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4500000004

第4章 童联(1)

大名鼎鼎的莫宣卿

唐代的莫宣卿,是广东封川人。十七岁时就中了状元,被誉为“岭南八大才子”之一。

莫宣卿七岁时,曾作过一首表示志向的诗:

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

我本岭南风,岂同凡鸟群。

此诗流传开来,莫宣卿被称作神童。

有一位姓梁的知县,路过封川,很想见识一下这位神童,就去了莫家。到家门前时,有人通报:“梁大人到!”莫宣卿便很礼貌地出来迎接,还行了大礼。

梁知县问:“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莫家公子吗?”莫宣卿回答说:“是,大人。”知县一听,想,我说你大名鼎鼎,你一点不推让就接了过去,好大的口气。便出了个上联责问道:

廿日小孩岂称大?

“廿”、“日”、“大”三个字合在一起为“莫”。莫宣卿心想:“大名鼎鼎”又不是我说的,你为何奚落我呢?于是对下联道:

三两木头不成官。

礼尚往来,小莫宣卿把“梁”字也给拆了开来:“三”、“刅(办字不出头)”(商业上“两”字的俗写)和“木”。梁知县终于知道了莫家小孩的聪慧、机敏,逢人便说,莫宣卿够得上“大名鼎鼎”。

东坡幼年改对联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其少时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同龄伙伴无人能及。小苏轼有时不免沾沾自喜,竟在门前帖了这样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几天以后,一位老人专程前来,对东坡说:“老朽近得一书,多有不识,特来请教。”说着拿出书让东坡看,东坡接过一看,大惊失色,满纸文字能认得的竟然寥寥无几,他面红耳赤,当即向老者长揖,表示歉意。老人走后,他把那对联各添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东坡专心苦读,终于成为了一代文豪,所作华章流传千古。

张适名句妙对学士

北宋时,有位才子名叫张适,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尤其喜欢诗文。六岁时就能作诗,也能和大人一起属对。

一天,张适正在洗澡,经过一番熏蒸、浸洗后,面貌一新:小脸蛋红扑扑的,如同出水芙蓉一般。这时,家里刚好来了一位学士,见到小张适的样子,十分喜爱,随口说出一句上联:

书生沐浴,日新日新日日新。

上联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小孩洗过澡后,鲜艳可爱,焕然一新。

张适听了,立时想到了出处与意思,想了想后答道:

学者功夫,时习时习时时习。

下联出自《论语·学而》:“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论语》对《礼记》,以推陈出新对温故知新,工巧而敏捷。学士听了,惊异不已,感叹道:“这个小孩真是奇才!”

小丫环与马远斗对

马远位列“南宋四家”,成就斐然。然而他小的时候顽劣不堪,很讨厌读书。

一天,马远偷偷溜出学馆,跑到水塘边,攀柳折枝,逐鱼搅水。正玩得开心,邻家的一个丫环担着两只水桶走了过来。马远怪她搅了兴致,便想吓一吓她。等那丫环打满了水挑起要走时,一躲在树后的马远突然大叫一声,吓得那姑娘跌坐在地,水洒了一身。马远还不甘休,装腔作势地喊道:

挑水丫头谁家女?

没想到那丫环也会对诗,她低着头回敬了一句:

混账小子隔墙人。

马远想不到这丫环居然很有才气,又出一联吟道:

翠芦碧荷,且问你谁人栽就?

这时,丫环已经重新把水打满,挑起水桶,边走边说道:

绿蓼红蕖,原是它天然生成。

马远听了又是一惊,还想再开口,那丫环已头也不回地走了。

马远碰了钉子,无精打采地回到了家里。正在郁闷时,窗外传来一阵笑声。他探头朝外一看,原来刚才那个挑水丫环,隔墙踏梯,正拽着他家墙边的桑枝摘桑葚呢。他正愁没机会报复那丫头,于是立即大咳一声,高声质问道:

南院北邻近居,偷摘人家桑椹子,该也不该?

丫环见是他,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对道:

东游西逛瞎混,不读古今圣贤书,羞也不羞。

一句话说到了马远的疮疤上,马远羞得哑口无言。

从此以后,马远一改常态,专心读起书来。后来,不但在诗文方面卓有成就,还画得一手好画,与名家刘松年、李唐、夏圭并驾齐驱,被尊为“南宋四家”。

哑巴开口是对联

宋朝时,福建浦城有位才子叫黄鉴,到七岁时还不会说话,人们都以为他是哑巴。为此,他的家人四处求医,但收效甚微。

他的祖父见他长得俊秀可爱,特别宠他,经常带他游山玩水,耐心同他说话,教他识文断字,也常常吟诗作对让他听。黄鉴总是很认真地听着,微笑地点头。很多人都说黄鉴的祖父跟一个哑巴费工夫,根本就是“对牛弹琴”,不会有作用。

一天,发生了件很奇怪的事。黄鉴的祖父领着他走到了一处池塘,祖父见池水清亮,景象优雅,心中顿生感慨,于是脱口吟出一个上联:

水马池中走

水马是一种四条腿的动物,常浮在水面上,游得飞快。祖父还在思索着下联,站在一旁的黄鉴竟然开口应对:

游鱼波上浮。

祖父欣喜若狂,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环顾看了看四周,确定没有别人,这才相信真是黄鉴说的。他惊喜万分,领着孙儿飞一样地跑回家,把消息告诉了家人-黄鉴会说话了,而且第一句话竟是对联,这件奇闻立刻在远近传开了。

穷孩子巧对乡博士

汪应辰,南宋时人,祖籍江西玉山。五岁就能读书,但家贫无钱入学,只得去借书来读;晚上没有灯油,就以火焰照明,夜以继日,十分刻苦。

十岁时,汪应辰已能写诗。一天,他偷偷来到学堂边上观看。不料被一个自谓博学的乡博士看见了。他一直看不起家穷的汪应辰,常常取笑他。这时,立即逮住了小应辰,出了个上联让他应对:

韩愈十三能为文,今子奚若?

应辰不假思索,立即回敬道:

仲尼三十而论道,惟公其然!

汪应辰的机智、以牙还牙,让一班乡博士面面相觑,瞠目结舌。

汪应辰自此更加努力,十八岁时,即在京城夺魁,高中状元。后官至吏部尚书,人称“玉山先生”。

解缙智对曹尚书

解缙是明代翰林学士,自幼聪慧,七岁时即能诗善对,闻名远近。当时的一名曹姓尚书听说解缙后,就派人把他接到了府上,想考一考他。

解缙年纪不足十岁,其貌不扬,穿着童稚。曹尚书有意展示自己的博学,便出了一句上联:

小犬入门嫌路窄

解缙耳聪目明,知道老尚书在取笑自己,便针锋相对答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十分惊讶,又指着堂下石狮出对,说:

石狮子头顶焚香炉,几时得了。

解缙不假思索,旋即对出下联:

泥判官手拿生死簿,何日勾销。

曹尚书心下佩服不已,又指天空,出对说: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小解缙毫不畏惧,手指大地对答: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

二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不分高下。老尚书居高临下,咄咄逼人,解缙则才思敏锐,不输名人大家。一段联林趣话,珠联璧合,无可挑剔。

张居正与爷爷属对

张居正幼时好学,遇到问题,总是一直追问不停。

有一次,张居正追问祖父一个问题,不停地问,一直把祖父问得哑口无言。祖父无奈道:“你这孩子,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你还要问砂锅能装几升米吧?”

小张居正用祖父曾说过的话,反驳道:“是呀!您老人家不是常对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吗?”

孙子这么一说,老人只好顺水推舟,说:“对!对!学问学问,不懂就问;不学不问,就无学问,你千万不可不懂装懂。”说完,哈哈大笑。

二人的说笑声很大,惊得窗外树上的蝉虫呼地一声飞跑了。祖父借题发挥,摸着孙子的头,告诫他说:“孩子,‘知了,知了’,做学问可不能一知就了啊!”

张居正点点头,又想了想,把爷爷的话语编成了一副对联,吟道:

学问学问,必须既学又问。

知了知了,不可一知就了。

祖父听了频频点头,乘兴接了一句:

莫做灯笼千只眼

张居正接口答道:

要当蜡烛一条心。

祖孙两人喜滋滋地乐开了花。

张居正管官

一天。张居正和几个伙伴一起玩游戏:用竹椅当轿子,张居正坐在上面,让几个孩子抬着他走。这时,荆州的府台经过这里,几个孩子吓得惊慌失措,张居正说:“不要怕,让我来对付他们。”

府台的仪仗队很快就到了近前,差役让他们到别处去玩。张居正站起来说:“他是官,我也是官,为什么一定要我让他?”府台在轿中听到这话,便走出轿来说:“你知道我是什么官?”张居正说:“谁不知道你是荆州的府台,可你知道我也是一个官,是管官的官。”府台见眼前这个小孩口气狂妄,便想给他个教训,于是说道:“我出一个对子,你若对得出,我就给你让路;对不出,你给我让路。你看如何?”张居正点头同意。府台便说出上联:

大老爷,八抬轿,顶天立地。

张居正立即对道:

小童生,一支笔,定国安邦。

府台一听,吃惊不已,认定这孩子必是奇才,遂令差役绕道而行。

真神童

李开先是明朝的文学家。一次,他的爷爷做寿,宴请了当地很多乡绅名流赴宴。李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此时的李开先只有七岁,跟随父亲李淳应酬来宾。在祝寿的客人中,有一个田进士,看到小开先眉清目秀,举止文雅,非常可爱。他早听说这孩子三岁学字,五岁背诗,七岁就能做文章,心中半信半疑。今日见了,很想当面考考他。

宴席结束后,趁众宾客还在,田进士就请李淳带儿子出来玩。小开先跟着父亲来到客厅。田进士请他对对。小开先说:“我字还不识几个,怎能对楹联,怕要叫前辈耻笑了。”

田进士笑着说:“无妨,无妨,试试看!”说着随手写出了上联:

墙边柳,枕边妻,无叶不青,无夜不亲。

小开先听了,一时哑然。这时,他看见房檐下挂着几只鸟笼,里边的百灵、画眉鸟跳上跳下,很是欢快。他心里一阵高兴,于是工工整整写出了下联:

笼中鸟,仓中谷,有架必跳,有价必粜。众宾客见了赞不绝口,田进士大笑着连声说:“神童,真乃神童!”

王汝玉七岁对其父

曾参与编修《永乐大典》的王汝玉博闻强记,自幼便有才名。

王汝玉七岁那年冬天,下了场雪,太阳出来后,房檐上的积雪被晒化了像雨水一样滴下来。他的父亲即景出上联道:

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

王汝玉对曰:

风吹尘起,地声不火之烟。

楼上之楼井中之井

王洪是闽中十才子之一。官至翰林院检修,曾参与修撰《永乐大典》。王洪小时聪明多才。一次,他家中在旧屋上建造新楼,有人见了即景吟联一副:

地楼上起楼,楼间无地。

联内连用三个“楼”字,首尾两字又相同。王洪听了觉得出对很好,他看了看天井的井,顺口对出下联:

天井中开井,井底有天。

旁人一听,齐声叫好。

唐伯虎幼时对来客

唐伯虎自幼机敏活泼,十分好学,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成诗属对的技巧在家乡吴县一带已经很有名气。

一次,唐家有客人来访。父亲拿出甜瓜和炒豆待客,唐伯虎在一边侍立。来客见他年幼乖巧,很是喜欢,又早有耳闻唐伯虎的聪慧,于是出联试他。结果,来客出一联,唐伯虎对答一联,从五言到七言再到九言,唐伯虎都对答如流。客人能想到的对联已全部说出,却始终难不住唐伯虎。这时,唐父见朋友已面露窘色,立即解围道:“虎儿,让叔叔休息片刻再教你,快让叔叔吃个甜瓜润润嗓子!”来客接过甜瓜,凝视了一下,然后笑着说:

甜瓜切破,分成两片玉玻璃。

聪明的唐伯虎立刻想到这句即兴联按平仄划分是下联,那当然要有合适的上联才行。他烟波流转,看见了桌上的炒豆,高兴地对道:

炒豆捻开,抛下一双金龟甲。

何孟春手不释卷

何孟春,字子元。明代弘治年进士。师从著名诗人李东阳,在李东阳的指点下,学业一日千里。

何孟春从小就聪明伶俐,极爱读书,心无旁骛地随李东阳做学问。李东阳家中藏书极多,何孟春如鱼得水,日日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乐不思蜀。李东阳不仅教授他知识,还教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一天,何孟春在李东阳的书房中查阅资料,李东阳出了一个上联要何孟春应对:

手头无钱不为贫

何孟春看了看满屋的藏书信口对道:

架上有书便是富。

李东阳听了笑着不住点头。过了几天,中秋节来临,师生二人在窗前赏月。但见星月皎洁,银河在天。李东阳感慨道:

窗上一轮明月,这般清趣少人知。

何孟春若有所思,徐徐应道:

案上几部诗书,那里精微皆自得。

李东阳听了非常欣喜。从此着意栽培何孟春,何果不负重望,于弘治丙辰科高中进士。

李东阳妙语成对

李东阳为明代天顺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自幼非常聪慧,相传六岁时即被明英宗召见。在皇宫门前,由于门槛高,小东阳很难跨过,皇上笑道:“书生脚短。”小东阳立即对曰:“天子门高。”进宫后,皇上有意为难他,便指着桌上的一盘螃蟹出了一联:

螃蟹一身鱼鳞

东阳脱口对道:

蜘蛛满腹经纶。

皇上颔首赞许。东阳高才崭露头角。

若干年后,李东阳成为天子门生,官居高位。一些新科进士到李府拜会,有位进士尊称东阳为“阁下李先生”,东阳心动,出了一联:

庭前花始放

上联并不难对,然而众进士都很拘谨,不敢轻易应对。东阳见状笑道:“刚刚不是已经有人对出了吗?”此言一出,众人一头雾水,原来东阳所指的就是进门之时一位进士所说的“阁下李先生”。“庭前花始放”与“阁下李先生”字字成对,而实质文义毫无关联,正是对联中的“无情对”。众人释然,无不为东阳才情折服。

曹宗七岁对渔民

明代孝宗年间,广东饶平出了一个神童叫曹宗。曹宗七岁就能对对联,曾经有人出对“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曹宗随口答“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思维之敏捷,令人赞叹。

一次,小曹宗到海边去玩。一个渔民认出了他,有意考考他。便说:“你若能应我的对,我送一条大鱼给你。”于是念道:

沙马钻沙洞,沙生沙马眼。

渔民的上对中,嵌入了鱼名“沙马”。这样下联也必须有动物名相对。曹宗想起了水牛在塘中洗澡,即对道:

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头。

见曹宗没有被难倒,渔民立即拣了一条重达十几斤的大马鲛鱼给他。他想着曹宗肯定拿不回去,没想到,曹宗不慌不忙地用绳子拴住鱼腮,放到水沟当中,拖了回去。

一天晚上,曹宗正在洗澡,这时一个更夫慌慌张张跑到曹家,听说曹宗在洗澡,就隔着窗户向曹宗喊话。原来,这个更夫打错了更,守城监史罚他对对联,如果对不上,必要打上几十大板。更夫没读过什么书,于是跑来找曹宗帮忙。

曹宗问更夫上联是什么,更夫说:“是‘东楼三,西楼四,更鼓朦胧,朦胧更鼓’。”曹宗没了声音,不一会儿,隔着窗户大声对道:“南斗六,北斗七,诸星灿烂,灿烂诸星。”更夫听了,立刻重复了几遍,确认记住了,千恩万谢而去。

在老虎头上捉虱

嘉靖年间,丞相方献夫位高权重,被时人称作方国老。

方国老辞官回归故里那年,为了彰显威风,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方大夫祠,并立大木牌,上写一条告示:“凡路经此处者,一律拘捕,罚做杂役一日。”方国老是朝廷一品大员,出此告示,让乡人敢怒不敢言,不少人被抓后只有干活。

消息传开后,附近的小孩子们都很不服气,但又不敢明说。惟有十一岁的莫奇胆识过人,决心在老虎头上捉虱子。

这天一大早,莫奇故意从修建方祠的工地经过,方国老的仆人冲过去就把他拉住了,告知要罚做苦工一天。莫奇问:“你们这样任意拉人、罚人,还有没有王法?”

“这就是王法!”仆人指着木牌说。

“这个玩艺儿谁都会做,要拿圣旨来才是王法。”

“你小子嫌命长了是不是?给我捆起来。”仆人不耐烦地嚷道。

同类推荐
  •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公开课

    西点军校为美国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在这些精英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顶天立地的种种可贵品格。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这些超级精英呢?本书全新角度、无盲区揭秘西点军校培养成功人士的独特秘诀,力求用经营理念超越传统教育理论为你揭开西点军校的神秘面纱,详尽还原西点军校优质管理秘诀,迅速提高你的领导力、执行力、人格魅力,10单元70课最详尽的介绍让你全面解读成功需要的意志品质。接近成功,从《西点军校公开课》开始。
  • 社会学与人类学

    社会学与人类学

    马塞尔·莫斯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对交换形式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曾作出高度创造性的比较研究,他有关人种学理论和方法的观点也对许多社会学家产生了影响。本论文集编入了他内容最丰富的一流社会学专题论文。他的“论礼物”是很有影响的著作,着重论述了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北美洲西北部等地土著民族的交换和契约形式,并对赠与、接受及偿报等行为的宗教、法律、经济、神话和其他方面予以探讨,典型地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研究的“以小见大”之法。该论文集的出版为社会学研究人员的学习、查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从浩如烟海的成语中精选了那些具有历史性、故事性、艺术性、哲理性、趣味性的条目,以全新的视角和语言形式生动地再现了成语故事的风貌,使读者能全面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展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收录全面,查阅方便,全书选取了近一千一百多条成语,大多是在当今社会及文化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依据当代读者的阅读和检索习惯,按照音序进行编排,使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词条故事。注解详细,学读双全,书中对所选成语的释义、难字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阅读成语和学习成语的双重作用,使其兼具故事书与工具书的双重效能。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 从地震的视角审视中国的崛起

    从地震的视角审视中国的崛起

    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需要经济的发达、军事的保障、科技的进步,还要有社会力量的崛起、民族精神的崛起,一个国家民族士气、凝聚力的崛起。而汶川特大地震,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也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全方位的展现给世界。
热门推荐
  • 穿越来欺君

    穿越来欺君

    别人穿越都是吃香喝辣的,可她为什么怎么惨?不但要女扮男装,还需要参与动不动就掉脑袋的夺嫡之争。她不要当什么顾先生,也不要当什么谋士。能不能让她先穿回去,她还没活够呢。
  • 佛说善恭敬经

    佛说善恭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改造唐朝

    改造唐朝

    易凡带着一部手机,一头牛,来到了唐朝。为了好好在这个世界活下去,用手机给李二放大片,冒充‘道祖老子’的徒弟。用自己跨越千年的知识,改造唐朝,如果李世民若对自己好,帮他建立一个日不落帝国,若对自己不好,就踹开他自己单干。哼!哼!!!
  • 巴金选集(三卷)

    巴金选集(三卷)

    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激流三部曲》以五四运动后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地区为背景,描写了在新的革命时期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走向崩溃的历史。作品展开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生活的全部,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巴金选集(第3卷)》为《激流三部曲》之《秋》。
  • 窃听风云:斯诺登与棱镜计划

    窃听风云:斯诺登与棱镜计划

    本书将沸沸扬扬的“ 棱镜门”事件进行了完善的整理和深入的发掘,到底“棱镜门”是个什么样的计划?美国政府为何如此,又能从中看到什么?美国的情报机构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在这个计划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除了斯诺登之外,还有哪些追求公平、正义、理想的告密者?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 七零之重生当神医

    七零之重生当神医

    新文已开《穿书后大佬都宠我》 上一世,陆瑶被丈夫和堂妹背叛,最后还残忍的挖去了她的心。一场意外,将陆瑶带回到了七十年代。不知何时,坊间流传陆瑶被车撞坏了脑子,傻了。陆瑶不屑一顾,本小姐傻不傻,用事实来说话。重活一世,斗渣妹,甩渣夫,摆脱奇葩亲戚,发家致富,更是大胆的向前世一直暗恋的帅哥哥表白!【表白篇】她低头拉着他的衣袖,怯懦又坚强。“我会洗衣服,我会做饭,我能挣钱,你娶我吧!”他垂眸看着她的发旋。“好。”陆瑶低着头,看不到他眼里的温柔缠卷。①1V1双处,前世今生,爱的都是彼此。②本文半架空,考究党求放过。
  • 花野昼梦

    花野昼梦

    我久久凝视着瓷都博物馆橱窗内官窑出土的碎片,那款底青花篆书“大明永乐年制”的瓷片上有一只蜗牛壳,让我浮想联翩,它让我一下子重返千年岁月,来到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的永乐年间的瓷都……
  • 阿雷小胡和阿强

    阿雷小胡和阿强

    弹指一挥间,阿雷和小胡小强已经穿上迷彩又脱下迷彩,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 如何帮孩子才能考高分

    如何帮孩子才能考高分

    著名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历时25年用4万名中学生心理调查数据,咨询和辅导案例提醒家长和老师_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由智力因素决定而是受心理状态与情绪的限制和影响。不要迷信智力测验比较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的心理素质,怎样批评孩子?怎样表扬孩子?找到每个人智力结构的优势孩子不快乐与感冒发烧一样严重。
  • 青春里的栀子花

    青春里的栀子花

    时光如梭,流年兜兜转转,青春的那份感性和念旧的性格却未曾改变,也让自己无限哀伤。人前的灿烂,人后的落寞,那些伪装的坚强,终究还是在暗黑的夜里溃不成军。青春的岁月里,那些经历的磨难,那些遇到的温暖的人,总在一直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