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4500000021

第21章 古今联事(1)

陶渊明妙联劝青年

晋代时的陶渊明,因受排挤,辞官回乡,过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这一天,有个年轻人慕名前来求教。

陶渊明正在田间察看禾苗的长势,年轻人上前施礼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晚生欲求读书之法,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陶渊明听了,谦逊地笑笑,说:“你不见禾苗在长吗?”年轻人伏地细看了看,说:“不见其长。”

陶渊明又让他看田边的一块因长年磨刀而凹下去的石头。青年看罢仍不解其意。陶渊明便叫家人取来文房四宝,写成一副对联:

勤学如春苗,未睹其长日有所长。

辍学似砺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损。

年轻人见了,恍然大悟。

神童王勃胸怀奇才

王勃是唐代大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所作《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佳作。王勃自幼聪慧过人,七八岁即能诗词,有“神童”的美誉。

王勃的父亲王福峙是朝廷官员。一次,王福峙的一位朱姓朋友生了个儿子。他带着王勃前去祝贺。朱家客人对王勃早有耳闻,便想试试这个神童的才华,于是指着悬挂的珠帘对王勃说:

门上挂珠帘,你说是王家帘,朱家帘?

王勃随口答道:

半夜生孩儿,我管他子时儿,亥时儿。

上联把珠拆成王、朱,王勃把孩字拆成子、亥,无不奇妙。众人听了赞不绝口,纷纷建议王福峙早日送王勃参加科举。

这一年,京城大考。王福峙带王勃前去应考。主考官见王勃还很年幼,心中有些不悦,张口说道:

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

王勃马上答道:

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

主考官大惊不已,觉得这孩子果然有些才学,便让他考试。后调卷一看,文章甚佳,便录取了王勃。

白居易两次撰酒联

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到忠州做刺史时,心情十分苦闷,常到城东苏家酒店饮酒。这家酒店的酒,是用城东门的井水、上等糯米,加上祖传老窖酒曲酿制而成。取名“透瓶香”。喝了“透瓶香”,半日才能发作,因此,为了防止客人醉倒,老板只用一两的酒杯卖酒,当地人都知道这酒的厉害,饮过一杯之后便不再喝了。

白居易初来乍到,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杯中酒常满;

店里客常新。

横批是:透瓶香。

白居易向掌柜的问道:“老人家,久闻‘透瓶香’好酒,先来半斤尝尝!”掌柜一听,摇手说道:“客官,本店规矩,只打一两,多了不卖!这酒厉害,只一两便醉。”执意不卖。

白居易不以为然,说:“管你酒怎的厉害,今日我也要一醉方休。”他苦苦央求,掌柜无奈,给他打了二两酒。白居易一饮而尽,只觉得香醇可口,回味甘甜,好不痛快。白居易诗兴大发,提笔为店家写了一副对联:

杯中酒不满,

店里客不依。

不料,这副对联却给掌柜带来了麻烦,人们误以为掌柜打酒不满,坑害顾客,便不再到酒店喝酒了,酒店的生意开始日渐冷淡。

掌柜的十分着急,找到了白居易。白居易听完,大笑道:“这个好办,只需加几个字就行了。”于是添字,将对联改为:

杯中酒不满,哪能过瘾?

店里客不依,一醉方休。

经此一改,酒店的生意又兴隆了起来。

为娘增寿爹满门

有一个财主略通文墨,极喜欢附庸风雅。一次,他为母亲祝寿,大摆筵宴,厅堂张灯结彩,十分喜庆。他照例请先生写了一幅对联贴在大门上。先生写的是: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很通俗易懂又很常用的一副对联。可是财主看了。却觉得不好:这是在祝寿,应该改动一下才贴切,于是叫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岁月娘增寿,

先生哭笑不得,财主却很满意:“就是这样,我要为我娘增寿。”先生很无奈,说:“这对联讲究对仗,上联若改了,下联也得改!”财主挥挥手,让先生去改。到了寿诞之日,对联贴了出来。前来庆贺的宾客看了无不笑倒。原来,先生改的下联是:

春满乾坤爹满门。

苏东坡秦少游联对

某一年的冬日,苏东坡和秦少游各骑一头毛驴到郊外赏雪寻梅。走到山脚河边时,迎面遇到一个喝得大醉的老汉,骑在驴背上摇摇欲坠。东坡见状,即题一对道:

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秦少游放眼河中,见一船夫摇橹逆水而上,即对道:

艄公摇橹,打躬作揖讨船钱。

东坡听了,不禁赞道:“好一幅诗中之画。”

二人有说有笑,继续踏雪寻梅。不久,即到了梅竹村。但见茫茫雪海之中,缀映着点点梅花,或红或白,灿若云霞。竹林之上,白雪掩映着绿竹,一阵风吹来,雪落竹现,沙沙作响。秦少游来到一丛白梅前,高声吟道: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东坡听了,哈哈大笑,摇着一竿竹子对道: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少游连连点头,拍着马鞍赞道:“好一个‘翻’字,把风声竹影写活了。”

东坡与佛印戏对

佛印和尚是一代高僧,他与苏东坡则是良朋知己,二人经常在一起切磋诗文。两人都以机敏富才情著称,时常会出其不意地戏弄对方。

一日,两人乘舟游玩,行到一个地方,河岸上正有一条狗在啃骨头,东坡顿生玩笑的念头,于是他诡谲地指指河岸,示意佛印。佛印知道东坡一向爱捉弄人,这次肯定也不怀好意。他看着河岸若有所思,突然,他将手中有东坡题诗的扇子扔到河中,回敬东坡。东坡看着洋洋得意的和尚,抚掌大笑。二人心照不宣。

原来,二人对的是一幅哑联。东坡指指河岸,出上联为:

狗啃河上骨,

佛印将扇子丢人水中,则应了下联:

水流东坡诗。

东坡用“河上”与“和尚”谐音,戏谑佛印,意为狗啃了和尚的骨头;佛印明白东坡用意,借“诗”与“尸”谐音,以牙还牙:水中飘着东坡的尸体。语义双关,恰当至极。

吕蒙正联斥小人

吕蒙正是宋代政治家,曾三次拜相,在当时声名显赫。

幼时的吕蒙正家境贫困,父母双亡,求助亲朋故旧无门,沦为乞丐,饱尝世态炎凉。民间甚至有“穷过吕蒙正”之喻。一年过年,吕家家徒四壁,空无一物。吕蒙正伤感之余,写下一幅春联,上联是:

二三四五

下联是:

六七八九。

横批为“南北”。整幅对联藏头明义,暗指缺衣少食,没有东西。该对一出,成为当时的奇谈。

虽然穷困,吕蒙正却胸怀大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随着仕途一片坦荡,状元府第来者络绎不绝,无论亲朋故交、士绅旧故、达官贵人还是商贾巨富,纷纷携厚礼重金登门祝贺,一时间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与早前之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这一景象,吕蒙正心下感慨万端。

当管家再次欢天喜地地通报有亲朋故旧来访时,他说:“我只有亲人一家,何来如许亲朋?”管家将礼单呈上,说:“大人亲朋故旧遍四海,怎说仅有一家?”吕蒙正笑而不答,闭门谢客。三天后,他对管家说:“我的亲人已到了。我有一联,张贴于大门之上,有挺胸进门者,即为亲朋,不得怠慢。”

吕蒙正的对联是: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此联一出,众人无地自容,纷纷离去。只有一名衣衫褴褛、手提一串豆腐干的老者昂首而入。吕蒙正闻报,亲自出门迎接。原来,这位老者一直以做豆腐为生,十分穷苦,但在吕蒙正饥寒交迫的时候,却处处接济帮助他。因为有了这样的雪中送炭,吕蒙正刻苦奋进,最终有了后来的平步青云。

诗鬼绝对成双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在古代即已闻名。该句原本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原文是: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原诗的风靡令当时很多文人雅士纷纷以此为对,寻求下联。由于原作是借咏魏人迁移汉宫铜人事,抒写兴亡盛衰的感叹,情感丰富,因而一时成了绝对。到了宋代,有诗人石曼卿对出了下联“月如无恨月长圆”,此语一出,惊动四座,闻者皆五体投地。此事在《蓼花州闲录》中有记载。后人认为,以“月”对天,以“无恨”对“有情”,“月长圆”对“天亦老”,同是拟人手法,同有阴晴圆缺,心境之起伏,且意境深远,两相联配,可谓融为一体,令人拍案叫绝。至此,司马光曾盛赞的“奇绝无对”,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王安石觅下联

北宋文学大家王安石喜欢搜集诗词佳句。据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载,一次,王安石在读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后,突然发觉该诗最末一句可用作妙联:

江州司马青衫湿

王安石苦思不得下联,十分挠头。一日,其好友蔡天启来访,王安石见面便问:“‘江州司马青衫湿’,下句该用什么来对?”蔡才思敏捷,应声答道:“何不对‘梨园弟子白发新’?”王安石为之倾倒。

“江州司马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梨园弟子白发新”则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人用集句的方式,巧妙化用,信手拈来,其工稳、精巧尤胜大家之作。

苏轼与黄庭坚互对

黄庭坚与苏东坡来往甚密。一日,二人于晚饭后散步,漫步至湖边时,但见晚霞绯红,水天一色,落日的余辉生发出万丈光芒。黄庭坚诗兴大发,吟道:

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东坡知道这是在考自己下联,他四顾逡巡,听悠扬的歌声不绝于耳,心念一动,对道: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黄庭坚出对以词牌“满江红”收尾;东坡不甘示弱,借渔歌唱晚汲取灵感,应对词牌“普天乐”,可谓工整、自然,分外精妙。

翌日,苏黄二人在一棵老松下对奕。忽然,有几枚松子掉落在棋盘上,东坡灵机一动,信口念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不慌不忙地落子,应声对曰: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异曲同工

宋神宗元丰八年,黄庭坚因才学出众,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在京为官期间,常与学术泰斗,名流鸿儒诗酒相会,切磋诗文书法。

与黄庭坚同朝为官的司马光,正在筹备编撰《资治通鉴》,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借鉴。他见黄庭坚文学造诣深厚,且谙熟古今历史,便力邀请他到书斋一叙。

二人品茗闲话,谈笑风生,不胜惬意。

司马光有心试试眼前这位江西老表的解诗破谜之才,于是捋鬚含笑,赋七言绝句一首:

岭上青松如虎啸,河边柳丝似雨飘。

池内荷花齐作揖,园中牡丹把头摇。

黄庭坚听罢,笑而不语,拿过笔墨挥毫写道: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司马光俯身细看,不禁拍案叹道:“你我异曲同工,异曲同工!真乃妙不可言!”原来,他们所咏的是同一自然现象:风。

不久,司马光就上奏神宗皇帝,奏请黄庭坚参与《资治通鉴》的编撰工作,神宗欣然允诺。

两意对

苏小妹嫁了秦少游后。有一次回家和东坡小聚,二人吃烤栗子。小妹指着栗子出对道:“栗破凤凰见。”意思是栗子被烤爆,缝中可见黄色,取凤凰谐音。东坡乍一听,觉得能对。然苦思冥想数日,竟没有答案。这一天,佛印来访,问东坡是否有新的著述,东坡说:“想作一幅对联,却不可得。”于是说了小妹的上联。佛印一听,道:“何不说‘藕断鹭鸶飞’?”接着又说:“像‘无山得似巫山耸’,也是谐音对,音同两意。”东坡对道:“何叶能如荷叶圆。”不想东坡的弟弟子由在旁边插嘴道:“不如说‘何水能如河水清’。以水对山,最为得当。”

解缙一联写婚丧

解缙少有才名,时常语出惊人。很小的时候就有智对巡抚、尚书的佳话。

某一年年底,一户人家准备择吉日娶媳妇,时间选定腊月二十九。可是万万没想到,腊月二十九当天清晨,这家的老人猝然去世。这样一来,喜丧赶到了一块儿。改婚期吧,亲族好友都已经通知遍了;晚些下葬老人,当地习俗又不允许。

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先掩埋老人,再举行婚礼。

婚礼如期,可是对联就要费思量了,该怎么写呢?请来的先生抓耳挠腮半晌也不知如何下笔。同村里的几位秀才也纷纷摇头。

恰巧,解缙这天也赶来帮忙,有人见他挑着水桶走了过来,就提议让他拟一副对联。几位老先生见他年纪太轻,均叹气摇头。解缙一见,闷声放下水桶,提笔就写。只见他运笔如飞,很快写出了上联:

遇丧事,行婚礼,哭乎笑乎,细思想,哭笑不得。

几位先生一见,大吃一惊:“哎呀,起笔不凡哪!”

解缙头也不抬,又是一阵紧写,只见下联道:

辞灵柩,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写罢,解缙把笔一放,挑上水桶又去干活了。

众人正看得津津有味,见解缙走了,忙喊:“解先生,对联还没横批呢!”

解缙回过头,喊了四个字:“乐--极--生--悲!”

巧言书生对歪才宁王

明朝时朱宸濠被封为宁王,地位显赫。然而他野心勃勃,暗地里招兵买马,准备伺机举事。一天,作威作福惯了的宁王被一名书生顶撞,心中大怒,命人将书生锁进后花园的铁笼中。过了些日子,宁王来花园视察正在此处修建的一个水池,触景生情,他出了一个上联:

地中取土,加三点以成池。

宁王此对工妙,不但合事理,而且拆分得法,一时间周围的随从无人对得上。宁王正不免孤芳自赏时,铁笼中传来一个声音:

囚内出人,进一王而得国。

原来是关在花园里的书生听见了,巧接下联。对联选词恰切,数词、虚词对仗整齐,更重要的是,书生联对中有问鼎皇权之意,正中宁王下怀。宁王欣喜之余,让人开笼放了书生。书生获释后,立即收拾行囊远走他乡。

李时珍巧对药联

赵南星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历任汝宁通判官、户部主事、吏部考功、吏部尚书等职,同时也是东林党的重要人物。作为一名文学家,赵南星工诗善对,时常与好友切磋技艺。他与医学家李时珍就有一段诗对趣话。一天,赵南星慕名前往拜访李时珍,偶见墙头一丛丛的淡竹叶,即信口吟道:

烦暑最宜淡竹叶,

李时珍听后笑曰:

伤寒尤妙小柴胡。

进屋落座后,赵南星兴致不减,又出一联: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满腹才学的赵南星以为这次会难住李时珍,不想李时珍略一沉吟,即接道:

红娘子,插金钗,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芙蓉出阁,宛若韵母天仙。

李时珍的下联工巧雅致、蕴藉丰富,与赵句两相呼应,堪称完美。这一药物荟萃的名联,不仅展示了一代大家的博学风范,更令后人眼界开阔,心生无限叹服。

唐伯虎小改生意联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有“吴中四才子”之称。他机敏过人,能诗善对,名声远扬。

相传,有商人仰慕唐伯虎大名,特地登门求字,希望唐伯虎能为其店面书写一幅对联。唐伯虎满口答应,按照商人既要具体,又要体现生意兴隆等吉祥寓意的要求,才子这样落笔: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源。

商人看后,觉得太中规中矩,并不满意,摇头说:“好是好,只是读起来不够过瘾。”唐伯虎笑笑,立即挥笔重写一幅:

门前生意,好似夏日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就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商人看后十分满意,作揖道谢而去。实际两联均别有韵味,上一幅分别隐藏两个“意”,两个“源”,祝愿商人生意如春意盎然,财源如同水源滚滚不断,语言精练,用字考究。下一幅浅显通俗,以蚊虫、虱子入联,商人却赞叹叫好,只因妇孺皆懂,更合乎买卖人之心意。两联风格迥异,均显大家手笔。

处处飞花声声笑语

明朝时,江苏如皋县东乡,出了个孙秀才,满腹诗书,年轻人都爱称他孙大哥或秀才哥。

孙秀才爱花,家里前后庭院里种了很多花。

一天,他在家侍弄花,前前后后忙个不停。一阵风来,落花飞了满院,他随口吟出一联:

处处飞花飞处处,

同类推荐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以发展传播学为视角。以二十一年来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的通讯社类和报纸类经济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报道与中国这样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认为,获奖经济报道是国家主流意识的体现,具有主要来自以党政机关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正面反映经济社会主流价值、兼具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双重职能、舆论引导和宣传诉求强烈、专业性有待提升等特点。而中国未来的经济报道及经类媒体应努力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专业性,朝信息化、情报开发、数据库建设方向推进,并助力于国民塑造理性、健康的现代经济人格。
  •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本书是目前国内首部探讨20世纪以来全球知名媒体国际传播战略的教材。《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以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特别是国际战略理论为基本框架,结合媒体经营管理理论和国际传播理论,在描述BBC、VOA等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演变历程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这些媒体的主要国际传播战略。
热门推荐
  • 重启辉煌人生

    重启辉煌人生

    重生2001年,顾恒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愿望,就是在三十岁之前攒下足够享受人生的财富,然后没事的时候就种种花、溜溜狗、钓钓鱼,带爸妈去全国各地走走看看,让小丫头上最好的学校、过上公主般的日子……于是,他决定给自己先定下一个小目标:先赚他一个亿!
  • 唐代年间

    唐代年间

    唐代。一个和谐安宁,却又暗藏着矛盾,冲突与纠纷的时代。一个嘻嘻哈哈,却又阴冷森然的杀手,降临在了这个矛盾的时间点,恰好是那李世民发动完玄武门之变之时!李世民登基,杀手穿越到了其长子李承乾的身上,帝王,不?我的目标,是世界各地,星辰大海!
  • 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为蔡澜作品系列的一种。蔡澜作为“香江四大才子”之一,是优选知名的美食家。他在美食的品鉴方面往往有独特的见解,与饮食有关的男男女女也常常见诸他笔下。在这本书中,蔡澜将为你讲述关乎饮食男女的趣事妙事。
  •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不堪的人生,伟大的思想,传世的杰作:“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这就是爱情

    这就是爱情

    爱情有千万种,或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偏偏谢杰与亮晶晶两人的感情却是无从猜透,他们的爱情从何时,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反正最后,这样的两个人相爱并走在了一起。本来以为从此以后便可以过上简单幸福的日子,偏偏一个人闯入他们的视线,从此两人剪不断理还乱,到底是回忆里的那个人重要,还是应该珍惜眼前的那个人,生活对于他们的考验从未停止。当一切风轻云淡,相爱的人最终走在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老学究语

    老学究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次宇宙进化指南

    次宇宙进化指南

    前世傅梦影太过天真,因自己的特殊异能被切片研究。一朝重生回归过去,这一次自己一定要离那些可怕的人群远一点再远一点。但是这个末世有点不一样了,这个《次宇宙生存保护条例》是什么?主角一共有四位,文文是从傅梦影的角度来写的,女强无cp,女主有轻度的人群恐惧症,会有喜欢女主的人但女主是不会鸟他哒!文中的系统就是起到一个记录、储存、还有充当交易平台的功能,没有任务没有属性点,系统的由来后面会提,所有的能力与知识都需要自身努力才会变强,不接受任何程度上的不劳而获。就酱,女主很强哒!你们放心(??ω`?)
  • 述而批评丛书:追随巨大的灵魂

    述而批评丛书:追随巨大的灵魂

    只有允许那些巨大灵魂作为向导的人,才能听见前路传来的歌声。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从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到金宇澄的上海,“城市”一辑的文章始于文学文本,终于文化探讨。“她们”一辑是关于女性的表达与被表达,“人民”一辑的目光则投向底层文学。三个维度,不仅仅是蒐集旧作,更是新的展望。《追随巨大的灵魂》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城市”为题,探讨文学如何书写城市,并展开与之相关的文化研究,包括帕慕克对伊斯坦布尔的书写、金宇澄与吴亮对上海的书写等,同时也探讨更宏观的文学写作与城市现代性的问题;第二部分以“她们”为题,主要是对女性性别意识、女性作家、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第三部分以“人民”为题,探究关于社会普通民众的“底层文学”,也有对现实主义写作等问题的探讨。此外,作者对上海的文学与文化也给予了一种特别的关注和思考。
  • 圣女王妃【全本】

    圣女王妃【全本】

    ~~~~~~~本文全部解禁,谢谢观赏啦~~~~~一个现代女孩江芷琪因为本不是这个时代的阴谋,而穿越时空回到“圣瑾国”意外被二殿下捡到,开始了自己的“圣女”生涯,圣女守节,但是在她身边的二殿下和四殿下都和她有着纠缠不清的爱与情。她到底选择了谁?还是随了后来温柔无比痴心绝代的荃麟王?她的圣女身份又该何去何从?圣女为了救他失身与他,但是换来的惩罚就是以身殉贞,但是他会看着她死?她到底怎么办?层层剥开阴谋,结果那么令人心痛,她会选择回到现代,还是死在古代……————————————————————————我的最新连载作品:《恋上你的身》http://m.pgsk.com/a/79395/《偷欢系列:花犯皇后》http://m.pgsk.com/a/76312/本人QQ:570704460爱上圣女群:66679223欢迎大家,验证信息:输入书中的人物名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