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3100000014

第14章 两位母亲——母慈子孝,母正子直(1)

(第一章)纠结的选择

话说,公元前180年,吕后因病殒命,曾经强势无比的吕氏家族,也因此迅速垮台。刘氏诸王和朝中大臣联手击败吕氏外戚势力之后,一个问题摆在了他们眼前:应该立谁当皇帝?

经过讨论之后,有人提出,立齐王刘肥之子刘襄为帝,理由是这样的: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刘襄是刘肥的长子,所以刘襄就是刘邦的长孙,他完全有资格继承皇位。

此话一出,有人马上表示同意,比如说愤怒青年刘章——但考虑到他是刘襄的二弟,所以,他难免有动机不纯的嫌疑。

在座的大臣们都是些老狐狸,对于刘章这一派人马的心思,他们清楚得很。既然刘章为自身利益发言了,那么,现在也该轮到大臣们为自己说话了。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按照皇位继承的原则,长为先,幼为后,这自然是应该的。但是,如果真要区分长幼年龄的话,刘襄再怎么长,也只是孙子辈的人,高祖皇帝现在还有两个活蹦乱跳的儿子,他们再怎么幼,也不会比刘襄更幼吧?所以我认为,应该先考虑高帝的儿子,再考虑高帝的孙子。”

“对,要论资排辈,还轮不到刘襄登基。”有人接上了话茬,“再说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刘襄他老妈家里那群人太凶了,太嚣张了!要是让刘襄即位,那群人也会跟着得势,到时候,谁敢保证不会出现第二个吕氏家族?”

大臣们听了这人的话,一下子全都沉默了。基本上,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吕后的迫害和打压,为了自身安全考虑,他们绝对不想再见到第二个外戚势力崛起,以免再次过上那种提心吊胆的生活。

很快,大臣们就达成了共识:无论是论资排辈,还是防止外戚作乱,刘襄都必须要被排除在外,不能成为新皇帝的人选。

那么,要找谁当皇帝呢?

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又有人开口说话了:“我看,不如让代王刘恒当皇帝吧。”

“代王……他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有人响应道。

“对啊,要论年资,代王目前是高帝最大的儿子,按照先长后幼的原则,他完全有继承大统的资格。”

“没错,代王的年资完全适合,除此之外,他的个性还比较仁孝宽厚,我们要是在他手下当差,肯定会比较轻松。”

“还有,代王他老妈薄太后,做人非常低调,薄氏家族也素来谨慎,所以我敢肯定,薄氏家族绝对不会变成第二个吕氏家族。”

“无论从哪个方面的因素考虑,代王都是新皇帝的绝佳人选,同意让他登基的,请举手。”

“我同意。”“我也同意。”“我没意见。”大臣们纷纷举起了手。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事不宜迟,我们明天就派人去迎接代王,让他来皇宫登基,如何?”

“好。”

第二天,大臣们派出的使者就踏上了旅途。不久之后,使者抵达代国,说明来意,希望代王刘恒能够及早启程,以免日久生变。

刘恒闻言,并未马上作出答复,他安置好使者之后,与他的手下商议道:“天下突然间掉馅饼了,而且还是这么大一块馅饼,朝廷里那些大臣们说要让我去当皇帝,你们觉得,这可信吗?”

“主上,我认为不可信。”郎中令张武说,“朝廷里那些大臣,有哪一个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如果光凭运气,他们能混到现在,还没翻船吗?我敢百分之百,百分之千地肯定,他们都是些脸厚心黑的老狐狸,要说兵法权谋,阴险狡诈,他们绝对是个中老手。当年高祖皇帝打天下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参与其中,大汉江山,有一部分是属于他们的。前些天,他们把吕氏家族的人都给整死了,现在他们手头上掌握着军政大权,谁能保证他们不会起异心,想要把刘氏取而代之呢?”

刘恒考虑了一下,说:“你说的话,似乎有那么一点儿道理,那你觉得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张武说:“很简单,四字真言,日后再说!”

“日后再说?此话怎讲?”

“主上,这四字真言,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完全适用。比如说男女关系啊,又比如说男女关系啊,还比如说男女关系啊……”

“啊?这就是所谓的日后再说啊?”刘恒瞪大了眼睛,“我跟你谈国家大事,你怎么给我扯到男女关系去了?”

张武狡黠地一笑,说:“主上,这您就不懂了。这个世界是由男女构成的,把男女关系搞通了,其他的东西也就一通百通了。所谓的‘日后再说’,其实后面还有四个字,静观其变。”

“静观其变?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主上,您就说您得了一当皇帝就会死的病,需要调养身体,所以没办法去京师登基。然后,我们再静观其变,根据事态的发展,来决定我们下一步的行动。主上,我觉得这才是稳妥的做法,不知您意下如何?”

“你们觉得呢?”刘恒把问题抛给了其他的手下。

“高!”“妙!”“好!”刘恒的手下们纷纷表示同意。

“高个屁,妙个毛,好个头!”就在此时,中尉宋昌开口说话了,“你们这帮白痴,瞎嚷嚷啥呢?动脑子想过没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你们居然想要日后再说,要是耽误了主上的大好前程,你们担待得起吗?”

刘恒说:“宋中尉,你有何见解,不妨说来听听。”

宋昌说:“我的见解有三。第一,当年秦朝滥施暴政,以至于诸侯并起,各路豪杰莫不想将嬴氏取而代之,但是斗到最后,是高祖皇帝最终夺取了江山,而天下英雄莫不叹服,再也没有了争雄之心;第二,高祖皇帝分封刘氏子孙,或为王,或为侯,其家族势力早已遍布全天下的每一个角落,不可能被其他人超越;第三,汉朝建国以来,废除了秦朝的苛政,改用宽松的政策治国,百姓的生活过得没有压力,他们当然会拥护汉室,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谁要想将刘氏取而代之,那是不可能的!”

刘恒说:“宋中尉,你的话也不无道理。那么,你的意思是怎样的呢?”

“我的意思,难道还说得不够清楚吗?我刚才说的这三个见解,实际上是为了说明一个事实:民心向汉。正因为民心向汉,所以,不可能有什么人能动摇汉室江山,除了刘氏以外,没有什么人有资格当皇帝。主上,高帝现在只剩下两个儿子,一个是您,一个是淮南王,大臣们要想迎立新皇帝,只能在你们两个人之中挑选。您比淮南王要年长,而且又以贤圣仁孝而闻名于天下,无论是立长,还是立贤,您都是不二之选,所以,皇帝之位非您莫属,您不必心存疑虑。我敢以人头担保,那些朝中大臣心中绝对没有什么鬼胎,他们对您是真心拥护,只要您去到京城,他们就会匍匐在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了宋昌的话,刘恒觉得很高兴,但心中还是难免有些疑虑:天下掉馅饼,这是真的吗?万一掉下的是铁饼,把自己砸死了怎么办?继承皇位这种事,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一定要小心谨慎才行。如果情况像宋昌说的那样,当然是最好,可万一是像张武说的那样呢?假如自己抓紧时间,早日进京,可能当皇帝,也有可能人头落地;假如自己日后再说,静观其变,那自己肯定不会死,但也很有可能错失良机,当不成皇帝。或者生存,或者死亡,或者安逸而平平无奇,或者危险而雄浑壮丽,该如何选择?

刘恒想问题想得很头大,而他的手下们在他身边叽叽喳喳,互不相让,他愈发拿不定主意,只好朝手下们摆摆手,说:“你们都别吵了,让我去问一下我老妈的意见。”

接下来,我们这个故事里的第一个女人,薄太后,即将登场。

和历史上的许多女人一样,薄太后一个没有名字的女人,她只留下了自己的姓氏。在许多年以前,薄太后并不叫薄太后,叫薄姬。

薄姬年轻的时候,曾经跟汉高祖刘邦见过一面。薄姬见了刘邦,觉得很激动,刘邦见了薄姬,脸上却没什么表情,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薄姬,觉得这女人还过得去——也仅仅是“还过得去”而已。

刘邦喜欢女人,女人再多,他也不嫌多,所以,既然薄姬还过得去,那就让她过去吧。于是,刘邦大手一挥,就把薄姬给带进宫里去了。

刘邦的后宫里有很多女人,这些女人的身材长相一般都是很不错的,各方面条件都比薄姬好很多,可不仅仅是“还过得去”而已。薄姬进了后宫,就像小鸡进了凤凰窝,一点出众的表现都没有,完全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她虽然入宫一年多,却还是个处女。

有一天,刘邦和他的女人去唱KTV,在包厢里一手搂一个,觉得非常快活。他所搂的这两个女人,一个叫管夫人,一个叫赵子儿,都是薄姬小时候的玩伴。小时候,她们三个人的交情很好,还曾经有过这样的约定:“等到我们以后有谁先发达了,一定不能忘记彼此啊!”

约定,或者诺言,说出来的时候总是很美好,但是,真要做的时候,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遥想陈胜当年,也曾经说过“苟富贵,无相忘”,但他后来揭竿而起,大富大贵之后,就把以前的朋友全给忘了,他的朋友去找他,他还嫌人家乡巴佬不懂规矩,乱说话,结果就把人家给砍了。像他这种负义忘恩之辈,自然是做不成什么大事的——也难怪后来刘邦夺得天下了。

男人的诺言大多靠不住,当然,女人的约定也未必靠得住。比如说薄姬的这两位“朋友”,她们傍上刘邦这个大款之后,就把当年的约定给忘得一干二净了,谁也没有在刘邦面前为薄姬说过半句好话。

这一次,管夫人和赵子儿被刘邦搂在怀中,她们忽然想起了当年的约定,不禁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两位美人,你们为何而笑?”刘邦问。

“我是嘲笑的笑。”管夫人说。

“我是讥笑的笑。”赵子儿说。

“嘲笑?讥笑?你们所嘲何人,所讥何人?”

“我们笑,是笑那个胸小无脑的薄姬,她居然以为我们会遵守当年的约定,还傻傻地跑来找我们,让我们引荐她。她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就凭她那傻样,有资格当我们的朋友吗?”

刘邦饶有兴致地问:“薄姬?约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们给我说说。”

于是,管夫人和赵子儿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刘邦。刘邦听了,感慨万分地说:“唉,悲剧啊!我看,她当了这么久的老处女,也挺不容易的,我还是做件善事,把处女改造成妇女吧!”

事不宜迟,就在那天晚上,刘邦派人去把薄姬给召来了。薄姬与刘邦阔别多日,今天终于再见到刘邦,心里很高兴,说:“我昨晚梦见有一条龙盘踞在我胸前,看样子,我的美梦就要成真了。”

刘邦色迷迷地说:“没错,你的美梦就快成真了。不过不是一条龙,是两条!”

说罢,刘邦伸出手,一招“双龙出海”,将薄姬推倒,按住,然后做起了俯卧撑……

那天晚上,薄姬与刘邦大战三百回合,结果体力不支,被刘邦命中要害,一不小心就闹出人命来了——代王刘恒是也。至于刘邦,他做完好事,把处女改造成妇女之后,就很少搭理薄姬了。没办法,他是皇帝,要日理万姬,哦不,日理万机,平时工作这么忙,哪有空跟薄姬整天厮混啊?

很显然,刘邦那天晚上宠幸薄姬,只不过是享受过程而已,他才懒得对薄姬负什么责任呢,玩过了,就丢到一边,再也不管了。薄姬,她被刘邦狠狠忽悠了一把,但好歹也生了个儿子,算是聊胜于无,日后留作纪念吧。

不过,刘邦也没好到哪儿去,他也被薄姬忽悠了。中国古代的女人,往往会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比如说吞日入怀啊,吞月入怀啊,和龙交配啊,等等。到了现代社会,就没有女人再做这样的梦了,当然,她们并不是不做梦,只不过梦境已经变成了嫁个有钱人而已。你可以相信梦,因为梦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你也可以不相信梦,因为大多数的梦都是扯淡。

比如说,薄姬的这个梦,就属于扯淡。至少我本人认为,她的这个所谓的“梦”,是随口乱编的,为的是提起刘邦的兴趣而已。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男人忽悠女人,叫调戏;女人忽悠男人,叫勾引;男女互相忽悠,叫爱情。

呵呵,爱情。但愿这两个字不是在忽悠人吧。

话说这位薄姬生下刘恒之后,就基本上过起了寡妇生活,她虽然有个男人,但对她而言,那个男人基本上跟死了没有区别。又过了些年,那个男人真的死了,而那个男人的原配夫人,那个姓吕的婆娘,嫉妒心非常重,手段也非常厉害。吕婆娘掌权之后,为了实施报复,就把她老公以前包养的二奶统统给关起来了。薄姬由于平时不受宠爱,所以就幸免于难,跟着她的儿子,代王刘恒,跑到代国生活去了。

后来,薄姬听说宫里闹出了人命,有一个姓戚的女人死了,而且还死得很惨。她听了别人的描述,觉得很恐怖,有些心惊肉跳,同时又有些庆幸:幸亏自己当初不受宠,不然的话,恐怕她现在也早就被大卸八块,做成人彘了。

老子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人的一生当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你在某一时刻所遭逢的劫难,也许会变成日后的宝藏,反过来说,你也许曾经笑得很开心,但最后却只会剩下苦涩的眼泪——人世间这许多悲欢离合,恩怨是非,若是没有时间的仲裁,谁又知道是福是祸呢?

薄姬和她的儿子刘恒,在代国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有一天,代国突然来了一个使者,自称是吕后派来的,他把一封信交到了刘恒手中。

刘恒打开信一看,内容是这样的:亲爱的刘恒,你好,我是你最最亲切的吕阿姨。我想问一下,你在代国住得怎么样?听说边境那边风大,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我作为你的阿姨,非常担心你的身体健康,怕你整天喝西北风,吹坏了脑子,饿坏了身子。所以,我想让你搬到赵国去住,那里人傻钱多,而且风景也很好,一定适合你。怎么样,你有没有兴趣不做代王,改作赵王呢?

刘恒看完这封信,笑了:吕大妈,你当我傻呀?赵王刘如意,喝三鹿喝死了;赵王刘友,连三鹿都没得喝,直接被饿死了;赵王刘恢,被吕毒蛇虐死了。这年头,谁当赵王谁死,我脑子又没烧坏,才不去当什么赵王呢!

刘恒想是这样想,客套话还是得说一些的。于是,他就回信一封,内容是这样的:我最最亲切的吕阿姨,你对我好,我知道。可是,我这人喝惯了西北风,在代国待得挺爽,如果你要让我去赵国吃香喝辣,我恐怕会觉得不自在。吕阿姨,你的一片好意,我心领了,但我觉得,我还是住在代国比较舒服,所以赵国我就不去了,谢谢。

汉高祖刘邦的几个儿子,基本上都被吕后给整死了,刘恒能活到现在,跟他的小心谨慎是分不开的。所以,也难怪他今天接见使者之后,不肯轻易动身去京师,而是先跟手下们讨论了一番——毕竟,凡事三思而后行,考虑周到之后再作决定,总不会吃亏。

刘恒找到他的母亲,薄姬,哦不,此时应该说是薄太后,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问:“老妈,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

薄太后做人比较低调,没有参与过什么宫廷斗争,也没有什么政治心机,所以,她想了好久,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说:“儿子,这件事我恐怕不能给你什么建议。不过,无论你最后作何决定,我都会支持你。”

“老妈,你放心,我一定会小心行事,以免出了什么差错,连累了你老人家。”刘恒说。

“傻孩子!”薄太后爱怜地摸了摸刘恒的头,说,“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咱们母子同命,有什么连累不连累的?”

刘恒本来就犹豫,现在听了薄太后的话,心里更加纠结了:这一步可千万不能走错呀,万一自己出了事,老妈也会受死。唉,人活着真不容易啊……

刘恒思虑再三,还是拿不定主意,最后,他只好玩起了占卜,想听听上天的旨意。占卜的结果是这样的:“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汉书·文帝纪》)

同类推荐
  •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本书第一编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章中,著者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从许多非常相近的文艺创作经验中抽取出来的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中国传统道德概论(修订本)

    中国传统道德概论(修订本)

    本书以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目的,以最能概括和反映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内容与丰富实践的理论和规范为展示主体,系统而又有选择地介绍了中国传统道德精华。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整合梳理,将传统道德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派、人物、思想观点及行为准则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的原则,结合当下我国道德发展的热点和问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 南怀瑾的16堂智慧课

    南怀瑾的16堂智慧课

    南怀瑾先生将儒、释、道三家思想精华,西方哲学与诸子百家智慧融合,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讲述人生大得大失间的成败智慧。大师之言,字字珠玑;大师之语,意蕴无穷。平实的话语挥洒如诗,智慧的箴言豁达飘逸。仿佛一泓清水,清明透彻又无边无底。沉浸在国学大师思想的汪洋中,渡光浮动,光华闪现,无价的瑰宝呈现在你我眼前。
热门推荐
  • 神秘王爷要听话

    神秘王爷要听话

    那年,她们在古老的樱花树下许了一辈子都要在一起的誓言。那年,她们在生死边缘徘徊,却为了保全彼此,选择再次忘了他(她)。九年过去,她们还能想起那些完美的记忆?
  • 爱在渐暖的午后

    爱在渐暖的午后

    她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健全的身体,但他在她的眼中从来不是一个颓废的人——从一开始,我知道,我最终还是会爱上他的,那个男人,那个虽然瞎了眼瘸了腿也废了一颗心的男人,我不得不承认,他真的很好,他诚实、勇敢、优雅,他是名真正的勇士,值得这世上所有的人都爱他!
  • 重启世界

    重启世界

    这是一个用画笔改变世界的修行故事。这里有逗比,这里有热血。这里有一个想做全人类爸爸的少年。PS:1、不是末世文。2、已有高订34000+完本书《火影之活久见》,人品文笔有保证,求支持。书友群:465235822vip群:90736979(3000+粉丝值可入)
  • 时光微凉不落哀伤

    时光微凉不落哀伤

    (换了个封面喜滋滋,吹爆美工大大)校园文,文笔有坑,暗恋,双洁。不喜这一类型者慎入。江明天*莫芊芊BE.————————————————————时光中,那不变的是对彼此的凝望。月色下,他对她说:“等我。”在漫天飞雪中,他对她说:“我要结婚了,你要来参加。”他们是青梅竹马的死党,他们也是彼此互相依靠的拐杖可是那距离太近,却也太远缺少的是友情上那最大的跨步。所以故事的最后,莫芊芊用尽全身力气都没对江明天说出一句我爱你。那些无法说明无法言及的小事,终究成了他们最后一次,也是一生当中无法弥补的遗憾。过去终究是难以回头。所以,我注定要一个人走。——隔壁《他是我关了灯才能拥有的梦》乔慕飞*李清浅正文已完结HE.
  • The Aeneid

    The Aenei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紫澜传

    紫澜传

    身患绝症的苏紫澜在经过一年的治疗后,身心俱疲,家里的积蓄也是所剩无几,她默默地放弃了,留下一封信之后悄然离开,她不想浪费这最后的时光,但是没想到在生死一刻救了凌云集团未来继承人凌云澈,并且与凌云澈随身携带的古戒有所呼应,凌云家拼尽全力救治苏紫澜。后苏紫澜接受凌云家的任务,回到千年前的古代找救治凌云澈的解药。她在凌云家的秘密基地特训一年,随后带着凌云家最新科研产品六维空间手环和古戒穿越到千年前的灵虚大陆,从而开始了她的全新的人生……
  • 末世之荒芜天堂

    末世之荒芜天堂

    远处是尸群,近处是田园。万物皆荒芜,唯此留曙光。(无男主,女主当自强。有种田,更多的是升级与异能。情节偏向冒险求生与人性。)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An Old-Fashioned Thanksgiving

    An Old-Fashioned Thanksgiv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湖血雨十年孤梦

    江湖血雨十年孤梦

    百年前,中原西北境内,出现了一种人形怪物,为祸四方,谓之幽冥。而幽冥出现之地,则被称之为暴乱之地。火神殷氏部落,奋起而战,惨胜幽冥,在暴乱之地建国金曦。然而,却不过三代而亡。如今,幽冥卷土重来。人心惶惶之际,四方却盛传,殷氏金曦太子竟然还活着?!东风镇的西门屠夫家对面,一个戴着兜帽的青年,正看着天空,轻叹一声“要起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