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35600000001

第1章 作者序

在《寻欢作乐》最初出版的时候,报纸上沸沸扬扬地出现了不少议论,因为有些人认为我称作爱德华·德里菲尔德的那个人物,写的就是托马斯·哈代。虽然我一再否认,但仍无济于事。我对那些前来向我打听的记者指出我小说中主人公的生活和托马斯·哈代的生活多么不同,也没有什么用处。的确,两个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两个人都写有关英国乡村生活的小说,两个人都结过两次婚,两个人都是到了老年才成名的。可是相似之处,仅限于此。我只见过托马斯·哈代一次,那是在伦敦的一次晚宴上。当时按照英国的风俗习惯,女子全都离开了饭厅,留下男人们一边喝着红葡萄酒、咖啡和白兰地,一边谈论国家大事。我发现自己正坐在哈代身旁,我们一起谈了一会儿。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他的两位太太我都不认识。我想他的头一位太太是英国圣公会一个职位不高的圣职人员的女儿,而不像本书中的罗西那样是一个酒店女招待。我从来没有到他家拜访过。其实,除了从他的作品中知道的那一点儿情况外,我对他一无所知。我早忘了那次我们谈了些什么,只记得我离开的时候所得到的印象是他是一个身材矮小、头发花白的人,看上去神情疲惫,一副落落寡合的样子。虽然他在这样一个场面盛大的宴会上一点都不感到局促不安,但是他也并不怎么特别关心,好像他只是在戏院里看戏的一名观众。女主人可以说是一个专事结交社会名流的人,我猜哈代之所以接受了她的邀请,只是因为他不知道如何不失礼节地予以回绝。他身上当然一点也没有德里菲尔德晚年所独具的那种略微有点儿奇特的、粗俗的生活态度。

我想记者们之所以认为我笔下的这个人物是托马斯·哈代,只是因为我写本书的时候哈代正好刚去世不久。不然,他们可能同样轻易地就会想到丁尼生[1]或梅瑞狄斯[2]。我曾经得到机会,看见一些声名显赫的老作家如何接受他们的仰慕者所表示的敬意。我在一旁观察他们的时候,常常暗自寻思,不知在这种时刻他们心中是否会回想起他们默默无闻、动荡不定的青年时代,不知他们看到那些带着崇拜的神色两眼迷离地瞅着他们的女子,或者神情严肃地听着那些样子热切的年轻男子告诉他们说他们的作品对自己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时,他们是否会暗自好笑,并且饶有兴味地琢磨着要是这些仰慕者知道了他们全部的真情实况,究竟会说点儿什么。我暗自寻思,不知他们对自己受到的那种尊崇景仰的待遇是否有时会变得很不耐烦。我也暗自寻思,不知他们对自己被奉若神明是否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有时候,他们显然确实感到美滋滋的。有天晚上在拉帕洛[3],我和马克斯·比尔博姆[4]一起吃饭,他提议我们去见见正在那儿盘桓的格哈特·霍普特曼[5]。格哈特·霍普特曼是一个如今也许已经被人忘却的德国剧作家,当时却享有盛名。我们发现他高高地坐在那家旅馆客厅里的一把扶手椅上,那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生着一张有点发红、特别光溜的脸。在人们为了举办社交音乐会而租用的一大圈镀金的小椅子上坐了大约二十个人,大部分是男人,他们正全神贯注地在听他讲话。我们等着他讲完,好闯进圈子去和他打招呼。等他讲完话,传来了一阵低低的啧啧称赏的声音。我们走上前去,那个大人物挥手和我们打招呼,命人端椅子来请我们坐下。两个年轻人连忙去拿椅子;那个圈子扩大了,把我们都包括在内。我们互相寒暄了几句,但是显而易见,我和马克斯·比尔博姆的到来使周围的那群人觉得很不自在。客厅里一片寂静。那些神情热切的年轻人满怀期望地注视着那个有名的作家。寂静并没有给打破。寂静变得令人局促不安。最后有个机灵的小伙子向他提了一个问题。他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在扶手椅上坐定,以一种在我看来似乎没有必要的长度回答了那个问题。等他讲完后,又传来一阵低低的表示敬意的赞叹声。我给马克斯·比尔博姆递了个眼色,于是我们起身告辞。

当然,格哈特·霍普特曼给了他的听众他们所要听的东西;他对自己受到的这种崇拜,显然一点也不感到拘束。我觉得我们英语国家的作家对于这样一种姿态不会觉得怎么舒服。叶芝[6]往往以某种缺乏幽默的态度装扮成吟游诗人的样子,因而使自己受到他的轻狂无礼的同胞的嘲笑。那是一种矫揉造作的表示,亏得他的诗歌美妙,才显得情有可原。亨利·詹姆斯以他一贯的谦恭有礼的态度接受那些名媛淑女(她们多数已届中年,总相互争着想引起他全部的注意)的奉承,但是私底下,他却随时准备拿她们开一个谑而不虐的玩笑。

其实,我是以一个带着妻子儿女在惠特斯特布尔[7]小镇上定居的无名作家作为爱德华·德里菲尔德的原型的。我的叔叔和监护人当时正是那个小镇的牧师。我想不起那个作家的名姓了。大概他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现在一定早已去世了。他是我见到的头一位作家。虽然我叔叔很不赞成我跟他来往,但是我一有机会总溜去看他。他的谈话使我心情激动。后来有一天,他丢下一身债务不管就从镇上消失了,这使我感到震惊,也使我叔叔感到满意。关于他,我用不着再多说什么,因为读者会在本书中看到他给我留下的印象。

本书出版后不久,有封信由专人递送到半月街我的寓所。原来是休·沃尔波尔[8]写来的。他是英国书籍协会委员会委员,晚上临睡前把我的小说带到床上阅读,有意把它作为当月新书推荐给读者。他一边往下看,一边竟然认为我笔下的阿尔罗伊·基尔这个人物似乎是对他本人所做的冷酷的写照。当时有个作家团体总设法抓住一切机会出现在公众眼前,他们跟评论家保持着亲切友好的关系,好使他们的书籍得到好评,而且只要对他们有用,就不惜溜须拍马来取得以他们的文才几乎不配取得的成功。他们缺少才华,就设法依靠推举拉拢来加以弥补。休·沃尔波尔就是这个作家团体中最重要的成员。不错,在我构思我称作阿尔罗伊·基尔这个人物的时候,我心里想到的是休·沃尔波尔。哪个作家都不能凭空创造出一个人物。他必须有一个原型作为起点,随后他的想象力就开始发挥作用。他把这个人物逐步塑造成形,东一处西一处地添上一个他的原型所没有的特征。等他完成以后,他展示在读者眼前的那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与最初给他启发的那个人已无多少相似之处。只有这样,一个小说家才能赋予他所塑造的人物那种既可信又有说服力的真实性和强度。我并不想伤害休·沃尔波尔的感情。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有不少真心喜爱他的朋友,尽管他们往往嘲笑他。他很容易叫人喜欢,却很难受到尊敬。在我构思阿尔罗伊·基尔这个人物的时候,我尽力掩盖起各种踪迹线索;我把他描写成一个经常骑马带着猎狗出外打猎的爱好运动的人,网球和高尔夫球打得比大多数人都要出色得多,而且是一个巧妙地避免了婚姻羁绊的风月高手。以上这几点中没有一点可以放在休·沃尔波尔的身上。我在答复他的来信的时候向他提出了这几点。我还告诉他说,我从我们俩都认识的一个作家身上选取了某一个特征,又从另一个作家身上选取了另一个特征,而且最主要的是,我还把自己的不少性格脾气写到了阿尔罗伊·基尔的身上。我一直知道自己的缺点,我从来也没有洋洋自得地看待这些缺点。我们这些作家全是爱好自我表现的人。不然我们干吗答应人家给我们拍照呢?不然我们干吗接受人家的采访呢?我们干吗翻阅报纸寻找我们的书的广告呢?我们真的干吗不像简·奥斯丁那样把这些书说成是“由一位女士所著”,或者像瓦尔特·司各特爵士那样把这些书说成是“由《威弗利》[9]的作者所著”,而把自己的姓名摆在上面呢?可是,我实际上仍然把休·沃尔波尔声名狼藉地也具有的某些特征,他的某些丢人的弱点放在阿尔罗伊·基尔的身上,因此在伦敦文学界,几乎没有几个人会看不出他就是我的原型。倘若他的鬼魂不安地在书店里徘徊,设法使他的著作陈列得井然有序,猛然想起我如何嘲笑他想有朝一日成为英国文学界的泰斗的抱负,那么在他看到我,就连嘲笑他的我,似乎也快享有那种昙花一现、既可悲又可笑的显赫声名的时候,他一定会幸灾乐祸地暗自好笑。

可是我写《寻欢作乐》,并不是专门为了描述爱德华·德里菲尔德和阿尔罗伊·基尔这两个人物。年轻的时候,我跟本书中我称作罗西的那个年轻女人关系十分密切。她有重大的、令人恼怒的过错,但是她长得很美,人也诚实。我和她的关系正如这种关系一贯会有的结果那样后来结束了,但是我对她的回忆年复一年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把她写进一本小说。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经过了好多年,我始终没有找到我在寻找的机会。我担心自己永远没有这种机会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我忽然想要描述一个上了年岁的著名小说家(他受到自己太太的悉心照料,死后却被他太太和其他人用来给他们自己增加荣耀,这想必会使他多少有点儿气恼)的时候,我才想到可以把罗西写作他的头一位太太,这样一来我就有了那个我渴望很久的机会。我还必须补充说,我认为自己所创造的最动人的女主角的原型,根本不可能在我的小说中认出她自己的面目,因为等到我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她已去世了。

采访的记者往往向作者提出几乎同样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你对他们的大部分问题会有现成的答复。每逢他们问我自认为哪部小说是我最出色的作品的时候,我总问他们说,他们是指一般认为我最出色的作品,还是指我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虽然自从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校改校样以后,我就没有再看过《人性的枷锁》,但是我却愿意赞同公众的意见,认为它是我最出色的作品。那是一个作家一生只能写一回的那种书。归根结底,他只有一生。可是我最喜欢的书却是《寻欢作乐》。这是一部写起来饶有兴味的书。处理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和三十年后发生的事情,而不失去想要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所必需的连贯性,这颇费心思。我发现克服这个困难是一项很愉快的工作。我希望读者从过去跨入现在,再从现在返回过去,一点儿都不感到颠簸震动,因而故事的叙述应当像一条法国那种宁静的河流那样平稳地流去。可是这当然只是一个多少有点别出心裁的技巧的问题。在这方面,读者所关心的只是结果。读者对作家不得不应付的潜在困难、无所适从的窘境和进退两难的局面,跟讲究饮食的人对把完好美味的弗吉尼亚火腿[10]熏制出来放在他面前的那套工序,同样漠不关心。不过这只是顺带一提而已。我喜欢《寻欢作乐》,因为那个脸上挂着明媚可爱的微笑的女人为我再次生活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她就是罗西·德里菲尔德的原型。

一九五〇年一月

同类推荐
  • 莫清烟探案之未名谷

    莫清烟探案之未名谷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莫清烟惬意地骑在马背上,偶尔抬头望一眼天上或聚或散的云,心里闪过无限憧憬。此刻,她是快乐的,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而她,现在也只想安安静静,自由自在地欣赏无边春色,犹如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沿着湖边蜿蜒的,是一片茂密的草坪,正酝酿一场美丽的绽放,草坪深处,有一个入口,那里便是她此行的目的地:未名谷的人口。未名谷其实是一个小镇。据说那里是天下最有意思的地方,每个人身临其境,各自感觉均会不同。
  • 墨镜

    墨镜

    戴墨镜的男子摸索着进入奶茶店,他已经第三次来了。他进来的时刻通常是顾客稀少的时候。小芊的这个奶茶店开在街边,斜对面是一所初中学校,她的顾客大部分是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时候,一天中有四个最高峰。小芊早就注意到了他,他不止是戴个墨镜,他的视力不好,走路摇摇晃晃的。墨镜男子走近吧台。小芊说,你坐下吧,要什么,我给你送过去。他说,还和以前一样,一杯奶茶一块蛋糕。小芊转身准备好奶茶,移动肥硕的身躯走向他。你应该拄根拐杖。小芊说。习惯了,不用。他说。小芊仔细看他,估计他年龄在四十岁上下。除了眼镜挡着的眼睛,面孔长得挺漂亮的。
  • 旅游记

    旅游记

    一部生趣盎然、充满哲思的小说。以旅游者的视角将自然山水、人文胜迹、民风民俗与人的本性、命运相结合,以此反映社会的变迁,人心的浮沉。《旅游记》可谓旅游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漫长的旅程中,与旅伴们一起,或骑毛驴骡马,或乘轮船飞机,时而若一个行者,随遇而安;时而又像一条航船,经受着大风大浪。作者于旅途中目睹耳闻了沿途景致和异闻趣事,领略了个中哲理,依着旅程的顺序,每到一处,是怎么看的,何样想的,就怎样写,便写成了这几十万言。《旅游记》主人翁胡艳丽美丽善良、年轻单纯,在旅途中,在旅伴的诱逼下与之发生关系怀孕,不得不与其结婚,而婚后丈夫却背叛了她。胡艳丽断然与背信弃义的丈夫离了婚,却陷入了生存困境。
  • 安禄山娶妻

    安禄山娶妻

    史书记载,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活了六十二岁,娶了四个妻子,生了十一个儿子。这里描写的是他没投靠唐军更没滋长叛乱之念前,青年安禄山与一位契丹牧羊女发生的爱情故事。安禄山撒开两腿提着一口气猛追,还是让虎子远远的落在了后面。远处,白茫茫的雪野和碧森森的古松林交界,虎子那矫健的身影变成了一个跳动的墨点。看来,大清早就出来觅食的那只雪兔,是绝逃不脱虎子那两排利齿的。在一块让大雪覆盖的巨石旁,安禄山站住了。他觉得脑袋上和后脊背都出了汗,两条腿也又酸又软了。
  • 琼瑶作品第二辑(全16册)

    琼瑶作品第二辑(全16册)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琼瑶,数字版权大陆首次授权《琼瑶作品第二辑(全16册)》。其中收录琼瑶作品《一帘幽梦》、《海鸥飞处》、《心有千千结》、《浪花》、《碧云天》、《女朋友》、《在水一方》、《秋歌》、《人在天涯》、《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雁儿在林梢》、《一颗红豆》、《彩霞满天》、《金盏花》、《梦的衣裳》等16部经典爱情故事。多部影视剧集经典原著,掀起几代人的纯爱记忆!数字版中国大陆唯一合法授权!
热门推荐
  • 给老公健康一生的枕边书

    给老公健康一生的枕边书

    这是一本专为已婚男人带来健康、幸福的书;一本指引男人永葆健康的书,书中的健康知识和生活细节是男人经常忽略的。对于妻子而言,无疑送给老公这样一本书比千万句关心的话更有价值。它旨在帮助你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了解合理的营养、健康的运动和正确的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教你如何做一个健康的男人。
  • 剑与龙的诗歌

    剑与龙的诗歌

    突然穿越到异世界后怎么办?用自己超前的眼光和技术来发家致富?没错,但你得先存活下来。当主角徐雨楚从一具东方人的身体里苏醒过来后,战争接踵而至。在这个崇尚剑与魔法的世界里,龙与神魔共舞!但人族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养龙、种田、战争和冒险。
  • 陪孩子长大: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陪孩子长大: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家长能够了解孩子身心成长的过程,获得为人父母的知识,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健康的教育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 四亿八千万只神明

    四亿八千万只神明

    没有系统,智商在线,套路简单,这是一个基因进化者向玄界殖民的故事。
  • 净土绀珠

    净土绀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逃跑的木偶

    逃跑的木偶

    年轻的高层主管驾驶滑翔机遇到偷猎团伙,是明哲保身,还是选择为迷途的鹤群领航?一群蒙受龙卷风阴影多年,创伤未愈的人们再次遭遇飓风,他们该如何面对重演的噩梦?二十年过去,容颜不改,生命永远停留在十八岁的小学老师,又藏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平静的湖面波光潋滟,而一群为夺宝而来的人却在湖底掀起了一股暗涌,他们会揭开哪些尘封的往事,又会得到怎样珍贵的宝藏?一具普通的木偶,忽然从舞台上挣脱,是谁赋予了它生命?又是谁最终将其俘获?一个个精彩离奇的故事,就在本书中一一为您呈现。
  • 青少年心灵治愈故事系列:读懂世界这本书

    青少年心灵治愈故事系列:读懂世界这本书

    每一颗成长中的心灵,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纠结。听一些故事,打开一个心结,治愈一段忧伤。成长,是不断自我疗愈的过程。本系列丛书遴选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用活泼生动的故事讲述人生道理,治愈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帮助青少年打造一个更强大的内心。
  • 大鱼、小鱼和虾米

    大鱼、小鱼和虾米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4分33秒》、《塑料男和简单方便女》、《大鱼、小鱼和虾米》、《平面人》、《波浪、喷泉、弧线、花园》、《鼹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