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0500000002

第2章 汉方慢养新主张:谁说良药要苦口(1)

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这就是膏方流转于鼎食之家的缘故。

流传千年的宫廷保养秘传--神奇膏方

中药也叫中草药,疗效卓越,种类繁杂,形态各异,细分起来可分为丸、散、膏、丹、汤,其中的膏就是我们本书主要讲的内容。秦伯未尝谓:"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一语中的地阐述了膏方的本质所在。

很多人知道草药,却不知道膏方为何物。因为大多数人只喝过煎熬的草药汤,没有吃过膏方。这也不奇怪。因为在过去,膏方是宫廷里的专用药膳,大户人家也少见,穷人更是吃不起。

膏方可以算是中医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的膏方是一种将药材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阿胶、龟板胶、鳖甲胶等胶性药物来收膏,再加糖或蜂蜜制成的半流体稠状剂型。《说文》解释说:"膏,肥也。"意指浓稠的糊状物,特性凝而不固,常借指物之精华,故蕴含有滋润、缓和、润泽的意思。

最早的膏方,是以煎命名的,中医经典古籍《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一些以"某某煎"命名的方剂,炮制方法就与膏方的制作方法相似。膏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内经》就对它有所记载。流传至今的膏方都历经几百年的沉淀并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早在汉代医圣仲景时代,名医方士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使用膏方来治疗某一病症,膏方制作技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后来到了隋唐时期,专事研究草药的方家把膏方研制当作一门专业技术进行攻关;一直到宋元时期,膏方研究得到蓬勃发展,这一时期,达官贵人研制膏方都是在滋补思想指导下以延年益寿为目的;明清时期,膏方研制以冬令进补思想为主,还把膏方与命门学说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膏方理论思路,还作为疾病后期调养的食品在宫廷中流行。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加,膏方成为现代人滋补身体以及调理疾病的新宠。

这些不同时期的膏方流转史说明了膏方不同寻常的身世,小小膏方始终挟带着一种氤氲的贵气。这也使得膏方在很多人看来十分神秘和神奇。尽管古人研制膏方只是为达官贵人服务,但随着膏方在坊间的流转,许多秘制膏的方法还是为一些医家所掌握和研用,慢慢普及开来。特别是二十四节气理论、健康饮食思想、《黄帝内经》养生观在民间的推广,使膏方的使用有了很大的社会文化背景。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膏方研究和制作沿革至今,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没有被淘汰。除了膏方不同凡响的滋补和保健作用,还因为它周身散发着一种富贵之气、吉祥之气以及来自大自然的灵气。

膏方好入口,功效不输中成药

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这就是膏方流转于鼎食之家的缘故。

尽管汤药和膏方的制作就在一念之间,但结果很不一样。古时候人们制作膏方,在开方子的时候讲究的是各种中药成分搭配在一起,起到1+1>2的效果。膏方里用水煎药,与我们平常开方喝药没有区别,但此时的膏方还没有成型,还需要添加一些增加可口性的调味药、秘料,继续熬制,才能形成膏方。为了减少药味的困扰,制作者在口感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经过上千年的沿革,膏方的味道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良药苦口",发展到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制,让每一道膏方适合不同人食用。此时的膏方就好似用一个囊(各种膏剂)锁住了需要的药效(水煎药成分),防止药味改变、效果流失,而且由于添加了调味药,改善了膏方的口感,形状也更惹人喜爱,就像一个精美的食物,真正实现了药食同源的目的。另外,自己动手制作的膏方沾有家里人特有的灵气,制作的膏方也像通灵宝玉,自成气质和灵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在不断发生改变,由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因而传统膏方的配药也在不断改变,山楂、虎杖、蒲黄、黄芩、黄连、大黄等药物早已成为膏方的组成部分。可见膏方已经演变成能调整人体生理机能的药物,不再是单纯的滋补药。

先通后补,健康长寿的正途

"慢补"是我在本书中想要提出的重要观点。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为五脏六腑之转枢,具有"枢轴"的意义,因此,一年四季任何时候,以脾胃为主体的"慢补"都是合适的。

《黄帝内经》中提到,"不治已病治未病"。任何健康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突发的,滋补身体也是同样的道理,长期坚持才有效。一年四季根据天气变化,坚持食用应季膏方,慢慢养,慢慢调,自然能补出健康来。我对于"补"的定义立足于"不生病",饮食和中药调理得当就是对身体的"进补",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我主张在任何一个方子里都要有"通"法的使用,只有气血通顺了,各脏腑的机能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在服用膏方进行调补的过程中,既不能一味进补滋腻之品,也不能以"通"代替"补",主要还是配合季节的特性、阴阳的偏重来确立"通"所占的比例

因人而异,找准自己的调补方

每个人的阴阳气血属性都不尽相同。阳虚的人常伴有寒证,比如面色白,四肢逆冷,脉沉细无力;气虚的人容易疲劳,就算轻微的劳动也会出汗;容易发怒、紧张的人大多是因为气滞体质所致;容易口干、皮肤干燥、夜里烦热,这是阴虚甚至体内有虚火的表现;若是容易头晕、吃得少就乏力、有时微微发热出汗,便是因血虚所致,可能还会伴有恶寒或虚热。

如果是肾阳虚引起的腰酸疼,我们就不需要过多养阴,重点要温补阳气;如果是肾阴虚造成的盗汗、烦热,就要滋阴清虚热,而不是升阳清实热。然后辨别气血是否有余或不足,在适合自己的膏方中按加减用药原则做相应调整即可,这在书中每节内容中都有提及。

有一种患者比较难以鉴别,那就是病根与实际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一致,比如外在表现是容易怕冷、神疲乏力,却舌尖红赤、容易心烦急躁,这就是寒包火的现象,治疗就要以治内在虚火为根本了,看是阴虚有火,还是血虚有热,最终还是要归类到阴阳气血来辨证。

所以我在讲解用于调理每种疾病的膏方时,将会谈到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如痰、湿、瘀、虚所造成的"虚象")和病位,从而拟定治疗方法,使用者只要根据自己的阴、阳体质对膏方稍加调整就行了。另外,根据我国各大地域特点,长江以北的患者多有内寒,长江以南的患者多有内热,而两广及福建等地(包括港澳台)的患者则多有湿邪。因此,在加减用药上,寒甚者可以多用温阳散寒之品;热甚者则不免要加些清热解毒的药物;西北方患者,就该多加些养阴润燥之品;而南方患者则需要添加化湿、利湿、通便之品,让二便的代谢能够带走体内的湿热。

有些章节,我给出了相应的贴脐、熏洗、煲汤、针灸穴位等方法,希望各位读者能借鉴,配合膏方多管齐下,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自制膏方:您吃对了吗

根据多年经验,我总结了膏方的三大特点:一是吸收快,作用强,药效持久;二是口味好,小孩及老年人容易接受;三是制作省时省力。

同类推荐
  • 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用性也很强。讲述了许多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预防及治疗方法。
  • 人一生要注意的100个健康细节

    人一生要注意的100个健康细节

    本书倡导了“细节决定健康”这一理念,提出了人一生当中必须注意的100个健康细节,这些健康细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接触最多、同时也最容易忽略的,而正是这些小细节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甚至影响到一生的幸福。本书带领读者认识忽略健康细节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
  • 赵氏经络综合锻炼方法

    赵氏经络综合锻炼方法

    天地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道”。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讲述了道的玄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法门”。释义:“道”如果可以用语言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 中医食疗

    中医食疗

    《中国传统中医史话:中医食疗》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国传统中医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专家诊治消化性溃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消化性溃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提供专业治疗消化性溃疡问题: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热门推荐
  • 指瑞篇

    指瑞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婴儿早期智力开发

    婴儿早期智力开发

    早期智力开发就是在孩子具备某种能力之前的适当时期(比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的年龄略为提前)内,给他们提供恰如其分的感官刺激,促进大脑的发育,以加速儿童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也就是早期给感官以合理的刺激使它们增加反应的敏感性,启发婴幼儿的潜在智力,包括发展小儿感知觉能力、动作及语言能力,培养小儿记忆、注意、思维想象力及良好情绪和意志等。
  • 梵网经

    梵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归元求生记

    归元求生记

    多多的人生准则是:金钱多多、宝贝多多、伙伴多多、快乐多多……一切都多多!可是有了“一切多多”后,狂霸酷炫拽的多多殿下终于想起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我是谁?是谁家抛弃的?为何被抛弃?有人弱弱地提醒:“咳咳……多多殿下,貌似这不是一个问题啊。”“这不是重点。”多多一挥袖踏上了溯本逐源之旅。可不时冒出来的认亲让多多困惑了:“我到底是谁家的?”娃娃偷偷传音:“老大,你是谁家的都不重要,你就是你啊!难道你忘了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多多瞬间醒悟,收回所有分魂,斩断一切牵绊遁走了……
  • 蛊惑世界的力量:可卡因传奇

    蛊惑世界的力量:可卡因传奇

    “它的香味近似于刚刚收割的稻草和巧克力混合起来的气味。”听起来如此迷人的古柯,却可以引发战争、促成侵略,令政客蒙羞、使监狱人满为患,造就亿万富翁,也夺去成千上万的生命。这一切只因为,它是地球上富含可卡因的植物。在这本书里,大量的械斗、武力、骚乱、犯罪、利益争端,都与可卡因本身的魔力有关。本书作者多米尼克·斯特里特费尔德,以惊人的胆识只身一人前往贫瘠、恶劣、血腥的蛮荒之地,与数名恶贯满盈的大毒枭深度接触,从而得到大量真实生动的新鲜资料,揭开古柯种植和可卡因加工的神秘面纱。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风雪如期

    风雪如期

    他的江湖梦醒了,再也无关风月和鲜衣怒马;他的江湖梦伊始,正是风华最少年;他的江湖梦,时醉时醒。这是有关三个人的故事,也或许不是三个人。
  • 每天读点金融学

    每天读点金融学

    当今社会,除非你的生活能够远离金钱,否则,不管你是否喜欢,人人都需要关注金融,不仅要关注国内的,还要关注国际的。这些年来,优选经济已经一体化,可谓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任何地方发生的财经事件,都有可能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你的切身利益。说白了,金融的变化将直接关系到你我钱包的大小。于是,有关普通百姓如何应对通货膨胀、货币、金融问题的根本,以及美元贬值策略、中国企业转型迫在眉睫、人民币走向靠前等系列话题,都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
  • 人生没有标配,每一步都珍贵

    人生没有标配,每一步都珍贵

    每个人都曾疑惑过:我在干什么?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2015年6月,林夏萨摩在社交平台上写下《你才20多岁,为什么总怕来不及》,一时引爆各大网络,累计阅读量达到10亿次之多。她为了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毅然放弃前程大好的英语专业,转而背起浅薄的行囊,成为上海漂泊的异客。她住过地下室,做过文案、策划、执行、翻译,半夜十二点穿越上海大半个城市回到暂住地……现服务多家世界500强公司。《人生没有标配,每一步都珍贵》,是林夏萨摩的第二本励志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人生没有标配,我们努力踏出的每一步,对人生来说都很珍贵,从生活的全方位展现一个正能量的姑娘。
  • 遮天之后镇压世间一切乱

    遮天之后镇压世间一切乱

    遮天之后,圣墟断更,万粉哀号,就是乱写,希望不要被告侵权,如果是不同意也不要告我啊,就算将内裤都陪给你也没两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