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7200000062

第62章 《韩非子》作品(58)

圣人治理百姓,衡量根本,不纵容百姓的欲望,只是期望利民。所以对他们施加刑罚,不是因为憎恨百姓,而是从根本上爱护百姓。刑罚战胜罪恶,百姓才得安宁;奖赏繁多,奸谋诡计随之而生。所以治理百姓,刑罚得胜,这是治国的首要任务;奖赏繁多,这是祸乱的根源。百姓的本性喜欢混乱,而不喜欢执行法令,所以明主治国,明定奖赏以鼓舞百姓建功,严肃刑罚则百姓亲法,鼓舞建功则不触犯公事,亲近法令则奸心不萌。所以治理百姓,要禁在奸心萌动之前,用兵要先服百姓之心。禁令首先要治理根本才有效,战胜士兵之心才能打胜仗。圣人治理百姓,先治本就强,先服民心才能取胜。国家的事务以治本为先,要统一民心,执行公务不得夹杂私意,奖赏告发者,奸邪就不会发生,明确法令,治理百姓就不会烦琐。能执行这四项政策就强盛,不能执行这四项政策就削弱。国家之所以强盛,就是依靠政策;君主之所以受到尊崇,就是依靠权势。所以明君有权势有政策,但乱君也有权势有政策,两种政策积久年深其结果就不同,那是因为他们所制订的政策不同的缘故。所以明君操持权势而受到尊重,政策一贯而国家得到治理。所以法是君主的根本,刑罚是爱民的开始。

百姓的天性,讨厌劳苦而爱好安逸,安逸则农事荒废,农事荒废就无法治理,无法治理国家就会混乱,奖赏和刑罚难以在天下推行就必然有奸臣当道。所以想要建大功,又难以致力,而大功就没有希望建成;想要制订法令,又难以改变旧的法令,百姓混乱就没有希望治理。所以治理百姓并无常规,只要符合治国方针的就是好法律,法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就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之法与社会发展相适宜就能有成效。所以当百姓质朴之时,只用名义就可以达到禁止的目的,而世上已出现智诈巧伪后就要动用刑罚才能使百姓听从。时代转移而治道不变就会混乱,治道变了而禁令不变国家就会削弱。所以圣人治理百姓,法令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禁令和治道也随之而变。

能在地里劳作就会富足,能在战场奋力杀敌国家就会强大,强大而又能铲除奸邪的国家就能统一天下。所以统一天下在于开展耕战,在于铲除奸邪,能铲除奸邪的人就必定能振兴王业。所以振兴王业之术,不在于依靠外国势力不来扰乱,而在于依靠自己的不可乱。依靠外国势力不来扰乱而所设的法治就会削弱,依靠自己的方寸不可乱才能行法,才能兴旺。所以贤君治国,要适应于不可乱的法术。尊贵爵位,君主就会受到尊重,所以奖赏功劳,授予爵位,任用才能而排除奸邪。爱好出力的人,爵位就尊贵,爵位尊贵而君主就会受到尊重,君主受尊重就能兴王业;国家不依靠出力的人而依靠私学,爵位就低贱,爵位低贱而君主就卑微,君主卑微国家就会削弱。所以立国用民之道,能够排除游说之士而闭塞私门,崇尚依靠自己的力量,统一天下就可实现。

制分

【原文】

夫凡国博君尊者,未尝非法重而可以至乎令行禁止于天下者也。是以君人者分爵制禄,则法必严以重之。夫国治则民安,事乱则邦危。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事实。且夫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人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恶者,上之所制也。民者好利禄而恶刑罚,上掌好恶以御民力,事实不宜失矣。然而禁轻事失者,刑赏失也。其治民不秉法为善也,如是,则是无法也。故治乱之理,宜务分刑赏为急。治国者莫不有法,然而有存有亡。亡者,其制刑赏不分也。治国者,其刑赏莫不有分,有持异以为分,不可谓分。至于察君之分,独分也。是以其民重法而畏禁,愿勿抵罪而不敢胥赏。故曰:不待刑赏而民从事矣。

是故夫至治之国,善以止奸为务。是何也?其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也。然则去微奸之道奈何?其务令之相规其情者也。则使相窥奈何?曰:盖里相坐而已。禁尚有连于己者,理不得相窥,惟恐不得免。有奸心者不令得忘,窥者多也。如此,则慎己而后窥彼,发奸之密。告过者免罪受赏,失奸者必诛连刑。如此,则奸类发矣。奸不容细,私告任氇坐使然也。

夫治法之至明者,任数不任人。是以有术之国,不用誉则毋适,境内必治,任数也;亡国使兵公行乎其地,而弗能圉禁者,任人而无数也。自攻者人也,攻人者数也。故有术之国,去言而任法。

凡畸功之循约,者难知,过刑之于言者难见也,是以刑赏惑乎贰。所谓循约难知者,奸功也;臣过之难见者,失根也。循理不见虚功,度情诡乎奸根,则二者安得无两失也?是以虚士立名于内,而谈者为略于外,故愚怯勇慧相连,而以虚道属俗而容乎世,故其法不用,而刑罚不加乎戮人。如此,则刑赏安得不容其二!实故有所至,而理失其量,量之失,非法使然也,法定而任慧也。释法而任慧者,则受事者安得其务?务不与事相得,则法安得勿失,而刑安得无烦?是以赏罚扰乱,邦道差误,刑赏之不分白也。

【译文】

大凡国土广大的君主受到尊崇,从来没有不是重法才能做到在天下令行禁止的。因此作为统治人民的君主,必须明定爵位和俸禄,执法必严而加重它的分量。国家治理得好人民才能安定,政事混乱国家就会出现危机。法重合乎人情,禁令减轻就会违背事实。况且拼死卖力,是百姓能够做到的,人的常情没有不是出死力以求达到他们的欲望的;而百姓的喜好和憎恶,可由君主控制。百姓喜好的是利禄而憎恶的是刑罚,君主掌握百姓的喜好和憎恶来驾驭他们,事实是不能放过的。然而放宽禁令而事有过失,这就是刑赏失当。治理人民,不是执掌法令去行善,如果是这样,那就等于没有法令了。所以治理乱国的道理,应该是以明辨刑赏为当务之急。治理国家者,没有谁不立法令,然而有的国家保存下来,有的国家灭亡了。灭亡的,就是因为制订刑赏原则不分明。治理好的对于刑赏的界限没有不分明的,认为刑赏是不同的而把它们分开,这不叫分明。至于明察的君主,他的分明是独特的分明。因而百姓重视国法而畏惧禁令,总是担心出错、犯罪而不敢期求奖赏。所以说:不等待刑赏而百姓早就去做应做的事了。

所以治理国家达到最高的境界时,就是善于以制止奸邪为要务。这是什么缘故呢?其法令是合乎民情的,是关系治国的道理。那么监察奸臣之法是怎样的呢?那就是一定要邻里相互监视是否有奸情。而相互监视又要怎样去做呢?那就是:邻里连坐,不告者同罪。触犯禁令如有牵连自己的情形,邻里就不能不互相监视,唯恐不得免罪。有奸心的不能让他得志,因为监视他的人多。如果是这样,人就要慎重自己的行为而监视奸人,告发奸人的秘密。告发有过的人免罪而受赏,不告发的一定要惩治而受牵连之罪。这样,奸诈之徒就能被揭发,奸诈之情不管是否细小,同里相保、有罪连坐使他们不得不告。

执掌国法最为明察的人,是依法用人而不是以智用人。因而有术之国,不任用有声誉的人就不会有过失,境内也必定治理得好,这是依法用人的缘故;灭亡之国,让敌人的军队在境内肆意横行,却不能防御禁止,这是用人无术的缘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是以智用人;要想战胜人,就要依法用人。所以有术之国,不听辩说而依法行事。

大凡有不正之功的,即使追寻他的前约也难以查证;过失之情在言词上也难以发现,这使刑赏难以处理而困惑。所谓循理也难以知晓,这因为是奸诈之功。臣下的过失难以发现,这是因为失去了根据。遵循情理不能发现虚假之功,考虑实情又似乎有奸诈的根由,则刑赏怎能不出现失误呢?所以虚伪之人在国内立名,而言谈之人施用诡计于外,因而愚怯勇慧相连,虚伪之道与世俗相结合而被世人所容纳,于是法令闲置不用,而刑罚也没有用到罪人身上。这样刑赏怎能不混乱呢!实行法治是有成效的,而任用人又去依靠智慧就失去了衡量的标准,失去了衡量的标准,不是法令使它如此,而是放弃了依法取人,而任人以智。不依法取人而依靠智慧用人,而任职的人又怎能承担起他的职责?职责与事实不相符合,法令怎能不出差错,刑罚又怎能不杂乱?因此赏罚混乱,治国之道错误,就是因为刑赏不分明的缘故。

同类推荐
  • 不畏列强勇捍主权的外交家曾纪泽

    不畏列强勇捍主权的外交家曾纪泽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泰戈尔精品集·传记卷

    泰戈尔精品集·传记卷

    本书收录了泰戈尔的自传。书中泰戈尔记录了自己童年、青少年时的人生回忆以及成年后经管祖传田庄、创建学校、探望民族英雄甘地等往事,他在序言中称本书“展现了儿童情感的快乐,是用孩子的语言写的散文集”。本书语言清新、质朴,贴近生活与家庭,具有浓郁的印度文化气息。
  • 夜路十年

    夜路十年

    本书的作者,童年丧父,又逢抗日战争,逃难、被困、饥饿一样不少,好不容易挨到新中国成立,参加了解放军,成为空军卫生员,后来转业到地方医院,成为交口称赞的好医生。他的一生,悲喜交加,起伏跌宕,不啻成大时代的一个缩影。在“民国范儿”成为流行语的今天,一位穿越民国漫漫长夜的老人却以亲身经历,讲述那个时代真实的颠沛流离、兵荒马乱。
  • 老舍:骚人无复旧风流

    老舍:骚人无复旧风流

    建国后,老舍由“抗战派”转向了“歌德派”。据曹禺回忆,老舍建国后常说:“我无党无派,但我有一派,就是‘歌德派’,歌共产党之德的派。”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成了老舍建国后文学创作包括旧体诗创作的总主题。一九五八年,老舍在大跃进中重新开始写旧体诗,他写的第一组诗《元旦试笔》(二首),就是歌颂的“昂头迎晓日,风物美无边”的新中国。一九六五年,老舍含冤死去的前夕,他依然在《诗二首》中真诚地实践着自己当“歌德派”的诺言。
  • 悲剧英雄:项羽

    悲剧英雄:项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悲剧英雄项羽》讲述了军事天才的凄美爱情,英雄末路的悲怆选择。一场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一段英雄美人的爱情传奇、一个盖世英雄的千古悲剧。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一物降一物之插翅难飞

    一物降一物之插翅难飞

    叶小春,领着一份稳定的薪水,却也不放弃赚外快的小写手,以自家老板做人物原型,创作多部总裁文,终于成功出版。可是……在签售会的那天,她看见了谁?如此高大俊朗、卓尔不群、冷若冰霜的递给她签售书的人,正是她那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BOSS!!!为什么会有一种被捉奸在床的感觉?神经大条的叶小春在此刻也彻底蔫了,她似乎可以预见今后悲惨的命运。士可杀不可辱,小职员也要有小职员的气节,她打算勇敢的面对汹涌而来的暴风雨,却惟独对一招没有免疫——美男计!面对美男攻势,叶小春也只好束手就擒,痛并快乐的安慰自己:哈哈哈,占了帅哥便宜!赚到还是自己!
  • 浮萍本漂泊

    浮萍本漂泊

    如果你所嫁之人非你良人,你当如何?哪有那么多的当如何,嫁了便是嫁了,不管前面是苦还是乐,是艰辛还是安逸,我都认了。如果所嫁之人吃喝赌全会,还不务正业呢?你也认吗?认了。那个吃喝赌又不务正业的所嫁之人到了不惑之年对她说:“小平,对不起,这么多年让你独自扛起了一个家。谢谢你,一直没有离开我。”再大起大落的生活都要归于平淡,更何况他们生来就平凡。虽然所嫁之人不是良人,但庆幸也不是歹人。他会说对不起。他会说:谢谢你,出现在了我全部的生命里。所以,不是良人,也认了。
  • 胆子小才不敢喜欢我

    胆子小才不敢喜欢我

    多年以前,温念林和林湛是同班同学,温念林想和林湛做朋友,却被林湛欺负了;多年以后,他们都长大了,温念林成了市面上最当红的畅销书作家,而林湛成了娱乐圈炙手可热的当红小鲜肉,在一次偶像选秀节目的决赛时,温念林最终难逃命运的捉弄,与林湛重逢了。
  • 傻妻不下堂

    傻妻不下堂

    低矮的木屋,昏暗的感光还是让刚刚醒来的孟菲菲看清了眼前的情况。她,三十世纪的未来人类现在正穿着一身惨白的孝衣躺在用几张条凳勉强拼凑起来的简易床板上,肚皮朝上,四仰八叉,稍稍动作了下全身还丝丝地疼……耳边传来比杀猪还要惨厉的谩骂声……
  • 好运大富豪

    好运大富豪

    周子扬,一个乡下小农民,为了供妹妹读书,不远万里去鹏城打工,期间邂逅美女,被他征服,桃花运,都市商机稍纵即逝,看他如何一步步成就亿万大富豪。
  • 木叶之开局轮回眼

    木叶之开局轮回眼

    穿越到了火影世界,开局送了个六勾玉轮回眼……给我这个干嘛?我是做拉面的……红烧牛肉面,酸菜牛肉面,豚骨味增拉面随便挑……光太郎仔细想了想……也许应该开须佐弄一个吉尼斯世界最长拉面~~
  • 千棘神目

    千棘神目

    深黑的宫殿,镶嵌着块块琉璃,苍白的指尖点上彩色的窗。窗上,是由无数彩色琉璃拼凑,纯白的创世神王。
  • 心口难开

    心口难开

    “不可能的。他说过,不会让我找不到他的。永远都不会。”她不可置信,拽起一旁的铁锹,又是一铲子。旁人看着发狂的田芒,都呆若木鸡。这气势,简直要命了。她指挥着另外两个人换了一角,自己下去一锹,站到铲子上,掂了掂,又下来,再感觉一下。“呀。”田芒感觉到什么,忙抽出铲子,蹲在地上,下手猛挖。殷里丁的头先露了出来,他似乎还有知觉,被刚刚轻轻一铲,顿时吃痛,旁边的石头险些就压住自己。
  • 百家姓:古代最流行的启蒙读物(国学网原版点注,党明德审定)

    百家姓:古代最流行的启蒙读物(国学网原版点注,党明德审定)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华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