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69900000003

第3章 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研究

第一节 社会化媒体的基本特征

一、概念与格局

社会化媒体赋予了普通人参与信息生产和大众传播的能力,信息呈“水平”流动,网络空间有许许多多的异构社会化媒体平台,不同类型平台上的信息传播模式不尽相同,并遵循着不同的动力机制。

二、属性与类型

社会化媒体蕴含三种重要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信息的关系、信息与信息的关系。

以人为节点的网络,是一个动态信息传播网络,不同事件信息扩散会形成各异的传播路径。

三、信息传播格局变革

进入社会化时代后,信息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信息技术赋予了个体空前的信息传播能力。“全民参与式”传播出现,使信息流在公众间,以及公众与媒体、政府之间呈三维即时互动的传播模式。

第二节 基于社会网络的传播

一、社会网络概念与特征

(一)小世界特性

社会网络与小世界的结构非常相似。小世界效应,也被描述为“六度分隔”现象,是指最多不超过六个节点就可以将两个无连接关系的节点连通的现象。社会网络这种现象常常表现为“朋友的朋友是朋友”。

(二)无标度特性

无标度特性就是指网络节点的分布“在不同尺度下具有不变性”。例如,在微博平台上少数名人拥有大量粉丝,而大多数人只拥有较少的关注者。

(三)同配性

同配性是指在一个网络中,如果节点与自己度数相近的节点相连,那么网络的度是正相关的,则称网络是同配的。同配性通常用来衡量网络中度数相近的节点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四)互惠性

这一网络特性可以反映网络中个体之间交互的密切程度。微博中存在大量名人节点和媒体机构节点,这些节点的入度较高,而出度较小。因而,微博的互惠性较差。微信是以熟人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其互惠性明显高于微博。

二、社会网络结构与分析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为社会科学增添了一种新的数据类型:关系数据,它指涉个体之间的接触、联络、关联以及群体依附和聚会等方面的数据。这类数据把个体与个体联系起来,因而不能还原为单个个体本身的属性,即关系不是个体的属性,而是社会群体系统的属性。

三、“强连接”与“弱连接”

中国两大偏社交的信息平台微博和微信,分别是在弱连接和强连接基础上构建的。因此,微博传播效果更接近大众传播媒介,而微信更接近人际、群体或组织传播形态。

第三节 基于社会网络的大众传播

微博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新闻资讯传播更加便捷;(2)增强了个人意见表达能力;(3)促进政务公开;(4)推动公益事业发展;(5)促进企业与客户沟通。

一、微博的平台结构及传播特征

(一)平台结构

社会网络是微博平台的基础结构,进入微博平台人际网络的每条信息则在被传递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网络。同样一则信息,如果经由度数高的节点,则更容易获得广泛传播的机会。

(二)传播特点

1.多元化

微博平台融新闻、邮箱、论坛、博客、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等功能于一身,通过超链接技术,不仅突破了文字数量的限制,甚至还突破了表现形式的限制。因而,它所能传达的信息量远超预期。

2.移动化

微博平台有网页版和移动设备两个版本。移动应用大大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信息发布的实效性,具有显著的即时传播特征。便捷的传播方式大大增加了用户参与度。

3.社交化

微博平台基础结构是社会关系网络,因而,“社交”是用户信息传播是的主要目的,分享、评论、转发信息也因此成为一种社交的手段。

二、微博信息传播规律

(一)阈值规律

阈值规律源于分析集体行为时广泛应用的线性阈值模型。在分析微博平台信息传播时具有较高适用性。直到网络中已存在的任意活跃节点的影响力之和都不再能激活处于非活跃状态的邻居节点时,传播过程就结束了。

(二)独立级联规律

独立级联规律源于研究市场营销师提出的一个概率模型。

三、微博核心节点研判指标体系

如何识别核心节点(意见领袖)往往成为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管理的重要抓手。一个有效的微博舆论领袖应由五大主要特征指标形成,即影响力、凝聚力、传播力、拓扑力和活动力,上述特征指标有机构成了微博舆论领袖的研判指标体系。

第四节 基于社会网络的群体传播

微信平台是以用户个体为中心形成的相对私密的半公开传播空间。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其信息传播具有显著的隐秘性特征。然而,封闭的朋友圈设计传播范围看似有限,实则无限。因其朋友圈接力、嵌套式传播模式使得信息可越圈而出。

一、传播模式

(一)节点间微观链式传播模式

当事件发生时,信息以某用户“A”为核心开始扩散。他的传播意愿越强烈则会采取越积极的行为方式。由于微信平台结构设计原因,每一个用户只能感知到某条信息的上一个节点,只有后台才能还原出完整的链条,而这两个节点的关系就像这个链条中的一节。

(二)朋友圈宏观隐性嵌套式传播模式

每个朋友圈间都存在着一些看不见的嵌套关系。共同好友同时传播相同的信息,增加了信息被注意到和传播的概率。亦即嵌套式的朋友圈信息传播模式本身蕴含了一种信息弥散的动力机制。

二、动力机制

(一)强弱链接互补机制

虽然微信平台的信息传播网络主要是建立在人际关系的强链接网络基础上的,但公众号和群聊模块中都蕴藏着一些弱链接关系。订阅关注的关系基本是单向的,他们成为新鲜异质信息的重要来源。

(二)无中心弥散机制

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行为一旦在微信平台某节点上启动,则可实现节点逐级呈加速度扩散态势,亦如“刷屏”现象。该传播机制对信息管理构成了巨大挑战,因为微信平台的无中心弥散传播动力机制,使得信息传播一旦启动便较难阻断,同时,这也是微信平台谣言难以根除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三)泛化“舆论领袖”机制

对大部分普通用户节点而言,其所传播的突发事件信息的上层节点为公众号,还有一小部分为其朋友圈中的信息传播活跃者,他们同样也在微信平台上发挥着舆论领袖的作用。该特征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相对有利,大大降低了微信舆论引导的目标数量。

同类推荐
  • 四川人性格地图

    四川人性格地图

    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为人处事上,他们讲求和为贵,信奉中庸之道,主张办事适度,适可而止;信奉“得饶人处且饶人”,即使占理,决不得理不让人。他们洞达细心,从不放弃丰富多彩的闲情逸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四川人一味地妥协。在原则问题上,四川人是决不让步的。
  • 返璞归真说教育

    返璞归真说教育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对当前中国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的精华集萃,体现了李镇西做朴素真教育的思想。李镇西老师质疑“校校有特色”的办校风格,批评教育中的假科研,忧心于现今教育界的种种浮躁现象;他认为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者应当持着“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思想,把孩子放在心上,放在教育的第一位;教师不能迷恋于展现各种“教育艺术”,忘记教育的基本,而要掌握扎扎实实的“教育技术”,认真踏实地做教育;要降低教师成长的门槛,让教师都能成长起来,使每个教师都能从教育事业中体会到职业幸福,从而“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度认知和思考,体现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深刻的感悟与反思。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中国媒介批评学(中)

    当今的人类世界已进入高度媒介化的时代。媒介与人、与人的全部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如何理解媒介?媒介在我们的身边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掌握媒介?如何利用媒介对于真实的世界和事物的真相进行认知和理解?并进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精神交往更加通畅和高效。媒介批评学,就是研究和回答这些重要问题的。
热门推荐
  • 地煞斩妖手册

    地煞斩妖手册

    灵气复苏之后,这间茶馆白天迎人,夜晚见鬼,月圆之夜可通往古代异界。手握斩妖册,练成天罡法,修得地煞术,从此以后——一碗三清茶,各路神仙请让开;匣中三尺剑,妖魔鬼怪都别来!
  • 穿越复仇公主

    穿越复仇公主

    我穿越到了复仇公主的这本书里,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敬请期待
  • 响马传

    响马传

    京剧《响马传》改编于传统剧目《贾家楼》,说的是情末绿林的故事。——作者笔记。公共汽车一路颠簸,沿着山道大喘气爬行,沉重缓慢,随时有停顿的可能。头顶是阴霾的天,灰暗厚重,脚下是翻卷的云,同样的灰暗厚重。偶尔的,灰暗厚重里冒出一棵树的枝桠,一丛墨绿的叶子,带着阴湿的水气,老到而狰狞,是青杠木,一种秦岭山中太常见的树木。车厢里弥漫着浓烈的柴油、旱烟、臭脚、柴禾和鸡屎的气味,前端的司机叼着烟卷,粘着一眼眵目糊,一只手搭在车窗上,一只手拢着方向盘,将车上几十个人的生命不在乎地抡着。
  • 不忍细看的大汉史

    不忍细看的大汉史

    汉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很强盛的国家之一,与罗马并称两大帝国。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当时的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外族这样称呼自己,这个“汉”字,chaoyue了一个王朝,获得了持久的影响力。民族叫“汉族”,人叫“汉人”,语言叫“汉语”,文字叫“汉字”。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文化上的认同。
  • 青春走向荒芜

    青春走向荒芜

    两岸文学PK大赛对青春的思考,对人生的体会,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描绘。
  • 人民币跨境经济与金融循环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人民币跨境经济与金融循环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问题,高洪民著的《人民币跨境经济与金融循环研究》提出了人民币跨境实体经济循环和跨境金融循环的理论分析框架。根据这一框架,沪港金融中心处于人民币跨境金融循环的枢纽地位。为此,本书深入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与两大金融中心互促发展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当前存在的跨境经济循环与跨境金融循环发展的非对称性观点,并根据“两个循环”的特点,提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功能上将会按照国际“计价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三位一体的方式演进。为促进人民币跨境金融循环建设,本书还系统研究了当代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上海构建全球人民币清算中心的目标和对策、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策略以及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与构建跨境金融循环之间的关系等相互关联的重要问题。
  • 烽火王妃

    烽火王妃

    一段雪山姻缘,奏出乱世悲歌,十年生死绝恋,相思终成情殇。她是身患癌症,热爱生活的才情女记者,因为汶川地震错落时空,一朝穿越,身份逆转,之后背负国仇家恨,乱世荣辱,不求权倾天下,但求一心白头。看才情女记者情挑四国英豪,造势天下,成就帝王。她找水源、开会所、修运河、铸大炮…传奇一生谱写乱世悲歌!卫羽坤(南朝战神,排行老三,人称瑞王)一个人若是走进了一个人的心,又要走出去?仿佛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辰星历四百九十一年,父皇大寿,在祁门我遇又上了她,那个红遍四国的呢喃郡主,那个掌控着天下经济命脉的传奇女子,她那么傲然绝世的坐在北皇的身边,我看不见她的脸,却能感受到她那睥睨天下的气场。她似乎很不喜欢我,但却仗义的出手化解了伤寒危机,甚至为我放血疗伤。被人关怀的感觉很好,我开始尝试友好的对待她,直到那碗蛋炒饭,我突然间明白,原来她就在我身旁。以石为盅,以人为料,至于其中,木锤反复盅击,从脚至头,断骨碎筋,血肉交融,直止亲眼目睹身体呈酱料一般黏糊,方可赏予野狗野猫分食。整个行刑过程相对漫长,想必你也不愿去看。箫如然(东岳帝王)上帝是谁?他吃饱了撑着要关我的门?给我一扇窗又是做什么?难道我有门不走从窗里爬出来?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那一瓢我已经端了起来,怎么还能喝其他河里的水呢?你放心,前路风雪再大,如然也会为你扫得干干净净,平平坦坦,你且放心大胆的走过去,有我为你保驾护航,我看天下谁敢伤你负你!龙啸桀(北朝国主扫尘宫主)你说的每一句我都深信,无论你的过去经历过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你还在我身边,平安就好。答应我,好好保护自己,你不是总是说活着才会有希望吗?那么就努力的活下去。喃儿,如果真的没有下辈子,我就一直都在忘川的河边等你,你放心,我定不会喝那孟婆之汤,记得带着你的汉堡,下一次相见,啸桀定不负你。此文男强女也强,第一次发文,简介无能,亲请看文。
  • 生活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生活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生活中人们经常碰到各种各样非常小的“难题”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既影响了心态也影响了我们应该享受的快乐。其实这些问题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略微思考一下,生活中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生活高手》从理财,购物,生活中的诀窍,生活中的禁忌,休闲娱乐,家庭烹饪等诸多方面编写了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些实际性的办事窍门,望能给读者帮助和启发。
  • 帝斋

    帝斋

    一本普通的千魔太渊经藏着数不清的功法。一柄如废铁的砍柴刀却能除魔斩妖倒海断江。白琅带着这两件普通的东西开始了一段非凡的旅程。
  • 现代婚姻保障不了一个完整的家

    现代婚姻保障不了一个完整的家

    她的小名叫爱爱,小时候父母亲可疼她了,那时候她觉得她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了!直到有一天,妈妈跟爸爸突然跟她说,他们要离婚了,虽然他们分开了,但他们对她的爱永远都不会变的!爱爱很伤心,但阻止不了两颗决绝的心!父母离婚后,爸爸重新组了个家,妈妈只会拼命挣钱供养她,说好的爱不变,在父母离异后她却再也没有感受到爱了……所以爱爱决定这一辈子都不结婚,她觉得在这个离婚率非常高的时代里,婚姻给不了一个有保障的家……所以遇上暖暖,这个给她温暖的男人,她贪图他给的温暖,她依恋他,她知道她爱上了他,干柴烈火的两人,因爱结合,她说她可以把她的身子给他,但是她不想生孩子,不想结婚,如果他有结婚的对象,她放他自由……