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7200000048

第48章 《韩非子》作品(44)

哀公有臣外障距内比周以愚其君,而说之以“选贤”,此非功伐之论也,选其心之所谓贤者也。使哀公知三子外障距内比周也,则三子不一日立矣。哀公不知选贤,选其心之所谓贤,故三子得任事。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故身死为谬;夫差智太宰嚭而愚予胥,故灭于越。鲁君不必知贤,而说以选贤,是使哀公有夫差、燕哙之患也。明君不自举臣,臣相进也;不自贤,功自徇也。论之于任,试之于事,课之于功,故群臣公政而无私,不隐贤,不进不肖。然则人主奚劳于选贤?

景公以百乘之家赐,而说之以“节财”,是使景公无术以知富之侈,而独俭于上,未免于贫也。有君以千里养其口腹,则虽桀、纣不侈焉。齐国方三千里而桓公以其半自养,是侈于桀、纣也;然而能为五霸冠者,知侈俭之地也。为君不能禁下而自禁者谓之劫,不能饰下而自饰者谓之乱,不节下而自节者谓之贫。明君使人无私,以诈而食者禁;力尽于事归利于上者必闻,闻者必赏;污秽为私者必知,知者必诛。然,故忠臣尽忠于公,民士竭力于家,百官精克于上,侈倍景公,非国之患也。然则说之以节财,非其急者也。

夫对三公一言而三公可以无患,知下之谓也。知下明,则禁于微;禁于微,则奸无积;奸无积,则无比周;无比周,则公私分;公私分,则朋党散;朋党散,则无外障距内比周之患。知下明,则见精沐;见精沐,则诛赏明;诛赏明,则国不贫。故曰:一对而三公无患,知下之谓也。

【译文】

叶公子高问孔子如何治国。仲尼说:“治国在于使近者欢欣,远者来归。”鲁哀公问孔子如何治国。仲尼说:“治国在于选贤。”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国’。仲尼说:“治国在于节省财货。”三公出去了。子贡问道:“三公问夫子的话全都一样,夫子回答的不同,这是为什么?”仲尼说:“叶的都城大而国土小,百姓有背离之心,所以说‘治国在于使近者欢欣,远者来归’。鲁哀公有大臣三人,对外遮蔽诸侯四邻的贤士,对内结党营私以愚惑君主,宗庙得不到清扫,祖先神灵得不到祭祀,一定是这三个人的缘故,所以说‘治国在选贤’。齐景公大建雍门,筑造高台,一个早上被赏赐几个大县赋税的竟有三家,所以说‘治国在于节财’。”

有人说:仲尼的回答,是亡国之言。叶国的百姓有背离之心,而进言“使近者欢欣,远者来归”,就是教导百姓寄希望于恩赐。以恩赐治国,无功的人可以受到赏赐,而有罪的人可以免除刑罚,这是法制所以败坏的原因。法制败坏,政治就会混乱,用混乱的政治去治理败坏的百姓,是行不通的。况且民众有背叛之心,也是君主的圣明有所不及之故。不开导叶公的聪明才智,而使近者欢欣,远者来归,这是放弃自己权势的禁止作用而与下臣共同施惠去争夺百姓,这是不能掌握权势的办法。要说帝尧的贤明,那是六王之首。然而虞舜迁徙到哪里,哪里就成了市镇,而帝尧就没有天下了。有人无术来控制臣下,就指望效法虞舜而不失去民心,不也是不会用术么?明君能发现奸诈诡计于幽微之中,所以百姓不会有大的阴谋;厉行小的诛罚于细微末节,所以百姓就不会大乱。这叫做“要想战胜困难,先从容易的地方开始;要想做成大事,要从细小的事情开始”。有功的一定要赏,受赏者对君主不必感恩,这是由于自己尽力的结果;有罪的一定要罚,受罚的并不怨恨君主,这是罪由应得。百姓知道诛罚奖赏都在于自己,所以都急于在事业上谋取功名,而不受君主的恩赐。“最高明的君主,百姓只知道有他。”这话就是说高明的君主,他的百姓没有什么爱悦可言,又到哪里去找希望恩赐的百姓呢?高明的君主与百姓不讲利害,进言“使近者欢欣,远者来归”,也可以舍弃了。

鲁哀公有些臣子对外堵塞贤者的通路,对内结党营私以愚弄君主,而“选贤”,这不是根据功劳来评定人材,选的只是君主心目中的所谓贤者。如果哀公知道哪三个人对外堵塞通路,对内结党营私,那么那三个人一天也呆不下去。哀公不知道选贤,选的只是他心目中的所谓贤,所以那三个人才得以任职。燕王哙以子之为贤,而诽谤孙卿,所以自己被杀而又遭到羞辱;吴王夫差以为太宰豁有才干,伍子胥愚鲁,所以才被越国灭亡。鲁君不一定了解贤人,而进言选贤,就是让鲁哀公有吴王夫差、燕王哙的祸患罢了。明君不必自己举荐臣下,臣下可以相互引进;不必自以为贤,立功的人就会随之而来。评定他的才干,从工作中考察他们,责成他们立功,所以群臣公正而没有私弊,不隐瞒贤才,不推荐无德无能之辈。那么君主为什么还要在选贤上费力呢?

齐景公一次赏赐就有百乘之家的赋税,孔子却进言以“节财”,这是使景公没有办法去了解富家的,豪奢,唯独让自己在上边节俭,这样也不能避免国家的贫穷。有的君主用千里土地的赋税来供养自己的口腹,即使是夏桀、殷纣也比不了他的豪奢。齐国有方圆三千里土地,而桓公用它的一半供养自己,这比夏桀、殷纣还要奢侈;然而他能成为五霸之首,就是懂得奢侈节俭的道理。做君主的不能禁制臣下而禁制自己的叫做劫难,不能整治臣下而整治自己的叫做乱,不能使臣下节俭而使自己节俭的叫做贫。明君使人没有私弊,禁止依靠诈骗谋生的人;尽心尽力做事而把利益归于君主的人,君主一定听说,听说后一定要给予奖赏;贪赃枉法的人一定会知道,知道后就坚决惩办。这样,忠臣为公家尽忠,百姓士大夫为自家效力,百官在上清廉克己,就是比景公再奢侈一倍,也不会造成国家的祸患。那么进言“节财”,就不是当务之急了。

要说对三公进一言就可以无祸患,这就是要了解下情。了解下情比较清楚,会在萌芽时被制止;在萌芽时就被制止,坏事就不会积累;坏事不积累,就不会结党营私;不结党营私,公私就能分明;公私分明,朋党就会解体;朋党解体,就不会有对外堵塞贤路和对内结党营私的祸患。了解下情比较清楚,就能够出现清明的政治;政治清明,刑赏就会公正;刑赏公正,国家就不会贫穷。所以说:进一言而三公无祸患,就是要了解下情。

【原文】

郑子产晨出,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抚其御之手而听之。有间,遣吏执而问之,则手绞其夫者也。异日,其御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曰:“其声惧。凡人于其亲爱也,始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已死,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

或曰:子产之治,不亦多事乎?奸必待耳目之所及而后知之,则郑国之得奸者寡矣。不任典成之吏,不察参伍之政,不明度量,恃尽聪明劳智虑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是以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足而奸得。故宋人语曰:“一雀过羿,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夫知奸亦有大罗,不失其一而已矣。不倚其理,而以己之胸察为之弓矢,则子产诬矣。老子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也。”其子产之谓矣。

【译文】

郑子产早晨外出,路过东匠里弄,听到有妇人的哭声,按住车夫的手细听。过了一会儿,派官吏抓来一问,她是亲手绞死丈夫的人。又有一天,车夫问:“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子产说:“她的声音有些畏惧。大凡人对他亲爱的人,刚病时是很忧愁的,已经死了是悲痛的。现在她哭的人已经死了,不悲痛而畏惧,所以知道里面有奸情。”

有人说:子产治理国家,不也太多事了吗?奸情一定要等待耳闻目睹而后才知道,那么郑国捕捉到的做坏事有奸情的人就太少了。不委任掌管刑罚的官吏,不从多方比较验证,不明示法度,只是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了解坏事奸情,不也是没有办法么?况且事物众多而一个人的才智是有限的,寡不敌众,一个人的才智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都能察觉,所以要以物治物。下面人多而上面人少,寡不敌众,这就是说君主不足以遍知臣下,所以要用人来了解人。因此形体不劳而事情得到处理,才智不够而坏事奸情就可查清。所以宋国人有句话:“一只小雀飞过羿,羿就一定能射到它,那是羿在骗人。如果把天下当作罗网,那小雀就逃不掉了。”要说了解奸情坏事,也有大的罗网,任何奸情也不会逃脱的。如果不考究它的道理,只是用自己的主观判断为手段,那子产也是骗人了。老子说:“用智慧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大害。”说的就是子产一类人。

【原文】

秦昭王问于左右曰:“今时韩、魏孰与始强?”左右对曰:“弱于始也。”“今之如耳、魏齐孰与曩之孟尝、芒卯?”对曰:“不及也。”王曰:“孟尝、芒卯率强韩、魏,犹无奈寡人何也。”左右对曰:“甚然。”中期推琴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夫六晋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而从韩、魏之兵以伐赵,灌以晋水,城之未沉者三板。知伯出,魏宣子御,韩康子为骖乘。知伯曰:‘始吾不知水可以灭人之国,吾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宣子肘韩康子,康子践宣子之足,肘足接乎车上,而知氏分于晋阳之下。今足下虽强,未若知氏;韩、魏虽弱,未至如其在晋阳之下也。此天下方用肘足之时,愿王勿易之也。”

或曰:昭王之问也有失,左右中期之对也有过。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势不可害,则虽强天下无奈何也,而况孟尝、芒卯,韩、魏能奈我何?其势可害也,则不肖如如耳、魏齐及韩、魏犹能害之。然则害与不侵,在自恃而已矣,奚问乎?自恃其不可侵,则强与弱奚其择焉?失在不自恃,而问其奈何也,其不侵也幸矣。申子曰:“失之数而求之信,则疑矣。”其昭王之谓也。知伯无度,从韩康、魏宣而图以水灌灭其国,此知伯之所以国亡而身死,头为饮杯之故也。今昭王乃问孰与始强,其畏有水人之患乎?虽有左右,非韩、魏之二子也,安有肘足之事?而中期日“勿易”,此虚言也。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溉不明,中期之任也,此中期所以事昭王者也。中期善承其任,未慊、昭王也,而为所不知,岂不妄哉?左右对之日“弱于始”与“不及”则可矣,其日“甚然”则谀也。申子曰:“治不逾官,虽知不言。”今中期不知而尚言之。故曰:昭王之问有失,左右中期之对皆有过也。

【译文】

秦昭王问左右说:“眼下韩国和魏国,同他们建国初期比较,是开始强呢,还是现在?”左右回答说:“比开始弱了。”“眼下如耳、魏齐,同以前的孟尝、芒卯谁强?”答说:“不如。”王说:“孟尝、芒卯率领强大的韩、魏之兵,还不能把我怎样。”左右说:“那太对了。”中期把琴一推说:“大王推断天下的情况是不对的。晋国在六卿执政时,智氏最强,灭了范氏、中行氏,率领韩、魏两家之兵而围赵氏,引晋水灌城,城墙只差三板高就被淹没了。智伯出巡,魏宣子赶车,韩康子护卫。智伯说:‘起初,我还不知道水可以灭人的国家,我今天才知道。汾河可以灌魏都安邑,绛水可以灌韩都平阳。’魏宣子用胳臂肘碰韩康子,韩康子踩魏宣子的脚,肘脚在车上碰撞起来,而智氏竟被瓜分在晋阳城下。而今大王虽强,还不如智氏;韩、魏虽弱,还不至于像在晋阳城下那样。现在天下各路诸侯正是用肘脚联合抗秦的时候,希望大王不能看轻他们。”

有人说:秦昭王的问话是失言,左右及中期的回答也有错。大凡明主治理国家,总是依靠权势。权势不可侵犯,即使天下最强的国家也无可奈何,更何况孟尝、芒卯,韩、魏又能怎样?如果权势可以侵犯,就是如耳、魏齐以及韩、魏那样,无能的也能够侵犯。那么受不受侵犯,就在于你是不是依靠自己了,那还去问谁呢?自己依靠不可侵犯的权势,那又何必去问他们的强与弱呢?如果失误在自己不依靠自己,而去问人家能否把我怎样,那不受侵犯就是侥幸的了。申子说:“失去术而要求别人忠实可靠,那就糊涂了。”就是说的秦昭王那样的人。智伯贪得无厌,率领韩康、魏宣两家攻赵却还想用水灌城而灭掉他们的国家,这就是智伯之所以国亡身死,头颅变成饮杯的原因。如今昭王问它们比当初强不强,难道是怕引水灌城的祸患发生么?虽然有左右近侍,但他们并不是韩康子、魏宣子,怎么能有肘脚的事情呢?然而中期说“不要看轻”,这是不切实际的话。况且中期的职责,是演奏琴瑟。弦音调整不好,曲调演奏不精,这是中期的事,这是中期侍奉昭王的职责。中期能很好地完成职务,还不一定能满足昭王,然而却去做他不懂的事,难道不荒谬吗?左右回答“比以前削弱了”和“不如”就可以了,还说“太对了”就是阿谀奉承了。申子说:“办事不要超越职权,分外的事虽知不言。”现在中期对不知道的事还讲。所以说:昭王的问是失言,左右和中期的回答有错。

【原文】

管子曰:“见其可,说之有证;见其不可,恶之有形。赏罚信于所见,虽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说之无证;见其不可,恶之无形。赏罚不信于所见,而求所不见之外,不可得也。”

或曰:广廷严居,众人之所肃也;宴室独处,曾、史之所僈也。观人之所肃,非行情也。且君上者,臣下之所为饰也。好恶在所见,臣下之饰奸物以愚其君,必也。明不能烛远奸,见隐微,而待之以观饰行,定赏罚,不亦弊乎?

【译文】

管子说:“看到合乎法度的事,又有验证,表示高兴,要有奖赏;看到不合乎法度的事,又有证实,就要惩罚。君主发现的事,信赏必罚,即使有察见不到之处,还有人敢为非作歹么?看到合乎法度的事,且有验证,表示高兴,却不奖赏;看到不合法度的事,又有验证,表示厌恶,却不惩罚。君主自己发现的事,赏罚都没有信用,而要寻求看不到的违法的事,那是不可能的。”

有人说:在大庭广众和严肃的情况下,众人是敬畏的;在内室里独处,曾参、史也是很随便的。看着人们很严肃,但这并不是真实情况。况且在君主面前,臣下总是要掩饰自己的。只根据自己看到的来定好坏,臣下就要掩饰自己的奸邪以愚弄君主,这是必然的。明察不能照见远奸,不能看到隐微之处,而根据观察到的虚假行为去再决定赏罚,不也是有弊病吗?

【原文】

管子曰:“言于室,满于室;言于堂,满于堂:是谓天下王。”

或曰:管仲之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着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是以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不独满于堂;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不得满室。而管子犹日“言于室满室,言于堂满堂”,非法术之言也。

【译文】

管子说:“在屋里讲话,满屋子的人都能听到;在厅堂里讲话,满厅堂的人都能听到。这就可以称为天下的王。”

同类推荐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而是一本奇特之书、感人之书,承载着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哲理思考。江隆基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还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他对是非有很高的判别能力,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随声附和,听风办事;不愿做违心之事、发违心之论。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平日工作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有基于“定见”的“定功”。北大七年,他尊重马寅初、周培源、汤用彤、侯仁之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办出了北大“发展最好的时期”;兰大七年,他排除各种干扰,不顾“左”的威压,办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 曹操十讲

    曹操十讲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既有世家大族,也有草莽豪杰。但是,最后独霸天下的却是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军阀们有如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有的偏居一隅苟且偷生,为什么只有这位乱世枭雄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九死一生,又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 拼杀一生的他,既没有像昔日贵族一样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无赖一样做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垂涎欲滴相,而是默默地走完了他一个汉室“臣子”的人生旅程;他生命的结束,同样意味着一个新王朝开始。但为什么在他手上却不能让那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而硬要让儿子演出“禅让”的荒唐剧?
热门推荐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网游之苍茫

    网游之苍茫

    一个极其普通的小人物,经历了不普通的事件。从以游戏为娱乐,变成了以游戏为生存。《苍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游戏,里面又充满了什么样的秘密。无人知晓,也没有人能彻底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但是,这个普通小人物却在游戏中,掀起了狂波巨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少侠请留步

    少侠请留步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软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昔日风云都归去,空留独身对斜阳,断剑手罢浊泪流。纵横大千江湖,除不平事,杀不善人。终有磨难,天劫难逃。江湖也有男女情,又有多少能成眷属呢?只是,那个道士,你女儿都跟别人跑了,哎!算了算了,我先带你去大闹江湖。
  • 千金为聘

    千金为聘

    前世,她穿越而来,才智过人,却失算人心,错将鱼目当珍珠,屈打而亡;再次睁眼,竟然重生在穿越的那一刻,暗暗发誓,上辈子负她害她之人,定要血债血偿!父亲伪善,卖女求荣,断你财路,毁你命根!后母虚伪,嫡妹蛮横,庶妹阴险,撕毁美人皮,送你们上绝路!渣男竟然敢求亲!好,拿起金算盘,十座玉山、百家店铺、外加千两黄金!原以为吓怕求嫁之人,却没有想到一个男人许她千金为聘,乱了,全乱套了……新书《暖妻缠身:公爵大人,请自重!》火热连载中,希望筒子们多多支持!
  • 小野风狐

    小野风狐

    狐狸山下被喊作妖怪的狐狸之子,树下的第一次相遇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匆匆逝去的爱情风狐逐步卷入妖魔的怪谈。结识各类游侠怪客,见识人心的魑魅魍魉。一边成熟,一边疯狂!法师,排山倒海,飞天纵地,逍遥天地之间,辗转于九天之外。
  • 飞升至上

    飞升至上

    仙界“混世魔王”天枢渡劫失败,神魂掉落到低位面。为重回仙界,带神兽一路打怪飞升。尔等妖魔鬼怪速速离开,飞升难,难于上青天!
  • 美丽时光走丢了

    美丽时光走丢了

    我还注意到集子中的多篇作品都有一个叫“另维”或“另小维”的人物。作者也许是有意以此突出故事的真实感?许多前辈作家都说过,小说是作家的自叙传。作者显然很会讲故事,善于在营造情节的跌宕起伏上下功夫。但那些明显过于突兀的结尾、那些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过于完美的人生结局的憧憬又难免给人以落入俗套的感觉。毕竟,作者还太年轻了吧。因此,如何经营结尾(其实关系到如何写出人生的复杂与难以逆料)就成为作者下一步面对的挑战。
  • 灭秦(6)

    灭秦(6)

    大秦末年,神州大地群雄并起。在这烽火狼烟的乱世中,随着一个混混少年纪空手的崛起,他的风云传奇,拉开了秦末汉初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大秦帝国因他而灭,楚汉争霸因他而起。因为他——霸王项羽死在小小的蚂蚁面前。因为他——汉王刘邦用最心爱的女人来换取生命。因为他——才有了浪漫爱情红颜知己的典故。军事史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他的谋略。四面楚歌、动摇军心是他的筹划。十面埋伏这流传千古的经典战役是他最得意的杰作。
  • 掠爱成瘾:言少毒宠小娇妻

    掠爱成瘾:言少毒宠小娇妻

    她曾为他放弃所有,一心只想要他活命。他却毁了她的所有,把她的自尊踩在脚底碾压。“言溪,我们离婚吧。”“离婚?不可能,我要你付出代价。”直到光阴不再,直到一切已成定局,他才知晓事情的真相。“任嫣,求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