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7200000057

第57章 《韩非子》作品(53)

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故以天下之大,而为服役者七十人,而仁义者一人。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于势,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辔金百溢辔,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今则不然:以其有功也爵之,而卑其士官也;以其耕作也赏之,而少其家业也;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以其犯禁也罪之,而多其有勇也。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缪也,故法禁坏而民愈乱。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廉贞之行成,而君上之法犯矣。人主尊廉贞之行,而忘犯禁之罪,故民程于勇而吏不能胜也。不事力而衣食则谓之能,不战功而尊则谓之贤,贤能之行成,而兵弱地荒矣。人主说贤能之行,而忘兵弱地荒之祸,则私行立而公利灭矣。

【译文】

上古之世,人民稀少而禽兽众多,人民敌不过禽兽虫蛇;有圣人兴起,在树上构筑巢棚以躲避禽兽的危害,人民喜欢他,便推举他为领袖统领天下,号称有巢氏。人民吃的瓜果蚌蛤,腥臊难闻,伤害脾胃,人民多病;有圣人兴起,钻木取火,用火烤煮食物除掉腥臊,人民喜欢他,推举他为领袖统领天下,号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洪水泛滥,鲧和大禹开掘河道疏导洪水。近古之世,夏桀、殷纣凶暴,祸国殃民,成汤王、周武王征讨桀、纣。如果夏朝有人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定会被鲧、禹耻笑;如果殷、周时有人开河道排洪水,一定会被成汤王、周武王耻笑。然而有人把尧、舜、汤、武、禹王的治国之道用在当今而加以赞美,一定会被新圣人耻笑。因此圣人不是期望学习古代,不是效法古代的制度,不是遵行古法一成不变,而是根据世情的变化发展,经过分析研讨,设施和制度才完备起来。宋国有一个耕田的农夫,田中有个树桩,一只兔子跑来,一头撞在树桩上,脖子折断而死。农夫放下翻土的工具而守着树桩,希望再来兔子。兔子不能再得,而他却被宋国人耻笑。如今想要用先王的政治,来治理当今世上的百姓,都是守株待兔一类的人。

古时男子不耕田,草木的果食足够人吃了;妇女不纺织,禽兽的皮毛足够人穿衣了。不必用力而营养就会充足,人民稀少而财货有余,所以百姓没有纷争。因而丰厚的赏赐无处用,严厉的刑罚无处使,人民就能自治。而今一个人有五个儿子不算多,每个儿子又有五个儿子,爷爷还没死就有二十五个孙子了。因而人口多而货财少,为了生存用力多而供养薄,所以人们争夺:尽管加倍赏赐,加重处罚,还是免不了作乱。

帝尧治理天下时,苫房上的草都不修剪,椽子也不雕刻;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冬天用小鹿皮做袄,夏天用粗葛布做衣,就是看守城门的小吏的吃穿也不会低于帝王的。大禹治理天下,亲自带着锹叉,作为人民的首领,大腿上磨得没有汗毛了,小腿也不再生毛,就是奴仆也不比这更苦了。由此而言,古时揖让天子之位,那是辞去看门的俸禄而远离奴仆的劳作,所以让天子之位并不足为怪。如今的县令,有那么一天死了,子孙几辈子都驾他用过的车,故人们十分看重。因此人们对于推让,可以轻易辞去古时的天子,而难于辞掉当今的县令,这是由于供养厚薄不同的缘故。在山里居住的人要到河谷里去挑水,腊月祭神时相互赠水;住在低洼沼泽的百姓,困于水涝,还要雇工排水。所以在饥荒的春季,有了吃的连小弟弟都不让;而丰收的秋天,关系疏远的来客也必须吃了饭再走。这不是对待骨肉不亲而喜爱过客,是由于收成多少的缘故。因此古时看轻财货并非仁义,是由于财货丰盛;而今争夺,并非卑鄙,而是财货不足。轻易辞去天子,并非品德高尚,而是势薄;看重为官,寻找依托,并非品行低下,是因为官位权重。所以圣人治国首先要考虑的是财货多少,然后制定权势的轻重。因而惩罚轻微不是仁慈,诛杀严厉不是暴虐,这是根据习俗而定的。所以事物都是本着世情而行的,各种条例都是适应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古时周文王处在丰、镐之间,地方不过百里,推行的是仁义之道以安抚西戎,于是统一天下。徐偃王地处汉水之东,地方五百里,推行仁义之道,割地献土而朝见徐王的有三十六国,楚文王怕他有害于自己,举兵攻打徐国,就把徐国灭了。所以周文王推行仁义而一统天下,徐偃王也推行仁义而灭掉了自己的国家,这是仁义适合古代而不适合当今的缘故。所以说:社会变了,而治国方略也得变。当帝舜之时,有苗不服,禹要举兵征讨,帝舜说:“不可,君主的德行不够而动用武力,是不道德的表现。”于是修教行德三年,举行干戚舞以庆功,有苗这才臣服。帝尧时与共工作战,铁铦短的都打倒敌人了,铠甲不坚的身体都受伤了,这是由于干戚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所以说:世事变了而军事装备也得跟着变。上古追求道德,中世角逐智谋,当今较量气力。齐国将要攻打鲁国,鲁国派子贡去游说,齐国说:“你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我们要的是土地,不是要你说的那些空话。”于是举兵伐鲁,距离鲁国都门十里划为国界。所以偃王推行仁义而徐国灭亡,子贡有辩才又有智谋而鲁国被削弱。据此而言,仁义辩智并不是保护国家的工具。抛弃偃王的仁义,放弃子贡的辩智,依靠徐、鲁两国的实力,让他们对抗大国,那么齐、楚两国的意图,在徐、鲁就很难实现。

古今的社会情况是不一样的,新旧的设施也不一样。如果用宽缓的政治,治理困窘急迫的百姓,如同没有缰绳和马鞭而要制服烈马一样,这是不明智的。如今儒家、墨家都讲“先王兼爱天下”,那么看待百姓就和父母一样了。怎样才能证明这点呢?有人说“司寇行刑,君主为此而不让奏乐了;听到有人被处死的消息,君主就为之流泪。”这就是所举的先王兼爱的例证。君臣的关系有如父子,国家就必然会治好。由此类推,就是没有父子关系不正常的了。个人的感情,没有比父母与子女的感情更早的了,父母虽都被敬爱而家庭未必就治理得好;君主虽厚爱百姓,怎么就能不乱呢?而先王之爱百姓,怎么也不会超过父母爱子女,子未必不乱,百姓怎么就能治理得好呢?况且依法行刑而君主为之流泪,用这种办法去表明仁义,这不是治国的好办法。流泪而不愿行刑是仁义;然而不可不行刑的是法。圣王战胜仁爱而施行法治,而不去听那哭泣,这样说明仁爱是不可以作为治国之法的。

况且百姓本来就是慑服于权势的,很少能以仁义为胸怀。仲尼是天下的圣人,修道讲德而游说海内,海内看重他的仁爱,赞美他的节义,而为他服役的才七十人,这就是说以仁为贵的人太少了,遵循节义太难了。因此,天下之大,为他服役的才七十人,而讲仁义的只有一人。鲁哀公是一个下等的君主,面向南的朝堂掌握一国之政,境内的百姓没有敢不服从的。百姓本来就是慑服于权势的,权势也确实容易服人,所以仲尼反而得称臣,哀公反倒称为君。仲尼不是服从于哀公的仁义,而是服从于他的权势。所以按仁义来说,仲尼是不服哀公的,而依靠权势哀公就能使仲尼服从。如今所谓有学识的人游说各国君主,不是依靠必胜的权势,而是致力于仁义,说这样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这是要求君主都和仲尼一样,而以世上的普通百姓都如仲尼的弟子了,这种道理根本行不通。

如今有一个不肖之子,父母申斥他他不改,乡里父老责备他他不理,师长教导他他不听。要说父母的爱,乡里父老的德高望重,师长的智慧,三种美德加在他身上,根本不能动其心,连一根汗毛都没有改变;等到州里的官吏,带着刀剑,来执行公法,追查坏人,然后才知道恐惧,遂改变他的陋习,改变他的劣行了。所以父母的爱是不足以教育儿子的,必定要在州衙的严刑管教之下,百姓本来就是越惯越骄,越严越老实的。所以说,十丈高的城墙,就是楼季都无法翻越,那是太陡峭了;一千丈的高山,瘸腿的母羊都可以放牧,那是坡度小而平的缘故。所以明王制法严峻,刑罚严厉。为了几尺布,一般人也不会放手不要;闪烁的黄金百镒,闻名的盗跖却不去取。没有什么危险,几尺布也不放弃,要断手就是黄金百镒也没有人去拿。所以明主不得不厉行诛罚。因此,奖赏一定要厚而且坚决守信,让百姓得利;刑罚一定要重而且不能赦免,使百姓畏惧;法令一定要统一而稳定,让百姓都明白。因此君主的奖赏决不改悔,行刑决不宽赦。有美名就给与奖赏,有毁谤紧接着就受惩罚,贤与不肖就都能尽力遵法了。

而今就不是这样:因为有功才授予爵位,却又因他求官而受轻视;因为尽力耕作而给予奖赏,却又轻视他的家业;因为不愿为官而疏远了他,然而又看重他隐居的清高;因犯法而判刑,却又赞叹他的勇敢。毁誉、赏罚之所行如此相矛盾,所以法律禁令都被破坏,百姓更加混乱。如今兄弟受伤害,必然帮助兄弟还击,就认为是正直;朋友受侮辱就与朋友一起报仇,就认为这是坚贞的行为,然而却犯了君主的法令。君主尊重正直、坚贞的行为,却忘记了犯禁的罪行,所以百姓逞强斗勇而官府禁止不了。不费力就能得到衣食就叫能,不上战场立功而受到尊崇就叫贤,贤与能的行为盛行了,军队就会疲弱,农田就会荒芜。人君喜爱贤能的行为而忘记了军队疲弱、农田荒芜的祸患,于是私人的行事成立了而公利也就灭绝了。

【原文】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已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镰;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则缓者非所务也。今所治之政,民间之事夫妇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智之论,则其于治反矣。故微妙之言,非民务也。若夫贤良贞信之行者,必将贵不欺之士;贵不欺之士者,亦无不欺之术也。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今人主处制人之势,有一国之厚,重赏严诛,得操其柄,以倚明术之所烛,虽有田常、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于不欺之士!今贞信之士不盈于十,而境内之官以百数,必任贞信之士,则人不足官;人不足官,则治者寡而乱者众矣。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今人主之于言也,说其辩而不求当焉;其用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焉。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辩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行身者竞于为高而不合于功,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而兵不免于弱,政不免于乱。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愈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必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日“可以得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日“可以得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者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扞,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舋,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同类推荐
  • 奥黛丽·赫本传:独行不知芳华久

    奥黛丽·赫本传:独行不知芳华久

    于赫本而言,浮曳生姿的社交圈,声色犬马的好莱坞,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她孑然行在其间,身侧是艳羡的目光,身后是追逐的人群。从世俗的定义和标签中走出,将品位与情绪定格在喧嚣之外,她赋予了生活特立独行的质地。
  •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词传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词传

    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大雪已经落了好几天,把整座北京城都给笼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幕帏,千里冰封,连紫禁城金黄色的屋顶也都被雪白的雪给覆盖住了,宫殿变得像雪塑冰雕一般,褪去了往日的巍峨雄伟,带上了一些别样的晶莹洁白。覆雪的屋顶蜿蜒着,从紫禁城一直延伸到四周的寻常民居上、花木上,在寂静的夜里勾勒出连绵起伏的曲线。在这些被大雪覆盖住的屋顶下面,有一处寻常的宅子,和其他官员的宅子相比,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一样的青砖青瓦,一样三进三出的四合大院。
  • 王光中传略

    王光中传略

    肖瑞崇是因为对王光中的尊重、崇敬和爱,到王光中家的。为了王光中,为了他们的友谊,为了他们的爱情,她不怕丢掉自己的所有,她可以面对一切的不解,甚至一切的委屈。初到王家,孩子们确实有些抵触情绪,在家人聚会时,甚至会出现十分尴尬的情景。王光中为此上火,但肖瑞崇以她的包容,以她的平静,淡化了这一切。她知道有王光中的理解、呵护,有王光中博大的胸怀,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她也知道孩子们对自己妈妈的感情,也相信他们迟早会理解自己。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肖瑞崇的行为证明了这一点。如今她和王光中结合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
  • 邮票上的航空人物

    邮票上的航空人物

    飞机的发明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100多年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在飞机发明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大批杰出人物,从早期的航空先驱,到当代的航空科学家、发明家、设计师、飞行家和企业家都为之付出心血,甚至生命。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其中很多著名人物的事迹都在邮票上得到反映。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热门推荐
  •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2:第五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2:第五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第二编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将已见或未见的关于淞沪抗战的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内容涵盖两次淞沪抗战,力求比较全面、翔实、生动地反映淞沪抗战的全貌,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一部分。
  • 末世三极

    末世三极

    当灾难降临,一切变的混乱不安!失去秩序!失去保护!失去亲友!为了活下去,求生的本能让你变的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甚至失去了人性!陪伴的只有恐惧、不安和无助;掌握新的力量或许能改变现状,但...改变不了命运....
  • 孝子三部曲之二:孝缘情梦

    孝子三部曲之二:孝缘情梦

    孝廉公的姑姑秋姑与汪县丞乱搞关系,使被称为二十四孝之一的“姜诗孝亲,涌泉跃鲤,一门三孝,安安送米”的孝廉姜家蒙上了阴影;引出人们围绕真孝还是假孝的生与死,血与火的斗争,还有对“孝”的拷问!小说以谐戏的笔调刻画了几组男女人物群像,使你能读到一部全新好看的小说。
  • 三年破茧

    三年破茧

    请随我来!看:少女时代,叛逆青春!农村城市,各有千秋!父母子女,立场不同!学习玩耍,难舍难分!家庭教育,人人头痛!看少女成长,阅心路历程!思人在旅途,含无限风景!姚且进,艾梅好,姚晶莹带你从草长莺飞燕舞山花烂漫之地,去那车水马龙钢筋混凝土高楼大厦之都……两处奔驰,演绎故事!传统道德,当代潮流,谁优谁劣?矛与盾,如何共存?且行且珍惜且成长,时代变迁……且看笔下的家长里短,品阅人生的春花秋月……
  • 健康是生产力(修订版)

    健康是生产力(修订版)

    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对人的健康与生产力发展关系的分析,着重阐述了人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作用、健康与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经济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政治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科学文化发展的关系、健康与生态文明发展的关系、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建设“健康中国”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 雪月风华

    雪月风华

    本书是作者的诗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写作的诗歌、杂感等,分为管理经纬、诗意人生和杂观天下三个部分。高度凝练的笔触,记录了自己的管理心得、生活感悟和情感历程等等。雪月风华,不是恣意享受,而是书写奋发向上、无悔青春的追求,书写豪放洒脱的人生境界。
  • 只为长安

    只为长安

    一剑斩天,只为长安。(其实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年轻人追求自己的理想主义的故事。)
  • 轮回半意

    轮回半意

    年仅七岁的少年羽秦突遭大变,门派被灭,亲人惨死,不过一夜之间便从一个早慧的懵懂少年变成了孤儿……好在父亲临死之前将他托付给了向来只收女子的六清坊掌门,从此便开始了长达六年的闭关岁月!好在还有她,那凄婉冷艳的女子,陪他看尽了六年的朝暮霞光。然而她最终是有婚约在身的,面对着她那身份地位斐然、修为有成、心思深沉的未婚夫,一步步揭开往事,让他一步步沉沦“你因我入魔,我陪你沉沦!”不管多少岁月,几个轮回,我只想和你回到那山巅,那洞口,那夕阳下,那池水边……可是岁月负了流年?可我为何依旧记得你最初的样子?就让我义无反顾的跳进那口井,纵使结局亦别离,终不负一场相遇。
  • 司汉

    司汉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他有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地理,不一样的历史。同时他又有一样的争霸天下,一样的诡谲毒计,一样的人心叵测。本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热血小胖子,在可怕的逆境中,以他的勇敢,机智,以及些许的运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历史!
  • 夜斩百鬼帝王录

    夜斩百鬼帝王录

    以鬼道统治的王朝终遭征伐,然而始皇帝留传恐怖秘术震慑朝野。朝廷为平义军叛乱放百鬼夜行,一时,人间如同炼狱。悠悠乱世中,何人屠魔斩鬼,以阳制阴?阴阳交衡,朝野兴替之后惊然觉悟,世上险恶莫过帝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