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5900000003

第3章 暗算\玄武门之谜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唐太宗李世民暴死于长安翠微宫含风殿。

在死前,李世民或许会想起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那个遥远而闷热的早晨。

那一天,他再次披挂上马,伫立于皇宫玄武门。

只不过这一次决杀的,不是割据的群雄,而是他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这当然是众所周知的故事。不过,下面涉及的一些细节,大约别有不同。

讲“玄武门之变”前,先看看多年后李世民本人的死亡真相。

李世民死时只有五十岁。在贞观十九年征高丽前,他身体是非常好的。唯一有点问题的,是脾气日益暴躁。

这跟一起似有似无的政变有直接关系。

政变牵扯到了侯君集。在为李世民打江山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侯君集排名第十七。

生逢乱世的侯君集,虽没什么文化,但天赋聪明颖异,为人矜傲凶狠,投李世民后,功勋卓著。李世民即帝位,以侯君集为兵部尚书,掌握帝国兵权。后转为吏部尚书,管人事。侯君集曾协助李靖攻灭吐谷浑,随后又独自征服西域古国高昌,掠夺珠宝无数,很多都入了私囊,因此事受到大臣们的弹劾。

这是个转折。

李世民对“高昌事件”没有深究。

当然他也不傻,知道以侯的个性也许以后真会闹出乱子。

不过,他相信:自己在,就能镇得住他。可没想到,被宽恕的侯君集跟渐受冷落的太子李承乾勾结上了。

关于李承乾的问题不必多说,有李世民这样强势的父亲,那么李承乾的生活肯定是非常难受的,一如当年汉武帝的太子。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有另立太子的意思。

按史书上的说法,侯君集趁机鼓动太子发动政变,夺取帝位。事情最后失败,侯君集下狱。但他拒绝承认罪责,被处斩时留下这样的话:“君集岂反者乎?”

李世民有意再宽恕侯君集一次,但“群臣不许”。不过,史书上这一记载有点可疑。

据说,处斩那天君臣二人都潸然泪下。场面看上去够感人的了。李世民说:“以后,我只能到凌烟阁看你的画像了。”杀,还是要杀的。在这个问题上,李世民是绝对不会含糊的。至于侯是否真有谋反之意,只有天知道了。

侯君集被杀,太子承乾也被废,流放到远方。

这一事件对李世民的内心打击是巨大的。但尽管这样,他的身体仍没什么问题。所以,做了多天太平天子后,李世民又重新披挂上马,踏上远征高丽之路。

李世民身体出现问题,是因为在高丽作战时背部中箭。回长安途中,箭伤又引发恶疮。此外,他远征时还患了痢疾。各种病伤加在一起,导致身体开始走下坡路。

不过,征高丽一年多以后,李世民身体就渐渐恢复了,就在死前两个多月的一天,也就是贞观二十三年三月上旬的某日,还带着少数侍从登上长安郊外的一处高原,在这里俯瞰山河并拿出巨弓拉满而箭,侍从无不激动得高呼“万岁”。

但到了三月底,这位皇帝突然病倒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世民的病倒,跟晚唐著名博物学者、志怪作家段成式在其笔记《酉阳杂俎》里的一则秘密记载有关:“王玄策俘中天竺王阿罗那顺以诣阙,兼得术士那罗迩娑婆,言寿二百岁。太宗奇之,馆于金飚门内。造延年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言婆罗门国有药名畔茶佉水,出大山中石臼内,有七种色,或热或冷,能消草木金铁,人手入则消烂。若欲取水,以骆驼髑髅沉于石臼,取水转注瓠芦中。每有此水,则有石柱似人形守之。若彼山人传道此水者则死。又有药名沮赖罗,在高山石崖下。山腹中有石孔,孔前有树,状如桑树。孔中有大毒蛇守之。取以大方箭射枝叶,叶下便有乌鸟御之飞去,则众箭射乌而取其叶也。后死于长安。”

这就需要提到贞观年间的一个奇人:王玄策。正是这个人,把一个来自异域的催命鬼引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王玄策,洛阳人,曾在广西黄水做过县令、右卫率府长史,后来成为职业外交家。

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率使团出访位于中天竺的摩揭陀国。还没抵达,先前与唐朝友好的国王就去世了。臣子阿罗那顺登上国王之位,立即扣押了大唐使团。王玄策侥幸奔出。

在当时,敢逮捕唐朝人,要么是疯了,要么是傻了。王玄策没返回唐朝,而是沿途发了道檄文,要求周边王国立即出兵,归他统领去讨伐阿罗那顺。

很快,泥婆罗出兵七千,吐蕃出兵一千二百,王玄策点了点,觉得人马已绰绰有余,带着这八千多人,扭头就攻入了摩揭陀,生擒阿罗那顺,俘虏国王以下万余人。这是盛唐的气魄和方式,这是一人灭一国的奇迹。但就在这时候,一个笑容神秘的人物,诡异地转出菩提树,出现在王玄策面前。

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术士那罗迩娑婆。

那罗迩娑婆自称他已经两百岁,尤善炼丹药,人吃后会长寿。他主动表示,要跟着王玄策回长安,把炼出的丹药进献给大唐皇帝。

王玄策大喜。叫王玄策想不到的是,一个阴谋也就这样开始了。

贞观二十二年春,王玄策带着俘虏的阿罗那顺国王和术士那罗迩娑婆,回到了长安。王玄策向唐太宗李世民汇报了攻灭摩揭陀国的原委,后者非常高兴,觉得他的大臣就应该这样,于是升其为朝散大夫。

同时,王玄策把那罗迩娑婆推荐给了皇帝。

本来李世民不信方术,但征高丽后身体出现问题,步入人生黄昏的皇帝,似乎改变了世界观,开始服用一些丹石炼就的秘药了。

面对大唐皇帝的好奇,那罗迩娑婆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境外的种种神奇。

比如,南洋婆罗门国的深山的石凹中,有一种叫畔茶佉的水,呈七种颜色,或热或冷,能消草、木、金、铁,人体就更不用说了。怎么取水呢?用骆驼的头骨。取完后,倒进瓠葫里。但即使有了这些器具,也不是说随便就能取的。因为旁边有神异的石柱把守。如果当地人把有关该水的秘密传到外面去,那么他也就活不了多久了。

天竺方士还提到一种药,名字叫沮赖罗。

按他的说法,这种药用一种形似桑的神奇的树叶炼成。

该树长在当地山崖下。山壁间有石孔,孔中有毒蛇守护。如用箭射落树叶,则必有鸟衔去。这时,只有再把鸟射落,才有可能得它。可以猜想,那罗迩娑婆声称自己就带来了“沮赖罗”,并告诉太宗皇帝说它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太宗的好奇是不出意料的,当即要求那罗迩娑婆制造长寿的丹药。

那罗迩娑婆声称,他的丹药不是随便就能炼成的,而是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太宗说可以等待,于是在金飚门内专门为他建造了寓所,并叫兵部尚书崔敦礼监办炼丹事宜。

一年过后,贞观二十三年三月底,那罗迩娑婆声称:长寿丹已炼成。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李世民开始服用这名天竺方士炼出的丹药。短短两个月后,五月二十六日,一代大帝就死去了。

一百多年后,唐宪宗元和时代,大臣李藩说了这样一句话:“文皇帝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

那罗迩娑婆涉嫌谋杀帝国的皇帝,当是大逆之罪。

奇异的是,他最后善终于长安。也就是说,朝廷没治他的罪。

因为即位的唐高宗觉得,如果治了那罗迩娑婆的罪,就等于向臣民公开承认太宗皇帝是误食丹药而死,这对于皇家和帝国来说太没面子了,传出去必为大唐的藩属国所笑,他父亲毕竟被奉为神姿英武的“天可汗”。

至于王玄策,也没被处治。在高宗时代,居然又出访了两次天竺。不过,他也没升官。这是朝廷对他隐秘的愤怒。

唐太宗李世民死得如此奇幻。

相比之下,当年他哥哥和弟弟的死,就完完全全是现实主义的血肉迸溅了。这是李世民一生的结。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如果说他想到了一件事,那只能是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发生的“玄武门之变”!

现在,可以说说这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宫廷政变了。

当日凌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进宫面见李渊。

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已决意袭杀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为此,他率心腹事先潜入玄武门内。他下决心发动政变,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这期间,长孙无忌、杜如晦和侯君集出力最多,态度也最坚决。但这并不是说他们都去了玄武门。

直接参与玄武门截杀的名单,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李孟尝、杜君绰、郑仁泰、刘师立;

第二版本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宇文士及、侯君集、程知节、秦琼、屈突通、张士贵、段志玄。

看上去,似乎第一版本可能性比较大,因为后面一个版本文臣太多了。此外,在当时,后一个版本中的秦琼、程知节、段志玄被李元吉列入讨突厥随行大将的名单,参加玄武门之变的可能性似乎降低了,可尉迟敬德也被列入了该名单,而事实上却成为玄武门的第一号功臣。所以,仍不足以为凭。另以秦琼为例,《旧唐书》明确记载他参加了夺门之变。故而具体的参与者到底有谁,仍非明晰而确定的。

总之,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不少人都热热闹闹地跟着去了。在当时,不是没人拒绝参加,比如两位天才军事指挥家李靖、徐世就没去。

现在看看玄武门的位置。

长安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南而北至最北端是朱雀门,穿过朱雀门是皇城。

穿过皇城会看到承天门,再穿过承天门就是皇宫,也就是太极宫。太极宫的后宫门名玄武门。太极宫东北角,则是后来更著名的大明宫。大明宫后门也叫玄武门。

李世民潜入的是哪一个?最初这不是一个问题。大家都说是太极宫那边的玄武门。后来,有少数人提出疑问:别忘了,大明宫还有一个玄武门。

于是,有些人嘀咕了,说:还真是,那李世民潜入的,当是大明宫那边的吧。

有时真理未必由少数人掌握。

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也就是说,那边的玄武门,直到李世民登上帝位后七年,才开始大规模修建。唐高宗时代,皇帝才开始在大明宫起居、办公。

回到太极宫这边的玄武门。

李建成和李元吉已骑马通过,进入了太极宫。

这一天发生的事变被后人命名为“玄武门之变”。所以很多人认为,李世民伏兵的地方就在玄武门。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按记载,两兄弟是骑马到临湖殿时才发现事情不对,于是在惊恐中掉转马头。

临湖殿在哪儿?

太极宫里有四个小湖:西面三个,东面一个。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宫时,李渊刚刚来到西面的一个小湖,正在那里泛舟。这临湖殿,在西面一个小湖的附近,离玄武门不远。

李建成和李元吉到底看见了什么?

当然是骑马伫立在临湖殿前的李世民。

但这又有什么呢?这段时间,双方争斗已趋白热化,在父皇李渊那里互相告状,所以按情理来说,看到李世民也没什么值得太过惊恐的。

让他们惊恐的是,他们看到的是身披重甲的李世民!

太极宫中多花树,此时正是盛夏,繁花明艳,在这映衬之下,一身重甲的世民太醒目了!唐朝的这个早晨恐怖到了极点。

李世民这个造型,李建成和李元吉见识过多次了。

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时,李世民只有十九岁。但东征西讨,无役不予。

李世民天纵神武,魅力绝世,虽只是少年,但却驾驭着数不胜数的谋臣悍将,以超强的执行力建立了大唐帝国,宋老生、薛举、薛仁杲、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这些隋末的枭雄,一个个都败在他手下。

李世民极善骑射,率骑兵冲锋时,必披重甲,身先士卒,一骑绝尘。这决然是动人心魄的场景,太酷了。

如果说往日李世民的造型让那哥哥和弟弟嫉妒的话,今天李世民这个造型则叫二人心都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都不傻:皇宫禁地,身披战斗时穿的重甲,谁人敢这样?这是要死罪的!

而现在,李世民的的确确就是这副打扮,这个造型透露的唯一一个消息就是:他要先发制人,动手了。

突如其来的一幕,叫李建成和李元吉没法不惊恐万状。

据记载,当时李世民冲二人喊了句话,具体喊的什么已不得而知,但不外乎两个可能:一是:大哥,别走哇!二是:建成、元吉,你们还走得了吗?

就在李世民喊话时,建成已试图拨转马头,元吉胆子大一些,所乘之马亦配弓箭,但由于太紧张了,三次张弓不成。李世民此时却冷静得近乎冰点。他张弓在手,搭箭即射,一箭穿喉,李建成栽于马下。

李世民这一箭,稳、准、狠,都齐了。

他必须一箭把李建成撂倒。否则,一旦失手,李建成、李元吉逃回不远处的东宫和齐王府,引兵而来就是恶战了,李世民手下虽多良将,但胜算也未可知。最关键的是,在皇宫里袭杀太子,等同于谋反!

他必须成功,否则即是死路。

所以这一箭没给李建成任何生的机会。

射倒李建成时,李世民身边并无旁人。种种迹象表明,李世民当时要一人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底气和把握?

《酉阳杂俎》里有这样的说法:“高祖少神勇。隋末,尝以十二人破草贼号‘无端儿’数万。又,龙门战,尽一房箭,中八十人。太宗虬须,尝戏张弓挂矢。好用四羽大笴,长常箭一肤,射洞门阖。”

这段记载,文字不多,但提供了李世民极其善射的重要线索。

做父亲的李渊箭法就很好了,如上所说,在一次作战中,他曾射尽了一房箭,击中八十人。

射了一房子箭才干掉八十人?

不是那么回事儿。这里的“一房”跟你住的房子没什么关系,指的是“一函”,也就是装箭的匣子。按唐时作战用箭的装法,一匣子箭为一百支。李渊能射中八十人,可以说非常不错了。

至于一脸虬须也就是连鬓胡子的李世民,射术更精,平时喜欢用的“四羽大笴,长常箭一肤”。“笴”即箭杆,“肤”则为古时长度单位,四指宽为一肤。也就是说,李世民不用平常箭,而用专门为他制作的长杆的超大号四羽雕翎箭。

与此同时,他有一张巨弓,长达两米。

虽然箭在古时是武将必备之物,但说起来却不是那么好射的,因为除了眼神外,还需要膀臂有大力,否则开弓都是个问题;即使能开弓,若拉不满,箭射出去就会软而无力,更别说远距离击中敌人。再者,需要冷静甚至冷酷的心神,这样才能一箭毙敌。

而李世民,当神射手的条件都具备了:眼神好,反应快,膀臂有力,心神冷酷。一箭过去,就能洞穿大门,更别说李建成的脖子了。

遇到这样的弟弟,太子李建成哪能逃脱?

但就李世民准备再射杀李元吉时,出现了意外:所骑的马突然受惊,奔至附近的树林,李世民随即为树枝所挂,掉落到了马下。

马,在古人作战中起着绝大的作用。

所以真正的猛将,都爱马如命。反之亦然,马通灵性,跟主人也极默契。举个例子:秦琼的坐骑叫“忽雷驳”,这马很怪,怎么呢,好饮酒,每次喝完,蹄力大增,在明月夜,能跃过三领黑毡。

秦琼死后,“忽雷驳”不吃不喝,嘶鸣不已,似乎在说:我生即为战场而来,既然主人也死了,那我为什么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终它绝食而死。

至于李世民久经战阵,两军对垒时,往往单骑在前,直插敌营,更爱名马。

征战年代,他骑过六匹名马:“拳毛”“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以这六骑夺得天下。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将它们浮雕于自己生前建好的昭陵,即著名的“昭陵六骏”。

此次伏兵临湖殿,是用血与命解决自己跟太子的问题,是一次有世民而无建成,有建成则无世民的决战。李世民已披重甲,更当骑最好的战马。此时战马突然受惊,唯一的可能是其中箭受伤。

也就是说,双方开始互相攻击了。

是谁射中了李世民的战马?此时李建成已死,所以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元吉。此前元吉三次张弓不成,没准儿第四次成了。此外,李建成和李元吉带侍从进入玄武门也不新鲜。或者说,在惊变后,他们对李世民进行了逆袭。

就在李世民出现意外时,秦王府首席大将尉迟敬德率一队精锐士兵出现,随即追射李元吉,后者仓皇落马,但并未中箭。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发生在极短的时间里的。

李元吉确有气力,奔至世民坠马处。李世民起了两次,竟没能从地上爬起来。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到,为保万全,他披了最重的铠甲。否则以李世民之英武,断不会如此笨拙。但没想到,这重甲差点要了他的命。因为李元吉夺了李世民的弓,用弦将其猛然勒住。

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是如何惊心动魄。

就在李世民命悬一线时,尉迟敬德飞马赶到,大喝中,李元吉吓得松手。李元吉是独怕尉迟的。此前,李元吉自恃骁勇,曾主动与敬德比试,但最后被三次夺枪。格斗时夺对方的兵器,是尉迟敬德的拿手好戏。

在这里,看一个插曲。

高祖武德三年,世民率军再攻洛阳王世充。

在这场战役中,尉迟敬德与王世充的大将单雄信展开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马上较量。

单雄信,名通,字雄信,山东曹县人,好舞枪弄棒,交四海英豪,又仗义疏财,讲求哥们儿义气,很受绿林好评,被推举为“总瓢把子”。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河南瓦岗寨异军突起,雄信也入了伙。大业末年,隋炀帝遇难扬州,弑君者宇文化及率军西归,至洛阳附近被瓦岗军打劫。后军阀王世充也加入混战,结果瓦岗军被击溃,单雄信降王世充。后世充降唐,雄信不屈而死。

仍是《酉阳杂俎》,从单雄信的角度做了记载:

“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至年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尝与秦王卒相遇,秦王以‘大白羽’射中刃,火出。因为尉迟敬德拉折。”

在这一战,尉迟敬德与单雄信对决前,后者先与李世民遭遇,单雄信曾有机会夺李世民之命,当时他挺枪直取李世民,善射的李世民抽出“大白羽”射中单雄信的枪刃,火星四溅。

在这里,说到了单雄信使用的兵器:小时候,他在学堂门前种了一棵枣树,十多年后雄信成人,伐树为枪,有多粗?两只手合在一起都握不过来。锋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

李世民危难时,又是尉迟敬德赶到,与单雄信大战,不仅将单雄信的枣木大枪夺下,还将其折断。可见后来作为门神之一的尉迟敬德之蛮力。

那李元吉又如何是尉迟的对手?

直到这时候,李世民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首先,他确认自己没被勒死,还活着;其次,他知道自己胜利了。

李元吉这个时候还想跑。但这一回再也跑不了了,没几步就被尉迟敬德一箭穿心。

“玄武门之变”爆发前,战功赫赫的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矛盾已经完全没办法调和了。正如前面所说,互相在李渊那里诋毁对方。谁也不是老实鸟。不要以为李世民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宽厚。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吗?

六月初四这天早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本是被召进宫的,因为在此之前李世民告其兄弟淫乱后宫并欲加害于他。

关于“玄武门之变”,后人议论纷纷。否定者认为,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哥哥,叫人追杀了弟弟,最后胁迫了父皇,非法取得帝位,还是比较可耻的。

但这已经不太重要。

因为当李世民成功开创“贞观之治”,使开放盛大的唐帝国成为世界中心时,关于哥哥李建成的一切以及谁是谁非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同类推荐
  • 微历史@宋朝人

    微历史@宋朝人

    这是一本开启读史新潮流的书,以“微博体”的方式书写宋朝人宋朝事,透过宋朝历史探究现代生活的源头:商业信贷、商品一条街、博览展销会、夜市、24小时夜店餐饮连锁店、商业广告、职业经纪人……以宋人笔记史料,展现11世纪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探源了古今世俗生活的内在联系,许多发现,令人拍案叫绝。
  • 我在古代当神棍

    我在古代当神棍

    韩小墨靠着忽悠人的本事,在二十一世纪,过着吃香的喝辣的的舒服日子。可有一天他却发现自己忽悠忽悠就把自己忽悠穿越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一个与历史轨迹背道而驰的世界,韩小墨呜呼哀哉,却也无济于事。唯有重操旧业,做起老本行。可他却发现,他获得了忽悠成真的能力......为了赚钱,他发现他在忽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轻松格调,非历史正剧,勿较真呦!)读者群:949-932-194
  • 大良全才

    大良全才

    他是发明家?不,不全是;他是神探?不,不全是;那么,是神医?不,不全是;是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也不全是。他丫的,是全才!大二学生,兼职图书管理员卫景轩不知怎的一下子穿越到了平行宇宙间另一个世界的所谓的“大良”朝,成为普通农家子弟。但他机缘巧合结实了不少朋友,并运用自己在21世纪知道的各种知识一步步成为大良全才!《大良全才》读者交流群:837712261
  • 醉卧江山

    醉卧江山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有人活在笙歌醉太平,十里红袖招的秦淮河畔,隔江唱着后庭花。有人活在胡虏夜叩关,风雪满弓刀的烽烟战场,生死相依挽残袍。苏牧来了,看见了,经历了。于是,他想着,或许能做一些事情,无论好的坏的,总要留下些什么。任风月乱了刀枪,唯我醉卧江山。
  • 残明再起

    残明再起

    五千年前我们和埃及人一样面对大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着青铜器;三千年前我们和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征战四方;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五千年来我们一直都在世界的牌桌上,而我们的对手却已经换了好几轮。生生流转的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的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热门推荐
  • 纵横文坛艺界

    纵横文坛艺界

    是的,他重生了,带着整个世界的文化财富,降临到这个平行空间,开始一段传奇,走上文化艺术的巅峰。他是诗人,是作家,是音乐制作人,偶尔还是歌手。他写的诗篇篇经典,写的书,部部难以超越,写的歌曲曲打动人心,唱的每每感动你我。他是一个奇迹。
  • 鉴

    余洋博士又失踪了,他的电话成了空号。我说他又失踪了,是因为他十年前曾失踪过一回。十年前那个阳光暴烈的夏天,他给我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他说:你就当我死了。我觉得这准又是一句玩笑话。我们之间经常会发发这样的玩笑短信以调侃淡如白水的生活。没成想他真的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十年。当时我给他回短信说你这玩笑开得也太大了,你真的死了,我还得随份子呢,按我们的交情,怎么着也得随500块。那时我一个月才挣不到1000块,一般的娶媳妇生孩子,也就是随100块。我总觉得他会给我回这样的短信:那好呀,你先随了,咱们先到你那里最好的美丽华大酒店撮一顿再说。
  • 分配正义(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

    分配正义(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

    《分配正义(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丛书)》讲述“个人”和“社会”是能够表达分配正义诉求的两种主体;由于个人是从个人视角来表达其分配正义诉求,社会是从社会集体的视角来表达其分配正义诉求。这两种分配正义诉求之间很容易形成张力;要化解这种张力,个人和社会集体必须同时张扬其分配正义德性;个人和社会集体的分配正义德性需要在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支配下才能并举;人类一直有建构分配正义社会的理想追求,但他们对分配正义的认识、理解和追求需要正确分配正义理论的引导。
  • 我的嗜睡症老公

    我的嗜睡症老公

    【本作品轻科幻轻悬疑,欢脱打怪谈恋爱为主~】“我害怕。”叶七站在五十米高楼上瑟瑟发抖。“别害怕,亲爱的,不会有事的。来,乖,跳下去。”黎景略带微笑且温柔地说。“救命……”叶七捂脸,到底当初瞎了狗眼才会相信这货是个小美好??*我以为这辈子不会与你再有交集,所以,我放弃了现实,沉迷于梦境。后来……我明白了,原来所有的挫折都是我遇见你的雨天。只是后来这天有了彩虹。——采自黎先生自述。
  • 入侵黑暗

    入侵黑暗

    悬疑,推理探险小说,入侵黑暗。在未来的某一日,地球忽然被某一维度的空间生物入侵。那种生物无形无态,可以随意变幻,而且无法杀死,只能凭借特殊的磁场将其困住。人类为了生存,通过克隆技术,制造出一批特种人。特种人没有记忆,但却有最完美的形体,可以塑造出任何类型的战士。但是却要通过重重的考验。男主齐乐在通过所有考验之后,成为一名探险小分队的队长,和队员们一起前往另一维度空间,探知那一维度的秘密。在那里,小分队遇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在指向,这一维度就是传说中的黑暗,幽灵生存的地方。而现在,黑暗的大门已经打开,生死在此一战。但是,事实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 秦时明月付你还

    秦时明月付你还

    秦歌的人生,从十岁那年开始,就多了一个目标——把付笙娶回家。秦歌筹划了八年,最终还是让付笙跑了。于是秦歌表示——翻遍世界也要把付笙找回来,然后……娶回家。付笙很懵逼,自己认了这么多年的哥哥说喜欢自己?!这个世界玄幻了!?还是赶紧收拾包裹跑路吧……再次归来,付笙表示:秦歌是谁?我不认识!秦歌咬牙切齿,死女人,终于舍得回来了!不认识?那就重新认识一下吧……于是……付笙进了娱乐圈,秦歌抛下自家公司也跟着进了娱乐圈;付笙开了娱乐公司,秦歌就去签约求老板;付笙怀孕被爆,于是……秦歌对着众媒体微笑:“没错,孩子是我的……”
  • 霍格沃兹之美食王子

    霍格沃兹之美食王子

    肉汤·清泉如水,包子·盔甲护身,能攻能防还能吃,你说厉不厉害,当美食和魔法结合,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 三生三世墨恋雪

    三生三世墨恋雪

    他是最强的战神而我是第二位女上神我们两个之间会有什么事呢?
  • 帝少您的娇妻已上线

    帝少您的娇妻已上线

    推荐新文《重生No1:琏爷盛宠妻》就在隔壁哟,求收藏!素闻京城陆爷,为人阴险狡诈,薄情冷血,乖张戾气。偏偏生得清淡高雅,芝兰玉树,矜贵冷寂,禁欲矜冷。传闻,他不近女色,拒人于千里之外!偏生,对一人,疼到骨子里,执念极深!……他说:“绾绾,我这一生只为了遇见你,我叫陆遇,你叫顾绾,陆遇顾绾。”他说:“绾绾,你要复仇便复仇。左右,你杀人我递刀,残局我来收。你脏了的手,我替你擦。”……后来,所有人都知道,宁可得罪陆爷,也万不可得罪顾绾。顾绾,可是陆爷的心尖肉,得罪不得,招惹不起。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