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200000038

第38章 王廷相:兼有“致知”“履事”,必须“知行并举”

一、王廷相简介

王廷相(1474-1544年):中国明代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衡,号浚川,又号平厓,河南仪封(今兰考)人。

王廷相是弘治年间进士出身,做过几任地方官,曾三督学政,在京畿、四川、山东总领过学校职务,对地方教育尤多贡献;1509年诏为御史,巡抚陕西。后升为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最高做过兵部尚书。他富有正义感,不畏权势,敢于批评时政,疏斥严嵩、张瓒等人贪污奔竞之风,曾两次受宦官的迫害。1541年受牵连被罢官,翌年返里,闭门读书。他的主要著作有《慎言》、《雅述》和《王氏家藏集》等。其文有英气,诗赋雅畅,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徐祯卿、边贡并称为“前七子”。

王廷相对经术很有研究,对一些经学家特别是对理学家的论点提出了许多批评,发表了他的独立见解。他对自然科学也很有研究,对天文学、地理学(即舆图)也都曾有贡献。他对农学方面有所论列,对音律学也有著述。

王廷相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宗张载“气一元”论,他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源,“气”是不灭的,有了“气”才有“理”。他所说的“气”就是物质,这与宋儒“天地之先只有此理”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是相对立的。他反对神秘和迷信,反对神权,强调“人定胜天”思想。

王廷相认为“离气无性”,有生便有性,否定有些儒家所臆造的在气以外有所谓“本然之性”,也不赞成“性善”和“性恶”的先验论。他拥护孔丘“性相近,习相远”的见解,而主张“性成于习”之说,因此,他主张应当使儿童在童蒙时期便开始养成好习惯,不要把儿童禁闭在家里,让他们接触社会实际,增广“见闻”。

王廷相重视“见闻之知”,极力反对宋儒所谓的“德性之知”,反对王守仁的“致良知”说。他认为知识是“思”与“见闻”相结合的产物。要求在实践中练习,这才是“真知”,反对书房中空虚的无实用的讲读。他要求“学”与“思”不能偏废,要求“讲学”和“力行”并举,“学以济世”,反对“泛讲以求知”。他不但要求“思”和“学”相结合,还要求“思”和“行”相结合。所以,他把“思”放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地位。

他认为学的方法有二,即“致知”和“履事”,二者兼有才是上等,必须“知行并举”才能达到目的。

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王廷相根据其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提出了反对偏重内省静养的方法,主张内外交养,动静结合,心虚气和,因时制宜等方法。他把那种死抱着旧学成见,不通时变、不达事理的人叫做“迂腐”,把那种眼光短浅的人叫做“浅陋”,把那种只会阿谀、不顾国家大计的人叫做“卑鄙”,这类人都不堪委任。

他主张要从克己寡欲开始,逐渐做到无欲无己,便能实现“大同”。此外要经常补过徙义,使自己日新。要使万物各得其所,才算是“仁”。

二、王廷相的教育思想

王廷相一生好著述,无论是仕宦途中,还是罢官在家,始终著述不辍,因此,著作宏丰。在《王氏家藏集》里,王廷相论述了教育问题方面,对于判剖宋明诸儒学派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得失,很有启发人们思考的积极意义。该书中的许多论述与书信,如《慎言》、《雅述》、《石龙书院学辩》、《答薛君采论性书》、《横渠理气辩》、《与薛君采二首之二》、《送王维贤督学陕西序》等,都是影响一时的教育名著或名篇。

1《慎言》

《慎言》是王廷相长期积累的读书笔记汇编,全书分为13篇(后编为13卷),体例仿效《论语》,将此13篇编辑名为《慎言》,是取义于《论语》“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表明他本人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与探索。

在《慎言》中,阐述的理论问题有关于人性论、道体论、理气论、修养论等方面。在人性论方面,《问成性篇》指出:“性者缘乎生者也。”人性是根据生理而派生的,所以对于所有人来说,人性的本质是一致的,只要是生理健康的人,其人性相近。但是,这并不是说人性的发展变化都一样,因为人性的好坏善恶等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和教育内容。凡后天顺性而施的教育,而且教育内容是积极健康的,则人性归于善,否则就会变坏变恶。这种观点基本上是承绪儒家传统人性论的。这在明代理学将人性划分为“天理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时,王廷相恢复先儒人性论,旨在否定理学家的人性论观点,突出教育对人性改造的作用,尤其是教育内容对人性发展的影响。

王廷相指出:“未形之前,不可得而言矣,谓之至善,何所据而论?既形之后,方有所谓性矣,谓恶非性具,何所从而来?”“性者缘乎生者也,道者缘乎性者也,教者缘乎道者也。圣人缘生民而为治,修其性之善者以立教。名教立而善恶准焉。是故敦于教者,人之善者也;戾于教者,人之恶者也。为恶之才能,善者亦具之;为善之才能,恶者亦具之。然而不为者,一习于名教,一习于情欲也。”肯定教育决定人性发展的方向,并以为只有在人性的发展过程中而不是在“心静未感物之时”来对人性的善恶作判断。所以王廷相主张“动”的教育,而不是闭门静心养性的道学家修养。

所谓道体论,实指理气问题,《慎言》坚持理在气中和道在器中的观点,对理气、道器的关系作出了明确的唯物观解释,否定了程朱理学家“理生气”的“离气而论理”观点。《道体篇》指出:“有形亦是气,无形亦是气,道寓其中矣。有形,生气也;无形,元气也。元气无息,故道亦无息。”这些唯物主义哲学观,作为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为其事功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及教学观等的确立做了必要的准备。

如在《见闻篇》云:“见闻梏其识者多矣,其大有三:怪诞梏中正之识,牵合傅会梏至诚之识,笃守先哲梏自得之识,三识梏而圣人之道离矣。故君子之学,游心于造化之上,体究乎万物之实,求中正至诚之理而执之,闻也,见也,先哲也,参伍之而已矣”。在《潜心篇》亦曰:“潜心积虑以求精微,随事体察以验会通,优游涵养以致自得。苦急则不相契入,旷荡则过高而无实,学者之大病”。

这些观点在理论上强调了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都必须以“道在器中”为基本前提,不能脱离事物,“欲弃人事之实,谬矣。”

总之,《慎言》以气一元论的哲学观,阐述了“理在气中”的教育理论的本体论问题和人性论问题,为强调“实学”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石。

2《雅述》

它是王廷相为抵制佛老和批判宋儒理学的缺陷以求恢复《六经》中“正谆雅之道”而写的。该书也是他“积久成卷”的,非写于一时,内容大多是笔记式的心得,各段之间互不关联,上下篇也没有各自的中心论题,但从通体来看,其理论体系是清楚的,可以作为《慎言》的姊妹篇,在教育理论方面有关知行关系问题上有新颖独到的见解。

在《雅述》中,以“元气即道体”和“气有变化是道有变化”的观点,批驳了宋儒的“天地间万形皆有敝,唯理不朽”的思想,提出了“理因时致宜”的命题。“理因时致宜”的观点认为,事物与世道总是在发展与变化的,理在事中,故认识理,必须依据事物本身,而悬空意想有一个所谓千古不变的“天理”永远存在并决定着世上万事万物变化,并且脱离对事物的考察检证,去教育人们悬空冥思所谓的“天理”,是极其荒谬的。

《雅述》指出:人的认识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它属于人的精神部分,但有了认识能力必有“在外之资”的见闻及认识对象。“物理不见不闻,虽圣哲亦不能索而知之。使婴儿孩提之时,即闭之幽室,不接物焉,长而出之,则日用之物不能辨矣。……夫神性虽灵,必藉见闻思虑而知;积知之久,以类贯通,而上天下地,入于至细至精而无不达矣”。由此观点,《雅述》批判了理学家的先验的“德性之知”命题,指出只有通过接触事物,广博见闻和积虑思考,才能认识事物之理,而宋明理学家提出“思虑见闻为知,不足为知之至”,故别出心裁地提出“德性之知”,即先天所具有的对封建纲常伦理道德的认识能力和获得了“天理”,实属无稽之谈。

《雅述》以婴儿的生长发育过程所获得的认识能力与知识为例,否定了人具有“德性之知”的说法。他说小孩降生后除视听等感觉本能外,其余的所有知识都是因为受教育,或是亲自接触人与事物,或是在行动中受挫吸取教训,至于道德伦理知识也不例外,都是后天习得的。如果将婴儿出生后交给他人养育,待其长大之后只知道养他的人,对他们有感情,而对不认识的亲生父母则视之如路人,可以侮詈,哪里知道什么亲近孝顺?

所以说,先天的“德性之知”是根本不存在的。“近世儒者务为好高之论,别出德性之知以为知之至,而浅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之知为不足,而不知圣人虽生知,推性善、近道二者而已,其因习、因悟、因过、因疑之知,与人大同,况礼乐名物,古今事变,亦必得学而后知哉?”虽然在否定先验论方面,《雅述》尚不彻底,未敢否认“圣人生知”,但在理论上对“德性之知”作了无情的批判。

由对“德性之知”的批判与否定,《雅述》提出了有关人事、政治、经济等“实学”教育内容看法。说:“儒者贵识义理,贵识治要。识义理,则父子看君臣之道不亏;识治要,则兴衰成败次之机不迷”。儒者“若不于义理、德性、人事,著实处养之,亦徒然无益于学矣”。

《雅述》所倡导的“实学”,是针对宋明理学家崇尚空谈义理而讲的。说:“古人有身教焉,今人惟恃言语而已矣,学者安望其有得!近世复有以清心、静坐、解悟教人者,求诸义理、德性、人事之实,则茫然不达,此又言语之不知也。”学校教育应当培养治国治世人才,故教育内容要从根本变革,要从空谈义理性命转折到实际政治、经济和人事上来,“学校之礼乐”,官府之刑法,皆圣人修道之具也”,道德修养只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可轻忽,然而实际从政办事能力更为重要,学校教育应当重视。

《雅述》同时也认识到科举取士之法变革的必要。它肯定西周时期以德行与道艺养贤取士的做法,以为汉代的察举只重视了德行而轻忽了道艺,故所取之士“虽纯行”而“无推行政事之才”。至于“今之选举,不问人品、德行何如,徒以文章合格而举之,无怪乎其入仕之狼狈也。”有鉴如此,王廷相主张在科举取士法之上再加以铨举法,对入仕者再由上司根据他们的德行才艺进行考察,选其优秀者分别出贤良、孝廉、政事等,以此来促进入仕官吏加强道德修养和实政能力的培养。这种改良科举和提高官吏素养的主张,是其“实学”教育观的反映。

总体说来,王廷相在《雅述》中的“实学”思想有其进步性,亦有局限性,其主要贡献在于提倡了有别于宋明理学家空谈心性义理的重实德实行的学风,这在当时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3《石龙书院学辩》

这是王廷相关于论述书院教育和学风的代表作。指出当时的学风崇尚空谈,以异端立教,废弃六经之术,以虚静养心,“终日端坐,块然枯守其形而立”,或泛讲以求知,“研究载籍,日从事乎清虚之谈”,而对现实漠不关心。这种学风均属“空寂寡实”,滑入了禅定支离的泥坑。以此等教育为书院之教育,难以培养有用人才,背离了书院教育目的与性质。

为了纠正这种学风,王廷相在文中再次申述了他在《雅述》中的知识来源于实体力行的观点,强调知识书本的学习要与现实的人事政治相联系,“学”与“习”结合起来。如学习治国安民之道,就应当从自己的“身”与“家”进行“实历”,如“学能修其道于身,通其治于家”,则可以会通治国治人之道,因为“事可以类推,智可以旁解”,只有以“实历”作为书院教育原则,就不难养就实用人才。《石龙书院学辩》在当时影响颇大。

4《家藏集》中其他诸篇

在《家藏集》中有《送王维贤督学陕西序》,该文阐述了作为学政官,应当以身作则,在矫正不良学风方面,要身体力行,“使为之父师者,揭道义以启其衷,明圣贤以发其蔀,振其梦之寐而觉焉,指其途之迷而醒焉,则亦未有不返其性真而奋励于道德矣。”指出在科举之法行于世而督学官无法改变制度的情况下,重要的不在革法,而在于要积极的倡导良好的学风,因为“教在得人,不在制法。法者持循之具而已矣”。这篇文章强调了督学官的表率作用,要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造学风,这一思想是与《石龙书院学辩》中的想法一致的。

《与薛君采二首之二》,也是论述改造空谈无实学风的。该文指出:“近世学者之弊有二:一则徒为泛然讲说,一则务为虚静以守其心,皆不于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所以放下讲说与静坐,对世事茫然无知。这种空疏无用的教育流弊是来源于宋儒理学教育的推行。“晚宋以来,徒为讲说;近日学者,学好虚静,皆于道有害。”要矫正这种流弊,其有效的方法即以实学代之,“讲得一事,即行一事,”即知即行,实地考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与彭宪长论学书》也是《家藏集》中的一篇重要教育著作。在本篇中,王廷相以返本求真的“弘道”立场,充分肯定了“六经仲尼之道”,而以为殊孔孟之道者皆为“异端”,都应当‘排斥之”。这种要求学术与教育回到先秦原儒的经典上来的意愿,反映了明中叶批判理学流弊和重振儒学的时代思潮。王廷相要求回到原儒,提倡实政实德,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纲常名教,以教育手段改变当时的政治衰败和伦理沦丧现象。

总之,《王氏家藏书》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是富有时代特色的,反映了明中叶“实学”教育观的初步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讲,《王氏家藏集》对程朱理学末流的空疏学风的批判,和对济世实用之学的提倡,开启了明清之际理学批判思潮和实学思潮的先河。其“理在事中”的道体观、人性在教育中改造与发展的人性论、反对守静空谈学风与倡导“身体”、“实践”的重行的观点,在明清之际都得以继承并发挥,成为思想解放的精神武器。《王氏家藏书》中的《慎言》、《雅述》作为该书中的代表作,在近现代仍然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研究,并有多种形式的单行本刊刻流布于世。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寻脉

    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寻脉

    本书从导向、示范、约束和惩戒等社会风习变迁影响要素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晚清时期、民国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90年代至今的社会风习的表征、成因及演变趋势,着重梳理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变迁的基本脉络、动力和规律,强调导向的权威性、示范的褒贬性、约束的广泛性、惩戒的严肃性,旨在为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提供参考。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是《河南教育》(高校版)杂志联合全国40多所高校举办的“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征文作品精华集,浓缩了100位辅导员的育人实践和思考,也收录了13位辅导员工作专家的精心点评。书中所选案例基本上涵盖了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广大一线辅导员提供了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工作经历以及问题处理技巧。
  •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热门推荐
  • 荣耀之路YNWA

    荣耀之路YNWA

    一年一度的FIFA颁奖盛会在瑞士举行,在过去的一年里陈诺不仅带领俱乐部走上巅峰,更是近乎一己之力让国足告别笑话。享受着盛誉全球的荣耀之时,他兀自想起了那些过往,从一个穷山沟的放羊娃到一个给口饭吃就什么都干的打工仔,再到无依无靠的梯队生活......十年风雨,岁月沧桑,好在一路贵人相伴,永不独行。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拐个天才回家去

    拐个天才回家去

    “这位同学,麻烦你让一下可以不!”安诺瑞撅着个屁股咬牙切齿的看着躺在草地上睡大觉的某人,要不是因为被数学老师拖了几分钟,她也不至于抄近道走这条路,更不会遇见这个像死人一样躺着不让道的王八蛋,没有内急的人是不会明白她的痛苦···“小瑞,不管你去哪,我都会找到你...”小时候,她是老大,带着一群小屁孩爬树下河,掏鸟蛋,他是小跟班,她闯祸他背锅...长大了,她是假装乖巧的小魔女,他是天天怂恿她逃课做“坏事”的假兄弟...【本文是甜文,宠文,小虐怡情。】
  • 曲未成调先有覃

    曲未成调先有覃

    墨曲未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中她见到了八岁的覃Boss,还跟他一起生活了八年之久。醒来之后却发现覃Boss要求跟他谈恋爱?!她发誓她对覃Boss没有任何的非分之想!好吧,就算有那也只是想想啊!可覃Boss却说“墨墨,从始至终我都在等你,等你遇见我,等你爱上我。”本文从头甜到脚,1V1,全程无任何虐点,可放心食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3:从列国到帝国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3:从列国到帝国

    在系列第3册《从列国到帝国》中,你会看到:春秋时代自杀行为很普遍,有一种精神,就是认为有很多准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春秋注重人伦关系,讲究仪式感,而战国更注重国家关系,只剩下利益的博弈;楚国是商文化与南方本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异类国度,盛产“狂人”,思想自由不羁;儒家发展到荀子之后与法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以至于荀子的两个杰出学生竟然都是法家;墨家是诸子百家中在后世两千多年里一直被忽视的派别,直到清朝考据学兴起才重见天日;汉朝的成立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事情,那么多贵族竟然围绕在一个普通的亭长身边帮他打天下……
  • 魅王爆宠:逆天小医妃

    魅王爆宠:逆天小医妃

    她是阮家臭名昭著的废物,人人厌恶,唯独权倾朝野的逸王殿下对她誓死纠缠,倾心相待。殊不知世人眼拙,废物实为逆天神医!他是她的夫,欺他就是辱她,害他就是伤她,人若辱她、伤她,她必除之后快!龙有逆鳞,狼有暗刺,她就是他的命,谁要是动了他的命,他定灭其满门,诛其九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级无敌装逼仇恨系统

    超级无敌装逼仇恨系统

    李牧重生了。经脉尽断,被人通缉,族人反目,师尊生死未卜。所有烂事都摊上了。好在,他还有仇恨系……你是武道天才,修为一日千里?废话少说,先吃我一巴掌。……你是丹道宗师,随手一练便能夺天地之造化?别跟我装逼,小心二踢脚炸的你分不清东西南北。……左手一摞经验书,右手一打技能书。李牧:“我已经使出了装逼之力!”
  • 暮葵

    暮葵

    语未成章,司马青衫;碧落茫茫,如隔云端;夫君思汝,秋水望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