸡厂。这样的人要干事业,惟一的解决资金的途径就是借。郭先生在借钱方面堪称创造了先例:他花费半年时间,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挨家挨户的借,你不借给我我就不走,一毛钱我不会嫌少,但你必须借给我点。如你所知,谁会真的借给他一毛钱呢?那不是羞辱嘛!据说,最少的也借了他十块钱。不过也有人真的拿不出钱,郭先生也没放过他们:没钱?没关系,等我建厂房时把你们家的木头、砖瓦什么的借点也行!什么,这也没有?那好,到时你去给我帮工得了……就是靠着这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思想,郭先生终于迈出了艰难一步。如今,发了大财的他虽说也没忘记乡亲们当年的恩德,但每次见面,乡亲们反倒都觉得欠他点儿什么似的!

这就是金钱的威力了。不要为借钱不好意思,只有那些始终没钱或者借钱不还的人才应该不好意思。没有船就借船出海,没有梯就借梯登天。借钱的前提是信誉,借钱的关键是利益,借钱的要领是厚脸皮。很多人之所以借不到船,就在于他们不懂得这些。

6.没有资源就整合资源

“没有资源就整合资源。企业90%以上的资源都是被整合进来的。但前提是,先付出你的资源。”

——牛根生(蒙牛集团创始人,慈善家,曾于清华大学演讲)

古代有个“齐女两袒”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姑娘待字闺中,东邻的小伙子富而丑,西邻的小伙子俊而穷,二人都来求婚。问她中意哪个,齐女害羞,不好意思开口。其父亲说,这样吧,你不必开口,你要想嫁西邻就袒露左臂,要想嫁东邻就袒露右臂。结果齐女两臂皆袒,其父大惑不解,齐女只得解释说:“我想食在东邻,宿在西邻。”

古语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不靠山不靠水吃什么呢?答案是靠整合。这位齐国姑娘就颇有整合意识。不过,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资源比资本更重要,没有资源就去整合资源,这是现代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很多人之所以做梦都在想着整合却始终不得要领,就在于他们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整合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往自己家里整,最好把别人的东西都整成自己的。殊不知,整合成功的首要前提往往是放弃和付出。

有句话说得非常残酷: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坦白地说,我们整合资源的目的也是为了追求利益,但如果能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考虑一下别人的利益,比如合作伙伴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很多竞争就会变得不那么残酷,利益之争就会变得皆大欢喜,很多事情也就不会那么难办,更不会因为利益赔上交情、赔上时间、乃至赔上性命了。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儒商之祖、孔子的高足端木子贡的风采。

春秋末年,齐国王室萎靡,政权落入了田、高、固、鲍、晏五大家庭手中,其中又以田家的田恒野心最大,他想篡权,又担心其他家族势多人众,于是田恒便想通过对外战争的方式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威信。

说干就干,很快,齐国大军就杀向了近邻鲁国。当时孔子正率领众弟子在卫国游学。听到消息,他大吃一惊:“鲁国是我的祖国,不能不救。”他权衡再三,派得意弟子子贡去处理这件事。

子贡很快来到齐国,打通关系见到了田恒,可是还没等子贡开口,田恒就说:“先生此来,是为鲁国作说客吧?”子贡说:“我这次来,专为相国——我听说‘忧患在外面就攻打弱国,忧患在内部就攻打强国’,您的心思我非常清楚,但照您现在的做法,结果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打败了弱小的鲁国,功劳是国君和战将的,没有你的份,他们的势力威望大了,相国您就危险了。反之,如果攻打强大的吴国,一时打不赢,就把你的对头困在了外面,那时你在国内做事就不会有人妨碍了,你说是不是?”田恒听了大喜,但齐国大军已开到了鲁国边境,他也不好突然改变计划去攻打吴国,子贡又说:“不如我去游说吴王,让他发兵打你,你不就有借口了吗?”田恒听后,就派人命令部队暂时不要进攻鲁国,坐等吴军挑战。

接着,子贡星夜兼程,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吴国与鲁国曾经联手打过齐国,现在齐国攻打鲁国,接下来肯定会打吴国,大王您为什么不发兵攻齐救鲁呢?”吴王说:“我也想攻齐救鲁,但听说越国准备攻打吴国,我想先打败越国,然后再打齐国。”子贡说:“您不用担心越国,我愿意到越国去一趟,让越王不敢攻打吴国。”

于是夫差封子贡为吴国特使,命他前往越国。到了越国,子贡对越王勾践说:“吴王听说你想攻打吴国,现在正准备打越国,您现在的处境可是太危险了。”勾践大吃一惊,连忙说:“先生一定要想办法救我!”子贡说:“吴王很骄傲,你就对他说要亲自带兵帮助吴国攻打齐国,他一定会相信。仗打败了,吴国实力会大减,越国可以趁机攻打吴国;打胜了,吴王必定要攻打晋国,称霸诸侯,到时候越国也有机可乘。”越王听了大喜,一切照办。

回到吴国,子贡对吴王说:“越王根本没有攻打吴国的想法,过几天就会派人来请罪。”五天之后,越国大臣文种果然带兵来吴,说要和吴王一起去攻打齐国。吴王不再怀疑,遂起大军攻打齐国。

最后子贡跑到了晋国,对晋定公说:“吴国正在攻打齐国,如果吴国胜了,肯定会来攻打晋国,以称霸诸侯,大王可要早点做好准备呀!”晋定公说:“谢谢先生的教诲。”结果还没等子贡返回卫国,齐国已经被吴国打败了。得胜的夫差果然乘胜杀向了晋国,不料却中了晋国的埋伏,死伤无数,越王勾通践乘机起兵攻吴,他先攻下了吴国都城,接着又擒杀了慌不择路的夫差,结束了自己卧薪尝胆的生活。

如果我们把子贡比作古代版的“大忽悠”,相信没有人反对。事实上,子贡比小品中的“大忽悠”还厉害,因为“大忽悠”想忽悠“脑袋大脖子粗”还得打一副拐,而子贡却只靠一张嘴就把春秋诸国忽悠的你来往来,最终达到自己保存鲁国的目的。很明显,这当中离不开过人的口才。但这绝不是能说会道那么简单。老百姓常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好话坏话都说尽了,对方就是不听。为什么子贡一说别人就乖乖照办呢?原因就在于他在考虑自己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对方的利益:为了保住鲁国,他先是站在田恒的角度去拉吴国参战,为了拉吴国参战,他又站在吴国的角度去越国看风向,为了说服越国,他又站在越国的角度帮勾践盘算夫差,惹的吴、齐、越各怀鬼胎,最后他还不忘去晋国上好保险,将所有人都引入了自己的预定轨道之中。试想,如果子贡只是想着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去为对方着想,那些尔虞我诈的政治大腕们会听他的吗?

所以,我们也应该像子贡那样,学会换位思考,无论你想整合什么,整合谁,都要先考虑一下:我能为他做些什么?我能为他带来什么?他需要的是什么?

同类推荐
  • 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马云的14堂心理能量课

    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马云的14堂心理能量课

    在中国,有人比马云聪明,更多的人拥有比马云创业时丰足的资金,但是却极少有人能取得马云这样辉煌的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太多的犹豫和畏惧,他们从没有像马云那样在艰难的环境中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为读者献上马云最正面、最积极的人生能量课。
  • 哲理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哲理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空中楼阁(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空中楼阁(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二十几岁以后这样做女孩命最好

    二十几岁以后这样做女孩命最好

    每个女孩心里都藏着一个斑斓的梦,梦的深处坐着白马王子,不管你现在是否邂逅了,谦谦君子,青蛙王子,恐龙公子,或者依然在等待机会,人生主题只有一个,做个好命女。
  • 说话攻心

    说话攻心

    说话伎艺繁荣兴盛于两宋时代;说话伎艺注重诗、词、赋赞的运用是受唐人的影响。说话须凭口才,有的还要歌唱。本书教您说话的方法,如说话时应充满感情、以情感人等。
热门推荐
  • 腹黑儿子神医娘

    腹黑儿子神医娘

    坊间有无数关于一对倾城母子的传闻。有人说那是一对有着绝世容貌的母子,娘亲肤如凝脂,明眸润唇;儿子灿面如冠玉,丰神俊朗!也有人说那是一对魔鬼母子,娘亲手持银针,活死人,肉白骨;儿子玩转毒蛊,见者疯,听者狂!某天,倾城母子进城了,医馆拍苍蝇,数名大财主遭贼。“娘亲,今天是否有有钱的冤大头目标?”“呐,对面茶楼坐着的帅哥看起来不错。”“娘亲,那个帅叔叔看起来和我长得很像……”
  • 幸福三宝:吃得下 睡得着 想得开

    幸福三宝:吃得下 睡得着 想得开

    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堆砌,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了幸福感。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幸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只要我们心存一颗善良的心,就与幸福有缘。 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满足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有时,平安健康地活着,自由自在地呼吸,身边有珍惜自己也值得自己珍惜的人,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
  • 大明王朝1587

    大明王朝1587

    万历十五,海瑞已死,戚继光病退,张居正一党已被悉数逐斥,申时行正任内阁首辅,李成梁在辽东战战兢兢;努尔哈赤在建州老营上筑起了新城,丰臣秀吉已将要一统日本,英国和西班牙的海上战争一触即发,耶稣会的传教士带来了天主教和西方知识;乾清宫西暖阁,明史研究生朱翊钧从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竟然穿越成了二十四岁的万历皇帝。此书又名《我不是明神宗》、《我穿越成了我的研究对象》、《大明田野调查手册》、《拯救晚明技术实录》
  • 阴阳世界秘密录

    阴阳世界秘密录

    少年重回阴的世界的并揭开阴的世界隐藏的秘密,成为阴阳世界守护者的历程
  • 灵生茶馆

    灵生茶馆

    一杯茶,换一个故事。一缕青丝,换一个答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家儿子是棵树

    我家儿子是棵树

    林凡穿越到一个种子为王的世界,却悲催的发现自己没有无敌的金手指。非但如此,还特么送了他一个拖油瓶儿砸!更过分的是,这特么的儿砸还是一棵树!联邦记者:林凡大师您好,有人说您成功的秘诀是无比敏锐的洞察力,也有说是博学的知识,还有人说是那鬼神一般的篆刻技术,您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林凡:吃饭睡觉打豆豆。豆豆:???
  • 我的英雄学院之曙光

    我的英雄学院之曙光

    新书《为师不下山》已发布,本丸子的第一本原创希望大家喜欢。小英雄已经过去了,我的曙光那本也就此永久停更了,别问我曾经喜不喜欢小英雄那部动漫。爱过,甚至为它去写了衍生同人,写了快三十万字,在起点的同类里成绩还算比较靠前。但是原则问题我这个人就这样,没啥能耐,只能抵制。所以未来会更好的,以后的我会带大家一起走进海贼王的世界,来一段奇妙的历险。催更群:487986070!
  • 异世全能大师

    异世全能大师

    尝一口药材就能知道其成分及各种用途……摸一下武器便可以了解其材质及锻造工艺……方易已经够变态的了,然而更变态的是,他居然看一眼就能学会对方的术法神通!
  • 胡适:如今我们回来了

    胡适:如今我们回来了

    这是胡适一九一七年三月八日写在日记上的一段话。注明是《伊利亚特》第十八章第125行。他不是直接从该书中摘录的。日记中说,英国十九世纪的宗教改良运动未起时,其未来的领袖纽曼(Newman)、傅鲁得(Froude)、客白儿(Keble)诸人久以改良宗教相期许。三人将其所作的宗教诗歌合为一集,纽曼取荷马诗中这句话题其上。其意若曰:“如今我们回来,你们请看分晓罢。”日记中又说,此亦可作吾辈留学生之先锋旗也。多年后,胡适又一次重译这句话时,作了稍许的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