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800000015

第15章 高平之战(1)

高平之战是后周与北汉-契丹联军的一次决战,也是赵匡胤的福缘之战。它让周世宗柴荣重新认识了赵匡胤。高平之战后,基本奠定了中原王朝的稳定性。赖此一战,中原王朝成为当时亚洲地区的一大强国,也为后来大宋王朝的建构预先铺演了地缘环境。

平北汉柴荣亲征

后周大帝柴荣即位伊始,即准备在南唐用兵,目的为取江淮之地,免除后顾之忧,同时又借助江淮粮仓,为大兵提供粮秣,好用于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

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兵发江南时,却得到了北汉来袭的消息。仇国后周,太祖郭威病逝,让北汉主刘崇大喜过望!他当即谋划趁后周国丧期间大举入寇。于是派遣使者到契丹请兵。

公元954年农历二月,契丹派遣武定节度使(治所在陕西洋县)、政事令(国务大臣)杨衮率领万余骑到达晋阳(今太原)。另有一种说法是,契丹派遣的援兵除了杨衮万余骑之外,尚有其他部落步骑五六万人,号称十万,来助刘崇。

刘崇称帝之始就有了与契丹的勾结。当时的契丹主还是耶律兀欲。兀欲曾令部下给刘崇的儿子,时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刘承钧写信,表示通好的愿望。北汉本来承续后汉而来,刘崇又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兄弟,而刘知远一直抗击契丹,不与契丹通好。契丹不知道现在北汉的姿态,所以,首先派人与刘承钧联系,大有投石问路之意。

刘崇知道消息后,大喜,即令刘承钧回信,称:"本朝已经沦亡,我来绍继其位,很想遵循晋朝先例,向北朝(契丹)求援。"这话给契丹传递了三个信息:一、我刘崇想坐稳这个帝位。

二、我北汉与契丹"通好"的模式,不必效法刘知远的后汉,可以效法石敬瑭的后晋。石敬瑭那时怎样与契丹"通好",我就怎样与契丹"通好"。

三、期待契丹支持后汉。耶律兀欲得到消息后更加高兴。这是继石敬瑭、赵延寿、杨光远、杜重威、李守贞之后,契丹经略中原的又一颗棋子!而这时后周也派遣了使者来与契丹联系--当时的中原诸国还没有人有覆灭契丹的梦想,所有的中原帝国,最大志向就是守住燕云旧地,与契丹划定合理疆界,和平共处。后周也没有"扫灭契丹"的梦想,只是想最大程度地收复石敬瑭时期的失地。派遣使者出使契丹也是这个用意。

耶律兀欲等人研究中原形势后,给了刘崇一个答复,送来了三个信息:一、后周也在与我们契丹联络。二、但我们契丹愿意与北汉刘崇友好。三、每年,北汉要给契丹输钱十万缗。刘崇研究这些信息后,非常害怕。他担心后周与契丹"通好",于是很快答应契丹的条件。不但答应岁币十万,还上书自称"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请契丹天授皇帝给北汉皇帝施"行册礼",也即由契丹册封,以此取得刘崇出任北汉皇帝的合法性。

不久,耶律兀欲在内斗中死亡,但继任者耶律璟却将这一份政治遗产继承过来,继续保持着与北汉的宗主国关系。所以,当北汉求援时,耶律璟保持了契丹对外政策的连续性,派出大将杨衮来为刘崇一壮声势。

北汉主刘崇则自率精兵三万,任命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与契丹军在团柏(今山西汾西县)会师,南下赴潞州(今山西长治)。义成军要塞,今属河南滑县,北汉在山西中部和北部,并不实际占有滑县,因此,白从晖的节度使,是"遥领"不是"实领",是一个虚衔。武宁军要塞,在今江苏徐州,张元徽的节度使,也是"遥领"。

北汉军屯驻梁侯驿(今山西沁县附近),后周的昭义(治所即潞州)节度使,大将李筠派遣将军穆令均率步骑兵二千人迎战,李筠自率领大军在太平驿(潞州附近)安营。北汉第一名将张元徽与穆令均交战后,佯败,穆令均得胜追击,张元徽伏兵起,穆令均阵亡,潞州兵被斩杀千余人。李筠初战不利,退归潞州,据城坚守待援。潞州在开封和太原之间,各距二百公里左右。

周世宗柴荣得到了北汉南侵的消息,准备御驾亲征。但群臣并不信柴荣有战场经验。这个新任的后周皇帝,此前几乎没有战功可言,万一带兵败衄,对立国不久的后周来说,不是耍的。

老臣冯道说:"刘崇自逃归晋阳后,国势蹙,士气丧,必不敢自来。先主晏驾不久,陛下新近即位,人心易动,故陛下不可轻易北征。应遣一员上将去抵御。"柴荣道:"刘崇庆幸朕有国丧,又看我年轻新立,很有吞并大周、席卷天下之心。朕不可不往。"冯道坚持争辩。柴荣道:"过去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去亲征,朕何敢偷安!"冯道说:"不知道陛下能做唐太宗否?"柴荣说:"以吾兵力之强,破刘崇如山压卵耳!"冯道说:"不知道陛下能为"山"否?"周世宗听了这话很不高兴--估计没有人听了这话会高兴。冯道自以为是四朝元老(加上契丹,是五朝元老),此番话说出,大有倚老卖老的意思。但大臣王溥极力鼓励柴荣亲征。柴荣不听诸位意见,独纳王溥之说,亲征。

两军遭遇对峙巴公原

北汉张元徽前锋正在乘胜扫荡晋中南,进逼潞州。柴荣下诏,令天雄节度使符彦卿引兵自磁州固镇出北汉军后,镇宁节度使郭崇威副之;又诏河中节度使王彦超引兵自晋州东北邀击北汉,以保义节度使韩通副之;又命马军都指挥使、宁江节度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清淮节度使何徽,义成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将兵先趋泽州(在山西东南部),宣徽使向训监军。

显德元年(954)三月十一日,柴荣从大梁出发。随柴荣亲征的有大将张永德、李重进、樊爱能、何徽等人--还有赵匡胤。另遣慕容延钊出军北汉身后,刘词调遣兵员随后跟进。

柴荣志在必得,这阵营,几乎是倾全国之精兵而动。但柴荣等于自己做了先锋官,真正的大兵还在后面,他不管更多,带着不足一万人的先锋部队,只管前进!

五天后,柴荣到达怀州(今河南沁阳)。控鹤都指挥使(皇家卫队指挥官)赵晁私下对通事舍人(传令官)郑好谦说:"贼势方盛,我军应该持重缓进,挫其锐气。"郑好谦将这番话的意思告诉柴荣。

柴荣正要疾进以占其先机,听到此言,大怒道:"你哪能说出这等话来,一定是有人指使你这样说。说出这个人,就让你活,说不出,就让你死!"郑好谦只好实话实说。柴荣将这俩人都上了枷锁关在怀州的监里。

然后继续前进,当晚,过了泽州,在城东北野营。北汉主刘崇以为年纪轻轻的柴荣必不敢亲征,他见潞州城坚固,难以攻取,决计越过潞州不动,直取大梁。不久,北汉兵前锋与后周军前锋在高平以南相遇,一战而退。柴荣担心北汉兵全部撤回晋阳,那样就要攻城,而攻城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平原野战。于是加紧前进。刘崇接到退回的前锋兵将后,在巴公原布阵准备决战。史上著名的高平之战开始了。由于战场在高平巴公原,所以高平之战又称巴公原之战。高平之战是后周与北汉-契丹联军的一次决战,也是赵匡胤的福缘之战。它让周世宗柴荣重新认识了赵匡胤。高平之战后,基本奠定了中原王朝的稳定性。赖此一战,中原王朝成为当时亚洲地区的一大强国,也为后来大宋王朝的建构预先铺演了地缘环境。

北汉处于山西这个狭窄的地方,地缘上属于河东(大河之东)。五代期间连年征战,国力至刘崇时,已经很微弱。北汉,盛唐时有户二十七万九千一百多家。到北汉末年户口仅余三万五千二百余,约当盛唐时的八分之一不足。刘崇强征十七岁以上男子当兵,总兵力三万多,几乎动员了全国五分之一人口参战。于此可以概见刘崇押注之大。

后周大军日夜兼程,直抵高平南郊。军队在晋城境内安排了供给府库即后勤管理机构,当时叫管理院,前后迤逦有几个村子。周世宗进入晋城地界,受到将士们欢迎,他乘坐的车辇被围住,士兵要一睹皇帝风采,柴荣从车辇走下,与士兵见面步行一段路,然后上车,至今晋城还有下辇村、上辇村。柴荣还做了充分的战前动员。他知道此战意义重大。

柴荣在追击北汉前锋部队时,刘词后续大军还没有跟上,在人数上处于劣势,北汉赢得了先期优势。

巴公原决战就要开始了。后周左翼为李重进、白重赞;右翼为樊爱能、何徽;张永德领御林军跟随柴荣,居于中军,算是中军之内的总指挥部。左、右、中军,加指挥部,四个方阵,总兵力不到一万人。赵匡胤在张永德麾下。

北汉-契丹联军布局是:刘崇居中军,张元徽领左军,契丹杨衮领右军。总兵力四万余人。

北汉兵在北。后周兵在南。

这时候在刮东北风。东北风从正面、侧面扫掠着后周兵。

除了风声和偶尔的马嘶声,两军应该在方圆几十里的紧张对峙中有了大战前的寂静。

一战告捷大败北汉兵

北汉主刘崇遥见周兵不多,有点后悔向契丹借兵。他认为不用契丹兵也可击败后周军队。刘崇对诸将说:"我自用汉军就可破周军,何必一定要用契丹!今日不只要克周军,也要使契丹对我心服。"轻敌情绪溢于言表。

杨衮策马前来觇望周军,多年的征战经验告诉他:这是一支经由郭威训练出来的大军,不可小觑。他退回去对北汉主说":这是劲敌啊!未可轻进!"北汉主有一种临战前的兴奋,他激动地说:"时不可失,请公勿言,试观我战!"杨衮听后默然不悦。忽然,东北风开始转向,居然变成了南风!每一个北汉兵都感到了迎面来风的冲击。

契丹大将杨衮预感到不祥,他所在的位置让他看到了周兵的左翼和中军。风向的转变,让北汉一位文官枢密直学士王得中看出了危险。他劝刘崇,风向突变,吉凶未卜,或有不利,不宜出击。刘崇此时已经听不进劝告。杨衮再次向刘崇进言,劝他小心为上。刘崇骑在马上,细细的胡须迎风飘动,有了舍我其谁的慷慨。他很不礼貌地向杨衮挥挥手,说:"时不可失,请公勿言!"杨衮闻言愤愤然而去。待双方布阵完毕,刘崇觉得主动出击的时机到了,于是命正当后周右军的张元徽率左军首先进攻。张元徽催动万余人马向后周右军杀去。

后周右翼不足三千人,指挥樊爱能、何徽应该听说不久前张元徽伏杀李筠部将穆令均的战事,两军刚刚遇合,还没有交手呢,已经没有了勇气,居然不战而逃,三千人的队伍一时溃散,没有跟随樊爱能的,约近千人脱下盔甲放下武器跪倒双膝,投降北汉。

后周右翼阵脚大乱--很快,右翼已经不复存在。这样,后周的中军和御林军拱卫的指挥部右侧已经完全暴露。

周世宗柴荣观察战场形势后,深知局势瞬息万变,有此一败,后周士气正在丢失,也许只需要一个呼哨,就有可能全军溃逃。但就是这样的时刻,柴荣显示了一个统帅的天才。他看到左翼李重进那里碑碣一般镇静,李重进与白重赞似乎正在等待战机。于是,大帝柴荣不但毫无惧色,反而更加冷静。冒着北汉射来的箭簇,他调动起亲兵来--督战。

内殿直马仁瑀对众将士说:"让陛下的乘舆受敌,还用我辈干什么!"跃马引弓大呼,连续射杀数十人,后周士气益振。

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义对大帝柴荣说:"贼势到头了,也就这样了,不会有大的动作了,很快就会被我所擒了。愿陛下按辔勿动,慢慢看诸将破敌就是。"说罢,也带领数百骑兵冲入敌阵。

当后周兵万分危急之际,赵匡胤的天才也同时显现出来。他对身边将士说:"主上如此危险,我等怎能不拼性命!"张永德没有得到命令,在他的职业习惯中,此时只应护卫皇帝柴荣,其他,不遑多想。老赵看到傻乎乎镇定着的上级张永德,忽然建议道:"太尉,贼寇表面气焰嚣张,但我等力战决计可以打败他!您手下有众多能左手射箭的士兵,请领兵登高,射箭出击为左翼,我领兵为右翼攻击。国家安危存亡,在此一举!"张永德一怔,但多年征战的经验让他立即就明白了,老赵的建议在此时乃是一个胜负手,存在着转败为胜的战机。于是并不计较上下级的格局,就按照下级老赵的临时动议行动起来。他与老赵各率二千人开始了布阵与冲锋。

他俩等于机动替补了樊爱能右军的全部空当,从后周禁军中调出四千人扑向了张元徽。

我猜想张永德的二千箭手应该分成几个横列,譬如四个横列,每个横列五百人,展开,应有几华里的锋面。他们顺风放箭。他们次第搭弦、射出、后退;后一列队伍向前,继续搭箭、射出、后退;第三列队伍再向前,搭箭、射出、后退……如此循环不断,每一次都有五百枚钢铁箭簇射入北汉军中,连绵不绝,在顺风躺倒的北汉兵尸体横阻中,张元徽感到战场已经不那么流畅了。

如此,虽然后周没有了右翼,但总算稳住了中军和御林军的阵脚。老赵这边则身先士卒,率军从右翼远远地包抄过来。老赵快马首先冲向北汉前锋,麾下士兵平时受老赵训导,此际拼死,无不以一当百。当我展开想象试图复原这一场战役时,最初想到的是楚霸王的巨鹿之战。二者规模或不相当,但老赵麾下的士气能在大军溃倒之际不但不丧失战斗力,而且越发激起拼死一决的勇气,恐怕是楚霸王也难于达到的军神气场。很快,形势渐渐发生逆转,北汉军队开始心生怯意,向北退却。南风扫掠中,木叶齐飞、血雨迸溅。后周兵的呼喊声追着张元徽的左军,一直透入到北汉的中军、右军。

而李重进和白重赞的左翼,也忽然如山崩一般发出呼啸,向北汉右翼杀去。那一种气势同样不可阻挡。

柴荣站到高地,亲眼看到了老赵的不凡。老赵调遣同列驰马冲锋,汉兵大溃。老赵甚至已经杀到河东城下,组织起兵勇来,抱了柴薪堆到城门下,燃起大火。这时,一支流矢过来,射中老赵左臂。但老赵带伤决战,血染征袍。柴荣看到后,担心老赵流血过多,令传令兵追到老赵,要他退出战场。

随后,柴荣领兵亲自冲击北汉,刘崇远远看到,急调心爱战将张元徽御战。这样,刘崇就犯了两个错误:左翼在胶着中失去主将,而张元徽也将因为战场换位心绪不宁。果然,正在督战的张元徽听令后,无暇顾及已经转强为弱的左翼,匆匆向中军跑去护驾。也许正是因为临时换位的慌张,张元徽在操控战马时有了失误,导致马失前蹄。后周兵不容分说,一涌而上,刀戈并舂,像捣石臼一样,舂死了张元徽。一代名将就此凋零。

北汉大将阵亡,士气瞬间垮塌,数万北汉兵被南风吹散,平野、沟壑、丘陵、树林、水畔,到处留下尸体。

樊爱能、何徽带着几千逃兵南奔,一路上张弓搭箭,刀剑出鞘,干吗呢?剽掠辎重。让运送军用物资的役夫惊慌奔逃,丧亡很多。柴荣派遣近臣及亲军去追樊爱能等人制止他们,但没有人愿意奉诏。有些派出的近臣甚至被逃兵所杀。逃兵们还一路狂呼:"契丹大至,官军败绩,其他的将士都已经投降啦!"逃跑途中,路遇后续部队刘词,樊爱能等阻止刘词不要再去送死,刘词不听,更加着急地引兵北上。在黄昏时,追上了后周大军。

当时北汉主尚有余众万余人,与后周隔着山涧仓皇列阵。但刘词到了以后,事情就简单了。刘词指挥起生力军来,与诸军兵合,跨涧与北汉兵再斗。北汉兵大败,尸体满山谷,丢弃御用物资和辎重、器械、杂畜不可胜计。

同类推荐
  • 我是范蠡

    我是范蠡

    越王说:“还有比以死殉国更难的吗?”“有啊”范蠡看着越王,一字一句地说:“活-下-去!”西施,郑旦,雅鱼,勾郚,芈星,越女。这些史上留名的绝色女子。范蠡将和他们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呢?
  • 功盖三分国

    功盖三分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魂穿千年,成为诸葛亮,然而需要面对的,却不只是江山争霸,还有那江山争霸的背后,那一个又一个的坑,那一个又一个的幕后黑手。诸葛亮能否辅佐刘备完成三兴汉室的大业?能否揪出那一个个的幕后黑手?能否在与幕后黑手的交锋中,最终胜出?且看《功盖三分国》!
  • 中国历史上的台湾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台湾问题

    研究历史上的台湾问题,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当前的台湾问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臧运祜以史为鉴,从历史上的台湾问题出发,启示当下的台湾问题。
  • 大唐第一少

    大唐第一少

    新书《大隋生存攻略》已经发布,望诸位书友老爷移步新书,多多收藏、推荐。------------------------------出生、封侯,经历大唐的波澜壮阔一片繁华盛景支撑着的大唐的锦绣江山东有三韩倭岛,口蜜腹刀;西有高原沙漠,狼子野心;北方虽定,然反复无常,一草原的墙头草,肥了谁家的骏马......愿这大唐,一世长安。
  • 征赎

    征赎

    慕名而来寻觅七年,一剑江湖,一壶酒,一刀权柄,一朝楼,相思愁,相思苦,执刀断剑帝王侯,叹爱柔情无水舟。
热门推荐
  • 东宫之我不是赵瑟瑟

    东宫之我不是赵瑟瑟

    本文主人公赵如意,穿越到了《东宫》剧本里,成为了赵瑟瑟。深知瘟神李承鄞的心狠手辣和虚情假意,赵瑟瑟再也不恋慕李承鄞。然而,赵瑟瑟能不能抵抗住强大的剧本呢?为赵瑟瑟的命运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呢?
  • 机甲之妹纸凶残

    机甲之妹纸凶残

    地球发生了危机,人类被圈养,地球被智脑控制。凶残的地球妹纸苏启逃到了亿万光年以外的星际联盟,展开了一段神奇的旅途。连植物都会唱歌的神秘星球上,到底有着什么宝藏?贫瘠恶劣的兽人星上,有着什么秘密?当一切回到原点,面对拯救星球的使命她又该如何抉择?流落民间的王子?美男天才机甲士?神秘的星际海盗?面对他们眼底难掩的渴望,苏启一抹嘴,邪魅狂狷地笑道:就收藏一下呗!
  • 桃之夭夭,魔君大人不可怕

    桃之夭夭,魔君大人不可怕

    初遇时,她还是一株未能化作人形的小桃树,他却能随手就帮她挡过一道雷劫;再遇时,她已然成为一个桃花小仙,而他却坐上了那个令六界闻风丧胆的位置,可他转身居然就被一只兔子勾了魂儿去......
  • 女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女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

    本书为女孩们展示出一个令人向往的故事世界,其中不乏世界著名童话故事、进取故事、励志故事等。好故事犹如一杯陈年的老洒,愈久弥香。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伴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好故事是孩子手中的花盆,用勤劳、善良把自己的生话美化;好故事是旅行者的背囊,承載着对美好旅程的梦想和希望;好故事是女孩脚下的皮球,如影相随,亲密无间,伴随女孩快快地长大。
  • 归一之旅

    归一之旅

    自诸天之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古娱不是鱼

    古娱不是鱼

    林清,原身是二十一世纪,舞蹈专业大四的学生,成绩优异,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当林清熬夜赶完应聘简历,准备奔向美好未来时候。她猝死了……熬夜有风险,操作需谨慎。穿越到被穿越者改造过的世界,被迫凭本事养家糊口,绞尽脑汁在古代打造出一颗颗璀璨夺的星星。前期养成,后期经营。(您的系统余额不足,正处于休眠中,请宿主尽快充值……)林清:为毛我的系统设定时间是现代?谁知道怎么给系统调时间啊!!!!
  • 幽冥寂丒

    幽冥寂丒

    父亲的离去,母亲的死亡。让她痛不欲绝……六年后,她重新回到这里,“天道之网,疏而不漏”她又是如何报仇雪恨,站在巅峰……
  • 木叶的奇妙冒险

    木叶的奇妙冒险

    (新书《从现代开始的火影世界》已发布,请多多支持)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倒霉蛋穿越了,他变成了日向家的大少爷,还顺带在火影世界里觉醒了替身的能力。你说有替身就有替身吧,可为什么这个名为“辉夜姬”的替身......长得这么像某位最终BOSS呢?这也太膈应人了吧?看着漂浮在自己身后的那个缩小版大筒木辉夜,日向御行的脑门上出现了一堆黑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概述

    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概述

    本书介绍了体育运动的各个项目,包括夏季奥运会运动项目、冬季奥运会运动项目、健身体育运动项目、传统体育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