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900000007

第7章 实惠哲学里渗透着精明的上海商人2

第二章2集体的无意识怀旧,上海滩的“范儿”才是真品质

上海人的恋旧情结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做派。这些年,上海成了一个怀旧的城市:跟“怀旧”沾边的书特别好卖;挂着旧上海广告牌的酒吧、咖啡馆的生意总显得比别家红火;旧家具、老照片,月份牌和明信片,雕花板,老戏服,旗袍和民国初年的学生装,手摇唱机老唱片……只要你把家里角落里还来不及当做垃圾处理掉的旧东西找出来洗洗擦擦,然后放在最最显眼的位置,就可以优雅地怀一次旧,一不留神就变得既有贵族精神和雅仕风范,又有传统根底有文化品位。

上海商业界人士似乎正是看中了人们心中的怀旧情结,开始利用老物件兴起了新产业,比如近年来日渐著名的外滩三号和1933老厂坊,在现代商业手段包装下摇身一变,俨然成了与东方明珠塔齐名的上海新地标……

上海是最适合大刮怀旧风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旧”可怀。上海的旧不是北京、南京、西安、洛阳那种古都城市传统文化的“旧”,而是20世纪以来一百年间形成的中西合璧之“旧”,尤其是1930年代英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统称“十里洋场”)的城市景观与文化氛围。

商业经营中的怀旧之风常常是直奔金钱,但打的必是复活旧文化旧情感的旗帜,在现代商业社会,人们为文化和情感产品支付的金钱要远远高于为实用性的生活需求投下的成本。正因如此,近年来,上海淮海路与南京路纷纷恢复起了老洋行的店名与装饰,开设香榭丽舍式的街心咖啡座。令人称奇的是,这股怀旧风的主体竟然是租界消失半个世纪后才出世的70后、80后和90后的中青年。他们从来没有在租界生活过,为什么如此怀恋他们从来不曾看见过的东西呢?

细细推想起来,大概有几个原因,第一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人都想出国开洋荤,但真正能圆出国梦的毕竟是少数,无奈之余,只好把半个多世纪前洋人们留在上海的文化遗迹,诸如洋房、洋店、教堂、舞厅、西餐馆、咖啡馆,以及洋式的街道、花园、家具、雕塑、装饰、菜谱、点心、小摆设、小玩意、生活习惯(诸如用刀叉吃饭、喝茶加奶或糖等)乃至从洋文音译过来的地名、路名、店名、物名当做替代品,聊慰出国梦,这是最低档次的怀旧。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旧洋房,那是他们看得见的东西,也是怀旧的物质依据,老一辈上海人常以艳羡的口气称之为花园洋房。尽管近年来上海的住房条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绝大多数离旧洋房的老主人还是差得太远。不仅住不进旧洋房的人怀旧,住在旧洋房里的人也怀旧。旧洋房本是为一家一栋或一家一套设计的,如今绝大多数旧洋房已变成了许多家一栋或许多家一套的大杂楼,叫人如何不怀旧?令人怀想的还有旧洋房的老主人的享乐方式,那是从传说、文字、照片与影视里听来看来的,其中最耀眼的光点是舞厅。尽管上海现在到处是舞厅,然而没有了当年那些妖冶的职业舞女,上海舞厅就不像上海舞厅了,至少不能算老上海舞厅,叫人如何不怀旧?

第二是高一档次的怀旧,属于一些浪漫蒂克的文化人。他们从小读了许多西欧与俄国的文艺作品,看了许多西欧与苏联电影,对西方包括俄国的城市景观、建筑艺术、文化氛围与生活方式无限神往,却苦于不能亲身体验。上海租界的洋式遗存就成了他们寄托想象的地方。对于喜欢以艺术情怀自许的年轻人,文艺复兴式的上海旧地都是他们常去转悠的地方。南京路上“上海国际饭店”;亚洲第一豪宅“上海绿房子”;上海首座夜总会娱乐场所“百乐门”;第一座影院“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等上百座第一建筑,以及“美国花旗总会”“惠中大饭店”“沐浴堂”“英国总会”淮海中路挺立的“诺曼底公寓”。还有马勒别墅酒店,几个装饰精致、五彩缤纷、又高又尖的屋顶美轮美奂、浪漫之至,令人想起安徒生童话,那里头只应该由“海的女儿”居住。巴洛克式的杰作上海展览馆,金光灿烂的尖塔、巨大雄伟的柱子、气象万千的穹顶、豪华壮丽的大门、尊贵精致的吊灯,以及数不清的雕饰,还有门前的大喷水池与大厅内的小金鱼池,令人陶醉于俄罗斯的雄伟气魄与普希金的诗情画意之中不能自拔。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再次进入中国,西式现代建筑与商品让那些在照片、绘画、影视与书籍中去过西方的文化人更加怀恋租界遗迹。《子夜》、《围城》与张爱玲的小说某种程度上美化了昔日的上海滩。那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美女如云、纵情声色的场面,依然有让人艳羡的魅力。

陈逸飞拍摄的怀旧电影《人约黄昏》就是这种理想境界的化身与样板。那里照例有小洋房、舞厅、教堂、咖啡馆、电车、洋行等洋玩意儿,也有中国老古董,还有石库门、烟纸店、黄包车、台阶路等老上海特有的东西。这个电影是许多上海人怀旧梦的最好诠释。

走在西式古典洋房围成的街道上,穿过灯红酒绿的娱乐场合,享受着引领时代潮流的物质和文化消费,想象自己重新回到温馨浪漫的似水年华,这便是在当下时代重新焕发生命力的上海滩的“范儿”。

上海人的确拥有可以让他们自豪和骄傲的怀旧“本钱”,那些建筑和做派很有年头,却又不像古代都城那样老土;所有的时尚都找得到有据可查的旧日渊源,让上海人平添了许多底气。上海商人一方面为迎合怀旧之风可以借机兴起颇具商业前景的文化产业,一方面又可以在商场和一切公众场合展示自己传承自老上海滩的文化底蕴。

同类推荐
  • 魏雅华时评精品选

    魏雅华时评精品选

    本书精选了著名时政经济评论家魏雅华先生近年来所发表的最有影响力的200篇时政评论。作者以手术刀式精准的笔触,对中国社会的痛点、难点和盲点,病灶、时弊和缺陷,尤其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啃不动的硬骨头,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病理学解剖,内容涉猎广泛,批评尖锐深刻,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掷地有声。全书分时政,国际,财经,税收,医疗,住房,法治,股市,体育,文化等10卷,共计30余万字。
  •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记者招待会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个人邀请记者参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开特殊会议,是宣传与新闻结合的较好样式。记者招待会为举办方提供了在同一场合面对众多媒体发布信息、宣传自己的机会,也为记者提供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权威、全面信息的便捷途径。政府记者招待会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和新闻价值最大的记者招待会形式,它所传递的信息相对直接、权威和丰富,是新闻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
  •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本书是目前国内首部探讨20世纪以来全球知名媒体国际传播战略的教材。《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以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特别是国际战略理论为基本框架,结合媒体经营管理理论和国际传播理论,在描述BBC、VOA等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演变历程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这些媒体的主要国际传播战略。
  • 记者生活研究

    记者生活研究

    你眼前的这本关于记者的书确实值得一读。记者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是审视、研究报道别人的,而很少为别人所研究,报道。其实,现代人离不开媒介,而记者是媒介的核心,更是其灵魂,他(她)既是信息的报道者,真相的揭示者,也是观点与意见的提供者。可见,作为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记者,其生存的社会化程度极高,公众关注他(她)也是关注我们自己。这本书从“生存状态”着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记者的新视角。而其讨论的许多话题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趣味性,其中仅仅与“三”相关的内容就很吸引人的眼球。比如,决定记者生存状态的“三大要素”,记者“撬动历史的三种角色”,记者作家的“三种主要形态”,记者屁股后面的“三把火”等等,都别有意趣。更值得提及的是,这是一位曾在主流媒体做过十年记者的人写的一本关于记者生活的书,这决定了它与出自一般研究者之手的书有所不同。惟其做过记者,其谈起这一行才不隔不玄,感同身受;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思考才能入木三分,“挠到痒处”;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沙化”现象才会有切肤之感,对良好的新闻生态才会那样渴求企盼;惟其做过记者,其文风才能那样畅达,如同山间跳动的小溪,清新而流畅……不需恐惧渊深的学理,也不需畏难艰涩的表达。这部书别有韵致却又浅显易懂:沿着那一行行简洁明快的文字读下去,你会获得一种春日游园的惬意;而间歇掩卷,你又会浮想联翩,领悟颇多。
  • 包容与凝聚: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固的制度机制

    包容与凝聚: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固的制度机制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A类重点课题“多民族国家包容差异协调分歧的机制设计”(10AMZ004)的最终成果形式。本书将机制设计概念运用于族际政治研究领域,从制度机制设计的角度对各国处理族际关系的政治实践展开研究,通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当代世界多民族国家处理国内民族关系、包容族际差异、协调利益和认同分歧的制度机制及其设计主旨和过程的分析,探索这些制度机制的社会效果及其联系。从中发掘对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具有普遍价值的制度、方法和途径,促进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增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热门推荐
  • 我的妻主有点甜

    我的妻主有点甜

    22世纪的顾甜自杀了,穿越到紫山村顾家二女顾甜的身上。顾甜表示有点懵,穿越就算了,还穿越到一个女尊王朝?这里的男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负责在家相妻教子?顾甜嘴角微抽,转头看向侧卧在自家床榻上,一袭红衣,笑得无比妖孽的男子。不由感叹,还是自家夫郎好。......某日,夫郎突然从背后环抱住自己。顾甜挑眉:“怎么了?”“甜甜,我们有孩子了。”平日里横行霸道,毫不正经的男子此刻与她对视着,眼眸中不见了傲慢,反倒带着些许试探和小心翼翼。顾甜笑了,将他揽入怀中。“如此甚好,不负我的蓄谋已久。”这是一对毒舌cp相爱相杀,你攻我守的故事。1v1,男生子,男女主双洁。
  • 始于僵尸道长

    始于僵尸道长

    这里是英叔的影视融合世界,南有僵尸道长毛小方,北有驱魔龙族马家,茅山有灵幻先生九叔,散修一眉道长,奇幻豪侠敖天龙……
  • 重生之盛世烟火

    重生之盛世烟火

    盛浅予作为远安侯府中众多女眷当中的一个,小心翼翼的过了大半生,却不料自己的善意全被他人践踏,得幸重来一世,定要恣意潇洒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一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罗曼蒂克生长史

    罗曼蒂克生长史

    关键词:罗曼蒂克科幻战争玩阴谋一句话:男女主相爱相杀,不谈恋爱只打架按于秋怀的话来说,她是各种研究奖项拿到手软的天才科学家,长得好看身材辣,是人人争夺的香饽饽按卫温允的话来说,他是肆意张狂的军官,表面上尉,实则上将,打架割喉不在话下,是人人拉拢的极品帅哥直至那天他一架飞机往她身上砸......“空间移动装置不会用吗?不是这个按钮!废物!“在天才眼里,上尉成了只会打打杀杀的莽夫。”蠢货。枪不是这么拿的,握这!换弹匣!“上尉也不愿承认,会认识一个三脚猫功夫都不会的自称天才的女人————后来,他为他大开杀戒,浑身沾着妖冶鲜血。她破坏一身准则,只为救他。这是一出罗曼蒂克在生长的好戏。(世界构架的具体介绍移步楔子)
  • 成就一生的金口才(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成就一生的金口才(教你成功丛书15本)

    能言善辩的口才,妙语连珠的谈吐,是沟通的基础,是成功的法宝。能言善辩,小则可以增添欢乐,大则可以成就一个的事业。能言善辩的人,即使一无所有,也能驰骋天下。因为现今的社会,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摆脱困境,都需要善辩的口才,灵活的头脑。看一个人有没有素养,内看谈吐,外看着装。谈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这是衡量一个成功人士的重要标准。
  • 福虚篇

    福虚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地球探索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地球探索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