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45500000003

第3章

外面的世界纵然再精彩,也总有玩腻的一天。礼拜六上完最后一节课,绍清突然很想回家,他回家的第一句话,总是千篇一律的:“婆,吃什么?我饿坏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叫外婆的时候,把那个“外”字故意地漏掉了。在他心里外婆不是外人,她是最亲的亲人,因此索性就把“外”字给去掉了。

淑婉一见到绍清,就笑眯眯的,她喜欢听他喊肚子饿。他吃得越多,她就越高兴。“挤汽车累了吧?咱去买辆自行车吧。”她一边说着,一边去厨房热红豆汤。

绍清暗想:骑车上学,他当然想了,市面上最流行“永久牌”自行车。有了自行车,他就不用像沙丁鱼似的,把自己塞进公交车厢里,任人碰撞挤压,还得拼命抓住手柄,守住脚下的丁点儿地盘。不过“永久牌”太贵了,要价一百八十块钱,他得不吃不喝存足一年的工资,还没算上购买自行车票的钱。他的存款足以买辆“永久牌”,但是光为自己花费这么多钱,太不值了,便连忙摇头:“婆,买车的事以后再说。”

淑婉笑道:“行,吃点心了,赶紧洗手去,总不长记性。”

绍清答应一声,跟着进了厨房。他洗完手,接过淑婉递上的红豆枣子汤,问道:“婆,姨婆和姨公呢?”

淑婉说:“他们去逛街了,今儿我懒得凑热闹。”

绍清不说话了,他三口并作两口,一碗甜品吃下肚子了。

淑婉站在一旁笑道:“你瞧瞧,你这猴急的样子。我可告诉你啊,吃要有吃相,出去做客可不许这样,好像前世没吃过似的。”她嘴上是这样说,心里却颇为欣喜,绍清吃得越香,就越表示她的厨艺好。从前恺悦就是这样的,现在轮到绍清了。他俩还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是说“外甥不出舅家门”么?

绍清听外婆又唠叨他了,便笑问:“婆,还有吧?”

淑婉故作严肃板着脸说:“不能吃了,姨婆他们一回家,就要开饭了,你又要说吃不下。”

绍清把碗递给淑婉,哀求道:“就一口。”

淑婉拗不过绍清,没办法,就只好再去厨房,给他添了些枣子汤。这时座钟“当当”敲了四下,淑婉一看时候不早了,便去厨房准备晚饭。绍清顺手拿起一本书,惬意地靠在沙发上,专心地看了起来。

正值夕阳西下时分,一抹红润的霞光,弱弱地穿透落地钢窗,映入偌大的客厅。淑婉听见客厅没动静,知道绍清又在看书了,便说:“绍清,怎么不开灯啊,眼睛要看瞎了。”

绍清听了拧亮台灯,无意间他一抬头,见厨房黑灯瞎火的,便问:“婆,您怎么不开灯呢?”淑婉不吱声。绍清起身走进厨房,他一揿开关,灯不亮,知道灯泡坏了,随手拿了把椅子,准备换灯泡。

淑婉急忙拦住他:“你别管了,待会儿姨公会来换的。”说着,把绍清轻轻地推出厨房。

绍清执意要帮忙。他从小到大就只做两件家务事,饭后洗碗和倒垃圾,旁的事情他外婆从不让他沾手,但是却要求他学习缝扣子。当时他不明白为什么。他记得外婆是这样说的:“绍清啊,连皇帝都不随意差遣护兵。你学会了缝扣子,以后就不用求人了。”当然啦,外婆的用意,他也是数年之后才领会的。然而他心想,除了学习缝扣子,别的家事就不用学了吗?他站在厨房门口说:“婆,换灯泡最简单了,让我来。”

淑婉不让。

正说着,淑敏和冯庭彦进来了。淑婉笑道:“你看,姨公回来了,你还是去看书,让姨公来吧。”

绍清望着冯庭彦,两人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

淑敏和冯庭彦一回家,绍清就不想看书了。他走进自己卧室,打开琴盒,从里面拿出一把小提琴。

说起这把琴,还是淑婉委托冯庭彦去“淮国旧”给绍清淘来的。他初学拉琴的时候,怕吵着家里的老人,一个人躲在卫生间的储藏室,这“嘎吱嘎呀”的声音好似锯子割铁管,一拉就是三四个小时,直到淑婉敲门,拽他出来吃饭。他苦练了整整三个春秋,终于拉出一首完整的曲子。他这样辛苦地学会拉琴,逢着家里亲戚来串门,自然是要显摆一番的。不过他的固定听众,是家里的三个老人。

起先,他们是出于鼓励绍清的目的,说他拉得不错。有一天,他们真的觉着,听绍清拉琴是一种享受,他的琴声里有着丰富的情感。尤其是他诠释巴赫的曲子,他们会从琴音里,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沉浸其中,竟暂时忘却生活的诸多不快。

原先绍清很想学弹钢琴。小的时候,每当和邻家的孩子在弄堂里玩,只要听见钢琴悦耳的声音,他会顺着琴声,走到音乐学院钟教授的窗户底下,竖起耳朵倾听。他羡慕钟教授的儿子,那个音乐学院的大哥哥,回家便跟淑婉说:“外婆,我想学钢琴。”那年他十一岁。

望着绍清渴望学琴的表情,这要搁在从前,淑婉准保颔首答应下来,丈夫王纪翔一直拿着高薪,新中国成立前就不说了,公私合营的时候,保留工资月薪四百块,后来被迫裁减薪水了,每个月还有两百块呢。可是自从丈夫被下放到干校,每个月就只有四十多块钱了,仅够他们勉强开伙仓,哪有钱买钢琴呢?她只能硬着心肠,回绝了绍清的请求,让他改学拉小提琴,没想着倒还拉得不错。

近来绍清练习了一首新曲子,老人们自然是他的第一批听众,他拿着琴从卧室出来,冲着厨房说道:“姨公姨婆,我拉一段《夏日时光》给你们听。”

淑敏手上拿着一只油面筋,正把碎肉馅儿往里塞,听见绍清说要拉琴,她笑道:“行,你拉什么都好听。”

绍清把琴搁在肩上,抬起琴弓正想拉的时候,门铃响了。绍清纳闷,差不多快到饭点儿上了,除非事先约好,这个时候家里不会有客人来的。淑婉放下手里的活儿,站在厨房门口自言自语:“谁呀,这个时候?”冯庭彦换完灯泡,从卫生间洗了手出来,正好去开门。绍清拿着琴,好奇地跟在冯庭彦的身后。

大门外站着两个陌生人,他们头戴军帽,身着中山装,肩挎军用书包。冯庭彦见来人这身打扮,便潜意识地后退一步,正好撞着身后的绍清。绍清连忙走上前,挡在冯庭彦的面前问道:“请问,你们是——”

其中年纪稍长的来人,从书包里拿出一封信说:“哦,这是单位介绍信,我们是商务印书馆的,钱淑婉女士在家吗?”

绍清接过信,从信封里抽出信笺一看,信尾赫然盖着“商务印书馆”的公章,他的目光柔和了些,立刻把他们请进客厅。淑婉卸下围裙,见着来人自我介绍说:“我就是钱淑婉,你们是——”

“哦,我叫许强,他是孙梓文。我们是商务印书馆的,今天来是……”站在孙梓文边上的年轻人正说着,淑敏托着茶盘走来打断了他的话。

淑婉连忙说:“她是我姐姐钱淑敏,小孙同志,你们坐。”她指着双人沙发,请他们坐下,自己则坐在单人沙发上。淑敏把茶杯递到茶几上,客气地说了一句“请喝茶”,便退回厨房去了。冯庭彦想听听他们谈些什么,他慢慢地蹭到餐桌旁,坐下了。绍清也极想知道外公的消息,他收起琴紧挨着冯庭彦,不声不响地坐了下来。

许强是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的经办人,他的目光跟着淑敏到了厨房,只见地面贴的是白色纤细砖,墙面淡黄色的瓷砖足有一米多高,上面缀着一条花纹,煞是醒目漂亮。他收回目光再看客厅,共有三十多平方米的样子,蜡地钢窗,脚底下细柳安木地板结实发亮。他一抬眼,发现实木装饰线固定在墙上,墙边的热水汀现在成了摆饰,房间冷得跟外头差不多。他心想:“门口过道两边咯门,大概是困觉房间。”他用眼睛数了一下,总有五六扇门,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啊哟,老底子(从前)就是有铜钿人家嘛!”他坐在那儿,就此没有发声音。

孙梓文坐下后,他看着淑婉说:“今天来主要是为了王老。王老是商务馆的老前辈,他的‘平反改正’已经落实,工资也补齐了。我们这次走访您,想了解一下王老家还有什么实际困难,馆里会尽量帮着解决。”说着,他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准备做记录。

淑婉听了孙梓文的话,有些惊讶。前阵子,她收到丈夫的来信,信上说他的问题快解决了。但是究竟快到什么程度,却没有写清楚,她当时猜想,那可能是宽慰的话吧。而眼前的这一幕,她从来就不敢奢想,一切来得太突然,反差也极其的大,所以愣在那儿,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一旁的绍清到底年轻,没什么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最关心外公的身体状况,忍不住地问道:“孙同志,我外公有哮喘病,他最近来信都没有提,我们挺担心的,得请专家看一下了。”

经绍清这么一说,几十年来,梗在淑婉心中的委屈与不悦,一瞬间就要爆发了。纪翔的哮喘病就是在北京得的。他是南方人,不适合北方的气候,当年她是不同意他去北京的,可是建国初期,商务馆的领导需要他北上,那是中共中央的决定。那时他深受党内领导的信任。作为回报,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有一天甚至晕倒在办公室里。谁能料到就为了一句话,他被定性为“右派”,又下放到缺医少药的“五七”干校,病情因此越来越严重。

现在她看得见的“实际困难”,就是让纪翔尽快回家,他们不再两地分居了。而看不见的委屈就更多了,尤其是对绍清的亏欠,丈夫“不清不白”的政治身份,令她不得不夹紧尾巴做人。绍清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里最怕出事的十年,每天都是赔着小心过日子。她告诫绍清“在外面要多加小心”。那年头要保护他不被欺负,就只有让他远离是非。

她会过问绍清的朋友圈子,旁敲侧击地探询:“那人的父母是干什么的,家里是什么成分啊?他们人好吗?”绍清总是千篇一律地回应说,“他们都很好的”。在绍清眼里全是好人。这就应验了她的忧虑:这孩子不识人头,不晓得人心的险恶。所以哪怕他个子再高,高出她整整一个半头,她还是把他当孩子,竭力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没办法,家里的男人政治上都“不清白”,都不敢抬起头来做人,绍清要是遇着麻烦,也只有她能站出来。原先她还想呢,她过分呵护绍清,是否会扼杀他的能力。然而就在刚才他敢于质问来人,为他外公抱不平的表现,她委屈的同时,又感到很宽慰。

孙梓文哪里不知道淑婉的想法,他们是有备而来的,因此从容地赔着笑脸说:“为了弄清王老的身体状况,我们请专家会诊过,他除了哮喘没有其他病。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馆里希望王老发挥余热,他在北京还要工作一阵子,有困难我们可以解决。”

孙梓文说着这番话的时候,淑敏恰好塞完最后一个油面筋。她刚想走出来,向他们提要求,不料绍清又说话了:“孙同志。我们家以前有电话,后来……后来被拆掉了。我们家需要电话,即使外公没空写信,给家里来个电话,大家也就放心了。所以,请您把这一条汇报上去。”

孙梓文看了绍清一眼,立刻点头笑道:“很好,这一点很具体,按照王老的级别,应该没问题。”之后他转向淑婉,笑着问道,“您有什么问题吗?”

淑婉觉得绍清长大了,他说的每一句话,很明显地在护着他们,她感到很欣慰。所以当孙梓文询问她的时候,她抬头笑了笑,什么都没有提及。

等来人走了之后,淑敏一个劲儿地数落她,就差跺脚了:“小妹,你也真是的,咱憋屈了这么些年,人家来送温暖了,你却不领情,什么要求都不提,你傻呀?庭彦,你倒是说句话呀,咱小妹糊涂了,是吧?”

冯庭彦不作声。

淑婉说:“姐,我清醒得很。过去发生的事儿,已经没法挽回了。可是绍清刚才的话,您没听见吗?咱这些年的委屈,绍清都给我找补回来了,他长大了,知道替咱说话了,我还图什么呢?姐,您说说看?”

淑敏和冯庭彦听了,频频点头。绍清的确长大了,聪明劲儿像恺悦,又继承了纪翔的儒雅气质。

这时从客厅传来绍清演奏的《夏日时光》,旋律细腻委婉悠扬,仿佛倾诉着夏日清风伴随小雨淅淅沥沥,一对情侣打着雨伞悠悠地漫步,他们喃喃低语着互诉衷肠,渐渐地消失在小巷……

王纪翔平反了!

淑婉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年悬在她心上的石头落了地。她想着晚上有现成的菜,忠道一个人在家,便让绍清打电话,请他过来便饭,顺便告诉他好消息庆贺一下。

这天下午忠道走出家门。他穿了件新买的蓝布罩衫,皮鞋擦得锃亮。一路上,他却犹豫着,究竟要不要去二马路?他这样犹豫着一直走到静安寺,还是拿不定主意,便站在二十路的车站上,看着一辆辆车到站后开门,关了门又开走,迟迟没有上车。

忠道非常想去的地方,靠近虞洽卿路二马路,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东路口,只要跳上二十路公交车,几站路就到了。从前的过来人,还是喜欢称南京路为大马路,他们嘴里的二马路,就是现今的九江路。

忠道的旧相识佩君小姐就住在九江路上。这段路看起来离他不算远,比起从前在北京,他们是一条胡同里住着的邻居,那可就远多了。不过那时他们虽然住得近,却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他是仕宦之家的子弟,五岁由父亲做主与官宦家的小姐订婚,还给女方送了一个三两重的金如意,外加一份“庚帖”。佩君小姐是买办家的千金小姐,父亲在宜丰洋行替洋人办事,尽管有的是钱,家也搬到了体面官宦人家居住的胡同,可是没有政治地位,也就失了身份,还是被上流社会瞧不起。也因此注定了,他们是玩不到一块儿的。

这样的身份地位之分,忠道也是在他祖母七十大寿的堂会上,才完全弄明白的。那年他十四岁,他父亲让他守候在大门口,帮着登记来客的名片。他发现除了亲戚朋友以外,来拜寿的全是京城大官和他们的眷属,堂会唱了两天两夜,请了谭鑫培、尚小云和赵君玉这些京剧名角儿。佩君小姐的父亲周礼涛,也带了佩君小姐前来拜寿。管家老魏收下了他们的寿礼,既不称呼“周大人”,也不把来客让进大门内,却高声唱道“周老爷外边请”。这等于是下了逐客令。

“周老爷”被挡在门外,很是气恼,但也不便发作,他甩甩手转身欲离开。一旁的佩君小姐见状,拉了拉她父亲的衣角说:“爹,赶明儿咱也开堂会,把这些角儿全请回咱家去,也要这般地热闹。”说着,她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他:“到时候你是预备来,还是不来呢?”

他平时出来进去的上学路上,或在胡同里遇见佩君小姐,只敢偷看她一眼。他觉着女孩儿挺漂亮的,穿着也洋派,冬天貂皮大衣配皮靴,夏天蓬蓬裙加凉鞋,见了他总是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来。他很想和她交朋友,在心里也已经把她当作朋友。眼见他们被老魏“阴损”了一下,她还向他发出邀请,即便是有些赌气的意味儿。他赶紧点头应允了。

他既然把她当作了朋友,便觉着老魏的做法不像话,晚上向父亲告状,把白天的情景描述了一遍。没想到,他父亲竟然说:“嗯,老魏做得好,周家虽然有钱,但身份不够,是不该放进来。”

忠道站在车站陷入回忆,他父亲的话仿佛言犹在耳,现在回想起来,他父亲是有资格这么说的。光绪年间,因他祖父立有功名,皇上赏赐他父亲为监生,有了资格从香山到广东参加乡试,居然得中第七名举人。第二年他父亲赴京城经过春试和殿试,成为钦定的进士,直接留京当了京官,署顺天府尹,官阶正三品。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成立,他父亲依然在外交部当官。一个洋买办想挤进他们的圈子,是相当困难的。

从前的陈年旧事,分明埋藏在记忆深处,忽然鲜活地在他眼前晃动起来。他掐指一算,这一晃都过去五十一年了。后来佩君小姐随家人南下上海,他跟家里吵吵着退了婚,一直跟到了上海,房子就租在她家对门。可惜她已经嫁了人,新郎不是他。他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常去她家走动,直到自己出事。

也不知道她现在怎样了?她还住在老地方么?他想着念着,克制不住一探究竟的冲动,终于踏上二十路汽车,没多久来到了南京路站。下车后,他故意慢吞吞地一面走,一面观看。

行人和自行车穿梭于来往的车辆之间,喇叭声此起彼伏,自行车清脆的铃声交融在一片嘈杂谈话声中。十字路口的小烟杂店照样开着,南货店依旧陈列着瓶瓶罐罐的干货,不远处的老虎灶炉火仍然红着,人们手提热水瓶,在路面上踏出一条条水渍浊。

忠道暗自感叹:我又回来了!

二马路临街的两层老石库门,虽然地处闹市,却仍然有一点高墙深院、闹中取静的意味,只是墙上的白色石灰斑斑驳驳,露出风吹日晒后泛青的砖块,两扇约三米高的黑漆厚木大门上,一副大铜环也不见了。

他推开虚掩的大门,走进天井,见一老妇穿一件开襟大棉袄,看着有些臃肿,她手握一根丫杵头(上海话,撑杆),抬着头,把一竹竿晾好的衣服撑过头顶,稳稳地架在花岗石的门头过梁上。

忠道也下意识地朝上看,只见十来根竹竿整整齐齐,呼啦啦晾着参差错落的衣物。待他回过神来,发现老妇正细细地端详他,她正是佩君小姐。

“啊呀,这不是忠道么?您这是……”佩君“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她两手撑着丫杵头,像拄着一根手杖,满脸惊讶:“这么些年,您这是上哪儿去啦?”她一口地道的京白,脆脆的嗓音,落地有声。

忠道见她微笑的时候,依旧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便说:“这说起来话就长了,您还是老样子啊!”

佩君忙不迭地说:“哪能呢,都老得不成样儿了。来来来,快请屋里坐。”说完,她指着大门左侧的前厢房,把忠道引进房里。

忠道进屋后没有马上坐下,而是细细地打量起房间来。这是三开间的老式石库门,一进大门便是横长的天井,两侧是左右厢房,长窗落地的客堂间,是从前宴请客人的屋子。他站着的左厢房,本来是佩君小姐的卧房,现在房间的布局变了,进门的地方砌起了一道墙,隔出一间小厨房。就连陈设也变了,原先摆在客堂间的八椅四几,一整堂清末老红木雕刻,还是大理石几面呢,在这间“改头换面”的客厅里,一件也没有了,难道全卖掉了不成?

他正疑惑的时候,佩君端着一杯茶,走了进来。忠道连忙上前接过茶杯,顺手把茶搁在跟前的四方桌上。他看着她,所有的疑问一下子堵在嗓子眼儿,想问却不知如何开口。

还是佩君先打开话匣子:“我说,咱多少年没见了?”说完,她指着桌边的椅子,示意忠道坐下后又接着问:“您最后一次来我这儿,是哪一年呢?”

忠道笑道:“是六二年底,你忘了?咱不是庆贺圣诞节的嘛。”

佩君在忠道对面坐下,她想了一下说道:“哦,对了,没错。六三年开春,金娣生了个儿子,孩子一断奶她回剧团,孩子就扔给了我。哦,对了,那之后您去哪儿了?”

“我出事儿了。”忠道答道。

“出事儿?什么事儿啊?”佩君追问。

“你知道的,我不是爱打桥牌嘛,被一个牌友出卖了。”忠道说完后,习惯地去掏眼镜布,当手伸至衣袋的时候,他停住了,心想:擦完镜片,不洗手不行,淑敏说这习惯“遭人嫌”,便克制着转而托了下镜架。

“到底怎么回事儿?”佩君追问。

忠道笑着说道:“那是六三年的年初四,我本来想上你这儿的,三个牌友突然来我家,嚷嚷着要打牌。想打牌,那就打呗。我一高兴,给他们每人冲了一杯奶粉,那是阿欣托人从香港带来的。怪我嘴贱,我说假使上海没解放,我现在还跟英国人做贸易呢,这奶粉要多少有多少。三个牌友两个是我朋友,从前一块儿做生意的,他们附和着我说‘是啊,是啊’。谁晓得就这一句话,被一个王八蛋牌友拿住了,他跑去派出所,告发我们说反革命言论。结果我们三个被扣上‘反革命小团体’的帽子,开除公职下放街道监督劳动,每个月十块钱生活费。我一直后悔,我心说那天要是来你这儿,恐怕就逃过这一劫了。”

“哦,原来这样啊。”佩君感叹,随即又说,“您这是幸运的,没吃官司,也是老天开眼。行,今儿您别走,在我这儿便饭,我烙饼给您吃。”

“这可敢情好,我就不客气了。唉,怎么家里就你一人啊?”忠道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寻思着:她的老伴儿鑫宝呢?

佩君好像知道忠道的心思,她立刻说道:“哦,我忘了告诉您,鑫宝三年前去世了,他是大面积心肌梗塞,救到医院已经不行了。他一走啊,我就让金娣自己过了,儿子刚从江西回城,原先的客堂间给他了,这不正装修着呢,等他明年结婚用。”

忠道点点头,随后又问:“金娣呢?她住哪儿啦?”

佩君拢了一下发髻说:“对面右厢房。”

“哦,老爷子原来的书房。”忠道若有所思地说。

他们聊得正欢畅,忠道听见有人似乎在推门,循声看过去,见一女孩站在进门处,笑盈盈地看着他们,迟疑着要不要进来。佩君见了立刻招手说:“晓倩,来,叫爷爷。”说罢,又对忠道说:“她是金娣的闺女,刚上大学。”

忠道打量着女孩儿,她皮肤白净,身材高挑,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水灵灵地忽闪忽闪。她小嘴叫着“爷爷”,两眼却已亮起了问号:这打哪儿又蹦出个爷爷呀?

他心里忽然“咯噔”一下,竟觉着她配绍清正合适,简直是天生的一对。当年佩君小姐和他有缘无分,假如下一代的孩子能联姻,也算是圆了他的梦,由知根知底的世交变亲戚,岂不圆满。于是他笑道:“晓倩,这可如何是好啊,今儿爷爷是空着两手,什么东西都没带,赶明儿我封你一个大红包。”

晓倩连忙说:“谢谢爷爷。”

佩君在一旁嗔怪道:“瞧这孩子。”

从那天开始,忠道便经常往石库门里去了。

接近年底了,绍清参加的校文工团,就要预备年度大学生文艺会演。这天下午,绍清窝在宿舍,躺在床上翻阅《收获》,文工团团长胡均安走进来,推了他一下。

“别烦我,有事待会儿说。”绍清以为林啸又要抄作业了,不耐烦地说。

“待会儿说?就没你什么事儿了。”胡均安一屁股坐在床沿上,抬头看着绍清。

“哦,是胡老师啊,找我有事儿?”绍清坐直了笑问。

“梁绍清,室内乐缺一把小提琴,你想加入吗?”

“当然想了。”

“那好。距离演出只有十天了,你加紧练习。”

“沈家译呢?他退出了?”绍清问。

“他就要出国留学去了,下个月走,也不早点通知我。”胡均安说着,把一本乐谱递给绍清,临走叮嘱了一句:“明天十点,你去音乐室集合。”

绍清一想,沈家译的演奏技巧比他好,他不走,室内乐的节目还轮不到他。但明天是礼拜六,不能回家的话,得立刻告诉外婆,不然她又要等在门口。他带着书走到电话间,里头正好没人,便赶紧拨通电话,坐在凳子上等淑婉。

大概翻阅了十来页书,他听见外婆接电话了:“婆,这两个礼拜我不回家了。”

“为什么呀?明天我包菜肉馄饨。”淑婉说。

绍清把不回家的原因说了一遍。

淑婉说道:“行啊。你不回家,我们就随便吃点,馄饨等你回来再包。”

绍清一听急了:“饭怎么能随便吃呢,健康最要紧了。”

淑婉听绍清谈及健康,想起了丈夫的来信:“哦,你不是惦记外公嘛,前两天你外公来信,他暂时回不来,我和姨婆得去一趟北京。”

“外公身体好吗?”绍清问。

“他信上没提,我得去看了才知道啊。”淑婉说道。

绍清有些担心,他不作声。

大学文艺会演的那天,各个学校的文工团员,全都聚集在复旦青瓦白砖、红色窗格的大礼堂。每一个团队派一名代表,大家以抓阄的形式决定上场的顺序。轮到胡均安抓阄儿了,他们的室内乐排在倒数第二,他感觉运气不错,便一身轻松来到台底下等候演出。

这时整个礼堂已经坐满了,演出还没开始,台下有些乱哄哄的,各校没有轮到表演的文艺尖子,全在台下当观众,绍清也在底下坐着,他不经意地看着前方。忽然他眼睛一亮,看见前排有一个女孩,她梳着一根马尾辫,眉眼清秀,正和邻座说话,笑的时候露出两颗小虎牙,非常可爱。

绍清大胆地看着她,心想她是纯粹的观众呢,还是也要表演节目?他开始紧张起来,手心微微渗出汗来,心脏也猛烈地跳动。半晌,他听见有人叫道:“韩晓倩,该你上场了。”女孩站起来,沿着座位慢慢地往外挪,马尾辫也左右摇摆。他盯着她,看呆了,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他默默地念着她的名字,“韩小倩”,仿佛要记一辈子。

胡均安为了保证演出质量,特意安排乐队去外面热身,他一连唤了几声“梁绍清”。绍清没听见,他一心想着“韩小倩”,等着看她表演节目。边上的同伴推了他一下,他才缓过神来,悻悻然地站起来。

胡均安看着绍清,不安地问道:“你没事吧?别紧张,我们去外面松弛一下。”

绍清没吱声。他还在想着“韩小倩”,她到底演什么节目?独唱?独舞?他很想说“等看完这节目再走吧”。然而大家都在等他,没办法,就只能跟着他们去了。他宽慰自己:等排练回来,我还能见着她。他奇怪,为什么怕见不到她?想到此,他不由得笑了。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越害怕发生的事情,就越是会发生。绍清练习完之后,心急慌忙回到原来的座位,那个叫“韩小倩”的女孩儿,竟然真的不见了。他睁大眼睛,前后左右仔细地环顾一周,没有她的踪影!她是演完节目离开了?他知道她的名字,便马上拿出节目单查看,结果上面只标出演出的学校,以及节目的形式。知道了名字又怎样,他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到处去打听。他懊恼极了!

演出活动结束后,绍清提着琴没有回宿舍楼,他只想赶快回家。淑婉包了馄饨等他回去,她明天要去北京,可能得住上一个月。走出校门的时候,天色渐近黄昏,也正是上下班的高峰时间。他顺着熟悉的淞沪路,走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这一带有许多小餐馆、小商铺,前面街南边的拐角处,就是公交车站了。他顾自低头走着,“韩小倩”可爱的笑容,还一直浮现在脑海,挥之不去。

突然,从街巷灰暗的胡同里,闪出一高一矮两个人,他们拦住了绍清的去路。高个子嘴里叼了一支烟,歪着头,对绍清嬉皮笑脸道:“喂,大学生,识相点,侬留下买路铜钿,阿拉就放侬走路。”说时,矮个儿掏出一把弹簧刀,“啪”的一声,刀锋泛着一道寒光划过空中。

绍清警惕地护着小提琴,心想他碰上小流氓了。他脑子飞快地运转起来,是躲开他们绕道而行,还是硬碰硬跟他们对撞?抑或一边跑,一边喊抓流氓?他直视着他们,眼角迅速扫了一圈周边环境,发现路人并不多,自己又提着一把琴,硬拼显然不合适,便当下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这一高一矮两流氓,似乎预料猎物想逃脱,他们一步一步逼近绍清。绍清抱起琴本能地护在胸前,他一步一步地朝后退,已经被逼到了马路上。他感觉他们就要扑上来了,如果掉头跑不快的话,刀子就会从后背插进来。

就在这一危急关头,矮个子被突如其来的一个旁踢,正中手腕,弹簧刀飞到了地上。高个子吃惊地回头想看个究竟,膝盖被扫帚柄左右一拍,双腿跪地。矮个子回过神来,想去捡地上的刀子,却被一个“探海”后踢钩倒,身子向前一冲,跌了个嘴啃泥。

绍清怔住了。眼前发生的这一幕,简直就是武侠小说里描写的打斗场面,而行侠仗义的主人公,竟然是他心心念念惦记的女孩——“韩小倩”。她手握一把几乎磨秃了的竹扫帚,身手轻盈漂亮,招招简洁利索,毫不拖泥带水。

此番情景,也正好被两个路人撞见,他们见高个子挣扎地想站起来,立刻叫道:“喂,当心!伊(他)爬起来了。”绍清见状,赶紧朝高个子的背部狠狠地踢了一脚,然后拉起“韩小倩”,拼命朝街口跑去,并一路高喊:“抓抢劫犯啦,警察,有人抢钱啦……”

他们跑过小商铺、小饭店,以及嘈杂的小摊铺,不知道跑了几条街,最后躲进往来拥挤的人流里!

同类推荐
  • 战争游戏或一种状态素描

    战争游戏或一种状态素描

    本书作为一部中篇小说集,作者以其丰富的阅历与经验对各个阶层军人进行分类观察和研究,小说把笔触伸向野战部队,伸向上至将军下到普通士兵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以轻松、随意而且常常带有戏谑、幽默、嘲弄的笔调描写一些时代的命题,展现了一个作为有着数十年军龄军人,在参与我军新时期充满希望而又步履艰难的现代化、正规化进程中的全部心灵体验。
  • 湖光山色(茅奖作品)

    湖光山色(茅奖作品)

    小说以曾进城打工的乡村女青年楚暖暖为主人公,讲述了她回到家乡楚王庄之后不断开拓进取、进而带领全村创业的故事。暖暖是一个“公主”式的乡村姑娘,她几乎是楚王庄所有男青年的共同梦想。村主任詹石磴的弟弟詹石梯自认为暖暖非他莫属,但暖暖却以决绝的方式嫁给了贫穷的青年旷开田,并因此与横行乡里的村主任詹石磴结下仇怨。从此,这个见过世面、性格倔强、心气甚高的女性,开始了她漫长艰辛的人生道路。小说结构严密,充满悲情和暖意,作家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同时也发现了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
  • 太行九记

    太行九记

    他的名字叫东周,个子高腿长,嘴巴大鼻子大,说话多好重复。在村庄里经常是一堆人中的中心。那一年他娶了一个媳妇,很漂亮的,个子只达到他的胸部,圆眼细眉,轻声少语,皮肤白净白净,特别是一条大辫子甩在身后,走起路来在身上一颠一颠的。人们都说这个女人是他家里的一轮小月亮。没有多久,发生了一个大变故。有一天夜里东周跑到十里外的岳父家。趁夜深人静爬到房顶上,把一包炸药安在正屋顶的茅草里,点燃导火索,然后悄悄地返回家中,没事儿人似的。他满以为十拿九稳,报销了这一家人。
  • 呼喊的村庄

    呼喊的村庄

    傍晚,钟声响了,发出摄人心魄的嗡嗡声,在村子里、在沟涧里荡漾、回旋,整个塬上都听得见。这钟声快一年没响了,今个咋就响了?古塬人听了都觉得倍感亲切。老人们更是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因为,他们的人生大半岁月,几乎是伴着钟声度过的。因而,他们怀念响钟的日月。可自去年开春老村长打工走了,这钟就失声了。村民们便三三两两地直奔响钟的地方。村子在塬上,有个好听的名字:古塬。村子不小,占地也不少,几乎是铺满了一条沟。说是沟,其实是两面土塬中间的一条塬坳。
  • 网络英雄传Ⅰ:艾尔斯巨岩之约

    网络英雄传Ⅰ:艾尔斯巨岩之约

    本书是一部以网络创业为主题的长篇商战小说,也是一部体现创业家精神的励志小说。被称为是“中国首部互联网+创业实战小说”。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代中国,地点主要在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创业第一城”的杭州。通过描写郭天宇、孙秋飞、刘帅等大学生创业者,从企业初创开始,克服种种苦难,凭借模式创新,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获得创业成功,实现了新时代“中国梦”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好城安

    你好城安

    韩敬言对谢城安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个女汉子,第二印象是这是个吃货,第三印象是……
  • 中学生必知的科学保健常识(下)

    中学生必知的科学保健常识(下)

    健康长寿,几乎是每个人的期盼,而年轻的人们,大多过早离去和被病痛折磨,健康的生命远远少于预期,其中健康至关重要,关系着人的成长,左右着人的生命,没有了健康,就算再有钱,再有权也换不来一个好的身体。本书精选了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健康保健的奥秘和知识,力图打开那知悉不多的密码,让每个青少年都健康成长。
  • 五罪

    五罪

    所谓五罪,不过是,欺,恨,恶,弃,辱。但每一样都让我厌恶不已。我并非正义化身也非邪恶之徒,乃一介百姓罢了。
  • 浪孑的剑

    浪孑的剑

    一个人一柄剑斩魔除恶龙争虎斗名播江湖面对随时随地的死亡好无畏惧伤过痛过仇过也爱过剑气纵横光寒可畏
  • 顺权方便经

    顺权方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枝上柳眠

    枝上柳眠

    苏柳眠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她清晰的记着自己的身世,因为这已经是她第三次重生了。就像是受到了什么可怕的诅咒,她不断的重复着生命,循环着光阴,徘徊在过往,分毫走不出命运的囚笼。偏偏,她一世比一世活的还要不如,死的还要不体面。这次重生,苏柳眠告诉自己,她要活下去,得个善终。
  • 吾道——不孤

    吾道——不孤

    “‘武’是什么?”他问。“‘武’是信仰,是追求,更是一种意境……”,武痴说。“为何而习武?”某仙风道骨的老者问。他攥了攥拳,答道:“为在遭遇不公时能有一搏之力!”“修道有成之人是怎样的?师傅”,他问。老者呷了口茶,正色道∶“德合天地,视万民为一体。”
  • 冥界有夫

    冥界有夫

    天地初始混沌,混沌开有日月。其间生万物,其间生人,人灭而有魂,魂入冥界则又入轮回,亦可为人,周周而复,业有循环。冥界主地下,天界主九重,世间有人,妖,鬼,仙,都有各自之故事,各自之情缘,没有人只是看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