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200000017

第17章 王充:“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一、王充简介

王充(公元27-约97年):中国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迁徙到此。

王充生于东汉建武三年,出身于“细族孤门”,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自幼好学,青年时在太学读书,受业于著名儒学大师班彪(即班固、班超的父亲),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他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边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了百家之言。后来回到乡里,住在自家教书。

王充先后曾任会郡功曹、治中等官,由于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多次和上级争论,不久弃官回乡,居家教授,致力著述,擅长辩论。他认为庸俗的读书人做学问,大都失去儒家了本质,于是闭门思考,谢绝一切庆贺、吊丧等礼节,窗户、墙壁都放着刀和笔。晚年生活十分困苦,据《后汉书》载,永元中病死,终年70岁左右。

王充目击当时在方士仙术、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灾异迷信思想的影响下,书传记载夸张失实,经典注疏杂入谶纬;伪书充斥,学术驳杂,使儒学神化,以致是非不清,黑白颠倒,他奋起冲破旧藩篱,对世人所共同奉守不渝的五经进行一番虚实是非之辨。于是作《论衡》,对虚妄不实之言加以评论,对社会的颓风陋俗进行针砭,解释万物的异同。

整个东汉二百年间,称得上思想家的,仅有三位:王充、王符、仲长统,后世学者更誉之为汉世三杰,而王充为最。王充以博通古今、广采众家的治学精神,撰写了很多著作,但保留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现存30卷84篇(原85篇,缺《招致》篇),20多万字。《论衡》继承了前代思想家的唯物主义传统,吸收了儒家、法家、墨家、道家思想和自然科学成果,是一部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论述新颖的哲学政论名著,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一部“百科全书”。

在王充的教育思想中,他从人性可以改变的观点出发,认为一般人“在化不在性”,“在于教,不独在性”。他以染丝为例,说明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下可以改变人的善恶品质。他说,婴儿“本无争夺之心”,但长大以后,接受“利色”思想的影响,逐渐产生了“争夺之心”;同样,婴儿也“无推让之心”,长大以后,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也可以养成“推让之心”。

他在《率性》篇中,提出“教训之功”,“渐渍之力”。他认为,人的知识、才干、道德品质,都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改变的。王充否认“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观点,强调学以求知。他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他认为,学习过程,首先是通过感官接触外界事物,“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但仅凭耳目等感官的感知,还会产生真伪、虚实不分的假象,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还必须“铨订于内”,“以心意议”,即经过思维功夫,才能做到“订其真伪,辨其实虚”,达到理性认识。为证明知识是否正确,还要以“效验”与“有证”去检验知识的可靠性。这样就形成了“目见口问”──“以心意议”──“效验有证”的认识公式,构成了他的唯物主义教学论基础。

王充针对当时颂古非今的思潮,明确提出,古今无异,今优于古。他直斥“好褒古而毁今”的世俗之见,认为知古不知今就如同瞎子一样。他重视现实,主张在学习上不必拘泥于师法和古义。他鄙视那些“尊古卑今”的儒生,认为这种人“少所见而多所闻”,只相信过去,而忽略当今,只知道死守经书,而不知道分析、辨难,因此常常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汉代自武帝以后,儒者讲经注经,五经各有其传,师法所承,分经分家,各习专门之法,树立门槛,并以此猎取功名利禄,严重地阻碍了学术的发展,窒息了人们的思想。王充冲破流俗,提倡求真求实,打破师法家法门户之见,探索经书的本义。他指出,当时儒者讲说五经错误很多,前代儒生不了解事情的本末,“空生虚说”,后代儒生又盲目迷信师教,所以就“随旧述故,滑习词语”,只知遵守师法家法,“不暇留精用心,考实根核”。虽然注经千篇,也不会有创见卓识。王充不盲目相信一家之言,“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提倡独立研究,独立思考,破除偶像。他说:“苟有不晓解之问,迢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在儒术独尊、儒学神化的情况下,他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羁绊,坚持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启发独立思考、发扬人的创造精神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王充的教育思想

1人性与教育的作用

王充认为,人性具有差异性和可变性。他说:“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人性的差异并非天意,而是自然因素影响而成的。他认为生来就善或恶的人很少,绝大多数是中人,中人之性则可以通过教育使之定型。他说:“夫中人之性,在所习焉。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又说:“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也就是说,性可教而为善,只要有适当的教育,天下无不可教育的人。

王充认为,教育在发挥社会作用时具有隐效性,礼义教化似乎不能为国家增添财富和实力,教育的社会效益是间接的,往往被一些缺乏远见的人所忽视。王充指出,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说,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维持纲纪伦常,激民向善,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效益。教育对社会作用在于经过“圣教”渐化熏陶而使受教育者“文才雕琢,知能十倍”,可以为国家“任卿相之用”,也可以借“仁义之力”来改造社会。

2教育培养的目标

王充把当时的人才归纳为儒生与文吏两大类,儒生是指有一定经学造诣的学者,文吏则是指虽无经学造诣、但有丰富官场经验的官吏。他认为文吏与儒生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文吏以事胜,以忠负;儒生以节优,以职劣。”但从总体而言,儒生优于文吏。因为儒生自幼“被服圣教”,受纲常伦理的熏陶,并有治国之道的研究,而文吏“无篇章之诵,不闻仁义之语。长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为已,勉赴权利。”他批评当时重吏轻儒的社会风气,认为这是社会政治腐败的一个根源。

对于儒生,王充也把他们分为四个层次。他说:“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联结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他的培养目标,第一是“鸿儒”,因为鸿儒能精思著文,具有独创精神;第二是“文人”,既掌握古今知识,又能从事政治工作,敢于向皇帝上书言事;第三是“通人”,能博通古今,虽缺乏实际从政的经验与能力,“而以教授为人师者”;第四是“儒生”,只能说一经,犹如鹦鹉学舌背诵经书的章句之生,这种人只比俗人强一点,对社会没有多大的用处。

3论教学

(1)关于教学过程

王充以为教学过程包括“见闻为”的感性认识和“开心意”的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首先,他强调人的感官认识的重要性。他指出,“闻见”是圣人积累知识经验的基本手段。闻见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生活经验;二是广闻博览,通过书本或其他间接途径吸收他人的经验和思想,接受间接知识。王充认为,教学中首先要依靠耳闻、目见、口问、手为,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这是认识的最根本的条件。

其次,王充指出,教学不能停留在“见闻为”的感性认识的阶段,这必须把感性认识加以深化提高,上升到理性阶段。他说:“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所谓“开心意”,就是要求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这样才能“知一通二,达左见右”,也才能分清是非,判定真假,“订其真伪,辩真虚实”。

(2)关于教学内容

王充作为古文经学的思想代表,仍把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他强调“文人宜遵五经六艺为文”。但他反对墨守儒经章句,主张遍览群书,涉猎百家之言。因为百家中有“圣人之言,贤者之语,上自黄帝,下至秦汉,治国肥家之术,刺世讥俗之言备矣”。它不仅能“使人通明博见”,而且可以改良当时的政治。

(3)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

①“诠订于内”

王充指出:“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所以他强调对事物的认识既要“信闻见于外”,又要“诠订于内”。诠订有各种途径,而最重要的是实践。他说:“事有证验,以效实然”,这就是说,理论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必须通过实际效果来检验。这是王充的基本的教学方法论。

②学用一致

王充主张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他说:“凡遗通者,贵其能用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他强调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融会贯通,用于现实,解决问题。

③“距师”与“问难”

汉代儒生治学,好“褒古毁今”、“信师是古”,造成教育空气沉寂,学术枯萎。尤其是在教育管理上,恪守师传家法,造成学者知识面狭窄,思想僵化,“前儒不见本末,空生虚说;后儒信前师之言,随旧述故”,结果是以讹传讹,谬种遗传。因此王充有针对性地提出“距师”。他说:“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他主张破除对老师、对古人的迷信,敢于问难求解。即使对孔子、孟子之言也不可盲从。王充指出:“苟有不晓解之问,迢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划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这种提倡独立思考,反对盲从和迷信的教育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思想解放的作用。这是王充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同类推荐
  •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这是一部写社会、写家庭、写孩子、写问题的书。作者以写实手法记录了众多“特殊”家庭孩子的成长经历。这些孩子们的心态、言行及人生经历,告诉人们某种警示或许警醒而感悟!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如果生长于家庭破裂、不稳定、缺乏监管、冲突与不和谐、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中,就比那些来自于温暖和谐家庭的孩子存在更多、更高的违法犯罪的风险。尤其是大人们长期外出打工,进入青春期的“留守少年”成为无人看管的青春一族。这些不幸的孩子怨谁呢?在每个故事里,作者仅仅让他们“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个个所谓的“问题”告诉大家。
  • 德闻视界:我在德国当记者

    德闻视界:我在德国当记者

    本书是作者在驻德期间所当记者采访的一些文字集结,可以作为一段心路历程,一个时间标签,一种历史纪念。此书不是的单纯叙事,而是一部触景生情的思想札记,它更偏重于抒发作者内心感受。通过作者的采访纪实,本书为我们展示出德意志家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卷,而且,又涉及了外交时政、人生、社会、历史等重大的时代课题,并不断地给人以精神启迪。本书作者是央视驻外记者,从2005年2月28日到2008年6月30日,3年多的光阴,40个月,作者在德国当央视驻外记者。那是一段忙忙碌碌、风风火火、变动不居的日子,作者接触了不同层面的人,采访经历了不同的事,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德国,但是却似乎总是无暇看风景。
  •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是第一部反映SARS病毒入侵人类的中国灾难文学的力作,因具有“备忘录”和“启示录”的双重意义而格外受到关注。作者不是为了简单地宣传铁腕治非典的官员、抗击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找到对付病毒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以及为公众讲述抗击SARS一线真相的新闻记者,而是把他们还原成具有职业守精神的普通人,力图传达的是危机中人性的美丑以及更深层的生存境况,用文字做成警钟,提醒人们“悲剧常常重演”的危险存在。
  •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新闻谈片:一个资深新闻人的采编心语

    本书内容包括:“对外新闻报道及其特色”、“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社会问题与新闻报道”、“青藏采访札记”、“可贵的随时倾听”、“代表素质的可喜提高”等。
  • 普通高等学校管理探微

    普通高等学校管理探微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1999年首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的招生增长率每年都在两位数以上。扩招、合校、更名、升格,成为高等教育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词,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亦成为众多的办学者的追求,作为口号进行广泛宣传,并写进规划作为目标而为之奋斗。那么,如何理解跨越式、超常规的内涵?简单理解它,容易使人想到“大跃进”。 本书收《关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普通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探新》、《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等文章。
热门推荐
  • 民间球王

    民间球王

    天才足球少年,逆风翻盘!从被人看不起到受人追捧,他一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征战球场,最终加冕为王!
  • 花开半朵

    花开半朵

    十个都市男女,三段刻骨柔情,不够完满的爱,不够完美的心,在恋恋尘世中缱绻沉浮。她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自立,自强,自爱,却做起初恋男友的婚外情人。她在爱情与友情之间不断挣扎,走出一场错爱,却又陷入另一段感情纠葛。她在爱与被爱之间展转抉择,历尽千帆,她终于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却一次又一次与美好失之交臂。
  • 末世之光暗同尘

    末世之光暗同尘

    (无空间,无系统,无重生,无穿越)穿越者,重生者,系统者,征召者,与虚无者。丧尸病毒突然爆发,本被丧尸咬死的连倾城却依旧活着?意外被告知寻找世界真相,去哪找,怎么找?没有人告诉她。各种奇怪的人,特殊能力的人,非此世界的人。他们,都是求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线索,因为倾城只为真相
  • 红色迷彩

    红色迷彩

    风云渐起,初踏征途。在一个一次意外家族矛盾下当兵,在军队中他始终有着一个最终的目标“当兵就当打仗的兵!”由于一次军事演习表现出色,被特招加入风狼特种大队。通过特种部队最艰苦的选拔,他将以一种什么样的信仰继续生存?当面对敌人,思想分化,他怎么去面对?这怎么去面对阴险狡诈的敌人;他该怎么去面对利益和现实;他又该怎么面对军队以胜者为王的道理,这并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年代,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如果我在你身后,我不会让一颗子弹落在你的身上,如果我牺牲了请关照我的家人!” 书友交流群:824293538
  • 重生之天道神音

    重生之天道神音

    双眸失明,但却获得太子长琴传承的美貌少年。一个美貌少年在女权世界的日常"生存"的故事!(好无力的简介,这是作者第二本书,放心入坑,当然也可以去第老书光顾一下=A=~)
  • 兽神·帝国攻盟

    兽神·帝国攻盟

    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食人魔小谷一日比一日兴旺,人类冒险者和投机者纷至沓釆,他们同样为半兽人部落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在碧叶丝的精心。可护下,金龙也吸引了大量人类贵族的目光,他们为了看一眼这种传说中最伟大的生物毫不吝惜地抛出手中的金币。但是利益总会引来觊觎者的目光,就像是一大块鲜美的肉总会引来兀鹫和豺狼。哈茵城堡城主狮人男爵派遣狮人战士前往食人魔小谷传达自己的命令,要求食人魔小谷臣服,成为自己的附属部落。道格拉斯断然拒绝。强大的哈茵城堡派遣出雷因族联军攻打食人魔小谷,道格拉斯率领着半兽人部队奋起反击……
  • 天涯双探:青衣奇盗

    天涯双探:青衣奇盗

    古风悬疑推理神作!中国古代版福尔摩斯!周浩晖、冶文彪、紫金陈、侧侧轻寒鼎力推荐!带您破解大宋300年悬案史上从未公开的民间奇案。万里追凶,23次反转、64起悬案、78种诡计……从京城到西域,108万公里:帝、官、将、相、商、农、兵、侠、盗、妓、僧11种身份;沉湖女尸、荒村童谣、墓室迷踪、鱼尸人骨等64起大小悬案;童谣杀人、不可能犯罪、叙述性诡计、暴风雪山庄等超过78种推理诡计……翻开本书,让两个热血少年带您见识民间奇案背后的智斗谋略和生死友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龙渊惊虹

    龙渊惊虹

    一个来历不明的失忆少年,本是杀伐果断,冷酷非常,可却因为一个花痴少女,乱了这个江湖,亦是乱了整个世界。
  • 我只想安静地修仙

    我只想安静地修仙

    原来想要一口气写完的,没想到最后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一直在改,暂时放弃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